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06502A - Vibration generator - Google Patents

Vibration genera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06502A
TW200906502A TW097128145A TW97128145A TW200906502A TW 200906502 A TW200906502 A TW 200906502A TW 097128145 A TW097128145 A TW 097128145A TW 97128145 A TW97128145 A TW 97128145A TW 200906502 A TW200906502 A TW 20090650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movable element
leaf spring
movable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28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zuhiro Aoyama
Yuki Takahashi
Shigenori Inamoto
Original Assignee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06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650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 B06B1/045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using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Description

200906502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錢-難紐生裝置,尤其係有·組合到行 等的行動通信機器以及遊戲機等内就可以藉由振動將來 電仏號或者體感通知傳達給使用者之振動產生裝置。 、 【先前技術】 習知的此類振動產生寰置,係具備有:框體,整 體i蓋體;驅動用線圈,固定在所述框體::殼 g體上而且所逑可動元件整體性結合有磁鐵以及可動部輕而形 種絲產生裝置的話,就可崎由對職線圈通電 產生的磁力以及利用對所述可動元件的磁鐵戶? 產生的磁力線來讓所述可動元件上下振動。 立=第,8=示之所述可動元件1,類造包含有:第1可動元件 ‘、有下面開口部的扁平有底圓筒狀;磁鐵1b,固定在所 面;以及第2可·件部輛ie,固定在所
ϊϊίi _板料2的賴雜部_定在未圖示之所 逑框體的周圍侧壁部。 Ί同I 之門另==9=所示之板彈簧2,於内圍環狀部3與外圍環狀部4 =方向配置有等間隔的所述中關弧部5。在圖式=^^的 部5 __緣及外圍周緣_穿設有—略圓弧狀之細各 到^ 間圓弧部5的其巾—端部及另—端部各整體性連接 引内圍裱狀部3及外圍環狀部4。 丧 俨藉由板彈簧2將在可動元件1所產生之振動傳達到抠 仁在每個場合,為了要提高該振動的共振頻率之Q值,例士σ, 5 200906502 ⑺2及可動元件1之間設彈性體8 (例如, 2) [專利文獻1]特許第3375233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3-9495號公報 參照 【發明内容】 【發明的欲解決之問題】
上述習知的振動產生裝置,為了要I 值’雖然會在板彈簧和可動元件之念裝 頻率Q 渾簧和可動元件之間進行安裝所述 ,因在板 動變形部(中間圓弧部)的振動幅度,因二斤戶tSi的振 振頻率Q值效果不大。 _要改善所迷振動的共 為了要提高所述振動的共振頻率Q 增加所述雜_厚度,但是 絲’雖可以考慮 (塗抹量)。另外,對應到彈性體=产體的使用量 板彈簧和可動元件的定位精密 須嚴格控管 於是,為了不需要嚴袼批〜、+女裝精迭、度)的問題。 好的作業性同時可提高振動^共振以麵良 之目的乃為解決此課題 解決 供-==裝要置達 合蓋體;可動元件,配置底部殼體中整體性結 成;環狀板彈#,錢於⑼、f if咖且_鐵及可動部輛所構 線圈,_所述底部殼體及驅動用 動用線圈通電而於所述可動過所核_將所述驅 其中於所述板彈簧的振動變 傳達到所述框體, 之蓋體間固定有-彈性體=者於所述可動元件與所述框體 體轉由所述彈性體來吸收去除所述振 200906502 動的振幅。 元件生於所述可動 1項第2苴項2^,係提供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 =板彈 則 彈性如當要將彈性體固定於•板彈簧上之際 可’而容易峨到振動===形部等之表面上即 ss=:者中間部就在振·直接= 或3於項申itS=所=:=圍第-2 數個有等間隔之所述彈性體中於所述跡育的®周方向中固定複 如果藉由此構造的話’因為於板彈簧的圓周方向中 位署?性?,因此可對板彈簧的中心而於旋轉對稱的複數 [發'進行吸收去除由彈性體所振動的振幅作用。 200906502 動項之發明’由於從可動元件傳達到框體的振 所述彈性體來有效吸收去除,因此可以大幅來 之動應於此之振動可擴大其可使用 構=夕1在板彈黃與可動元件之間來安裝有彈性體的習知 面或者所地娜娜獅變形部表 較於習知技術就可以提高振動產生裝 置 峨她 段容之發曰月,由於彈性體可藉由貼附或塗抹手 範,項的:彈外=動 體作業性的優點。 、w肠來祕有可提㊣安褒彈性 部及========形部的基底 的有效頻寬(bandwidti)。