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39956A -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39956A
TW200839956A TW096121210A TW96121210A TW200839956A TW 200839956 A TW200839956 A TW 200839956A TW 096121210 A TW096121210 A TW 096121210A TW 96121210 A TW96121210 A TW 96121210A TW 200839956 A TW200839956 A TW 2008399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layer
recording layer
type
memory ce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1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43095B (zh
Inventor
Koichi Kubo
Takayuki Tsukamoto
Shinya Aoki
Takahiro Hirai
Chikayoshi Kamata
Toshiro Hiraoka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Kk filed Critical Toshiba Kk
Publication of TW200839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9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43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4309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9/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a method not covered by one of the main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9/12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a method not covered by one of the main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near-field interactio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9/14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a method not covered by one of the main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near-field interactio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microscopic probe means, i.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means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the tip of a microscopic electrical probe as used in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or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for inducing physical or electrical perturbations in a recording medium; Record carriers or media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transducing of information
    • G11B9/1463Record carrier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microscopic probe means
    • G11B9/149Record carrier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microscopic probe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ising material o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0/00Nano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g. quantum computing or single electron logi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9/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a method not covered by one of the main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9/12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a method not covered by one of the main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near-field interactio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9/14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a method not covered by one of the main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near-field interactio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microscopic probe means, i.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means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the tip of a microscopic electrical probe as used in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or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for inducing physical or electrical perturbations in a recording medium; Record carriers or media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transducing of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Description

200839956 (1) 九、發呢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高記錄密度的資訊記錄再生裝置。 1 【先前技術】 • 近年來,小型攜帶機器是全世界性的普及,同時,伴 隨高速資訊傳輸網的大幅進展,小型大容量不揮發性記憶 Φ 體的需求正急速擴大中。其中又以NAND型快閃記憶體及 小型HDD(hard disk drive)’尤其是其急速的記錄密度進 化已經達成,因而形成了廣大的市場。 在此種狀況下,目標在於大幅超越記錄密度極限的新 式記憶體的創意已被提出數種。 例如PRAM(相變化記憶體),係使用可在非晶質狀態 (ON)與結晶狀態(OFF)之2種狀態間變化的材料當作記錄 材料,將該2種狀態分別對應至2進位資料的“ 〇” 、“ 1 • ” ,以記錄資料,是採用如此原理。 關於寫入/抹除,則是例如藉由對記錄材料施加大電 力脈衝以作出非晶質狀態,藉也對記綠材料施加小電力脈 衝以作出結晶狀態。 關於讀出,則是藉由通以不使記錄材料發生寫入/抹 除程度的微小讀出電流,測定記錄材料的電阻來進行。非 晶質狀態的記錄材料電阻値,係大於結晶狀態的記錄材料 電阻値,其比値係爲1 〇3程度。 PRAM的最大特長,係即使將元件尺寸縮小至1〇n班 200839956 (2) 仍可動作,此時,由於可以實現約 lOTbsUtena bit per square inch)的記錄密度,因此成爲邁向高記錄密度化的候 補之一(例如參照 T. Gotoh,K. Sugawara and K. Tanaka, Jpn· J· Appl· Phys·,43,6B,2004,L818)。 4 又,雖然不同於PRAM,但具有和其非常類似之動作 - 原理的新式記憶體也有被報告(例如參照A. S a w a,T . F uj i, M. Kawasaki and Y. Tokura,Appl. Phys· Lett·,85,18, φ 4073 (2004))。 若依據該報告,則記錄資料的記錄材料之代表例係爲 氧化鎳;和PRAM同樣地,寫入/抹除,是使用大電力脈 衝和小電力脈衝。此時,相較於PRAM,寫入/抹除時的消 費電力較小,此一優點有被報告出來。 雖然截至目前爲止,這些新式記憶體的動作機制尙未 解明,但其重現性係受到確認,被視爲邁向高記錄密度化 的候補之另一大類。又,關於動作機制,也有數個團體正 φ 在嘗試解明中。 除了這些以外,貧他還有使用 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技術的MEMS記憶體已被提出(例如-參 照p. Vettiger, G. C r o s s, M . D e s p ο n t,U . Dr echsler 5 U. Durig, B. Gotsmann, W. H ab er1e, M. A. L ants, H. E. Rothuizen, R. S t u t z and G. K. Binnig, IEEE Trans .
