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32470A - Bending vibration piece, bending vibrator, and piezoelectric device - Google Patents

Bending vibration piece, bending vibrator, and piezoelectric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32470A
TW201032470A TW098135662A TW98135662A TW201032470A TW 201032470 A TW201032470 A TW 201032470A TW 098135662 A TW098135662 A TW 098135662A TW 98135662 A TW98135662 A TW 98135662A TW 201032470 A TW201032470 A TW 20103247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vibration
groove portion
piece
vibrating
mai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5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koto Furuhata
Takeo Funakawa
Takashi Yamazaki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Epson Toyoco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Epson Toyocom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32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247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1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 H03H9/21Crystal tuning fork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5Holders; Supports
    • H03H9/0538Constructional combinations of supports or holde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or other electronic elements
    • H03H9/0547Constructional combinations of supports or holde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or other electronic elements consisting of a vertical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5/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 H03B5/3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
    • H03B5/32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 being a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5Holders; Supports
    • H03H9/10Mounting in enclosures
    • H03H9/1007Mounting in enclosures for bulk acoustic wave [BAW] devices
    • H03H9/1014Mounting in enclosures for bulk acoustic wave [BAW] devices the enclosure being defined by a frame built on a substrate and a cap, the frame having no mechanical contact with the BAW device
    • H03H9/1021Mounting in enclosures for bulk acoustic wave [BAW] devices the enclosure being defined by a frame built on a substrate and a cap, the frame having no mechanical contact with the BAW device the BAW device being of the cantilever typ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1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 H03H9/1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having a single resonator
    • H03H9/1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having a single resonator consisting of quartz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1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 H03H9/21Crystal tuning forks
    • H03H9/215Crystal tuning forks consisting of quartz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2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input and mechanical output, e.g. functioning as actuators or vib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2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01L2224/48227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connecting the wire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 Oscillato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AREA)

Description

201032470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彎曲振動元件及壓電裝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彎曲振動片 置。 【先前技術】 先前’眾所周知若將彎曲振動片小型化則Q值會變小,
