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72459U - 振动马达 - Google Patents

振动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72459U
CN206272459U CN201621143037.0U CN201621143037U CN206272459U CN 206272459 U CN206272459 U CN 206272459U CN 201621143037 U CN201621143037 U CN 201621143037U CN 206272459 U CN206272459 U CN 2062724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inkage
magnet
swaying direction
vibrating motor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430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健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724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724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马达,其具有:静止部,其具有机壳以及线圈;可动部;以及弹性部件,其配置在静止部与可动部之间。可动部具有:磁铁,其与线圈相向地配置;托架,其配置在磁铁的摆动方向的两端;以及粘接层,其粘接固定摆动方向上相邻的部件彼此。并且,可动部还具有覆盖粘接层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套。通过由外套覆盖粘接层,在从与被外套覆盖的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对可动部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磁铁以及粘接层破损。因此,能够抑制振动马达的大型化,且能够抑制可动部的破损。

Description

振动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使用磁场产生振动的振动发生装置。振动发生装置例如用于手机等便携式终端、游戏机、玩具等。直至当前,始终在开发各种结构的振动发生装置。作为一个例子,已知在马达的旋转轴安装偏心锤,通过使马达驱动而使振动产生的旋转驱动型振动马达;以及利用线圈和磁铁所形成的磁场使振动体往复振动的线性驱动型振动马达。
在旋转驱动型振动马达中,难以较薄地形成装置,且耐久性较低,随着长时间的使用有可能产生噪声。另一方面,在线性驱动型振动马达中,与前述的振动发生装置相比,能够薄型化。关于以往的线性驱动型振动马达,例如记载于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611272号说明书中。
但是,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611272号说明书中记载的振动马达中,由于磁铁被质量体包围,与包括磁铁的可动元件的刚性提高相反地,较难小型化。假如省略质量体,则振动马达能够小型化,但在对振动马达施加了外部冲击等载荷的情况下,包括磁铁的可动元件易于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振动马达的大型化,且能够抑制可动元件的破损的技术。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一技术方案是,振动马达具有:静止部,其具有机壳以及线圈;可动部,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在摆动方向上摆动;以及弹性部件,其配置在静止部与可动部之间。振动马达的特征在于,在机壳的内部容纳线圈、可动部以及弹性部件。可动部具有:磁铁,其与线圈相向地配置;托架,其配置在磁铁的摆动方向的两端;以及至少一个粘接层,其粘接固定摆动方向上相邻的部件彼此。可动部还具有覆盖粘接层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套。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二技术方案是,根据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外套具有沿摆动方向延伸且隔着粘接层相向的一对板状部,一对板状部覆盖与粘接层相邻的部件的摆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和粘接层。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三技术方案是,根据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外套具有沿摆动方向延伸且呈环状覆盖粘接层的筒状部,筒状部覆盖与粘接层相邻的部件的摆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和粘接层。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四技术方案是,根据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粘接层包括第一粘接层,第一粘接层配置在磁铁与托架之间,且固定磁铁与托架,外套覆盖第一粘接层的至少一部分。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五技术方案是,根据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可动部具有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托架的压重物。