Nanotechnology 1,39(2002)) 〇 尤其是,被稱作千足(Millipede)的MEMS記憶體,係 具有陣列狀的複數懸臂樑和塗佈了有機物質的記錄媒體呈 -6- 200839956 (3) 對向配置的構造,懸臂樑尖端的探針,係對記錄媒體以適 度的壓力接觸著。 關於寫入’係選擇性地,控制被附加在探針的加熱器 之溫度來進行。亦即,若提高加熱器的溫度,則記錄媒體 會軟化’探針會陷入記錄媒體中·,在記錄媒體上形成凹坑 〇 至於讀出’則是以不使記錄媒體軟化之程度的電流通 過探針’使該探針對記錄媒體的表面進行掃描而爲之。探 針若經過記錄媒體凹坑而陷入,則探針的溫度會降低,加 熱器的電阻値會上升,因此藉由讀取該電阻値的變化,就 可感測出資料。 千足這種MEMS記憶體的最大特長,在於不需要在記 錄位元資料的各記錄部中設置配線,因此可飛躍性地提升 記錄密度。現況下,已經可以達成lTbpsi程度的記錄密 度(例如參照 P. Vettiger,T. Albrecht, M. Despont,U. Drechsler 5 U. Durig, B. Gotsmann, D. Jubin, W. Haberle, M· A. L ant s, H. E. Rothuizen,R. Stutz, D. Wiesmann and -G. K. Binnig, P. Bachtald, G. Cherubini, C. Hagleitner, T. Loeliger,A. Pantazi,H. Pozidis and E. Eleftheriou, in Technical Digest,IEDM03 pp.763-766) o 又,受到千足的發表,最近,將MEMS技術和新的記 錄原理加以組合,謀求能夠大幅改善消費電力、記錄密度 或勸作速度等的嘗試,正在進行中。 例如,在記錄媒體設置強介電體層,並對記錄媒體施 200839956 (4) 加電壓,以使強介電體層引發介電分極以進行資訊記錄的 方式已被提出。若依此方式,則理論上預測,可使記錄位 元資料的記錄部彼此的間隔(記錄最小單位)逼近結晶的單 位胞層次。 假設,記錄最小單位是強介電體層的結晶的1單位胞 ,貝!I 記錄密度係爲約 4Pbpsi(peta bit per square inch)之如 此巨大的値。 φ 最近,因爲使用 SNDM(掃描型非線性介電率顯微鏡) 的讀出方式的提出,此新式記憶體,正大幅朝向實用化進 展中(例如參照 A. Onoue,S. Hashimoto,Y· Chu5 Mat. Sci. Eng. B120, 130(2005))。 【發明內容】 本發明係提出高記錄密度及低消費電力的不揮發性之 資訊記錄再生裝置。 # 本發明之例子所述之資訊記錄再生裝置,係具備:由 電極層及記錄1所成之層積構造、被附加至電極層的緩衝 層、對記錄層施加電壓以使記錄層發生相變化而記錄資訊 的手段。記錄層,係由具有至少2種類陽離子的複合化合 物所構成,陽離子之至少1種類,係爲具有電子不完全塡 滿之d軌道的過渡元素。 又,記錄層’係爲以 CuxAyXz (O.lSxSl.l、0.9Sy $1.1' 1.8Sz$2.2)所表示的材料所構成,且爲含有具有 黑銅鐵礦構造的第1化合物。其中,A係爲從A1,Ga,Sc, 200839956 (5) ϊη,Y,La,Fr,Nd,Sm,E\i,Gd,Tb,Dy,H〇,Er,Tm,Yb,
Lu,Ti,Ge,Sn,V,Cr,Mn,c〇,Ni,Nb,Ta5 Mo,W,Ru,
Rh,Pd之群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又,x係爲從 F,N,S之群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 再者’緩衝層係至少由以M3N4,M3N5,MN2、或 M4〇7,M〇2,M2〇5所表示的材料所構成。其中,μ係爲從 Si’Ge,Sn,Zi:,Hf,Hb,Ta’Mo,W,Ce,Tb 中選擇的至少 1 種類元 素。 若依據本發明’則可實現高記錄密度及低消費電力的 不揮發性之資訊記錄再生裝置。 【實施方式】 1. 槪要 本發明之例子所述之資訊記錄再生裝置,其記錄部係 具有:電極層及記錄層的層積構造、和被附加至記錄層的 緩衝層。記錄層,係由具有至少2種類陽離子的複合化合 物所構成,陽離子之至少1種類,係爲具有-電-子不完全塡 滿之d軌道的過渡元素。 記錄層,係由 CuxAyXz (O.lSxgl.l、0.9SySl.l、 1·8$ζ^2·2)所表示的材料所構成。其中,A係爲從Al, Ga,Sc,In,Y? La,Pr? Nd,Sm,Eu,Gd,Tb,Dy,Ho, Er, Tm,Yb,Lu,Ti,Ge,Sn,V,Cr,Mn,Fe,Co,Ni,Nb,Ta, Mo, W,Ru_,Rii.,Pd之群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A係爲 ,從V,Ci:,Mn,Fe,Co,Ni之群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 -9 - 200839956 (6) ,則更爲理想。若使用這些元素,則可容易地控Μ-結晶內 的電子狀態。 X係爲從〇,F,N,S之群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莫 耳比 X,y,z,係爲分別滿足0.5$&$1.1、0.9^)^1、1.8 ‘ g 2.2 〇 * 此外,關於上記材料(CuxAyXz)的莫耳比X,y,z,其 數値範圍的下限係爲了維持結晶構造而設定;其上限係爲 φ 了控制結晶內的電子狀態而設定。 又,記錄層所使用的材料,係爲具有黑銅鐵礦構造的 結晶。 藉由在記錄層使用如以上之材料,則關於記錄密度, 理論上可實現Pbpsi(p eta bit per square inch)級,而且還 可達成低消費電力化。 2. 記錄/再生的基本原理 本發明之例子所述之資訊記錄再生裝置中的資訊記錄 /再生的基本原理。 圖1係表示記錄部的構造。 1 〇係爲緩衝層,1 1係爲電極層,12係爲記錄層, 13A係爲電極層(或保護層)。記錄層12內的小白圈係表示 擴散離子Cu,小黑點則表示過渡元素離子A。又’大白圈 係表示陰離子X。 若對記錄層1 2施-加電壓,使記錄層T2內發生電位梯 度,則擴散離子的一部份會在結晶中移動。於是’在本發 -10- 200839956 (7) 明之例子中,是將記錄層12的初期狀態設成絕緣體(高電 阻狀態)’關於貧訊記錄則是,藉由電位梯度來使記錄層 12發生相變化,使記錄層12帶有傳導性(低電阻狀態)來 進行之。 此處’在本說明書中,係將高電阻狀態定義成重設狀 • 態,將低電阻狀態定義成設定狀態。但是此定義係爲了使 以下說明簡化’可隨著材料的選擇或製造方法之不同,該 φ 定義會顛倒’亦即’可以爲低電阻狀態是重設(初期)狀態 ,高電阻狀態爲設定狀態之情形。亦即,在此種情形當然 也被包含在本發明的範疇內。 首先,例如,作出電極層1 3的電位是相對低於電極 層11電位的狀態。若令電極層11爲固定電位(例如接地 電位),則只要對電極層1 3給予負的電位即可。 此時,記錄層12內的擴散離子之一部份會往電極層( 陰極)1 3側移動,記錄層(結晶)1 2內的擴散離子會對陰離 φ 子相對地減少。已往電極層13側移動的擴散離子,係從 電極層1 3收取電子,以金屬的方式析出,因此形成了金 屬層14。 在記錄層12的內部,陰離子會過剩,結果,使得記 錄層12內的過渡元素離子價數上升。亦即,記錄層12, 係因爲載子的注入,導致其變成具有電子傳導性,因此完 成資訊記錄(設定動作)。 關於資訊再生,則是對記錄層1 2通過電流脈衝,測 出記錄層12的電阻値,藉此就可容易進行。但是,電流 -11 - 200839956 (8) 脈衝係必須爲,不-使構成記錄層1 2的材料發生相變化之 程度的微小値。 以上的過程係屬於一種電解,可以想成是,在電極層 (陽極)1 1側是藉由電化學性氧化而產生氧化劑,龙電極層 (陰極)1 3側則是藉由電化學性還原而產生還原劑。 ‘因此,要使資訊記錄的狀態(低電阻狀態)返回初期狀 態(高電阻狀態),例如,只要藉由大電流脈衝來使記錄層 φ 1 2進行焦耳加熱,促進記錄層1 2的氧化還原反應即可。 亦即’藉由大電流脈衝遮斷後的殘留熱,記錄層1 2係會 變回絕緣體(重設動作)。 但是,要將該動作原理實用化,必須要確認在室溫下 不會發生重設動作(確保足夠長的保持時間),和使重設動 作的消費電力達到非常小才行。 對於前者,藉由使擴散離子的配位數變小(理想而言 係爲2以下),或者使價數爲2以上,或,提升陰離子的 φ 價數(理想而言3以上),就可對應。 又’對後者而言,爲了不引起結晶破壞故需要將擴散 離子的價數設在2以下,同時,找出具有許多在記錄層( 結晶)1 2內移動的擴散離子的移動路徑的材料,即可對應 〇 作爲此種記錄層1 2,係只要採用已經說明過的元素及 結晶構造即可。尤其是,黑銅鐵礦構造,如圖27所示, 其A離子具有排列成二維平面狀之構造。因此,在二維面 內3 60°方向具有A離子的移動路徑,並且爲2配位;是滿 200839956 (9) 足上記條件的最佳構造。又’作爲記錄層’由於CuCo02 的擴散離子移動路徑是形成很漂亮的二維平面’因此最爲 理想。 順便一提,如圖27(a)、(b)所示’黑銅鐵礦構造係存 在有2種,而且Μ離子係爲八面體型6配位’但是在本發 明中,除此以外,還將Μ離子是三角柱形6配位的情形’ 也包含在黑銅鐵礦構造中。 又,上記任一^黑銅鐵礦構造中’ Cu的部位和Α的部 位的元素分離雖然是結晶化所必需的’但因此’必須要是 如以下之組成式所表示的範圍內。
