CN102016993A - 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信息再生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信息再生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6993A
CN102016993A CN2009801163997A CN200980116399A CN102016993A CN 102016993 A CN102016993 A CN 102016993A CN 2009801163997 A CN2009801163997 A CN 2009801163997A CN 200980116399 A CN200980116399 A CN 200980116399A CN 102016993 A CN102016993 A CN 102016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ize
section
user data
data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63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6993B (zh
Inventor
高桥宜久
伊藤基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16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6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6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69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83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16Testing
    • G11B2020/1826Testing wherein a defect list or error map is generat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20/1873Temporary defect structures for write-once discs, e.g. TDDS, TDMA or TDF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6Rewritabl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1Blu-ray discs; Blue laser DVR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依据本发明,针对一个记录层的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多个空格位映射(SBM30#0、SBM30#1)。包含了多个空格位映射中的一个和盘定义结构(TDDS32)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被记录在管理信息区域(TDMA17)中。这样,就可以始终将包含盘定义结构(TDDS32)的数据,配置在管理信息区域(TDMA17)的前头位置的1区段内。

Description

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信息再生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表示各区域的记录状态/未记录状态的位映射信息、可以进行随机记录的信息记录介质及对于该记录介质而言的记录再生方法、记录再生装置。例如涉及高密度BD-R之类只能记录一次的补写型(write-once)光盘等及对于这种光盘而言的记录再生(再现)。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大容量可交换的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处理它的盘驱动器装置得到了极大的普及。作为大容量可交换的信息记录介质,DVD及Blu-rayDisc(以下也记作“BD”)之类的光盘广为人知。光盘驱动器装置使用激光在光盘上形成微小的坑(标记),从而进行记录再生,所以适用于大容量可交换的信息记录介质。作为激光,DVD使用红色激光,BD使用波长比红色激光短的蓝色激光,因此,与DVD相比,BD可以提高记录密度,实现大容量化。以BD-R为例,实现了每个记录层能够最大达到27GByte的记录容量。
作为光盘的一个例子,有在记录层中使用相变化型的记录材料的光盘。相变化型光盘,向光盘照射激光,利用其注入能量,使记录膜面上的薄膜物质的原子结合状态局部性地变化,从而记录信息。照射功率远比记录时低的激光时,反射率就随着所述物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检出该反射率的变化量,就能够进行信息的读取。
相变化型光盘,随着记录层中使用的相变化型的记录材料不同,除了可以多次记录的改写型光盘之外,还有只能记录一次的补写型光盘。在这些光盘上进行标记边缘(mark edge)记录时,照射被调制成为多脉冲状的激光,使记录材料的物理状态变化,从而形成记录标记,检出产生的标记和空格(space)的反射率变化,就能够读出信息。
可是,由于光盘是可交换的信息记录介质,所以在灰尘及伤痕等的作用下,其记录面存在缺陷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高密度的记录介质,往往容易受到缺陷的影响,不仅改写型光盘(例如BD-RE),而且补写型光盘(例如BD-R)也为了保证记录再生数据的可靠性,通常要采用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另外,BD-R进而还具有下述特征:在具备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特征——从特定的补写点开始进行连续的记录的顺序记录模式的基础上,还具备向任意的记录位置进行记录的称作随机记录模式的记录模式(例如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
图1是普通的光盘的区域结构图。在圆盘状的光盘1中,螺旋状地形成许多轨道2,在各轨道2上形成被细分的许多区段(block)3。区段3是纠错的单位,是进行记录及再生动作的最小的单位。在BD中,将该区段3称作“簇(Cluster)”;而在DVD中,还将该区段3称作“ECC”。BD的1区段——1簇,例如是32扇区(1扇区为2kByte,1簇为64kByte)DVD的1区段——1ECC则是16扇区(32kByte)。另外,光盘1的区域被大致分为导入区域4、数据区域5和导出区域6。对于数据区域5,进行用户数据的记录再生。导入区域4和和导出区域6作为边框带(rim)发挥作用,以便在光头(未图示)对于数据区域5的一端进行存取时,即使光头超程(overrun)也能够追随轨道。这种区域结构,在改写型光盘和补写型光盘中都是一样的。
图2是表示具有缺陷管理功能的补写型光盘的1个记录层的数据结构的图形。
数据区域5具备进行用户数据的记录再生的用户数据区域14、作为取代用户数据区域14中的缺陷区段使用的区段(以下称作“替换区段”)而预先准备的备用区域(在光盘1的内周侧准备的内周备用区域15和在外周侧准备的外周备用区域16)。此外,在图2中,绘出在数据区域5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分别各具备一个备用区域的情况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两者中的某一个(例如只在内周侧)中配置,配置的方法并不局限于该图所示。
作为旨在写入光盘1中的备用区域15的配置(尺寸)信息及记录模式信息、缺陷区段的信息等管理信息——盘管理结构(Disc Management Structure。以下称作“DMS”)的区域,导入区域4具备第1DMA10(DiscManagement Area。以下作为“DMA1”)和第2DMA11(以下作为“DMA2”),导出区域6具备第3DMA12(以下作为“DMA3”)和第4DMA13(以下作为“DMA4”)。此外,有时将DMA称作“Defect Management Area”。
DMA1~DMA4是分别配置在各自规定的位置的区域。在这里,在DMA1~DMA4中,除了位置信息之类规定的信息之外,还全部多重记录着相同的管理信息。这是DMA1~DMA4本身被缺陷困扰时的准备,即使是不能正确地再生的DMA,只要有某一个能够正确地再生的DMA,就可以取得缺陷管理信息。
进而,导入区域4具备第1TDMA(Temporary Disc Management Area)17。TDMA是不能够改写(覆盖更新)的补写型光盘特有的区域,用于补写更新光盘1使用中的过渡性的管理信息。此外,还往往将TDMA称作“Temporary Defecf Management Area”。
下面,使用图14,讲述具体的TDMA17的使用方法。首先,进行初始化格式处理(也称作“Initialization”),即确定备用区域的配置(尺寸)及记录模式,使补写型的光盘1成为可以使用的状态,如图14(a)所示,记录初始TDMS(Temporary Disc Management Structure)20。
接着,对用户数据区域14进行记录处理,如图14(b)所示,更新成为与之对应的信息(缺陷信息及终端记录位置信息等)的TDMS21#0,被记录在TDMA17中的未记录的前头位置(即从记录完毕位置和未记录的边界位置朝着未记录侧)。
以后,同样地实施管理信息更新,图14(c)所示的状态时,表示实施了初始化格式处理和m+1次管理信息更新后的状态。就是说,最新的管理信息(最新TDMS)成为与TDMA17中的记录完毕和未记录的边界位置邻接的记录完毕的TDMS(在该图中为TDMS21#m)。
虽然在补写型光盘和改写型光盘中,DMA的配置都一样,但是因为改写型光盘可以改写(覆盖更新),所以光盘1使用中的过渡性的管理信息也包含在内,都能够在DMA区域中进行管理信息更新。与此不同,补写型光盘不能够改写(覆盖更新)。因此,补写型的光盘1在具备补写型特有的TDMA这一过渡性的信息更新用区域的同时,禁止以后对光盘1进行新的记录(补写)的,作为再生专用的终结(也称作“Finalize”或“Disc Close(封盘)”)时,最新TDMS的内容被DMA复制记录。
此外,在图2中,以在导入区域4中存在一个TDMA17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讲述。但是,也有时具备两个以上的TDMA17(例如专利文献5)。例如如图15所示,对于一个记录层,在导入区域4中的TDMA#0的基础上,就象在数据区域5的内周备用区域15中的TDMA#1、外周备用区域16中的TDMA#2那样,例如也可以在备用区域中确保TDMA。另外,具备多个记录层的补写型的光盘1,则可以在每个记录层上具备上述TDMA。
被DMA记录的DMS及被TDMA17记录的TDMS21,都由相同的要素构成。在这里,以TDMS21为例进行讲述。
图16示出构成随机记录模式的补写型光盘——BD-R中的TDMS21的构成要素。此外,在该图中,以只具备1个记录层时的补写型光盘1为例进行讲述。因此,各信息保持的数据的内容,也只记载1个记录层的数据。
TDMS21由SBM(Space Bit Map)30、TDFL(Temporary Defect List)31和TDDS(Temporary Dise Definition Structure)32构成。
SBM30具备SBM标题40和位映射信息41,前者具备表示该信息是SBM30的标识符及更新次数信息、有关SBM管理对象的区域范围的信息(例如对象区域的前头地址和尺寸等),后者表示SBM管理对象的区域范围中的记录状态(例如被区域范围包含的各区段的记录完毕/未记录的状态)。关于位映射信息41,将在后文详细讲述。具备多个记录层的光盘1,因为SBM30可以管理的区域——数据区域5(更详细地说是用户数据区域14)在各层之间不物理性地连续,所以每个记录层都具备SBM30。
TDFL31具备TDFL标题42(该TDFL标题具备表示该信息是TDFL的标识符及更新次数信息、TDFL具备的缺陷、替换信息——DFL入口43的个数(在图16中为n+1个)等信息)、上述个数的DFL入口43和DFL结束符44(该DFL结束符44具备表示是尺寸按照DFL入口43的个数变化的TDFL31的终端位置的标识符及更新次数信息等)。TDFL31例如与后述的1扇区尺寸的TDDS32组合,1个记录层时,最大为4区段(在BD中为4簇)尺寸,2个记录层时,最大为8区段(在BD中为8簇)尺寸。就是说,作为TDFL31的尺寸,1个记录层时,最大为“4区段(在BD中为4簇)-1扇区”的尺寸,2个记录层时,最大为“8区段(在BD中为8簇)-1扇区”的尺寸。
TDDS32具备:DDS标题50,该DDS标题50具备表示该信息是TDDS32的标识符及更新次数信息等;确定数据区域5中的区域结构的内周备用区域15的尺寸信息——内周备用区域尺寸51及外周备用区域16的尺寸信息——外周备用区域尺寸52;记录模式信息53,该记录模式信息53表示记录模式是顺序记录模式还是随机记录模式;表示如图15所示地在内周备用区域15及外周备用区域16内确保TDMA时的尺寸信息的内周备用内TDMA尺寸54及外周备用内TDMA尺寸55;记录上述最新的SBM30的位置信息——SBM#0位置信息56;记录最新的TDFL31(最大为4区段)的各区段的位置信息——DFL#0位置信息57;DFL#1位置信息58;DFL#2位置信息59;DFL#3位置信息60。
TDDS32是固定尺寸,例如如上所述地是1扇区尺寸。
在这里,使用图19,详细讲述位映射信息41。位映射信息41是旨在管理数据区域的记录完毕部分及未记录部分的信息,例如用区段单位管理记录/未记录。位映射信息41以1比特与SBM管理对象的区域范围(例如用户数据区域14)中的1区段对应,该区段如果是未记录状态就为0,在记录的时刻变更成为1。就是说,如图19所示,对于SBM管理对象的区域范围中的A~H的8区段而言,使位映射信息41的规定的Byte位置的1字节(8比特)数据对应。使bit0与区段A、…、bit7与区段H对应地表示时,如果如图19(A)所示,对象区域都是未记录状态,对应的位映射信息41的bit0~bit7就都是0。与此不同,如图19(B)所示,记录区段B、C、F后,对应的位映射信息41的bit1、bit2、bit5就分别成为1,位映射信息41的规定的Byte位置的1字节(8比特)数据成为26h(16进制标记)。因为以1比特与1区段对应,所以能够用1扇区(2kByte)的位映射信息41管理4000h(16进制标记)区段,用30扇区的位映射信息41管理78000h(16进制标记,10进制标记则为491520)区段。
BD-R的一个记录层的最大容量为27GByte时,用户数据区域14包含的最大区段(簇)数小于68000h(16进制标记)区段,所以如果位映射信息41的尺寸达30扇区就足够。使SBM标题40为1扇区尺寸时,将31扇区尺寸的SBM30和1扇区尺寸的TDDS32组合后的尺寸,能够保证一定控制在1区段(32扇区、1簇)内。另一方面,由于TDFL31的尺寸与DFL入口43的数量对应,是可变的,所以与TDDS32组合后不能够保证一定控制在1区段尺寸内。
SBM30及TDFL31一定将分别与TDDS32组合的形式作为一个记录单位(将它称作“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记录在TDMA17中。
接着,讲述初始TDMS20(图14)。
初始TDMS20被配置在TDMA17的前头位置、即在该光盘1中最先使用(记录)的位置。
初始TDMS20包含和普通的TDMS21相同的构成要素,但是其内容与TDMS21稍微不同。如图17所示,初始TDMS20由初始的SBM30与TDDS32组合的1区段(1簇)的数据(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和随后的初始的TDFL31与TDDS32组合的1区段(1簇)的数据(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构成。
在这里,所谓“初始的SBM30”,是指只设定SBM标题40的标识符及有关SBM管理对象的区域范围的信息,更新次数信息等为0,进而位映射信息41都为0(即用户数据区域14都是未记录状态)的SBM的情况。
在与初始的SBM30组合地记录的TDDS32中,确定只设定标识符信息等的DDS标题50、备用区域的尺寸(内周备用区域尺寸51、外周备用区域尺寸52)、备用区域内的TDMA的尺寸(内周备用内TDMA尺寸54及外周备用内TDMA尺寸55)和记录模式信息53(在该例中是随机记录模式)。另外,SBM#0位置信息56表示以后记录SBM30的位置信息。作为TDFL位置信息,记录与后文所述的初始的TDFL31对应的DFL#0位置信息57。DFL#0位置信息57表示继初始的SBM30及TDDS32之后,记录初始的TDFL31及TDDS32的区段位置。
此外,关于不使用的DFL#1位置信息58、DFL#2位置信息59、DFL#3位置信息60,用表示不存在这些信息的情况的、不具有意义的数据(例如都是0)记录。
所谓“初始的TDFL31”,是指完全不包含DFL入口43的最小尺寸的TDFL。就是说,初始的TDFL31是具备只设定标识符信息等、DFL入口43的个数及更新次数信息等为0的DFL标题42及设定标识符信息后更新次数信息为0的DFL结束符44的TDFL的情况。初始的TDFL31是用1扇区尺寸控制的尺寸,所以即使和TDDS32一起记录,也能够控制在1区段(1簇)的尺寸内。另外,在这里记录的TDDS32,也和用上述初始的TDFL31和TDDS32记录的TDDS32是几乎相同的内容。唯一的不同之处是DFL#0位置信息57,在要记录的区段由于缺陷等原因而未能记录地向后续的区段上记录时,只有该值与和初始的SBM30一起记录的TDDS32的值不同。
这样,就在TDMA17的前头位置,记录初始TDMS20的一部分数据。这时,具备能够判断有关光盘1的数据区域5的区域结构及记录模式的信息的TDDS32,就一定被记录在前头位置。因此,例如存在多个TDMA时,以及已经被更新了多次等时,即使不能立即判断具备能够判断有关光盘1的数据区域5的区域结构及记录模式的信息的TDDS32存在于哪个位置时,读出TDMA17的前头位置的1区段(假如那里存在缺陷时,则是后续的能够正确记录再生的最初的1区段)数据后,也一定能够确定数据区域5的区域结构及记录模式。
在光盘1的再生专用装置中,例如对于不具备备用区域的光盘1而言,只要能掌握光盘1的布局(区域结构),即使不能取得最新的管理信息,以后也能够按照来自主机的再生要求,进行再生处理。因此,未必需要最新状态的管理信息,最好尽快切实地取得表示光盘1的布局的TDDS32。从这种观点上说,也希望一定在规定位置(例如TDMA17的前头位置的1区段)记录具备TDDS32的数据。
进而,如果存在多个TDMA之类的情况时,由于弄不清备用区域中的TDMA的尺寸,所以连配置的位置也无法判断。因此,一定要将能够取得TDDS32的数据配置在规定的位置(在该例的情况下为TDMA17的前头位置),对于记录再生该光盘1的光盘驱动器装置而言,非常重要,是有效的方法。
此外,在这里,讲述了随机记录模式的情况,采用顺序记录模式时,只要取代SBM30,记录具备记录轨道(也称作“SRR:Sequential Recording Range”)的前头位置即记录完毕终端位置信息等的SRRI(SRR:Information)即可。这时,初始TDMS是初始的TDFL31+初始的SRRI+TDDS32,为了控制在1区段(1簇)的尺寸内,所以用1区段(1簇)数据的形式记录。
此外,被DMA记录的DMS和被TDMA记录的TDMS,在数据的记录顺序上有差异。在TDMS中,TDDS被配置在TDMS的终端位置。如此不同,在DMS中,DDS被配置在DMS的前端位置(例如专利文献1)。
另外,近几年来,在光盘中人们都在致力于更大容量化的研发。作为光盘的大容量化、即提高记录容量的方法,有缩短记录的标记及空格的长度,或者缩短轨道间距,以便提高每个记录层的记录密度的方法,和将信息记录层多层化,从而提高记录容量的方法等。
其中,作为提高每个记录层的记录密度的方法,是缩短记录的标记及空格的长度的方法,人们正在设法将现有技术中的BD的尺寸——最大27GByte增加大约25%、每个记录层达到32GByte及33.4GByte等,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565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86185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7188271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0122124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5:日本特许第3865261号公报
可是,每个记录层的记录容量增加后,SBM管理对象的数据区域5及用户数据区域14的尺寸也必然要增大。如上所述,能够用1扇区的位映射信息41管理4000h(16进制标记,10进制标记则为16384)区段。使位映射信息41的尺寸最大达到30扇区后,能够管理的区段数即为78000h(16进制标记,10进制标记则为491520)。可是,如果每个记录层的记录容量增加后,例如达到33.4GByte时,每个记录层就大约成为7D000h(16进制标记,10进制标记则为512000)区段。为了管理它,需要32扇区,超过位映射信息41的最大尺寸——30扇区。这样,由于SBM30和TDDS32组合后的尺寸超过1区段(32扇区),所以SBM30和TDDS32组合后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也成为超过1区段(2区段以上)的尺寸。
这时,按照现有技术的内容及步骤记录初始TDMS20时,就如图18所示,不能够保证一定将能够取得TDDS32的数据配置在TDMA17的前头位置。例如,在该图18的情况下,TDDS32就位于从前头数起的第2区段。要记录初始TDMS20的TDMA17的区段有缺陷等时,就一边对于后续的区段进行记录复算,一边进行记录,直到被正常地记录为止,所以必须一边检查哪个区段包含正常的TDDS32,一边进行探索。
另外,被初始TDMS20的前头区段记录的SBM30包含的位映射信息41,各比特是具有意义的值,还可以成为任何值。因此,例如被DDS标题50包含的、表示是TDDS32的标识符的信息和位映射信息41的信息也有可能偶然一致,探索正常记录的区段中的TDDS32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情况研制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伴随每个记录层的记录容量的增加,SBM30之类管理信息的尺寸增大,也一定能够在规定的位置(例如TDMA17的前头区段)配置包含TDDS32的数据的信息记录介质及对该信息记录介质进行的记录再生方法。