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六技术方案是,根据第五技术方案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压重物与托架在摆动方向上相邻地配置,粘接层包括第二粘接层,第二粘接层配置在压重物与托架之间,且固定压重物与托架,外套覆盖第二粘接层的至少一部分。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七技术方案是,根据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可动部具有在摆动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磁铁,粘接层包括第三粘接层,第三粘接层配置在摆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磁铁之间,且粘接固定磁铁彼此,外套覆盖第三粘接层的至少一部分。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八技术方案是,根据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可动部具有:多个磁铁,其排列在摆动方向上;以及间隔部件,其配置在摆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磁铁之间,粘接层包括第四粘接层,第四粘接层配置在摆动方向上相邻的磁铁与间隔部件之间,且粘接固定磁铁与间隔部件,外套覆盖第四粘接层的至少一部分。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九技术方案是,根据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线圈包括第一线圈,第一线圈以与摆动方向大致正交的轴线为中心卷绕,且配置在磁铁的轴向一侧。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十技术方案是,根据第九技术方案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线圈还包括第二线圈,第二线圈以轴线为中心卷绕,且配置在磁铁的轴向另一侧。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十一技术方案是,根据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线圈是以沿摆动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卷绕的空芯线圈,磁铁配置在空芯线圈的内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技术方案,在对可动部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包括磁铁的可动部的破损。
参照附图并通过以下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的要素、特征、步骤、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除去罩部以外的俯视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除去罩部以外的俯视图。
图7是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除去罩部以外的俯视图。
图8是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除去罩部以外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振动马达的例子。另外,在本说明中,将可动部摆动的方向称作“摆动方向”。并且,在本说明中,相对于机壳的主体部将罩部侧作为上,来定义上下方向。另外,摆动方向是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并且,将与上下方向以及摆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作横向。但是,不意图通过这些方向的定义限定振动马达的制造时以及使用时的方向。
<1.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除去罩部211以外的振动马达1的俯视图。该振动马达1是被组装于手机等便携终端,而使振动发生的装置。如图1以及图2所示,振动马达1具有静止部2、可动部3以及弹性部件4。
静止部2具有机壳21、线圈22以及电路板(图示省略)。可动部3具有磁铁31、一对托架32、两个压重物33以及外套34。弹性部件4配置在静止部2与可动部3之间。由此,可动部3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2在摆动方向上摆动。
机壳21由主体部210以及罩部211这两个部件构成。主体部210具有在水平方向上扩展的底部212和从底部212向上方呈筒状延伸的壁部213。罩部211覆盖主体部210的上部的开口。
在机壳21的内部容纳有:线圈22,其安装于底部212;可动部3,其配置在线圈22的上方;以及弹性部件4,其将可动部3支承于机壳的壁部213。
线圈22是以在中央部形成有空间的方式将导线呈平面状且螺旋状卷绕的空心螺旋线圈。从线圈22延伸的导线被连接于电路板。线圈22以沿与摆动方向大致正交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9为中心卷绕。线圈22配置在磁铁31的下方。即,线圈22相对于磁铁31配置在轴向一侧。
磁铁31形成为大致长方形,且在摆动方向上被磁化。即,磁铁31在摆动方向的两个端面中,一个面是N极的磁极面,另一个面是S极的磁极面。磁铁31以其下表面与线圈22的上表面相向的方式配置。
一对托架32配置在磁铁31的摆动方向的两端。本实施方式的托架32是与摆动方向大致垂直地扩展的板状的部件。并且,一对托架32覆盖磁铁31的摆动方向的整个两端面。
