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38946A - Carbon black pellets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 Google Patents

Carbon black pellets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38946A
TW200838946A TW097103859A TW97103859A TW200838946A TW 200838946 A TW200838946 A TW 200838946A TW 097103859 A TW097103859 A TW 097103859A TW 97103859 A TW97103859 A TW 97103859A TW 200838946 A TW200838946 A TW 2008389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black
pellet
encapsulating material
pellets
we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03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ang H Lee
Original Assignee
Continental Carb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inental Carbon Co filed Critical Continental Carbon Co
Publication of TW200838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894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10Encapsulated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rub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10T428/2991Coa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10T428/2991Coated
    • Y10T428/2998Coated including synthetic resin or poly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0Self-sustaining carbon mass or layer with impregnant or other lay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Sealing Material Composition (AREA)

Description

200838946 九、發明說明: L發明所肩之技術領域3 發明領域 本發明有關碳黑丸粒,且更特別有關具有良好散佈 5性、良好體塊處置特徵及良好抗磨耗性之碳黑丸粒,且有 關此等丸粒之製造方法。
H Titr H 發明背景 碳黑具有廣泛的工業用途。碳黑用來在諸如輪胎、傳 10送帶、線纜及其他機械橡膠物品等橡膠產品中作為強化 劑;在印刷、微影、凸版印刷、碳紙及打字帶墨料、漆料、 塗層、漆器、塑料、纖維、陶瓷、琺瑯、紙、唱片碟及影 印碳粉中作為黑顏料;皮革光製中;乾電池、電極及碳刷 的製造中;電導體中;傳導性及抗靜電橡膠及塑料產品中; 15用於電磁干擾屏蔽;視訊碟及卡帶;用於聚烯烴的UV穩定 化,作為南溫絕緣材料等。 ‘ ie 0守,敛黑粒子具有碎形型態。其由所使用爐具/ 燃燒製程期間不可逆地熔合之約1〇至5〇〇nm直徑的初級粒 子構成並產生具有從5〇至2〇,〇〇〇11111直徑之初級骨料。碳黑 口為其王現輕及塵埃狀形式不但難以處置、運送及作終端 使用且在%、境上不可接受因而無法實際以其生產形式來使 用。為了改良這些處置、運送及使用問題,所產生的蓬鬆 狀石反黑係被密化。該技藝中熟知對於一給定等級的碳黑而 炎置丨生貝k著密化程度提高而改良。然而,經密化碳 5 200838946 黑的散佈性隨著密化程度增加而漸進地劣化。因此,體塊 處置性質的改良與散佈性的劣化之間存在著取捨關係。 一般而言,產業目前利用三種基本方法來獲得密化。 其依據所提供的密化增加水準係為:蓬鬆狀生產產品的攪 5動或真空處理,乾丸化及濕丸化。所有這些方法清楚記載 於該技藝中,譬如揭露於美國專利案2,85〇,4〇3 ; 3,011,902 ; 4’569,834 ; 5,168,012 ; 5,589,531 ;及5,654,357,其基於各 種用返合併於本文中以供參考。上述密化製程皆有缺點, 譬如在體塊處置方面具有不良性質之產品、相對較弱且具 有不良抗磨耗性之丸粒形成,或擁有良好體塊處置性質但 難以散佈之相對較密、硬且抗磨耗的丸粒。 