從而會阻礙彎曲振動。其係由與直至利用熱移動而使溫度 平衡為止之緩和時間成反比的緩和振動、與彎曲振動片之 振動頻率接近所引起的熱彈性效應所導致。f曲振動片因 彎曲振動而產生彈性變形’收縮之面之溫度上升、而擴展 之面之溫度下降,因此於彎曲振動片之内部產生溫差。藉 由與直至利用熱傳導(熱移動)而使該溫差達到溫度平衡為 止之緩和時間成反比的緩和振動,阻礙彎曲振動,使得卩 值降低。又,根據其他看法’因熱傳導而損失之能量無法 用作彎曲振動能量,從而由此會產生彎曲振動片之q值降 低。 為此,於彎曲振動片之矩形狀剖面上形成槽或者貫穿 孔,以阻止自振動元件之收縮之面至擴展之面上所產生之 熱移動,從而抑制因熱彈性效應所引起之Q值變動(例如參 照專利文獻1)。 又’於非專利文獻1中’係針對音又型水晶振動元件之 一構造例’藉由熱彈性方程式進行Q值計算。根據其計算 結果’報告有25°C時之CI(Crystal Impedance,晶體阻抗) 值之約950/〇係由熱彈性效應而引起。 143990.doc 201032470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曰本專利實開平2-32229號公報(4頁〜5頁, 圖1〜圖3)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第36次EM專題討論會,5頁〜8頁、「熱彈 性方程式之音叉型水晶振動元件之Q值之解析」,伊藤秀 明、玉木悠也 【發明内容】 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即便使用上述先前技術而於彎曲振動部設置貫穿 孔,彎曲振動部之剛性亦會顯著降低。又,即便如專利文 獻1般設置彎曲振動部之槽,因熱彈性效應所引起之Q值降 低之防止效果亦不充分。因此,課題為:為了防止因熱彈 性效應所引起之Q值之降低,仍有進一步改良之餘地。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問題之至少一部分而完成者。可藉 © 由以下之形態或者應用例而實現。 [應用例1]本應用例之彎曲振動片包含:基部;以及彎 曲振動部,其自上述基部延長而形成,並進行彎曲振動· 且上述彎曲振動部包含:第i面及第2面,其藉由彎曲振動 * 而彼此不同地擴展及收縮;第3面及第4面;第丨槽部,其 設置於上述第3面;以及第2槽部’其設置於上述第4面了 包含上述第1面之面與包含上述第2面之面係對向;包含上 143990.doc -4- 201032470 1 之面與包含上述第4面之面係對向;上述第1槽部 之第1冰度及上述第2槽部之第2深度小於包含上述第3面之 面與包含上述第4面之面之間的距離;上述第)深度與上述 , 第2深度之和大於該距離;上述第!槽部及上述第2槽部係 配置於包含上述第!面之面與包含上述第2面之面之間。 . [應用例2]本應用例之f曲振動片包含:基部;以及振 動部’其自上述基部延長;且上述振動部包含:第1及第2 主面’其彼此對向;第1槽部’其形成於上述第i主面;以 及第2槽部’其形成於上述第2主面;於自上述第!主面之 法線方向俯視時,上述第!槽部與上述第2槽部係於與上述 延長之方向正交之方向上排列;上述第丨槽部之第丨深度及 上述第2槽部之第2深度小於上述&主面與上述第2主面之 間之上述法線方向之距離;且上述第1深度與上述第2深度 之和大於上述距離。 [應用例3]於上述應用例之彎曲振動片中,上述振動部 Φ 包含第3及第4主面,其連結上述第1主面與上述第2主面, 且彼此對向,上述第3及第4主面之關係為,藉由上述振動 部之彎曲振動,於上述第3主面擴展時,上述第4主面收 縮’而於上述第3主面收縮時,上述第4主面擴展。 根據應用例1至3,由於第1槽部之第丨深度及第2槽部之 第2深度小於包含第3面之面與包含第4面之面之間的距 離,故第1槽部及第2槽部並不貫穿包含第3面之面與包含 第4面之面之間。因此,與於彎曲振動部設置有貫穿孔之 情形相比’可改善彎曲振動部之剛性。而且,由於第1槽 143990.doc 201032470 部之第丨深度與第2槽部之第2深度之和大於上述距離,故 無法直線地形成第i伸縮部(第…與第2伸縮部(第2面)之 間之熱移動路徑。如此’使第i伸縮部(第a)與第2伸縮部 (第2面)之間之熱移動路徑於w槽部及^槽部中迁迴從 而可將其延長。因此’直至利用熱移動(熱傳導)而使溫度 平衡為止之緩和時間得以延長’故可使與該緩和時間成反 比之緩和振動頻率避開彎曲振動頻率。藉此,可抑制因熱 彈性效應所引起之Q值之變動,且可實現·f曲振動片之小 型化。 [應用例4]於上述應用例之彎曲振動片中,上述第丨槽部 及上述第2槽部較好的是配置成,與連接包含i述第i面之 面與包含上述第2面之面之間之最短距離的最短線交又。 藉此,由於第1槽部及第2槽部係配置成與連接包含第i 面之面與包含第2面之面之間之最短距離的最短線交叉, 故可使第1面與第2面之間之熱移動路徑藉由第丨槽部及第2 槽部而迂迴,從而可使該熱移動路徑長於包含第1面之面 與包含第2面之面之間的最短距離。因此,可抑制因熱彈 性效應所引起之Q值之變動’且可實現彎曲振動片之小型 化0 [應用例5]於上述應用例之彎曲振動片中,上述第1槽部 及上述第2槽部較好的是自上述彎曲振動部起跨越上述基 部而形成。 藉此’由於第1槽部及第2槽部係自彎曲振動部起跨越基 部而形成’且配置於基部,故於基部上亦可延長熱移動路 143990.doc 201032470 經。因此,吉5 1用熱移動(熱傳導)而使溫度平衡為止之 I和夺間得以延長’故可使與該緩和時間成反比之缓和振 頻率避開f曲振動頻率。藉此,可抑制因熱彈性效應所 . 引起之Q值之㈣’且可實現f曲振動片之小型化。 . & [應^例6]於上述應用例之彎曲振動片中,當上述振動 部之彎曲振動頻率設為£、圓周率為π'上述振動部所使用 材料之振動方向上之導熱率設為k、上述振動部中所使 ❿ 質量密度設為p、上述振動部中所使用之材料 .、、、里叹為cp、且上述振動部之振動方向上之振幅設為 而fm Kk/(2Pcpa2)成立時,較好的是〇 〇9<f心。更好的 是0.25<f/fm,進而好的是1<f/fm。 藉此,可使緩和振動頻率充分避開彎曲振動頻率,因此 可抑制因熱彈性效應所引起之Q值之降低,且可實現彎曲 振動片之小型化。 [應用例7]於上述應用例之彎曲振動片中,上述第1槽部 φ 及上述第2槽部較好的是從始於上述基部之上述彎曲振動 部之延長方向之長度的一半處起配置於基部侧。 藉此因第1槽部及第2槽部係從始於由彎曲振動所引起 之熱之移動相對較多之部分即基部的彎曲振動部之延長方 向之長度的一半處起配置於基部側,故可實現上述效果。 而且,可確保超過始於由彎曲振動所引起之熱之移動相對 較少之部分即基部的彎曲振動部之延長方向之長度之一半 之部分的機械強度。 [應用例8]本應用例之彎曲振動元件包含:上述所揭示 I43990.doc 201032470 之上述彎曲振動片;以及封裝體,其收納上述彎曲振動 片,且於上述封裝體内氣密地密封有上述彎曲振動片。 藉此,彎曲振動元件可實現與上述相同之效果。 [應用例9]本應用例之壓電裝置包含:上述所揭示之上 述彎曲振動片,IC(Integrated Circuit,積禮電路)晶片,其 使上述彎曲振動元件驅動;以及封裝體,其收納上述彎曲 振動片及上述1C晶月;且於上述封裝體内氣密地密封有上 述彎曲振動片及上述1C晶片。 藉此’壓電裝置可實現與上述相同之效果。 【實施方式】 於以下之實施形態中,係列舉將壓電體之一種即包含水 aa的水晶振動片作為彎曲振動片之一例而進行說明。而 且,列舉將水晶振動元件及水晶振盪器作為使用該水晶振 動片之壓電振動元件及壓電裝置之例進行說明。並且,為 了進行圖示說明,揭示了 X軸、γ軸、及Z軸來進行說明, 且各轴分別表示水晶之晶轴即作為電軸之結晶乂軸、作為 機械軸之結晶Y軸、及作為光學軸之結晶2軸。又,亦可 形成為:圖示之Z軸相對於結晶Z轴而傾斜1度〜5度左右, 伴隨該傾斜,Z-X平面亦傾斜。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1〜圖4,說明第1實施形態。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動片1 〇之概略立體圖。 圖2係自以γ軸為中心旋轉180。之方向觀察圖1所示之水晶 振動片10之概略立體圖。圖3係自圖1及圖2之Y(+)方向觀 143990.doc 201032470 察之z-χ概略剖面圖,且係概略配線圖。圖4係表示彎曲振 動片(水β曰振動片)之Q之f/fm相依性之圖表,其係利用彎曲 振動部之剖面形狀之不同進行比較的圖表。 如圖1及圖2所示,水晶振動片1〇包含作為振動部之彎曲 振動4 1、基部2、激振電極3、4、以及固定電極5.、6。水 晶振動片10包含作為第3主面之第1面11、作為第4主面之 第2面12、作為第1主面之第3面13、及作為第2主面之第4 ⑩ 面14。作為第3主面之第1面11與作為第4主面之第2面12係 對向配置,作為第!主面之第3面13與作為第2主面之第4面 Η係對向配置。於第3面13形成有第1槽部15。於第彳面“ 形成有第2槽部16。而且,第丨槽部15係與第2面12對向配 置’第2槽部16係與第1面1丨對向配置。又,於自作為第1 主面之第3面13之法線方向俯視時,第1槽部15與第2槽部 16係於與彎曲振動部1之自基部2延長之方向為正交之方向 上排列。 