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06304A - Organic EL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Organic EL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06304A
TW201006304A TW098105484A TW98105484A TW201006304A TW 201006304 A TW201006304 A TW 201006304A TW 098105484 A TW098105484 A TW 098105484A TW 98105484 A TW98105484 A TW 98105484A TW 201006304 A TW201006304 A TW 2010063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m
substrate
bonding
organ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5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koto Utsumi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Holding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Holdings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Holdings
Publication of TW201006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630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05B33/04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humidit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26Top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201006304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在顯示器用途上適用之有機電激發光裝 置及其製造方法。對於更詳細而言,係關於防止來自外部 環境之水份的侵入,長時間顯示優越之發光效率的有機電 激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φ 【先前技術】 近年,在顯示器用途上,積極地進行使用自發光型之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之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的硏究。有機電 激發光顯示器係期待實現高發光亮度及發光效率之情況。 原因係因可以低電壓實現高電流密度。特別是多彩顯示, 特別是可全彩顯示之高精細的多色發光有機電激發光裝置 顯示之實用化,在顯示器之技術領而被期待。 在作爲彩色顯示器而將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作爲實用化 • 上之重要的課題,係加上實現高精細度者,含有色再現性 而具有長期的安定性。但,對於多色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 ,係據有經由一定期間的驅動而發光特性(電流-亮度特 性)顯著下降之缺點。 其發光特性之下降原因之代表性的構成係爲暗點的成 長。其暗點係指發光缺陷點。其暗點係認爲經由元素中的 氧或水份,根據在驅動時及保存中’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之 構成層的材料之氧化或凝集進行者而產生。暗點的成長係 當然進行在通電中,而對於保存中亦進行。特別是暗點的 -5- 201006304 成長認爲(1)經由存在於元件周圍的外部環境之氧或水 份而加速,(2)作爲吸付物而存在於構成層中的氧或水 份而影響,以及(3)由吸付於使用在元件製作時之構件 的水份,或在製造時之水份的侵入而影響。當其成長持續 時,暗點乃擴散於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發光面全體。 以往,作爲防止對於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構成層水份 之侵入的手段,進行有使用金屬罐,玻璃板而密封有機電 激發光元件之方法,或於密封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之空間內 ⑩ ,配置乾燥劑之方法。但,爲了發揮輕量且薄型之有機電 激發光裝置的特徵,注目有未使用乾燥劑,而以薄膜密封 的技術。 作爲密封用的薄膜,使用氮化矽素,氮化氧化矽素等 。但,爲了控制對於在此等材料之製膜時之發光層的損傷 ,有必要將製膜面的溫度上升至少控制在發光層之玻璃移 轉溫度以下。因此,有著對於有機電激發光裝置而言,無 法適用以半導體處理所開發之製膜方法,而無法形成具有 Θ 充分防濕性之密封用的薄膜之課題。 對此,在日本特開2 00 5-2 85659號公報(專利文獻1 ),提案有作爲可適用於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密封用薄膜 ,將經由電漿CVD法所形成之矽素及氮化矽素做爲主成 分的膜。對於專利文獻1,係揭示有經由根據X線光電分 光法所測定,對於與氮素結合的矽素數量之結合於矽素之 矽素數量乃0.6以上2.0以下之時,顯示此膜優越之密封 性者。 -6 - 201006304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285659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近年來’爲了使主動矩陣驅動型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 的開口率提昇,由製作含有TFT等之開關電路之基板的相 反側取出光,所謂前放射型構造之裝置乃成爲主要。在其 φ 構造中’於有機電激發光層之上方形成透明電極及密封膜 ,發射在有機電激發光層的光係通過密封膜而釋放於外部 。但,專利文獻1之密封膜係因含有相當量之矽素-矽素 結合而可視光的透過率爲低,無法作爲前放射型構造之密 封膜而使用。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經由使用具有高可視光透過率 及優越之防濕性的保護膜之時,具有長期安定性之有機電 激發光顯示器。本發明之其他目的係提供如前述之有機電 Ο 激發光顯示器之製造方法。 [爲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包含基板、和形成於前 述基板上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特徵乃前述有機電激發 光元件乃由下部電極、有機電激發光層、上部電極及保護 層所成,前述保護層乃由一個或複數之無機膜所成,前述 一個或複數之無機膜的至少一個乃包含氫之氮化矽膜,經 由紅外吸收光譜測定所求得之含前述氫之氮化矽中之對於 201006304