因此,仍需要一展現良好體塊處置性質、具有良好抗 磨耗性且易散佈之經密化碳黑。 【明内3 15 發明概要 本發明的一態樣中,提供一包含經除氣碳黑的一内核 心及一包封材料的一外圍繞殻之碳黑丸粒,包封材料的殼 具有丸粒平均厚度的從約1%至約1〇%之平均厚度。 本發明的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用於製造經包封碳黑丸 粒之方法,其中如上述故除氣的碳黑係在一流體-固體接觸 斋中以一段足以形成碳黑丸粒的時間期間接觸於一經流體 化的包封材料。 本發明的碳黑丸粒之特徵係在於一軟或蓬鬆狀碳黑内 核心及一包封材料的一外圍繞殼,其形成一可抵抗磨耗及 6 200838946 - 触衝擊的判m塗層藉以使丸粒更加無塵。根據本發明 製造的丸粒係可具有不同形狀及尺寸,一般大部份來說, 丸粒係為-球形或類球形並具有從125至細一的直徑。 然而,如則述,丸粒未必為球形且尺寸範圍可實質地不同 5於上述者。外包封殼不論是否稱為皮、膜、層或類似物皆 將—般具有碳黑丸粒平均厚度的從約1%至約·之平均厚 度。將瞭解在丸粒為不對稱性譬如並非球形或概呈球形之 • #例中,外圍繞層的此平均厚度仍成立。因此,包封層的 丸粒之内核心的容積將使得如果丸粒儘管呈不規則形狀但 10具有球形本質,内核心及包封層的合併容積以一概呈球形 體部來看將使得上述關係成立,亦即,包封層的平均厚度 係為整體丸粒之厚度譬如直徑的約1%至約10%。 從組成觀點來看,希望使包封殼與具有適當體塊處置 性質的丸粒呈現一致性盡可能地薄狀。一般而言,本發明 -15之丸粒的殼將含有佔出現於丸粒中碳黑總重的1〇重量%之 • ^ 包封材料的最大量。在包封材料包含單一包封劑之案例 中’包封劑的重量-般將佔出現於丸粒中的總碳黑之從約工 至約3重量%,而在採用多重包封劑之案例中,包封材料的 重量將佔出現於丸粒中的總碳黑之從約5至約7重量%。雖 20然部分包封材料將出現於丸粒的核心中,至少3〇重量%、 較佳大於50重量%、且更佳90重量%或更大的所採用總包封 材料將出現於丸粒的外圍繞殼中。因為本發明的丸粒之獨 特構造、亦即碳黑的一軟、蓬鬆狀内核心及一外較剛性殼、 皮或層的包封材料,由於包封材料集中於丸粒的外圍繞殼 200838946 中’故可採用相對較小量的包封材料。 參 10 15 20 本發明的方法中所使用之包封柯料可如上述包含單一 或夕重包封劑。包封劑係為熟習該技術者所熟知且 ^二重材料°因此’包封材_非限制性範例係包括碳 11二物、木質素氧化物、纖維素副產物、天然橡膠、合 ^橡夕、合成聚合物、天然及合成織、樹脂、松香、及其 混合物二包封材料不論是一包封劑或多重包封劑皆呈顆粒 /式k案例中,可藉由融化包封材料及將其形成一霧、 氣霧劑或其他顺形式來達成此作用。其他案例中,包封 材枓可溶解於—隨後可形《、氣霧劑或類似物之適當載 體中。此處的载體用語係指譬如液體等任何流體,盆中可 溶解、散佈或以其他方式形成形式的—或多個包封 劑使其可以氣霧劑、霧、噴灑或其_粒形式被導入-流 體-固體接觸器中。液體载體的非限制性範㈣包括礦物 油、動物油、植物油、醇及酸。特定案财,包封材料可 為細微固餘子的氣義形式,其處於在包封步驟將會接 合形成毅之溫度。在此例中,經細分的固體粒子將依需要 藉由被攜栽在-氣態物流譬如空氣或惰性氣體中而被簡單 地導入包封步财4何案财,包封劑將為可在碳黑上 形成一皮、塗層、膜、覆蓋物等以形成包封殼之類型。 雖然已將殼描述為“圍繞丸粒的核心”,請瞭解殼中可 具有次要裂縫或不連續以使内核心被曝露,儘管其只是和 微狀。然而,包封殼中的任何此等裂縫或不連續皆將具有 不使核心材料自丸粒實質逸出之維度。 8 200838946 形成本發明的碳黑丸粒時,採用兩主要步驟—除氣及 包封。如熟知,所產生的碳黑極為蓬鬆而有低的視密度。 所產生的碳黑之蓬鬆度可被某程度地降低且藉由熟習該技 術者熟知的方法使所產生的碳黑除氣來增加視密度。譬 5,可·市售且常用來從所產生的蓬鬆狀碳黑移除空氣 之諸如真空過狀/或壓實料設備來達成碳黑除氣。 此處所用之相對於流體/固體接觸器的一流體、數個流 • 冑及其衍生物係指諸如喷灑物、氣霧劑、霧、塵或類似^ 等物理形式’其中不論呈固體或液體形式的顆粒物皆懸浮 10於一概呈氣態環境中。經除氣的碳黑導入一流體_固體接觸 器中。流體-固體接觸器可包含一移動床系統諸如一旋轉 筒,其含有或不含銷針,或-經流體化床系統或因此為任 何類型的設備,其中固體粒子譬如經除氣碳黑可接觸於包 封材料的-流體,如上文所界定,以使流體終將沿一碳黑 15、结塊形成—殼以因此形成本發明的碳黑丸粒。經除氣碳黑 •肖經流體化顆粒包封材料之間的接觸係執行—段足以達成 丸化製程、亦即形成碳黑的-内核心及包封材料的一外殼 ^皮之時間期間。將瞭解形成丸粒之時間可依據碳黑本 質、包封材料本質等而在寬廣極限上變動。 20 ~包封製程可依據包封材料本質而在從1G至謂。c的環 室溫度或升高溫度下進行。譬如,包封材料為可融化形成 蠟霧、散佈物或其他顆粒形式的蠟形式之案例中,溫度< 依據所採用特定的躐介於從60至16(^之間。t要二“ 所想見的蟻可為天然或合成。在包封材料溶解於一載體中 9 200838946 之案例中,溫度可顯著地低於-相對較高溫融化壤之案例 中所採用者,且只需高到足以蒸發載體留下包封材料^在 碳黑核心上形成殼。 一旦包封製程已完成且丸粒已形成,其自接觸器被移 5除且依需要冷卻。