压重物33分别与托架32在摆动方向上相邻地配置。压重物33配置在由磁铁、托架32以及压重物33构成的可动元件30的摆动方向的两端。压重物33的材料例如使用比托架32比重大的金属。通过将压重物33配置在可动元件30的摆动方向端部,能够增大可动元件30的振动能量。
如图2所示,在摆动方向上相邻的磁铁31与托架32以及在摆动方向上相邻的托架32与压重物33分别通过粘接层50粘接固定。即,粘接层50将摆动方向上相邻的部件彼此粘接固定。粘接层50包括第一粘接层51和第二粘接层52。第一粘接层51配置在摆动方向上相邻的磁铁31与托架32之间,且固定磁铁31与托架32。第二粘接层52配置在摆动方向上相邻的托架32与压重物33之间,且固定托架32与压重物33。
外套34是覆盖粘接层50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件。在此,所谓的粘接层50的侧面是指粘接层50的上下方向以及横向的端面。外套34
例如由板状的金属部件形成。外套34的材料使用比磁铁31刚性高的材料。另外,外套34的材料也可以使用树脂等其他材料。并且,优选外套34的材料使用比磁铁31、托架32以及压重物33刚性高的材料。
在各部件被粘接层50固定的可动元件30中,若从与摆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施加负荷,则尤其对各粘接层50附近施加应力。因此,在可动部3不具有外套34的情况下,磁铁31的摆动方向端部付近以及粘接层50易于破损。但是,在该摆动马达1中,通过外套34覆盖粘接层50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抑制粘接层50破损。以后叙述外套34的详细的结构。
弹性部件4配置在静止部2与可动部3之间,将可动部3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2摆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4是一对板簧41。板簧41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件形成。板簧41分别具有第一固定部411、第二固定部412以及伸缩部413。
第一固定部411是从上下方向观察呈大致L字状的部位。第一固定部411固定于可动元件30的摆动方向的端面以及横向侧面。在此,横向侧面是指横向的端面。第二固定部412是沿横向延伸的部位。第二固定部412固定于机壳21的壁部213的内表面。伸缩部413是从上下方向观察呈大致V字状的部位。伸缩部413能够在摆动方向上伸缩。
在这样的振动马达1中,若向线圈22供给驱动电流,则通过线圈22所形成的磁场与磁铁31所形成的磁磁场的相互作用,对磁铁31作用洛伦兹力。由此,可动部3在摆动方向上摆动。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外套34覆盖第一粘接层51以及第二粘接层52的侧面的一部分。如此,通过外套34覆盖粘接层51、52的侧面的一部分,在从与被外套34覆盖的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对可动元件30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抑制磁铁31以及粘接层50破损。
外套34具有两组侧面覆盖部61。侧面覆盖部61分别具有沿摆动方向延伸且隔着粘接层50相向的一对第一板状部611。第一板状部611分别覆盖粘接层50和与粘接层50相邻的部件的摆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
第一板状部611覆盖可动元件30的横向的一侧面中的磁铁31的摆动方向的一部分、第一粘接层51、托架32、第二粘接层52以及压重物33的摆动方向的一部分。由此,侧面覆盖部61覆盖第一粘接层51以及第二粘接层52的横向的两侧面。因此,在从上下方向或横向对可动元件30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进一步抑制磁铁31、第一粘接层51以及第二粘接层52破损。因此,能够抑制包括磁铁31的可动元件30的破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动元件30的横向的侧面被外套34覆盖,因此在从横向对可动元件30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可动元件30的破损。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板状部611分别通过粘接而固定于可动元件30的侧面。第一板状部611粘接固定于粘接层50以及与粘接层50相邻的两个部件。像这样,优选外套34固定于夹持粘接层50的两个部件这两者。另外,外套34也可以通过粘接以外的方法固定于可动元件30。例如,外套34也可以通过焊接、螺纹固定、铆接、树脂成型等方法固定于可动元件30。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外套34具有在摆动方向上隔着间隔配置的多个侧面覆盖部61,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外套也可以具有单一组的侧面覆盖部。在该情况下,该侧面覆盖部所具有的一对第一板状部分别覆盖磁铁31的整个摆动方向、两个第一粘接层、一对托架、两个第二粘接层以及两个压重物的摆动方向的一部分。即,该外套覆盖磁铁、第一粘接层以及第二粘接层的横向的整个侧面。如此一来,通过外套在磁铁的横向的侧面覆盖整个摆动方向,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铁的破损。
<2.第二实施方式>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1A的分解立体图。该振动马达1A仅外套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1不同。