Si-N結合而言之N-H結合之伸展模式之尖峰面積比乃較 0.06爲大,且爲0.1以下者,且對於Si-N結合而言之Si-Η結合之伸展模式之尖峰面積比乃較0.12爲大,且爲 0.17以下者。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係亦可具有保護 層與基板及下部電極接觸的構造。或、又,本發明之有機 電激發光裝置係亦可具有保護層與下部電極接觸,以及下 部電極與基板接觸的構造。另外,構成保護層之1個或複 數之無機膜的個應力係具有較20MPa爲小之絕對値爲佳。 ❹
在本發明之N-H結合、Si-H結合及Si-N結合之伸展 模式之尖峰面積乃可經由:(a)測定波數爲橫軸之氮化 矽膜之紅外吸收光譜的工程,(b )從所得之紅外吸收光 譜減算基線加以補正的工程,(c)將前述N-H結合、Si-H結合及Si-N結合之吸收,使用高斯函數,分離尖峰的 工程,以及(d)求得分離之尖峰之面積的工程;而求得 者。在此,前述N-H結合之伸展模式之尖峰面積乃由存在 於3250〜3400CHT1之尖峰求得,前述Si-H結合之伸展模 G 式之尖峰面積乃由存在於2100〜2200(:1^1之尖峰求得, 前述Si-N結合之伸展模式之尖峰面積乃由存在於83 0〜 87 0cm·1之尖峰求得。 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乃包 含:(1)準備基板之工程,和(2)形成由下部電極、有 機電激發光層、上部電極及保護層所成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之工程中,前述保護層乃由一個或複數之無機膜所成’前 述一個或複數之無機膜之至少一個乃含氫之氮化矽膜’經 -8- 201006304 由紅外吸收光譜測定所求得之含前述氫之氮化矽中之 Si-N結合而言之N-H結合之伸展模式之尖峰面積比 0.06爲大,且爲0.1以下,且對於Si-N結合而言之 結合之伸展模式之尖峰面積比乃較0.12爲大,且爲 以下的工程;於工程(2)中,含前述氫之氮·化矽膜 由對於含單矽烷、氨及氮的混合氣體,施加25MHz 60MHz以下之高頻電力的化學氣相成長法所形成,在 φ 對於單矽烷而言之氨的流量比乃0.5以上1以下者。 [發明之效果] 在要求更高發光效率之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的開 近年來的狀況,本發明係可提供:經由使用具有優越 濕性的保護膜之時,可維持長時間優越發光效率之有 激發光顯示器。另外,本發明之保護層係因具有高可 透過率之故,本發明之構成係特別在前放射型有機電 φ 光裝置而爲有效。 【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包含基板、和形成 述基板上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特徵乃前述有機電 光元件乃由下部電極、有機電激發光層、上部電極及 層所成,前述保護層乃由一個或複數之無機膜所成, 一個或複數之無機膜的至少一個乃包含氫之氮化矽膜 由紅外吸收光譜測定所求得之含前述氫之氮化矽中之 對於 乃較 Si-H 0.17 乃經 以上 此, 發之 之防 機電 視光 激發 於前 激發 保護 前述 ,經 對於 -9- 201006304
Si-N結合而言之N-H結合之伸展模式之尖峰面積比乃較 〇·〇6爲大,且爲0.1以下者,且對於si-N結合而言之Si-H結合之伸展模式之尖峰面積比乃較0.12爲大,且爲 0.17以下者。 於圖1顯示有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一個例。 圖1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乃前放射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 含有基板10,和於基板10之上方依序層積下部電極21、 有機電激發光層22、和上部電極23及保護層24之有機電 @ 激發光元件20。另外,雖爲任意選擇之構成,但於形成有 基板10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20之側,將載置有變換濾光 層40之密封基板30,由黏著層50而加以黏著。 於圖2顯示有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其他例。 在圖2的例,保護層24係位置於基板10與下部電極21 之間。圖2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乃底部放射型有機電激發 光裝置。在圖2係顯示於基板10與保護層24之間,更含 有任意選擇要素之色變換濾光層40及平坦化層60的例。 〇 本發明之基板10係可使用可耐於使用在其他的構成 層之形成之各種條件(例如,所使用的溶劑,溫度等)之 任意的材料而加以形成者。另外,基板10係具有優越之 尺寸安定性爲佳。對於形成基板10時所使用之透明材料 ’係含有玻璃,或聚烯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之丙烯酸 樹脂、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等之聚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 及聚醯亞胺樹脂等之樹脂。使用前述之樹脂情況,基板10 係可爲剛直性,亦可爲可撓性。或者、又,特別是圖1所 -10- 201006304 示之前放射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情況,亦可將基板10, 使用矽,陶瓷等之不透明材料而加以形成。亦可使用絕緣 性,及具有可保持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型態之剛性的平坦材 料而加以形成。 另外,基板10係於表面上,亦可更含有複數之開關 元件(TFT等)及配線等。其構成係對於具有複數之獨立 發光部之主動矩陣驅動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作爲有效 ❹ 位至於基板1〇與有機電激發光層22之位置的下部電 極21,及位置於與有機電激發光層22之基板10相反側之 上部電極23乃具有對於有機電激發光層22之載體注入及 與外部驅動電路之連接的機能。下部電極21及上部電極 23係亦可各爲陽極(電洞植入電極)或陰極(電子注入電 極)之任一。但,下部電極21及上部電極23之任一方乃 陽極,另一方乃陰極。另外,下部電極21及上部電極23 • 係將任一方爲透明電極者作爲條件,亦可爲反射電極,亦 可爲透明電極。在圖1所示之前放射型構造,下部電極21 乃反射電極爲佳,上部電極23乃透明電極。在圖2所示 之底部放射型構造,上部電極23乃反射電極爲佳,下部 電極21乃透明電極。 作爲下部電極21或上部電極23所使用之反射電極, 係可使用高反射率的金屬(鋁、銀、鉬、鎢、鎳、鉻等) 或此等合金,或非晶形合金(NiP、NiB、CrP或CrB等) 所成者。從對於可視光而言得到8 0 %以上之反射率的觀點 -11 - 201006304 ,特別理想的材料係含有銀合金。可使用之銀合金係含有 銀,和選自10族之鎳或白金,第1族之铷,及第14的鉛 所成的群之至少一種之金屬的合金,或者,選自2A族之 鎂及鈣所成的群之至少一種的金屬之合金。 作爲下部電極21或上部電極23所使用之透明電極係 可使用 Sn02、In2〇3、In-Sn氧化物、In-Zn氧化物、ZnO 、或Zn-Al氧化物等之導電性金屬氧化物而形成。透明電 極係成爲從爲了將來自有機電激發光層22的發光取出於 @ 外部的路徑之情況,在波長400〜800 nm的範圍內作爲 5 0%以上者爲佳,而理想係具有85%以上之透過率爲佳。 