特定案例中,再度依據包封材料本質而 $,未必需要冷卻步驟。㈣,在包封製程中採用相對較 高溫度之案例中,可能需要藉由熟習該技術者熟知的方法 • 祕除丸粒且將其冷卻。本發_—特徵結構係在於:因 為採用-相對較小量的包封材料,包封材料傾向於很快地 10固體化或硬化以形成殼而在許多案例中具有最小的冷卻需求。 I[實施方式2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顯示本發明,提出下列非限制性範例。 範例1 -15 一6000磅藥量的經除氣N650(ASTM D1765)碳黑係以 _ — _㈣的水及佔碳黑總、重〇.5重量%的糖衆束縛劑在locrc 的商業銷針混合器中10分鐘被濕丸化,以形成控制樣本 丸粒。 範例2 來自蓬鬆狀N650的經除氣碳黑(ASTM D1765)係以水 被濕丸化但無任何束缚劑。因此,所產生的丸粒如同範例i 但無任何糖漿束缚劑。五十磅的丸粒被導入一具有一葉片 式内部使丸粒保持運動中之莽森(Muns〇n)旋轉批次混合器 中。聚乙烯蠟被加熱至約90°C的一溫度、亦即到達融點, 200838946 且被喷灑至旋轉筒内,筒的内部實質地處於環室溫度。所 採用的聚乙烯蠟量係佔裝填至筒的碳黑重量之17重量%。 包封製程繼續一段近似2分鐘的期間,在該點移除丸粒。 範例3 5 接下來為範例2的程序,但差異在於包封劑包含一已融 化並散佈且懸浮於作為載體的石蠟礦物油中之酚醛樹脂。 紛.樹脂以佔奴黑藥量1.5重量%的數量出現,而石蝶礦物 油以佔碳黑藥量4.8重量%的數量出現。 經由範例1、2及3製造的丸粒受到不同測試以決定灰塵 10產生、抗磨耗性及散佈性。採用兩方法來決定灰塵產生^一 視覺檢驗及一經修改的ASTM D1508測試(測試時間從2〇分 鐘增加至60分鐘)。視覺檢驗方法包含將半加侖的碳丸粒放 置在一容器中,以戴手套的手攪動容器中的丸粒1〇次並以 視覺決定手套上的碳黑量。在經修改的ASTM D1508方法 15中,丸粒受到一60分鐘測試以模擬丸粒的長距離運送來決 定抗磨耗性及灰塵產生。 表1顯示兩灰塵產生/磨耗測試的結果及個別丸粒壓碎 強度(ASTM D3313)。下表1的結果中,對於經修改的astm D15 0 8測試及A S T M D 3 313測試而言範例1的丸粒被任意指 20派一數值100。對於決定丸粒的灰塵產生之視覺檢驗方法, 採用任意尺度1至5,其中5為最差而1為最好。結果顯示於 下表1中。可從表1看出,本發明範例2及3(Εχ2、Εχ3)的方 法所製造之丸粒係產生遠為較少的灰塵,儘管其相對於先 别技藝丸粒譬如經由範例i(Ex l)製造的丸粒而言具有較小 11 200838946 丸粒剛性或壓碎強度。 表1 測試 Exl Ex2 Ex3 經修改ASTM D1508(磨耗) 100 60 17 %改良,% vs. Exl 40 83 視覺檢驗(灰塵度) 5 3 1 %改良,% vs· Exl 40 80 ASTM D3313(丸粒強度) 100 49 72 範例1至3的丸粒以不同數量的橡膠組份及其他添加劑 5 被混合於一 1.5升内部混合器中以執行散佈性測試。為作進 一步比較,亦使用兩額外配製物,化合物2及化合物3。化 合物2及3具有用來形成Ex.2及3的丸粒之相同類型及數量 的包封材料。然而,化合物2及3的丸粒與Ex.l相同地製造。 範例1至3的化合物及化合物2及3隨後形成含有橡膠的組成 10 物以供決定散佈性。丸粒-橡膠配製物的組成物顯示於下表 2中,其中所有組份係為百分橡膠之份數(PHR)。 12 200838946
表2
义品名 SOLFLEXtgi銷 丨 218·^- 2以品名BUDENE®銷售的^#_乙丁二烯橡膠 *添加劑1包含塑化劑、拉_ 了歸橡膠 **添加劑2包含固化劑虱化物、及抗臭氧劑 藉由兩方法來評價範例1至3的丸粒及化合物2及3的散 佈性·對於微觀散佈的光學檢驗及對於巨觀散佈的擠製剛 減。光學評價中,未觀察到顯著差異。決定巨觀散佈時, ⑺知用在螺旋桶端處具有Us•版325及Ν〇·6〇的筛網包襄之 一研究室擠製_·75对外徑、1G : ! L/D比、及G 75时通路 米度之單螺旋為)。操作條件為45rpm螺旋速度、11 〇。〇墨 极溫度及7Gt桶溫度。結果利用兩指標賴示於表3中, 每單位容賴製化合物之擠製_巾的平均壓力累積及⑺ 15使擠製器桶中壓力累積抵達給定壓力52〇〇psi之所經過時 間。範例1被指派一任意值1〇〇。結果顯示於表3中。 13 200838946 可從表3的結果看出,相較於控制組(範例u及化合物2 及3而g根據本發明的經包封丸粒(範例2及3)中具有遠為較 小的壓力累積。亦可看出,比起控制組(範例丨)或化合物2 及3而言,本發明的經包封丸粒(範例2及3)在擠製器桶中抵 5達5200psi壓力累積的所經過時間係遠為更大。因此可從表3 資料看出,比起一使用碳水化合物(糖漿)束缚劑的先前技藝 濕經丸化碳黑丸粒或先前技藝丸粒諸如化合物2及3而言本 發明的經包封丸粒更易散佈。已熟知藉由兩項評價指標亦 即壓力累積及擠製器桶中壓力累積的所經過時間來反映碳 10黑丸粒在一諸如範例1至3及化合物2及3中所用者等聚合性 基質中之散佈性。因此,前者代表擠製速率而後者代表擠 製月t*里。可從表3看出’本發明的經包封丸粒之擠製速率為 較高,且本發明的經包封丸粒之擠製能量為較低。 