CuxAyXz (0.1^ x = 11 ' 0.9^ 1.1 ' 1.8^ 2.2) 又,該式中尤其是以AyXz表示者是形成結晶骨骼部 份,而Cu則是在其骨骼中移動的離子。因此y和z係必 • 須要接近定比量論組成’ X係可在比較寬廣的範圍中變化 〇 順便一提,由於設定動作後的電極層(陽極)1 1側係會 產生氧化劑,因此電極層1 1係由難以氧化的材料(例如電 傳導性氮化物、電傳導性氧化物等)所構成者較佳。 又,電極層11 ’係可@ +胃有離子傳導性的材料所_ 成。 作爲此類材料’有以下所不者’其中又考慮加上電傳 導性的良好等綜合性能的觀點來看’ LaN i 〇3可以說是最爲 -13- 200839956 (10) 理想的材料。
• MN Μ係含有從Ti,Zr,Hf,V,Nb,Ta之群中選擇的至少 1種類元素。N係爲氮。 • M〇x
Μ 係含有從 Ti,V,Cr,Mn,Fe,Co,Ni,Cu,Zr,Nb, M〇,Ru,Rh,Pd,Ag,Hf,Ta,W,Re,Ir,Os,Pt 之群中選擇 的至少1種類元素。莫耳比係滿足l$x^4。 • amo3 A 係含有從 La,K,Ca,Sr,Ba,Ln(Lanthanide)之群中 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 Μ 係含有從 Ti,V,Cr,Mn,Fe,Co,Ni,Cu,Zr,Nb, Mo,Ru,Rh,Pd,Ag,Hf,Ta,W,Re,Ir,Os,Pt 之群中選擇 的至少1種類元素。 〇係爲氧。 • Β 2 Μ Ο 4 Β係含有從K,Ca,Sr,Ba,Ln(Lanthanide)之群中選擇 的至少1種類元素。 Μ 係含有從 Ti,V,Cr,M_n_,Fe,Co,Ni,Cu,Zr,Nb, Mo、Ru,Rh,Pd,Ag,Hf,Ta,W,Re5 Ir,Os,Pt 之群中選擇 200839956 (11) 的至少1種類元素。 0係爲氧。 又’在設定動作後的電極層(陰極3側係會產生還原 劑’因此作爲電極層13,係具備防止記錄層12與大氣反 應之機能,較爲理想。 作爲此類材料,例如有··非晶質碳、類鑽石碳、Sn02 等半導體。 # 電極層1 3,係可作爲保護記錄層1 2的保護層之機能 ’或亦可取代電極層1 3改設保護層。此時,保護層係可 爲絕緣體’也可爲導電體。又,爲了使重設動作中記錄層 1 2的加熱能有效率進行,在陰極側,此處係爲電極層13 側’設置加熱層(電阻率約在1 Ο·5 Ω cm以上之材料),較爲 理想。 再者’本發明的記錄材料的離子移動路徑之方向,希 望是對膜面盡量對齊成垂直。因此,記錄層1 2,係必須要 # 對黑銅鐵礦構造的C軸呈垂直的軸上配向。 於是,本發明中,係對電極層1 Ϊ,附加用來控制配向 的緩衝層1 0。 作爲緩衝層(基底層)10,係至少由m3n4,m3n5,mn2 、或 M407,M02,M2〇5所表示之材料(其中 Μ係從 Si,Ge,Sn,Zr,Hf,Nb,Ta,Mo,W,Ce,Tb 中選擇的至少 1 種類元 素)所構成。 又,在結晶構造內部和結晶粒的周緣部,由於離子的 移動容易性不同,因此爲了利用結晶構造內的擴散離子之 -15- 200839956 (12) 移動,使不同位置上的記錄採除特性變爲均勻,記錄層是 以多晶狀態或是由單晶狀態所成者,較爲理想。當記錄層 是多晶狀態時,若考慮製膜的容易性’則結晶粒的記錄膜 剖面方向的尺寸係依照具有單一峰値的分布,其平均係爲 3 nm以上者,較爲理想。結晶粒尺寸之平均若爲5nm以上 ^ ,則製膜會更爲容易而更爲理想;若爲1 〇nm以上則可使 在不同位置上的記錄抹除特性更爲均勻,因此更爲理想。 % 又,如圖2所示,記錄層(第1化合物)12A上亦可層 積第2化合物12B。由第1及第2化合物12A,12B所成 的記錄層12,係如圖3所示,亦可再複數層疊。 第2化合物12B,係具有帶有空隙部位α之特長。若 將空隙部位α以□表示,則第2化合物1 2Β,係可用以下 的式子表示。 • 化學式:□ χΜΖ2 % 其中,□係爲前記X所被收容之空隙部位,Μ係含有 從 Ti,V,Cr,Mn,Fe,Co,Ni,Nb,Ta,Mo,W,Re,Ru,Rh 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Z係含有從〇,s,S_e,N,Cl, Br,I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且〇·3^χ€1; • 化學式:Ε]χΜΖ3 其中,□係爲前記X所被收容之空隙部位,Μ係含有 從 Ti,V,Ci·,Mn,Fe,Co,Ni,Nb,Ta,Mo, W,Re,Ru,Rh 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Z係含有從〇,S,Se,N,Cl, -16- 200839956 (13)
Br,I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且igx^2; • 化學式:□ xMZ4 其中,□係爲X所被收容之空隙部位,Μ係含有從 Ti,V,Cr,Mn,Fe,Co,Ni,Nb,Ta,Mo,W,Re,Ru,Rh 中 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Z係含有從0, S,Se,N,Cl,Br,I 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且l$x^2。 • 化學式:□ xMP〇z 其中,□係爲X所被收容之空隙部位,Μ係含有從 Ti,V,Cr,Mn,Fe,Co, Ni5 Nb,Ta5 Mo,W5 Re,Ru,Rh 中 選擇的至少i種類元素,p係爲磷元素,〇係爲氧元素, 且 0·3$χ$3、4Sz$6〇 這是因爲,具有收納從第1化合物1 2 A排出之離子的 機能,爲了使離子的移動更圓滑,實現可逆性之提升。 • 第2化合物12B,係具有:錳鋇礦構造、直錳礦構造 、銳鈦貧構造、板鈦礦構造、軟錳礦構造、-Re03構造、 MoOi.sPO* 構造、Ti〇0.5P〇4 魯造及 FePO—4 構造、β Μη02 構造、r Μη02構造、λ Μη〇2構造、鈦鐵礦構造當中的1 ' 者,較爲理想。 其中又以和黑銅鐵礦構造帶有同樣二維的離子移動面 ,且其面內具有可收容離子之部位的鈦鐵礦構造,更爲理 想。 此外’記錄層12,其結晶的C軸,是對膜面呈水平 -17-
200839956 (14) 方向或從水平方向起算45°以內的範圍而配向,較爲理 順便一提,在圖1中,雖然是針對可獲得足夠大結 的情形來加以說明,但即使是採取如圖26所示,結晶 在膜厚方向上分斷,仍是可用本發明中所說明的機制, A離子移動而造成電阻變化。 亦即,若電極層1 1爲接地狀態下,對電極層1 3施 負的電壓,則記錄層12內會產生電位梯度,擴散離子 會被輸送。一旦擴散離子Cu移動至結晶界面,則從電 層1 3附近領域緩緩地收取電子,變成金屬的功能。結 ,在結晶界面附近會形成金屬層14。 又,在記錄層12內部,因爲過渡元素離子a的價 上升,所以其導電性會上升。此種情況下,由於沿著結 界面形成了金屬層的導電路徑,因此電極層11和電極 1 3之間的電阻係減少,作爲記錄元件係成爲低電阻狀態 此時,也是可以藉由大電流脈衝所致之焦耳加熱, 施赏逆1¾電-壓脈衝等,就可使結晶界面的擴散離子Cu 回原本的結晶構造內,就可變回高電阻狀態。 可是在此同時,爲了使擴散離子Cu的移動能有% 行,如圖1所示,擴散離子C U的擴散方向和電場被施 的方向,最好能夠一致。 3. 實施形態 接著,說明被認爲是較佳的數種實施形態。 想 晶 是 使 加 Cu 極 果 數 晶 層 〇 或 拉 進 加 -18- 200839956 (15) 以下,是將本發明的例子適用於探針記憶體時和適用 於半導體記億體時的2種情形,加以說明。 (1) 探針記憶體 • A.構造 . 圖4及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例子所述之探針記憶體。 半導體基板20上,係配置電極層11,在電極層11上 φ ,係配置具有資料區域和伺服機區域的記錄層1 2。記錄層 1 2,例如,係由具有如圖1所示之構造的記錄媒體(記錄 部)所構成。記錄媒體,係在半導體基板20的中央部被平 塗地形成。 伺服機區域,係沿著半導體基板20的邊緣而配置。 資料區域及伺服機區域,係由複數區塊所構成。資料區域 上及伺服機區域上,係對應於複數區塊而配置著複數探針 23。複數探針23的每一者,係具有尖銳化的形狀。 φ 複數探針23,係構成探針陣列,被形成在半導體基板 24的一面側。複數探針23,係利用MEMS技術,就可容 易地形成在半導體基板24的一面側。 資料區域上的探針23之位置,係受從伺服機區域所 ‘ 讀出之伺服機爆衝訊號所控制。具體而言,藉由驅動器1 5 ,使半導體基板20在X方向上往復運動,進行複數探針 23的Y方向位置控制,以執行存取動作。 此外,亦可在每一區塊獨立地形成記錄媒體,使記錄 媒體類似硬碟般地以圓形旋轉之構造,並將複數探針23 -19- 200839956 (16) 之每一者,在記錄媒體的半徑方向,例如X方向上移動。 複數探針23,係皆具有作爲記錄/抹除頭之機能及再 生頭之機能。多工驅動器25,26,係在記錄、再生及抹除 時,對複數探針2 3供給所定電壓。 • B. 記錄/再生動作 說明圖4及圖5的探針記憶體的記錄/再生動作。 φ 圖6係圖示有關記錄動作(設定動作)。 記錄媒體,係爲在半導體晶片20上的電極層1 1、記 錄層1 2及保護層2 1所成者。保護層2 1,係由電阻體所構 成。保護層2 1的電阻値,係大於記錄單位27的最小電阻 値,且小於其最大電阻値,較爲理想。 資訊記錄,係令探針23的尖端接觸至保護層2 1的表 面,對記錄層(記錄媒體)1 2的記錄單位27施加電壓,使 記錄層1 2的記錄單位27內產生電位梯度而進行。本例中 # ’是作出探針23的電位是相對低於電極層11電位的狀態 。若令電極層1 1爲固定電位(例如接地電位),則只要對探 針23給予負的電位即可。 電壓脈衝’係例如使用電子發生源或熱電子源,藉由 從探針23向電極層Η放出電子,就可產生並施加。 此時’例如圖7所示,在記錄層! 2的記錄單位27中 ,擴散離子的一部份是往探針(陰極)23側移動,結晶內的 擴散離子是對陰離子相對地減少。又,往探針2 3側移動 的擴散離子’係從探針23收取電子而析出成金屬。 -20- 200839956 (17) 在記錄層12的記錄單位27,陰離子會過剩’結果’ 使得記錄層12內的殘留過渡元素離子價數上升。亦即, 記錄層1 2的記錄單位27,係因爲相變化所致之載子的注 入,導致其變成具有電子傳導性,因此完成資訊記錄(設 定動作)。 