振动马达1A的外套34A是覆盖粘接层50A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件。外套34A具有两组上下表面覆盖部62A。上下表面覆盖部62A分别具有沿摆动方向延伸且隔着粘接层50A相向的一对第二板状部621A。第二板状部621A分别覆盖粘接层50A和与粘接层50A相邻的部件的摆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板状部621A分别在可动元件30A的上下方向的一侧面中覆盖磁铁31A的摆动方向的一部分、第一粘接层51A、托架32A、第二粘接层52A以及压重物33A的摆动方向的一部分。即,上下表面覆盖部62A覆盖第一粘接层51A以及第二粘接层52A的上下方向的两侧面。由此,在从上下方向或横向对可动元件30A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进一步抑制磁铁31A、第一粘接层51A以及第二粘接层52A破损。因此,能够抑制包括磁铁31A的可动元件30A的破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动元件30A的上下方向的侧面被外套34A覆盖,因此在从上下方向对可动元件30A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可动元件30A的破损。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外套34A具有在摆动方向上隔着间隔配置的多个上下表面覆盖部62A,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外套也可以具有单一组的上下表面覆盖部。在该情况下,该上下表面覆盖部所具有的一对第二板状部分别覆盖磁铁31A的整个摆动方向、两个第一粘接层、一对托架、两个第二粘接层以及两个压重物的摆动方向的一部分。即,该外套覆盖磁铁、第一粘接层以及第二粘接层的上下方向的整个侧面。如此一来,通过外套在磁铁的上下方向的侧面中覆盖整个摆动方向,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铁的破损。
<3.第三实施方式>
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1B的分解立体图。该振动马达1B仅外套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1不同。
振动马达1B的外套34B是覆盖粘接层50B的侧面的部件。外套34B具有两个筒状部63B。筒状部63B沿摆动方向延伸且呈环状覆盖粘接层50B的侧面。筒状部63B分别覆盖磁铁31B的摆动方向的一部分、第一粘接层51B、托架32B、第二粘接层52B以及压重物33B的摆动方向的一部分。即,筒状部63B覆盖第一粘接层51B以及第二粘接层52B的上下方向以及横向的整个侧面。
因此,在图4的振动马达1B中,即使在从上下方向以及横向中任一方向对可动元件30B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也进一步抑制磁铁31B、第一粘接层51B以及第二粘接层52B破损。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包括磁铁31B的可动元件30B的破损。
<4.第四实施方式>
图5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1C的分解立体图。该振动马达1C仅外套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1不同。
振动马达1C的外套34C是覆盖粘接层50C的侧面的部件。外套34C具有一个筒状部63C。筒状部63C沿摆动方向延伸,且呈环状覆盖粘接层50C的侧面。筒状部63C覆盖磁铁31C的整个摆动方向、两个第一粘接层51C、一对托架32C、两个第二粘接层52C以及两个压重物33C的摆动方向的一部分。即,筒状部63C覆盖磁铁31C、第一粘接层51C以及第二粘接层52C的上下方向以及横向的整个侧面。
由此,即使在从上下方向以及横向中任一方向对可动元件30C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也进一步抑制第一粘接层51C以及第二粘接层52C破损。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包括磁铁31C的可动元件30C的破损。并且,通过外套34C覆盖磁铁31C的整个摆动方向,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铁31C的破损。
<5.第五实施方式>
图6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1D的除去罩部以外的俯视图。在该振动马达1D中,可动元件30D具有两个磁铁31D和一对托架32D。
两个磁铁31D以在摆动方向上相邻的方式配置。并且,一对托架32D配置在两个磁铁31D的摆动方向的两端。该可动元件30D不具有压重物。
在摆动方向上相邻的磁铁31D与托架32D以及在摆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磁铁31D通过粘接层50D粘接固定。粘接层50D包括第一粘接层51D和第三粘接层53D。第一粘接层51D配置在磁铁31D与托架32D之间,且固定磁铁31D与托架32D。第三粘接层53D配置在摆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磁铁31D之间,且固定两个磁铁31D彼此。
外套34D是覆盖粘接层50D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外套34D覆盖第一粘接层51D以及第三粘接层53D的侧面的一部分。具体地说,外套34D具有三组侧面覆盖部61D。侧面覆盖部61D分别具有沿摆动方向延伸且隔着粘接层50D相向的一对第一板状部611D。第一板状部611D分别覆盖粘接层50D和与粘接层50D相邻的部件的摆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
在三组侧面覆盖部61D中的两组中,第一板状部611D分别覆盖可动元件30D的横向的一侧面中的磁铁31D的摆动方向的一部分、第一粘接层51D以及托架32D的摆动方向的一部分。即,该两组侧面覆盖部61D覆盖第一粘接层51D的横向的两侧面。