範例4 15 接下來為範例1的程序以利用糖漿作為束缚劑形成經 濕丸化之碳黑丸粒,N650。 範例5 此範例顯示一連續製程中之本發明的經包封丸粒的製 造。經由範例4但無任何束缚劑所產生之丸粒係以1〇〇〇 20 PPH(碎每小時)速率被導入一莽森(Munson)旋轉連續混攪 器中。一包含懸浮於佔碳黑重量的3.6重量%石蠟礙物油中 之1.2重量%酚醛樹脂的包封材料藉由喷灑被導入莽森 (Munson)旋轉連續混攪器中。莽森(Munson)旋轉連續混授 器中的溫度為35°C。 14 200838946 範例6 接下來為範例1的程序,差異在於 N339 (ASTM m765)且束缚劑為木質素^斤採用的破黑為 範例7 、羊匕物° 5 10 15 20 接下來為範例5的程序,差異在於 範例6製造者但無任何束縛劑 木用的丸粒為經由 黑重細娜錢她=2;^含散佈於佔峻 封材料亦即懸浮於石蝶礦物油中的聚 /乙晞蝶。包 351溫度以霧狀被導人莽森(Muns,^^^係在 範例4及5的丸粒進行比較以決 中。 又師/慮殘留物對於散佑 性之效應。譬如,如下表何看出,根據本發明的經包= 粒(犯例5)具有比先喊藝丸粒(第續)更^倍㈣ 留物。可推測出較低筛滤殘留物的丸敕⑽n〇 325_ 將造成使用一U.S. No.325篩網之—擠製器的桶中之乾、、」 均壓力累積。結果顯示於表〜表4中亦顯示對=1 5的丸粒以兩方式進行之—灰塵產生^域―視覺檢驗及 -經修改的ASTM D1508如上文對於範例⑴所述。表*顯 示灰塵產生測試的結果及指標丸粒壓碎強度(A· 細3)、丸粒尺寸分佈(ASTMDl5n)及篩濾殘留物(astm D1514-US· Νο·325 篩網)。 15 200838946 表4 測試 Ex 4 Ex 5 經修改ASTM D1508(磨耗) 100 17 %改良,% vs. Ex 4 83 視覺檢驗(灰塵度) 5 1 %改良,% vs. Ex 4 80 ASTM D3313(丸粒強度) 100 77 篩濾殘留物#325 100 843 丸粒尺寸分佈,% #10 2.2 1.8 #18 31.7 44.0 #35 47.9 41.5 #60 14.2 10.5 #120 2.8 2.0 盆 1.2 0.2
經由範例4至7產生的丸粒係受到對於範例1至3提出及 表1提出之程序。在使用範例4至7的丸粒之形成中係使用相 5 同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膠及丁二烯橡膠。範例4-1及6-1分別係 為經由範例4及6產生但與用來產生範例5及7的丸粒之束缚 劑混攪之丸粒以形成概括均質性的丸粒其中束縛劑散佈遍 及丸粒而非形成經由範例5及7的包封丸粒。橡膠配製物顯 示於下表5中。 10 16 200838946 表5
5 #由—擠製測試來評價範例4]、5、6韻7的丸粒之 散佈性。在螺旋器桶端具有U.S· Νο·325及Νο·6_〇篩網包穿 之一研究室擠製器(〇·75对外徑、10 : ! L/D比、^ 才通路深度之單一螺旋器)中擠製丸粒。操作條件為 45rpm螺疑速度、11(rc壓模溫度及7〇°C桶溫度。就每單位 10 :積的所擠製化合物之擠製器桶巾的平均壓力累積及使擠 壓w桶中的壓力累積抵達給定壓力之所經過時間來描述散 佈性,在此例中給定壓力對於範例4_1及5的丸粒係為 5200pS1而對於範例卜1及7的丸粒為4000psi。範例4及5的結果 顯示於表6中。 17 15 200838946 Μ 測試 Ex 4-1 Ex5 壓力累積 ' 100 86 %改良,% vs. Ex 4-1 14 所經過時間 100 「154 %改良,% vs. Ex 4-1 54 雖然範例5的丸粒含有比起範例4-1的丸粒更多8倍之 師濾、殘留物(No. 325網目),然而,如表6圖資料可看出,範 5例5的經包封丸粒在擠製測試中顯示遠為較慢的壓力累 積。這些結果顯示巨觀散佈係在一特定程度上與篩濾殘留 物數量呈獨立無關而範例5的經包封丸粒更快速地散佈至 更小尺寸而終將導致擠製生產力的改良並降低製造成本。 類似結果如下表7所示以範例6-1及7的丸粒顯示。 10 盘1 測試 Ex 6-1 Ex 7 壓力累積 100 71 %改良,% vs. Ex 6-1 29 所經過時間 100 144 %改良,% vs. Ex 6-1 44 表7亦顯示因為範例6-1及7的丸粒藉由與範例4_i及5 的丸粒不同之一碳黑製造,經包封丸粒的進一步利益並不 仰賴一特定等級的碳黑。 經由表7所示及獲得的結果,範例6_丨及範例7的丸粒亦 在矽土混攪配製物中測試以決定經包封丸粒(範例7)是否可 降低製造成本或增加一多重混合系統中及單一混合系統中 的政佈性。因此,已熟知石夕土比起碳黑而言難以散佈。為 此,多重通行混合或動態混合方法對於獲得令人滿意的石夕 18 200838946 ,佈而°很重要,其將增加製造成本並降低生產力。配 製物顯示於下表8巾。表8中除非另外指明,所有量皆為 PHR 〇 Μ