本发明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是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用区段单位记录信息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旨在记录有关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设置;所述管理信息,包含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包含旨在管理规定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记录状态的位映射信息)和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包含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的位置信息);所述空格位映射的尺寸,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无关,是与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成为1区段尺寸的尺寸;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规定的尺寸时,对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多个所述空格位映射,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包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中的一个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所述规定的尺寸时,所述位映射信息被分割成为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所述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标题,该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的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位映射信息的尺寸,随着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所谓“所述规定的尺寸”,是将所述位映射信息、所述盘定义结构和所述标题相加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前头地址及尺寸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更新次数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和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及初始的缺陷目录的1区段尺寸的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所述盘定义结构,包含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所谓“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是不包含有关缺陷区域的信息的缺陷目录。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谓“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可以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是向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用区段单位记录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装置,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旨在记录有关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具备;所述管理信息,包含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包含旨在管理规定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记录状态的位映射信息)和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包含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的位置信息);所述空格位映射的尺寸,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无关,是与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成为1区段尺寸的尺寸;所述信息记录装置,在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规定的尺寸时,对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多个所述空格位映射,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包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中的一个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所述规定的尺寸时,所述位映射信息被分割成为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所述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标题,该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的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位映射信息的尺寸,随着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所谓“所述规定的尺寸”,是将所述位映射信息、所述盘定义结构和所述标题相加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前头地址及尺寸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更新次数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和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及初始的缺陷目录的1区段尺寸的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所述盘定义结构,包含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所谓“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是不包含有关缺陷区域的信息的缺陷目录。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谓“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可以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是向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用区段单位记录信息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方法,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旨在记录有关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具备;所述管理信息,包含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包含旨在管理规定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记录状态的位映射信息)和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包含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的位置信息);所述空格位映射的尺寸,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无关,是与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成为1区段尺寸的尺寸;所述信息记录方法,包含:在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规定的尺寸时,对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多个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步骤;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包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中的一个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的步骤。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进而包含在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所述规定的尺寸时,将所述位映射信息分割成为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的步骤;使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所述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的步骤。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包含标题,该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的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位映射信息的尺寸,随着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所谓“所述规定的尺寸”,是将所述位映射信息、所述盘定义结构和所述标题相加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前头地址及尺寸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更新次数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和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及初始的缺陷目录的1区段尺寸的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所述盘定义结构,包含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所谓“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是不包含有关缺陷区域的信息的缺陷目录。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谓“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可以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本发明的信息再生装置,是从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用区段单位记录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再生信息的信息再生装置,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旨在记录有关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具备;所述管理信息,包含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包含旨在管理规定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记录状态的位映射信息)和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包含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的位置信息);所述空格位映射的尺寸,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无关,是与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成为1区段尺寸的尺寸;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规定的尺寸时,对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多个所述空格位映射,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包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中的一个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所述信息再生装置,从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读出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读出所述空格位映射。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所述规定的尺寸时,所述位映射信息被分割成为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所述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所述信息再生装置,从所述空格位映射中读出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标题,该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的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位映射信息的尺寸,随着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所谓“所述规定的尺寸”,是将所述位映射信息、所述盘定义结构和所述标题相加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前头地址及尺寸的信息。
[0075]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更新次数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和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及初始的缺陷目录的1区段尺寸的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所述盘定义结构,包含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所谓“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是不包含有关缺陷区域的信息的缺陷目录;所述信息再生装置,从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中读出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及所述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谓“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可以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本发明的信息再生方法,是从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用区段单位记录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再生信息的信息再生方法,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旨在记录有关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具备;所述管理信息,包含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包含旨在管理规定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记录状态的位映射信息)和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包含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的位置信息);所述空格位映射的尺寸,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无关,是与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成为1区段尺寸的尺寸;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规定的尺寸时,对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多个所述空格位映射,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包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中的一个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所述信息再生方法,包含从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读出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读出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步骤。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所述规定的尺寸时,所述位映射信息被分割成为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所述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所述信息再生方法,进而包含从所述空格位映射中读出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的步骤。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标题,该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的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位映射信息的尺寸,随着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所谓“所述规定的尺寸”,是将所述位映射信息、所述盘定义结构和所述标题相加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前头地址及尺寸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更新次数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和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及初始的缺陷目录的1区段尺寸的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所述盘定义结构,包含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所谓“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是不包含有关缺陷区域的信息的缺陷目录;所述信息再生方法,进而包含从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中读出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及所述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的步骤。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谓“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可以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采用本发明后,即使每个记录层的记录容量增加,有关该记录层的管理信息的尺寸增加,也一定能够在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区域的前头区段这一规定的位置,记录(配置)包含具备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布局信息等的TDDS的管理信息。这样,在未必需要最新的管理信息的再生专用装置中,也能够高速而且切实地取得具备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布局信息等的TDDS,可以更加高速地响应来自主机装置的再生命令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光盘的图形。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光盘的某个记录层中的数据结构的图形。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初始TDMS的数据结构的图形。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TDDS的保持信息的图形。
图5(a)~(c)是关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光盘中的TDMS的记录图像及TDDS32表示的位置信息的图形。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初始化格式处理(Initialization)的流程图。
图8(a)及(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初始TDMS的数据结构的图形。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初始化格式处理(Initialization)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初始TDMS的数据结构的图形。
图11(a)及(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TDMS的记录图像及有关TDDS所示的位置信息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初始的SBM的数据结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初始化格式(Initialization)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TDMA的更新处理的图形。
图15是表示某个记录层配置的多个TDMA的图形。
图16是表示TDMS的保持信息的图形。
图17是表示初始TDMS20的数据结构的图形。
图18是表示初始TDMS20的数据结构的图形。
图19(A)及(B)是说明位映射信息的图形。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光盘的剖面的图形。
图21是表示多层盘的构成例的图形。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单层盘的结构例的图形。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双层盘的结构例的图形。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3层盘的结构例的图形。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4层盘的结构例的图形。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光盘的物理性的结构的图形。
图27(A)是表示25GB的BD的例子的图形,(B)是表示记录密度大于25GB的BD的光盘的例子的图形。
图28是表示使光束照射轨道上记录的标记列的情况的图形。
图29是表示25GB记录容量时的OTF和最短记录标记的关系的图形。
图30是表示最短标记(2T)的空间频率大于OTF截止频率,而且2T的再生信号的振幅成为0时的例子的图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讲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讲述中,作为信息记录介质,使用只能记录一次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讲述。此外,该记录介质的一个记录层中的记录容量(即用户数据区域14的尺寸)是SBM30为1区段尺寸以上(更详细地说,位映射信息41为31扇区尺寸以上),SBM30和TDDS32组合后的尺寸成为超过1区段的尺寸的记录容量。
(第1实施方式)
(1)区域配置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光盘1的区域结构,和上述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
(2)初始TDMS20的数据结构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的信息记录区域TDMA17(存在多个TDMA时,为最初使用的TDMA)的前头记录的初始的盘管理结构TDMS20的数据结构的图形。
如图3所示,初始TDMS20由初始的空格位映射SBM30、盘定义结构TDDS32和初始的缺陷目录TDFL31构成,以SBM30及TDFL31分别与TDDS32组合的形式(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进行记录。图3所示的初始TDMS20和图17所示的初始TDMS的构成要素相同,但是其记录顺序不同。就是说,在记录包含初始的SBM30的数据之前,在前头位置记录(配置)初始TDFL31和TDDS32组合的1区段(1簇)的数据(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随后记录(配置)初始的SBM30和TDDS32组合的2区段(2簇)的数据(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此外,在组合后生成区段单位的数据之际,对于在该区段尺寸的数据中没有意义的数据的部分,例如使其成为All0等的伪数据,或者使其成为表示没有意义的填料数据,从而生成1区段(1block)尺寸的数据。
这样地配置后,即使SBM30的尺寸随着每个记录层的记录容量而增加、组合SBM30和TDDS32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的尺寸超过1区段(2区段以上)时,也能够始终将包含TDDS32的数据配置在TDMA17的前头位置的1区段(如果那里有缺陷时,则是后续的能够正确地记录再生的最初的1区段)内。
此外,在SBM30的尺寸为31扇区以下时(即组合SBM30和TDDS32后也控制在1区段内时),采用该方法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关于具体的记录步骤等,将在后面的(5)项中讲述。
(3)具备TDDS32的各种信息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具备TDDS32的数据结构的说明图。
图4的TDDS32,和使用图16讲述的情况基本上是同样的结构但是在SBM#0位置信息56的基础上,进而具备SBM#1位置信息61。