并且,在三组侧面覆盖部61D中剩下的一组中,第一板状部611D分别覆盖可动元件30D的横向的一侧面中的两个磁铁31D的摆动方向的一部分和第三粘接层53D。即,该一组侧面覆盖部61D覆盖第三粘接层53D的横向的两侧面。
由此,在从上下方向或横向向可动元件30D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抑制磁铁31D、第一粘接层51D以及第三粘接层53D破损。因此,能够抑制包括磁铁31D的可动元件30D的破损。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外套34D具有在摆动方向上隔着间隔配置的多个侧面覆盖部61D,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外套也可以具有在摆动方向上较长的单一组的侧面覆盖部。
另外,覆盖具有多个磁铁31D的可动元件30D的外套34D仅由覆盖可动元件30D的横向的侧面的侧面覆盖部61D构成,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覆盖具有多个磁铁的可动元件的外套也可以仅由覆盖可动元件的上下方向的侧面的上下表面覆盖部构成,还可以具有呈环状覆盖可动元件的侧面的筒状部。并且,覆盖具有多个磁铁的可动元件的外套也可以具有覆盖可动元件的横向的侧面的侧面覆盖部和覆盖上下方向的侧面的上下表面覆盖部这两者。
如本实施方式,可动元件也可以具有多个磁铁。通过可动元件具有多个磁铁,能够提高作用于磁铁的洛伦兹力。因此,能够增大可动元件的振动量。
<6.第六实施方式>
图7是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1E的除去罩部以外的俯视图。在该振动马达1E中,可动元件30E具有两个磁铁31E、一对托架32E以及一个间隔部件35E。
两个磁铁31E并列地配置在摆动方向上。在两个磁铁31E之间,配置间隔部件35E。并且,一对托架32E配置在两个磁铁31E以及间隔部件35E的摆动方向的两端。
在摆动方向上相邻的磁铁31E与托架32E以及在摆动方向上相邻的磁铁31E与间隔部件35E通过粘接层50E粘接固定。粘接层50E包括第一粘接层51E和第四粘接层54E。第一粘接层51E配置在摆动方向上相邻的磁铁31E与托架32E之间,且固定磁铁31E与托架32E。第四粘接层54E配置在摆动方向上相邻的磁铁31E与托架35E之间,且固定磁铁31E与间隔部件35E。
外套34E是覆盖粘接层50E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外套34E覆盖第一粘接层51E以及第四粘接层54E的侧面的一部分。具体地说,外套34E具有三组侧面覆盖部61E。侧面覆盖部61E分别具有沿摆动方向延伸且隔着粘接层50E相向的一对第一板状部611E。第一板状部611E分别覆盖粘接层50E和与粘接层50E相邻的部件的摆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
在三组侧面覆盖部61E中的两组中,第一板状部611E分别覆盖在可动元件30E的横向的一侧面中的磁铁31E的摆动方向的一部分、第一粘接层51E以及托架32E的摆动方向的一部分。即,该两组侧面覆盖部61E覆盖第一粘接层51E的横向的两侧面。
并且,在三组侧面覆盖部61E中剩下的一组中,第一板状部611E分别覆盖可动元件30E的横向的一侧面中的两个磁铁31E的摆动方向的一部分、两个第四粘接层54E以及间隔部件35E。即,该一组侧面覆盖部61E覆盖两个第四粘接层54E的横向的两侧面。
由此,在从上下方向或横向对可动元件30E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抑制磁铁31E、第一粘接层51E以及第四粘接层54E破损。因此,能够抑制包括磁铁31E的可动元件30E的破损。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外套34E具有在摆动方向上隔着间隔而配置的多个侧面覆盖部61E,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外套也可以具有在摆动方向上较长的单一组的侧面覆盖部。
另外,覆盖具有多个磁铁31E以及间隔部件35E的可动元件30E的外套34E仅由覆盖可动元件30E的横向的侧面的侧面覆盖部61E构成,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覆盖具有多个磁铁以及间隔部件的可动元件的外套也可以仅由覆盖可动元件的上下方向的侧面的上下表面覆盖部构成,还可以具有呈环状覆盖可动元件的侧面的筒状部。并且,覆盖具有多个磁铁以及间隔部件的可动元件的外套也可以具有覆盖可动元件的横向的侧面的侧面覆盖部和覆盖上下方向的侧面的上下表面覆盖部这两者。
如本实施方式,可动元件也可以具有多个磁铁,磁铁之间也可以具有间隔部件。通过在磁铁之间配置间隔部件,能够形成经由间隔部件的磁通路。由此,能够提高作用于磁铁的洛伦兹力。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可动元件的振动量。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1D以及第六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1E中,磁铁的数量是两个,但磁铁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7.第七实施方式>
图8是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1F的分解立体图。该振动马达1F具有两个线圈221F、222F。
线圈221F、222F是以在中央部形成空间的方式,将导线呈平面状且螺旋状卷绕的空芯螺旋线圈。线圈221F、222F以沿与摆动方向大致正交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9F为中心卷绕。
两个线圈221F、222F中的第一线圈221F配置在磁铁31F的下方。即,第一线圈221F相对于磁铁31F配置在轴向一侧。两个线圈221F、222F中的第二线圈222F配置在磁铁31F的上方。即,第二线圈222F相对于磁铁31配置在轴向另一侧。