:添加劑1包含塑化劑、矽土耦合劑 **添加劑2包含固化劑 抗氧化物、及抗臭氧劑 範例8 經由擠製測試來評價散佈性。得自表8的配製物係在45 難螺旋速度、抓壓模溫度及7G。⑽溫度的操作條件下 10於螺旋器桶端具有篩網包裝U.S· Νο.200&Ν〇·352研究室 擠製器(0.75对外徑、10 ·· 1 L/D比、及〇.75吋通路深度之單 -螺旋器)中被擠製。藉由每單位容積的所擠製化合物之擠 製态桶中的平均麼力累積及使擠製器桶中的屡力累積抵達 給定壓力(5200psi)之所經過時間來決定散佈性。結果顯示 15 於下表9中。 19 200838946 表9 測試 Ex 6-2 Ex 7-1 壓力累積 100 86 %改良,% vs. Ex 6-2 14 所經過時間 100 131 %改良,% vs. Ex 6-2 31 如第9圖可看出,經包封丸粒(範例7)顯示出相較於其 中使束缚劑概括均質地混合遍及丸粒之範例6-1的丸粒而 5 言,一石夕土混攪配製物的一多重通行混合中之散佈性的顯 著改良。 上述資料顯示出本發明的經包封丸粒顯示出相較於一 濕丸化方法所製造的先前技藝丸粒而言之降低的磨耗(較 少灰塵)及較好的散佈性而無關乎所採用的束缚劑類型及 10 數量、碳黑類型或等級、及混合的配製物及/或方法。 上文描述及範例係顯示本發明的選定實施例。有鑒於 此,熟習該技術者將瞭解位於本發明精神及範圍内的所有 變異及修改。 【囷式簡單說明:3 15 (無)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 20

Claims (1)

  1. 200838946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包含碳黑骨料的—内核心及—包封材料的— 錢之可散佈性碳黑丸粒,該殼具有該 從約1%至約1〇%之一平均厚度。 巾勺尽度的 2. 以佔 出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丸粒,其中該包封材料係… 出現於該丸粒中總碳黑的約ω重量%之 現於該丸粒中。 里
    10
    20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㈣之丸粒 甲鑌设中的包封材料 係匕3出現於該丸粒中的總包封材料之至少3 Q重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旧之丸粒,其中該殼中的包封材料 係包含出現於該丸粒中的總包封材料之至少9 〇重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旧之丸粒,其中—包封材料=含°單 一包封劑。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丸粒,其中該包封材料包含多 重包封劑。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丸粒,其中該等經除氣碳黑骨 料係選自由位於20g/Kg至1000g/Kg範圍中的 I2NO(ASTM D1510)及位於45ml/100g至500mi/100g範圍 中的OAN(ASTMD2414)所組成的碳黑群組。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丸粒,其中該等碳黑丸粒為概 呈球形。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丸粒,其中該等球形丸粒具有 從125至2000μιη的一直徑。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丸粒,其中該包封材料係選自 21 200838946 由碳水化合物、木質素氧化物、纖維素副產物、天然橡 膠、合成橡膠、合成聚合物、蠟、樹脂、松香、及其混 合物所組成之群組。 11. 一種用於形成碳黑丸粒之方法,包含: 5 將碳黑骨料除氣以形成經除氣的碳黑; 將該經除氣的碳黑導入一流體-固體接觸器中; 將一顆粒包封材料導入該接觸器中;及 使該經除氣碳黑接觸於該經包封材料一段足以形 成包含經除氣碳黑的一内核心及包封材料的一外圍繞 10 殼之經包封碳黑丸粒的時間期間,其中該殼具有該丸粒 平均厚度的從約1%至約10%之一平均厚度。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接觸器包含一移 動床系統。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其中該移動床系統包含 15 一旋轉筒混合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接觸器包含一經 流體化床系統。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顆粒包封材料以 一霧形式被導入該接觸器中。 20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封材料包含單 一包封劑。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封材料包含多 重包封劑。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等經包封碳黑丸 22 200838946 粒自該接觸器被移除及冷卻。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等碳黑丸粒為概 呈球形。