φ 再者’本申請案中之第1及第2主面不包含第1及第2槽部 之内面及底面。 第1槽部15及第2槽部16係自彎曲振動部1起跨越基部2而 形成’第1槽部15及第2槽部16之一端配置於基部2。第1槽 部15及第2槽部16之他端係從始於基部2之彎曲振動部1之 延長方向(與圖示γ(+)方向相反之方向)之長度之一半處起 配置於基部側。 此處’第1槽部15及第2槽部16係形成於彎曲振動部1之 因彎曲振動而產生之收縮及擴展之程度較大的部分即彎曲 143990.doc 201032470 振動部1與基部2之邊界、也就是自彎曲振動部丨起跨越基 部2而形成,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可形成於彎曲振動部 1,亦可形成於基部2。又,第丨槽部15及第2槽部16係從始 於基部2之彎曲振動部!之延長方向(與圖示γ(+)方向相反 之方向)之長度之一半處起配置於基部側,但並不限定於 此,亦可形成為至彎曲振動部1之延長方向之長度(延長方 向之端)為止。 彎曲振動部1及基部2係自水晶之原礦石切出之後,藉由 濕式餘刻等而形成。激振電極3、4、與固定電極5、6包 含··鉻(Cr)或鎳(Ni)等之底層;以及電極層,其形成於該 底層上,且含有金(Au)或者銀(Ag)等。該等底層及電極層 係藉由蒸鑛或者濺鍵等而形成。第1槽部15及第2槽部16係 藉由對第3面13及第4面14實施濕式蝕刻等而形成。 於第1面11包含第1伸縮部17,其伴隨實線箭頭及兩點鎖 線箭頭所示之彎曲振動,交替地於γ方向上產生收縮及擴 展。於第2面12包含第2伸縮部18,其伴隨實線箭頭及兩點 鎖線箭頭所示之彎曲振動,交替地於γ方向上產生收縮及 擴展。 當第1伸縮部17(第1面11)產生收縮時,第2伸縮部i 8(第2 面12)及第1槽部15產生擴展。而且,第2槽部16產生收 縮。反之,當第1伸縮部1 7(第1面11)產生擴展時,第2伸縮 部18(第2面12)及第1槽部15產生收縮。而且,第2槽部16產 生擴展。如此,分別對向配置之第1面11及第2面12藉由彎 曲振動而彼此不同地擴展及收縮。並且,由於收縮之面之 143990.doc •10· 201032470 又上升、擴展之面之溫度下降,故第1面11與第2面12之 f ^彎曲振動片之内部會產生溫差。產生緩和振動頻率 之緩和振動’其與直至利用熱傳導(熱移動)而使該溫差 度平衡為止的緩和時間τ為反比。此處,緩和振動 頻率f「〇與緩和時間τ“ί0=1/(2πτ)而表示。#者,本申請 案中「/」之符號係表示除算。
眾所周知’緩和振動頻率通常係根據下式而求出。 fmik/(2pCpa2) .··⑴ r 為圓周率,让為振動部(彎曲振動部)之振動方向 (著曲振動方向)之導熱率,p為振動部之質量 動㈣曲振動部)之熱容量,a為振動精曲振動部 動方向(彎曲振動方向)之振幅。 於向式⑴之導熱率k、質量密度p、熱容量&輸入振動部 之材料自身之常數之情形時,將所求出之緩和振動頻率fm 為振動^上未5又置第旧部15及第2槽部i6時之弯曲振動 部之緩和振動頻率。 激振電極3係形成於第!伸縮部17及第2伸縮部^上。而 且,激振電極4係形成於第丨槽部15及第2槽部16上。 固定電極5、6係配置於基部2。以使交流電流流經固定 電極5、6之間之方式進行配線。固定電極5連接於激振電 極3,固定電極6連接於激振電極4(省略圖示卜 如圖3⑷所示,於第1面11之第1伸縮部η、及第2面12之 第2伸縮部18分別配置有激振電極3,於第】槽部15及第2槽 部16分別配置有激振電極4。 I43990.doc -11 - 201032470 第1槽部15之第1深度di及第2槽部16之第2深度d2,小於 彎曲振動部1之第3面13與第4面14之間之距離t。即,第1 槽部15及第2槽部16並不貫穿第3面13與第4面14之間。例 如於圖3(a)中’第1槽部15之第1深度dl及第2槽部16之第2 深度d2均設為〇.9t。此處,只要第1深度dl及第2深度们小 於距離t ’且第1深度d 1與第2深度d2之和超過距離t,則並 不限定於均設為〇.9t,例如可為di=〇.9t、d2=0.4t之組合, 亦可為dl=0.6t、d2=0.8t等任一組合。藉由第i深度dl及第 2深度d2小於距離t,而使第i槽部15及第2槽部16成為非貫 穿孔’因此與將槽部作為貫穿孔之情形相比,可提高彎曲 振動部1之剛性。 如此,於藉由彎曲振動而彼此不同地擴展及收縮之第1 面11及第2面12上,使用於利用熱傳導(熱移動)而使第i面 11與第2面12之間之溫差達到溫度平衡之熱移動路徑,於 第1槽部15及第2槽部16 ♦迂迴,從而使該熱移動路徑長於 第1面11與第2面12之間的直線距離。藉此,直至利用熱移 動(熱傳導)而使溫度平衡為止之緩和時間τ得以延長從而 使與緩和時間τ成反比之緩和振動頻率&避開彎曲振動頻 率f。 圖4係表示彎曲振動片(水晶振動片)之卩之以沅相依性的 圖表。此處,fm係彎曲振動部上未設置槽部時(彎曲振動 部之剖面形狀為大致矩形時)之緩和振動頻率,於其他實 施形態中亦為同樣的定I @4之圖表之右㈣ 形係模式性地表示彎曲振動部之剖面形狀者。 143990.doc •12· 201032470 》圖中之緣圖(pl〇t)如下:三角之標記物係圖3⑷之剖面 狀之^ It形,塗黑之方形之標記物係藉由於彎曲振動部之 「及第2主面上a又置槽部而將彎曲振動部之剖面形狀設為 」之所明Η型之情形;中空之菱形之標記物係於彎曲 、動。Ρ之所有主面上均不設置槽部之所謂平板之情形。 又車又粗之實線係三角標記物之值之近似直線’虛線係方 形標記物間之内插直線,一點鎖線係菱形標記物間之内插 直線。 根據圖4可知:將彎曲振動部之剖面形狀設為如圖3(a) 般,且將f/fm設為大於〇.G9之值,藉此實現Q值高於η型之 情形之彎曲振動片。進而,#由將f/fm設為大於〇.25之 值,可實現Q值高於Η型與平板之任一情形之彎曲振動 片。若使f/fm大於1,則Q值顯著高於H型及平板之任一情 形。 如上所述,固定電極5係連接於激振電極3,固定電極6 φ 係連接於激振電極4。因此,如圖3(a)所示,使交流電流流 經激振電極3與激振電極4之間。藉此,被激振電極3與激 振電極4所夾持之彎曲振動部丨會產生電場。藉由使交流電 •流流經激振電極3與激振電極4之間,正電荷及負電荷會交 替地帶電,因此電場之方向會改變。根據該電場之產生方 向’於第1面11(第1伸縮部17)及第2槽部16、以及第2面 12(第2伸縮部18)及第1槽部15上,在圖示γ方向上會產生 由壓電效應所引起之擴展以及收縮。如此,彎曲振動部1 以彎曲振動頻率f進行實線箭頭及兩點鎖線箭頭所示之彎 143990.doc 201032470 曲振動。 伴隨該彎曲振動,與第1面U及第2面12、以及第i槽部 15及第2槽部16連接之基部2上,亦分別與第1伸縮部丨了以 及第2伸縮部18同樣地,在圖示丫方向上產生擴展以及收 縮。 又,固定電極5及固定電極6亦用於固定於收納水晶振動 片10之封裝體(省略圖示)等。 (變形例) 圖3(b)及圖3(c)係表示圖3(幻所示之第1槽部15及第2槽部 16相關之第1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的圖。此處,圖3(b)及圖 3(c)所示之激振電極3、4之配置及配線,與圖3(a)所示之 激振電極3、4之配置及配線相同。 圖3(b)所示之水晶振動片1〇與圖3(a)所示之水晶振動片 1〇之不同點在於:於第3面13形成有2個第1槽部15;以及2 個第1槽部1 5上分別包含激振電極4。 圖3(c)所示之水晶振動片10與圖3(b)所示之水晶振動片 10之不同點在於:於第3面13形成有深度d4之第1槽部 15A、及深度d6之第1槽部15B’且於第4面14形成有深度 d3之第2槽部16A、及深度d5之第2槽部16B。此處,與第1 深度dl同樣地’深度们與深度d4之和小於彎曲振動部1之 第3面13與第4面Μ之間的距離t。同樣,與第2深度d2同樣 地’深度d5與深度d6之和小於距離t。 如此,於藉由彎曲振動而彼此不同地擴展及收縮之第1 面11及第2面12上’使用於利用熱傳導(熱移動)而使第1面 143990.doc -14- 201032470 11與第2面12之間之溫差達到溫度平衡之熱移動路徑,在 第1槽部15及第2槽部16中",從㈣該熱移動路徑長於 第1面11與第2面12之間之直線距離。藉此,直至利用熱移 動(熱傳導)而使溫度平衡為止之緩和時心得以延長,從而 使與緩和時間τ成反比之緩和振動頻^。避開彎曲振動頻 率f。而且,較好的是f曲振動頻率f除以緩和振動頻率加 之值f/fm超過G.G9,從而可抑制因熱彈性效應所引起之q ❿
