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受话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受话器是一种在无声音泄露条件下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以实现音频重放的微小型电声器件,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耳机、助听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简化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中的受话器的结构及其装配方法,是目前生产厂商的一致追求。
受话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动圈式、电磁式(动铁式)、压电式、碳粒式等,其中动铁式受话器由于具有频响曲线稳定,灵敏度高等特点被广泛使用。动铁式受话器的工作原理为电磁能转换,即将声音以交流电信号模式传送给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场作用于平衡衔铁,位于平衡衔铁两侧的磁铁在磁场作用下带动平衡衔铁振动,平衡衔铁一端通过导针与振膜连接,振膜在平衡衔铁的振动下随之做相应频率的振动,从而鼓动周围空气做相应运动,将声音重现。
目前的动铁式受话器,装配时,一般先将线圈套设于平衡衔铁上,再将平衡衔铁固定在壳体内,之后将振膜的两端分别手动固定在壳体的内壁面上,并保证振膜与平衡衔铁的振动部位对齐,再通过导针或传动杆将振膜和平衡衔铁振动的一端相连接,由于需要将振膜手动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导致装配过程较为复杂,装配效率低,耗时长,并且在后期维修或性能检测时,需要进行整体拆装,操作非常不方便;而且,振膜与平衡衔铁的振动部位之间通过导针或传动杆连接的方式,导致结构复杂,进一步增加了装配过程的复杂程度。
综上,如何简化动铁式受话器的结构以及简化其装配方法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动铁式受话器结构复杂、进而导致装配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装配的受话器。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受话器,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形成内腔;
隔离件,设置在所述内腔中,并将所述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隔离件内具有一上下开口的振动容置腔;
电磁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磁发生件和第二磁发生件,所述第一磁发生件为所述第一腔体提供第一可变磁场,所述第二磁发生件为所述第二腔体提供第二可变磁场,所述第一可变磁场和所述第二可变磁场靠近所述隔离件的极性相同;
振膜发声机构,设置在所述振动容置腔内,具有一固定磁场,能够在所述第一可变磁场和所述第二可变磁场驱动下在所述振动容置腔内振动发声。
可选地,所述振膜发声机构在所述第一磁发生件或第二磁发生件的磁力吸引下,悬空于所述振动容置腔的顶端或底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发生件包括:
第一磁轭,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部,所述第一磁轭包括第一内层和第一外层;
第一电磁线圈,绕置于所述第一内层和所述第一外层之间;
和/或,所述第二磁发生件包括:
第二磁轭,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部,所述第二磁轭包括第二内层和第二外层;
第二电磁线圈,绕置于所述第二内层和所述第二外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振膜发声机构与所述振动容置腔内壁的接触空隙处填充有磁流体。
可选地,所述振膜发声机构的外边缘与所述振动容置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振膜发声机构包括振动发生装置,所述振动发生装置具有所述固定磁场。
可选地,所述振动发生装置包括弹性振动板,所述弹性振动板采用磁性材料制成;
或者,所述振动发生装置包括弹性振动板和固定在所述弹性振动板上的磁钢,所述弹性振动板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振膜发声机构还包括:
发音膜,贴附于所述振动发生装置。
可选地,所述振膜发声机构包括:
固定框,具有一中空通孔,外边缘与所述振动容置腔固定连接;
振动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中空通孔内,并通过若干连接条与所述固定框连接;
发音膜,四周与所述固定框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中空通孔,所述发音膜的中部与所述振动发生装置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隔离件为具有一定高度的隔离垫圈,所述隔离垫圈采用不导磁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隔离件的外边缘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内层和所述第二内层之间以及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之间,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之间均为密封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所述第一磁发生件、所述第二磁发生件、所述隔离件均为圆筒形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受话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一磁发生件安装在第一壳体内部;