此外,資訊記錄所需的電壓脈衝’係亦可藉由營造出 探針23的電位是相對高於電極層11電位的狀態,而促使 其產生。 若依據本例的探針記憶體,則可和硬碟同樣地,對記 錄媒體的記錄單位27進行資訊記錄,同時,藉由採用新 式的記錄材料,可實現高於先前的硬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的 高記錄密度。 圖8係圖示有關再生動作。 再生動作,則是對記錄層1 2的記錄單位27通過電壓 脈衝’測出記錄層1 2的記錄單位27的電阻値而進行。但 是’電壓脈衝係設定爲,不使構成記錄層1 2之記錄單位 2 7_的材料發生相變化之程度的微小値。 例如,將感應擴大器S/A所發生的讀出電流從探針 23通往記錄層(記錄媒體)12的記錄單位27,藉由感應擴 大器S/A來測定記錄單位27的電阻値。若採用已經說明 的新材料’則高電阻狀態和低電阻狀態的電阻的比,係可 保證在1 03以上。 以外’在再生動作時,藉由探針23在記錄媒體上進 行掃描(scan),就可進行連續再生。 -21- 200839956 (18) 關於抹除(重設)動作,則是對記錄層1 2的記錄單位 27以大電流脈衝進行焦耳加熱,促進記錄層1 2的記錄單 位27的氧化還原反應而進行之。或者,在設定時對記錄 層1 2施加逆向的電壓脈衝,也可進行之。 抹除動作,係可對各記錄單位27單獨進行,也可以 •複數記錄單位2 7或區塊單位來進行。 此外,圖9係表示對圖2構造的記錄動作,圖10係 表示對圖2構造的再生動作。 C · 總結 若依據此種探針記憶體,則可實現比現今的硬碟或快 閃記憶體更高記錄密度及低消費電力。 (2) 半導體記憶體 A. 構造 • 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例子所述之交叉點型半導體記 憶體。 字元線WLi-1,WLi,WLi + 1係在X方向上延伴,位 元線B L j - 1,B L j,B L j + 1係在Y方向上延伸。 ‘ 字元線WLi-1, WLi,WLi+ 1之一端,係經由作爲選 擇開關的MO S電晶體RSW而連接至字元線驅動器&解碼 器31 ;位元線BLj-1: BLj,BLj + 1之一端,係經由作爲選 擇開關的MOS電晶體CSW而連接至位元線驅動器&解碼 器&讀出電路3 2。 -22- 200839956 (19) 對MOS電晶體R&W的閘極,係修入著用來選擇1條 字元線(row)的選擇訊號Ri-1,Ri,Ri+ 1 ;對M0S電晶體 CSW的閘極,係輸入著用來選擇1條位元線(column)的選 擇訊號 Ci-1,Ci,Ci+ 1。 記憶胞3 3,係被配置在字元線WLi-1,WLi,WLi + 1 • 和位元線BLj-1,BLj,BLj +1的交叉部。即爲所謂的交叉 點型記憶胞陣列構造。 φ 記憶胞3 3中,係附加有用來防止於記錄/再生時的潛 行電流(sneak current)的二極體34。 圖1 2係表示圖1 1之半導體記憶體的記憶胞陣列部之 構造。 在半導體晶片30上,配置有字元線WLi-1,WLi, WLi + 1和位元線BLj-1,BLj,BLj + 1,這些配線的交叉部上 係配置著記憶胞33及二極體34。 此種交叉點型記憶胞陣列構造的特長在於,不需要對 # 每個記憶胞33個別地連接MOS電晶體,在高積體化是有 利时優點。例如,如圖14及圖15所示,可將記憶胞33 _ 堆疊重合,使記憶胞陣列成爲3維構造-。 記憶胞3 3,係例如圖1 3所示,是由記錄層12、保護 ^ 層22及加熱層35的堆疊構造所構成。藉由1個記憶胞33 ’記憶1位元資料。又,二極體3 4,係被配置在字元線 WLi和記憶胞33之間。 Β· 記錄/再生動作 -23- 200839956 (20) 使用圖1 1至圖1 3來說明記錄/再生動作。 此處,假設是將虛線A所圍繞的記憶胞33加以選擇 ,針對其執行記錄/再生動作。 資訊記錄(設定動作),係對已選擇的記憶胞3 3施加電 壓,使該記憶胞3 3內產生電位梯度而流過電流脈衝即可 •,因此,例如營造出字元線WLi的電位是相對性低於位元 線BLj的電位的狀態。若將位元線BLj設成固定電位(例 φ 如接地電位),則只要對字元線WLi給予負的電位即可。 此時,在被虛線A圍繞的已選擇記憶胞33中,係使 一部份擴散離子往字元線(陰極)WLi側移動,結晶內的擴 散離子係對陰離子相對性地減少。又,往字元線WLi側移 動的擴散離子,係從字元線WLi收取電子而析出成金屬。 在被虛線A圍繞的已選擇記憶胞33中,陰離子會過 剩,結果,使得結晶內的過渡元素離子價數上升。亦即, 被虛線A圍繞的已選擇記憶胞3 3,係因爲相變化所致之 • 載子的注入,導致其變成具有電子傳導性,因此完成資訊 記錄(設定動作)。 此外,在資訊記錄時,非選擇的字元線WLi-1,-WLi + 1及非選擇的位元線BLj-1,BLj + 1,係全部被偏壓成同電 * 位而備用,較爲理想。 又,資訊記錄前的待機時,係將所有的字元線WLi-1, WLi,WLi + 1及所有的位元線BLj-1,BLj,BLj + 1予以預 充電而備用,較爲理想。 又,資訊記錄所需的電流脈衝,係亦可藉由營造出字 -24- 200839956 (21) 元線WLi的電位是相對性高於位元線BLj的電位之狀態, 而促使其產生。 關於資訊再生,則將電流脈衝流過被虛線A圍繞的已 選擇記憶胞33,偵測該記憶胞33的-電阻値而進行。但是 ,電流脈衝係必須爲,不使構成記憶胞3 3的材料發生相 • 變化之程度的微小値。 例如,使讀出電路所產生的讀出電流(電流脈衝)從位 φ 元線BLj往被虛線A圍繞的記憶胞33流通,藉由讀出電 路來測定記憶胞3 3的電阻値。若採用已經說明的新材料 ,則設定/重設狀態電阻値之差,係可保證在103以上。 關於抹除(重設)動作,則是對被虛線A圍繞的已選擇 記憶胞3 3以大電流脈衝進行焦耳加熱,促進記憶胞3 3的 氧化還原反應而進行之。 此處,被形成在字元線WLi及位元線BLj之交叉部上 的記錄層12內,若是以多晶狀態或單晶狀態存在,則擴 Φ 散離子在結晶內的移動是容易發生因此較佳。可是,此種 情況下依然是,若各交叉部上的結晶粒大小有大幅差異, 則各交叉部上的記錄層特性可能會有-參差-。因此,於各交 叉部,結晶粒的大小,係接近單一者較爲理想;其分布係 ' 具有單一峰値的分布,較爲理想。只不過,在各交叉部之 交界被切斷的結晶粒之大小係不考慮在獲得分布之際。爲 了應用結晶構造內的擴散離子之移動,結晶粒的尺寸係爲 和膜厚同程度以上較佳,因此,各交叉部上所含的結晶粒 數係在1 0以下較佳。甚至,結晶粒數在4以下者更爲理 -25- 200839956 (22) 想。 當沒有層積第2化合物時,記錄層中,亦可在第1化 合物的結晶部上下’存在少許的非晶質部,這件事是用圖 3 0及圖3I來說明。如使用圖1所說明,A離子係經由移 動路徑而擴散後,會在記錄層內部以A金屬的方式析出。 此時,若A離子是擴散至第1化合物的結晶粒的端部爲止 ,在與處於非晶質狀態的第1化合物的交界部析出,則會 有A離子所佔據之空隙存在這點,較爲理想。而且,處於 非晶質狀態的層的膜厚11若過厚,則記錄層全體就無法 有效率地改變電阻。說明相對於記錄層的全膜厚t2,tl的 理想範圍。 一般而言非晶質部的電阻係爲,第1化合物是處處於 絕緣狀態時和處於導體狀態時的電阻之間的値。由於A離 子的移動所致之非晶質層的電阻變化並不大,所以爲了使 記錄膜的電阻變化收斂在1個數量及程度,非晶質層的膜 厚11理想係爲t2的1 / 1 〇以下。 此種非晶質層,-雖然可在第1化合物上部也可在下部 ,但由於爲了使第1化合嘗往:所望方向配向,——般會使用 晶格常數是和第1化合物一致的下部層來控制配向,因此 非晶質部係位於第1化合物的上部,較爲理想。 又,非晶質層,係亦可在緊接著記錄層的下一層製膜 時才生成。此種情況下,非晶質層的組成,係異於第1化 合物內的組成,藉由部份含有記錄層相接之下一層材料, 就有提高記錄膜材料與下一層之接著性的效果。此時,非 -26- 200839956 (23) 晶質層的膜厚tl係爲1 Onm以下。更理想而言,則tl爲 3nm以下更爲理想。 接著,針對說明各交叉部之交界進行考察。將記錄層 一樣—地製膜後,將記錄層加工成和字元線同樣形狀,經過 如此製程,就有可能使記錄層的加工面特性異於結晶內部 • 的特性。作爲避免此影響的方法有,在製膜時使用會成爲 絕緣體的記錄層,使用不會加工成一樣之記錄層的方法。 Φ 此時’如圖28所示,字元線間預先埋入絕緣性材料的情 況下’只要將記錄層製膜在字元線上和絕緣性材料上即可 。或者,當記錄膜材料是發揮在字元線間的絕緣性材料之 機能時’則如圖29所示,將記錄層製膜在字元線上與基 板上即可。在記錄層製膜前可將任意的膜進行製膜,在圖 28中係圖示了,在記錄層製膜前,先一樣地製膜用來抑制 記錄層材料擴散的緩衝層之例子。圖28及圖29中,雖然 圖示了記錄膜是一樣的情形,但當記錄層是僅在位元線或 # 僅在字元線方向上有被加工時、較各交叉部有更大加工時 等情況下,則同樣可以忽視加工面之影響。 C. 總結 若依據此種半導體記憶體,則可實現比現今的硬碟或 快閃記憶體更高記錄密度及低消費電力。 (3) 其他 本實施形態中,雖然針對探針記憶體和半導體記憶體 -27- 200839956 (24) 2者加以說明,但本發明之例子所提出的材料及原理,亦 可適用於現今的硬碟或DVD等記錄媒體上。_ 4· 對快閃記憶體的適用 (1) 構造 本發明的例子,係亦可適用於快閃記憶體。 圖1 6係表示快閃記憶體的記憶胞。 快閃記憶體的記憶胞,係由 MIS (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電 晶體所構成。 半導體基板4 1的表面領域,係形成有擴散層42。擴 散層42之間的通道領域上,形成有閘極絕緣層43。閘極 絕緣層 43上,係形成有本發明之例子所述的記錄層 (RRAM: Resistive RAM)44。記錄層44上,係形成有控制 閘極電極4 5。 半導體基板41,係可爲阱領域,又,半導體基板41 和擴散層42,係彼此具有相反的導電型。控制閘極電極 45,係成爲字元線,例如,是由導-電性聚矽所構成·。 記錄層44,係由圖1、圖2或圖3·所示的材料所構成 (2) 基本動作 使用圖1 6來說明基本動作。 設定(寫入)動作,係對控制閘極電極45給予電位VI ,對半導體基板4 1給予電位V2而執行。 -28- 200839956 (25) 電位V 1,V2的差,係爲了使記錄層44發生相變化或 電阻變化而需要足夠大小,但其方向係沒有特別限定。 亦即,VI > V2或VI < V2皆可。 例如,初期狀態(重設狀態)中,若霞設記錄層4 4是絕 • 緣體(電阻大),則實質上因爲閘極絕緣層43變得較厚,所 . 以記憶胞(MIS電晶體)的閾値係會變高。 若從此狀態開始給予電位VI、V2而使記錄層44變 化成導電體(電阻小),則實質上因爲閘極絕緣層43變得較