值之降低。更好的是〇.25<f/fm,進而好的是1<f/fm,藉此 可進一步實現Q值之改善。 因此,根據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由於第丨槽部15之 第1深度dl及第2槽部16之第2深度d2小於第3面13與第4面 14之間之距離,故第丨槽部15及第2槽部16並不貫穿第^面 13與第4面14之間。而且,由於第丨槽部15之第丨深度“與 第2槽部16之第2深度d2之和大於第3面13與第4面14之間的 距離t,故無法直線地形成第丨伸縮部17(第丨面n)與第2伸 縮部18(第2面12)之間之熱移動路徑。如此’可使第1伸縮 部17(第1面11)與第2伸縮部18(第2面12)之間之熱移動路徑 在第1槽部15及第2槽部16中迂迴,從而可將該熱移動路徑 延長。因此’直至利用熱移動(熱傳導)而使溫度平衡為止 之緩和時間τ得以延長,故可使與該緩和時間τ成反比之緩 和振動頻率fo避開彎曲振動頻率f。藉此,可抑制因熱彈性 效應所引起之Q值之變動,且可實現水晶振動片10之小型 化。 藉此’由於第1槽部15及第2槽部16係配置成與連接第1 143990.doc • 15- 201032470 面11與第2面12之間之最短距離的最短線交叉,故可使第^ 面11與第2面12之間之熱移動路徑藉由第丨槽部15及第2槽 部16而迂迴,從而可使該熱移動路徑長於第丨面丨丨與第二面 12之間之最短距離。因此,可抑制因熱彈性效應所引起之 Q值之變動,且可實現水晶振動片1〇之小型化。 藉此,由於第1槽部15及第2槽部16係自彎曲振動部丄起 跨越基部2而形成且配置於基部2,故即便於基部2上亦可 延長熱移動路徑。由於直至利用熱移動(熱傳導)而使溫度 平衡為止之緩和時間以寻以延長,故可使與該緩和時間^成❹ 反比之緩和振動頻率f0避開彎曲振動頻率fe藉此,從而能 夠抑制因熱彈性效應所引起之〇值之變動,且可實現水晶 振動片10之小型化。 藉此,由於第1槽部15及第2槽部16係從始於由彎曲振動 而引起之熱之移動相對較多的部分即基部2的彎曲振動部工 之延長方向之長度一半處起配置於基部側,故可實現上述 效果。而且,可確保超過始於由彎曲振動而引起之熱之移 動相對較少之部分即基部2的彎曲振動部丨之延長方向之長 © 度之一半的部分之機械強度。 藉此,可使緩和振動頻率充分避開彎曲振動頻率,故可 抑制因熱彈性效應所引起之Q值之降低,從而可實現彎曲 振動片之小型化。特別是與未形成第1槽部15或第2槽部16 ' 之彎曲振動片、或者第丨槽部15之第丨深度dl與第2槽部16 之第2深度d2之和小於第3面13與第4面14之間、或者第3面 13與第4面14之間之距離t之情形、即所謂之剖面形狀 143990.doc •16- 201032470 實現因熱彈性效應所引起 片之小型化。 之Q值 型之彎曲振動片相比,可 降低得以抑制之彎曲振動 (第2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5〜圖7,說明第2實施形態。 圖5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動片20之概略立體圖。 圖6及圖7係於圖5之耶方向觀察之Z-X概略剖面圖,係概 略配線圖。
圖^所示之水晶振動片20包含及圖2所示之第卬 施开八4之水晶振動片1G。因此,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構成 說月以下,作為振動部之彎曲振動部丨、激振電極3、 4及基部2,列舉圖3(a)所示之形狀及配置為例進行說 明。 如圖5所示,水晶振動片20包含2個水晶振動片1〇,該水 晶振動片10包含作為振動部之彎曲振動部丨及基部2。2個 基部2係藉由連結部29而結合。 Φ 如圖6(a)所示,彎曲振動部1及基部2係與圖3(a)同樣地 形成。而且’ 2個彎曲振動部1及基部2為相同配置。2個彎 曲振動部1中圖6(a)中左侧圖示之一方之彎曲振動部1的激 ' 振電極3、4之配置與圖3(a)相同。相對於此,在圖6(a) . 中’右側圖示之他方之彎曲振動部1之激振電極3、4之配 置與圖3(a)不同,而為相反之配置。即,右側圖示之他方 之彎曲振動部1中,激振電極4係形成於第1伸縮部17及第2 伸縮部18。而且,激振電極3係形成於第1槽部15及第2槽 部16。 143990.doc •17· 201032470 並且,使交流電流流經激振電極3與激振電極4之間。藉 此,如圖5所示,水晶振動片2〇之彎曲振動部i進行實線箭 頭及兩點鎖線箭頭所示之彎曲振動。 如此,於藉由彎曲振動而彼此不同地擴展及收縮之第i 面11及第2面12上,使用於利用熱傳導(熱移動)而使第1面 11與第2面12之間之溫差達到溫度平衡之熱移動路徑在第! 槽部15及第2槽部16中迂迴,從而使該熱移動路徑長於第i 面11與第2面12之間的直線距離。藉此,直至利用熱移動 (熱傳導)而使溫度平衡為止之緩和時間“寻以延長,從而使 與緩和時間τ成反比之緩和振動頻率f〇避開彎曲振動頻率 f。而且’彎曲振動頻率f除以緩和振動頻率fm之值較 好的是超過0.09 ,從而可抑制因熱彈性效應所引起之Q值 之降低。更好的是0.25<f/fm,進而好的是1<f/fm,藉此可 進一步實現Q值之改善。 (變形例1) 圖6(b)係圖6(a)所示之第丨槽部15及第2槽部16相關之第2 實施形態之變形例。圖6(b)與圖6(a)之不同點在於圖6(b)中 右側圖示之他方之彎曲振動部丨之第丨槽部15及第2槽部16 之配置。即,形成於作為第丨主面之第3面13上的第1槽部 15係與第1面〗1對向配置,形成於作為第2主面之第斗面“ 上的第2槽部16係與第2面12對向配置。 左侧圖示之一方之彎曲振動部丨、基部2、及各2對之激 振電極3、4係與圊6(a)同樣地配置、配線。並且,與圖 6(a)同樣地,使交流電流流經激振電極3與激振電極4之 143990.doc -18· 201032470 間。藉此,彎曲振動部1進行圖5中以實線箭頭及兩點鎖線 箭頭所示之彎曲振動。 如此,於藉由彎曲振動而彼此不同地擴展及收縮之第i 面11及第2面12上,使用於利用熱傳導(熱移動)而使第1面 11與第2面12之間之溫差達到溫度平衡之熱移動路徑在第i 槽部15及第2槽部16中迂迴,從而使該熱移動路徑長於第1 面11與第2面12之間的直線距離。藉此,直至利用熱移動 (熱傳導)而使溫度平衡為止之緩和時間4寻以延長,從而使 與緩和時間τ成反比之緩和振動頻率f〇避開彎曲振動頻率 f。並且’彎曲振動頻率f除以緩和振動頻率fm之值以加較 好的是超過0.09,從而可抑制因熱彈性效應所引起之Q值 之降低。更好的是〇.25<f/fm,進而好的是Kf/fm,藉此可 進一步實現Q值之改善。 (變形例2) 圖7係表示圖6(a)所示之激振電極3、4之配置相關之第2 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的圖。 圖7與圖6(a)之不同點在於:於2個彎曲振動部1及基部2 上分別配置有一對激振電極3、4。 如圖7(a)所示’激振電極3係配置於左側圖示之一方之彎 曲振動部1之第2面12、及右侧圖示之他方之彎曲振動部i 之第1面11。而且’激振電極4係配置於左側圖示之一方之 '彎曲振動部1之第1槽部15、及右側圖示之他方之彎曲振動 部1之第2槽部16。 如圖7(b)所示’激振電極3係配置於左側圖示之一方之 143990.doc -19- 201032470 彎曲振動部1之第i槽部15、及右側圖示之他方之彎曲振動 部1之第2槽部16。而且,激振電極4係配置於左側圖示之 一方之彎曲振動部丨之第2槽部16、及右側圖示之他方之彎 曲振動部1之第1槽部15。 如圖7(c)所示,激振電極3係配置於左側圖示之一方之彎 曲振動。卩1之第2槽部16、及右側圖示之他方之彎曲振動部 1之第1槽部15。而且,激振電極4係配置於左側圖示之一 方之彎曲振動部1之第1面Π、及右側圖示之他方之彎曲振 動部1之第2面12。 激振電極3及激振電極4係與圖6(a)同樣地配線。而且, 使父流電流流經激振電極3與激振電極4之間。藉此,彎曲 振動部1進行圖5中以實線箭頭及兩點鎖線箭頭所示之彎曲 振動。 此處,圖7中2個彎曲振動部丨及基部2之配置表示為與圖 6(a)相同,但亦可與圖6(b)所示之2個彎曲振動部丨及基部2 同樣地配置。 如此,於藉由彎曲振動而彼此不同地擴展及收縮之第ι 面11及第2面12上’使用於利用熱傳導(熱移動)而使第!面 11與第2面12之間之溫差相溫度平衡之熱移動路徑在第! 槽部15及第2槽部16中迁迴,從而使該熱移動路徑長於第】 面"與第2面12之間的直線距離。藉此,直至利用熱移動 (熱傳導)而使溫度平衡為止之緩和時心得以延長,從而使 與緩和時間τ成反比之緩和振動頻率化避開彎曲振動頻率 彎曲㈣頻率f除以緩和振動頻率如之值咖較 143990.doc -20- 201032470 好的是超過0.09,從而可抑制因熱彈性效應所引起之〇值 之降低。