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方法,其中該經等球形丸粒具 5 有從125至2000μιη的一直徑。 羲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等碳黑骨料係選 m 自由位於20g/Kg至1000g/Kg範圍中的i2no(astm D1510)及位於 45ml/100g 至 500ml/100g 範圍中的 OAN(ASTMD2414)所組成的碳黑群組。 10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丸粒,其中該包封材料係選自 由碳水化合物、木質素氧化物、纖維素副產物、天然橡 膠、合成橡膠、合成聚合物、蠟、樹脂、松香、及其混 合物所組成之群組。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封材料以佔出 -15 現於該丸粒中的總碳黑之10重量%的一最大值量出現 , 於該丸粒中。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殼中的該包封材 料包含出現於該丸粒中的總包封材料之至少30重量%。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殼中的該包封材 20 料包含出現於該丸粒中的總包封材料之至少90重量%。 23 200838946
    七、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無)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TW097103859A 2007-01-31 2008-01-31 Carbon black pellets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TW20083894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700,794 US7651772B2 (en) 2007-01-31 2007-01-31 Core-shell carbon black pellets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8946A true TW200838946A (en) 2008-10-01

Family

ID=39668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03859A TW200838946A (en) 2007-01-31 2008-01-31 Carbon black pellets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7651772B2 (zh)
CN (1) CN101743070A (zh)
TW (1) TW200838946A (zh)
WO (1) WO20080946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61142B2 (en) * 2008-04-11 2011-11-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ixer for a combustor
DE102010030547A1 (de) 2010-06-25 2011-12-29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Pellets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BR112016011777A2 (pt) 2013-11-27 2017-08-08 Gen Electric Aparelhos de bocal de combustível
US10451282B2 (en) 2013-12-23 2019-10-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Fuel nozzle structure for air assist injection
JP6695801B2 (ja) 2013-12-23 2020-05-20 ゼネラル・エレクトリック・カンパニイ 可撓性支持構造体を備えた燃料ノズル
US11253839B2 (en) 2014-04-29 2022-02-22 Archer-Daniels-Midland Company Shaped porous carbon products
CN115178255A (zh) 2014-04-29 2022-10-14 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 炭黑基成型多孔产物
US10604635B2 (en) 2014-09-23 2020-03-31 Bridgestone Bandag, Llc Carbon black pellets bound by functional polymer