W 薄,所以記憶胞(MIS電晶體)的閾値係會變低。 此外,電位V2,雖然是被給予半導體基板41,但亦 可取而代之,改成對記憶胞的通道領域,從擴散層42轉 送電位V 2。 重設(抹除)動作,係對控制閘極電極45給予電位VI’ ,對擴散層42的一方給予電位V3,對擴散層42的另一 方給予電位V4(< V3)而執行。 I 電位V Γ ,係超過設定狀態之記憶胞之閾値的値。 此時,記憶胞係-變成ON,電子會從擴散層42:的另一 方往一方流動’同時發生熱電子。該熱電子,係透過閘極 " 絕緣層43而注入至記錄層44,因此記錄層44的溫度會上 ^ 升。 藉此,記錄層44係從導電體(電阻小)變化成絕緣體( 電阻大),實質上閘極絕緣層43變得較厚,記憶胞(MIS電 晶體)的閾値係會變高。 如此,藉由與快閃記憶體類似的原理,就可改變記憶 -29- 200839956 (26) 胞的閾値,因此可以利用快閃記憶體的技術,使本發明之 例子所述的資訊記錄再生裝置實用化。 (3) NAND型快閃記懷體 圖1 7係表示NAND記憶胞單元的電路圖。圖1 8係表 示本發明之例子所述之NAND記憶胞單元之構造。 P型半導體基板41a內,係形成有N型阱領域41b及 φ P型阱領域4 1 c。P型阱領域4 1 c內,係形成有本發明之例 子所述之NAND記憶胞單元。 NAND記憶胞單元,由被串聯之複數記憶胞MC所成 的NAND串,和其兩端各連接1個合計2個的選擇閘極電 晶體ST所構成。 記憶胞MC及選擇閘極電晶體ST,係具有相同構造。 具體而言,它們是由:N型擴散層42、N型擴散層42之 間的通道領域上的閘極絕緣層43、閘極絕緣層43上的記 # 錄層(RRAM)44、記錄層44上的控制閘極電極45所構成 〇 記憶胞MC的記錄層44之狀態(絕緣體/導電體)’係 可藉由上述基本動作而改變。相對於此,選擇閘極電晶體 ' ST的記錄層44,係被固定成設定狀態,亦即導電體(電阻 小)。 選擇閘極電晶體ST的1個,係被連接至源極線SL ’ 另1個則被連接至位元線BL。 設定(寫入)動作前,NAND記憶胞單元內的所有記憶 -30- 200839956 (27) 胞,假設係爲重設狀態(電阻大)。 設定(寫入)動作,係從源極線SL側的記憶胞MC起往 位元線BL側的記憶胞,一次1個地依序進行。 對已被選擇的字元線(控制閘極電極)WL作爲寫入電 位是給予V 1 (正電位),對非選擇的字元線WL作爲轉送電 .位(記_憶胞MC變成ON的電位)是給予Vpass。 將源極線SL側的選擇閘極電晶體ST設成OFF,位元 φ 線BL側的選擇閘極電晶體ST設成ON,從位元線BL往 已被選擇之記憶胞MC的通道領域,轉送程式資料。 例如,當程式資料爲“ 1 ”時,將寫入禁止電位(例如 和V 1同程度的電位)轉送至已被選擇之記憶胞MC的通道 領域,使得已被選擇之記憶胞MC的記錄層44的電阻値 不會從高狀態變化成低狀態。 又,當程式資料爲“ 0”時,將 V2(< VI)轉送至已被 選擇之記憶胞MC的通道領域,使得已被選擇之記憶胞 φ MC的記錄層44的電阻値會從高狀態變化成低狀態。 重設(抹除)動作中,例如,對所有的字元線(控制閘極 電極)WL給予VI ’,將NAND記憶胞單元內的所有記憶胞 MC設成ON。又,將2個選擇閘極電晶體ST設成ON, • 對位元線BL給予V3,對源極線SL給予V4(< V3)。 此時,由於熱電子是被注入至NAND記憶胞單元內的 所有記憶胞MC的記錄層44,因此對於NAND記憶胞單元 內的所有記憶胞MC,會執行一槪的重設動作。
讀出動作,係對已被選擇的字元線(控制閘極電極)WL -31 - 200839956 (28) 給予讀出電位(正電位)’對非選擇的字元線(控制閘極電極 )WL,則是給予無論記憶胞MC是資料“ 0” 、 “ 1 ”都一 定會變成ON的電位。 又,將2個選擇閛極電晶體ST設成ON,對NAND串 供給讀出電位。 •已被選擇之記憶胞MC,係一旦被施加了讀出電位, 則會隨著其記憶之資料的値而變成ON或OFF,因此例如 φ 藉由偵測讀出電位的變化,就可讀出資料。 此外,在圖18的構造中,雖然選擇閘極電晶體ST係 和記憶胞M C具有相同構造’但亦可爲例如圖1 9所示, 關於選擇閘極電晶體ST,係可不形成記錄層,使其爲通 常的MIS電晶體即可。 圖20係爲NAND型快閃記憶體的變形例。 此變形例,係構成N AN D串的複數記憶胞M C的鬧極 絕緣層,是被置換成Ρ型半導體層47 ’具有這點特徵。 φ 高積體化的邁進,使得記憶胞MC微細化,則在未被 給予電壓的狀態下,型半導體層47係會被空泛層所塡 滿… 在設定(寫入)時,對已被選擇之記憶胞的控制閘 ' 極電極45給予正的寫入電位(例如3.5V),且對非選擇之 記憶胞MC的控制閘極電極45給予正的轉送電位(例如 IV)。 此時,NAND串內的複數記憶胞MC的P型阱領域 41c的表面會從P型反轉成N型,形成通道。 -32- 200839956 (29) 於是,如上述,若I位元線BL側的選擇閘極電晶體 ST設成ON,從位元線BL對已被選擇之記憶胞MC的通 道領域轉送了程式資料“ ’則可以進行設定動作。 重設(抹除),係例如若對所有的控制閘極電極45給予 ' 負的抹除電位(例如-3.5V),對P型阱領域41c及P型半導 - 體層47給予接地電位(0V),則可對構成NAND串的所有 記憶胞MC —槪地進行之。 φ 在讀出時,對已被選擇之記憶胞MC的控制閘極電極 45給予正的讀出電位(例如0.5V),且對非選擇之記憶胞 MC的控制閘極電極45,給予無論記憶胞MC的資料是“ 〇 ”、“ 1 ”都必然會變成ON的轉送電位(例如IV)。
其中,”Γ’狀態的記憶胞MC的閾値電壓Vth”l”係假 設爲〇V < Vth”l ” < 0.5V之範圍內;"0Π狀態的記憶胞MC 的閾値電壓Vth”0"係假設爲0.5V < Vth"0” < 1 V之範圍內 〇 • 又,將2個選擇閘極電晶體ST設成ON,對NAND串 供給讀出電位。 若設成此-種狀態,則隨著已被選擇之記憶胞MC中所 記憶之資料的値,通過NAND串中的電流量會改變,因此 * 藉由偵測其變化,就可讀出資料。 此外,於該變形例中,P型半導體層47的電洞摻雜 量是較P型阱領域41c更多,且P型半導體層47的費米 位準是較P型阱領域41c更深約0.5V程度,較爲理想。 這是因爲,當對控制閘極電極45給予正的電位時, -33- 200839956 (30) 要使得從N型擴散層42間的P型阱領域+1 e的表面部份 起開始從P型反轉成N型,以形成通道。 藉此,例如在寫入時,非選擇的記憶胞MC的通道, 係僅在P型阱領域4 1 c和P型半導體層47的界面形成; 在讀出時,NAND串內的複數記憶胞MC的通道,係僅在 P型阱領域41c和P型半導體層47的界面形成。 換言之,記憶胞MC的記錄層44即使爲導電體(設定 0 狀態),擴散層42和控制閘極電極45也不會發生短路。 (4) NOR型快閃記憶體 圖21係表示NOR記憶胞單元的電路圖。圖22係表 示本發明之例子所述之NOR記憶胞單元之構造。 P型半導體基板41a內,係形成有N型阱領域41b及 P型阱領域4 1 c。P型阱領域4 1 c內,係形成有本發明之例 子所述之NOR記憶胞。
# NOR記憶胞,係由被連接在位元線B L和源極線S L 之間的1個記憶胞(MIS電晶體)MC所-構-成。 記憶胞MC是由:N型擴散層42、N型擴散層4—2之 間的通道領域上的閘極絕緣層4 3、閘極絕緣層4 3上的記 錄層(RRAM)44、記錄層44上的控制閘極電極45所構成 〇 記憶胞MC的記錄層44之狀態(絕緣體/導電體),係 可藉由上述基本動作而改變。 -34 - 200839956 (31) (5) 雙電晶體型快閃記憶體 圖23係表示雙電晶體記憶胞單元的電路圖。圖24係 表示本發明之例子所述之雙電晶體記憶胞單元之構造。 雙電晶體記憶胞單元,係爲最近被開發出來的同時具 有NAND記憶胞單元之特徵和NOR記憶胞之特徵的新記 憶包構造。 P型半導體基板41a內,係形成有N型阱領域41b及 P型阱領域41c。P型阱領域41c內,係形成有本發明之例 子所述之雙電晶體記憶胞單元。 雙電晶體記憶胞單元,係由被串聯的1個記憶胞MC 和1個選擇閘極電晶體ST所構成。 記憶胞MC及選擇閘極電晶體ST,係具有相同構造。 具體而言,它們是由:N型擴散層42、N型擴散層42之 間的通道領域上的閘極絕緣層43、閘極絕緣層43上的記 錄層(RRAM)44、記錄層44上的控制閘極電極45所構成 〇 記憶胞MC的記錄層44之狀態(絕緣體/導電髂),係 可藉由上述基本動作而改變。相對於此,選擇閘極電晶體 ST的記錄層44,係被固定成設定狀態,亦即導電體(電阻 小)。 選擇閘極電晶體ST,係被連接至源極線SL,記憶胞 MC係被連接至位元線BL。 記憶胞MC的記錄層44之狀態(絕緣體/導電體),係 可藉由上述基本動作而改變。 -35- 200839956 (32) 在圖2 4的構造中,雖然選擇閘極電晶體S T係和g己憶 胞MC具有相同構造,但亦可爲例如圖25所示,關於選 擇閘極電晶體ST,係可不形成記錄層,使其爲通常的 MIS電晶體即可。 5. 實驗例 作成數種樣本,並評估其初期(抹除)狀態與記錄(寫入 )狀態的電阻差的實驗例。 作爲樣本,是單純化地,採用在直徑約60mm、厚度 約1 mm的玻璃基板所成的碟片上,形成本發明之例子所 述之記錄部。 (1) 第1實驗例 第1實驗例的樣本,係如以下所述。 記錄部是由基底層、電極層、記錄層及保護層的層積 所構成。在碟片上,層積了厚度約50nm而形成之Ce02基 底層後,層積TiN膜lOanm當作電極層。記錄層係爲 CuCo02,保護層-係爲類鑽石碳(D-LC) 〇
CuC〇02係例如,將碟片溫度維持在500°C至800°C之 範圍內的値,在Ar 95.5%,02 0.5 %的氛圍中,進行RF磁 濺鍍,以在碟片上形成厚度約1 。又,類鑽石碳係例 如以CVD法,在CuCo02上形成厚度約3nm。 樣本的評估,係使用由鎢(W)所成,尖端直徑l〇nm以 下的尖銳化探針來進行。 -36- 200839956 (33) 令探針-类"端接觸至記錄部的表面,寫入是在電極層和 探針之間施加lOnsec寬且IV的電壓脈衝,抹除是在電極 層和探針之間施加lOOnsec寬且0.2V的電壓脈衝。 在寫入/抹除後,分別在電極層和探針之間施加 . lOnsec寬且0.1V的電壓脈衝然後測定記錄層的電阻値發 • 現,初期(抹除)狀態下係爲1〇7 Ω左右的値,相對於此, 記錄(寫入)狀態下係變化成ΙΟ3 Ω左右的値。 