将第二磁发生件安装在第二壳体内部;
将振膜发声机构设置于隔离件的振动容置腔内;
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密封连接,同时将所述隔离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可选地,将所述振膜发声机构设置于所述隔离件的振动容置腔内的步骤具体为:
将所述振膜发声机构悬空设置于所述隔离件的振动容置腔内,所述振膜发声机构在所述第一磁发生件或所述第二磁发生件的磁力吸引下悬空于所述振动容置腔的顶端或底端。
可选地,将所述振膜发声机构悬空设置于所述隔离件的振动容置腔内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振动容置腔的内壁涂覆磁流体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发生件包括第一磁轭和第一电磁线圈,所述第一磁轭包括第一内层和第一外层,在将所述第一磁发生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之前,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绕置在所述第一磁轭的第一内层和第一外层之间,以形成所述第一磁发生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磁发生件包括第二磁轭和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二磁轭包括第二内层和第二外层,在将所述第二磁发生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之前,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绕置在所述第二磁轭的第二内层和第二外层之间,以形成所述第二磁发生件。
可选地,将所述振膜发声机构设置于所述隔离件的振动容置腔内的步骤具体为:
将所述振膜发声机构的外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隔离件的振动容置腔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振膜发声机构包括振动发生装置和发音膜,在将所述振膜发声机构设置于隔离件的振动容置腔内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将发音膜贴附于振动发生装置上,以形成振膜发声机构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振膜发声机构包括固定框、振动发生装置以及发音膜,在将所述振膜发声机构设置于隔离件的振动容置腔内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振动发生装置设置于固定框的中空通孔内,并通过若干连接条将振动发生装置与固定框连接,将发音膜固定连接于振动发生装置以及固定框,并覆盖中空通孔,以形成振膜发声机构的步骤。
可选地,将所述隔离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步骤具体为:
将所述隔离件的外边缘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内层和所述第二内层之间以及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之间,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之间均为密封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包括壳体、隔离件、电磁驱动机构以及振膜发声机构,其中,隔离件将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电磁驱动机构中的第一磁发生件和第二磁发生件分别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分别提供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振膜发声机构作为一个整体设置于隔离件的振动容置腔内,振膜发声机构具有一固定磁场,通过该固定磁场与第一可变磁场、第二可变磁场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振膜发声机构在振动容置腔内上下振动发声。
与传统受话器将发音膜安装在壳体上,通过导针或传动杆将发音膜与平衡衔铁连接在一起的结构不同,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振膜发声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在振动容置腔内,简化了受话器的内部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另外,该结构的受话器,由三个模块组成:第一壳体及其安装在第一壳体第一腔体内的第一磁发生件,作为第一模块;第二壳体及其安装在第二壳体第二腔体内的第二磁发生件,作为第二模块;隔离件及其设置在隔离件振动容置腔内的振膜发声机构,作为第三模块;三个模块单独装配,最后将这三个模块组装在一起即可完成受话器的装配过程,如此,大大简化了受话器的内部结构,提高装配效率。
