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36393A - Fuel battery - Google Patents

Fuel batter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36393A
TW200836393A TW096144781A TW96144781A TW200836393A TW 200836393 A TW200836393 A TW 200836393A TW 096144781 A TW096144781 A TW 096144781A TW 96144781 A TW96144781 A TW 96144781A TW 200836393 A TW200836393 A TW 2008363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electrode
layer
air
liqu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44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un Momma
Asako Sato
Yuichi Yoshida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Kk filed Critical Toshiba Kk
Publication of TW200836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639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605Porous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411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with simultaneous supply or evacuation of electrolyte; Humidifying or dehumidify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201Reactant storage and supply, e.g. means for feeding, pip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008/1095Fuel cells with polymeric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605Porous electrodes
    • H01M4/861Porous electrodes with a gradient in the poros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09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with one of the reactants being liquid, solid or liquid-charged
    • H01M8/1011Direct alcohol fuel cells [DAFC], e.g.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DMF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Fuel Cell (AREA)
  • Inert Electrodes (AREA)

Description

200836393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燃料電池,特別是小型之液體燃 供給型之燃料電池。 【先前技術】 近年’經由電子技術的進步,電子機器的小型 性能化,便攜化則持續進展,而針對在攜帶用電子 係強力要求所使用之電池的高能量密度化,因此, 小型的同時,要求高容量的二次電池。 對於對如此之二次電池的要求而言,例如,開 離子二次電池,另外’攜帶電子機器的動作時間係 增加的傾向,並在鋰離子二次電池之中,從材料的 以及構造的觀點,能量密度之提升係幾乎到達極限 爲無法對應更加的要求。 依據如此之狀況,取代鋰離子二次電池,小型 電池則被受注目,特別是作爲燃料而使用甲醇之直 型燃料電池(DMFC: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於使用氫氣之燃料電池,氫氣之處裡的困難度,或 有機燃料進行改質而製作氫之裝置等,對於小型化‘ [0005] 在D M F C之中,係在燃料極而氧化分解甲醇, 氧化碳,質子及電子,另一方面’在空氣極之中’ 空氣所得到之氧,和經過電解質膜而從燃料及所供 料直接 化,高 機器, 輕量且 發有鋰 有更加 觀點, ,而成 之燃料 接甲醇 係比較 無需將 優越。 生成二 經由從 給之質 -5- 子而生成水, 力。 發電,而作爲 箱,並開發作 構造之 D M F C 收容室與發電 透過甲醇,而 ,朝小型化發 ,係揭示有對 裝於發電元件 比之DMFC係 要因之影響情 則變爲困難, 〇 報,係揭示有 容部分與負極 〇 取代簡略化機 情況則爲困難 不易,因此, 200836393 子,以及從燃料極通過外部電路所供給之電 另外,經由通過其外部電路之電子,供給電: 針對在DMFC係爲了由如此的構成進行 補助器具備有供給甲醇之閥或送入空氣之風 爲系統構成複雜型態之DMFC,因此,在其 中係不易謀求小型化。 因此,並非由閥而供給甲醇,而於甲醇 元件之間,設置通過甲醇的分子的膜,取代 由將甲醇收容室接近至發電原件附近之情況 展,另外,例如對於 W02005/1 1 2 1 72公報 於空氣的導入,未使用風箱而由設置直接安 之吸氣口的情況,構築小型DMFC,但,如. 取代簡略化機構,而受到溫度等之外部環境 況,對於發電元件傳送一定量之甲醇的情況 因此,安定輸出而高現出之情況則變爲困難 另外,對於日本特開2004- 1 7 1 844號公 爲了控制如此之甲醇之供給量,而於燃料收 之間,設置多孔體,集中甲醇供給量之技術 但,在上述以往之燃料電池的構成中, 構,而導入經由反應而成的水於燃料極側之 ,對於發電元件保持一定量的水之情況則爲 現出高輸出之情況則爲困難。 [專利文獻1] W02005/112172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171844號公報 200836393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係提供可供給充分的水及特定量 之燃料於燃料極者,並可現出高輸出之燃料電池者。 