/ 裝置可使_動作頻率 的振_用_來吸收去除振動 來進行】此二中爾數個位置上 對整體板彈簧進一步均等且右力S項的效果之外,也能夠 的改善效果。 %有效來祕上述振動的共振頻率Q值 f實施方式】 配置於所 的作举雜管雜精紐Μ可確保良好 右.同時振動的共振頻率Q值之目的,因此=旦借 有.框體,於底部殼體中整體性結合蓋體;彳動元件,具備 200906502 =====圈環,安裝於所述 件所產生陳動傳達到賴通電而於所述可動元 或者於所述可航簧的振動變形部 ^縣做去除概振mu性體且藉由 型態範例俯視圖,第彈簽㈣定有彈性體之實施 實施型‘___。裝置的板彈射_有雜體之其他 内的x可細蝴框體 部(中間圓弧部),而且於所形成有圓弧狀的振動變形 可藉由貼附或塗抹手段來加部!!基底部或者中間部 _、,且可增加所述振動變形部的振動彈:固定作 數量等將彈性體固定在振動變 相互 產生裝置1__,所述框 部殼體(固定元件)13。於第22狀的盍體12以及圓板狀的底 央,固定有一弟圖所不之所述底部殼體13的上面中 」』;ί導:同狀的驅動用線圈14,且於所述線_上連接有 在所述框體内收納有可動元件 _平时辆—_師_ 200906502 件部軛16上部的背面内側,以及圓板狀之第2可動元件部軛(下部 輛)18,固定在所述磁鐵17下面。 再者’於第1可動元件部輛16下面的外圍段差部固定有一圓環 狀的板彈簧19。另外’所述板彈簧19的外圍部固定在框體η的侧 壁上傷。而且’於第1可動元件部輛16的内圍面和所述磁鐵及第 2可動元件部輛18的外圍面之間形成有環狀之空間s,且於所述空 間S中填裝有所述線圈14的上端部。 、另外’在所述有圓環狀的板彈簧19的徑向中間部,藉由3個細 溝槽26、27、28形成有中間圓弧部(振動變形部)23、24、25。 也就是說,第4圖所示之中間圓弧部23、24、25將在板彈簧19的内 圍環狀部21和外圍環狀部22之間形成三個且往板彈簧19的圓周方 向配置有等間隔(120度)的所述中間圓弧部23、24、25。* 各細溝槽26、27、28的平面形狀將包括有:沿著内圍環狀部21 的外緣部來延伸的内圍圓弧部2如、27a、28a ;沿著外圍環狀部22 的内緣部來延伸的外圍圓弧部26b、27b、28b以及連通所述外圍圓 旅部26b、27b、28b與内圍圓弧部26a、27a、28a的中央連通部26c、 27c、28c。 在圖示中’3個中間圓弧部23、24、25的内圍緣及外圍緣和所 述内圍環狀部21與外圍環狀部22,將會依據細溝槽26、27、烈 的内圍圓弧部26a、27a、28a及外圍圓弧部26b、27b、28b來各自 隔離區分。 再者,各中間圓弧23、24、25的其中一端部(以下稱之為「内 圍側基底部23a、24a、25a」),係整體連接在各細溝槽26、27、 28的内圍圓弧部26a、27a、28a。另外,所述中間圓弧23、24、25 的另厂端部(以下稱之為「外圍侧基底部23b、24b、25b」),係 整體連接在各細溝槽26、27、28的外圍圓弧部26b、27b、28b。 因此,各中間圓孤23、24、25係形成為雙支撐構造,且以内圍 側基底部23a、24a、25a以及外圍側基底部23b、24b、251)為支點來 構成可以往板彈簧19的厚度方向來振動而構成。在上述振動產生 200906502 裝置ίο上,可以利用在線圈14通電所產生的電磁力和利用所述磁 鐵15所產生的磁力線在可動元件15來產生上下方向的振動。而 且,在所述可動元件15上所產生的振動可以透過板彈簧19傳達到 框體11的蓋體12上。 ’ 其次,將a兒明本實施例的特徵部分。如第4圖所示,在板彈簧 19中振動變形部兩端的複數處,譬如在6個地方藉由塗膜或者貼附 的手段來固定彈性體31〜36。所述彈性體31〜36係利用軟質的合成 樹脂,,如環氧系列合成樹脂或者橡膠等軟質的彈性材料來形成。 在第4圖所示之實施例上,其中3個彈性體31、%、%在各 厂 内圍側基底部23a、24a、25a之中’將安裝為跨越所述細溝槽26、 27、28的其中一端部。因此,將沿著板彈簧19的内圍方向來配置 有120度的等間隔的3個彈性體31、32、33。 * 另外,3個彈性體3卜32、33於各外圍側基底部23b、24b、25b 之中’將安裝為跨越到所述細溝槽26、27、28的另一端部。因此, 與上述同樣,沿著板彈簧19的外圍方向也配置有12〇度等間隔(旋 轉對稱)的3個彈性體34、35、36。 如果藉由本實施例的話’在驅動振動產生裝置1〇之際對所述振 動零件15所產生的振動,將可透過板彈簧19的中間圓弧部23、24、 25來傳達到所述框體^内。在達傳此振動時,可以利用固定在所 、 述中間圓藏部23、24、25的内圍側基底部23a、24a、25a的彈性體 31、32、33來直接吸收去除傳達所述内圍侧基底部23a、24a、25a 的振動振幅。相同地,也可以利用固定在所述中間圓弧部23、24、 25的外圍側基底部23b、24b、25b的彈性體34、35、36來直接吸收 去除傳達所述外圍側基底部23b、24b、25b的振動振幅。 如此一來,由於可在所述中間圓弧部23,24,25的内圍側基底 部23a、24a、25a以及外圍側基底部23b、24b、25b中,利用彈性體 31、32、33及彈性體34、35、36來直接去除所述振動的振幅,因 此可改善所述振動的共振頻率Q值,且在作為動作頻率上可大幅擴 大其可使用的有效頻寬(bandwidth)。 11 200906502 s,㈦表示在板彈技術振動產生裝置的波形 波形B。 板彈"中固疋有_體的本發明振動產生裝置的 «如车第知技術的振動特性波形s,因在規定標準的妓 A=Kt辦的蝴寬(bandwi«_入^ 因^而產生裝置的組裳零件加工誤差c组裝誤差)等 ,的電壓波形頻率,在同圖示之從共振頻if P以ΐ 值情況時,會使得振動輸崎低到正常值 P〇以下,所以會判斷該成品為不良品。· 吊值 H ’本發明之振動特性之波形τ在規定標準的共振頻 ^ 1 fvf斜度,因此絲清除所述正常值_頻率有H ηΐίΓί ),只要納入在大於習知寬度A的寬度B範圍内即^ ()因此,因為所述零件的加工誤差等因數使得線圈的 共振頻料往左方或右方僅偏移^ ΐ y以讓振動輪出位置在大於等於正常飢,軸品判斷為良 πΟ 0 而ί之,本發明係藉由在上述平版彈簧19的既定處來固定彈 兮H以擴大作為振動產生裝置10之動作頻率之可使用的有 效頻見(bandwidth)。