更好的是〇.25<f/fm,進而好的是1<f/fm,藉此可 進一步實現Q值之改善。 (變形例3) 圖8係表示圖6及圖7所示之激振電極3、4之配置、以及 彎曲振動部1及基部2之形狀相關之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 的圖。 如圖8(a)及圖8(b)所示,激振電極3係配置於彎曲振動部 1之第3面13及第4面Μ。而且,激振電極4係配置於彎曲振 動部1之第1面11及第2面12。並且,包含第丨面丨丨之面與包 含第2面12之面係對向。包含第3面13之面與包含第4面14 之面係對向。 此處所示之包含第丨面丨丨之面係表示第丨面丨丨及第丨面^ 延長之面’且表示直至與第3面13延長之面交又為止的 面。反之,包含第3面13之面係表示第3面13及第3面13延 ❿ 長之面,且表示直至與第1面11延長之面交又為止之面。 又,包含第2面12之面係表示第2面12及第2面12延長之 面,且表示直至與第4面14延長之面交叉為止之面。反 之’包含第4面Μ之面係表示第4面14及第4面14延長之 面,且表示直至與第2面12延長之面交叉為止之面。 如圖8(a)所示’左側圖示之一方之彎曲振動部1及基部2 係於第4面14形成有作為第2槽部16之面21A、22A。於第3 面13形成有作為第1槽部15之面23A、24A。而且,右側圖 不之他方之彎曲振動部丨及基部2係於第3面13形成有作為 143990.doc -21 - 201032470 第1槽部15之面23B、24B。於第4面14形成有作為第2槽部 16之面 21B、22B。 如此’於藉由彎曲振動而彼此不同地擴展及收縮之第1 面11及第2面12上’使用於利用熱傳導(熱移動)而使第1面 11與第2面12之間之溫差達到溫度平衡之熱移動路徑在面 22A與面24A之間、以及面22B與面24B之間迂迴,從而使 該熱移動路徑長於包含第1面Π之面與包含第2面12之面之 間的直線距離。藉此,直至利用熱移動(熱傳導)而使溫度 平衡為止之缓和時間τ得以延長,從而使與緩和時間τ成反 比之緩和振動頻率f〇避開彎曲振動頻率f。並且,彎曲振動 頻率f除以緩和振動頻率fm之值f/fm較好的是超過〇 〇9,從 而可抑制因熱彈性效應所引起之Q值之降低。更好的是 0.25<f/fm,進而好的是l<f/fm,藉此可進一步實現q值之 改善。 如圖8(b)所示’左側圖示之一方之彎曲振動部i及基部2 係於第4面14形成有作為第2槽部16之面25 A。於第3面13形 成有作為第1槽部15之面26A。而且,右側圖示之他方之彎 曲振動部1及基部2係於第3面13形成有作為第1槽部15之面 26B。於第4面14形成有作為第2槽部16之面25B。 如此,於藉由彎曲振動而彼此不同地擴展及收縮之第1 面11及第2面12上,使用於利用熱傳導(熱移動)而使第!面 11與第2面12之間之溫差達到溫度平衡之熱移動路徑,長 於第1面11與第2面12之最短距離(連結第1面11與第2面12 之最短距離)、且長於包含第1面11之面與包含第2面12之 143990.doc -22- 201032470 面之間的直線距離。藉此,直至利用熱移動(熱傳導)而使 溫度平衡為止之緩和時間τ得以延長,從而使與緩和時間τ 成反比之緩和振動頻率f〇避開彎曲振動頻率f。而且,彎曲 振動頻率f除以緩和振動頻率frn之值f/fm較好的是超過 〇.〇9 ’從而可抑制因熱彈性效應所引起之q值之降低。更 好的是0.25<f/fm ’進而好的是i<f/fm,藉此可進一步實現 Q值之改善。 如此,變形例3亦中可使第1面11與第2面12之間之熱移 動路徑長於包含第1面11之面與包含第2面12之面之最短距 離。該最短距離係第1面11延長之面、與第2面12延長之面 之間的最短_距離。 於變形例3中,如圖6及圖7所示’更好的是分別於第3面 13形成有第1槽部15、及於第4面14形成有第2槽部16。 (變形例4) 圖9係表示圖6所示之水晶振動片20之第1槽部15及第2槽 部16之形狀相關之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的圖。 圖9(a)及圖9(b)所示之第1槽部15及第2槽部16,係相對 於圖6(a)及圖6(b)之矩形狀,而形成為三角形狀。此處, 與圖6(a)和圖6(b)之不同點相同’圖9(a)與圖9(b)之不同點 在於’右侧圖示之他方之彎曲振動部1之第1槽部15及第2 槽部16之配置。 (變形例5) 圖10係表示圖5所示之基部2及連結部29之形狀、以及固 定電極5、6之配置相關之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的圖。 143990.doc -23- 201032470 圖l〇(a)所示之水晶振動片2〇A係將自圖5所示之連結部 29延長而形成之固定部29A配置於2個水晶振動片1〇之間。 圖10(b)所示之水晶振動片2〇B包含2個自圖5所示之連結 部29延長而形成之固定部29B,且於2個固定部29B之間配 置有2個水晶振動片10且將其等連接。 於第2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丨〜變形例2中,使用圖3(a)所示 之彎曲振動部1及基部2對水晶振動片2〇進行了說明,但並 不限定於此,亦可為使用了圖3(b)或者圖3(c)所示之彎曲 振動部1及基部2之水晶振動片20。 © 因此,根據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丨〜變形例5,可實現 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而且,於變形例3中,第^面 11與第2面12之間之熱移動路徑長於包含第1面11之面與包 含第2面12之面之間的直線距離。藉此,可實現與上述實 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第3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11及圖I2 ’說明第3實施形態。 圖11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動片3〇之概略立體 ◎ 圖。圖12係自圖11之Y(+)方向觀察之ζ_χ概略剖面圖。以 下’作為振動部之彎曲振動部1、激振電極3、4、及基部 2 ’列舉圖3 (a)所示之形狀為例進行說明。 圖11所示之水晶振動片30係與圖5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同 樣的構成及配線,但如實線箭頭及兩點差線箭頭所示,作 為振動部之彎曲振動部1之振動方向不同。因此,附上相 同之符號,省略構成及配線之說碉,而對振動方向不同之 143990.doc •24· 201032470 點進行說明。 圖⑷為將圖7⑷所示之2個彎曲振動部i、激振電極 、及基部2分別順時針旋轉9〇。之配置。或者’圖12⑷ 為將圖7 (C)所示之2個彎曲振動部1、激振電極3、4、及基 部2分別逆時針旋轉9〇〇之配置。 土 圖()為將圖7(b)所不之2個臀曲振動部i、激振電極 3 4及基部2分別逆時針旋轉9〇。之配置。又,圖u(b)為
將圖7(b)所示之2個彎曲振動部卜激振電極3、4、及基部2 分別順時針旋轉90。之配置。 圖12⑷為包括圖12⑷之左_示之一方之弯曲振動部 1、激振電極3、4、及基部2、以及圖12(b)之右側圖示之他 方之彎曲振動部1、激振電極3、4、及基部2的配置。 圖12(d)為將圖7(c)所示之2個彎曲振動部丨、激振電極 3、4、及基部2中左側圖示之一方之彎曲振動部【、激振電 極3、4、及基部2逆時針旋轉9〇。之配置,且為將右側圖示 之他方之彎曲振動部丨、激振電極3、4、及基部2順時針旋 轉90°之配置。 因此,根據第3實施形態,可實現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 之效果。 第3實施形態中’使用圖3(a)所示之彎曲振動部1、激振 電極3、4、及基部2而對水晶振動片30進行了說明,但並 不限定於此’亦可為使用了圖3(b)或者圖3(c)所示之彎曲 振動部1、激振電極3、4、及基部2之水晶振動片30。或 者’亦可為使用圖8及圖9所示之彎曲振動部1、激振電極 143990.doc -25- 201032470 3、4、及基部2的水晶振動片3〇。 (第4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13及圖14,說明第4實施形態。 圖13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動片40之概略立體 圖。