如根據本發明之一形態,屬於具備:具有燃料極觸媒 層及面向於前述燃料極觸媒層之一方的面所設置之燃料極 氣體擴散層的燃料極,具有空氣極觸媒層及面向於前述空 氣極觸媒層之一方的面所設置之空氣極氣體擴散層的空氣 極,以及由夾持於前述燃料極觸媒層與前述空氣極觸媒層 之電解質膜所構成之膜電極接合體之燃料電池,其中,提 供將前述空氣極氣體擴散層之氣孔率乃較前述燃料極氣體 擴散層之氣孔率爲小之燃料電池。 另外,如根據本發明之一形態,屬於具備:具有燃料 極觸媒層及面向於前述燃料極觸媒層之一方的面所設置之 燃料極氣體擴散層的燃料極,具有空氣極觸媒層及面向於 前述空氣極觸媒層之一方的面所設置之空氣極氣體擴散層 的空氣極,以及由夾持於前述燃料極觸媒層與前述空氣極 觸媒層之電解質膜所構成之膜電極接合體之燃料電池,其 中,提供將前述空氣極觸媒層之氣孔率乃較前述燃料極觸 媒層之氣孔率爲小之燃料電池。 更加地,如根據本發明之一形態’屬於具備:具有燃 料極觸媒層及面向於前述燃料極觸媒層之一方的面所設置 之燃料極氣體擴散層的燃料極’具有空氣極觸媒層及面向 於前述空氣極觸媒層之一方的面所設置之空氣極氣體擴散 -7- 200836393 層的空氣極,以及由夾持於前述燃料極觸媒層與前述空氣 極觸媒層之電解質膜所構成之膜電極接合體之燃料電池, 其中’提供將前述空氣極氣體擴散層之氣孔率乃較前述燃 料極氣體擴散層之氣控率爲小,且前述空氣極觸媒層之氣 孔率乃較前述燃料極觸媒層之氣孔率爲小之燃料電池。 另外’本發明之燃料電池係亦可具備收容液體燃料, 具有爲了導出前述液體燃料之氣化成分的開口之液體燃料 收容室’和呈封塞前述液體燃料收容室之開口地所配設, 使前述液體燃料之氣化成分朝向前述燃料極之燃料極氣體 擴散層而透過之氣液分離膜。 另外’本發明之燃料電池係亦可具備配置於前述膜電 極接合體之燃料極側,分配燃料供給於前述燃料極之燃料 極氣體擴散層的燃料分配機構,和收容液體燃料,藉由前 述燃料分配機構與流路所連接之燃料收容部。 【實施方式】 [爲了實施發明之最佳型態] 以下,關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參照圖面而進行說 明。 圖1係爲模式性地表示有關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直 接甲醇形的燃料電池1 0的圖。 如圖1所示,燃料電池1 0係做爲起電部而具備由燃 料極觸媒層1 1及燃料極氣體擴散層1 2而成之燃料極,與 由空氣極觸媒層13及空氣極氣體擴散層14而成之空氣極 -8 - 200836393 ,,與夾持於燃料極觸媒層1 1與空氣極觸媒層1 3之間的 質子(氫離子)傳導性的電解質膜1 5所構成之膜電極複 合體(MEA :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16。 作爲含於燃料極觸媒層Π及空氣極觸媒層1 3之觸媒 係可舉出例如爲白金族元素Pt,Pu,Rh,Ir,Os,Pd等 之單體金屬,含有白金族元素之合金等,具體而言,作爲 燃料極觸媒層11,理想則採用對於甲醇或一氧化碳而言, 具有強耐性之Pt-Ru或Pt-Mo等情況,而作爲空氣極觸媒 層1 3,理想則採用白金或Pt-Ni等情況,但,並不侷限於 此等構成,另外,亦可爲使用如碳素材料之導電性載持體 的載持觸媒,或使用無機載持體觸媒。 另外,燃料極觸媒層Π及空氣極觸媒層1 3係具有特 定之氣孔率所構成,並空氣極觸媒層1 3之氣孔率係做爲 較燃料極觸媒層1 1之氣孔率爲小所設定,具體而言,空 氣極觸媒層13之氣孔率係爲燃料極觸媒層11之氣孔率的 6 0〜9 9%,理想爲80〜99%,在此,將對於燃料極觸媒層1 1 之氣孔率的空氣極觸媒層〗3之氣孔率的比例,作爲其範 圍之情況,對於其比例較60%爲小之情況,係空氣的導入 量則因容易變爲不充分,而無法促進針對在空氣極觸媒層 1 3之還原反應,另外,對於其比例較99%爲大之情況,係 從空氣極觸媒層1 3蒸發的水分則因變得過剩,而對於膜 電極接合體1 6內保持特定量的水之情況則變爲困難。 作爲構成電解質膜1 5之質子傳導性材料係可舉出例 如,如具有磺酸基, -9- 200836393 例如,全氟黃酸聚合體之氟素樹脂(Nafion (商品名 、DuPont公司製),Flemion(商品名、旭硝子公司製) 等),具有磺酸基之碳化氫樹脂,鎢酸或磷鎢酸等之無機 物等,但,並不限定於此等之構成。 層積於陽極觸媒層24之陽極氣體擴散層25係完成均 一地供給燃料於陽極觸媒層24的作用同時,亦兼具陽極 觸媒層24之集電體,而層積於陰極觸媒層26之陰極氣體 擴散層27係完成均一地供給氧化劑於陰極觸媒層26的作 用同時,亦兼具陰極觸媒層26之集電體。 另外,燃料極氣體擴散層1 2及空氣極氣體擴散層j 4 係因爲了使氣體通過,故由多孔質體而成之公知的導電性 材料所構成,而燃料極氣體擴散層1 2及空氣極氣體擴散 層1 4係例如由碳纖維紙,碳纖維織布所構成,但並不侷 限於此等之構成,例如,燃料極氣體擴散層1 2或空氣極 氣體擴散層14係理想爲由可調整氣孔率情況之材料所構 成,例如,理想爲使用以壓縮的情況而可使體積,即,密 度變化之碳纖維紙等,空氣極氣體擴散層1 4之氣孔率係 做爲較燃料極氣體擴散層1 2之氣孔率爲小所設定,具體 而言,空氣極氣體擴散層1 4之氣孔率係爲燃料極氣體擴 散層12之氣孔率的20〜70%,理想爲50〜60%,在此,將 對於燃料極氣體擴散層1 2之氣孔率的空氣極氣體擴散層 1 4之氣孔率的比例,作爲其範圍之情況,對於其比例較 2 0%爲小之情況’係因對於空氣極觸媒層〗3的氧氣之供給 量則下降空’而無法促進針對在空氣極觸媒層1 3之還原 -10- 200836393 反應,另外,對於其比例較70%爲大之情況’係因將在空 氣極觸媒層1 3所形成之特定量的水’保持於膜電極接合 體1 6內之情況則變爲困難。 然而,針對在將空氣極觸媒層1 3之氣孔率,做爲較 燃料極觸媒層1 1之氣孔率爲小所設定之情況,亦可將空 氣極氣體擴散層1 4之氣孔率係做爲較燃料極氣體擴散層 1 2之氣孔率爲小所設定。 # 另外,對於燃料極氣體擴散層1 2,係層積燃料極導電 層1 7,對於空氣極氣體擴散層1 4,係層積空氣極導電層 1 8,而燃料極導電層1 7及空氣極導電層1 8係理想爲例如 ,使用白金,金等貴金屬,鎳或不銹鋼等耐蝕性金屬等之 金屬材料而成之多孔質層(例如,金屬篩孔)或箔體者, 另外亦可各自使用將金或碳纖維之導電性材,以異種金屬 進行表面處理之材料,被覆金等之良導電性金屬於銅或不 銹鋼的複合材料者。 ® 另外,燃料極導電層1 7與電解質膜1 5之間,係配置 具有矩形框狀之燃料極密封材1 9之同時,圍住燃料極觸 媒層1 1及燃料極氣體擴散層1 2的周圍,另一方面,空氣 極導電層18與電解質膜15之間,係配置具有矩形框狀之 空氣極密封材20之同時,圍住空氣極觸媒層1 3及空氣極 氣體擴散層1 4之周圍,而燃料極密封材1 9及空氣極密封 材20係例如由橡膠製之〇環等所構成,並防止從膜電極 接合體16之燃料洩漏及氧化劑洩漏,然而,燃料極密封 材1 9及空氣極密封材20之形狀並不侷限於矩形形狀,而 -11 - 200836393 成對應於燃料電池1 0之外緣形地適宜所構成。 另外,如圖1所示,呈被複收容液體燃料F之液體燃 料收容室2 1之開口部地,配置氣液分離膜22,對於氣液 分離膜22上,係配置由對應於燃料電池〗〇之外緣的形狀 所構成之框體23 (在此係矩形的框體),並且,對於其框 體23上,係燃料極導竃層17乃呈框體23上地層積配置 有具備上述之燃料極導電層17及空氣極導電層18之膜電 極接合體1 6,在此,框體23係由電性絕緣材料所構成, 而具體而言,例如由如聚對苯二甲二乙酯(PET)之熱可 塑性聚酯樹脂等所形成。 另外’儲存於液體燃料容器2 1之液體燃料F係爲濃 度超過50%莫耳之甲醇水溶液,或純甲醇,另外,純甲醇 之純度係理想爲作爲95重量%以上1 〇〇重量%以下者,另 外’液體燃料F之氣化成分係指,對於作爲液體燃料F使 用液體之甲醇的情況,係意味氣化之甲醇,對於作爲液體 燃料F使用甲醇水溶液的情況,係意味甲醇之氣化成分與 由水之氣化成分而成之混和氣。 另外,爲以氣液分離膜22、燃料極導電層17及框體 23所圍住之空間的氣化燃料收容室24係暫時性地收容透 過氣液分離膜2 2之液體燃料F的氣化成分,更加地,作 爲將針對在氣化成分之燃料的濃度分佈作爲均一之空間而 發揮機能。 另外’上述之氣液分離膜22係爲分離液體燃料F之 氣化成分與液體燃料F,並使其氣化成份透過於燃料極觸 -12- 200836393 媒層1 1側之構成,而其氣液分離膜22係對於液體燃料F 而言,由爲不活性不溶解之材料,構成爲薄板狀,具體而 言,由矽橡膠,低密度聚乙烯(LDPE )薄膜,聚氯乙烯 (PVC )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薄膜,氟 素樹脂(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 ),四氟乙烯·全氟烷 基乙烯醚共聚物(PFA )等)微多孔膜等之材料所構成。 另外,爲了更促進本發明之效果,對於空氣極導電層 1 8上,係藉由以對應於燃料電池1 0之外緣形的形狀所構 成之框體25 (在此係爲矩形的框體),層積保濕層26, 另外,對於保濕層26上,係做爲表面層而發揮機能,層 積形成有複數個爲了導入爲氧化劑之空氣的空氣導入口 28 之表面罩體層27,而其表面罩體層27係因由加壓含有膜 電極接合體1 6之層積體,亦達成提升其密著性之作用, 故例如由如SUS 3 04之金屬所形成,另外,框體25係與框 體23同樣地,由電性絕緣材料所構成,具體而言,例如 由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之熱可塑性聚酯樹脂 等所形成。 另外,保濕層26係浸含針對在空氣極觸媒層13所生 成的水之一部分,構成控制水的蒸發之作用之同時,經由 均一地導入氧化劑於空氣極氣體擴散層1 4之情況,亦具 有作爲促進對於空氣極觸媒層I 3之氧化劑之均一擴散的 補助擴散層之機能,而其保濕層26係例如由聚乙烯多孔 質膜等之材料所構成,並使用其最大的孔徑則爲20〜50μιη 程度的膜,而將最大的孔徑做爲其範圍之情況,係對於孔 -13· 200836393 徑較2 0 μ m爲小的情況,係因空氣透過量下降,而對於較 5 Ο μ m爲大之情況’係因水分蒸發成爲過多,然而,從經 由浸透壓現象之空氣極觸媒層1 3側對於燃料極觸媒層1 1 之水的移動係可由改變針對在設置於保濕層26上之表面 罩體層27的空氣導入口 28個數或尺寸,調整開口部面積 等之情況而控制者。 然而’燃料電池1 0之構成係並非侷限於上述之構成 者,而例如,亦可於燃料極導電層17與框體2 3之間,設 置疏水性之多孔膜,而由設置其多孔膜之情況,可防止從 藉由多孔膜之燃料極氣體擴散層1 2側對於氣化燃料收容 室24側之水的侵入,由此,可由燃料極氣體擴散層1 2控 制在液體燃料收容室2 1側所產生之燃料濃度的下降,進 而可對於燃料極觸媒層1 1供給特定濃度之燃料者,而做 爲具體之多孔膜的材料,例如,可舉出聚四氟乙烯(PTEF ),做爲潑水化處理之矽薄板等。 另外,其氣液分離膜2 2之更加地於液體燃料收容室 2 1側,具有與氣液分離膜22同樣之氣液分離機能,更加 地亦可設置調整燃料之氣化成分的透過量之透過量調整膜 ’而經由其透過量調整膜之氣化成分的透過量之調整係由 調整設置於透過量調整膜之開孔部的口徑而進行,而其透 過量調整膜係可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之材料而構成 ,由設置其透過量調整膜之情況,可調整供給於燃料極觸 媒層1 1側之燃料的氣化成分之供給量者。 接著’關於針對在上述之燃料電池1 00的作用,進行 -14· 200836393 說明。 燃料收容部2 1內之液體燃料F (例如,甲醇水溶液 )產生氣化’並其氣化之甲醇與水蒸氣之混和氣則透過氣 液分離膜22,暫時收容於氣化燃料收容室24,均一地進 行濃度分佈,而暫時收容於氣化燃料收容室2 4之混和氣 係通過燃料極導電層1 7,更加地由燃料極氣體擴散層j 2 所擴散,供給至燃料極觸媒層Π,在此,本發明中,係做 爲將燃料極氣體擴散層1 2之氣孔率,較空氣極氣體擴散 層1 4之氣孔率爲大而設定,並可藉由燃料極氣體擴散層 1 2而有效率供給做爲特定量之氣化的混合氣供給至燃料極 觸媒層1 1,而供給至燃料極觸媒層1 1之混合氣係產生下 記(1 )式所示之甲醇的內部改質反應。 CH30H + H20— C02 + 6H + + 6e·.·.式(1) 然而,對於作爲液體燃料F使用純甲醇之情況,係因 未從液體燃料容器21供給水蒸氣,故在空氣極觸媒層1 3 生成的水或電解質膜15中的水等,與甲醇產生上述(1) 式的內部改質反應,或者,未經由上述(1 )式的內部改 質反應,而根據無需水之其他反應機構,產生內部改質反 應。 由內部改質反應所生成之質子(H+ )係傳導在電解質 膜15,並到達至空氣極觸媒層13,而從表面罩體層27的 空氣導入口 28所攝取之空氣係擴散在保濕層26,空氣極 導電層18,空氣極氣體擴散層14,供給至空氣極觸媒層 1 3,另,供給至空氣極觸媒層1 3之空氣係產生接下來之 -15- 200836393 (2 )式所示之反應,根據此反應,生成水而產生發電反 應 (3 / 2 ) Ο 2 + 6 Η + + 6 e -3 Η 2 〇 …式(2 ) 經由其反應而生成於空氣極觸媒層1 3中的水的一部 分係儲存於空氣極氣體擴散層1 4,並其剩餘的水係藉由空 氣極氣體擴散層1 4而到達至保濕層26,並到達至保濕層 26之一部分的水係從設置於保濕層26之表面罩體層27之 空氣導入口 2 8所蒸發,而剩餘的水係暫時儲存於保濕層 26 ’更加地’當在進行式(2 )的反應時,生成水量則增 加’並空氣極氣體擴散層1 4及空氣極觸媒層1 3中的水分 儲藏量則增加,對於此情況,伴隨著式(2 )的反應之進 行’空氣極氣體擴散層14及空氣極觸媒層13中之水分儲 藏量則成爲較燃料極觸媒層1 1之水分儲藏量爲多之狀態 ’其結果,經由浸透現象,生成於空氣極觸媒層1 3的水 則促進通過電解質膜1 5而移動至燃料極觸媒層1 1之現象 ’因此,將對於燃料極觸媒層1 1之水分的供給,比較於 只仰賴從液體燃料容器2 1氣化之水蒸氣的情況,促進了 水的供給,而可使在前述式(1 )之甲醇的內部改質反應 促進。 