結果,振動產生裝置1〇的組裝零件之加工誤 差(包含組裝誤差)的容許範圍,相較於習知而言因可擴大,因、 此不需要如習知技術來嚴密控管加工誤差進而大幅提高振動產生 裝置10的生產性。 另外,將彈性體31〜36固定在板彈簧19之際,則所述彈性體 31〜36只要從外側來塗抹或著貼附到板彈簧19的表面上即可。因 此,可以在板彈簧19中既容易又迅速來固定彈性體31〜36,且 著提高於固定彈性體31〜36時的作業性。 ’ 12 200906502 除此之外,由於彈性體31〜36可正確固定在内圍側基底部 23a、24a、25a及外圍側基底部23b、24b、25b的既定位置上,因 此可提高彈性體31〜36的固定位置精密度且可大幅提高成品的品 質可靠性。 再者,6個之彈性體31〜36將沿著板彈簧19的圓周方向且等間隔 來=置。因此,藉由彈性體31〜36能夠對板彈簧19的中心而於旋轉 對稱的6處來同時進行振動振幅之吸收去除作用,因此整體板彈箬 19能夠進一步均等來發揮上述共振頻率Q值的改善效果。 κ 在上述第4圖的構造範例上,其中彈性體31〜36的固定 間圓弧部23、24、25__基底部23a、24a、25a以及外圍側美 底部23b、24b、25b ’但是本發明並非限紐此也可以在各g =部23、24、25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或者靠近所述中央部的中= 第—6圖為表示在各中間圓弧部23、24、25的長度 ϋ者貼_定彈性體37、38、39的實施形關。即使為j = 所狄實齡細的侧效果。 其-人,苐7圖為表不本發明之其他實施 =貼:係於框體11的篕體12和可動元件=
而傳達到㈣U的蓋體12上,\可以透過彈性體40 收去除所述振動的振幅。結果將性體40來吸 值,且可因應此來擴大動作頻率的有 。j的共振頻率Q =可簡單_絲可動元件15 ^於彈性體 也可大幅改善蚊雜體4Q時之作射讀12的下面,因此 又,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箱圖、 、 本發明此當然及於所改變的内容。 白可進行各種改變,而且 200906502 、 【圖式簡單說明】 示3明其中一實施例之振動產生裝置立體圖; 圖為表不弟1圖的分解立體圖; 示第1圖之振動產生裝置可動元件縱向剖面圖; 德動產繼之纖中峡有雜體之 =圖為表示振動產生裝置之振動特性 之振動-之波_,⑻表林本發H動 ^^裝置彻針e咖性體之 圖為表示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振動產生裝置立 · 葉=1示習知技術範例之振動產生裝置縱向剖面L 圖為表示習知技術範例之板彈簧俯視圖; 板知^術範例,_生裝置的可献件、框體及 彈簧連、、、。部中的說明構造範例剖面圖。 10 11 12 13 14 1、15 la、16 lb、17 lc、18 2、 19 3、 21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振動產生裝置 框體 蓋體 底部殼體 驅動用線圈 可動元件 第1可動元件部輪(上部輛) 磁鐵 第2可動元件部麵(下部輕) 板彈簧(振動板) 内圍環狀部 200906502 4、 22 5、 23、24、25 23a、24a、25a 23b、24b、25b 6、 26、27、28 26a、27a、28a 26b、27b、28b 26c、27c、28c 8 ' 31-40 外圍環狀部 中間圓弧部 内圍側基底部 外圍側基底部 細溝槽 内圍圓弧部 外圍圓弧部 中央連通部 彈性體 15

Claims (1)

  1. 200906502 卜、申請專利範園: • 一種振動產生裝置,具備有: 框體,於底部殼體中整體性結合有蓋體; γ動兀件」配置於所述框體内且由磁鐵及可動_所構 環狀板彈簧,安袭於所述可動元件與框體之間;以及 驅動用線圈,固定於所述底部殼體; 其,成係透過所述板彈簧將所述驅動用線圈通電而於所述可動 7G件所產生的振動傳達到所述框體, 板’的振動變形部或者於所述可動元件與 去除定有1性體,且藉由所述彈性體來吸收 « * 2. 絲魅錢,射觸彈性體係 ΐϊΓ ί ίί 麵所獅簧的振動變形部表面 或所述可動兀件或者所述框體的表面上。 3· ^申請專魏圍第域2俩述 16
TW097128145A 2007-07-26 2008-07-24 Vibration generator TW200906502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95006A JP2009033864A (ja) 2007-07-26 2007-07-26 振動発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6502A true TW200906502A (en) 2009-02-16

Family

ID=40281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28145A TW200906502A (en) 2007-07-26 2008-07-24 Vibration generato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33864A (zh)
TW (1) TW200906502A (zh)
WO (1) WO20090141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2115B (zh) * 2009-05-25 2013-02-13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器
