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28109U - 线性振动发生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线性振动发生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28109U
CN208128109U CN201690000246.1U CN201690000246U CN208128109U CN 208128109 U CN208128109 U CN 208128109U CN 201690000246 U CN201690000246 U CN 201690000246U CN 208128109 U CN208128109 U CN 2081281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or
permanent magnet
elastic component
linear oscillato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900002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南真
沈淳求
丁瑛彬
李元国
李民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ETIC ELECTRONICS CO Ltd
Jahw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NETIC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ETIC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NETIC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281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281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并且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包括: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包括环形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具有沿运动轴线方向从中穿过而形成的开口;定子,所述定子包括中心轭和围绕所述中心轭的线圈,所述中心轭插入到所述永磁体的所述开口中并且具有在所述永磁体的所述开口的内周方向上延伸的突起;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构造成弹性地支撑所述振动器,其中当所述振动器停止时,所述突起位于所述永磁体的所述开口中。

Description

线性振动发生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中采用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用作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无声接收器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与现有的偏心振动马达相比由于移动部分的行程距离短以及弹性构件的弹力,而在起点和终点处产生快速振动。
线性振动发生设备通常包括带永磁体的振动器以及支撑振动器的定子。这里,借助通过将电流施加到线圈而产生的电磁力与从永磁体产生的磁力之间的相互操作,振动器上下移动而产生振动。
换句话说,线性振动发生设备不使用马达的旋转,而是使用这样的原理:根据谐振频率周期性地产生通过装设在其中的弹性体以及在弹性体处悬置的配重而获得的电磁力,导致谐振,从而产生振动。
例如,现有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包括振动器和定子,其中所述振动器包括中心轭、永磁体和配重,并且所述定子包括外壳、基部和线圈。在所述线性振动发生设备中,所述中心轭被装配或插入到所述基部中以被固定。所述基部在中心(即振动轴中心)处具有中空的固定部,使得所述中心轭的下部被装配到所述固定部中。所述中心轭由诸如金属材料的磁性材料制成并且具有有助于保护所述线圈的顶部的形状,被固定到所述基部并且保持所述永磁体和所述线圈的运动轴中心。所述中心轭被装配到所述基部上以与所述永磁体一起形成磁路。
然而,如上所述的现有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具有以下问题。
当现有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在操作时,所述振动器借助通过将电流施加到线圈而产生的电磁力与从永磁体产生的磁力之间的相互操作来上下移动以产生振动。然而,在该构造中,振动的最大强度在具体频带下产生,在小于或大于振动的最大强度的频带的频带下振动强度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被设计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因此本公开涉及提供一种线性振动发生设备,该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可通过提供中心轭尽可能大地提高产品振动的发生,该中心轭具有突起,当振动器停止时,该突起位于永磁体的磁极界面(不同磁极的界面)的上部、下部和中央部中的任一者处。
本公开还涉及提供一种线性振动发生设备,该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可通过产生比使用磁性材料的现有板的频带宽的频带、通过利用不产生磁力的非磁性材料构造板来允许产品以最大强度振动。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发生设备,该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包括: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包括环形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具有沿运动轴线方向从中穿过而形成的开口;定子,所述定子包括中心轭和围绕所述中心轭的线圈,所述中心轭插入到所述永磁体的所述开口中并且具有在所述永磁体的所述开口的内周方向上延伸的突起;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构造成弹性地支撑所述振动器,其中当所述振动器停止时,所述突起可位于所述永磁体的所述开口中。