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29506A - Functional element,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 - Google Patents

Functional element,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29506A
TW200829506A TW096128257A TW96128257A TW200829506A TW 200829506 A TW200829506 A TW 200829506A TW 096128257 A TW096128257 A TW 096128257A TW 96128257 A TW96128257 A TW 96128257A TW 200829506 A TW200829506 A TW 2008295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sealing layer
wall portion
open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8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68597B (zh
Inventor
Shun Mitarai
Masahiro Tad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29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29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68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685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B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e.g. MICROMECHANICAL DEVICES
    • B81B7/00Microstructural systems; Auxiliary parts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 B81B7/0032Packages or encapsulation
    • B81B7/0035Packages or encapsulation for maintaining a controlled atmosphere inside of the chamber containing the MEMS
    • B81B7/0038Packages or encapsulation for maintaining a controlled atmosphere inside of the chamber containing the MEMS using materials for controlling the level of pressure, contaminants or moisture inside of the package, e.g. get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B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e.g. MICROMECHANICAL DEVICES
    • B81B2201/00Specific applications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 B81B2201/02Sensors
    • B81B2201/0271Resonators; ultrasonic reson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C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 B81C2203/00Forming microstructural systems
    • B81C2203/01Packaging MEMS
    • B81C2203/0145Hermetically sealing an opening in the l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Description