下部電極21及上部電極23係可使用電阻加熱方式或 電子束加熱方式之蒸鍍法,或濺鍍法而加以形成。對於蒸 鍍之情況,在1 .〇xl〇_4pa以下的壓力,可以0.1〜10nm/秒 之成膜速度進行成膜者。另一方面,DC磁控管濺鍍法等 之濺鍍法的情況,作爲濺鍍氣體而使用 Ar等之不活性氣 體,可以0.1〜2.0Pa程度之壓力進行成膜者。以濺鍍法形 〇 成上部電極23之情況,爲了防止成爲被成膜基板的表面 之有機電激發光層22之劣化,不直接將形成於標把附近 之電漿照射於有機電激發光層22爲佳。 有機電激發光層22係位置於下部電極21與上部電極 23之間,與各電極接觸。構成發光部之中核的層。有機電 激發光層22係至少含有發光層,因應必要而含有電洞輸 送層、電洞植入層、電子輸送層及/或電子植入層。例如 ,有機電激發光層22係可具有如下記之層構造。 -12- 201006304 (η陽極/發光層/陰極 (2) 陽極/電洞植入層/發光層/陰極 (3) 陽極/發光層/電子植入層/陰極 (4) 陽極/電洞植入層/發光層/電子植入層/陰極 (5) 陽極/電洞輸送層/有發光層/電子植入層/陰極 (6) 陽極/電洞植入層/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植入 層/陰極 # ( 7 )陽極/電洞植入層/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 層/電子植入層/陰極 然而’在上述(1)〜(7)的各構造中,陽極及陰極乃 各爲下部電極21及上部電極23之任一。 發光層係可使用公知的材料而加以形成者。作爲了得 到從藍色至藍綠色之發光的材料,例如,含有苯并噻哩系 化合物、苯并咪唑系化合物,或苯并噁二唑系化合物等之 螢光增白劑;如由三(8-羥基喹啉)鋁錯合體(Alq3 )所 ® 代表之鋁錯合體之金屬螯合化氧正離子化合物;如4,4-雙 (二苯基乙烯基)聯苯(DPVBi)之苯乙烯基苯系化合物 ;芳香族次甲基系化合物;縮合芳香環化合物;環集合化 合物、及卟啉系化合物等。 或者另外’經由添加摻雜劑於主化合物之時,亦可形 成發射各種波長域的光之發光層者。此情況,做爲主化合 物’係可使用聯苯乙烯基次芳基系化合物、n,N,-二甲苯 基-Ν,Ν’-二苯基聯苯胺(TPD)、或Alq3等。另一方面, 作爲摻雜劑,係可使用茈(藍紫色)、香豆素6(藍色) -13- 201006304 、喹吖酮系化合物(藍綠色〜綠色),紅螢烯(黄色)、 4-二氰基亞甲基-2- (p-二甲胺基苯乙烯基)-6•甲基-4H-吡喃(DCM、紅色)、白金八乙基卟啉錯合體(PtOEP、 紅色)等。 電洞輸送層,係可使用具有三芳基胺部分構造、咔唑 部分構造、或噁二唑部分構造之材料而加以形成。電洞輸 送層之最佳材料,係含有TPD、4,4’-雙[N-(l-萘基)-N-苯 胺]聯苯(a -NPD) ’ MTDAPB ( o-,m-,p-) 、m-MTDATA 等 _ 。電洞植入層,可使用包含銅酞花青錯合體(CuPc)等之 酞花青(Pc)類、陰丹士林係化合物等之材料而加以形成 〇 電子注入層,係可使用如Alq3之鋁錯合體,如PBD 或TPOB之噁二唑衍生物、如TAZ之三唑衍生物、三氮雜 苯衍生物,苯基噁類,如BMB-2T之噻吩衍生物等之材料 而加以形成。對於電子植入層,係可使用如Alq3之鋁錯 合體、或摻雜鹸金屬或鹼土類金屬之鋁的羥基喹啉錯合體 © 等之材料而加以形成。 亦可加上於如以上的各構成層,任意選擇性地,於有 機電激發光層22與作爲陰極所使用之下部電極21或上部 電極23之任意之間,任意選擇地形成爲了更提昇載體植 入效率之緩衝層者(未圖示)。緩衝層,係可使用鹼金屬 ,鹼土類金屬或此等合金,或者稀土類金屬或此等氟化物 等之電子植入性材料而加以形成。 更且,對於有機電激發光層22之上表面,爲了緩和 -14- 201006304 上部電極23形成時之損傷,形成由MgAg等所成之損傷 緩和層(未圖示)者亦佳。 構成有機電激發光層22的各層係對於實現所期望的 特性,具有充分的膜厚者爲重要。在本發明中,發光層, 電洞輸送層,電子輸送層及電子注入層乃具有2~50nm的 膜厚,而電洞注入層乃具有2〜200nm之膜厚爲佳。另外, 任意選擇的緩衝層係從驅動電壓降低及透明性提昇之觀點 . ,具有l〇nm以下之膜厚者爲佳。 有機電激發光層22之各構成層,緩衝層及損傷緩和 層係可使用在蒸鎪(電阻加熱蒸鍍或電子束加熱蒸鍍)等 之該技術所知道之任意方法而製作者。 保護層24乃爲了防止從外部環境或含有水份之虞的 層,水份侵入於電極及/或有機電激發光層22的層。保護 層24乃由一個或複數的無機膜所成。構成保護層24之無 機膜之至少一個乃含氫之氮化矽膜(SiN: H)。從複數之 φ 無機膜構成保護層24之情況,加上於SiN : Η,亦可使用 SiOx 膜、SiOxNy 膜、Α10χ 膜、TiOx 膜、TaOx 膜、ΖηΟχ 膜 等。當考慮成膜的容易度時,追加的膜係作爲Si系的膜 爲佳。 保護層24乃如圖1所示,亦可接觸於上部電極23之 上方而加以設置,而亦可如圖2所示,設置於基板10與 下部電極21之間。因應需要,亦可於上部電極23之上方 及基板10與下部電極21之間雙方,設置保護層24。 構成保護層24之無機膜係爲了防止膜剝離,具有小 -15- 201006304 應力者爲佳。在本發明中,即使有收縮性或伸展性之任一 ,無機膜之應力乃具有20MPa以下的絕對値爲佳。應力係 例如,於矽晶圓上形成無機膜,可從無機膜形成前後之矽 晶圓的彎曲變化量而求得。 位置於對於放出來自有機電激發光層的光於外部之路 徑上的情況,保護層24乃具有高的可視光透過率者爲佳 。具體而言,在波長400〜800nm之範圍內具有50%以上, 理想係具有85%以上之透過率者爲佳。加上,保護層24 φ 乃具有優越之防濕性爲佳。本發明者係經由使用對於Si-N 結合而言之N_H結合之伸展模式之尖峰面積比(以下,稱 作N-H/Si-N面積比)乃較0.06爲大,且爲0.1以下者, 且對於Si-N結合而言之Si-H結合之伸展模式之尖峰面積 比(以下,稱作Si-H/Si-N面積比)乃較0.12爲大,且爲 0.17以下之SiN: Η膜之時,發現達成保護層24之優越的 防濕性及高的可視光透過率者。 構成保護層24之SiN : Η膜係可使用化學氣相成長( ❹ CVD)法而加以形成。特別是施加高頻率電力之電漿CVD 法爲佳。另外,爲了達成前述之N-H/Si-N面積比及Si-H/Si-N面積比,而將高頻率電力之頻率數設定爲25MHz 以上60MHz以下爲佳。更理想爲使用27.12 MHz或此以上 之頻率數的高頻率電力。另外,將高頻率電力之電力密度 作爲0.1〜2W/cm2爲佳。從迴避對於基板10或於基板10 之上方既已形成的層之損傷的觀點,在70°C以下之基板溫 度,進行SiN : Η膜之行成爲佳。 -16- 201006304 在經由電漿CVD法之SiN: Η膜的形成,可將矽甲院 ’氨及不活性氣體的混合物,作爲原料氣體而使用。特別 是使用矽甲烷,氨及氮素之混合氣體爲佳。在此,爲了實 現SiN: Η膜之高的可視光透過率,而將對於矽甲烷而言 之氨的流量比作爲0.5以上者爲佳。另外,爲了實現siN :Η膜之優越的防濕性,而將對於砂甲院而言之氨的流量 比作爲1以下者爲佳。加上,經由將對於矽甲烷而言之氛 φ 的流量比作爲0 · 5以上1以下之時,可將所得到之s iN : Η 膜之應力的絕對値作爲20MPa以下者。前述之流量比係在 滿足N-H/Si-N面積比及Si-H/Si-N面積比的要件上亦爲有 效。 說明在本發明之N-H/Si-N面積比及Si-H/Si-N面積比 的決定法。最初,測定SiN : Η膜之IR光譜。在本發明之 IR光譜係使用伸展模式的吸收。其模式的吸收係強度爲強 ,尖峰分離爲容易之故而爲理想。另外,作爲橫軸而使用 • 波數(單位:cnT1 )的線形軸所表示,未部分擴大等之光 譜。在此,爲了排除背景吸收,測定形成有SiN : Η膜之 被成膜基板,以及未形成有SiN : Η膜之被成膜基板的IR 光譜,得到其差的光譜者爲佳。 所得到之IR光譜係含有經由在膜中的光干擾的吸光 度之變動。爲了排除其吸光度之變動,而使用基線進行補 正。圖3係說明其補正工程的圖,顯示維持測定之IR光 譜100、基線1 10及基線補正後之IR光譜120。對於在本 發明之SiN : Η膜而言之基線乃經由以直線連結在以下所 -17- 201006304 規定之波數之IR光譜100的吸光度而得到。 400 、 612 、 1500 、 1650 、 2030 、 23 3 0、2900、3 200、3 5 5 0、400(01^1) 並且,在各波數,從IR光譜1〇〇減算基線110之吸 光度,得到基線補正後之IR光譜120。 接著,對於基線補正後之IR光譜120而言,進行尖 峰分離。尖峰分離係經由以在式(I)所表示之高斯函數 G n而表現各尖峰之時加以進行。 [數1]