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发生设备,该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包括: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包括环形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在垂直于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具有磁极界面;定子,所述定子包括中心轭和围绕所述中心轭的线圈,所述中心轭插入所述永磁体的中心并且具有在垂直于所述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突起;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位于所述振动器与所述定子之间以弹性地支撑所述振动器,其中当所述振动器停止时,所述突起可位于所述磁极界面的上部处。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发生设备,该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包括: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包括环形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在垂直于运动轴线方向的方向上具有磁极界面;定子,所述定子包括中心轭和围绕所述中心轭的线圈,所述中心轭插入所述永磁体的中心并且具有在垂直于所述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突起;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振动器的上部处以弹性地支撑所述振动器,其中当所述振动器停止时,所述突起可位于所述磁极界面的下部处。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发生设备,该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包括: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包括环形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在垂直于运动轴线方向的方向上具有磁极界面;定子,所述定子包括中心轭和围绕所述中心轭的线圈,所述中心轭插入所述永磁体的中心并且具有在垂直于所述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突起;以及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振动器的上部和下部处以弹性地支撑所述振动器,其中当所述振动器停止时,所述突起可位于所述磁极界面的中央部处。
有利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因为提供了中心轭使之具有当振动器停止时位于永磁体的磁极界面的上部、下部和中央部中的任一者处的突起,所以可以尽可能大地提高产品振动的发生。
另外,因为通过利用不产生磁力的非磁性材料构造板而在线性振动发生设备中产生比使用磁性材料的现有板的频带宽的频带,所以可以使产品以最大强度振动,由此可提高产品的振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处于组装状态下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的侧向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部分A的放大侧向剖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处于组装状态下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的侧向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4的部分B的放大侧向剖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处于组装状态下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的侧向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6的部分C的放大侧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是用于通过使用电磁力的原理将电能转换为机械振动的部件,并且可频繁地装载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上以产生无声信号接收警报或者当触摸屏被触摸时(但不限于此)产生振动。
根据本公开的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可根据需要更小更苗条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市场趋势提供更小更苗条的设计,并且还允许更有效率地生产产品。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处于组装状态下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的侧向剖视图,而图3是示出图2的部分A的放大侧向剖视图。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将描述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的构造。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可包括:定子50,定子50具有支架20、线圈30和中心轭100;振动器70,振动器70具有永磁体71;以及弹性构件80。
振动器70可包括:永磁体71,永磁体71具有沿着运动轴线(在图上的垂直方向上)从中穿过而形成的开口;以及磁极界面(或者,不同磁极的界面)A1,磁极界面A1形成在垂直于运动轴线的方向上。
定子50可包括:中心轭100,中心轭100插入永磁体71的中心并且具有在垂直于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突起102;以及线圈30,线圈30围绕中心轭100的周缘。
换句话说,中心轭100包括主体101和至少一个突起102。
突起102可成形为从主体101向外延伸以面对线圈30的被插入并布置到主体101中的一个表面。
主体101可构造为插入并布置到线圈30中的柱形主体101。主体101也可具有除柱形主体101之外的其它形状。例如,主体101可以是矩形主体101或三角形主体101。
在本公开中,突起102可基于振动器70停止的位置而位于磁极界面A1的上部处,这可在各种频带下产生最大强度的振动,由此改进在产品处产生的振动。
弹性构件80可布置成在支架20与永磁体71之间围绕线圈30的外部。换句话说,弹性构件80的一端可设置在振动器70的下部处,并且弹性构件80的另一端可设置在支架20处。弹性构件80弹性地支撑振动器70使得振动器70可振动。