图4的TDDS32具备:DDS标题50,该DDS标题50具备表示该信息是TDDS32的标识符及更新次数信息等;确定数据区域5中的区域结构的内周备用区域15的尺寸信息——内周备用区域尺寸51及外周备用区域16的尺寸信息——外周备用区域尺寸52;记录模式信息53,该记录模式信息53表示记录模式是顺序记录模式还是随机记录模式;表示如图15所示地在内周备用区域15及外周备用区域16内确保TDMA时的尺寸信息的内周备用内TDMA尺寸54及外周备用内TDMA尺寸55;记录最新的TDFL31(最大为4区段)的各区段的位置信息——DFL#0位置信息57;DFL#1位置信息58;DFL#2位置信息59及DFL#3位置信息60;记录最新的SBM30的位置信息——SBM#0位置信息56及DFL#1位置信息61。就是说,由于TDDS32的尺寸成为跨越2区段的尺寸,使用SBM位置信息也相应地增加了。
在这里,使用具体例子,详细讲述这些TDFL31的位置信息及SBM30的位置信息具备关于各区段的位置信息的理由。
图5是旨在讲述被TDMA17记录的TDMS21(图14)的记录图像及TDDS32表示的位置信息的图形。在该图中,以TDMA17的区段A~区段D等4个区段为例,进行讲述。
图5(a)是将组合TDFL31和TDDS32后的数据尺寸控制在1区段内,同时记录SBM30和TDFL31的情况(即例如记录初始TDMS20之类的情况)的例子。
在最初的区段A中,记录TDFL31和TDDS32。这时的TDDS32中的DFL#0位置信息,朝着配置TDFL31的区段A的前头位置。随后记录SBM#0位置信息56及SBM#1位置信息61,所以预测后以分别朝着区段B、区段C的前头位置的状态记录。
然后,接着记录跨越SBM30和TDDS32的两个区段的数据。这时的TDDS32中的DFL#0位置信息57,和先前的TDDS32同样,朝着配置TDFL31的区段A的前头位置。另外,SBM#0位置信息56及SBM#1位置信息61也以分别朝着实际记录的位置——区段B、区段C的前头位置的状态记录。
就是说,在该例中,记录的2个TDDS32,分别成为表示相同位置信息的状态。
图5(b)是TDFL31为超过2区段的尺寸而且记录对象的区段B有缺陷的例子。由于将TDFL31和TDDS32组合后成为3区段的尺寸,所以首先在区段A中记录最初的1区段的数据(TDFL#0)。可是,因为区段B是缺陷区段,所以将第2个区段的数据(TDFL#1)记录到后续的区段C中,接着将最后的数据(TDFL#2和TDDS32组合而成的1区段的尺寸)记录到区段D中。这时,如图中的实线箭头所示,DFL#0位置信息57朝着区段A的前头位置,DFL#1位置信息58朝着区段B的前头位置,DFL#2位置信息59朝着区段D的前头位置。
图5(c)和图5(a)同样,是将组合TDFL31和TDDS32后的数据尺寸控制在1区段内,同时记录SBM30和TDFL31而且记录对象的区段C有缺陷时的例子。在最初的区段A中,记录TDFL31和TDDS32。这时的TDDS32中的DFL#0位置信息,朝着配置TDFL31的区段A的前头位置。随后记录SBM#0位置信息56及SBM#1位置信息61,所以如图中的虚线箭头所示,预测后以分别朝着区段B、区段C的前头位置的状态记录。
然后,接着记录跨越SBM30和TDDS32的两个区段的数据。在区段B正确地记录了SBM#0,但是区段C由于有缺陷,所以记录失败。组合SBM#1和TDDS32的1区段数据被记录到后续的区段D中。
这时的TDDS32中的各位置信息,如图中的实线箭头所示,DFL#0位置信息57,和先前的TDDS32同样,朝着配置TDFL31的区段A的前头位置。SBM#0位置信息56及SBM#1位置信息61也朝着实际记录的位置即SBM#0位置信息56朝着区段B,而唯有SBM#1位置信息61与预测记录到区段A中的TDDS32的内容不同,朝着区段D的前头位置。
就是说,在该例中,被记录的2个TDDS32,一部分内容不同。最新的TDDS32(在图5(c)中为记录区段D中的TDDS32)能够始终记录正确的信息。
此外,在这里,虽然因为知道同时记录TDFL31和SBM30,所以用这种例子叙述。但是例如在图5(c)中,关于SBM#0位置信息56及SBM#1位置信息61,也可以采用仍然朝着刚才正确地记录的SBM30的位置的方法。就是说,不采纳预测的位置信息地朝着上次正确地记录的位置,无论读出哪个TDDS32,都能够杜绝读出错误的位置信息。
此外,在图5(a)及(c)的状态中,作为TDMS21的记录顺序,也以在SBM30之前先记录TDFL31为例进行了讲述。但是需要采用该顺序的是上述(2)的初始TDMS20,关于TDMS21,可以在TDFL31之前先记录SBM30。
(4)记录再生装置
图6是表示向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进行记录再生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00的结构的图形。此外,装置100也可以是记录装置及再生专用装置。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00通过I/O总线180作媒介,与上位控制装置(未图示)连接。上位控制装置,例如是主计算机(主机PC)。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00,具备处理来自上位控制装置的命令的命令处理部110、向光盘1照射旨在进行记录再生的激光的光头120、控制光头120输出的激光功率等的激光控制部130、旨在将光头120向目的位置移动或者进行伺服控制的机械控制部140、管理记录及再生的用户数据及其它信息的存储器150、存放从TDMA及DMA中读出或者被它们记录的最新状态的SBM30、TDFL31及TDDS32等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对来自光盘1的记录再生处理等系统处理进行统一控制的系统控制部170。
系统控制部170,具备记录再生用户数据及管理信息等数据的记录部171及再生部172、根据有关光盘1的管理信息等决定读出数据的位置及接着记录数据的位置的存取位置管理部173、更新被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存放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更新部174、使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存放的SBM30、TDFL31及TDDS32与更新所需的数据组合后生成旨在记录TDMA及DMA的TDMS21及DMS的管理信息生成部175。
(5)初始TDMS20的记录(初始化:Initialize)方法
图7是表示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00对补写型光盘1进行初始化格式处理(Initialization)的步骤的流程图。
步骤701:生成初始状态的管理信息。具体地说,管理信息生成部175在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中生成初始状态的SBM30、TDFL31、TDDS32。所谓“初始状态的SBM30、TDFL31及TDDS32”,是指只设定各自的标识符信息等、更新次数等都为0的状态的管理信息,关于SBM30及TDFL31,分别具有和初始的SBM30及初始的TDFL31相同的意义。
步骤702:生成初始TDMS20。具体地说,管理信息生成部175使在步骤701生成的初始状态的管理信息成为图3所示的状态的初始TDMS20的形式地将SBM30、TDFL31、TDDS32组合,编制上述记录形式的初始TDMS20。更具体地说,例如确保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中记录使用的3区段的数据区域,使该区域成为都用0数据清零的状态,在前头的第1区段的前头配置初始的TDFL31,在第1区段的终端配置初始的TDDS32。进而,从第2区段的前头配置初始的TDFL31,最后在第3区段的终端配置TDDS32,从而生成相当于初始TDMS20的数据。此外,关于TDDS32,因为在后述的步骤703及步骤705中进行位置信息的更新,其值发生变化,所以最好在该时刻不配置,在即将记录时配置。
步骤703:更新有关TDFL31的位置信息。具体地说,管理信息更新部174在以后进行记录之际,更新在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中生成的相当于TDDS32的数据中的DFL位置信息。更具体地说,系统控制部170利用存取位置管理部173计算出可以记录初始TDMS20的记录位置(例如TDMA17的前头位置)。管理信息更新部174朝着利用存取位置管理部173计算出的记录位置(例如TDMA17的前头位置)地更新DFL#0位置信息57,使DFL#1位置信息58、DFL#2位置信息59、DFL#3位置信息60分别为0。然后,对于在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中确保的记录用的数据区域的规定位置(这时是前头第1区段的终端位置),配置该数据。
此外,在该时刻,关于SBM30的位置信息,因为还不能够确定将要记录到哪个位置,所以可以保持0,或者设想预测被正常记录的情况,作为预测设定了位置信息的状态。
步骤704:记录初始TDMS20的一部分。具体地说,系统控制部170在激光控制部130中设定进行记录的激光功率及策略等记录条件。在步骤703中,使用机械控制部140使光头120移动到存取位置管理部173求出的进行记录的位置。利用记录部171,记录初始TDMS20的最初的第1区段的数据——初始的TDFL31和TDDS32组合数据。此外,如果向该区段的记录失败时,再次从步骤703开始反复进行处理,直到被正常记录为止,反复进行记录。
步骤705:更新有关SBM30的位置信息。具体地说,管理信息更新部174在以后进行记录之际,更新在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中生成的相当于TDDS32的数据中的SBM位置信息。更具体地说,系统控制部170利用存取位置管理部173计算出继在上述步骤704中记录了初始TDMS20的一部分的位置之后的下一个可以记录的记录位置(例如在步骤704中一次记录成功时,为从TDMA17的前头数起的第2个区段的位置)。管理信息更新部174朝着存取位置管理部173计算出的记录位置(例如从TDMA17的前头数起的第2区段的前头位置),更新DFL#0位置信息56,朝着其下一个区段位置(例如从TDMA17的前头数起的第3个区段的前头位置),更新SBM#1位置信息61。此外,用表示在步骤704中记录的位置的内容记录DFL#0位置信息57。使DFL#1位置信息58、DFL#2位置信息59、DFL#3位置信息60分别为0(就是说,成为和在步骤704中记录的TDDS32相同的状态)地进行记录。
步骤706:记录初始TDMS20的一部分。具体地说,系统控制部170在激光控制部130中设定进行记录的激光功率及策略等记录条件。在步骤705中,使用机械控制部140使光头120移动到存取位置管理部173求出的进行记录的位置。利用记录部171,记录初始TDMS20的剩余的2区段——第2区段的数据及第3区段的数据的、初始的SBM30和TDDS32的组合数据。此外,如果有记录失败的区段时,对于记录失败的区段,再次从步骤705开始反复进行处理,直到所有的区段都被正常记录为止,反复进行记录。
此外,虽然在该流程图中没有特别提及,但是例如TDDS32在DDS标题50中具备更新次数信息等。在进行初始化格式时,用该更新次数为0等表示是初始化格式时记录的信息的值记录。在这里,关于SBM30及TDFL31,因为在初始化格式的处理中都只记录一次,所以可以使更新次数信息分别为0地进行记录。但是关于SBM30,在初始化格式之际进行2次记录。这时,也因为表示所有的TDDS32都是被初始TDMS20包含的TDDS32,所以进行使更新次数信息为0的记录。此外,作为别的方法,例如可以使最初记录的TDDS32的更新次数信息为0,第2次记录的TDDS32的更新次数信息为1,设定纯粹的更新次数进行记录。
至此,初始化格式时的初始TDMS20的记录处理完毕。这样,能够一定在TDMA17的前头位置配置包含TDDS32的数据。因此,即使由于多层化、高密度化等导致管理信息的数据尺寸变大时,也能够不必检索TDMA17中的最新的管理信息,读出规定位置的数据,就能够掌握光盘1的区域结构。
(第2实施方式)
(1)区域配置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的区域结构,和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相同。
(2)初始TDMS20的数据结构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的管理信息区域TDMA17
(存在多个TDMA时,为最初使用的TDMA)的前头记录的初始的盘管理结构TDMS20的数据结构的图形。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初始TDMS20的初始的空格位映射SBM30的内容,和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初始的SBM30不同。
SBM30中的位映射信息41,因为需要1区段(32扇区)的数据,所以SBM30和盘定义结构TDDS32组合后的数据(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就需要相当于2区段的数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初始TDMS20包含的初始的SBM30,如图8所示,其特征在于:只具备BM标题40,不具备位映射信息41。
在这里,对此详细讲述。在记录初始TDMS20之际、即在实施初始化格式(Initialization)之际,光盘1的包括数据区域5在内的区域是未记录状态。就是说,被初始TDMS20包含的SBM30的位映射信息41都成为0的数据。换句话说,对于初始TDMS20的位映射信息41,能够判断尚未记录数据。这样,为了抑制初始TDMS20的尺寸,在初始的SBM30中不具备位映射信息41,只有SBM标题40的信息,是本实施方式的特征。
图8(a)是初始TDMS20的一个例子,必须装入初始TDMS20地记录的初始的缺陷目录TDFL31及TDDS32,都只要有1扇区的尺寸就足够。另外,由于初始的SBM30也只要有1扇区的尺寸就足够,所以只对于初始TDMS20来说,将初始的SBM30、初始的TDFL31和TDDS32组合后的1区段的数据作为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对待,将该信息归纳记录到1区段内。
图8(b)也是初始TDMS20的一个例子,在初始TDMS20中的第1区段内,和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前头位置记录(配置)组合初始的TDFL31和TDDS32后的1区段的数据(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接着,在下一个区段记录(配置)组合初始的SBM30和TDDS32后的1区段的数据(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
如图8(a)、(b)所示,将初始的SBM30作为只包含SBM标题40的数据,记录初始TDMS20,从而能够始终将包含TDDS32的数据配置在TDMA17的前头位置的1区段(如果那里有缺陷时,则是后续的能够正确地记录再生的最初的1区段)内。
(3)具备TDDS32的各种信息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的包含TDDS32的数据内容,和使用图4讲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相同。
(4)记录再生装置
向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进行记录再生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00的结构,和使用图6讲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00的结构相同。
(5)初始TDMS20的记录(初始化:Initialize)方法
图9是表示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00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补写型光盘1进行初始化格式处理(Initialization)的步骤的流程图。此外在这里,以如图8(a)所示地将初始TDMS20归纳记录到1区段中的情况为例进行讲述。此外,用图8(b)的形式进行记录之际的步骤,基本上和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讲述的(5)项中使用图7所示的步骤相同,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901:生成初始状态的管理信息。具体地说,管理信息生成部175在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中生成初始状态的SBM30、TDFL31、TDDS32。所谓“初始状态的SBM30、TDFL31及TDDS32”,是指只设定各自的标识符信息等、更新次数等都为0的状态的管理信息,关于SBM30及TDFL31,分别具有和初始的SBM30及初始的TDFL31相同的意义。
步骤902:生成初始TDMS20。具体地说,管理信息生成部175使在步骤901生成的初始状态的管理信息成为图8(a)所示的状态的初始TDMS20的形式地将SBM30、TDFL31、TDDS32组合,编制上述记录形式的初始TDMS20。更具体地说,例如确保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中记录使用的1区段的数据区域,使该区域成为都用0数据清零的状态,在该区段的前头的1扇区配置初始的TDFL31,在从该区段的终端起到1扇区附近的位置配置初始的SBM30,在终端的1扇区配置TDDS32,从而生成相当于初始TDMS20的数据。此外,关于TDDS32,因为在后述的步骤903中进行位置信息的更新,其值发生变化,所以最好在该时刻不配置,在即将记录时配置。
步骤903:更新有关TDFL31及SBM30的位置信息。具体地说,管理信息更新部174在以后进行记录之际,更新在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中生成的相当于TDDS32的数据中的DFL位置信息、SBM位置信息。更具体地说,系统控制部170利用存取位置管理部173计算出可以记录初始TDMS20的记录位置(例如TDMA17的前头位置)。管理信息更新部174朝着利用存取位置管理部173计算出的记录位置(例如TDMA17的前头位置)地更新DFL#0位置信息57,使DFL#1位置信息58、DFL#2位置信息59、DFL#3位置信息60分别为0。进而,还朝着相同的区段的记录位置(例如从TDMA17的前头区段的前头数起的第31扇区的位置)地更新SBM#0位置信息56。SBM#1位置信息61例如为0,或者采用表示虽然存在有效的位映射信息41但是该信息尚未记录的状态的值(例如FFFFFFFFh(16进制标记))。然后,将该数据配置在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中确保的记录用的数据区域的规定的位置(这时是前头第1区段的终端位置)。
步骤904:记录初始TDMS20的一部分。具体地说,系统控制部170在激光控制部130中设定进行记录的激光功率及策略等记录条件。在步骤903中,使用机械控制部140使光头120移动到存取位置管理部173求出的进行记录的位置。利用记录部171,记录初始TDMS20——初始的SBM30、初始的TDFL31和TDDS32的组合数据。此外,如果向该区段的记录失败时,再次从步骤903开始反复进行处理,直到被正常记录为止,反复进行记录。
至此,初始化格式时的初始TDMS20的记录处理完毕。
这样,能够一定在TDMA17的前头位置配置包含TDDS32的数据。因此,即使由于多层化、高密度化等导致管理信息的数据尺寸变大时,也能够不必检索TDMA17中的最新的管理信息,读出规定位置的数据,从而能够掌握光盘1的区域结构。
(第3实施方式)
(1)区域配置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的区域结构,和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相同。
(2)初始TDMS20的数据结构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的管理信息区域TDMA17(存在多个TDMA时,为最初使用的TDMA)的前头记录的初始的盘管理结构TDMS20的数据结构的图形。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初始TDMS20,作为初始的空格位映射SBM30的结构,和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但是记录方法和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不同。
图10所示的初始TDMS20,虽然和图17所示的同样,由初始的空格位映射SBM30、盘定义结构TDDS32和初始的缺陷目录TDFL31构成,但是记录方法不同。
使1扇区尺寸的SBM标题40和31扇区尺寸以上的位映射信息41组合而成的SBM30,成为32扇区(1区段)尺寸以上。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种SBM30作为31扇区以下的多个空格位映射(初始的SBM30#0及初始的SBM30#1)形成,在各自的数据中,将组合TDDS32后的1区段尺寸的数据,作为一个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生成,用该单位记录。这样,就使各空格位映射的尺寸与用户数据区域14的尺寸无关,是与TDDS32组合后成为1区段尺寸的尺寸。
更加具体地说,例如组合SBM标题40和位映射信息41后的尺寸为1区段和1扇区的尺寸(SBM标题40为1扇区尺寸,位映射信息41为32扇区尺寸,合计33扇区尺寸)时,形成具备由SBM标题40和位映射信息41的前半16扇区构成的17扇区尺寸的有效数据(部分位映射信息41#0)的初始的SBM30#0和具备位映射信息41的后半16扇区尺寸的有效数据(部分位映射信息41#1)的初始的SBM30#1,分别组合TDDS32后形成、记录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这样,如图10所示,能够对所有的区段都配置TDDS32地进行记录。
在这里,将位映射信息41、TDDS32和SBM标题40结合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用户数据区域14的尺寸,作为规定的尺寸。而且,在规定的记录层中的用户数据区域14的尺寸超过该规定的尺寸时,将位映射信息41分割成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例如用户数据区域14的尺寸为规定的尺寸的2倍以下的尺寸时,将它分割成2个部分位映射信息——部分位映射信息41#0和部分位映射信息41#1)。多个空格位映射(SBM30#0、SBM30#1)的每一个,就包含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多个空格位映射(SBM30#0、SBM30#1)的每一个的尺寸,都是和TDDS32组合后成为1区段尺寸的尺寸。
此外,在初始的SBM30#0及初始的SBM30#1和TDDS32组合的、各自的1区段数据中,初始的SBM30#0的17扇区部分和TDDS32的1扇区部分以外的数据,是没有被使用的数据,另外初始的SBM30#1的2扇区部分和TDDS32的1扇区部分以外的数据,是没有被使用的数据。这些没有被使用的数据,例如作为没有意义的数据,或者是ALL0的伪数据,或者是表示没有意义的填料数据,与这些没有被使用的数据没有意义数据组合后生成1区段尺寸的数据记录。
即使SBM30(更详细地说是位映射信息41)的尺寸,随着每个记录层的记录容量(用户数据区域14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SBM30和TDDS32组合后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的尺寸超过1区段(2区段以上)时,如上所述地配置后,也能够始终将包含TDDS32的数据配置在TDMA17的前头位置的1区段(如果那里有缺陷时,则是后续的能够正确地记录再生的最初的1区段)内。更详细地说,这样地配置后,对于记录了TDMA17中的初始TDMS20的所有的区段而言,都能够记录TDDS32。
此外,该记录方法不仅适用于初始化格式(初始TDMS20),而且也同样适用于普通的TDMA记录时的TDMS21。
以上讲述了将32扇区的位映射信息41分割成前半16扇区部分的数据和后半16扇区部分的数据的部分位映射信息后,分别配置到初始TDMS20中的SBM30的前半1区段的SBM30#0和后半1区段的SBM30#1内的例子。下面,讲述这样配置的优点。
在用SBM30中的位映射信息41管理的SBM的管理对象的区域范围进行记录的位映射信息41变化时,例如被记录的只是相当于用位映射信息41中的前半16扇区管理的区域的区段时,只有位映射信息41中的前半16扇区部分变化,后半16扇区部分保持以前的状态。
这时,SBM30中的必须更新的,可以只是包含位映射信息41的前半16扇区部分的数据(部分位映射信息41#0)的SBM30#0。例如经过图11(a)所示的初始化格式后,只在用SBM30中的位映射信息41管理的SBM管理对象的区域范围中的位映射信息41的前半16扇区部分(部分位映射信息41#0)管理的区域进行记录,位映射信息41变化时,可以如图11(b)所示,只更新有变化的SBM30#0。
这时,虽然TDDS32表示的SBM#0位置信息56被变更成为朝着重新记录的区段D的前头位置的状态,但是SBM#1位置信息61却可以仍然朝着上次记录的位置——区段B的前头位置.
这样,只将SBM30之类管理信息中需要更新的部分记录到TDMA17中后,与每次一定记录SBM30所有的数据(在该例中为2区段尺寸)时相比,具有能够有效地使用管理信息区域——TDMA17的优点。
但是,这样地只将需要更新的部分记录到TDMA17中时,SBM标题40包含的更新次数信息成为问题。就是说,每次更新记录SBM30时,SBM标题40中的更新次数信息也增加,必须进行记录。因此,如果象用图10讲述的那样,是SBM标题40只被SBM30#0包含的结构时,即使用SBM30#1包含的部分位映射信息41#1管理的区域被记录,只是SBM30#1的部分位映射信息41#1变化时,就也不仅需要记录SBM30#1,而且还必须同时记录包含具备更新次数信息的SBM标题40的SBM30#0。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可以如图12所示,采用在包含位映射信息41的所有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具备SBM标题40的结构。就是说,不仅SBM30#0,而且SBM30#1也具备SBM标题40。这时,SBM30#1成为具备由SBM标题40和位映射信息41的后半16扇区构成的17扇区尺寸的有效数据(部分位映射信息41#1)的结构,成为对于规定的记录层具备多个(在上述的例子中为2个)独立的SBM30的结构。