WO2016048997A1 (en) 2014-09-23 2016-03-31 Bridgestone Bandag, Llc Carbon black pellets bound by styrene-butadiene latex polymer
US10464048B2 (en) 2015-10-28 2019-11-05 Archer-Daniels-Midland Company Porous shaped metal-carbon products
US10722867B2 (en) 2015-10-28 2020-07-28 Archer-Daniels-Midland Company Porous shaped carbon products
CN108192167A (zh) * 2017-12-03 2018-06-22 青岛黑猫炭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合成橡胶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50403A (en) 1954-04-05 1958-09-02 Cabot Godfrey L Inc Carbon black pellets and a process for their manufacture
US3011902A (en) 1954-05-27 1961-12-05 Cabot Corp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carbon black pellets for inks
US3333038A (en) * 1965-01-18 1967-07-25 Continental Carbon Co Method for wet pelletizing carbon black
US4243365A (en) * 1979-04-20 1981-01-06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Carbon black pellet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ame
US4569834A (en) * 1984-05-24 1986-02-11 Continental Carbon Company Carbon black pellets having enhanced dispersion properties
DE3609133A1 (de) * 1986-03-19 1987-09-24 Glatt Gmbh Vorrichtung zum pelletieren od. dgl. behandeln von teilchen sowie damit durchfuehrbares verfahren
US5168012A (en) 1989-03-13 1992-12-01 Columbian Chemicals Company Carbon black beads with latex additive
US5284898A (en) * 1992-10-02 1994-02-0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with natural rubber based tread
US5397807A (en) * 1993-10-14 1995-03-14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Compatibilized carbon black and a process and a method for using
US5654357A (en) * 1994-07-12 1997-08-05 Cabot Cororation Dispersible carbonblack pellets
US5589531A (en) 1995-03-07 1996-12-31 Cabot Corporation Preparation and use of pelletized submicron pigment powder/polymer compositions
US6019829A (en) * 1996-10-31 2000-02-01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Carbon black aggregate
DE19756501A1 (de) * 1997-12-18 1999-06-24 Degussa Perlruß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7148285B2 (en) * 2001-05-11 2006-12-12 Cabot Corporation Coated carbon black pelle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94622A1 (en) 2008-08-07