200829506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必須氣密密封之功能元件、以及具有 該功能元件之半導體裝置及電子機器。 【先前技術】 近年來隨著積體化技術之提高,電子機器之小型及輕量 化低電壓動作及低耗電化、高頻動作化正急速地發展, 但另一方面亦要求高功能化。作為解決上述彼此對立之課 題的技術之一,MEMS (Micr〇 Electr〇 Mechanical
Systems,微機電系統)正引起業者關注。該MEMS係利用 石夕製权技術將微小的機械性元件與電子電路元件融合之系 統。MEMS之元件技術,由於具有其精密加工性等優異之 特徵,故可應對高功能化,並且達成小型且廉價之s〇c (System on a Chip :系統單晶片)。 因此,近年來,於各種感測器、流體、光學、RF (Radio Freqency,射頻)、儲存、生物等涉及多方面之應用 領域中正在利用MEMS之元件技術。作為利用該技術之 MEMS元件,例如有通信電路用混頻器。該混頻器於基板 上具有利用機械性共振之可動部,以RF信號之頻率與 (local oscillator,局部振盪器)信號頻率之相差頻率(中頻) 共振,且將該中頻信號作為IF (medium frequency,中頻) 信號輸出。 如此般,於内置有如利用上述MEMS元件技術之可動部 般的功能部之功能元件中,由於溫度、氣壓、大氣中之水 121726.doc 200829506 为、灰塵料部環境之影響,使得元件特性產生變化,從 而存在元件可靠性下降之虞。尤其^安裝嫩⑽元件之步 驟中,隨画元件暴露於較使用時更嚴 元件特性大幅劣化,且良率下降。又,於功能部2 = ==械性共振之情形時’就其特性而言’亦較理想 於減壓下使其動作。根據該等理由,於mems元件中,為 了確保功能狀錢性動μ間並且料穩k環境,必 須對功能部進行氣密密封。 先前,功能部之氣密密封時一直採用藉由將氣 加以接合而於功能部上直接加蓋之方法。裝 製造成本較高’故近年來提出有許多以晶圓級對::能= 仃=密封之方法。例如’I出有如下之方法:於覆蓋整 :固:此部之犧牲層之表面形成密閉層,於部分該密閉層: 成開口部後通過開口部進行選擇性蝕刻以去除犧牲:, 最後利用任意之成膜法來密封開口冑,藉:▲ y 氣密密封。又’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如下之=部進行 板之凹部配置功能部並於功能部之上部 於基 電極’於基板與電極之間設置有空隙(開口部二擴展之 射法密封開口部’藉此對功能部進行氣密密封。利用濺 [專利文獻Π日本專利特開2002_94328號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以如此方式對功能部進行氣密密封 功能部與開口部之距離較近時 h形柃,當 埋入材料會通過開口部而 121726.doc 200829506 如此之問題並不限於利用MEMS之元件技術者 牷氆封之功能元件中為普遍所產生之問題。 堆積於功能料,於成料對功能部會造成影響,藉此使 得元件特性產生變化,存在元件可靠性下降之虞外, 於必須氣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開發所完成者,因此,其目的在 於提供-種成膜時之影響不會達到功能部,藉此能夠提 元件可靠性之功能元件、半導體裝置及電子機器。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功能元件係於基板表面包含複數個功能 部者,於該功能部之周圍設置㈣封層,該密封層於功能 部之周圍形成有空間,且具有藉由埋人材料而密封之_個 或複數個開口部。於藉由密封層所形成之空間内設置有一 個或複數個壁部。該壁部以不使空間分離之方式形成於功 能部與開口部之間。又,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及電子機器 係内置有與一個元件及其他元件相連接之上述功能元件 者。再者,所謂「基板之表面」係、指除單—基板之表面以 外,亦包括設置於基板表面之其他基板之表面的概念,進 而,係指於基板表面形成任意層之情形時,亦包括該層之 表面的概念。