此外,隔离件的设置,一方面,将第一磁发生件和第二磁发生件分隔开,有效防止磁短路现象发生;另一方面,隔离件内的振动容置腔为振膜发声机构提供了一定的振动空间和振动幅度,保证了其发声效果。
2.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利用第一磁发生件、第二磁发生件与振膜发声机构之间的磁力吸引力,将振膜发声机构悬空设置于振动容置腔的顶端或底端。具体地,当该受话器不工作时,由于振膜发声机构具有一固定磁场,其与第一磁发生件和第二磁发生件之间均有磁力吸引,当振膜发声机构距离第一磁发生件较近,其与第一磁发生件之间的吸引力较大,则吸附在振动容置腔内靠近第一磁发生件的一端,反之,则吸附在靠近第二磁发生件的一端。如此,不需要人工手动将振膜发声机构安装在振动容置腔内,进一步简化了装配工艺,提高了该受话器的自动化程度。
3.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第一磁发生件包括第一磁轭和第一电磁线圈,第一电磁线圈绕置于第一磁轭的第一内层和第一外层之间,第二磁发生件包括第二磁轭和第二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绕置于第二磁轭的第二内层和第二外层之间。
该结构的磁发生件,利用电磁感应定律,通过给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通入正向电流或反向电流,从而产生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的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分别集中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增强了磁场间作用力,尤其是靠近隔离件处,磁场力最强,这使得悬空于隔离件振动容置腔内的振膜发声机构在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的驱动下,运动的极限位置为振动容置腔的顶端或底端,即磁场力最强的位置,而不会运动到振动容置腔之外。
另一方面,由于磁轭是采用导磁率高的软铁或软磁合金等材料制成,振膜发声机构具有固定磁场,因此,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与振膜发声机构之间存在磁力吸引,这使得不通电时,悬空的振膜发声机构能够在该磁力吸引作用下,悬空于振动容置腔内靠近第一磁轭的一端或者靠近第二磁轭的一端。
4.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振膜发声机构与振动容置腔内部的接触空隙处填充有磁流体。磁流体是一种新型的纳米功能材料,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固体磁性材料的磁性,导磁性优异。将磁流体应用于本发明,一方面,有利于对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进行密封,避免振膜发声机构的上下两侧的空间流通,影响发声;另一方面,由于磁流体具有良好的导磁性能,因此能够增强磁场作用力,具体地,当受话器不工作时,能够增强第一磁发生件、第二磁发生件与悬空的振膜发声机构之间的吸附力,当受话器工作时,对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使其与固定磁场间的磁场作用力增强,提高受话器的灵敏度。
5.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振膜发声机构的外边缘与振动容置腔的内壁固定连接,受话器工作时,振膜发声机构受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的驱动作用,中部朝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方向鼓动空气,进而发声,该结构的受话器,稳定性和可靠性高。
6.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振膜发声机构只包括振动发生装置,振动发生装置具有固定磁场,当振膜发声机构悬空于振动容置腔内时,振动发生装置在可变磁场驱动下,在振动容置腔内上下振动,进而鼓动上下两侧空气,实现发声;当振膜发声机构的外边缘与振动容置腔内壁连接时,振动发生装置在可变磁场驱动下,中部朝上下两侧方向鼓动空气,实现发声。该结构的振膜发声机构在满足发声的基础上,省去了传统的发音膜,大大简化了结构和装配过程。
7.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振膜发声机构包括固定框、振动发生装置以及发音膜,振动发生装置位于固定框的中空通孔内,并通过连接条与固定框连接,发音膜与固定框以及振动发生装置相连,并覆盖中空通孔。
该结构的振膜发声机构,增大了振动发生装置的劲度,使得振动发生装置在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的驱动下,更容易振动,振动频率得到提高,改善了振膜发声机构的高频性能。另外,固定框与振膜发生装置之间存在间隙,发音膜覆盖该间隙,并与振动发生装置和固定框相连,因此,受话器工作时,振动发生装置受到磁场作用力,带动覆盖间隙处的发音膜鼓动空气来实现发声,发声效果更好。
8.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壳体、第一磁发生件、第二磁发生件以及隔离件均为圆筒形状,相对于长方体形状或其他形状,该受话器的体积可以做到很小,提高使用便携性能。