Gn = A„exp(-Bn(x-Cn)2)⑴ 式中,An係各尖峰之吸光度的極大値,Cn係各尖峰 之吸光度成爲極大之波數(單位:cnT1 ) ,X係波數,Bn 係變數。並且,使用最小二乘法,求得關於各尖峰之Bn。 即,各尖峰之高斯函數Gn的和,和基線補正後之IR光譜 120之吸光度的差之二乘和乃作爲呈最小値,分離各尖峰 。於圖4顯示進行圖3之基線補正後之IR光譜120的尖 峰分離之結果。 在本發明中,將對於830〜870CHT1具有極大之尖峰 ,作爲顯示Si-N結合之伸展模式的尖峰,將對於2100〜 2200CHT1具有極大之尖峰,作爲顯示Si-H結合之伸展模 式的尖峰,以及將對於3250〜3400CHT1具有極大之尖峰 ,作爲顯示N-H結合之伸展模式的尖峰。在圖4,對於約 1 200CHT1具有極大之尖峰乃起源於N-H結合之構成,但對 201006304 於本發明之N-H/Si-N面積比的計算係未使用。 最後,將經由尖峰分離所得到之各尖峰的高斯函數 Gn作爲積分,求取N-H結合、Si-H結合及Si-N結合的伸 展模式之尖峰面積,經由此而決定N-H/Si-N面積比及si_ H/Si-N面積比。 密封基板30,係可使用玻璃;SUS、A1等之金屬;或 聚烯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之丙烯酸樹脂、聚乙烯對苯 φ 二甲酸酯等之聚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或如聚醯亞胺樹脂 等之樹脂而加以形成。使用樹脂情況’密封基板3 0係可 爲剛直性,亦可爲可撓性。然而,在如圖1所示之前放射 型構造,密封基板30係因接觸於放出來自有機電激發光 層22的發光於外部的路徑,故使用玻璃或樹脂等之透明 的材料而形成密封基板30者爲佳。 色變換濾光層40乃爲了調整來自有機電激發光層22 的發光之色調的層。在本發明之「色變換濾光層」係彩色 Φ 濾光片層,色變換層,及色濾光片層與色變換層之層積體 的總稱。色變換濾光層40乃如圖1所示,亦可設置於密 封基板30之內側,而亦可如圖2所示,設置於基板10與 下部電極21之間。色變換瀘光層40係爲了保護含於此之 色素而完全地進行乾燥者爲困難,有著含有水份之虞。隨 之,如圖1所示,於密封基版的內側設置色變換濾光層40 之情況,於上部電極23之上面設置保護層24者爲佳。同 樣地,如圖2所示,於基板1〇與下部電極21之間設置色 變換濾光層40之情況,於色變換濾光層40與下部電極21 -19- 201006304 之間設置保護層24者爲佳。 彩色濾光片層乃使所期望的波長域的光透過的層。彩 色濾光片層乃具有使來自有機電激發光層22或色變換層 的光之色純度提昇的機能。彩色濾光片層,係可使用平板 顯示器用之彩色瀘光片材料(例如,FUJIFILM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公司製之彩色鑲崁等)而加以形成。對 於彩色濾光片層之形成,係可使用旋塗法,滾塗法,鑄造 法,浸泡式塗佈等之塗布法者。另外,將經由塗布法所形 參 成的膜,經由光爲影法等而加以圖案化,形成具有所期望 圖案之彩色濾光片層亦可。 色變換層係吸收特定之波長域的光,進行波長分布變 換,釋放不同波長域的光的層。光變換層係至少包含螢光 色素,因應需要而亦可含有矩陣樹脂。螢光色素係吸收來 自有機電激發光層22的光,放射所期望的波長域(例如 ,紅色範圍,綠色範圍或藍色範圍)的光。 吸收從藍色乃至青綠色範圍的光,發射紅色範圍的螢 © 光之螢光色素,係例如含有若丹明B、若丹明6G、若丹明 3 B、若丹明1 0 1、若丹明1 1 〇、磺酸基若丹明、鹼性品紅 1 1、鹼性紅2等之若丹明系色素;酞菁系色素;1-乙基-2-[4-(p-二甲基氨基苯基)-1,3-丁二烯]-高氯酸吡啶(吡啶 1 )等之吡啶系色素;及噁嗪系色素。或另外’亦可使用具 有如前述之螢光性的各種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鹼 性染料,分散染料等)。 吸收藍色乃至青綠色範圍的光,放射綠色範圍的螢光 -20- 201006304 之螢光色素,係例如含有3-(2 -苯并噻唑)-7 -二甲基氨基香 豆素(香豆素6)、3-(2斐-苯并咪唑)-7-二甲基氨基香豆素( 香豆素7)、3-(2-N-苯并咪唑)-7·二甲基氨基香豆素(香豆 素 30)、2,3,5,6-111,411-四氫-8-三氟甲基喹嗪(9,93,1111)香 _a素(香丑素153)等之香豆素系色素;溶劑黃11、溶劑 黃116等之鄰苯二甲醯亞胺系色素;以及鹼性黃51等之 香豆素系染料。或另外,亦可使用具有如前述之螢光性的 φ 各種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鹼性染料,分散染料等 )° 作爲色變換層之矩陣樹脂,係可使用丙烯酸樹脂、各 種矽聚合物,或可取代此等之構成之任意材料。例如,作 爲矩陣樹脂係可使用直接型矽聚合物,及變性樹脂型矽聚 合物。 色變換層係可使用旋塗法,滾塗法,鑄造法,浸泡式 塗佈等之塗布法,或蒸鍍法而加以形成者。對於使用複數 # 種之螢光色素而行成色變換層之情況,亦可混合特定比例 之複數種之螢光色素’及矩陣樹脂而形成預備混合物,使 用該預備混合物而進行蒸鍍者。或另外,使用共蒸鍍法, 形成色變換層亦可。共蒸鍍法,係將複數種之各螢光色素 配置於個別的加熱部位,並將此等個別進行加熱而進行加 熱而實施。亦可因應需要,將螢光色素與矩陣樹脂之混合 物配置於加熱部位’作爲蒸鍍源而加以使用。特別是在複 數種之螢光色素之特性(蒸鍍速度及/或蒸氣壓等)有大 差異之情況,使用共蒸鍍法者爲有利。 -21 - 201006304 使用含有色變換層之色變換濾光層40的情況’爲了 防止色變換層之特性劣化,而亦可呈被覆色變換濾光層40 全體地形成護層(未圖示)。護層係可使用絕緣性氧化物 (SiOx、Ti02、Zr02、A10x 等)、絕緣性氮化物〈A1NX、