圖Μ係自圖13之丫⑴方向觀察之ζ_χ概略剖面圖 係概略配線圖。 丹 與圖”所示之第3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動片3〇同樣地,圖 13所示之水晶振動片4G係於實線箭頭及兩點鎖線箭頭所示 之方向上進行振動。 水晶振動片40與第3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動片3〇之不同點 在於’包含3個作為振動部之弯曲振動心、激振電極3、 4、及基部2。因此’附上相同之符號,且省略構成之說 明。以下,f曲振動部!、激振電極3、4、及基部2將列舉 圖3(a)所示之形狀及配置為例來進行說明。 如圖13所示,水晶振動片4〇包含圖工所示之彎曲振動部^ 及基部2各3個。而且,相鄰之基部2分別藉由連結部咖 結合。 圖14(a)為包含圖12(&)所示之配置之彎曲振動部丨、激振 電極3、4、及基部2、以及於其圖示右側包含圖12(幻之左 側圖示之—方之彎曲振動部1、激振電極3、4、及基部2的 配置。 圖14(b)為包含3個圖12(d)所示之配置之彎曲振動部i、 激振電極3、4、及基部2之配置。 圖14(e)為包含3個圖12(b)所示之配置之彎曲振動部j、 143990.doc 201032470 激振電極3、4、及基部2之配置。 圖1 5係表示圖14所示之彎曲振動部1及基部2之配置相關 之第4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的圖。 (變形例) 圖15(a)所示之水晶振動片40係使圖14(a)所示之配置之3 個彎曲振動部1及基部2中的中央之彎曲振動部丨及基部2旋 轉180°之配置。 圖l5(b)所示之水晶振動片40係使圖14(a)所示之配置之3 個彎曲振動部1及基部2中的中央及右側之彎曲振動部丄及 基部2分別旋轉180。之配置。 圖15(a)及圖15(b)所示之水晶振動片4〇省略了激振電極 3、4的配置,但配置有圖14(a)〜圖14(幻所示之激振電極 3、4 〇 於第4實施形態中,使用圖3(a)所示之彎曲振動部丨及基 4 2對水晶振動片4〇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 ❹ 為使用了圖3(b)或者圖3(e)所示之彎曲振動部1及基部2之 水晶振動片40。 因此,根據第4實施形態,可實現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 •之效果。 (第5實施形態) 以下,列舉水晶振動元件作為第5實施形態之壓電振動 元件之一例而進行說明。 第5實施形態之壓電振動元件係使用第1〜第4實施形態之 壓電振動片之水晶振動元件。因此,第5實施形態之壓電 143990.doc -27- 201032470 振動元件所使用之壓電振動片係與第1〜第4實施形態之壓 電振動片相同之構成,故附上相同之符號,並省略構成之 說明。以下,使用第2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動片2〇進行說 明。 圖16係除去蓋體而露出内部構造之水晶振動元件之概略 平面圖。圖17係圖16之又_父概略剖面圖,其係配置蓋體而 表示者。 如圖16及圖17所示,水晶振動元件8〇係於封裝體31内收 納水晶振動片20。具體而言,如圖17所示,水晶振動元件 © 8〇係於包含第1基板34、積層於該第1基板34上之第2基板 35以及第3基板36之封裝體31内收納水晶振動片2〇。 封裝體31包含作為絕緣基體之第1基板μ、第2基板35以 及第3基板36。第2基板35包含延長部35a,其於封裝體31 内延長。於延長部35&上形成有2個電極部32。使用導電膏 等而將水晶振動片20之固定電極5及固定電極6固定於電極 32上並使其等導通。此處,作為導電性接著劑,可使 用在由特疋之合成樹脂而成之黏合劑成分中添加銀粒子等 〇 導電粒子者。 第1基板34、第2基板35及第3基板36係由絕緣材料而形 成’陶竞較為適合。特別是’作為較佳之材料,選擇具有 與水晶振動片20或蓋體37之熱膨脹係數一致、或者極其接 近之熱此脹係數者’本實施形態中例如利用陶竞之生胚片 材。生胚片材例如係使陶瓷粉末分散於特定之溶液中並添 加黏合劑後將所生成之捏合物成形為薄片狀之較長帶狀, 143990.doc -28 · 201032470 並將其切割成特定之長度而獲得者。 第1基板34、第2基板35及第3基板36可將成形為圖示形 狀之生胚片材積層後加以燒結而形成。該情形時,第 . 板34係構成封裝體31之底部之基板’重疊於其上之第2基 板35及第3基板36係使上述生胚片材為板狀,除去内部之 材料後成為框狀,並形成圖17之内部空間8者,且利用該 内部空間s收納水晶振動片2G。於該封裝體31上經由科伐 瘳 料之接合材或者密封材47等接合蓋體37,該蓋體37係由 陶瓷或玻璃或者科伐合金等金屬所形成。藉此,將封裝體 3 1氣密地密封。 於第1基板34上,例如使用銀•鈀等之導電膏或者鎢金 屬化等之導電膏等,形成所需之導電圖案之後,進行第1 基板34第2基板35及第3基板36之燒結,然後對鎳及金或 者銀等依序進行鍍敷,從而形成上述電極部32。 如圖17所不,電極部32係藉由未圖示之導電圖案而與封 〇 裝體31之底面所露出之至少2個安裝端子41連接。用以連 接忒電極部32與安裝端子41之導電圖案可形成於封裝體3ι 形成時所利用之槽形結構(未圖示)之表面,並引導至封裝 體31之外面,或者亦可藉由貫穿第1基板34及第2基板35之 導電通孔等而連接。 藉由對2個安裝端子41之間施加交流電壓使交流電流 流經固定電極5與固定電極6之間(參照圖5)。藉此,水晶振 動片20進仃上述實施形態中以實線箭頭及兩點鎖線箭頭所 示之彎曲振動。 143990.doc •29- 201032470 因此,根據第5實施形態,可獲得實現與上述實施形態 相同之效果之水晶振動元件。 (第6實施形態) 以下,列舉水晶振盪器作為第6實施形態之壓電裝置之 一例來進行說明。 第6實施形態之水晶振盪器係使用第〗〜第4實施形態之壓 電振動片之水晶振盪器。因此,第6實施形態之水晶振盪 器所使用之壓電振動片係與第丨〜第4實施形態之壓電振動 片相同之構成,因此附上相同之符號,並省略構成之說 明。以下,使用第2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動片2〇進行說明。 又,第5實施形態與第6實施形態之不同點在於:第^實施 形態之水晶振盪器係於第5實施形態所示之水晶振動元件 中包含1C晶片,該1(:晶片包含使水晶振動元件驅動之驅動 電路。 如圖18所示,於形成封裝體31之第i基板34之上面,形 成有包含金(Au)等之内部連接端子89。IC晶片87係使用接 著劑等而固定於形成封裝體31之第i基板34上面。並且, 於1C晶片87之上面形成有包含Au等之IC連接墊82。IC連接 墊82係藉由金屬線88而連接於内部連接端子89。又,内部 連接端子89經由内部配線,連接於形成於封裝體31外部之 第1基板34下面之安裝端子41。再者,IC晶片”與内部連 接端子89之連接方法不僅有利用金屬線88之方法,亦可使 用利用覆晶安裝之連接方法。 因此,根據第6實施形態,可獲得實現與上述實施形態 143990.doc •30· 201032470 相同之效果之水晶振盪器。 又,第6實施形態中,列舉水晶振盪器作為壓電裝置之 一例而進行了說明,但並不㈣於此,亦可㈣晶片_ 含檢測電路之陀螺感測器等。 ,再者,能夠解決上述課題之至少一部分之範圍内之變 开’、改良等均屬於上述實施形態。 例如,上述說明中係將固定電極5連接於激振電極〕、將 φ 固定電極6連接於激振電極4,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將固 定電極5連接於激振電極4、將固定電極6連接於激振電極 3 〇 並且,於z-x概略剖面圖(圖3、圖6〜圖9、圖12、圖14、 乂及圖15)中,第1槽部15及第2槽部16係圖示為等間隔或 者對稱,但並不限定於此,間隔可不同,亦可為非對稱。 作為彎曲振動片之材料,並不僅限定於水晶,亦可為組 酸鐘(LiTa〇3)、四硼酸鐘(Li2B4〇7)、銳酸鐘(l膽⑹鍅 ❹鈦酸錯^b-based lanthanumdoped加〇缝出咖如, pzt)、氧化鋅(Zn0)、氮化銘(A1N)等之麼電體、或者石夕等 之半導體。 又’圖式中,第1面11、第2面12、作為第i主面之第3面 13、及作為第2主面之第4面14係作為平面而圖示,但並不 限定於此,例如可為曲面、2個以上之平面或者曲面所形 成之面,亦可為包含連接其等平面或者曲面之脊線之面。