本發明之功能元件、半導體裝置及電子機器中,於功能 部與開口部之間,以不使由密封層所形成之空間分離的方 式形成壁部,因此於利用各種成膜法(蒸鍍、濺射、CVD 等)密封開口部時,埋入材料受阻於壁部而不會迴繞至位 於壁部之背後的功能部。 121726.doc 200829506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功忐元件、半導體裝置及電子機器,於功 月b邛與開口部之間,以不使由密封層所形成之空間分離的 方式形成壁部,因此於利用各種成膜法密封開口部時,埋 入材料可不到達功能部。因此,成膜時之影響不會達到功 能部,從而元件之可靠性提昇。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式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加以詳細說明。 圖1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MEMS元件〗(功能元件) 之俯視構成,圖2表示圖1之A-A箭視方向之剖面構成,圖3 表示圖2之B-B刖視方向之剖面構成,圖4表示圖2之。{箭 視方向之剖面構成。 該MEMS元件1係以晶圓級將進行機械性動作之可動部 11(功能部)進行氣密密封者,基板1〇之表面具備可動部 11、密封層12及壁部13(參照圖2)。 基板10係於支持基體10A之表面形成有基礎層刚者(參 妝圖2)。此處,半導體基板1〇A例如係由矽(^)及砷化鎵 (GaAs)等所構成之半導體基板、或者由石英及玻璃等所構 成之絕緣性基板。於利用餘刻劑去除下述犧牲層R2時’基 礎層·係由發揮蝕刻終止層作用之材料、例如_而: 面(參照圖2)。該可動部”具有可根據來自外部之電㈣ 行機械性運動之構造。例如,如τ述應用例中所詳述, 121726.doc 200829506 成為以R F信號之頻率與L 〇信號之頻率之相差頻率(中頻)產 生機械性共振之構造之情形時,能夠發揮高頻電路用混頻 器之功能,即,根據來自外部之RF信號及信號之輸入 將中頻信號作為IF信號而輸出。 密封層12係由利用蝕刻劑去除下述犧牲層R2時未被蝕刻 之殘留材料、例如SiN所構成。該密封層12由頂棚部分i2A 及側壁α卩分12B所構成(參照圖2),上述頂棚部分丨2A於可 動部11以及基板10之表面中可動部丨丨周圍之雙方經由特定 門隙^/成為中空,上述側壁部分12β與該頂棚部分12八形 成為一體且與基板1〇表面連接。即,密封層12具有頂 (dome)狀之形狀,作為於可動部^之周圍形成内部空間μ =將可動部1 i與外部環境分離之空腔而發揮功能。又,該 ⑴封層12,如下述般,例如係利用減壓(化學氣相沈 積)法而形成者,以晶圓級保護可動部11。 ㈣封層12中’於密封層12中除與可動部11對向區域 \卜之區域,即,於密封層12之與可動部11之非對向區域 成有開口 σΡ15(參照圖2)。如下述般,該開口部15於製造 :程中係被用作輪】之通孔者,該餘刻劑去除覆蓋可動 之周圍之犧牲層以,於去除犧牲層以後利用由辦埋 ^料所構成之密封構件17所密封。藉此,對内部空間Μ 進行氣密密封,你tπ丄 而將可動部π與外部環境完全分離。 以與密封層12_ ^ ^ m的方式使壁部13形成於内部空間14 内,並使壁部13盥 Π .^ 一基板10之表面連接(參照圖2、圖4)。因 此,該壁部13作為支 u 文得在封層12之頂棚部分12A的支柱而 121726.doc 200829506 發揮功能。 又,該壁部13形成於可動部U與開口部15之間,於兩側 面13A與密封層12之侧壁部分12B之間形成有間隙14A(參 照圖3、圖4),上述兩側面13A之方向係可動部11與開口部 15彼此對向之方向所正交的方向。亦即,内部空間14之可 動部11側之空間、與開口部15側之空間經由間隙14A而彼 此連通,壁部13以不分離内部空間14之方式而形成。藉 此’於去除犧牲層R2時,可使流入開口部丨5之蝕刻劑經由 間隙14 A而流入至可動部〗i側。 然而’如圖5之俯視圖(省略密封構件ι6)所示,該壁部 1 3於内部空間丨4内形成有不被直線橫切之空間(影空間 19),該直線貫通開口部15而不貫通密封層12及壁部13。 再者’於圖5中,作為貫通開口部15而不貫通密封層12 及壁部13之直線,例示有將開口部丨5中距離壁部i 3最遠之 端部(最遠端部15A,參照圖丨〜圖3、圖5)與壁部13之兩側 面13A的端部連接之直線18。該直線18亦係將貫通開口部 15而不貫通密封層12及壁部13之直線所橫切之空間、與上 述影空間19於空間上加以區別之界線。 该影空間19相當於自外部觀察開口部丨5時,由壁部丨3及 松封層12遮擋而無法看見之空間。更具體而言,該影空間 19相當於自内部空間14之可動部^側的空間至除去被直線 1 8切去的空間後所得之空間。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該影空間19内配置有可動部丨丨。藉 此’於利用各種成膜法(蒸鍍、濺射、CVD等)使埋入材料 121726.doc 200829506 堆積於開口部15而密封開口部15時,可防止埋入材料迴繞 至位於壁部13背後之可動部丨丨。 其次,就具有如此構成之MEMS元件1之製造方法之一 例加以說明。 