更具体地说,SBM标题40具备有关SBM管理对象的区域范围的信息。就是说,将成为位映射信息41的管理对象的用户数据区域14划分成2个:用SBM30#0管理的区域范围和用SBM30#1管理的区域范围,具备管理各自的SBM标题40。由于在SBM30#0侧管理的区域范围和在SBM30#1侧管理的区域范围不同,所以最好在SBM30#0及SBM30#1的每一个中具有具备有关SBM管理对象的区域范围的信息的SBM标题40。进而,从上述更新次数信息的更新的观点上说,进行SBM30的部分更新时,也最好在SBM30#0及SBM30#1的每一个中具备SBM标题40。
综上所述,管理规定的记录层中的用户数据区域14的多个空格位映射(SBM30#0、SBM30#1)的每一个,可以包含标题(SBM标题40),该标题具备有关被多个空格位映射(SBM30#0、SBM30#1)的每一个包含的部分位映射信息(部分位映射信息41#0、部分位映射信息41#1)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进而,多个空格位映射(SBM30#0、SBM30#1)的每一个的标题(SBM标题40),可以包含空格位映射SBM30的更新次数信息。
这样,例如只在用SBM30#1包含的部分位映射信息41#1管理的区域进行记录、只有SBM30#1的部分位映射信息41#1变化时,可以只更新SBM30#1。如果SBM30#0和SBM30#1等两者的部分位映射信息都变化时,就将包含SBM30#0和SBM30#1等两者的TDMS21记录到TDMA17中。可是,如果只有SBM30#1的部分位映射信息41#1变化时,就将包含SBM30#1不包含SBM30#0的TDMS21记录到TDMA17中。
这样,在被特定的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管理区域进行记录时,可以只更新该特定的部分位映射信息包含的空格位映射,记录到管理信息区域TDMA17中。在被特定的部分位映射信息包含的空格位映射的管理区域进行记录时,不需要更新所有的空格位映射地记录到管理信息区域TDMA17中。这样,因为能够只将管理信息中需要更新的部分记录到TDMA17中,所以能够有效地良好地利用管理信息区域TDMA17。
此外,作为将32扇区尺寸的位映射信息41分割成为SBM30#0及SBM30#1的部分位映射信息后分配的尺寸,以分别均等地分配前半16扇区及后半16扇区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讲述。但是作为分配的尺寸,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采用将前半30扇区部分(即作为部分位映射信息可能具备的最大的尺寸)分配给SBM30#0、将剩余的后半2扇区部分分配给SBM30#1的形式,也很有效。这在包含具备更新次数信息的SBM标题40的只有SBM30#0时特别有用。这时,使用具备每次将SBM30记录到TDMA17中一定要记录的SBM标题40的SBM30#0包含的位映射信息41管理的区域的尺寸,大于用不具备SBM标题40的SBM30#1包含的位映射信息41管理的区域的尺寸。这样,用位映射信息41管理的区域中较大的一方,其位映射信息41变化的概率增大,其结果能够抑制必须更新SBM30#1的次数。
如果SBM30#0及SBM30#1的部分位映射信息都变化时,要将包含SBM30#0和SBM30#1等两者的TDMS21记录到TDMA17中。可是,如果只有SBM30#1的部分位映射信息41#1变化时,可以采用将包含SBM30#1、不包含SBM30#0的TDMS21记录到TDMA17中的方法。这样,可以获得上述效果——能够只将管理信息中需要更新的部分记录到TDMA17中。
此外,多个空格位映射(SBM30#0、SBM30#1)的标题(SBM标题40),可以包含表示该信息是空格位映射(SBM30#0、SBM30#1)的标识符及有关被空格位映射(SBM30#0、SBM30#1)各自包含的部分位映射信息(部分位映射信息41#0、部分位映射信息41#1)管理的管理对象的区域范围的信息。有关被这种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例如是对象区域的前头地址及尺寸等。
这样,读取有关特定的空格位映射的标题的管理对象的区域范围的信息(对象区域的前头地址和尺寸)后,能够特定该特定的空格位映射管理的区域范围。进而,包含有关标题的管理对象的区域范围的信息(对象区域的前头地址和尺寸)后,能够将空格位映射的管理区域分配给任意的尺寸,能够很容易地变更分配方法,还能够扩大用户选择的宽度(自由度)。
(3)具备TDDS32的各种信息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的TDDS32保持的数据内容,和使用图4讲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相同。
(4)记录再生装置
向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进行记录再生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00的结构,和使用图6讲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00相同。
在向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进行信息的记录的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记录方法中,讲述规定的记录层中的用户数据区域14的尺寸超过规定的尺寸(组合位映射信息41、TDDS32和SBM标题40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时的处理。这时,对于规定的记录层中的用户数据区域14而言,形成多个空格位映射(SBM30#0、SBM30#1)。而且,将包含多个空格位映射(SBM30#0、SBM30#1)中的一个和盘定义结构TDDS32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记录到管理信息区域TDMA17内。
系统控制部170(图6)控制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00的各构成要素,光头120向光盘1照射激光后,进行上述那种记录处理及后述的记录处理。
另外,规定的记录层的用户数据区域14的尺寸超过规定的尺寸(组合位映射信息41、TDDS32和SBM标题40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用户数据区域14的尺寸)时,将位映射信息41分割成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部分位映射信息41#0、部分位映射信息41#1)。然后,可以使多个空格位映射(SBM30#0、SBM30#1)的每一个包含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
另外,在管理信息区域TDMA17中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上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另外,可以取代这种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记录包含盘定义结构TDDS32和初始的缺陷目录TDFL31的1区段尺寸的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这时,盘定义结构TDDS32可以具备初始的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
此外,所谓“初始的缺陷目录TDFL31”,是指完全不包含有关缺陷区域的信息——DFL入口43的最小尺寸的TDFL。就是说,所谓“初始的缺陷目录TDFL31”,是指具备只设定标识符信息等、DFL入口43的个数及更新次数信息等为0的DFL标题42和设定标识符信息、更新次数信息为0的DFL结束符44的TDFL的情况。由于初始的TDFL31是用1扇区尺寸控制的尺寸,所以即使和TDDS32一起记录,也能够控制在1区段(1簇)的尺寸内。
另外,上述所谓“管理信息区域TDMA17中的规定位置的区段”,例如是管理信息区域TDMA17的可以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接着,讲述再生来自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的信息的信息再生装置及信息再生方法。光头120向光盘1照射激光后,接收获得的反射光,获得再生信号,系统控制部170(图6)控制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00的各构成要素,进行信号处理,从而执行再生处理。
对于规定的记录层中的用户数据区域14,形成多个空格位映射(SBM30#0、SBM30#1),将包含多个空格位映射(SBM30#0、SBM30#1)中的一个和盘定义结构TDDS32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记录到光盘1的管理信息区域TDMA17内。从该光盘1的管理信息区域TDMA17内读出包含盘定义结构TDDS32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读出空格位映射(SBM30#0或SBM30#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盘1中,将位映射信息41分割成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部分位映射信息41#0、部分位映射信息41#1),多个空格位映射(SBM30#0、SBM30#1)的每一个包含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可以从这种光盘1读出空格位映射,从空格位映射读出部分位映射信息(部分位映射信息41#0或部分位映射信息41#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盘1的管理信息区域TDMA17中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着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或者记录着包含盘定义结构TDDS32和初始的缺陷目录TDFL31的1区段尺寸的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可以从这种管理信息区域TDMA17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读出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或者读出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此外,盘定义结构TDDS32可以具备初始的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在这里,所谓“管理信息区域TDMA17的规定位置的区段”,例如是管理信息区域TDMA17的可以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5)初始TDMS20的记录(初始化:Initialize)方法
图13是表示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00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补写型光盘1进行初始化格式处理(Initialization)的步骤的流程图。
步骤1301:生成初始状态的管理信息。具体地说,管理信息生成部175在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中生成初始状态的SBM30、TDFL31、TDDS32。所谓“初始状态的SBM30、TDFL31及TDDS32”,是指只设定各自的标识符信息等、更新次数等都为0的状态的管理信息。关于SBM30及TDFL31,分别具有和初始的SBM30及初始的TDFL31相同的意义。
步骤1302:生成初始TDMS20。具体地说,管理信息生成部175使在步骤1301中生成的初始状态的管理信息成为图10所示的状态的初始TDMS20的形式地将SBM30、TDFL31、TDDS32组合,编制上述记录形式的初始TDMS20。
更具体地说,例如SBM30的尺寸为1区段和1扇区合计33扇区尺寸时,在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中确保旨在用于记录的3区段部分的数据区域,使该区域成为都用0数据清零的状态。然后,从前头第1区段的前头开始配置初始的SBM30中的前头17扇区部分的数据(由SBM标题40的1扇区和位映射信息41的前半16扇区(部分位映射信息41#0)合计17扇区尺寸构成的初始的SBM30#0)。在第1区段的终端扇区配置TDDS32。另外,从第2区段的前头开始配置初始的SBM30中的后半16扇区部分的数据(包含部分位映射信息41#1的初始的SBM30#1)。在第2区段的终端扇区配置TDDS32。在第3区段的前头配置初始的TDFL31。在第3区段的终端扇区配置TDDS32。这样,生成相当于初始TDMS20的数据。
此外,如图12所示,管理规定的记录层中的用户数据区域14的多个空格位映射(SBM30#0、SBM30#1)的每一个,可以包含具备有关被这些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的部分位映射信息(部分位映射信息41#0、部分位映射信息41#1)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的标题(SBM标题40)。这时,在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中确保的数据区域中的第2区段的前头配置的数据,成为SBM标题40的1扇区和初始的SBM30中的后半16扇区部分的数据(包含部分位映射信息41#1的初始的SBM30#1)相加的17扇区的数据。
此外,SBM标题40可以包含表示该信息是空格位映射的标识符及有关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的管理对象的区域范围的信息(例如对象区域的前头地址和尺寸等)。另外,SBM标题40还可以包含空格位映射SBM30的更新次数信息。
此外,关于TDDS32,由于在后文讲述的步骤1303、步骤1305及步骤1307中进行位置信息的更新,其值发生变化,因此最好在该时刻不配置,在即将记录之际配置。
步骤1303:更新有关TDFL31的信息。具体地说,管理信息更新部174在以后进行记录之际,更新在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中生成的相当于TDDS32的数据中的SBM位置信息。更具体地说,系统控制部170利用存取位置管理部173计算出可以记录初始TDMS20的记录位置(例如TDMA17的前头位置)。管理信息更新部174朝着利用存取位置管理部173计算出的记录位置(例如TDMA17的前头位置)更新DFL#0位置信息56。使DFL#1位置信息58、DFL#2位置信息59、DFL#3位置信息60分别为0。然后,对于在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中确保的记录用的数据区域的规定位置(这时是前头第1区段的终端扇区),配置该数据。
此外,在该时刻,关于SBM30的位置信息——SBM#1位置信息61及关于TDFL31的位置信息——TDFL#0位置信息57,因为还不能够确定将要记录到哪个位置,所以可以保持0,或者设想预测它们被正常记录的情况,作为预测设定了位置信息的状态(例如使SBM#1位置信息61成为朝着从TDMA17的前头数起的第2区段的前头位置、使TDFL#0位置信息57成为朝着从TDMA17的前头数起的第3区段的前头位置的状态)。
步骤1304:记录初始TDMS20的一部分。具体地说,系统控制部170在激光控制部130中设定进行记录的激光功率及策略等记录条件。在步骤1303中,使用机械控制部140使光头120移动到存取位置管理部173要求的进行记录的位置。利用记录部171,记录初始TDMS20的最初的第1区段的数据——初始的SBM30#0和TDDS32的组合数据。此外,如果向该区段的记录失败时,再次从步骤1303开始反复进行处理,直到被正常记录为止,反复进行记录。
步骤1305:更新有关SBM30的位置信息。具体地说,管理信息更新部174在以后进行记录之际,更新在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中生成的相当于TDDS32的数据中的SBM位置信息。更具体地说,系统控制部170利用存取位置管理部173计算出可以记录初始TDMS20的记录位置(例如在步骤1304中一次记录成功时,为从TDMA17的前头数起的第个2区段的位置)。管理信息更新部174朝着存取位置管理部173计算出的记录位置(例如从TDMA17的前头数起的第2区段的前头位置),更新SBM#1位置信息61。此外,SBM#0位置信息56在步骤1304中朝着记录位置。使DFL#1位置信息58、DFL#2位置信息59、DFL#3位置信息60分别为0。然后,对于在管理信息存放存储器160中确保的记录用的数据区域的规定位置(这时是前头第1区段的终端扇区),配置该数据。
此外,在该时刻,关于TDFL31的位置信息——TDFL#0位置信息57,因为还不能够确定将要记录到哪个位置,所以可以保持0,或者设想预测它被正常记录的情况,作为预测设定了位置信息的状态(例如TDFL#0位置信息57朝着下一个可以记录的位置——从TDMA17的前头数起的第3区段的前头位置的状态)。
步骤1306:记录初始TDMS20的一部分。具体地说,系统控制部170在激光控制部130中设定进行记录的激光功率及策略等记录条件。在步骤1303中,使用机械控制部140使光头120移动到存取位置管理部173求出的进行记录的位置。然后,利用记录部171,记录初始TDMS20的第2区段的数据——初始的SBM30#1和TDDS32的组合数据。此外,如果向该区段3的记录失败时,就再次从步骤1305开始反复进行处理,直到被正常记录为止,反复进行记录。
步骤1307:更新有关TDFL31的位置信息。具体地说,管理信息更新部174在以后进行记录之际,更新TDFL位置信息。更具体地说,系统控制部170利用存取位置管理部173计算出继在上述步骤1306中记录了初始TDMS20的一部分的位置之后的下一个可以记录的记录位置(例如在步骤1304及1306中一次记录成功时,为从TDMA17的前头数起的第个2区段的位置)。管理信息更新部174朝着存取位置管理部173计算出的记录位置(例如从TDMA17的前头数起的第3区段的前头位置),更新DFL#0位置信息57。朝着在步骤1304中记录的位置地更新SBM#0位置信息56。朝着在步骤1306中记录的位置地更新SBM#1位置信息61。使DFL#1位置信息58、DFL#2位置信息59、DFL#3位置信息60分别为0(就是说,成为和在步骤1304中记录的TDDS32相同的状态)地进行记录。
步骤1308:记录初始TDMS20的一部分。具体地说,系统控制部170在激光控制部130中设定进行记录的激光功率及策略等记录条件。在步骤1307中,使用机械控制部140使光头120移动到存取位置管理部173求出的进行记录的位置。然后,利用记录部171,记录初始TDMS20的最后的1区段——第3区段的数据——初始的TDFL31和TDDS32组合数据。此外,如果向该区段的记录失败时,再次从步骤1707开始反复进行处理,直到被正常记录为止,反复进行记录。
此外,TDDS32在DDS标题50中具备更新次数信息等。在进行初始化格式时,用该更新次数为0等表示是初始化格式时记录的信息的值记录。在这里,关于SBM30及TDFL31,因为在初始化格式的处理中都只记录一次,所以可以使更新次数信息分别为0地进行记录。但是关于TDDS32,在初始化格式之际进行3次记录。这时,也因为表示所有的TDDS32都是被初始TDMS20包含的TDDS32,所以进行使更新次数信息为0的记录。此外,例如可以使最初记录的TDDS32的更新次数信息为0,第2次记录的TDDS32的更新次数信息为1,第3次记录的TDDS32的更新次数信息为2,设定纯粹的更新次数进行记录。
至此,初始化格式时的初始TDMS20的记录处理完毕。
这样,能够在TDMA17中的被记录的所有的区段配置TDDS32(就是说在TDMA17的前头位置这一特定位置也配置TDDS32)。因此,即使由于多层化、高密度化等导致管理信息的数据尺寸变大时,不检索TDMA17中的最新的管理信息,也能够读出规定位置的数据,从而能够掌握光盘1的区域结构。
此外,在图13中,示出进行初始化格式之际的记录处理。但是例如在记录包含SBM30的普通的TDMS21时,可以如上述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用(2)项讲述的那样,不必用包含构成SBM30的SBM30#0及SBM30#1的全部内容的形式进行记录。就是说,可以如上述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2)项所示,采用只记录SBM30中包含位映射信息41被更新、向TDMA17记录所需的信息的区段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1~第3实施方式的光盘1,是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的补写型的光盘。图20是表示光盘1的剖面的图形。作为一个例子,在图20中示出具有3个记录层的多层的光盘1。按照从照射光束的一侧起逐渐离开的顺序(即从基板1001一侧起的顺序),光盘1具备包含记录层L0、记录层L1、记录层L2的信息记录层1002。在每个记录层上设置用户数据区域14。
下面,讲述光盘1的制造方法。在盘基板1001上,按照下述顺序形成设置了旨在记录与地址信号及控制数据对应的信息信号的轨道的记录层L0、记录层L1、记录层L2。这样,能够制造出使用户数据区域、缺陷管理区域、备用区域成为图1及图2所示的配置的记录层。此外,在记录层和记录层之间,可以包含中间层等。另外,还可以在记录层上形成外罩层。
此外,虽然在上述本发明的第1~第3实施方式中没有谈及,但是如图15所示地具备多个TDMA时,例如还往往在TDMA17的前头位置确保表示现在正在使用的TDMA的信息——指示用的区域。包含这种情况在内,作为在本发明中所说的记录初始TDMS20的规定的位置讲述的TDMA17的前头位置,是除了指示用的区域以外的、用于记录TDMS(初始TDMS20及普通的TDMS21)的区域的前头位置,就是说是在该光盘1的管理信息区域中最初记录的区段(管理信息区域的可以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此外,还有在上述指示区域记录被该TDMA最初记录的TDDS32的复制的方法,如果读出该指示,也能够掌握光盘1的区域结构。可是,由于还存在没有记录指示的状态(例如在存在多个TDMA中,正在使用被最初使用的导入区域4中的TDMA17的状态),这时也可以获得一定在最初使用的TDMA17前头位置这一的规定的位置配置包含TDDS32的数据带来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第1~第3实施方式中的SBM30的尺寸,以是2区段尺寸时为例进行了讲述。但是,SBM30的尺寸为3区段以上时,也可以获得和在本发明的第1~第3实施方式中讲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第1~第3实施方式中的SBM30的尺寸是超过1区段尺寸的尺寸即2区段尺寸以上,所以可以和TDFL31具备的DFL结束符44同样,具备表示是SBM30的终端位置的SBM结束符之类的信息。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1~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管理信息,以SBM30为例进行了讲述。但是并不局限于SBM30。例如在初始化格式等时,向TDMA17记录之际的尺寸为1区段尺寸以上,和TDDS32组合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的尺寸超过1区段(2区段以上)的管理信息中应用,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下面,进而讲述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
(主要参数)
作为本发明能够采用的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有蓝激光盘(BD)及其它规格的光盘。在这里,讲述BD。按照记录膜的特性,在BD中有再生专用型的BD-ROM、补写记录型·一次写(write-once)型的BD-R、改写记录型的BD-RE等类型,本发明宜于在R(补写记录型·一次写型)类型的记录介质中应用。蓝激光盘的主要光学常数和物理格式见《蓝激光盘读本》(欧姆社出版)及蓝光联盟的网页(http//www.blu-raydisc.com/)登载的白皮书。
在BD中,使用波长约为405nm(对于标准值405nm而言,误差范围的容许值若为±5nm,就是400~410nm)的激光及开口数(NA:Numerical Aperture)约为0.85(对于标准值0.85而言,误差范围的容许值若为±0.01,就是0.84~0.86)的物镜。BD的轨道间距约为0.32μm(对于标准值0.320μm而言,误差范围的容许值若为±0.010μm,就是0.310~0.330μm),设置1层或2层记录层。记录层的记录面从激光射入侧起是单面1层或单面2层的结构,从BD的保护层的表面到记录面的距离为75μm~100μm。
记录信号的调制方式利用17PP调制,记录的标记的最短标记(2T标记:T为基准时钟脉冲的周期(按照规定的调制规则记录标记时的调制的基准周期)的标记长为0.149μm(或0.138μm)(通道位长:T为74.50nm(或69.00nm))。记录容量为单面单层25GB(或27GB)(更详细地说为25.025GB(或27.020GB))或者为单面双层50GB(或54GB)(更详细地说为50.050GB(或54.040GB))。
通道时钟脉冲频率在标准速度(BD1x)的传输率中为66MHz(通道位速度为66.000Mbit/s),4倍速度(BD4x)的传输率中为264MHz(通道位速度为264.000Mbit/s),6倍速度(BD6x)的传输率中为396MHz(通道位速度为396.000Mbit/s),8倍速度(BD6x)的传输率中为528MHz(通道位速度为528.000Mbit/s)。