Φ 寫入/抹除的電阻値之比,係爲約1 ο4 Ω,確認到在讀 出之際是可確保足夠的落差。 (2) 第2實驗例 在第2實驗例中,除了以CuA1g.5C〇〇.502作爲記錄層 這點以外,其餘使用和第1實驗例的樣本相同構成。又, 關於製造方法及評估方法,也是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進行 〇 φ 寫入/抹除後的電阻値,係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爲 j〇3 Ω程度/1 Ο7 Ω程度,兩者的阻抗比係爲約1 Ο4 Ω,確認 到在讀出之際是可確保足夠的落差。 ' (3) 第3實驗例 在第3實驗例中,除了以Cu〖.iC〇g.9〇2作爲記錄層适 點以外,其餘使用和第1實驗例的樣本相同構成。又,關 於製造方法及評·估方法,也是和第1實驗例词樣地進行。 寫入/抹除後的電阻値,係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爲 -37- 200839956 (34) ΙΟ3 Ω程度/1〇7Ω程度,兩者的阻抗比係爲約104Ω,確認 到在讀出之際是可確保足夠的落差。 (4) 第4實驗例 在第4實驗例中,除了以CuA102作爲記錄層這點以 > 外,其餘使用和第1實驗例的樣本相同構成。又,關於製 造方法及評估方法,也是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進行。 φ 寫入/抹除後的電阻値,係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爲 ίο3 Ω程度/107Ω程度,兩者的阻抗比係爲約104Ω,確認 到在讀出之際是可確保足夠的落差。 (5) 第5實驗例 在第5實驗例中,除了以CuMoN2作爲記錄層這點以 外,其餘使用和第1實驗例的樣本相同構成。又,關於製 造方法及評估方法,也是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進行。 • 寫入/抹除後的電阻値,係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爲 1〇3Ω程度/107Ω程度,兩者的阻抗比係爲約104Ω,確認 到在讀出之際是可確保足夠的落差。 ' (6) 第6實驗例 在第6實驗例中,除了以LaNi03作爲電極層這點以 外,其餘使用和第1實驗例的樣本相同構成。又,關於製 造方法及評估方法,也是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進行。 寫入/抹除後的電阻値,係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爲 -38- 200839956 (35) 1〇3Ω程度πο7ω程度,兩者的阻抗比係爲約104Ω,確認 到在讀出之際是可確保足夠的落差。 (7) 第厂實驗例 ^ 在第7實驗例中,除了以Si3N4作爲基底層這點以外 • ,其餘使用和第1實驗例的樣本相同構成。又,關於製造 方法及評估方法,也是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進行。 φ 寫入/抹除後的電阻値,係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爲 103Ω程度/107Ω程度,兩者的阻抗比係爲約104Ω,確認 到在讀出之際是可確保足夠的落差。 (8) 第8實驗例 在第8實驗例中,除了以ClM.iY0.9O2作爲記錄層這 點以外,其餘使用和第1實驗例的樣本相同構成。又,關 於製造方法及評估方法,也是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進行。 # 寫入/抹除後的電阻値,係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爲 103Ω程度/107Ω程度,兩者的阻抗比係爲約ΐ〇4Ω,確一認 到在讀出之際是可確保足夠的落差。 (9) 第9實驗例 在第9實驗例中,除了以CUCr02作爲記錄層這點以 外,其餘使用和第1實驗例的樣本相同構成。又,關於製 造方法及評估方法,也是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進行。 寫入/抹除後的電阻値,係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爲 -39- 200839956 (36) 1 〇3 Ω程度/ 1 Ο7 Ω程度,兩者的阻抗比係爲約1 Ο4 Ω,確認 到在讀出之際是可確保足夠的落差。 (10) 第1〇實驗例 在第1〇實驗例中,除了以CuCrojAluO2作爲記錄層 • 這點以外,其餘使用和第1實驗例的樣本相同構成。又, 關於製造方法及評估方法,也是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進行 寫入/抹除後的電阻値,係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爲 1〇3Ω程度/107Ω程度,兩者的阻抗比係爲約104ω,確認 到在讀出之際是可確保足夠的落差。 (11) 第1 1實驗例 在第11實驗例中,將Ce02緩衝層(基底層)形成約 50nm後,形成由TiN所成之電極層約lOOnm。又,在電 # 極層上形成字元線,在字元線上形成縱型二極體。 然後,在縱型二極體上形成約10nm的白金層,在白 金層上形成作爲記錄層的CuCo02,在記錄層上作爲第2 化合物而形成具有空隙部位的Ti02約10nm。又,在第2 * 化合物上,再度形成由TiN所成之電極層約lOOnm後,在 電極層上形成位元線。 然後’除了是在字元線和位元線之間施加電位這點以 外,其餘均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實施測定。 寫入/抹除後的電阻値,係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爲 -40 - 200839956 (37) 1 Ο3 Ω程度/1 07 Ω程度,兩者的阻抗比係爲約1 〇4 Ω ’確認 到在讀出之際是可確保足夠的落差。 (12) 第12實驗例 在第12實驗例中,除了以CuFe02作爲記錄層這點以 外,其餘使用和第11實驗例的樣本相同構成。又,關於 製造方法及評估方法,也是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進行。 相對於初期狀態之電阻値係爲1 〇8 Ω程度,寫入後的 電阻値係爲ι〇3ω程度,甚至,抹除後的電阻値係爲ι〇7ω 程度。寫入/抹除的電阻比,係爲1〇4Ω〜105Ω,確認到在 讀出之際是可確保足夠的落差。 (13) 第13實驗例 在第1 3實驗例中,除了以Sn02作爲保護層這點以外 ,其餘使用和第1實驗例的樣本相同構成。又,關於製造 方法及評估方法,也是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進行。 相對於初期狀態之電阻値係爲1 〇7Ω程度,寫入後的 電阻値係爲1〇3Ω程度,甚至,抹除後-的電阻値係爲ι〇5ω 程度。寫入/抹除的電阻比,係爲ι〇2ω〜ιο5ω,確認到在 讀出之際是可確保足夠的落差。 (14) 第14實驗例 在第14實驗例中,除了以Tb4〇7作爲基底層並以 L aN i Ο3作爲電極層這點以外,其餘使用和第1實驗例的樣 200839956 (38) 本相苘構成。又,關於製造方法及評估方法,也是和第1 實驗例同樣地進行。 相對於初期狀態之電阻値係爲ι〇6Ω程度,寫入後的 電阻値係爲1 02Ω程度,甚至,抹除後的電阻値係爲1 06Ω 程度。寫入/抹除的電阻比,係爲約ι〇4ω,確認到在讀出 ,之際是可確保足夠的落差。 φ (15) 第15實驗例 在第1 5實驗例中,除了以Ta205作爲基底層這點以 外,其餘使用和第1實驗例的樣本相同構成。又,關於製 造方法及評估方法,也是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進行。 相對於初期狀態之電阻値係爲1 程度,寫入後的 電阻値係爲1〇3Ω程度,甚至,抹除後的電阻値係爲1〇δΩ 程度。寫入/抹除的電阻比,係爲約1〇5Ω,確認到在讀出 之際是可確保足夠的落差。 (16) 第16實驗例 在第1 6實驗例中,除了以R-u02作爲電極層這點以外 ,其餘使用和第1實驗例的樣本相同構成。又,關於製造 * 方法及評估方法,也是和第1實驗例同樣地進行。 相對於初期狀態之電阻値係爲1〇8Ω程度,寫入後的 電阻値係爲103Ω程度,甚至,抹除後的電阻値係爲108Ω 程度。寫入/抹除的電阻比,係爲約1 05Ω,確認到在讀出 之際是可確保足夠的落差。 -42- 200839956 (39) (2 1) 總結 如以上所說明,第1〜第1 6實驗例之任一樣本中,無 論寫入、抹除及讀出的基本動作都可進行。 此外,表1中係整理表示了第1〜第1 6實驗例的驗證 結果。
-43- 200839956 (40) 〔表1〕