CN101743070A (zh) 2010-06-16
US7651772B2 (en) 2010-01-26
US20100143585A1 (en) 2010-06-10
US20080182107A1 (en) 2008-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38946A (en) Carbon black pellets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TWI726144B (zh) 樹脂組合物、三維列印機用絲及樹脂粉末、與造形物及其製造方法
JP6021946B2 (ja) カーボンナノ素材のペレ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02220549A (ja) 顆粒状無機質充填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顆粒状無機質充填剤を配合してなる樹脂組成物
Mahmoud et al. Design and testing of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nanocomposites filled with lead oxide micro‐and nano‐particles: Mechanical, therm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KR101154107B1 (ko) 충전제?유리 함유 수지 성형체
CN108659575A (zh) 一种超细重质碳酸钙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56973A (zh) 一种upvc/级配复配无机粉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3418260B1 (en) Flake glass and resin composition
TW201323678A (zh) 碳奈米纖維凝集體、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及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CN106062089B (zh) 颗粒状乙炔黑
WO2002092702A2 (en) Coated carbon black pelle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KR20240007176A (ko) 탄소 나노튜브에 의해 코팅된 중합체 입자를 포함하는 압출가능한 조성물
KR20140073866A (ko) 탄소나노소재 분말의 고형체와 그 제조 방법
JPH10265630A (ja) 強化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
CN107345042A (zh)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和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WO2023243372A1 (ja) セルロース繊維複合樹脂組成物、セルロース繊維複合樹脂成形体、及び、セルロース繊維複合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3869241B2 (ja) セラミックス粉末
JP5350262B2 (ja) 顆粒フレーク状ガラス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顆粒フレーク状ガラス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樹脂組成物
Liu et al. A novel approach in preparing polymer/nano-CaCO 3 composites
JP4663305B2 (ja) フレーク状ガラス凝集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レーク状ガラス凝集体
Ashter et al. Effects of nanoparticle feed location during nanocomposite compounding
Qian et al. A novel method for preparing nanoparticle‐coated additives used in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CN112236468A (zh) 矿物填料的新应用
JP2023142666A (ja) 断熱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