SiNx等〉而加以形成者。護層係可使用如電漿CVD法之 方法而加以形成。從色變換層的劣化防止之觀點,對於在 護層形成時,將色變換濾光層40作爲最上層之被成膜基 板的溫度作爲100°c以下者爲佳。 〇 如圖2所示,於基板10與下部電極21之間設置色變 換濾光層40之情況,呈被覆色變換濾光層40地形成平坦 化層60者爲佳。平坦化層60係將爲了形成有機電激發光 元件20的面作爲平坦,在防止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中的斷 線及短路等之故障發生而爲有效。平坦化層60係可使用 光硬化性樹脂、光熱倂用硬化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熱 可塑性樹脂等而加以形成者。平坦化層60係可使用旋塗 法,滾塗法,鑄造法,浸泡式塗佈等之塗布法而加以形成 © 者。 黏著層50係爲了貼合基板10與密封基板30所使用 的層。黏著層50係例如可使用UV硬化型黏著劑、UV熱 併用硬化型黏著劑等而加以形成者。爲了降低對於有機電 激發光層22之熱的影響,使用UV熱倂用硬化型黏著劑 者爲佳。可使用之UV熱倂用硬化型黏著劑係含有環氧樹 脂系黏著劑等。在此’前述黏著劑係亦可含有爲了劃定基 板1 0與密封基板3 0之距離的間隔粒子。可使用之間隔粒 -22- 201006304 子係含有琉璃珠等。於基板10或密封基板30任一之表面 的特定位置塗布黏著劑,貼合基板10及密封基板30,並 且經由使黏著劑硬化之時,可形成黏著層50。黏著層50 係例如設置於未存在基板10及密封基板30的周緣部等之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20之發光部的位置爲佳。 於圖1及圖2係顯示具備單一發光部之有機電激發光 裝置的例。但,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亦可具備獨 φ 立加以控制之複數之發光部。例如,亦可將下部電極及上 部電極之雙方作爲由複數之條紋狀電極所成之電極群,使 構成下部電極之條紋狀電極的延伸存在方向與構成上部電 極之條紋狀電極的延伸存在方向垂直交叉,形成所謂被動 矩陣驅動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在此,在顯示任意畫像及 /或文字的顯示器用途,使構成下部電極之條紋狀電極的 延伸存在方向與構成上部電極之條紋狀電極的延伸存在方 向垂直交叉者爲佳。或另外,將下部電極分割成複數之部 Φ 分電極,將複數之各部分電極,與形成於基板上之開關元 件1對1地連接,而將上部電極作爲一體型之共通電極, 形成所謂主動矩陣驅動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 然而,在被動矩陣驅動型裝置及主動矩陣驅動型裝置 之任一情況,亦於構成下部電極之複數之部分電極之間設 置絕緣膜爲佳。絕緣膜係可使用絕緣性氧化物(SiOx、 Ti02、Zr〇2、A10x 等)、絕緣性氮化物〈A1NX、SiNx 等 > ,或高分子材料等而加以形成者。 更且,在具有獨立加以控制之複數發光部之構成,使 -23- 201006304 用複數種之色變換濾光層,可形成可多色顯示之有機電激 發光裝置者。例如,使用紅色,綠色及藍色的色變換濾光 層,構成紅色,綠色及藍色的副畫素,經由將3色之副畫 素作爲1組的畫素,配列成矩陣狀之時,可形成可全彩顯 示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者。 [實施例] 〈製造例1 > . 在本製造例,經由對於矽甲烷(SiH4 )、氨(NH3 ) 及氮素的混合氣體而言,施加高頻率電力之時,形成SiN :Η膜,評估其特性。在本製造例,將矽甲烷的流量作爲 lOOsccm,而將氮素的流量作爲2000sccm,在20~110sccm 之範圍使氨的流量變化。此時,將混合氣體的壓力作爲 lOOPa。另外,使用頻率數 27.12MHz 及電力密度 0.5W/cm1之高頻率電力,於500°C之被成膜基板上,形成 SiN : Η膜。 ❹ (1) Si、Ν及Η的含有量 作爲被成膜基板,使用0.5mm之Si晶圓,形成膜厚 Ιμηι之SiN : Η膜。將所得到之SiN : Η膜,倂用彈性反 彈粒子檢測法及拉賽福後方散亂法進行分析,決定SiN: Η膜中的Si、N及Η的含有量。將結果示於表1。 -24- 1 N-H/Si-N面積比及Si-H/Si-N面積比 201006304 作爲被成膜基板,使用〇.5mm之Si晶圓,形成膜厚 Ιμηι之SiN : Η膜。將所得到之SiN : Η膜之IR光譜,使 用透過型傅立葉變換紅外線分光測定器而加以測定。爲了 除去因Si晶圓引起之背景吸收,將同一組群之Si晶圓, 作爲基準而使用,測定SiN : Η膜/Si晶圓積層體與Si晶 圓的差光譜。接著,如前述進行基線的決定,基線補正, 及尖峰分離,求取N-H結合、Si-H結合及Si-N結合的伸 φ 展模式之尖峰面積,決定N-H/Si-N面積比及Si-H/Si-N面 積比。將結果示於表1。 (3 )防濕性 呈包覆膜厚l〇〇nm之鈣膜地,形成膜厚3μιη之SiN: Η膜。將所得到的樣品,歷經1 000小時放置於95 °C、 50%RH之恆溫槽中,測定鈣膜之變質面積,評估SiN : Η 膜之防濕性。 # 鈣膜係當初爲不透明。但,主要環境中的水份與鈣產 生反應時,生成氫氧化鈣,反應部分的膜乃成爲透明。在 本製造例,進行500μιηχ 500μιη之範圍的照相攝影’對於 所攝之相片而言,進行「透明」及「不透明」之2値化, 評估透過SiN : Η膜而到達至鈣膜之水份量。攝影範圍係 作爲膜厚不均最少之樣品中央部。將未透明化之非變質部 的面積之百分比,作爲SiN : Η膜之防濕性的指標。將結 果示於表1。 -25- 201006304 (4 )可視光透過性 對於在(2)所製作之Si晶圓上的膜厚Ιμιη之SiN : Η膜,使用橢圓偏光量測器,求得在波長4 5 Onm的膜之光 減係數,作爲可視光透過性的指標。原因係在大氣中的透 過率測定,經由與大氣之折射率差及膜厚的干擾影響爲大 之故。將在波長45 Onm的膜之光減係數作爲4.〇χ1(Γ4以下 爲佳。由此,在可視光的透過率乃大槪成爲95 %以上之故 。將結果示於表1。 Ο (5)膜應力 作爲被成膜基板,使用直徑4英吋(約10.2cm )之 Si晶圓。於成膜前,測定Si晶圓的彎曲。接著,形成膜 厚3 μπι之SiN : Η膜,測定成膜後之Si晶圓的彎曲。從 成膜前後的Si晶圓之彎曲的變化量,算出SiN : Η膜的膜 應力。將結果示於表1。 -26- 201006304 [表1] 表1 : NH3/SiH4流量比的效果 樣品 編號 νη3流量 (seem) 糸 诚(at%) Si-H/Si-N 面積比 N-H/Si-N 面積比 非變質部 面積比(〇/❶) 光減係數 (xlO·4) 膜應力 (MPa) Si N Η 1 20 62.6 15.0 22.4 0.05 0.03 80 75 5 2 30 51.1 21.4 27.5 0.07 0.05 85 22 6 3 40 41.6 31.1 27.3 0.11 0.06 90 6.3 6 4 50 35.8 36.4 27.8 0.13 0.07 90 3.6 6 5 60 34.4 36.9 28.7 0.14 0.08 92 2.1 7 6 70 33.0 37.4 29.6 0.15 0.08 96 2 7 7 80 32.4 37.7 30.0 0.163 0.091 95 2 11 8 90 31.5 37.6 31.0 0.16 0.09 93 2 15 9 100 30.3 38.0 31.7 0.16 0.1 90 2 17 10 110 28.9 38.6 32.5 0.15 0.12 75 2 25
SiH4流量:lOOsccm、高頻率電力頻率數:27.12MHz 從表1,了解到伴隨對於SiH4而言之NH3的流量比下 降,一般N-H/Si-N面積比及Si-H/Si-N面積比則減少。特 別是,當對於SiH4而言之NH3的流量比成爲0.4以下時 ,Si-H/Si-N面積比乃成爲0.11以下,且N-H/Si-N面積比 乃成爲0.06以下。同時,了解到膜的光減係數則增加, 可視光的吸收則變爲顯著。在對於SiH4而言之NH3的流 量比成爲0.4以下之範圍中,想定得到混入存在有Si-N結 合、Si-H結合及Si-Si結合的狀態之SiN ·· Η膜。如此, 具有顯著之可視光吸收的SiN : Η膜係作爲前放射型有機 電激發光裝置之保護層而使用者爲困難。然而,隨著對於