另外,作爲液體燃料F,即使在使用甲醇濃度超過5 0 莫耳。/。之甲醇水溶液,或純甲醇的情況,因可使用從空氣 極觸媒層1 3移動至燃料極觸媒層11的水於內部改質反應 之情況,故可安定進行對於燃料極觸媒層Η之水的供給 ,由此,更可降低甲醇的內部改質反應之反應阻抗,進而 -16- 200836393 更可提升長期輸出性與負荷電流特性者,更加地,亦可謀 求液體燃料收容室2 1之小型化情況。 然而,在此,關於就將空氣極氣體擴散層1 4之氣孔 率係做爲較燃料極氣體擴散層1 2之氣孔率爲小所設定之 情況,已做過說明,但關於就將空氣極觸媒層1 3之氣孔 率係做爲較燃料極觸媒層1 1之氣孔率爲小所設定之情況 ,亦得到同樣的效果,更加地,關於就將空氣極氣體擴散 層1 4之氣孔率係做爲較燃料極氣體擴散層1 2之氣孔率爲 小所設定,且將空氣極觸媒層1 3之氣孔率係做爲較燃料 極觸媒層1 1之氣孔率爲小所設定之情況,亦得到同樣的 效果。 如根據上述,一實施形態之直接甲醇型之燃料電池1 〇 ,由將空氣極氣體擴散層1 4之氣孔率係做爲較燃料極氣 體擴散層1 2之氣孔率爲小所設定之情況,及/或將空氣極 觸媒層1 3之氣孔率係做爲較燃料極觸媒層1 1之氣孔率爲 小所設定之情況,可將在空氣極所生成的水儲存於空氣極 內者,由此,促進對於藉由電解質膜15之燃料極觸媒層 1 1之水的移動,並可供給對於針對在燃料極觸媒層Π之 改質反應需要的水,其結果,可迴避對於燃料極觸媒層1 1 之水的供給不足情況,進而可實現高輸出之燃料電池者。 然而,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之中,關於對於液體燃料, 使用甲醇溶液或純甲醇之直接甲醇型的燃料電池,進行過 說明,但液體燃料’並不侷限於此’而亦可爲例如乙醇水 溶液或純乙醇等之乙醇燃料’丙醇水溶液或純丙醇等之丙 -17- 200836393 醇燃料,乙二醇水溶液或純乙二醇等之乙二醇燃料,二甲 醚’蟻酸,或其他的液體燃料,無論如何均收容因應燃料 電池之液體燃料,另外,燃料電池係對於主動型之燃料電 池’更加地對於燃料供給等一部分使用閥等之半被動型之 燃料電池而g ’亦可適用本發明,並得到與使用被動型之 燃料電池的情況同樣之作用效果。 接著,關於具備上述之膜電極接合體16,有關本發明 之一實施型態之直接甲醇型的燃料電池其他構成,參照圖 2及圖3而進行說明。 圖2係係模式性地表示有關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其 他構成之直接甲醇型的燃料電池〗0 〇剖面的圖,圖3係爲 模式性地表示燃料分配機構1 3 〇之構成斜視圖,然而,對 於與上述之一實施型態的燃料電池1 〇之構成同一的部分 ’係附上同一之符號而省略或簡略重複之說明。 如圖2所示’膜電極接合體1 6係由燃料極觸媒層j j 及燃料極氣體擴散層1 2而成之燃料極,與空氣極觸媒層 1 3及空氣極氣體擴散層i 4而成之空氣極,與夾持於燃料 極觸媒層11與空氣極觸媒層13之間的質子(氫離子)傳 導性的電解質膜1 5所構成。 對於電解質膜1 5與後述之燃料分配機構〗3 〇之間, 係介入存在有燃料極密封材1 9,對於電解質膜1 5與表面 罩體層27之間,係介入存在有空氣極密封層2〇,經由此 等而防止從膜電極接合體1 6的燃料洩漏或氧化劑洩漏, 然而’對於表面罩體層2 7,係形成有爲了攝入爲氧化劑之 -18- 200836393 空氣的空氣導入口 28,而對於表面罩體層27與空. 1 1 1之間’係因應需要而配置保濕層,而保濕層係爲 在空氣極觸媒層1 3所生成的水之一部分,控制水的 之同時,促進了對於空氣極觸媒層13之空氣的均一 之構成。 然而,構成膜電極接合體1 6之各層的材料,構 料極游4材19’空熱極密封層20,表面罩體層27等 料,係爲與對應於構成前述之一實施型態的燃料電钟 之各自的材料相同。 對於膜電極接合體1 6之燃料極側,係配置有燃 配機構1 3 0,而對於燃料分配機構〗3 〇係介由如配管 料的流路1 3 1而連接燃料收容部〗3 2。 對於燃料收容部1 3 2,係收容有對應於膜電極接 1 6之液體燃料F,作爲液體燃料f係可舉出各種濃度 醇溶液或純甲醇等之甲醇燃料’而液體燃料F係未必 限於甲醇燃料之構成,而液體燃料F係例如亦可爲乙 溶液或純乙醇等之乙醇燃料,丙醇水溶液或純丙醇等 醇燃料,乙二醇水溶液或純乙二醇等之乙二醇燃料, 醚’蟻酸’其他的液體燃料,無論如何均收容因應燃 池1 0 0之燃料於燃料收容部1 3 2。 對於燃料分配機構1 3 0,係從燃料收容部1 3 2, 流路1 3 1而導入液體燃料]p,而流路][3 1係並非限於 分配機構1 3 G或與燃料收容部〗3 2獨立之配管所構成 成’例如’層積燃料分配機構〗3 〇與燃料收容部1 3 2 氣極 浸含 蒸發 擴散 成燃 之材 ^ 10 料分 之燃 合體 之甲 爲僞 醇水 之丙 二甲 料電 藉由 燃料 之構 而作 •19- 200836393 爲一體化之情況,亦可爲連結此等之液體燃料的流路,而 燃料分配機構1 3 0係如藉由流路1 3 1而與燃料收容部1 3 2 連接即可。 在此’如圖3所示,燃料分配機構1 3 0係具備具有液 體燃料F藉由流路1 3 1而流入之至少1個的燃料注入口 1 3 3,和排出液體燃料F或其氣化成分之複數個之燃料排 出口 13 4的燃料分配板1 3 5,另外,如圖2所示,對於燃 料分配板1 3 5的內部,設置有成爲從燃料注入口〗3 3所引 導之液體燃料F的通路之空隙部〗3 6,而複數之燃料排出 口 134係各自直接連接於做爲燃料通路而發揮機能之空隙 部 1 3 6。 從燃料注入口 1 3 3導入於燃料分配機構〗3 〇之液體燃 料F係流入於做爲燃料通路而發揮機能之空隙部136,並 藉由空隙部1 3 6,各自導入至複數之燃料排出口丨3 4,而 對於複數之燃料排出口 1 34係亦可配置例如,只透過燃料 之氣化成分’而不使液體成分透過之氣液分離膜(未圖示 )’由此,對於膜電極接合體丨6之燃料極丨丨〇係供給燃 料之氣化成分’然而,氣液分離體係亦可做爲氣液分離膜 而設置於燃料分配機構〗30與燃料極n〇之間,而液體 燃料F的氣化成分係從複數之燃料排出口〗3 *,朝燃料極 1 1 〇而排出。 