定子50可包括板950,板950介于在永磁体71与弹性构件80之间,并且板950可由非磁性材料制成。
如果由非磁性材料制成以产生扩展频带的板950设置在永磁体71与弹性构件80之间,则与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现有板(未示出)的频带相比可产生扩展频带,从而提高产品的振动力。
如图2和图3所示,如果在中心轭的突起102位于永磁体71的磁极界面A1的上部处的状态下将电流施加到线圈30,则可以在线圈30周围产生磁场。
此时,如果通过线圈30产生电磁力,则穿过线圈30的磁通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在永磁体71处,并且由线圈30产生的磁场形成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上,从而允许振动器70垂直地振动。永磁体71的磁通方向垂直于振动器70的振动方向。因此,振动器70沿垂直方向产生振动。
这里,参照图1和图2,将详细地描述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的组装过程。
首先,如图1和图2所示,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包括:定子50,定子50具有支架20、线圈30、中心轭100和板950,中心轭100具有在垂直于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突起102,板950由非磁性材料制成;振动器70,振动器70具有永磁体71,永磁体71在垂直于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具有磁极界面A1;弹性构件80;上防撞构件92和下防撞构件93;配重96;以及基板94。
在该状态下,下防撞构件93和基板94设置在支架20的上部处,弹性构件80设置在支架20的上部处,并且板950和配重96设置在弹性构件80的上部处。此时,中心轭100联接到弹性构件80的中心。线圈30被布置成面对突起102的下部,突起102在中心轭100的主体101的外部方向上突出地延伸。换句话说,线圈30设置在突起102的下表面处,同时线圈30布置成插入到主体101中。
此时,突起102位于永磁体71的磁极界面A1的上部处。
永磁体71被布置成围绕线圈30的外周,并且还设置在配重96的中心处。用于防止中心轭100碰撞的上防撞构件92设置在外壳90的顶板处。
在该状态下,外壳90联接到支架20的上部。内空间91形成在外壳90中,并且内空间91容纳并保护上防撞构件92和下防撞构件93、弹性构件80、中心轭100、配重96、永磁体71以及线圈30。
另外,固定突起103形成在中心轭100的下部处,以联接并固定到形成在支架20的中心处的固定部21。
换句话说,如图2所示,中心轭100的固定突起103借助插入或装配而固定到形成在支架20的中心处的固定部21。固定部21是中空的。固定部21在支架20上向上突出预定高度。另外,固定部21的突出高度被设定为通过插入或装配中心轭100的固定突起103来确保中心轭100被固定。
同时,将描述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在组装状态下的操作过程。首先,如图2所示,在定子50停止的状态下,突起102位于永磁体71的磁极界面A1的上部处,并且如果电流施加到布置在突起102的下部处的线圈30,则可以在线圈30周围产生磁场。此时,如果借助线圈30产生电磁力,则磁通穿过线圈30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在永磁体71处,并且由线圈30产生的磁场形成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上,从而允许振动器70垂直地振动。这里,永磁体71的磁通方向垂直于振动器70的振动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具有与振动器70的固有频率相同的频率的电磁力产生在线圈30处,则振动器70以最大强度振动。振动器70的固有频率可取决于振动器70的配重、弹性构件80的弹性模量等来确定。
基板94电连接到定子50的线圈30,以将外部电流施加到线圈30。
如果中心轭100的突起102位于永磁体71的磁极界面A1的上部处并且线圈30布置在突起102的下部处(如上所述),则磁场更容易产生在线圈30处,由此线圈30与永磁体71之间的电磁力可最大化,从而允许振动器70振动至最大。
此时,包括在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中的磁路(未示出)获得用于操作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的频率。特别地,磁路检测允许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以最大强度振动的频率,并且将对应于检测频率的功率输入到线圈30。
另外,磁路在驱动信号的电压下降之后比较电压以检测最小电压,并且将对应于检测电压的频率确定为最大振动频率。
如果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具有更大的振动强度,则驱动信号电压下降更大,并且驱动信号的脉冲中心处的电流消耗减小。因此,导致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的最大振动的频率对应于驱动信号的电流和电压被检测为最小值时的频率。
如图2所示,如果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使用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图1和图2中描绘的)板950,则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检测出在195Hz到205Hz的频带内具有最大振动的频带,并且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使用对应于检测频率的电流形成振动,从而确保最大振动强度并且提高功率效率。
换句话说,在使用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图1和图2中描绘的)板950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中,具有最大振动的频带可处于195Hz到205Hz之间的范围内,并且在使用由磁性材料制成的板(未示出)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中,具有最大振动的频带可处于200Hz到205Hz之间的范围内。