SiH4而言之ΝΗ3的流量比增加,光減係數則減少,在0.7 以上之流量比,顯示最小値。 -27- 201006304 另一方面,對於防濕性,係顯示nh3流量乃 50〜lOOsccm之範圍,即對於SiH4而言之NH3的流量比乃 0.5〜1.0之範圍的樣品,則具有9 0〜9 6 %之非變質部面積比 ,SiN : Η膜乃具有良好的防濕性。此係認爲因在此範圍 之SiN: Η膜中的氮素含有量接近於化學計量比之故。當 更增加ΝΗ3流量而作爲llOsccm時,N-H/Si-N面積比乃 大增,在防濕性試驗之非變質部面積比則減少,SiN : Η 膜之防濕性則下降。此係對於取入於膜中之氮素的量增加 Q ,過剩地形成SiN: Η膜中之Ν-Η結合,而N-H/Si-N面 積比乃超過0.1之情況,反而顯示SiN : Η膜之透濕性增 大。 另外,了解到隨著對於SiH4而言之ΝΗ3的流量比增 大,SiN : Η膜的應力則增加。經由將對於SiH4而言之 NH3的流量比作爲1.0以下之時,確認到可將膜應力的絕 對値作爲20Mpa以下,未有膜剝離之虞。然而,本發明者 係確認到將 NH3流量作爲 15〇Sccm時,形成具有約 @ lOOMpa之應力的SiN: Η膜。當製作將其膜,作爲被覆基 板/下部電極/有機電激發光層/上部電極之保護膜而使用之 有機電激發光裝置時,從點燈初期,觀察非點燈部。此係 認爲因在膜剝離之產生部分,於點燈前,經由大氣中的水 份而有機電激發光產生劣化之故。 <製造例2 > 在本製造力中,除將氨的流量固定爲80 seem,及將 -28- 201006304 施加的高頻率電力之頻率數,變更40·68ΜΗζ或13.56MHz 者之外,經由與製造例1相同的步驟,於被成膜基板上, 形成SiN ·· Η膜。關於所得到之SiN : Η膜,進行與製造 例1同樣的評估。將結果示於表2。 [表2] 表2 :高頻率電力頻率數的效果 樣品 編號 頻率數 (MHz) 含有量(at%) Si-H/Si-N 面積比 N-H/Si-N 面積比 非變質部 面積比(%) 光減係數 (χΙΟ-4) 膜應力 (MPa) Si N Η 7 27.12 32.4 37.7 30.0 0.163 0.091 95 2 11 11 40.68 31.7 37.5 29.9 0.158 0.086 96 1.8 16 12 13.56 27.4 39.3 33.3 0.193 0.125 25 2.1 8
SiH4 流量:lOOsccm' ΝΗ3 流量:80sccm 從表2,了解到使用40.68MHz之高頻率電力而製作 之樣品1 1係與使用27.12MHz之高頻率電力而製作之樣品 7同樣地,顯示優越之特性。另一方面,觀察到在使用 13.5 6 MHz之高頻率電力而製作之樣品12,膜中的氮素及 氫含有量增大之同時’ si_H/Si-N面積比及N-H/Si-N面積 比則同時增大之現象。此係認爲因在反應室內未充分分解 SiH4及NH3者引起。經由此膜質的變化,樣品12之非變 質不面積比則顯著下降。即’ 了解到SiN : Η膜之防濕性 顯著下降者。 從此結果,了解到S iN : Η膜的膜質係並非單經由膜 中之氮素含有量所決定’而經由 Si-H/Si-N面積比及Ν-H/Si-N面積比而顯著變化者。 <實施例1 > -29- 201006304 在本實施例,製作畫素數2x2、畫素寬度〇.3mmx 0.3 mm之紅色發光有機電激發光裝置。 作爲基板而準備融合玻璃(corning製1737玻璃、 50x 50x 1.1 mm)。使用濺鍍法,於基板上,堆積膜厚 lOOnm之Ag膜。將所得到之Ag膜,經由光微影法而加以 圖案化,形成寬度〇.3mm之2個條紋狀電極所成之下部電 極。 接著,將形成下部電極之基板,設置於電阻加熱蒸鍍 n 裝置內。經由使用光罩的蒸鍍法,於下.部電極21之上方 ,形成膜厚1.5nm的Li所成之緩衝層。接著,使用蒸鍍 法,形成電子輸送層/發光層/電洞輸送層/電洞植入層之4 層所成之有機電激發光層。電子輸送層乃膜厚20nm之 Alq3、發光層乃膜厚30nm之DPVBi、電洞輸送層乃膜厚 10nm之α-NPD、電洞植入層乃膜厚lOOnm之CuPc。對於 在有機電激發光層之成膜時,將裝置之真空槽的內壓作爲 lxl(T4Pa,以O.lnm/s之成膜速度形成各層。接著,使用 @ 蒸鍍法,形成膜厚5 nm之MgAg膜,形成損傷緩和層。 接著,使形成損傷緩和層之層積體,未破壞真空而移 動至對向濺鍍裝置。經由使用金屬光罩之濺鍍法,堆積膜 厚lOOnm之IZO膜,形成透明之上部電極。上部電極係 由延伸於與下部電極之條紋狀電極垂直交叉的方向,具有 0.3mm寬度之2個條紋狀電極所構成。 接著,使形成上部電極之層積體移動至電槳CVD裝 置,利用製造例1之樣品6的條件,使S i N : Η膜堆積, -30- 201006304 形成保護膜。即,將矽甲烷,氨及氮素之混合氣體作爲原 料而使用,施加周波數27.12MHz及電力密度0.5W/cm2之 高頻率電力,形成SiN:H膜。此時,矽甲烷,氨及氮素 之流量乃各作爲 lOOsccm、70sccm、2000sccm。另外,將 成膜時之裝置內壓力作爲lOOPa,將載持被成膜基板之載 置台溫度作爲50°C。經由以上的工程,於基板上形成下部 電極/有機電激發光層/上部電極/保護層所成之有機電激發 Φ 光元件。使所得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移動至將內部環 境調整成氧濃度5ppm以下及水分濃度5ppm以下之貼合 裝置內。 另外,作爲密封基板而準備融合玻璃(corning製 1 73 7玻璃、5〇χ5〇χ1.1mm)。於透明基板上,塗布紅色濾 光材料(CR700 1 FUJIFILM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公司製),進行圖案化,於相當於有機電激發光元件20 之畫素的位置,形成具有〇.5mmx0.5mm尺寸之4個部分 # 所成之紅色彩色濾光層。紅色彩色濾光層係具有1.5μηι之 膜厚。 接著,將形成下紅色彩色濾光層之密封基板,設置於 電阻加熱蒸鍍裝置。使用蒸鍍法,於紅色彩色濾光層上, 含有香豆素6及DCM-2,使具有30nm膜厚之紅色變換層 堆積。將各香豆素6及DCM-2,在個別的坩鍋內進行加熱 ,將香豆素6作爲〇.3nm/s,而將DCM-R的蒸鏟速度作爲 0.00 5nm/s。紅色變換層中的香豆素6: DCM-2的莫耳比乃 49 : 1。經由以上工程,形成具有紅色變換彩色濾光層之 -31 - 201006304 密封基板。將所得到的密封基板移動至前述之貼合裝置內 0 接著,在貼合裝置內,於形成密封基板之紅色變換彩 色濾光層的表面之外周部,滴下環氧系UV硬化型黏著劑 。紅色變換彩色濾光層及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作爲對向,且 紅色變換彩色濾光層的位置乃呈對應於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之畫素地,使形成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之基板及形成紅色彩 色濾光層之密封基板暫時黏接。接著,將貼合裝置內減壓 至約1 〇MPa,貼合基板與密封基板。在貼合結束後,將貼 合裝置內的壓力上升至大氣壓。 接著,使用光罩,只對於密封基板外周部的UV硬化 型黏著劑照射紫外線,使黏著劑暫時硬化。接著,將貼合 體,在加熱爐內持續1小時加熱爲8 0 °C,使黏著劑硬化, 形成黏著層而得到有機電激發光裝置。加熱結束後,在加 熱爐內花上30分鐘,使有機電激發光裝置自然冷卻,從 加熱爐取出。 <比較例1 > 將作爲保護層而使用之SiN: Η膜的形成,除了與製 造例1之樣品3同樣地進行者,重複實施例1之步驟而得 到有機電激發光裝置。即,將SiN: Η膜形成時之氨的流 量變更爲4〇Sccm,進行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形成。 將在實施例1及比較例1所得到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 ’配置於顯示於60°C、90%RH之環境,流動電流密度 201006304 O.lA/cm2之電流’持續1 000小時進行連續驅動’測定此 時之電壓及亮度。將亮度’以電流値加以除算’求取發光 效率。將實施例1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的發光效率作爲1 ,求取實施例1及比較例1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初期發 光效率及1000小時連續驅動後之發光效率。將結果示於 表3。 [表3] 表3:有機電激發光裝置的長期安定性 發光效率 初期 1 0 0 0小時連續驅動後 實施例1 1 0.8 比較例1 0.9 0.3