如本实施方式,振动马达也可以具有多个线圈。通过使线圈为多个,能够提高作用于磁铁的洛伦兹力。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可动元件的振动量。
<8.第八实施方式>
图9是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1G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振动马达1G的除去罩部以外的俯视图。如图9以及图10所示,该振动马达1G具有将磁铁31G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内部的线圈22G。
如图9所示,线圈22G是以在中央部形成空间的方式,将导线呈四棱柱状卷绕的空芯螺线管线圈。线圈22G以沿摆动方向延伸的轴线9G为中心卷绕。如图10所示,磁铁31G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线圈22G的内部。
如本实施方式,线圈也可以是将磁铁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内部的螺线管线圈。在本实施方式,若向线圈22G供给驱动电流,则通过线圈22G所形成的磁场与磁铁31G所形成的磁场的相互作用,对磁铁31G作用洛伦兹力。由此,可动部3G在摆动方向上摆动。
<9.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置在静止部与可动部之间的弹性部件是板簧,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配置在静止部与可动部之间的弹性部件也可以是螺旋弹簧、橡胶等其他种类的弹性部件。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置在静止部与可动部之间的弹性部件同静止部以及可动部这两者固定,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弹性部件只要是将可动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摆动的结构,也可以仅与静止部以及可动部中的一方固定,还可以不与静止部以及可动部中任一方固定。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可动部的结构构件,仅包括磁铁、托架、压重物以及间隔部件,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可动部也可以具有磁铁、托架、压重物以及间隔部件以外的部件。例如,托架与压重物也可以通过其他部件间接地固定。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压重物配置在可动元件的摆动方向端部,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压重物也可以配置在磁铁与托架之间,还可以配置在其他位置。
并且,在外套覆盖可动元件的上下方向以及横向这两者的情况下,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实施方式中,外套具有环状的筒状部,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外套也可以通过组合多个部件呈环状覆盖可动元件。
并且,各部件的细节部分的形状也可以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形状不同。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出现的要素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例如,在第五~第八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也可以如第三实施方式或第四实施方式,使外套呈环状。
本实用新型例如能够利用于振动马达。

Claims (11)

1.一种振动马达,其具有:
静止部,其具有机壳以及线圈;
可动部,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在摆动方向上摆动;以及
弹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静止部与所述可动部之间,
所述振动马达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机壳的内部容纳所述线圈、所述可动部以及所述弹性部件,
所述可动部具有:
磁铁,其与所述线圈相向地配置;
托架,其配置在所述磁铁的所述摆动方向的两端;以及
至少一个粘接层,其粘接固定所述摆动方向上相邻的部件彼此,
所述可动部还具有覆盖所述粘接层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套具有沿所述摆动方向延伸且隔着所述粘接层相向的一对板状部,
所述一对板状部覆盖与所述粘接层相邻的部件的所述摆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粘接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套具有沿所述摆动方向延伸且呈环状覆盖所述粘接层的筒状部,
所述筒状部覆盖与所述粘接层相邻的部件的所述摆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粘接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层包括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配置在所述磁铁与所述托架之间,且固定所述磁铁与所述托架,
所述外套覆盖所述第一粘接层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具有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所述托架的压重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重物与所述托架在所述摆动方向上相邻地配置,