因此,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使用根据本公开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图1和图2中描绘的)板950,与使用由磁性材料制成的板的现有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相比可具有扩展频带,由此可产生最大强度的振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可包括: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包括环形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具有沿运动轴线方向从中穿过而形成的开口;定子,所述定子包括中心轭和围绕所述中心轭的线圈,所述中心轭插入到所述永磁体的所述开口中并且具有在所述永磁体的所述开口的内周方向上延伸的突起;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构造成弹性地支撑所述振动器,其中当所述振动器停止时,所述突起位于所述永磁体的所述开口中,如图1和图2所示。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所述振动器可在垂直于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形成磁极界面。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所述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可包括: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包括环形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在垂直于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具有磁极界面;定子,所述定子包括中心轭和围绕所述中心轭的线圈,所述中心轭插入所述永磁体的中心并且具有在垂直于所述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突起;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位于所述振动器与所述定子之间并且弹性地支撑所述振动器,其中当所述振动器停止时,所述突起位于所述磁极界面的上部处。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所述定子可进一步包括介于所述永磁体与所述弹性构件之间的板,并且所述板可由非磁性材料制成。
第二实施方式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处于组装状态下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的侧向剖视图,而图5是示出图4的部分B的放大侧向剖视图。
首先,参照图4和图5,将描述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的构造。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可包括:定子50,具有支架20、线圈30和中心轭200;振动器70,所述振动器70具有永磁体71;以及弹性构件80。
振动器70可包括:永磁体71,永磁体71具有沿着运动轴线从中穿过而形成的开口;以及磁极界面A1,磁极界面A1形成在垂直于运动轴线的方向上。
定子50可包括:中心轭200,所述中心轭200插入永磁体71的中心并且具有在垂直于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突起202;以及线圈30,线圈30围绕中心轭200的周缘。
换句话说,中心轭200包括主体201和突起202,并且突起202可成形为从主体201向外延伸以面对线圈30的插入并布置到主体201中的一个表面。
在本公开中,因为突起202基于振动器70停止的位置而位于磁极界面A1的下部处,所以可以在各种频带下产生最大振动强度,由此改进在产品处产生的振动。
弹性构件80可位于振动器70上方以弹性地支撑振动器70。换句话说,弹性构件80的一端可设置在振动器70上,并且弹性构件80的另一端可设置在外壳90的后表面处。
定子50可包括板950,板950位于振动器70上并介于永磁体71与弹性构件80之间,并且板950可由非磁性材料制成。
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包括:定子50,定子50具有支架20、线圈30、中心轭200和板950,中心轭200具有在垂直于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突起202,板950由非磁性材料制成;振动器70,振动器70具有永磁体71,永磁体71在垂直于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具有磁极界面A1;弹性构件80;上防撞构件92和下防撞构件93;配重96;以及基板94。
在该状态下,下防撞构件93和基板94设置在支架20的上部处,弹性构件80设置在振动器的上部处,并且板950和配重96设置在弹性构件80的上部处。
如图5所示,此时,突起202位于永磁体71的磁极界面A1的下部处。
永磁体71被布置成围绕线圈30的外周,并且还设置在配重96的中心处。用于防止中心轭200碰撞的上防撞构件92设置在外壳90的顶板处。
在该状态下,外壳90联接到支架20的上部。内空间91形成在外壳90中,并且内空间91容纳上防撞构件92和下防撞构件93、弹性构件80、中心轭200、配重96、永磁体71以及线圈30(它们受到外壳90的保护)。弹性构件80可位于外壳90中并且同时位于设置在振动器70上的板950的上部处。
另外,固定突起203形成在中心轭200的下部处,以联接并固定到形成在支架20的中心处的固定部21。
换句话说,如图4所示,中心轭200的固定突起203借助插入或装配而固定到形成在支架20的中心处的固定部21。固定部21是中空的。固定部21在支架20上向上突出预定高度。另外,固定部21的突出高度被设定为通过插入或装配中心轭200的固定突起203来确保中心轭200被固定。
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的操作已经在上文关于之前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由此不做再次说明。
另外,通过采用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板950而执行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的操作已经在上文关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由此不做再次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可包括: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包括环形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在垂直于运动轴线方向的方向上具有磁极界面;定子,所述定子包括中心轭和围绕所述中心轭的线圈,所述中心轭插入所述永磁体的中心并且具有在垂直于所述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突起;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振动器的上部处以弹性地支撑所述振动器,其中当所述振动器停止时,所述突起可位于所述磁极界面的下部处,如图4所示。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定子可进一步包括板,所述板位于所述振动器上并且介于所述永磁体与所述弹性构件之间,并且所述板可由非磁性材料制成。