形態 基底層 電極層 記錄原或 第1化合物) 保護層(或 第2化编 記錄後的 電阻値(Ω) 抹除後的 電阻値(Ω) 第1實驗例 探針記憶體 Ce02 TIN CuCo02 DLC l.E+03 l.E+07 第2實驗例 探針記憶體 Ce02 TiN CuAl〇 5CO0 5〇2 DLC l.E+03 l.E+07 第3實驗例 探針記憶體 Ce〇2 TiN Cux !〇0〇 9〇2 DLC l.E+03 l.E+07 第4實驗例 探針記憶體 Cc〇2 TiN CuA102 DLC l.E+03 l.E+07 第5實驗例 探針記憶體 Ce02 TiN C\iMoN2 DLC l.E+03 l.E+07 第6實驗例 探針記憶體 Ce02 LaNi03 CuCo02 DLC l.E+03 l.E+07 第7實驗例 探針記憶體 Si3N4 TiN C11C0O2 DLC l.E+03 l.E+07 第8實驗例 探針記憶體 Ce02 TiN Cu! iY09〇2 DLC l.E+03 l.E+07 第9實驗例 撕記憶體 Cc〇2 TiN CuCr02 DLC l.E+03 l.E+07 第10實驗例 探針記憶體 Cc〇2 TiN CuCr〇5Al〇5〇2 DLC l.E+03 LE+07 第11實驗例 交叉點型 記憶體 Ce〇2 TiN CuCo02 Ti02 l.E+03 l.E+07 第12實驗例 交叉點型 記憶體 Ce02 TiN CuFe02 Ti02 l.E+03 l.E+04 〜l.E+05 第13實驗例 探針記憶體 Ce02 TiN CuCo02 Sn02 l.E+03 l.E+02 〜l.E+05 第14實驗例 探針記憶體 Tb407 LaNi03 CuCo02 DLC l.E+02 l.E+06 第15實驗例 探針記憶體 Τ&2〇5 TiN CuCo02 DLC l.E+03 l.E+08 第16實驗例 探針記憶體 Ce02 Ru〇2 CuCo02 DLC l.E+03 l.E+08 6. 其他 若依據本發明之例子,則由於資訊記錄(寫入)係僅在 電場被施加的部位(記錄單位)上進行,因此可在極細微的 領域中,以極小的消費電力來記錄資訊。 又,抹除雖然是藉由施加熱來進行,但若採用本發明 之例子所述之材料,則因爲記錄材料的結晶構造幾乎不發 生變化,因此可以極小的消費電力進行抹除。 甚至,若依據本發明之例子,則初期狀態(絕緣體)係 一 44- 200839956 (41) 爲能量上最穩定之狀態,在寫入後,會 體部,因此在讀出之際,電流會集中在 實現感知效率極高的記錄原理。 如此,若依據本發明之例子,則即 制,仍可以先前技術所無法到達的記錄 錄。 因此,本發明的例子,係對打破目 φ 的記錄密度極限,作爲次世代技術而言 的優勢。 本發明的例子,並非被限定於上述 離其宗旨的範圍內,可將各構成要素力口 又,藉由將上述實施形態所揭露的複數 組合,可構成各種發明。例如,可將上 的所有構成要素中刪除數個構成要素, 態的構成要素加以適宜組合。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本發明對於高記錄密度的次世代Ϊ 爲有用。 【圖式簡單說明】 〔圖1〕圖1係表示記錄原理的圖 〔圖2〕圖2係表示記錄原理的圖 〔圖3〕圖3係表示記錄原理的圖 在絕緣體內形成導 導體部而通過,可 便是極爲單純的機 密度來進行資訊記 前不揮發性記憶體 ,在產業上有很大 實施形態,在不脫 以變形而具體化。 構成要素予以適宜 述實施形態所揭露 也可將不同實施形 訊記錄再生裝置係 -45- 200839956 (42) 〔圖4〕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例子所述之探針記憶體 的圖。 〔圖5〕圖5係表示記錄媒體之區隔的圖。 〔圖6〕圖6係表示記錄時之樣子的圖。 * 〔圖7〕圖7係表示記錄動作的圖。 •〔圖8〕圖8係表示再生動作的圖。 〔圖9〕圖9係表示記錄動作的圖。 φ 〔圖10〕圖10係表示再生動作的圖。 〔圖1 1〕圖1 1係表示本發明之例子所述之半導體記 憶體的圖。 〔圖1 2〕圖1 2係表示記憶胞陣列之構造的圖。 〔圖1 3〕圖1 3係表示記憶胞之構造的圖。 〔圖1 4〕圖1 4係表示記憶胞陣列之構造的圖。 〔圖1 5〕圖1 5係表示記憶胞陣列之構造的圖。 〔圖1 6〕圖1 6係表示對快閃記憶體的適用例的圖。 • 〔圖17〕圖17係表示N AND記憶胞單元的電路圖。 〔圖18〕圖18係表示NAND記憶胞單元之構造的圖 〇 〔圖19〕圖19係表示NAND記憶胞單元之構造的圖 〇 〔圖20〕圖20係表示NAND記憶胞單元之構造的圖 〇 〔圖21〕圖21係表示NOR記憶胞的電路圖。 〔圖2 2〕圖2 2係表示N O R記憶胞之構造的圖。 -46- 200839956 (43) 〔圖23〕圖23係表示雙電晶體記」隱胞單元的電路圖 〇 〔圖24〕圖24係表示雙電晶體記憶胞單元之構造的 圖。 〔圖25〕圖25係表示雙電晶體記憶胞單元之構造的 圖。 〔圖26〕圖26係表示記錄原理的圖。 φ 〔圖27〕圖27係表示黑銅鐵礦構造的圖。 〔圖28〕圖28係表示記憶胞陣列構造之例子的圖。 〔圖29〕圖29係表示記憶胞陣列構造之例子的圖。 〔圖3 0〕圖3 0係表示記錄層之變形例的圖。 〔圖3 1〕圖31係表示記錄層之變形例的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〇 :緩衝層、1 1 :電極層、12 :記錄層、12 A :第1 # 化合物、12B :第2化合物、13 :電極層、14 :金屬層、 15 :驅動器、20 :半導體基板、21 :保護層、22 :保護層 、23 :探-針、24 :半導體基板、25, 26 :多工驅動器、 27 :記錄單位、30 :半導體晶片、31 :字元線驅動器&解 * 碼器、32 :位元線驅動器&解碼器&讀出電路、3 3 :記憶 胞、34 :二極體、35 :加熱層、41 :半導體基板、41a : P 型半導體基板、4 1 b : N型阱領域、4 1 c : P型阱領域、 42 : N型擴散層、43 :閘極絕緣層、44 :記錄層、45 :控 制_閘極電極、47 : P型半導體層、BL :位元線、MC :記 -47- 200839956 (44) WL :字元線 憶胞、SL :源極線、ST :選擇閘極電-晶體
-48 -

Claims (1)

  1. 200839956 (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資訊記錄再生裝置,其特徵爲,是構成如下: 具備:由電極層及記錄層所成之層積構造、被附加至 前記翁極層的緩衝層、對前記記錄層施加電壓以使前記記 錄層發生相變化而記錄資訊的手段; •前記記錄層,係由具有至少2種類陽離子的複合化合 物所構成,前記陽離子之至少1種類,係爲具有電子不完 φ 全塡滿之d軌道的過渡元素·, 前記記錄層,係爲以CuxAyXz (O.lgxSl.l、0.9gy ‘1·1、1·8$ζ$2·2)所表不的材料, 其中 ’ A 係從 Al,Ga,Sc,In,Y,La,Pr,Nd,Sm,Eu, Gd,Tb,Dy,Ho,Er,Tm,Yb,Lu,Ti5 Ge,Sn,V,Cr,Mn, Fe,Co,Ni,Nb,Ta,Mo,W,RU, Rh,Pd 之群中選擇的至少 1種類元素, 又,X係爲從〇,F,N,S之群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 ⑩ 素, 所構成’且含有具有黑銅鐵礦構造的第丨化合-物; mi g己緩衝-層’係至少爲m3n4,m3n5,mn2、或 m4o7,mo2,m2〇5所表示的材料, 其中 ’ Μ 係爲從 Si,Ge,Sn,Zr,Hf,Nb,Ta,Mo,W,Ce,Tb* 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記載之資訊記錄再生裝置 ’其中’則記記錄層’係其結晶的C軸,是對膜面呈水平 方向或從水平方向起算45。以內的範圍而配向。 -49 - 200839956 (2) 3 ·如申請專利範箇第i項所記載之資訊記錄再生裝置 ,其中’前記記錄層係爲CuCo0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資訊記錄再生裝置 ,其中,接觸於前記第1化合物而更具有第2化合物,其 係具有能夠收容前記X的空隙部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資訊記錄再生裝置 ,其中,前記第2化合物,係爲以下當中的1種: 化學式:E]xmz2 其中,□係爲前記X所被收容之空隙部位’ Μ係含有 從 Ti,V,Cr,Mn,Fe,Co,Ni,Nb,Ta,M〇,W,Re,Ru,Rh 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Z係含有從〇,S,Se,N,Cl, Br,I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且〇.3$x^1; 化學式:□ xmz3 其中,□係爲前記X所被收容之空隙部位,μ係含有 從 Ti,V,Cr,Mn5 Fe,Co,Ni,Nb,Ta,Mo,W,Re,Ru,Rh 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Z係含有從0,s,Se,N,Cl, Br,I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且1 S x € 2 Γ 化學式:□ xmz4 其中,□係爲前記X所被收容之空隙部位,Μ係含有 從 Ti5 V,Cr,Mn,Fe,Co,Ni,Nb,Ta,Mo,W,Re,Ru,Rh 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Z係含有從0,s,Se,N,Cl, Br,I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且1 € xS 2 ; 化學式·· □ xMPOz 其中,□係爲前記X所被收容之空隙部位,Μ係含有 -50- 200839956 (3) 從 Ti,V,Ct,Mu,Fe,Co,Ni,Nb,Ta,Mo, W,Re,Ru,Rh 中選擇的至少1種類元素,P係爲磷元素,〇係爲氧元素 ,且 0 · 3 € X ‘ 3、4 S z S 6。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資訊記錄再生裝置 ,其中,前記第2化合物,係具有:錳鋇礦構造、直錳礦 構造、銳鈦礦構造、板鈦礦構造、軟錳礦構造、Re〇3構 造、Mo〇k5P04 構造、TiO0.5P〇4 構造及 FeP04 構造、β φ Μη〇2構造、r Μη02構造、λ Μη02.構造、鈦鐵礦構造當 中的1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資訊記錄再生裝置 ,其中,前記第2化合物,係爲鈦鐵礦構造。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資訊記錄再生裝置 ’其中’前記手段,係含有探針,其係用來對前記記錄層 的記錄單位,局部性地施加前記電壓。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記載之資訊記錄再生裝置 ® ’其中’前記手段,係含有將前記記錄層予以夾入的字元 線及位元線。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資韻記-錄再生裝 置’其中’前記手段,係含有MIS電晶體;前記記錄層係 被配置在’前記MIS電晶體的閘極電極與閘極絕緣層之間 〇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資訊記錄再生裝 置’其中’前記手段,係含有:第1導電型半導體基板內 的2個第2導電型擴散層;和前記2個第2導電型擴散層 -51 - 200839956 (4) 之間的前記第1導電型半導禮基板上的第1導電型半導鳖 層;和控制前記2個第2導電型擴散層間之導通/非導通 的閘極電極;前記記錄層,係被配置在前記閘極電極與前 記第1導電型半導體層之間。