從表3 了解到,比較例1之裝置係在初期’係對於實 施例1之裝置顯示稍微不佳之發光效率。此係認爲作爲比 較例1之裝置的保護層而使用之SiN: Η膜的光減係數乃 因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膜之光減係數約3倍引起。作爲其 結果,認爲在保護層吸收發射在有機電激發光層的光之一 部分,發光效率則降低。 另外,比較例1之裝置係與實施例1做比較,了解到 1 000小時連續驅動後之發光效率乃顯著下降。在比較例1 之裝置,認爲經由通過作爲保護層而使用之SiN: Η膜之 水份的侵入,發光效率的降低則持續進行。 【圖式簡單說明】 -33- 201006304 [圖1]乃顯示有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個例 的剖面圖。 [圖2]乃顯示有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其他例 的剖面圖。 [圖3]圖3乃顯示爲了決定氮化矽膜中之Si-N結合、 Si-H結合及N-H結合的比之IR光譜圖。 [圖4]圖4乃顯示爲了決定氮化砂膜中之Si-N結合、 Si-H結合及N-H結合的比,而實施尖峰分離之IR光譜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基板 20: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21 :下部電極 22:有機電激發光層 23 :上部電極 · 24 :保護層 3 〇 :密封基板 40 :色換濾光層 5〇 :黏著層 60 :平坦化層 100 :保持測定之IR光譜 110 :基線 120:基線補正後之IR光譜 -34-

Claims (1)

  1. 201006304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有機電激發光裝置,包含基板、和形成於前 述基板上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特徵乃 前述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乃由下部電極、有機電激發光 層、上部電極及保護層所成, 前述保護層乃由一個或複數之無機膜所成, 前述一個或複數之無機膜的至少一個乃包含氫之氮化 φ 砍膜, 經由紅外吸收光譜測定所求得之含前述氫之氮化矽膜 中之對於Si-N結合而言之N-H結合之伸展模式之尖峰面 積比乃較0.06爲大,且爲0.1以下者,且對於Si-N結合 而言之Si-H結合之伸展模式之尖峰面積比乃較0.12爲大 ,且爲0.17以下者。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其 中,前述保護層乃位於前述基板與前述下部電極間。 φ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其 中,前述保護層乃位於前述上部電極之上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項之有機 電激發光裝置,其中,前述一個或複數之無機膜之各別應 力乃具有較20MPa爲小之絕對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激發光裝置,其 中,前述N-H結合、Si-H結合及Si-N結合之伸展模式之 尖峰面積乃經由: (a)測定波數爲橫軸之氮化矽膜之紅外吸收光譜的 -35- 201006304 工程, (b) 進行從所得之紅外吸收光譜減算基線之補正的 工程, (c) 將前述N-H結合、Si-H結合及Si-N結合之吸收 ,使用高斯函數,分離尖峰的工程, (d) 求得分離之尖峰之面積的工程;而求得, 前述N-H結合之伸展模式之尖峰面積乃由存在於 3 250〜3400CHT1之尖峰求得,前述Si-H結合之伸展模式 參 之尖峰面積乃由存在於2100〜2200^^1之尖峰求得,前 述 Si-N結合之伸展模式之尖峰面積乃由存在於83 0〜 870cm’1之尖峰求得。 6. —種有機電激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乃包 含:(1)準備基板之工程, 和(2)形成由下部電極、有機電激發光層、上部電 極及保護層所成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之工程中,前述保護層 乃由一個或複數之無機膜所成,前述一個或複數之無機膜 〇 之至少一個乃含氫之氮化矽膜,經由紅外吸收光譜測定所 求得之含前述氫之氮化矽膜中之對於Si-N結合而言之N-H結合之伸展模式之尖峰面積比乃較0.06爲大,且爲0.1 以下,且對於Si-N結合而言之Si-H結合之伸展模式之尖 峰面積比乃較〇·12爲大,且爲0.17以下的工程; 於工程(2)中,含前述氫之氮化矽膜乃經由對於含 單矽烷、氨及氮的混合氣體,施加25MHz以上60MHz以 下之高頻電力的化學氣相成長法所形成,在此,對於單矽 -36- 201006304 烷而言之氨的流量比乃〇 · 5以上1以下者。 參
    -37-
TW098105484A 2008-07-24 2009-02-20 Organic EL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20100630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63293 WO2010010622A1 (ja) 2008-07-24 2008-07-24 有機el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6304A true TW201006304A (en) 2010-02-01

Family

ID=41570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5484A TW201006304A (en) 2008-07-24 2009-02-20 Organic EL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97524B2 (zh)
JP (1) JPWO2010010622A1 (zh)
KR (1) KR20110040616A (zh)
CN (1) CN101836502A (zh)
TW (1) TW201006304A (zh)
WO (1) WO20100106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72961B2 (ja) * 2008-08-26 2013-03-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有機el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625823B1 (en) * 2010-06-17 2017-04-18 Kla-Tencor Corporation Calculation method for local film stress measurements using local film thickness values