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動片之概略立體圖; 143990.doc 31 201032470 圖2係自以Y軸為中心旋轉180。之方向觀察圖1所示之水 晶振動片之概略立體圖; 圖3(a)-(c)係自圖!及圖2之¥(+)方向觀察之ζ·χ概略剖面 圖,且係概略配線圖; 圖4係表示各種彎曲振動片之Q之f/fm相依性之圖表,且 係根據彎曲振動部之剖面形狀之不同而進行比較之圖表; 圖5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動片之概略立體圖; 圖6(a)、(b)係於圖5之γ(+)方向觀察之ζ_χ概略剖面圖, 且係概略配線圖; 圖7(a)-(c)係於圖5之Υ(+)方向觀察之ζ_χ概略剖面圖, 且係概略配線圖; 圖8(a)、(b)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圖; 圖9(a)、(b)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圖; 圖10(a)、(b)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圖; 圖11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動片之概略立體圖; 圖12(a)-(d)係自圖n之γ(+)方向觀察之ζ χ概略剖面 |S| · 團, 圖13係表不第4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動片之概略立體圖; 圖14(a)-(c)係自圖13之γ(+)方向觀察之ζ_χ概略剖面 圖,且係概略配線圖; 圖15(a)、(b)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圖; 圖16係第5實施形態之除去蓋體而露出内部構造之水晶 振動元件之概略平面圖; 圖17係圖16之χ-χ概略剖面圖;及 143990.doc -32- 201032470 圖1 8係表示第6實施形態之水晶振盪器之概略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彎曲振動部 2 基部 3、4 激振電極 5、6 固定電極 10 水晶振動片 11 第1面 12 第2面 13 第3面 14 第4面 15 第1槽部 16 第2槽部 20A > 20B 水晶振動片 29 連結部 29A ' 29B 固定部 30 水晶振動片 40 水晶振動片 dl 第1槽部之第1深度 d2 第2槽部之第2深度 d3、d4、d5、d6 深度 t 第3面與第4面之間之距離 143990.doc -33-

Claims (1)

  1. 201032470 七、申請專利範園: 1· 一種彎曲振動片,其包含: 基部;以及 振動部,其自上述基部延長; 且上述振動部包含: 第1及第2主面,其彼此對向; 第1槽部,其形成於上述第】主面;以及 第2槽部,其形成於上述第2主面; & 於自上述第1主面之法線方向俯視時,上述第^槽部與 上述第2槽部係於與上述延長之方向正交之方向上排 列; 上述第1槽部之第1深度及上述第2槽部之第2深度小於 上述第1主面與上述第2主面之間之上述法線方向之距 離; 且上述第1深度與上述第2深度之和大於上述距離。 2.如請求項1之彎曲振動片,其中 上述振動部包含第3及第4主面,其連結上述主面 與上述第2主面、且彼此對向, 上述第3及第4主面之關係為,藉由上述振動部之彎曲 振動,於上述第3主面擴展時,上述第4主面收縮,而於 上述第3主面收縮時,上述第4主面擴展。 3·如請求項1之彎曲振動片,其中 上述第1槽部及上述第2槽部係自上述振動部起跨越上 述基部而形成。 143990.doc 201032470 4*如請求項1至3中任—項 項之擎曲振動片,其中 田上述振動部之彎曲振動頻率設 述振動部中所使用 …、圓周率為π、上 〒所使用之材料之振動方向上之 、上述振動部中所使用之材料二 振動部中所使用 $密度叹為Ρ、上述 之振動方^ 述振動部 之振動方向上之振幅設為a, 0.09<f/fm。 K/(2pCpa )成立時, 5’如請求項1至3中任-項之擎曲振動片,其中 彎槽部及上述第2槽部係從始於上述基板之上述 側振動部之延長方向之長度的一半處起配置於基部 其係使用如請求項丨之彎曲振動片 6. 一種彎曲振動元件 者,且包含: 上述彎曲振動片;以及 封裝體,其收納上述彎曲振動片;且 於上述封裝體内氣密地密封有上述彎曲振動片。 種壓電裝置,其係使用如請求項丨之彎曲振動片者 且包含: 上述彎曲振動片; 1C晶片’其使上述彎曲振動元件驅動;以及 封裝體’其收納上述彎曲振動片及上述IC晶片;且 於上述封裝體内氣密地密封有上述彎曲振動片及上述 1C晶片。 143990.doc
TW098135662A 2008-10-24 2009-10-21 Bending vibration piece, bending vibrator, and piezoelectric device TW20103247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73975 2008-10-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2470A true TW201032470A (en) 2010-09-01

Family

ID=42119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5662A TW201032470A (en) 2008-10-24 2009-10-21 Bending vibration piece, bending vibrator, and piezoelectric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66515B2 (zh)
JP (1) JP5067486B2 (zh)
KR (1) KR20110088503A (zh)
CN (1) CN102197592B (zh)
TW (1) TW201032470A (zh)
WO (1) WO20100471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37338A1 (de) * 2009-04-03 2010-10-06 Leica Geosystems AG Piezo-Antrieb
JP2011193399A (ja) 2010-03-16 2011-09-29 Seiko Epson Corp 振動片、振動子および圧電デバイス
JP5724672B2 (ja) * 2011-06-24 2015-05-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屈曲振動片、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US9222776B2 (en) 2012-03-13 2015-12-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Gyro sens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6435596B2 (ja) 2013-08-09 2018-12-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振動素子、振動デバイス、電子機器、および移動体
KR101983148B1 (ko) * 2013-08-29 2019-08-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압전 진동자용 압전편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6065752A (ja) 2014-09-24 2016-04-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振動片、角速度センサー、電子機器および移動体
KR20160076711A (ko) * 2014-12-23 2016-07-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튜닝 포크형 진동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2229U (zh) 1988-08-23 1990-02-28