TWI410733B (en) * 2009-10-06 2013-10-01 Lens displacement device, flexible piece and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KR101300334B1 (ko) 2012-04-13 2013-08-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 진동자
JP7022617B2 (ja) * 2018-02-28 2022-02-18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7081791B2 (ja) * 2018-02-28 2022-06-07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US11848586B2 (en) * 2018-08-28 2023-12-19 Minebea Mitsumi Inc. Vibration actuator with plate springs sandwiched between a coil holding part and cases
JP7410655B2 (ja) * 2019-05-30 2024-01-10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923278B2 (ja) * 2019-05-31 2021-08-18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電子機器
US11394285B2 (en) 2019-05-31 2022-07-19 Minebea Mitsumi Inc. Vibration actua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210006A (zh) * 2020-02-27 2022-10-18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振动致动器及电子设备
CN116829273A (zh) * 2021-03-30 2023-09-29 丰达电机株式会社 振动致动器
WO2023188870A1 (ja) * 2022-03-29 2023-10-05 浜名湖電装株式会社 振動デバイ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17133A (en) * 1981-01-09 1982-07-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Objective lens drive device
JP2006203709A (ja) * 2005-01-24 2006-08-03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振動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33864A (ja) 2009-02-12
WO2009014188A1 (ja) 200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06502A (en) Vibration generator
KR101354744B1 (ko) 선형진동장치
US8097991B2 (en) Reciprocating vibration generator
TW550873B (en) Electrodynamic type of vibration actuator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KR101831930B1 (ko)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CN101964578B (zh) 线性振动电机
KR20180014261A (ko)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CN106575913A (zh) 线性致动器
WO2017203890A1 (ja)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WO2018058808A1 (zh) 线性振动马达以及电子设备
US6639992B2 (en) Multifunction acoustic device
CN110166907B (zh) 发声装置
CN110191404A (zh) 一种屏幕发声装置
US10412497B2 (en) Loudspeaker with vibration control system
CN103004067B (zh) 线性振动器
KR20020023123A (ko) 다기능 음향 장치
JP4032395B2 (ja) エキサイターおよび平面型スピーカ
KR20160020593A (ko) 감각신호출력장치
JPH05340441A (ja) ゴムマウント
JP5249858B2 (ja) 摺動部を有する装置
KR101914530B1 (ko) 진동 발생 장치
JP4514273B2 (ja) 多機能型発音体
JP2000157931A (ja) 発音振動体
KR20210047576A (ko) 래디얼 마그넷 액추에이터
CN206272459U (zh) 振动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