CN103492182A (zh) * 2011-04-27 2014-01-01 旭硝子株式会社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JP6154913B2 (ja) * 2012-12-31 2017-06-28 サン−ゴバン パフォーマンス プラスティックス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薄膜窒化ケイ素バリア層
US9093528B2 (en) * 2013-05-30 2015-07-2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tress compensation layer to improve device uniformity
WO2016199739A1 (ja) * 2015-06-12 2016-1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El表示装置及び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210116762A (ko) 2020-03-13 2021-09-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220082982A (ko) * 2020-12-10 2022-06-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0673C (zh) 2001-11-09 2008-04-09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JP4451054B2 (ja) 2001-11-09 2010-04-1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4179041B2 (ja) 2003-04-30 2008-11-12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有機el用保護膜の成膜装置、製造方法および有機el素子
JP2005285659A (ja) 2004-03-30 2005-10-13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有機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279914B1 (ko) 2004-06-25 2013-07-01 어플라이드 머티어리얼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밀봉 필름의 차수 성능 개선 방법 및 장치
US7220687B2 (en) 2004-06-25 2007-05-22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 to improve water-barrier performance by changing film surface morphology
JP4589054B2 (ja) 2004-08-18 2010-12-01 株式会社クラレ 表示装置用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6261073A (ja) 2005-03-18 2006-09-28 Seiko Epson Corp 有機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有機半導体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6278228A (ja) 2005-03-30 2006-10-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及び有機発光表示装置の保護膜形成方法
JP2006278230A (ja) 2005-03-30 2006-10-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及び有機発光表示装置の保護膜形成方法
JP5049613B2 (ja) 2006-03-31 2012-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6502A (zh) 2010-09-15
US20110175137A1 (en) 2011-07-21
KR20110040616A (ko) 2011-04-20
US8497524B2 (en) 2013-07-30
WO2010010622A1 (ja) 2010-01-28
JPWO2010010622A1 (ja) 2012-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06304A (en) Organic EL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378354B2 (ja) 有機el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72961B2 (ja) 有機el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039684A (en) Color conversion film and multicolor emission organic EL device including color conversion film
TW200428901A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TW200903798A (en) Organic EL device
WO2005101915A9 (ja) 電極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52343B2 (ja) 多色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38552B (zh) 有機el裝置
TW201002129A (en) Organic e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8140621A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0072637A1 (fr) Affichage couleur electroluminescent organique
JP2009043614A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JP2009049003A (ja) 有機el素子
WO2009099009A1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44860A (ja) 有機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50104065A (ko) 가요성 평면 유기 발광 원
KR20050103845A (ko) 가요성 평면 유기 발광 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