JPH06112760A (ja) * 1992-09-25 1994-04-22 Seiko Electronic Components Ltd 捩り水晶振動子
WO2000044092A1 (fr) 1999-01-20 2000-07-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Vibreur et dispositif electronique comportant un vibreur
JP3477618B2 (ja) * 2000-10-31 2003-12-10 有限会社ピエデック技術研究所 屈曲水晶振動子
JP4822189B2 (ja) * 2001-10-31 2011-11-24 有限会社ピエデック技術研究所 水晶振動子の製造方法
JP3646258B2 (ja) * 2001-10-31 2005-05-11 有限会社ピエデック技術研究所 水晶ユニッ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281348B2 (ja) 2002-12-17 2009-06-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圧電振動片と圧電振動片を利用した圧電デバイス、ならびに圧電デバイスを利用した携帯電話装置および圧電デバイスを利用した電子機器
JP4298322B2 (ja) 2003-02-24 2009-07-15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会社 音叉型水晶振動子
JP4360131B2 (ja) * 2003-06-11 2009-11-11 エプソントヨコム株式会社 圧電デバイス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51423A (ja) 2003-11-19 2005-06-09 Seiko Epson Corp 圧電振動片と圧電デバイス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圧電デバイスを利用した携帯電話装置および圧電デバイスを利用した電子機器
JP2007329879A (ja) * 2006-06-09 2007-12-20 Kyocera Kinseki Hertz Corp 音叉型屈曲水晶振動片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715652B2 (ja) 2006-06-30 2011-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圧電振動片
JP4993080B2 (ja) * 2007-01-22 2012-08-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音叉型圧電振動片
JP4578499B2 (ja) * 2007-03-30 2010-11-10 京セラキンセキ株式会社 音叉型屈曲水晶振動素子、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水晶振動子並びに水晶発振器
JP4539708B2 (ja) * 2007-11-02 2010-09-08 エプソントヨコム株式会社 圧電振動片、圧電振動子および加速度センサ
JP5454134B2 (ja) * 2008-12-27 2014-03-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振動片、振動子、センサー及び電子部品
JP5272880B2 (ja) * 2009-04-30 2013-08-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屈曲振動片
JP2011082945A (ja) * 2009-09-08 2011-04-21 Seiko Epson Corp 屈曲振動片、屈曲振動子、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JP5565154B2 (ja) * 2009-09-11 2014-08-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振動片、振動子、発振器、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482541B2 (ja) * 2009-10-01 2014-05-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振動片、振動子、発振器、及び電子機器
JP5617392B2 (ja) * 2010-07-09 2014-1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振動片、振動子及び発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7592A (zh) 2011-09-21
CN102197592B (zh) 2014-06-04
JPWO2010047115A1 (ja) 2012-03-22
JP5067486B2 (ja) 2012-11-07
WO2010047115A1 (ja) 2010-04-29
US20110198969A1 (en) 2011-08-18
KR20110088503A (ko) 2011-08-03
US8766515B2 (en) 2014-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82541B2 (ja) 振動片、振動子、発振器、及び電子機器
TW201032470A (en) Bending vibration piece, bending vibrator, and piezoelectric device
CN101847978B (zh) 弯曲振动片及利用该弯曲振动片的振荡器
JP2004200917A (ja) 圧電振動片と圧電振動片を利用した圧電デバイス、ならびに圧電デバイスを利用した携帯電話装置および圧電デバイスを利用した電子機器
CN101847979B (zh) 弯曲振动片及利用该弯曲振动片的振荡器
US8907548B2 (en) Resonator element having a mass portion
KR20120135058A (ko) 압전 진동 소자, 압전 진동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압전 진동자,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전자 기기
TW201109545A (en) Flexural vibration piece, flexural vibra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210567A1 (en) Crystal resonator, crystal resonator package, and oscillator
JP6488667B2 (ja) 表面弾性波デバイス
JP2011228980A (ja) 振動片、振動子、発振器、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0103805A (ja) 屈曲振動片、屈曲振動子、および圧電デバイス
JP5434712B2 (ja) 圧電振動片および圧電デバイス
CN106797207B (zh) 压电振子以及压电振动装置
JP2011188066A (ja) 振動片、振動子および発振器
JP5923862B2 (ja) 振動片、振動子、発振器及び電子機器
JP5754525B2 (ja) 振動片、振動子、発振器、及び電子機器
WO2022158028A1 (ja) 圧電振動子
JP2011254352A (ja) 振動片、振動子および発振器
JP2014057366A (ja) 振動片、振動子、発振器、及びセンサー
JP2018074344A (ja) 水晶素子および水晶デバイス
JP2011199333A (ja) 圧電振動片および圧電デバイス
JP2007274331A (ja) 圧電発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