标准线速度(基准线速度,1x)是4.917m/sec(或4.554m/sec)。2倍(2x)、4倍(4x)、6倍(6x)及8倍(8x)的线速度分别是9.834m/sec、19.668m/sec、29.502m/sec及39.336m/sec。高于标准线速度的线速度,通常是标准线速度的正整数倍。但并不局限于整数,只要是正实数倍即可。另外,还可以定义0.5倍(0.5x)等慢于标准线速度的线速度。
此外,上述已经大规模投放市场的主要是有关每层大约为25GB(或27GB)的1层或2层的BD的产品,作为更大容量化,人们正在开发高密度的BD(使每层的记录容量大约为32GB或大约为33.4GB)及使层数成为3层或4层的BD,后面对它们也加以讲述。
(关于多层)
作为从保护层一侧射入激光后再生及/或记录信息的单面光盘,使记录层为2层以上时,在基板和保护层之间设置许多记录层。图21示出这时的多层盘的构成例。图示的光盘,用(n+1)层的信息记录层502构成(n为0以上的整数)。如果具体讲述其构造,那么在光盘中,从激光505射入侧的表面起,依次层叠外罩层501、(n+1)片的信息记录层(Ln~L0层)502、基板500。另外,在(n+1)片的信息记录层502的层间,插入作为光学性的缓冲材料发挥作用的中间层503。就是说,在与光射入面隔开规定的距离的最里侧的位置(距光源最远的位置)设置基准层(L0),从基准层(L0)朝着光射入面侧增加层地层叠记录层(L1、L2、…、Ln)。
在这里,与单层盘比较时,可以使多层盘中的从光射入面到基准层L0的距离,和从单层盘中的从光射入面到基准层的距离大致相同(例如0.1mm左右)。这样,与层数无关地使到最里层(最远层)的距离一定(就是说使和单层盘中的距离大致相同)后,能够与是单层还是多层无关地保持有关对于基准层进行存取的互换性。另外,还能够抑制倾斜的影响伴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之所以能够抑制倾斜的影响的增大,是因为虽然最里层最容易受到倾斜的影响,但是使到最里层的距离成为和单层盘大致相同的距离后,即使层数增加,到最里层的距离也不增加的缘故。
另外,关于光点的行进方向(或者也可以叫做轨道方向、螺旋方向),既可以采用平行通道,也可以采用对置通道。
在平行通道中,所有的层中的再生方向都相同。就是说,光点的行进方向在所有的层中都是从内周朝着外周的方向或者在所有的层中都是从外周朝着内周的方向行进。
而在对置通道中,在某层和与该层邻接的层中,再生方向相反。就是说,基准层(L0)中的再生方向是从内周朝着外周的方向时,记录层L1中的再生方向就是从外周朝着内周的方向,记录层L2中的再生方向则是从内周朝着外周的方向。就是说,再生方向在记录层Lm(m为0及偶数)中是从内周朝着外周的方向,在记录层Lm+1中则是从外周朝着内周的方向。或者,在记录层Lm(m为0及偶数)中是从外周朝着内周的方向,在记录层Lm+1中则是从内周朝着外周的方向。
为了增大开口数NA,抑制伴随着焦点距离变短或倾斜导致的光点失真的影响,而比较薄地设定保护层(外罩层)的厚度。与开口数NA在CD中为0.45、在DVD中为0.65不同,在BD中大致设定为0.85。例如在记录介质的总厚度1.2mm左右中,可以使保护层的厚度为10~200μm。更具体地说,在1.1mm左右的基板中,如果是单层盘就设置0.1mm左右的透明保护层,如果是双层盘则可以在0.075mm左右的保护层上设置0.025mm左右的中间层(SpacerLayer)。如果是3层以上的盘,可以更薄地设置保护层及/或中间层的厚度。
(1层~4层的各结构例)
在这里,图22示出单层盘的结构例,图23示出双层盘的结构例,图24示出3层盘的结构例,图25示出4层盘的结构例。如前所述,从光射入面到基准层LO的距离一定时,在图23~图25的任何一个中,盘的总厚度大约为1.2mm(还包括标签印刷等时,最好为1.40mm以下)、基板500的厚度大约为1.1mm,从光射入面到基准层LO的距离大约为0.1mm。在图22的单层盘(在图21中n=0时)中外罩层5011的厚度大约为0.1mm;在图23的双层盘(在图21中n=1时)中外罩层5012的厚度大约为0.075mm、中间层5302的厚度大约为0.025mm。另外,可以使在图24的3层盘(在图21中n=2时)中外罩层5013的厚度及/或中间层5303的厚度和在图25的4层盘(在图21中n=3时)中外罩层5014的厚度及/或中间层5304的厚度更薄。
(光盘的制造方法)
这些单层或多层的盘(具有k个记录层的盘,k为1以上的整数),可以通过下述工序制造。
就是说,在厚度约为1.1mm的基基板上,通过开口数为0.84以上、0.86以下的物镜作媒介,照射波长为400nm以上、410nm以下的激光,从而形成可以再生信息的k个记录层。
接着,在记录层和记录层之间,形成k-1个中间层。此外,单层时因为k=1,所以k-1=0,不形成中间层。
再接着,在从基板侧数起的第k个记录层(多层盘时为离基板最远的记录层)上,形成厚度为0.1mm以下的保护层。
而且,在形成记录层的工序中,在形成从基板侧数起的第i(i为1以上、k以下的奇数)个记录层之际,使再生方向从盘的内周侧成为外周侧的方向地形成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轨道。另外,在形成从基板侧数起的第j(j为1以上、k以下的偶数)个记录层之际,使再生方向从盘的外周侧成为内周侧的方向地形成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轨道。此外,单层盘时,因为k=1,满足k=1中的1以上、k以下的奇数的i只存在“1”,所以作为第i个记录层只形成1个记录层。另外,因为不存在满足k=1中的1以上、k以下的偶数的j,所以不形成第j个记录层。
然后,向记录层中的轨道分配各种区域。
图26表示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1的物理性的结构。在圆盘状的光盘1中,例如同心圆或螺旋状地形成许多轨道2,在各轨道2上形成被细分的许多扇区。此外,还如后文所述,将预先规定的尺寸的区段3作为单位,在各轨道2上记录数据。
与现有技术的光盘(例如25GB的BD)相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光盘1的每个信息记录层的记录容量得到扩展。记录容量的扩展通过提高记录线密度的方法实现,例如通过进一步缩短被光盘记录的记录标记的标记长来实现。在这里,所谓“提高记录线密度”,是指缩短通道位长。所谓“通道位”,是指相当于基准时钟脉冲的周期T(按照规定的调制规则记录标记时的调制的基准周期T)的长度。此外,光盘1也可以多层化。但是,为了便于讲述,以下只谈及一个信息记录层。另外,在设置许多信息记录层时,即使各信息记录层设置的轨道的宽度相同,标记长在各层中也不同,在相同的层中标记长一样,可以使各层的记录线密度不同。
轨道2被按照数据的记录单位64kB(千字节)分为区段,依次分配区段地址值。区段被分割成规定长度的子区段,用3个子区段构成一个区段。子区段被从前面起依次赋予0~2的子区段编号。
(关于记录密度)
下面,使用图27、图28及图29讲述记录密度。
图27(A)表示25GB的BD的例子。在BD中,激光123的波长为405nm,物镜220的开口数(Numerical Aperture:NA)为0.85。
DVD同样,在BD中也在光盘的轨道2上将记录数据作为物理变化的标记列120、121进行记录。将该标记列中长度最短的称作“最短标记”。在图中,标记121是最短标记。
25GB记录容量时,最短标记121的物理性的长度成为0.149um。这大约相当于DVD的1/2.7,即使改变光学系统的波长参数(405nm)和NA参数(0.85),提高激光的分辨率,也接近光束能够识别记录标记的极限——光学性的分辨率的极限。
图28示出使光束照射轨道上记录的标记列的情况。在BD中,光点30随着上述光学系参数大约成为0.39um左右。不改变光学系统的结构地提高记录线密度时,对于光点30的光点直径而言,记录标记相对变小,所以再生的分辨率下降。
例如图27(B)示出记录密度比25GB的BD高的光盘的例子。该光盘也是激光123的波长为405nm、物镜220的开口数(NumericalAperture:NA)为0.85。该光盘的标记列125、124中,最短标记(2T标记)125的物理性的长度成为0.1115um(或0.11175um)。与图27(A)相比,光点直径同为大约0.39um,但是由于记录标记相对变小,而且再生间隔也变窄,所以再生的分辨率下降。
用光束再生记录标记之际的再生信号的振幅,随着记录标记变短而下降,在光学性的分辨率的极限处成为零。将该记录标记的周期的倒数称作“空间频率”,将空间频率和信号振幅的关系称作“OTF(Optical Transfer Function)”。信号振幅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大而几乎直线性地下降。将信号振幅成为零的再生的极限频率,称作“OTF截止(cutoff)”。
图29是表示25GB记录容量时的OTF和最短记录标记的关系的曲线图。BD的最短标记的空间频率,对于OTF截止而言是80%左右,接近OTF截止。另外,还知道最短标记的再生信号的振幅也非常小,是可以检出的最大振幅的大约10%左右。BD的最短标记的空间频率,非常接近OTF截止时、即几乎不产生再生振幅时的记录容量,在BD中大约相当于31GB。最短标记的再生信号的频率为OTF截止频率附近或者是超过它的频率时,也往往是激光的分辨率的极限或者超过,再生信号的再生振幅变小,成为SN比急剧劣化的区域。
因此,图27(B)的高记录密度光盘的记录线密度,可以根据再生信号的最短标记的频率在OTF截止频率附近的情况(也包含虽然在OTF截止频率以下,但是没有大大低于OTF截止频率的情况),设想OTF截止频率以上的情况。
图30是表示最短标记(2T)的空间频率大于OTF截止频率,而且2T的再生信号的振幅是0时的信号振幅和空间频率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在图30中,最短标记长的2T的空间频率是OTF截止频率的1.12倍。
(波长、开口数和标记长的关系)
另外,高记录密度的盘B中的波长、开口数和标记长的关系如下。
使最短标记长为TMnm、最短空格长为TSnm时,如果用“P”表示(最短标记长+最短空格长),那么P就是(TM+TS)nm。17调制时,成为P=2T+2T=4T。如果使用激光波长λ(405nm±5nm,即400~410nm)、开口数NA(0.85±0.01,即0.84~0.86)、最短标记+最短空格长P(17调制时,因为最短长成为2T,所以P=2T+2T=4T)等3个参数,基准T变小到成为
P≤λ/2NA
后,最短标记的空间频率就超过OTF截止频率。
相当于NA=0.85、λ=405nm时的OTF截止频率的基准T成为
T=405/(2×0.85)/4=59.558nm
(此外,反之,P>λ/2NA时,最短标记的空间频率就低于OTF截止频率)。
这样,即使只提高记录线密度,也由于光学性的分辨率的极限而使SN比劣化。因此,从系统冗余量的观点上说,有时不能够容许信息记录层的多层化导致的SN比劣化。特别是如上所述,从最短标记的空间频率超过OTF截止频率的附近开始,SN比劣化更加显著。
此外,以上对最短标记的再生信号的频率和OTF截止频率加以比较地讲述了记录密度。进一步推进高密度化时,可以利用下一个最短标记(进而再下一个最短标记(进而下一个最短标记以上的记录标记))的再生信号的频率和OTF截止频率的关系,根据和以上的同样的原理,设定分别对应的记录密度(记录线密度、记录容量)。
(记录密度及层数)
在这里,作为具有波长405nm、开口数0.85等规格的BD中的每层的具体的记录容量,最短标记的空间频率在OTF截止频率的附近时,例如可以设想大约29GB(例如29.0GB±0.5GB或30GB±1GB等)或29GB以上,或者大约30GB(例如30.0GB±0.5GB或30GB±1GB等)或30GB以上等,或者大约31GB(例如31.0GB±0.5GB或31GB±1GB等)或31GB以上等,或者大约32GB(例如32.0GB±0.5GB或32GB±1GB等)或32GB以上等。
另外,作为最短标记的空间频率大于OTF截止频率的每层的记录容量,例如可以设想大约32GB(例如32.0GB±0.5GB或32GB±1GB等)或32GB以上,或者大约33GB(例如33.0GB±0.5GB或33GB±1GB等)或33GB以上,或者大约33.3GB(例如33.3GB±0.5GB或33.3GB±1GB等)或33.3GB以上,或者大约33.4GB(例如33.4GB±0.5GB或33.4GB±1GB等)或33.4GB以上,或者大约34GB(例如34.0GB±0.5GB或34GB±1GB等)或34GB以上,或者大约35GB(例如35.0GB±0.5GB或35GB±1GB等)或35GB以上等。
特别是记录密度为大约33.3GB时,能够用3层实现大约100GB(99.9GB)的记录容量;如果为大约33.4GB时,就能够用3层实现大约100GB以上(100.2GB)的记录容量。这和将25GB作为4层时的记录容量大致相同。例如使记录密度为33GB时,33×3=99GB,与100GB之差为1GB(1GB以下);作为34GB时,34×3=102GB,与100GB之差为2GB(2GB以下);作为33.3GB时,33.3×3=99.9GB,与100GB之差为0.1GB(0.1GB以下);作为33.4GB时,33.4×3=100.2GB,与100GB之差为0.2GB(0.2GB以下)。
此外,记录密度大幅度扩展后,如前所述,由于最短标记的再生特性的影响,难以进行精密的再生。因此,作为一边抑制记录密度大幅度扩展而且实现100GB以上的记录密度,大约33.4GB是比较现实的。
在这里,产生了使盘的结构是为每层25GB的4层结构还是为每层33~34GB的3层结构的选项。多层化带来各记录层中的再生信号振幅的下降(SN比劣化)及多层杂散光(来自邻接的记录层的信号)的影响等。因此,不采用25GB的4层盘而采用33~34GB的3层盘后,能够尽量抑制那种杂散光的影响即用比较少的层数(不是4层而是3层)实现大约100GB。因此,希望尽量避免多层化地实现大约100GB的盘的制造者,可以选择33~34GB的3层化。另一方面,希望仍旧使用现有技术的格式(记录密度为25GB)地实现大约100GB的盘的制造者,可以选择25GB的4层化。这样,能够提供盘设计的自由度,具有不同目的的盘的制造者,可以利用互不相同的结构实现各自的目的。
另外,使每层的记录密度为30~32GB左右后,尽管在3层盘中没有达到100GB(90~96GB的程度),但是在4层盘中却能够实现120GB以上。其中,使记录密度大约为32GB后,在4层盘中能够实现128GB的记录容量。该128GB这个数字,也是与计算机处理中非常方便的2的幂(2的7次方)匹配的数值。而且,与用3层盘实现大约100GB的记录密度的盘相比,对于最短标记而言的再生特性不太苛刻。
因此,扩展记录密度之际,设置多种记录密度(例如大约32GB和大约33.4GB等),通过多种记录密度和层数的组合,能够向盘的制造者提供设计的自由度。例如能够向希望尽量抑制多层化的影响地实现大容量化的制造者,提供制造利用33~34GB的3层盘化达到大约100GB的3层盘的选项;向希望尽量抑制再生特性的影响地实现大容量化的制造者,提供制造利用30~32GB的4层盘化达到大约120GB以上的4层盘的选项。
另外,虽然在介质上形成槽,从而形成槽部和槽与槽之间的槽间部,但是关于记录方式,却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例如在槽部记录,或者在槽间部记录,或者在槽部和槽间部的两者中记录。在这里,将在槽部和槽间部中从光射入面看成为凸部的一侧记录的方式,称作“On-Groove方式”;将在从光射入面看成为凹部的一侧记录的方式,称作“In-Groove方式”。在本发明中,作为记录方式,是采用On-Groove方式,还是采用In-Groove,采用容许两种方式中的某一个的方式,悉听尊便。
此外,容许两种方式中的某一种方式时,可以在介质上记录表示是采用On-Groove方式还是采用In-Groove方式的记录方式识别信息,以便能够很容易识别该介质是哪种记录方式。对于多层介质,可以记录关于各层的记录方式识别信息。这时,既可以在基准层(从光射入面看为最远侧的层(LO)或最近的层及启动时被决定最先存取的层等)中归纳记录关于各层的记录方式识别信息,也可以在各层中记录只与该层有关的记录方式识别信息,还可以在各层中记录有关所有层的记录方式识别信息。
另外,作为记录记录方式识别信息的区域,有BCA(Burst CuttingArea)及盘信息区域(位于数据记录区域的内周侧或/及外周侧,主要存放控制信息的区域,此外在再生专用区域中,轨道间距往往比数据记录区域大)及摆动(与摆动重叠地记录)等,可以在某个区域或某些区域或所有的区域记录。
另外,关于摆动的开始方向,可以在On-Groove方式和In-Groove方式中互相相反。就是说,如果在On-Groove方式中摆动的开始方向是从盘的内周侧开始时,在In-Groove方式中就可以使摆动的开始方向从盘的外周侧开始(或者如果在On-Groove方式中摆动的开始方向是从盘的外周侧开始时,在In-Groove方式中就使摆动的开始方向从盘的内周侧开始)。这样地使摆动的开始方向在On-Groove方式和In-Groove方式中互相相反后,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能够使跟踪的极性相同。因为在On-Groove方式中,从光射入面向成为凸部的一侧进行记录,而在In-Groove方式中,从光射入面向成为凹部的一侧进行记录,所以如果在两者中槽的深度相同时,跟踪极性就成为相反的关系。因此,在两者中使摆动的开始方向也互相相反后,能够使跟踪极性相同。
另外,关于记录膜的特性,按照记录部分和未记录部分的反射率的关系,具有以下两个特性。就是说,未记录部分的反射率大于记录完毕部分的反射率(High-to-Low)的HtoL特性和未记录部分的反射率小于记录完毕部分的反射率(Low-to-High)的LtoH特性。在本发明中,作为介质的记录膜的特性,是HtoL、还是LtoH、是容许某一个,悉听尊便。
另外,容许某一个时,可以在介质上记录表示是HtoL还是LtoH的记录膜特性识别信息,以便能够很容易识别是哪种记录膜特性。对于多层介质,可以记录关于各层的记录膜特性识别信息。这时,既可以在基准层(从光射入面看为最远侧的层(LO)或最近的层及启动时被决定最先存取的层等)中归纳记录关于各层的记录膜特性识别信息,也可以在各层中记录只与该层有关的记录膜特性识别信息,还可以在各层中记录有关所有层的记录膜特性识别信息。
另外,作为记录记录膜特性识别信息的区域,有BCA(Burst CuttingArea)及盘信息区域(位于数据记录区域的内周侧或/及外周侧,主要存放控制信息的区域,此外在再生专用区域中,轨道间距往往比数据记录区域大)及摆动(与摆动重叠地记录)等,可以在某个区域或某些区域或所有的区域记录。
此外,关于以上的各种格式及方式,提高记录密度后,往往有可能存在多个记录密度。可以根据记录密度的不同,采用其一部分,或不采用其一部分地采用别的格式及方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是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用区段单位记录信息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旨在记录有关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设置;所述管理信息,包含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包含旨在管理规定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记录状态的位映射信息)和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包含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的位置信息);所述空格位映射的尺寸,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无关,是与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成为1区段尺寸的尺寸;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规定的尺寸时,对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多个所述空格位映射,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包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中的一个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所述规定的尺寸时,所述位映射信息被分割成为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所述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标题,该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的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位映射信息的尺寸,随着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所谓“所述规定的尺寸”,是将所述位映射信息、所述盘定义结构和所述标题相加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前头地址及尺寸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更新次数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和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及初始的缺陷目录的1区段尺寸的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所述盘定义结构,包含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所谓“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是不包含有关缺陷区域的信息的缺陷目录。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谓“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可以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是向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用区段单位记录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装置,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旨在记录有关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具备;所述管理信息,包含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包含旨在管理规定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记录状态的位映射信息)和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包含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的位置信息);所述空格位映射的尺寸,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无关,是与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成为1区段尺寸的尺寸;所述信息记录装置,在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规定的尺寸时,对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多个所述空格位映射,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包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中的一个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所述规定的尺寸时,所述位映射信息被分割成为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所述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标题,该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的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位映射信息的尺寸,随着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所谓“所述规定的尺寸”,是将所述位映射信息、所述盘定义结构和所述标题相加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前头地址及尺寸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更新次数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和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及初始的缺陷目录的1区段尺寸的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所述盘定义结构,包含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所谓“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是不包含有关缺陷区域的信息的缺陷目录。