所述粘接层包括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配置在所述压重物与所述托架之间,且固定所述压重物与所述托架,
所述外套覆盖所述第二粘接层的至少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具有在所述摆动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磁铁,
所述粘接层包括第三粘接层,所述第三粘接层配置在所述摆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磁铁之间,且粘接固定所述磁铁彼此,
所述外套覆盖所述第三粘接层的至少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具有:
多个所述磁铁,其排列在所述摆动方向上;以及
间隔部件,其配置在所述摆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磁铁之间,
所述粘接层包括第四粘接层,所述第四粘接层配置在所述摆动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磁铁与所述间隔部件之间,且粘接固定所述磁铁与所述间隔部件,
所述外套覆盖所述第四粘接层的至少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以与所述摆动方向大致正交的轴线为中心卷绕,且配置在所述磁铁的轴向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还包括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卷绕,且配置在所述磁铁的轴向另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是以沿所述摆动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卷绕的空芯线圈,
所述磁铁配置在所述空芯线圈的内部。
CN201621143037.0U 2015-10-30 2016-10-20 振动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724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4645 2015-10-30
JP2015-214645 2015-10-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72459U true CN206272459U (zh) 2017-06-20

Family

ID=59037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4303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72459U (zh) 2015-10-30 2016-10-20 振动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724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7166A (zh) * 2017-08-03 2020-04-10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振动产生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7166A (zh) * 2017-08-03 2020-04-10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振动产生装置
CN110997166B (zh) * 2017-08-03 2021-06-29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振动产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54744B1 (ko) 선형진동장치
CN102780376B (zh) 线性振动器
CN102263473B (zh) 线性振动器
CN102447372B (zh) 线性振动器
KR101860775B1 (ko) 선형 진동자
CN102035342B (zh) 水平线性振动器
US20140132089A1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US8742634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JP4602788B2 (ja) 振動発生装置
JP2012013221A (ja) 車両用電動式アクティブ動吸振装置
JP2017085849A (ja) 振動モータ
CN107360525A (zh) 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03683791A (zh) 线性振动器
CN206272459U (zh) 振动马达
CN207706021U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207021883U (zh) 振动电机
KR101130064B1 (ko) 선형 진동모터
CN204993011U (zh) 一种振动马达和电子设备
CN205792158U (zh) 一种微型磁力振动器
JP2021170915A (ja) 電磁複合振動エネルギー収集器
CN207053355U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03178684A (zh) 单相感应振动电机
CN205491110U (zh) 一种动铁式振动器
CN208128109U (zh) 线性振动发生设备
CN205792156U (zh) 一种摆动式微型磁力振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