第三实施方式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处于组装状态下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的侧向剖视图,而图7是示出图6的部分C的放大侧向剖视图。
首先,参照图6和图7,将描述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的构造。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可包括:定子50,定子50具有支架20、线圈30和中心轭300;振动器70,振动器70具有永磁体71;以及第一弹性构件80和第二弹性构件80a。
振动器70可包括:永磁体71,永磁体71具有沿着运动轴线从中穿过而形成的开口;以及磁极界面A1,磁极界面A1形成在垂直于运动轴线的方向上。
定子50可包括:中心轭300,中心轭300插入永磁体71的中心并且具有在垂直于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突起302;以及线圈30,线圈30围绕中心轭300的周缘。
换句话说,中心轭300包括主体301和突起302,并且突起302可成形为从主体301向外延伸以面对线圈30的插入并布置到主体301中的一个表面。
在本公开的该实施方式中,因为突起302基于振动器70停止的位置位于磁极界面A1的中央部处,所以可以在各种频带下产生最大振动强度,由此改进在产品处产生的振动。
第一弹性构件80和第二弹性构件80a可位于振动器70的上方和下方以弹性地支撑振动器。换句话说,第一弹性构件80的一端可设置在振动器70的下方,并且第一弹性构件80的另一端可设置在支架20处。
第二弹性构件80a的一端可设置在振动器70的上方,并且第二弹性构件80a的另一端可设置在外壳90的后表面处。
定子50可包括第一板95和第二板95a,第一板95和第二板95a分别位于振动器70的上部和下部处并介于永磁体与第一弹性构件80和第二弹性构件80a之间,并且第一板95和第二板95a可由非磁性材料制成。
如图6所示,根据本公开的该实施方式,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包括:定子50,定子50具有支架20、线圈30、中心轭300以及第一板95和第二板95a,中心轭300具有在垂直于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突起302,第一板95和第二板95a由非磁性材料制成;振动器70,振动器70具有永磁体71,永磁体71在垂直于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具有磁极界面A1;第一弹性构件80和第二弹性构件80a;上防撞构件92和下防撞构件93;配重96;以及基板94。
在该状态下,下防撞构件93和基板94设置在支架20的上部处,第一弹性构件80设置在振动器70的下部处,并且第一板95和配重96设置在第一弹性构件80的上部处。
另外,第二弹性构件80a设置在振动器的上部处,并且第二板95a和配重96设置在第二弹性构件80,80a的下部处。
如图7所示,第一弹性构件80和第二弹性构件80a以及第一板95和第二板95a可位于振动器70的上部和下部处。此时,突起302位于永磁体71的磁极界面A1的中央部处。
永磁体71被布置成围绕线圈30的外周,并且还设置在配重96的中心处。用于防止中心轭300碰撞的上防撞构件92设置在外壳90的顶板处。
在该状态下,外壳90联接到支架20的上部。内空间91形成在外壳90中,并且内空间91容纳上防撞构件92和下防撞构件93、第一弹性构件80和第二弹性构件80a、第一板95和第二板95a、中心轭300、配重96、永磁体71以及线圈30。
另外,固定突起303形成在中心轭300的下部处以联接并固定到形成在支架20的中心处的固定部21。
换句话说,如图6所示,中心轭300的固定突起303借助插入或装配而固定到形成在支架20的中心处的固定部21。固定部21是中空的。固定部21在支架20上向上突出预定高度。另外,固定部21的突出高度被设定为通过插入或装配中心轭300的固定突起303来确保中心轭300被固定。
线性振动发生设备10的操作已经在上文关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由此不做再次说明。
根据本公开如图6所示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可包括: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包括环形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在垂直于运动轴线方向的方向上具有磁极界面;定子,所述定子包括中心轭和围绕所述中心轭的线圈,所述中心轭插入所述永磁体的中心并且具有在垂直于所述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突起;以及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振动器的上部和下部处以弹性地支撑所述振动器,其中当所述振动器停止时,所述突起可位于所述磁极界面的中央部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定子可进一步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分别位于所述振动器的所述上部和下部处并介于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可由非磁性材料制成。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图示,并且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各种替代、改变和修改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做出。

Claims (7)

1.一种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线性振动发生设备包括:
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包括环形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具有沿运动轴线方向贯通而形成的开口;
定子,所述定子包括中心轭和围绕所述中心轭的线圈,所述中心轭插入到所述永磁体的所述开口中并且具有在所述永磁体的所述开口的内周方向上延伸的突起;以及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构造成弹性地支撑所述振动器,