燃料排出口 1 3 4係呈可供給燃料於膜電極接合體j 6 之全體地’複數設置於與燃料分配板丨3 5之燃料極n 〇接 觸的面,而燃料排出口〗3 4之個數係如爲2個以上即可, -20- 200836393 但爲了將針對在膜電極接合體1 6之面內的燃料供給量作 爲均一化,呈存在有0.1〜10個/cm2之燃料排出口 134地 形成情況則爲理想。 對於連接燃料分配機構1 3 0與燃料收容部1 3 2之間的 流路1 3 1係插入有閥1 3 7,而其閥1 3 7係並非爲循環液體 燃料F之循環閥,而爲從燃料收容部1 3 2移送液體燃料f 於燃料分配機構1 3 0的燃料供給閥,經由如此閥〗3 7在必 要時,輸送液體燃料F之情況,提升燃料供給量之控制性 ,此情況,作爲閥1 3 7係可控制性佳地輸送少量的液體燃 料F,更加地從可小型輕量化的觀點,理想爲使用旋轉葉 片幫浦,電性浸透流幫浦,隔片幫浦,汲取幫浦之情況, 而旋轉葉片幫浦係爲以馬達使葉片旋轉而進行輸送的構成 ’電性浸透流幫浦係爲使用引起電性浸透流現象之二氧化 矽等之燒結多孔體之構成,隔片幫浦係爲經由電磁石或壓 電陶瓷而驅動隔片進行輸送的構成,汲取幫浦係壓迫具有 柔軟性之燃料流路的一部分,汲取液體燃料F而進行輸送 的構成,而在此之中,從驅動電力或尺寸等之觀點,更理 想爲使用電性浸透流幫浦或具有壓電磁石之隔片幫浦者。 針對在如此構成,收容於燃料收容部1 3 2之液體燃料 F係經由閥137而移送至流路131,再供給至燃料分配機 構1 3 0 ’並且從燃料分配機構〗3 〇所釋放之燃料係供給至 膜電極接合體1 6之燃料極1 1 〇,而之後的作用係爲與在前 述之燃料電池1 0之作用相同。 然而,如爲進行從燃料分配機構1 3 0對於膜電極接合 -21 - 200836393 體1 6之燃料供給的構成,亦可取代閥〗3 7,而可做爲配置 燃料遮斷閥之構成者,此情況,燃料遮斷閥係爲了控制經 由流路1 3 1之液體燃料F的供給而加以設置。 針對在具有具備其膜電極接合體〗6之其他構成的燃 料電池1 0 0,亦得到與在前述之一實施型態的燃料電池i 〇 之作用效果同樣的作用效果。 接著,針對在將空氣極氣體擴散層1 4之氣孔率係做 爲較燃料極氣體擴散層1 2之氣孔率爲小所設定,及/或將 空氣極觸媒層1 3之氣孔率係做爲較燃料極觸媒層1 1之氣 孔率爲小所設定之燃料電池1 〇,由以下之實施例,說明得 到優越輸出特性之情況。 (實施例1 ) 如以下製作有關本發明之燃料電池。 首先,將碳纖維紙(TORAY公司製TGP-H-120), 由平板加壓,朝厚度方向,壓縮厚度至成爲1/2爲止,然 而,其碳纖維紙之壓縮前的氣孔率係由使用阿基米德法而 測定時,爲7 5 %,另外,其碳纖維紙之壓縮後的氣孔率係 經由外型尺寸與測定重量計算的結果,爲4 0 · 5 %,將其碳 纖維紙,做爲空氣極氣體擴散層而使用。 另外,由均化器混合白金載持石墨粒子與DE2020 ( DUPONT公司製)而製作漿劑’並將其塗佈於爲空氣極氣 體擴散層之壓縮加工之碳纖維紙(T0RAY公司製TGP-H-! 2 〇 )之一方的面,並且,以常溫將其乾燥而形成空氣極 -22- 200836393 觸媒層’製作空氣極’而其空氣極觸媒層之氣孔率係由塗 膜尺寸與材料密度’以及測定重量而計算的結果,爲 8 8.6% ° 接著’由均化器混合載持白金釕合金粒子的碳粒子與 DE2 02 G ( DUPONT公司製)而製作漿劑,並將其塗佈於爲 燃料極氣體擴散層之氣孔率爲75%之碳纖維紙(TOR A Y 公司製TGP-H-120 )之〜方的面,並且,以常溫將其乾燥 而形成燃料極觸媒層,製作燃料極,而其燃料極觸媒層之 氣孔率係由塗膜尺寸與材料密度,以及測定重量而計算的 結果,爲7 8.5 %。 做爲電解質膜’使用固定電解質膜Nafionll2 ( DUPONT公司製),將其電解質膜,以空氣極及燃料極夾 持,並以溫度爲120°C,壓力爲i〇kgf/cm2之條件進行加 壓’製作膜電極接合體(MEA ),然而,電極面積係空氣 極,燃料極同時作爲12cm2。 接著,將其膜電極接合體(MEA ),以具有爲了導入 空氣及氣化之甲醇之複數開孔的金薄而夾合,形成燃料極 導電層及空氣極導電層。 以樹脂製之2個框體而夾入層積上述之膜電極接合體 (MEA ),燃料極導電層,空氣極導電層之層積體,然而 ,對於膜電極接合體之空氣極側與一方之框體之間,膜電 極接合體之燃料極側與另一方之框體之間,係各自夾持橡 膠製之〇環而進行密封。 另外,燃料極側的框體係介由氣液分離膜,經由螺絲、 -23- 200836393 固定於液體燃料收容室’而對於氣液分離膜,係使用厚度 0.2mm之矽薄片,另一方面,對於空氣極側之框體上,係 配置氣孔率爲28%之多孔質板,形成保濕板,而對於其保 濕板上,係配置形成有爲了空氣攝入之空氣導入口(口徑 4mm,口數64個)之厚度爲2mm之不錄鋼板(SUS304) ,形成表面罩體層,經由螺絲緊固而固定。 對於如上述所形成之燃料電池的液體燃料收容室,將 純甲醇注入5ml,以溫度25°C,相對濕度50%之環境,從 電流値與電壓値測定輸出之最大値,另外,經由安裝於表 面層之表面的熱電偶,測定燃料電池之表面溫度的最大値 〇 測定的結果’輸出之最大値係爲1 5 · 2 m W / c m 2,燃料 電池之表面溫度的最大値係爲32.4 t。 將其MEA從兀件取出,進行切斷,作爲呈可看到剖 面,埋入於樹脂,而關於埋入於其樹脂之Μ E A,剖面呈平 面地進行硏磨,以電子顯微鏡觀察,從其結果,將燃料極 觸媒層與空氣極觸媒層之厚度,各自作爲1 0點程度測定 ,求得平均厚度,而從其厚度,材料密度及測定重量算出 觸媒層之氣孔率時’燃料極觸媒層爲68.7%,空氣極觸媒 層爲8 0.7 %。 (實施例2 ) 針對在實施例2所使用之燃料電池的製作,首先,由 均化器混合白金載持石墨粒子與DE2020 ( DUPONT公司 -24- 200836393 製)而製作漿劑’並將其塗佈於爲空氣極氣體擴散層之氣 孔率爲75%之碳纖維紙(TORAY公司製TGP-H-120)之 一方的面,並且,以常溫乾燥其而形成空氣極觸媒層,製 作空氣極。 接著,於空氣極觸媒層上,配置PTFE (聚四氟乙燃 )薄板,並於其上方’配置厚度0.5mm之矽橡膠薄片,由 平板加壓進行壓縮,其結果,空氣極觸媒層的厚度則成爲 1 /2程度,空氣極觸媒層之氣孔率係由塗膜尺寸與材料密 度,以及測定重量而計算的結果,爲7 2 · 2 %,然而,針對 在其平板加壓,空氣極氣體擴散層之厚度係無變化。 接著,由均化器混合載持白金釕合金粒子的碳粒子與 DE2 02 0 ( DUPONT公司製)而製作漿劑,並將其塗佈於爲 燃料極氣體擴散層之氣孔率爲75%之碳纖維紙(T0RAY 公司製TGP-H-120 )之一方的面,並且,以常溫將其乾燥 而形成燃料極觸媒層,製作燃料極,而其燃料極觸媒層之 氣孔率係由塗膜尺寸與材料密度,以及測定重量而計算的 結果’爲8 〇 . 2 %。 做爲電解質膜’使用固定電解質膜Nafionll2 ( DUPONT公司製),將其電解質膜,以空氣極及燃料極, 觸媒塗佈層呈成爲電解質膜側地夾持,並以溫度爲1 2 〇它 ,壓力爲20kgf/Cm2之條件進行加壓,製作膜電極接合體 (MEA ),然而’電極面積係空氣極,燃料極同時作爲 12cm2,而除此之外的構成係爲與實施例!