    -52-
TW096121210A 2007-03-30 2007-06-12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TW20083995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95341 2007-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9956A true TW200839956A (en) 2008-10-01
TWI343095B TWI343095B (zh) 2011-06-01

Family

ID=39875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1210A TW200839956A (en) 2007-03-30 2007-06-12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74001A1 (zh)
JP (1) JP4792108B2 (zh)
TW (1) TW200839956A (zh)
WO (1) WO20081296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13806B1 (fr) 2007-03-14 2009-05-29 Univ Nantes Etablissement Publ Utilisation de spinelles lacunaires a clusters tetraedriques d'element de transition du type am4x8 dans une memoire non volatile reinscriptible de donnees electroniques,et materiau correspondant.
WO2008129683A1 (ja) * 2007-03-30 2008-10-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5306363B2 (ja) 2008-09-09 2013-10-02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5550239B2 (ja) * 2009-01-26 2014-07-16 株式会社東芝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756263B2 (en) * 2018-05-23 2020-08-25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Phase transition based resistive random-access memor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4139B1 (en) * 1998-08-25 2001-03-20 University Of Houston Method for switching the properties of perovskite materials used in thin film resistors
WO2000049659A1 (en) * 1999-02-17 2000-08-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icroelectronic device for storing inform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JP3974756B2 (ja) * 2001-06-05 2007-09-1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金属酸化物系粒子の製法
WO2003079463A2 (en) * 2002-03-15 2003-09-25 Ax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Programmable structure, an array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WO2004068604A1 (ja) * 2003-01-30 2004-08-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熱スイッチ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46325B2 (ja) * 2003-10-08 2008-09-10 株式会社東芝 巨大磁気抵抗効果素子
WO2005066969A1 (en) * 2003-12-26 2005-07-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mory device, memory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having variable resistance
JP4372587B2 (ja) * 2004-03-23 2009-11-25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二次元酸化物自然超格子を用いた熱電材料とその製造方法
US8263961B2 (en) * 2004-04-16 2012-09-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Thin film memory device having a variable resistance
JP4529654B2 (ja) * 2004-11-15 2010-08-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憶素子及び記憶装置
US7636257B2 (en) * 2005-06-10 2009-12-22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Methods of operating p-channel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s
KR100723872B1 (ko) * 2005-06-30 2007-05-3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급격한 금속-절연체 전이를 이용한 메모리소자 및 그동작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74001A1 (en) 2010-03-25
JP4792108B2 (ja) 2011-10-12
JPWO2008129684A1 (ja) 2010-07-22
TWI343095B (zh) 2011-06-01
WO2008129684A1 (ja) 2008-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08957B1 (ko) 데이터 판독/기입 디바이스
JP4792107B2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792007B2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791948B2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792006B2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5351144B2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792008B2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5216847B2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908555B2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8018762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08310859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20080239932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TWI343095B (zh)
TWI396281B (zh)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US8431920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for high-recording density
KR101120339B1 (ko) 정보 기록/재생 장치
WO2009116139A1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8251107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8251126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