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谓“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可以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是向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用区段单位记录信息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方法,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旨在记录有关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具备;所述管理信息,包含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包含旨在管理规定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记录状态的位映射信息)和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包含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的位置信息);所述空格位映射的尺寸,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无关,是与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成为1区段尺寸的尺寸;所述信息记录方法,包含:在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规定的尺寸时,对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多个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步骤;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包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中的一个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的步骤。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进而包含在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所述规定的尺寸时,将所述位映射信息分割成为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的步骤;使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所述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的步骤。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包含标题,该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的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位映射信息的尺寸,随着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所谓“所述规定的尺寸”,是将所述位映射信息、所述盘定义结构和所述标题相加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前头地址及尺寸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更新次数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和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及初始的缺陷目录的1区段尺寸的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所述盘定义结构,包含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所谓“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是不包含有关缺陷区域的信息的缺陷目录。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谓“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可以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本发明的信息再生装置,是从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用区段单位记录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再生信息的信息再生装置,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旨在记录有关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具备;所述管理信息,包含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包含旨在管理规定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记录状态的位映射信息)和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包含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的位置信息);所述空格位映射的尺寸,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无关,是与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成为1区段尺寸的尺寸;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规定的尺寸时,对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多个所述空格位映射,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包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中的一个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所述信息再生装置,从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读出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读出所述空格位映射。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所述规定的尺寸时,所述位映射信息被分割成为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所述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所述信息再生装置,从所述空格位映射中读出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标题,该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的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位映射信息的尺寸,随着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所谓“所述规定的尺寸”,是将所述位映射信息、所述盘定义结构和所述标题相加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前头地址及尺寸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更新次数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和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及初始的缺陷目录的1区段尺寸的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所述盘定义结构,包含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所谓“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是不包含有关缺陷区域的信息的缺陷目录;所述信息再生装置,从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中读出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及所述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谓“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可以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本发明的信息再生方法,是从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用区段单位记录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再生信息的信息再生方法,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旨在记录有关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具备;所述管理信息,包含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包含旨在管理规定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记录状态的位映射信息)和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包含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的位置信息);所述空格位映射的尺寸,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无关,是与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成为1区段尺寸的尺寸;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规定的尺寸时,对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多个所述空格位映射,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包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中的一个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所述信息再生方法,包含从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读出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读出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步骤。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所述规定的尺寸时,所述位映射信息被分割成为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所述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所述信息再生方法,进而包含从所述空格位映射中读出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的步骤。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标题,该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的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位映射信息的尺寸,随着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所谓“所述规定的尺寸”,是将所述位映射信息、所述盘定义结构和所述标题相加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前头地址及尺寸的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标题,包含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更新次数信息。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和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及初始的缺陷目录的1区段尺寸的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所述盘定义结构,包含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所谓“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是不包含有关缺陷区域的信息的缺陷目录;所述信息再生方法,进而包含从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中读出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及所述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的步骤。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谓“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可以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另外采用本发明后,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是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用区段单位进行记录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区域和旨在记录有关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盘管理结构的管理信息区域;所述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具备;所述盘管理结构,由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旨在管理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数据区域中的记录未记录状态)、缺陷目录(该缺陷目录旨在管理所述数据区域中的缺陷)和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具备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布局信息及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及所述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构成;所述空格位映射及所述缺陷目录,分别按照组合所述盘定义结构后形成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被所述管理信息区域记录;一个所述记录层中的所述空格位映射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的尺寸,具有超过1区段的尺寸,至少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谓“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被最初记录的区段。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谓“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所述管理信息区域前头的区段。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在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组合初始状态的所述缺陷目录和所述盘定义结构后形成的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定义结构更新单位。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一个所述记录层中的所述空格位映射,被分割成可以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形成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定义结构更新单位的多个部分空格位映射;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所述部分空格位映射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形成的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定义结构更新单位。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一个所述记录层中的所述空格位映射,由所述数据区域内的表示所述各区段的记录未记录状态的位映射数据和具备有关所述位映射数据的信息的标题构成;在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所述空格位映射中的不包含所述位映射数据的所述标题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形成的所述盘定义结构更新单位。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是向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用区段单位进行记录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信息记录方法,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区域和旨在记录有关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盘管理结构的管理信息区域;所述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具备;所述盘管理结构,由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旨在管理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数据区域中的记录未记录状态)、缺陷目录(该缺陷目录旨在管理所述数据区域中的缺陷)和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具备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布局信息及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及所述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构成;所述空格位映射及所述缺陷目录,分别按照组合所述盘定义结构后形成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被所述管理信息区域记录;一个所述记录层中的所述空格位映射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的尺寸,具有超过1区段的尺寸,所述信息记录方法,至少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谓“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被最初记录的区段。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谓“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所述管理信息区域前头的区段。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在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组合初始状态的所述缺陷目录和所述盘定义结构后形成的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定义结构更新单位。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一个所述记录层中的所述空格位映射,被分割成可以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形成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定义结构更新单位的多个部分空格位映射;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所述部分空格位映射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形成的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定义结构更新单位。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一个所述记录层中的所述空格位映射,由所述数据区域内的表示所述各区段的记录未记录状态的位映射数据和具备有关所述位映射数据的信息的标题构成;在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所述空格位映射中的不包含所述位映射数据的所述标题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形成的所述盘定义结构更新单位。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是向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用区段单位进行记录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信息记录装置,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区域和旨在记录有关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盘管理结构的管理信息区域;所述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具备;所述盘管理结构,由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旨在管理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数据区域中的记录未记录状态)、缺陷目录(该缺陷目录旨在管理所述数据区域中的缺陷)和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具备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布局信息及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及所述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构成;所述空格位映射及所述缺陷目录,分别按照组合所述盘定义结构后形成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被所述管理信息区域记录;一个所述记录层中的所述空格位映射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的尺寸,具有超过1区段的尺寸,所述信息记录装置,至少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谓“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最初记录的区段。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谓“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所述管理信息区域前头的区段。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组合初始状态的所述缺陷目录和所述盘定义结构后形成的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定义结构更新单位。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一个所述记录层中的所述空格位映射,被分割成可以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形成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定义结构更新单位的多个部分空格位映射;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所述部分空格位映射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形成的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定义结构更新单位。