之燃料電池的 構成相同。 -25- 200836393 另外’輸出之最大値及燃料電池的表面溫度之最大値 之測定方法及測定條件係與在實施例丨之測定方法及測定 條件相同。 測疋的結果,輸出之最大値係爲1 3 · 8 m W / c m2,燃料 電池之表面溫度的最大値係爲3 2.5 °C。 將其MEA從元件取出,進行切斷,作爲呈可看到剖 面’埋入於樹脂,而關於埋入於其樹脂之MEA,剖面呈平 面地進行硏磨,以電子顯微鏡觀察,從其結果,將燃料極 觸媒層與空氣極觸媒層之厚度,各自作爲1 〇點程度測定 ’求得平均厚度,而從其厚度,材料密度及測定重量算出 觸媒層之氣孔率時,燃料極觸媒層爲6 8 · 8 %,空氣極觸媒 層爲6 2 · 0 %。 (實施例3 ) 針對在實施例3所使用之燃料電池的製作,首先,將 碳纖維紙(TORAY公司製TGP-H-120),由平板加壓進 行壓縮,而其碳纖維紙之壓縮後的氣孔率係由外形尺寸與 測定重量而計算的結果’爲40.3%,將其碳纖維紙,作爲 空氣極器體擴散層而使用,接著,由均化器混合白金載持 石墨粒子與DE2 020 ( DUPONT公司製)而製作漿劑,並 將其塗佈於爲空氣極氣體擴散層之壓縮加工之碳纖維紙( TORAY公司製TGP-H-120)之一方的面,並且,將其進 仃常溫乾燥而形成空热極觸媒層,製作空氣極。 接著,於空氣極觸媒層上,配置PTFE (聚四氟乙烯 -26 - 200836393 )薄板’並於其上方’配置厚度0.5mm之矽橡膠薄片,由 平板加壓進行壓縮,其結果,空氣極觸媒層的厚度則成爲 1 /2程度,其氣孔率係由塗膜尺寸與材料密度,以及測定 重量而計算的結果,爲7 3.4 %,然而,針對在其平板加壓 ,空氣極氣體擴散層之厚度係無變化。 接者’由均化益混合載持白金釘合金粒子的碳粒子與 DE2 02 0 ( DUPONT公司製)而製作漿劑,並將其塗佈於爲 燃料極氣體擴散層之氣孔率爲75%之碳纖維紙(TOR A Y 公司製TGP-H-120 )之一方的面,並且,以常溫將其乾燥 而形成燃料極觸媒層,製作燃料極,而其燃料極觸媒層之 氣孔率係由塗膜尺寸與材料密度,以及測定重量而計算的 結果,爲7 9.8 %。 做爲電解質膜,使用固定電解質膜 Nafionll2 ( DUPONT公司製),將其電解質膜,以空氣極及燃料極, 觸媒塗佈層呈成爲電解質膜側地夾持,並以溫度爲1 2(TC ’壓力爲20kgf/cm2之條件進行加壓,製作膜電極接合體 (MEA ),然而,電極面積係空氣極,燃料極同時作爲 1 2cm2,而除此之外的構成係爲與實施例1之燃料電池的 構成相同。 另外,輸出之最大値及燃料電池的表面溫度之最大値 之測定方法及測定條件係與在實施例1之測定方法及測定 條件相同。 測定的結果,輸出之最大値係爲1 6.7 m W / c m 2,燃料 電池之表面溫度的最大値係爲33.2 t。 •27- 200836393 將其MEA從元件取出,進行切斷,作爲呈可看到剖 面’埋入於樹脂,而關於埋入於其樹脂之MEA,剖面呈平 面地進行硏磨’以電子顯微鏡觀察,從其結果,將燃料極 觸媒層與空氣極觸媒層之厚度,各自作爲1 〇點程度測定 ,求得平均厚度,而從其厚度,材料密度及測定重量算出 觸媒層之氣孔率時,燃料極觸媒層爲6 8 · 3 %,空氣極觸媒 層爲6 3.5 %。 (以較例1 ) 針對在比較例1所使用之燃料電池的構成,係將氣孔 率爲75%之碳纖維紙(TORAY公司製tgP-H-120)使用 於空氣極氣體擴散層以外,係與實施例1之燃料電池的構 成相同。 另外’輸出之最大値及燃料電池的表面溫度之最大値 之測定方法及測定條件係與在實施例1之測定方法及測定 條件相同。 測定的結果,輸出之最大値係爲1 2·3ιηW/cm2,燃料 電池之表面溫度的最大値係爲3 2.6 °C。 將其MEA從元件取出’進行切斷,作爲呈可看到剖 面,埋入於樹脂,而關於埋入於其樹脂之MEA,剖面呈平 面地進行硏磨,以電子顯微鏡觀察,從其結果,將燃料極 觸媒層與空氣極觸媒層之厚度’各自作爲1 0點程度測定 ,求得平均厚度,而從其厚度,材料密度及測定重量算出 觸媒層之氣孔率時,燃料極觸媒層爲6 9.2 %,空氣極觸媒 -28- 200836393 層爲 81.2°/。。 (實施例及比較例之測定結果的檢討) 對於表1係表示上述之實施例1〜實施例3及比較例1 之測定結果 [表1] 輸出之最大値、mW/cm2 表面溫度的最大値、°C 實施例1 15.2 32.4 實施例2 13.8 32.5 實施例3 16.7 33.2 比較例1 12.3 32.6 從表1所示之測定結果,輸出之最大値係實施例1〜 實施例3則表示較比較例1爲大的値,另外,燃料電池之 表面溫度的最大値係針對在實施例1〜實施例3及比較例1 ,並無很大的差。 針對在比較例1,輸出之最大値爲低之情況係認爲在 比較例1之燃料電池中,因無法將在·空氣極所生成的水之 特定量儲存於空氣極內,而無法藉由電解質膜而充分地供 給水於燃料極觸媒層,另一方面,針對在有關本發明之實 施例1〜3,輸出之最大値爲高之情況係認爲在實施例1〜實 施例3之燃料電池中,因由將空氣極氣體擴散層之氣孔率 做爲較燃料極氣體擴散層之氣孔率爲小而設定之情況,及 /或將空氣極觸媒層之氣孔率做爲較燃料極觸媒層之氣孔 率爲小而設定之情況,可將在空氣極所生成的水儲存於空 氣極內,再藉由電解質膜而充分地供給水於燃料極觸媒層 -29- 200836393 ,另外,了解到針對在有關本發明之燃料電池,可得到優 越之輸出特性。 然而,結果係雖無表記,但針對在實施例1〜實施例3 及比較例1之燃料電池,在於燃料極導電層之液體燃料收 容室側的表面,設置由具有疏水性之聚四氟乙烯而成之多 孔膜情況,亦得到表示與針對在上述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 輸出最大値及燃料電池之表面溫度的最大値之測定結果同 樣傾向之測定結果。 另外,在此係表示使用被動型DMFC之一例,但並不 侷限於被動型,而如爲在燃料極側利用經由反應而生成的 水之構造的構成,對於任何燃料電池之方式,並無限定。 然而,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之構成,而在 實施階段,在不脫離其宗旨之範圍,可將構成要素作爲變 形而具體化,另外,經由揭示於上述竇施形態之複數構成 要素的適宜之組合,可形成各種發明,例如,可從表示於 實施形態之全構成要素刪除幾個構成要素,更加地亦可適 宜組合遍佈不同實施形態的構成要素。 另外,針對在供給於膜電極接合體(MEA )之液體燃 料的蒸氣,亦可完全供給液體燃料的蒸氣,但在以液體狀 態供給一部分之情況,亦可適用本發明。 [產業上之利用的可能性] 如根據有關本發明之型態的燃料電池,由將空氣極氣 體擴散層之氣孔率係做爲較燃料極氣體擴散層之氣孔率爲 -30- 200836393 小所設定之情況,及/或將空氣極觸媒層之氣孔率係做爲 較燃料極觸媒層之氣孔率爲小所設定之情況,可將在空氣 極所生成的水儲存於空氣極內者’由此,促進對於藉由電 解質膜之燃料極觸媒層之水的移動’並可供給對於針對在 燃料極觸媒層之改質反應需要的水’其結果,可迴避對於 燃料極觸媒層之水的供給不足情況’進而可實現高輸出之 燃料電池者,而有關本發明之型態的燃料電池係例如有效 地利用於液體燃料直接供給型之燃料電池等。 【圖式簡單說明】 [圖1 ]係爲模式性地表示有關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 直接甲醇型的燃料電池剖面的圖。 [圖2]係爲模式性地表示有關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 其他構成之直接甲醇型的燃料電池剖面的圖。 [圖3]係爲模式性地表示燃料分配機構之構成斜視國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I :燃料電池 10 0 :燃料電池 II :燃料極觸媒層 12:燃料極氣體擴散層 13 :空氣極觸媒層 14:空氣極氣體擴散層 -31 · 200836393 1 5 :電解質膜 1 6 :膜電極接合體 1 7 :燃料極導電層 1 8 :空氣極導電層 1 9 :燃料極密封材 20 :空氣極密封材 2 1 :液體燃料收容室 22 :氣液分離膜 23,25 :框體 24 :氣化燃料收容室 2 6 :保濕層 27 :表面罩體層 28 :空氣導入口 F :液體燃料 1 3 0 :燃料分配機構 1 3 1 :流路 1 3 2 :燃料收容部 1 3 3 :燃料注入口 1 3 4 :燃料排出口 1 3 5 :燃料電池分配板 1 3 6 :空隙部 137 :閥 -32-

Claims (1)

  1. 200836393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燃料電池,屬於具備:具有燃料極觸媒層及 面向於前述燃料極觸媒層之一方的面所設置之燃料極氣體 擴散層的燃料極,具有空氣極觸媒層及面向於前述空氣極 觸媒層之一方的面所設置之空氣極氣體擴散層的空氣極, 以及由夾持於前述燃料極觸媒層與前述空氣極觸媒層之電 解質膜所構成之膜電極接合體之燃料電池,其特徵乃 # 前述空氣極氣體擴散層之氣孔率乃較前述燃料極氣體 擴散層之氣孔率爲小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燃料電池,其中,前述 空氣極氣體擴散層之氣孔率乃爲前述燃料極氣體擴散層之 氣孔率的20〜70%者。 3 · —種燃料電池,屬於具備:具有燃料極觸媒層及 面向於前述燃料極觸媒層之一方的面所設置之燃料極氣體 擴散層的燃料極,具有空氣極觸媒層及面向於前述空氣極 ® 觸媒層之一方的面所設置之空氣極氣體擴散層的空氣極, 以及由夾持於前述燃料極觸媒層與前述空氣極觸媒層之電 解質膜所構成之膜電極接合體之燃料電池,其特徵乃 前述空氣極觸媒層之氣孔率乃較前述燃料極觸媒層之 氣孔率爲小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燃料電池,其中,前述 空氣極觸媒層之氣孔率乃爲前述燃料極觸媒層之氣孔率的 60〜99%者。 5 · —種燃料電池’屬於具備:具有燃料極觸媒層及 -33- 200836393 面向於前述燃料極觸媒層之一方的面所設置之燃料 擴散層的燃料極,具有空氣極觸媒層及面向於前述 觸媒層之一方的面所設置之空氣極氣體擴散層的空 以及由夾持於前述燃料極觸媒層與前述空氣極觸媒 解質膜所構成之膜電極接合體之燃料電池,其特徵: 前述空氣極氣體擴散層之氣孔率乃較前述燃料 擴散層之氣孔率爲小,且前述空氣極觸媒層之氣孔 前述燃料極觸媒層之氣孔率爲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燃料電池,其中 空氣極氣體擴散層之氣孔率乃爲前述燃料極氣體擴 氣孔率的20〜70%者,且前述空氣極觸媒層之氣孔 前述燃料極觸媒層之氣孔率的60〜99%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燃料電池,其中 :收容液體燃料,具有用以導出前述液體燃料之氣 的開口之液體燃料收容室,和以封塞前述液體燃料 之開口的方式配設,使前述液體燃料之氣化成分朝 燃料極之燃料極氣體擴散層而透過之氣液分離膜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燃料電池,其中 :收容液體燃料,具有用以導出前述液體燃料之氣 的開口之液體燃料收容室,和以封塞前述液體燃弊 之開口的方式配設,使前述液體燃料之氣化成分I) 燃料極之燃料極氣體擴散層而透過之氣液分離膜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燃料電池,其4 :收容液體燃料,具有用以導出前述液體燃料之I 極氣體 空氣極 氣極, 層之電 極氣體 率乃較 ,前述 散層之 率乃爲 ,具備 化成分 收容室 向前述 〇 ,具備 化成分 收容室 向前述 〇 ,具備 化成分 -34- 200836393 的開口之液體燃料收容室,和以封塞前述液體燃料收容室 之開口的方式配設’使前述液體燃料之氣化成分朝向前述 燃料極之燃料極氣體擴散層而透過之氣液分離膜者。 I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燃料電池,其中,具備 :配置於前述膜電極接合體之燃料極側,分配燃料且供給 於則述燃料極之燃料極氣體擴散層的燃料分配機構,和收 容液體燃料’藉由流路與前述燃料分配機構相連接之燃料 收容部者。 II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燃料電池,其中,具備 ••配置於前述膜電極接合體之燃料極側,分配燃料且供給 於前述燃料極之燃料極氣體擴散層的燃料分配機構,和收 容液體燃料,藉由流路與前述燃料分配機構相連接之燃料 收容部者。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燃料電池,其中,具備 :配置於前述膜電極接合體之燃料極側,分配燃料且供給 於前述燃料極之燃料極氣體擴散層的燃料分配機構,和收 容液體燃料,藉由流路與前述燃料分配機構相連接之燃料 收容部者。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燃料電池,其中,前 述液體燃料乃爲濃度超過5 0莫耳%之甲醇水溶液,或液體 之甲醇者。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燃料電池,其中,前 述液體燃料乃爲濃度超過50莫耳%之甲醇水溶液,或液體 之甲醇者。 -35- 200836393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燃料電池, 述液體燃料乃爲濃度超過50莫耳%之甲醇水溶液 之甲醇者。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燃料電池,其 述膜電極接合體之空氣極側,具備浸含前述空氣 水之保濕層者。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燃料電池,其 述膜電極接合體之空氣極側,具備浸含前述空氣 水之保濕層者。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燃料電池,其 述膜電極接合體之空氣極側,具備浸含前述空氣 水之保濕層者。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燃料電池, 與前述保濕層之空氣極側不同側,具備具有複數 入口的表面層者。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燃料電池, 與前述保濕層之空氣極側不同側,具備具有複數 入口的表面層者。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燃料電池, 與前述保濕層之空氣極側不同側,具備具有複數 入口的表面層者。 其中,前 ,或液體 中,於前 極生成的 中,於前 極生成的 中,於前 極生成的 其中,於 之空氣導 其中,於 之空氣導 其中,於 之空氣導 -36-
TW096144781A 2006-11-27 2007-11-26 Fuel battery TW20083639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18992 2006-11-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6393A true TW200836393A (en) 2008-09-01

Family

ID=39491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44781A TW200836393A (en) 2006-11-27 2007-11-26 Fuel battery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08068886A1 (zh)
TW (1) TW200836393A (zh)
WO (1) WO20080688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3143B2 (ja) * 2009-05-21 2014-02-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膜−電極接合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燃料電池
JP5981205B2 (ja) * 2012-04-19 2016-08-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解質膜・電極構造体
GB2619145A (en) * 2021-12-22 2023-11-29 Francis Geary Paul Flow through electrode sta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6870B2 (ja) * 2001-06-11 2012-06-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および燃料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04185904A (ja) * 2002-12-02 2004-07-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燃料電池
US7157178B2 (en) * 2003-11-24 2007-01-0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JP2006216293A (ja) * 2005-02-02 2006-08-17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8068886A1 (ja) 2010-03-18
WO2008068886A1 (ja) 200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2726B (zh)
WO2007080763A1 (ja)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
WO2010084753A1 (ja) 燃料電池
WO2009141985A1 (ja) 燃料電池
TW200836393A (en) Fuel battery
JP2008293856A (ja) 燃料電池
JP5071378B2 (ja) 燃料電池
TW200836394A (en) Fuel cell
JP2008293705A (ja) 膜電極接合体および燃料電池
JP2011096460A (ja) 燃料電池用カソード電極および燃料電池
TW201011960A (en)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 and fuel cell
TWI326932B (zh)
JP2008310995A (ja) 燃料電池
JP2009231195A (ja) 燃料電池及び電子装置
JP2009146864A (ja) 燃料電池
JP2010277782A (ja) 膜電極接合体及び燃料電池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11052650A1 (ja) 燃料電池
JP2008276990A (ja) 燃料電池用電極および燃料電池
JP2007042600A (ja) 燃料電池
JP2011096468A (ja) 燃料電池
JP2009266676A (ja) 膜電極接合体及び燃料電池
WO2013153882A1 (ja) 燃料電池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WO2010116893A1 (ja) 燃料電池
JP2010073608A (ja) 燃料電池
JP2009140830A (ja) 燃料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