9.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受话器的装配方法,首先将第一磁发生件安装在第一壳体内,形成第一模块,同时将第二磁发生件安装在第二壳体内部,形成第二模块,将振膜发声机构设置于隔离件的振动容置腔内,形成第三模块,然后将组装好的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进行组装,并将第三模块装配在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之间,即完成整个受话器的装配过程。由于三个模块分开单独装配,因此节省了大量的组装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另外,振膜发声机构作为整体进行装配,不同于传统受话器装配时将发音膜安装在壳体上,再通过导针或传动杆将发音膜与平衡衔铁连接的装配方法,大大简化了装配过程,提高了装配效率。振膜发声机构设置于隔离件振动容置腔内,一方面,隔离件的设置将第一磁发生件和第二磁发生件分隔开,有效防止磁短路现象发生;另一方面,隔离件内的振动容置腔为振膜发声机构提供了一定的振动空间和振动幅度,保证了其发声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中振膜发声机构的一种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出音孔;14-第一腔体;15-第二腔体;16-调音孔;
2-隔离件;21-振动容置腔;211-磁流体;
3-振膜发声机构;31-发音膜;32-振动发生装置;321-弹性振动板;3211-连接条;322-磁钢;33-固定框;331-中空通孔;
41-第一磁发生件;411-第一磁轭;4111-第一内层;4112-第一外层;412-第一电磁线圈;
42-第二磁发生件;421-第二磁轭;4211-第二内层;4212-第二外层;422-第二电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受话器,如图1~3所示,包括:
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可拆卸地与第二壳体12扣合形成内腔,壳体1上设置有出音孔13;
隔离件2,设置在内腔中,并将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14和第二腔体15,隔离件2内具有一上下开口的振动容置腔21;
电磁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磁发生件41和第二磁发生件42,第一磁发生件41为第一腔体14提供第一可变磁场,第二磁发生件42为第二腔体15提供第二可变磁场,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均为竖直方向,且方向相反,即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靠近隔离件2的极性相同;
振膜发声机构3,设置在振动容置腔21内,具有一竖直方向分布的固定磁场,固定磁场与第一可变磁场、第二可变磁场之间具有磁场作用,在磁场作用的驱动下,振膜发声机构3在振动容置腔21内振动发声。
本实施例中受话器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假设振膜发声机构3的固定磁场的N极在上,S极在下,第一腔体14中第一磁发生件41提供的第一可变磁场的N极在上,S极在下,第二腔体15中第二磁发生件42提供的第二可变磁场的N极在下,S极在上,即第一可变磁场的S极与固定磁场的N极相对,第二可变磁场的S极与固定磁场的S极相对,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定律,固定磁场受到第一腔体14内第一可变磁场的吸引力,同时受到第二腔体15内第二可变磁场的排斥力,此时,振膜发声机构3朝第一腔体14方向振动;同理可知,当改变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的磁场方向,振膜发声机构3朝第二腔体15方向振动。如此循环,实现振膜发声机构3的上下往复振动发声。
隔离件2的设置,一方面,将第一磁发生件41和第二磁发生件42分隔开,有效防止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相互干扰,避免磁短路现象发生;另一方面,隔离件2内的振动容置腔21为振膜发声机构3提供了一定的振动空间和振动幅度,保证了其发声效果。
与传统受话器将发音膜31安装在壳体1上,通过导针或传动杆将发音膜31与平衡衔铁连接在一起的结构不同,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振膜发声机构3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在振动容置腔21内,简化了受话器的内部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另外,该结构的受话器,由三个模块组成:第一壳体11及其安装在第一壳体11第一腔体14内的第一磁发生件41,作为第一模块;第二壳体12及其安装在第二壳体12第二腔体15内的第二磁发生件42,作为第二模块;隔离件2及其设置在隔离件2振动容置腔21内的振膜发声机构3,作为第三模块;三个模块单独装配,最后将这三个模块组装在一起即可完成受话器的装配过程,如此,大大简化了受话器的内部结构,提高了受话器的模块化程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作为优选设计方案,振膜发声机构3在第一磁发生件41或第二磁发生件42的磁力吸引下,悬空于振动容置腔21的顶端或底端。
具体地,当该受话器不工作时,由于振膜发声机构3具有一固定磁场,其与第一磁发生件41和第二磁发生件42之间均有磁力吸引,当振膜发声机构3距离第一磁发生件41较近时,其与第一磁发生件41之间的吸引力较大,则吸附在振动容置腔21内靠近第一磁发生件41的一端,反之,则吸附在靠近第二磁发生件42的一端。如此,不需要人工手动将振膜发声机构3安装在振动容置腔21内,进一步简化了装配工艺,提高了该受话器的自动化程度。
如图1所示,第一磁发生件41包括:
第一磁轭411,固定设置在第一腔体14内部,第一磁轭411包括第一内层4111和第一外层4112,且第一磁轭411靠近第一腔体14外侧的一端闭合;
第一电磁线圈412,绕置于第一内层4111和第一外层4112之间;
第二磁发生件42包括:
第二磁轭421,固定设置在第二腔体15内部,第二磁轭421包括第二内层4211和第二外层4212,且第二磁轭421靠近第二腔体15外侧的一端闭合;
第二电磁线圈422,绕置于第二内层4211和第二外层4212之间。
该结构的磁发生件,利用电磁感应定律,通过给第一电磁线圈412和第二电磁线圈422通入正向电流或反向电流,从而产生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第一磁轭411和第二磁轭421的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分别集中在第一腔体14和第二腔体15内,增强了磁场间作用力,尤其是靠近隔离件2处,磁场力最强,这使得悬空于隔离件2振动容置腔21内的振膜发声机构3在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的驱动下,运动的极限位置为振动容置腔21的顶端或底端,即磁场力最强的位置,而不会运动到振动容置腔21之外。
另一方面,由于磁轭是采用导磁率高的软铁或软磁合金等材料制成,振膜发声机构3具有固定磁场,因此,第一磁轭411和第二磁轭421与振膜发声机构3之间存在磁力吸引,这使得不通电时,悬空的振膜发声机构3能够在该磁力吸引下,悬空于振动容置腔21内靠近第一磁轭411的一端或者靠近第二磁轭421的一端。
振膜发声机构3与振动容置腔21内壁的接触空隙处填充有磁流体211。磁流体211是一种新型的纳米功能材料,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固体磁性材料的磁性,导磁性能优异。将磁流体211应用于本发明,一方面,有利于对第一腔体14和第二腔体15之间进行密封,避免振膜发声机构3的上下两侧的空间流通,影响发声;另一方面,由于磁流体211具有良好的导磁性能,因此能够增强磁场作用力,具体地,当受话器不工作时,能够增强第一磁发生件41、第二磁发生件42与悬空的振膜发声机构3之间的吸附力,当受话器工作时,对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使其与固定磁场间的磁场作用力增强,提高受话器的灵敏度。
作为变化设计方案,振膜发声机构3的外边缘与振动容置腔21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方式为点焊方式或者胶粘贴方式。受话器工作时,振膜发声机构3受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的驱动作用,中部朝第一腔体14和第二腔体15方向鼓动空气,进而发声,该结构的受话器,稳定性和可靠性高。
本实施例中,振膜发声机构3包括振动发生装置32,振动发生装置32具有固定磁场。当振膜发声机构3悬空于振动容置腔21内时,振动发生装置32在可变磁场驱动下,在振动容置腔21内上下振动,进而鼓动上下两侧空气,实现发声;当振膜发声机构3的外边缘与振动容置腔21内壁连接时,振动发生装置32在可变磁场驱动下,中部朝上下两侧方向鼓动空气,实现发声。该结构的振膜发声机构3在满足发声的基础上,省去了传统的发音膜31,大大简化了结构和装配过程。
其中,振动发生装置32包括弹性振动板321和固定在弹性振动板321上的磁钢322,弹性振动板321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磁钢322为磁性材料制成,磁钢322一般是胶粘贴在弹性振动板321的一侧,并延伸至靠近振动容置腔内壁的位置。由于磁钢322为磁性材料制成,因此磁钢322能够产生固定磁场,在第一腔体14和第二腔体15可变磁场的作用下,磁钢322会交替受到向上或向下的磁场力,进而带动弹性振动板321上下振动发声。
作为振动发生装置32的变化设计方案,振动发生装置32仅包括弹性振动板321,弹性振动板321采用磁性材料制成,例如高导硬磁合金。如此便省去了磁钢322,将磁钢322和弹性振动板321合二为一,简化了振动发生装置32的结构。
作为振膜发声机构3的变化设计方案,振膜发声机构3还包括发音膜31,贴附于振动发生装置32。发音膜31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其发声效果。
作为振膜发声机构3的又一变化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振膜发声机构3还包括:
固定框33,具有一中空通孔331,振动发生装置32设置于中空通孔331内,并通过若干连接条3211与固定框33连接;
发音膜31,四周与固定框33固定连接、并覆盖中空通孔331,发音膜31的中部与振动发生装置32固定连接;
该振膜发声机构3仅适用于其外边缘与振动容置腔21的内壁固定连接时的状态,此时,固定框33的外边缘与振动容置腔21的内壁固定连接。
该结构的振膜发声机构3,增大了振动发生装置32的劲度,使其在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的驱动下,更容易振动,振动频率得到提高,改善了振膜发声机构3的高频性能。另外,固定框33与振动发生装置32之间存在间隙,发音膜31覆盖该间隙,并与振动发生装置32和固定框33相连,因此,受话器工作时,振动发生装置32受到磁场作用力,带动覆盖间隙处的发音膜31鼓动空气来实现发声,发声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隔离件2为具有一定高度的隔离垫圈,隔离垫圈采用不导磁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隔离件2的外边缘具有一定的厚度,便于装配,如图1所示,隔离件2的外边缘固定安装在第一内层4111和第二内层4211之间以及第一电磁线圈412和第二电磁线圈422之间,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以及第一外层4112和第二外层4212之间均为密封固定连接。其中,固定的方式可以采用点焊方式或者胶粘贴方式。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1、第一磁发生件41、第二磁发生件42、隔离件2均为圆筒形状。相对于长方体形状或其他形状,该受话器的体积可以做到很小,提高使用便携性能。