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后,一个所述记录层中的所述空格位映射,由所述数据区域内的表示所述各区段的记录未记录状态的位映射数据和具备有关所述位映射数据的信息的标题构成;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所述空格位映射中的不包含所述位映射数据的所述标题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形成的所述盘定义结构更新单位。
本发明的信息再生方法,是从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用区段单位进行记录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再生信息的信息再生方法,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区域和旨在记录有关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盘管理结构的管理信息区域;所述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具备;所述盘管理结构,由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旨在管理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数据区域中的记录未记录状态)、缺陷目录(该缺陷目录旨在管理所述数据区域中的缺陷)和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具备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布局信息及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及所述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构成;所述空格位映射及所述缺陷目录,分别按照组合所述盘定义结构后形成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被所述管理信息区域记录;一个所述记录层中的所述空格位映射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的尺寸,具有超过1区段的尺寸,所述信息再生方法,从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读出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
本发明的信息再生装置,是从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用区段单位进行记录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再生信息的信息再生装置,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区域和旨在记录有关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盘管理结构的管理信息区域;所述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具备;所述盘管理结构,由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旨在管理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数据区域中的记录未记录状态)、缺陷目录(该缺陷目录旨在管理所述数据区域中的缺陷)和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具备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布局信息及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及所述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构成;所述空格位映射及所述缺陷目录,分别按照组合所述盘定义结构后形成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被所述管理信息区域记录;一个所述记录层中的所述空格位映射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的尺寸,具有超过1区段的尺寸,所述信息再生装置,具备从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读出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
本发明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能够适用于可以在任意的场所进行随机记录的补写型光盘等;本发明涉及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能够适用于可以记录再生能够在任意的场所进行随机记录的补写型光盘的光盘驱动器装置等。

Claims (40)

1.一种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以区段单位记录信息,
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
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
旨在记录有关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
所述用户数据区域,设置在各所述记录层中,
所述管理信息,包含:
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包含旨在管理规定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记录状态的位映射信息;和
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包含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的位置信息,
所述空格位映射的尺寸,是与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成为1区段尺寸的尺寸,而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无关,
在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规定的尺寸时,对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多个所述空格位映射,
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有包含了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中的一个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所述规定的尺寸时,所述位映射信息被分割成为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
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所述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标题,该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的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所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映射信息的尺寸,随着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
所述规定的尺寸是指,将所述位映射信息、所述盘定义结构和所述标题相加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所管理的区域范围的前头地址及尺寸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标题,包含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更新次数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有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和包含了所述盘定义结构及初始的缺陷目录的1区段尺寸的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
所述盘定义结构,包含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
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是指,不包含有关缺陷区域的信息的缺陷目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指,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能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9.一种信息记录装置,向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且以区段单位进行记录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信息,
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
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
旨在记录有关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
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具备,
所述管理信息,包含:
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包含旨在管理规定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记录状态的位映射信息;和
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包含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的位置信息,
所述空格位映射的尺寸,是与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成为1区段尺寸的尺寸,而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无关,
所述信息记录装置,
在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规定的尺寸时,对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多个所述空格位映射,
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包含了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中的一个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所述规定的尺寸时,将所述位映射信息分割成为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
使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所述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标题,该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的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所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映射信息的尺寸,随着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
所述规定的尺寸是指,将所述位映射信息、所述盘定义结构和所述标题相加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所管理的区域范围的前头地址及尺寸的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题,包含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更新次数信息。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中,记录有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和包含了所述盘定义结构及初始的缺陷目录的1区段尺寸的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
所述盘定义结构,包含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
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是指,不包含有关缺陷区域的信息的缺陷目录。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指,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能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17.一种信息记录方法,向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且以区段单位进行记录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信息,
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
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
旨在记录有关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
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具备,
所述管理信息,包含:
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包含旨在管理规定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记录状态的位映射信息;和
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包含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的位置信息,
所述空格位映射的尺寸,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无关,是与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成为1区段尺寸的尺寸;
所述信息记录方法,包含:
在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规定的尺寸时,对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多个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步骤;和
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包含了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中的一个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的步骤。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而包含:
在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所述规定的尺寸时,将所述位映射信息分割成为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的步骤;和
使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所述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的步骤。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包含标题,该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的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所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映射信息的尺寸,随着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
所述规定的尺寸是指,将所述位映射信息、所述盘定义结构和所述标题相加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前头地址及尺寸的信息。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题,包含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更新次数信息。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和包含了所述盘定义结构及初始的缺陷目录的1区段尺寸的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
所述盘定义结构,包含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
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是指,不包含有关缺陷区域的信息的缺陷目录。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指,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能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25.一种信息再生装置,从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且以区段单位进行记录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再生信息,
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
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
旨在记录有关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
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具备;
所述管理信息,包含:
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包含旨在管理规定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记录状态的位映射信息;和
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包含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的位置信息,
所述空格位映射的尺寸,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无关,是与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成为1区段尺寸的尺寸;
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规定的尺寸时,对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多个所述空格位映射,
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包含了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中的一个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
所述信息再生装置,
从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读出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并读出所述空格位映射。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所述规定的尺寸时,所述位映射信息被分割成为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
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所述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
所述信息再生装置,从所述空格位映射中读出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标题,该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的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所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映射信息的尺寸,随着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
所述规定的尺寸是指,将所述位映射信息、所述盘定义结构和所述标题相加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前头地址及尺寸的信息。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题,包含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更新次数信息。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和包含了所述盘定义结构及初始的缺陷目录的1区段尺寸的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
所述盘定义结构,包含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
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是指,不包含有关缺陷区域的信息的缺陷目录;
所述信息再生装置,从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中读出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及所述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指,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能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33.一种信息再生方法,从具有一个以上的记录层且以区段单位进行记录的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中再生信息,
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具备:
旨在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
旨在记录有关所述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
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在各所述记录层中具备,
所述管理信息,包含:
空格位映射,该空格位映射包含旨在管理规定的所述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记录状态的位映射信息;和
盘定义结构,该盘定义结构包含有关所述空格位映射的位置信息,
所述空格位映射的尺寸,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无关,是与所述盘定义结构组合后成为1区段尺寸的尺寸;
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规定的尺寸时,对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多个所述空格位映射,