其中当所述振动器停止时,所述突起位于所述永磁体的所述开口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振动器停止时,所述突起位于所述永磁体的磁极界面的上部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振动器停止时,所述突起位于所述永磁体的磁极界面的下部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振动器停止时,所述突起位于所述永磁体的磁极界面的中央部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由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构成,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位于所述振动器的上方和下方以弹性地支撑所述振动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器进一步包括一板,所述板介于所述永磁体与所述弹性构件之间并且由非磁性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振动发生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由第一板和第二板构成,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位于所述振动器的上方和下方并且分别介于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之间以及所述永磁体与第二弹性构件之间。
CN201690000246.1U 2015-11-06 2016-10-21 线性振动发生设备 Active CN20812810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55736A KR20170053349A (ko) 2015-11-06 2015-11-06 선형 진동 발생 장치
KR10-2015-0155736 2015-11-06
PCT/KR2016/011933 WO2017078309A1 (ko) 2015-11-06 2016-10-21 선형 진동 발생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28109U true CN208128109U (zh) 2018-11-20

Family

ID=58662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90000246.1U Active CN208128109U (zh) 2015-11-06 2016-10-21 线性振动发生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170053349A (zh)
CN (1) CN208128109U (zh)
WO (1) WO20170783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26401B1 (ko) * 2017-09-29 2019-09-27 자화전자(주)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CN111564943A (zh) * 2020-05-26 2020-08-2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66016A (ja) * 2008-01-21 2009-07-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往復振動発生器
JP5659426B2 (ja) * 2010-02-16 2015-01-28 日本電産セイミツ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
KR101184286B1 (ko) * 2010-06-29 2012-09-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전동식 능동 동흡진기 장치
JP5496990B2 (ja) * 2011-11-28 2014-05-21 株式会社永進ハイ−テック リニア振動デバイス
KR20140040897A (ko) * 2012-09-26 2014-04-04 자화전자(주) 선형진동모터의 코일 인출선 단선 방지 구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53349A (ko) 2017-05-16
WO2017078309A1 (ko) 2017-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46007B1 (ko) 자계 폐회로 형성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리니어 타입 상하진동모터
US9496777B2 (en) Haptic actuator
US8536745B2 (en) Linear vibrator
US20170033663A1 (en) Vibration Motor
US8937411B2 (en) Vibration generating device
KR101557717B1 (ko)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CN105553217B (zh) 振动马达
KR20100119970A (ko) 선형 진동 장치
CN207706021U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106169855B (zh) 纵向振动马达
CN107147267B (zh) 线性振动马达
KR20180050605A (ko) 선형 진동모터
CN106357080A (zh) 线性振动马达
WO2019029049A1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208890619U (zh) 振动马达和触觉设备
CN103683791A (zh) 线性振动器
CN208128109U (zh) 线性振动发生设备
EP2651019A2 (en) Vibrator
WO2019029050A1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204810104U (zh) 线性电机
KR101078597B1 (ko) 수평 진동형 리니어 모터
CN110768503B (zh) Xyz三方向振动马达
KR20180043773A (ko) 선형 진동 발생 장치
WO2019029055A1 (zh) 线性振动马达
KR20160102658A (ko) 선형 진동모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