首先’依序將基礎層10B及犧牲層R1積層於支持基體 10A上(圖6(A)),其後,於犧牲層R1上形成用以形成部分 可動部11之開口部H1(圖6(B))。接著,遍及整個表面使可 動部11A成膜(圖6(c)),其後,藉由對可動部u A進行選擇 性蝕刻而形成可動部11(圖6(D))。繼而,以覆蓋整個可動 部11之方式使犧牲層成膜,與先前之犧牲層R1一併形成犧 牲層R2(圖6(E))。 其次,對犧牲層R2進行選擇性蝕刻,於可動部u之周圍 保留犧牲層R2並形成開口部H2(^ 7(A)),其後,遍及整個 犧牲層R2之表面形成密封層丨2 a,並以與密封層丨2 A為一 體的方式使壁部13形成於開口部H2内(圖7(B))。接著,於 該密封層12A中形成開口部15而形成密封層12後(圖 7(C)),使蝕刻劑自該開口部15流入,去除犧牲層R2後形 成内部空間14(圖7(D))。 其次,利用各種成膜法使埋入材料堆積於開口部15而密 封開口部15(圖2)。藉此,對内部空間14進行氣密密封,使 可動部11與外部環境完全分離。以此方式形元件 1 ° 然而,於以如上述之方式利用各種成膜法將埋入材料堆 積於開口部15時,埋入材料會飛散至内部空間^中。因 121726.doc -12- 200829506 此’於先月ί MEMS元件中,_散之埋入材料附著於可動部 上等使元件特性產生變化,從而存在元件可靠性下降之 虞。因此’先雨為了不使埋人材料附著於可動部而採用將 開口部與可動部分離之方法,若採用此方法則會使布局變 大,因此考慮代替將開口部與可動部分離,而使開口部15 之直徑變小以減小埋人材料之飛散面積。但是,若以此方 式減小開口。卩15之直彳£ ’則僅以這種大小#刻劑難以自開 口部15進人’其結果不僅_時間延長且存在由於银刻劑 而使元件受到較大損害之虞。 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中,於開口部15與可動部丨丨之間設 置有壁部13,因此於密封開口部15時,通過開口部15向可 動部11飛散之埋入材料會受阻於壁部13而堆積於開口部15 與壁部13之間,另一方面,通過開口部15而向與可動部u 不同的方向飛散之埋入材料,受阻於壁部i 3而堆積於開口 部15與壁部13之間、或者落下堆積於間隙14A及其最近 處。亦即,埋入材料受阻於壁部13,不會迴繞至配置於壁 部13之背後(影空間19)之可動部u。 如此般,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於開口部15與可動部η 之間設置壁部13 ’利用各種成膜法使埋人材料堆積於開口 部15時,埋入材料不會迴繞至配置於影空間19之可動部 11。藉此,可消除成膜時給可動部丨丨所造成影響之虞,因 此元件特性不產生變化,元件可靠性提昇。 尤其於採用具有指向性之成膜方法(蒸鍍、濺射等)之情 形時,埋入材料幾乎不進入影空間19。藉此,於未設置= 121726.doc -13- 200829506 :=::’即使於埋入材料可到達之空間内設置可動 膜時給可動部11造成影響之虞。藉此, 部15與可動部11之距離,因此可在不降低元件 可減小佔用面積。 一果’可減小死空間’因此 部之2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即使不特意減小開口 k ’亦可減小布局’同時可減小内部空間14,因 ==牲層R2之容積,並可縮短使用兹刻劑去除犧牲 :宝“時間。藉此’可將由钱刻劑對元件所造成之 制料小限度。又,可藉由設置壁部13,而 ^部15與可動部11之距離’因此布局之自由度提 [變形例]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以如下方式形成壁部13,即,使辟 編1G之表面連接^ 請例不,於壁部13與基板10之間,亦可設置使 料不到達可動部u為止程度之間隙14B。藉此,例如,即 使於由變形能力較強之㈣形成密封層 於密勵之變形而於基板丨。產生應力且於可動 產生裂縫之虞,因此元件之可靠性提昇。 附近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使壁部13與密封層12形一 體,但亦可以如下方式 …、 卜方式形成壁部13 ’ ~,使壁部u 層12單獨地形成且使壁部!3與密封層12連接。再者〜封 9所例示,於與密封層12單獨地形成之壁部23與密封^ 121726.doc -14- 200829506 1亦可设置埋人材料不到達可動部11為止程度之間隙 。藉此,例如即使由變形能力強之材料形成密封層^ 日、,亦可消除由於密封層12之變形而於基板1〇產生應力且 、口動邛11附近產生裂縫之虞,因此元件可靠性提昇。 又,於能夠以相同高度形成壁部23及可動部丨丨之情形時, 口併形成壁部23與可動部i i。藉此可抑制處理時間之增 加。 