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包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中的一个和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
所述信息再生方法,
包含从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读出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的1区段尺寸的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并读出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步骤。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信息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超过所述规定的尺寸时,所述位映射信息被分割成为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
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所述多个部分位映射信息中的一个;
所述信息再生方法,
进而包含从所述空格位映射中读出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的步骤。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信息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标题,该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多个空格位映射的每一个包含的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所管理的区域范围的信息。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信息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映射信息的尺寸,随着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
所述规定的尺寸是指,将所述位映射信息、所述盘定义结构和所述标题相加后的尺寸成为1区段尺寸时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信息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题,包含有关被所述部分位映射信息管理的区域范围的前头地址及尺寸的信息。
3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信息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题,包含所述空格位映射的更新次数信息。
39.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信息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记录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和包含所述盘定义结构及初始的缺陷目录的1区段尺寸的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
所述盘定义结构,包含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的位置信息;
所述初始的缺陷目录是指,不包含有关缺陷区域的信息的缺陷目录;
所述信息再生方法,
进而包含从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规定位置的区段中读出所述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及所述第2盘管理结构更新单位中的某一个的步骤。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信息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位置的区段是指,所述管理信息区域的能记录再生的区段中位于最前头的区段。
CN200980116399.7A 2009-01-06 2009-12-25 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信息再生装置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69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01002 2009-01-06
JP2009-001002 2009-01-06
PCT/JP2009/007250 WO2010079572A1 (ja) 2009-01-06 2009-12-25 追記型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6993A true CN102016993A (zh) 2011-04-13
CN102016993B CN102016993B (zh) 2014-05-14

Family

ID=42316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639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6993B (zh) 2009-01-06 2009-12-25 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信息再生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8264927B2 (zh)
EP (1) EP2375417A4 (zh)
JP (2) JP4746715B2 (zh)
KR (1) KR20110102810A (zh)
CN (1) CN102016993B (zh)
AU (1) AU2009336476A1 (zh)
BR (1) BRPI0912569A2 (zh)
MX (1) MX2010011840A (zh)
RU (1) RU2504028C2 (zh)
TW (1) TW201034009A (zh)
WO (1) WO201007957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8134A (zh) * 2009-10-26 2012-07-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信息存储介质、记录和再现设备以及记录和再现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9578A1 (ja) * 2009-01-07 2010-07-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追記型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JP5011326B2 (ja) * 2009-02-24 2012-08-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媒体、アドレス生成及び検出方法、再生及び記録装置
WO2010120115A2 (ko) * 2009-04-14 2010-10-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정보 저장 매체, 기록 재생 장치 및 기록 재생 방법
CN102473435A (zh) * 2009-09-24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追记型信息记录媒体、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生方法、信息再生装置、及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US8406107B2 (en) 2009-09-25 2013-03-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Write-on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9690489B2 (en) * 2014-03-08 2017-06-27 Storart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improving access performance of a non-volatile storage device
US9792942B2 (en) * 2015-05-18 2017-10-1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having multiple layers wit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reas disposed at the same distance from cent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8123A (zh) * 2003-03-12 2005-11-16 索尼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再现装置、记录方法以及再现方法
JP2006512699A (ja) * 2002-09-30 2006-04-13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1回だけ記録可能な光ディスクと1回だけ記録可能な光ディスクにおける管理情報の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CN1784740A (zh) * 2003-05-09 2006-06-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用于至少管理记录介质的数据区的数据结构的记录介质和记录和再现方法和设备
JP2006520513A (ja) * 2003-03-13 2006-09-07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データ領域管理の可能な追記型ディスク、追記型ディスクのデータ領域の管理方法、データ記録装置、データの再生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977328A (zh) * 2004-06-21 2007-06-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隐蔽存储控制信息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6261B2 (ja) * 1998-03-18 2006-12-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同期検出装置
JP2000251446A (ja) * 1999-03-01 2000-09-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CN1754220B (zh) * 2002-12-25 2010-11-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再现装置
JP4224391B2 (ja) 2002-12-25 2009-02-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追記型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
US7188271B2 (en) 2003-02-25 2007-03-06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write-once optical disc
US7675828B2 (en) * 2003-02-25 2010-03-09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at least a data area of the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U2003282449A1 (en) * 2003-03-04 2004-09-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ording 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RU2005127337A (ru) * 2003-03-13 2006-02-1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Kr) Однократное записываемый диск, способ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области данных однократно записываемого диск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данных с такого диска
MXPA05009731A (es) 2003-03-13 2005-1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co de una sola escritura, metodo de manejo de area de datos de disco de una sola escritura y aparato y metodo para reproducir datos a partir del mismo.
US8184513B2 (en) * 2003-04-15 2012-05-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recorded thereon program for the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RU2385509C2 (ru) * 2003-05-09 2010-03-27 Эл 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Неперезаписываемый оптический диск и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диска с неперезаписываемого оптического диска
BRPI0410197A (pt) * 2003-05-09 2006-06-06 Lg Electronics Inc meio fìsico de gravação do tipo gravação única, método de formatação, método de gravar informação de gerenciamento no mesmo, método de gravar dados de gerenciamento no mesmo, método de reproduzir dados do mesmo e aparelho para gravar dados de gerenciamento no mesmo
JP3861856B2 (ja) 2003-06-13 2006-12-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
EP1647014B1 (en) * 2003-07-04 2012-09-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overwrite recording on a write-once optical disc
EP1647987A4 (en) * 2003-07-23 2007-07-18 Pioneer Corp RETRIEVABLE RECORDING MEDIA,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FOR A RECORDABLE RECORDING MEDIA, PLAYING DEVICE AND PLAYING METHOD FOR A RECORDABLE RECORDING MEDIUM, COMPUTER PROGRAM FOR RECORDING OR PLAYBACK CONTROL, AND DATA STRUCTURE
US20050162989A1 (en) * 2004-01-05 2005-07-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ata and write-once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KR100792272B1 (ko) * 2004-03-22 2008-01-07 파이오니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추기형 기록 매체, 추기형 기록 매체용의 기록 장치 및 기록 방법, 및 추기형 기록 매체용의 재생 장치 및 재생 방법
JP4492535B2 (ja) * 2005-12-28 2010-06-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制御方法
JP2007179666A (ja) * 2005-12-28 2007-07-12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JP2007323695A (ja) * 2006-05-30 2007-12-13 Nec Corp 書き換え型光ディスクの記録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記録再生用のドライブ装置
KR101301649B1 (ko) * 2006-11-10 2013-08-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록/재생 방법, 기록/재생 장치 및 정보 저장 매체
KR20080065506A (ko) * 2007-01-09 2008-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록 재생 장치 및 방법, 그 정보 저장 매체
WO2010079578A1 (ja) * 2009-01-07 2010-07-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追記型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CN102473435A (zh) * 2009-09-24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追记型信息记录媒体、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生方法、信息再生装置、及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512699A (ja) * 2002-09-30 2006-04-13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1回だけ記録可能な光ディスクと1回だけ記録可能な光ディスクにおける管理情報の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CN1698123A (zh) * 2003-03-12 2005-11-16 索尼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再现装置、记录方法以及再现方法
JP2006520513A (ja) * 2003-03-13 2006-09-07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データ領域管理の可能な追記型ディスク、追記型ディスクのデータ領域の管理方法、データ記録装置、データの再生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784740A (zh) * 2003-05-09 2006-06-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用于至少管理记录介质的数据区的数据结构的记录介质和记录和再现方法和设备
CN1977328A (zh) * 2004-06-21 2007-06-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隐蔽存储控制信息的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8134A (zh) * 2009-10-26 2012-07-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信息存储介质、记录和再现设备以及记录和再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64927B2 (en) 2012-09-11
JP2010231888A (ja) 2010-10-14
MX2010011840A (es) 2010-11-30
TW201034009A (en) 2010-09-16
RU2504028C2 (ru) 2014-01-10
CN102016993B (zh) 2014-05-14
JP4746715B2 (ja) 2011-08-10
EP2375417A1 (en) 2011-10-12
US20110026391A1 (en) 2011-02-03
JPWO2010079572A1 (ja) 2012-06-21
US20100329098A1 (en) 2010-12-30
RU2010145181A (ru) 2013-02-20
BRPI0912569A2 (pt) 2015-10-13
AU2009336476A1 (en) 2010-07-15
WO2010079572A1 (ja) 2010-07-15
EP2375417A4 (en) 2013-11-13
KR20110102810A (ko) 2011-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6993B (zh) 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信息再生装置及方法
TWI276071B (en)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041817B1 (ko) 1회 기록가능한 광디스크 및 1회 기록가능한 광디스크에있어서의 관리정보 기록방법 및 기록장치
KR100991786B1 (ko) 1회 기록가능한 광디스크 및 1회 기록가능한 광디스크에있어서의 결함 정보 관리방법 및 장치
US7248555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enabling reduced response time of a recording device
CN100543844C (zh) 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2077281A (zh) 信息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和再现装置
EP1616332B1 (en) Device for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information
CN102165523A (zh) 信息记录介质、记录方法和再生方法
CN100449629C (zh) 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再现装置、记录方法和再现方法
CN101578664A (zh) 记录/再现设备、记录/再现方法及其信息存储介质
CN107615386A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记录介质
JP5503659B2 (ja) 追記型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方法、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KR20110124692A (ko) 정보 기록 매체, 정보 기록 매체로의 정보의 기록 방법, 정보 기록 매체로부터의 정보의 재생 방법 및 정보 기록 매체의 제조 방법
WO2010079578A1 (ja) 追記型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CN101981623B (zh) 信息记录介质、再生装置以及再生方法
KR100939713B1 (ko) 1 회 기록 가능한 광디스크 및 이의 결함관리방법
KR100949961B1 (ko) 1회 기록가능한 광디스크 및 광디스크의 관리정보 기록방법
KR100976473B1 (ko) 광디스크 및 광디스크의 디스크정보 기록방법
KR20050025450A (ko) 1회 기록 가능한 광디스크 및 광디스크의 관리정보 기록방법
KR20050008141A (ko) 1회 기록 가능한 광디스크 및 광디스크의 관리정보 기록방법
KR20040094963A (ko) 1회 기록 가능한 광 기록매체 및 이의 결함 관리방법
TW201131560A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