本实施例中,壳体1上还包括调音孔16。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述受话器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第一电磁线圈412绕置在第一磁轭411的第一内层4111和第一外层4112之间,以形成第一磁发生件41;
S12、将第二电磁线圈422绕置在第二磁轭421的第二内层4211和第二外层4212之间,以形成第二磁发生件42;
S13、组装振膜发声机构3;
S21、将第一磁发生件41安装在第一壳体11内部,形成第一模块;
S22、将第二磁发生件42安装在第二壳体12内部,形成第二模块;
S23、将振膜发声机构3设置于隔离件2的振动容置腔21内,形成第三模块;
S3、将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组装固定,同时将第三模块固定于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1、S12、S13同步进行,不需要依次进行,如此,第一磁发生件41、第二磁发生件42以及振膜发声机构3可以同时单独装配。步骤S21、S22、S23同步进行,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以及第三模块可以同时单独装配,因此,实现了受话器的模块化组装,节省了大量的装配时间,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
另外,振膜发声机构3作为整体进行装配,不同于传统受话器装配时将发音膜31安装在壳体1上,再通过导针或传动杆将发音膜31与平衡衔铁连接的装配方法,大大简化了装配过程,提高了装配效率。
其中,振膜发声机构3包括振动发生装置32,振动发生装置32具有固定磁场,振动发生装置32包括弹性振动板321和磁钢322,
步骤S13具体为:采用胶粘贴方式将磁钢322固定于弹性振动板321的一侧,以形成振膜发声机构3,其中磁钢322延伸至靠近弹性振动板321外边缘的位置。
作为振动发生装置32的变化设计方案,振动发生装置32仅包括弹性振动板321,弹性振动板321采用磁性材料制成,例如高导硬磁合金。如此便省去了磁钢322,将磁钢322和弹性振动板321合二为一,进一步简化了装配工艺。
作为振膜发声机构3的变化设计方案,振膜发声机构3包括振动发生装置32和发音膜31,振动发生装置32包括弹性振动板321和磁钢322,
步骤S13具体为:采用胶粘贴方式将磁钢322固定于弹性振动板321的一侧,采用胶粘贴方式将发音膜31贴附于弹性振动板321的另一侧,以形成振膜发声机构3。同样地,磁钢322可以省去。
作为振膜发声机构3的又一变化设计方案,振膜发声机构3包括固定框33、振动发生装置32以及发音膜31,振动发生装置32包括弹性振动板321和磁钢322,
步骤S13具体为:采用胶粘贴方式将磁钢322固定于弹性振动板321的一侧,将弹性振动板321设置于固定框33的中空通孔331内,并通过若干连接条3211将弹性振动板321与固定框33连接,再将发音膜31贴附于弹性振动板321以及固定框33,并覆盖中空通孔331,以形成振膜发声机构3。同样地,磁钢322可以省去。
步骤S21具体为:将套设有第一电磁线圈412的第一磁轭411通过胶粘贴的方式粘贴在第一壳体11的内壁面上。
步骤S22具体为:将套设有第二电磁线圈422的第二磁轭421通过胶粘贴的方式粘贴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面上。
步骤S23具体为:将振膜发声机构3悬空放置于振动容置腔21内,此时需要与步骤S3配合进行,具体地,将第一模块与隔离件2预先组装好,然后将振膜发声机构3放置于隔离件2的振动容置腔21内,由于振膜发声机构3与第一磁发生件41具有磁力吸引,振膜发声机构3悬浮于振动容置腔21内靠近第一磁发生件41的位置,最后完成第二模块的组装;或者将第二模块与隔离件2预先组装好,然后将振膜发声机构3放置于隔离件2的振动容置腔21内,振膜发声机构3与第二磁发生件42具有磁力吸引,振膜发声机构3悬浮于振动容置腔21内靠近第二磁发生件42的位置,最后完成第一模块的组装。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振膜发声机构3结构的多种可变化设计方案中除了最后一种结构,其余均适用于上述装配方法。
步骤S23之前还包括在振动容置腔21的内壁涂覆磁流体211的步骤。
作为可变化设计方案,步骤S23具体为:将振膜发声机构3的外边缘固定连接于隔离件2振动容置腔21的内壁上,固定方式为点焊或者点胶。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振膜发声机构3结构的多种可变化设计方案均适用于上述装配方法,例如,当振膜发声机构3的外边缘为弹性振动板321,则将弹性振动板321与振动容置腔21内壁固定,当振膜发声机构3的外边缘为固定框33,则将固定框33与振动容置腔21内壁固定。
步骤S3具体为:将隔离件2具有一定厚度的外边缘通过胶粘贴方式或点焊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内层4111和第二内层4211之间以及第一电磁线圈412和第二电磁线圈422之间,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以及第一外层4112和第二外层4212之间均为密封固定连接。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