曰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於内部空間14内設置由方形狀 的一片板所構成之壁部13,但例如圖1〇所例示,亦可設置 由二片板所構成之壁部33。藉此,例如,即使於可動部11 之同度較兩、開口部H2之縱橫比大之情形時,亦可容易地 使壁部33與密封層12形成為一體。其中,於壁部33的高度 為不太高之情形時,例如圖11所例示,較好的是形成縱橫 比小之壁部43。藉此,可防止由於應力之集中而使裂缝進 入壁部33或密封層12内,因此元件之可靠性提昇。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就設置一個開口部丨5之情形進行 了說明,但亦可設置複數個開口部15。於此情形時,亦可 設置一個壁部13,但若不將壁部13設為較大,則於去除犧 牲層R2時’存在無法完全去除犧牲層R2而殘留於壁部13 之背後之虞。因此,於存在如此之虞之情形時,例如,如 圖12之俯視圖(省略密封構件16)所例示,較好的是針對各 開口部15分別設置壁部13。藉此,於製造過程中,可使链 刻劑自形成於各壁部13之間的間隙流入至可動部,因 此能於短時間内可靠地去除犧牲層R2。藉此,可防止由於 121726.doc •15- 200829506 犧牲層R2之殘留而導致元件特性產生變化,元件之可靠性 提幵。其中’於此情形時,4 了使埋入材料不到達可動部 U,必須於不被直線横切之空間(影空間29)内設置可動部 n,上述直線貫通開口部15而不貫通密封層12及壁部丨3。 再者,於圖12中,以直線18貫通鄰接之壁部13之方式配 置各壁部13 ’上述直線18連接各開口部15之最遠端部 15A、及與各開口部15對應設置之壁部此兩側面Μ的 端部,藉此,並無埋入材料經由形成於各壁部13之間之間 隙而到達内部空間14中之可動部„側的空間之虞,因此可 將可動部11接近各壁部13而配置。藉此,與上述實施形態 同樣’可在不降低元件可靠性的情況下減小布局。其結 果,可減小死空間,因此可減小佔用面積。 又’於二維排列複數個可動部11之情形時,例如圖13所 例^可利用未形成有可動部u之區域,將複數個開口部 。、、隹排列此%,利用未形成有可動部i丨及開口部1 5之 品域於各可動u與各開口部15之間設置壁部13,藉此 可保善可動。p 11不文飛散之埋入材料影響,因此不必特音 地使各可動部U與各開口部15之間擴大。藉此,即使於將 複數個可動部U二維排列之情形時,亦與上述實施形態同 樣可在不使兀件可靠性下降的情況下減小布局。其結 果’可減少死空間,因此可減小佔用面積。 [應用例] 其夂’參照圖14,钟杖# 士 '尤搭載有上述實施形態之MEMS元件 1之通k裝置之構成力 成力以祝明。圖14表示作為電子機器之 121726.doc -16- 200829506 通信裝置之方塊構成。 — F、f舍 者,猎由上述通信裝置而將 上述實施形離之λ/ίϋιν;Γ。 且叩肝搭载 化m s元件1之半導體裝置及模組I體 化,以下加以綜合說明。 /、體 P使於搭載上述各變形例之MEMS元 件之W時,亦發揮_之仙及效果。 圖U所示之通信裝置係搭載上述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 麵 s 元件 1 作為混頻器 322i、322Q、333、362i、362= 導體裝置)·者,例如有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
Personal Dlgltal Assistam)、無限lan 咖⑽卿士, 區域網路)機1^等。再者,上述混頻器3221、322Q、333、 3621 362Q形成於由s〇c所構成之半導體裝置内。該通信 裝置例如圖14所示,包括:傳輸系統電路3〇〇A(模組)、接 收系統電路300B(模組)、切換傳輸接收路徑之傳輸接收切 換器301、同頻濾波器3〇2、及傳輸接收用之天線3。 傳輸系統電路300A包含:與I通道之傳輸資料及Q通道 之傳輸資料相對應之2個數位/類比轉換器(DAc :
Digital/AnalogUe Converter) 3111、311Q及 2個帶通濾波器 3121、312Q,調變器 32〇 及傳輸用 pLL(phase_L〇cked Loop,鎖相迴路)電路313及功率放大器314。該調變器320 包括與上述2個帶通濾波器3121、3 12Q相對應之2個緩衝放 大器3211、321Q及2個混頻器3221、322Q,移相器323,加 法器324及緩衝放大器325。 接收系統電路300B包括:高頻部330、帶通濾波器341及 121726.doc -17- 200829506 通道選擇用PLL電路342、中頻電路350及帶通濾波器343、 解調器360及中頻用PLL電路344、與I通道之接收資料及Q 通道之接收資料相對應之2個帶通濾波器3451、345 Q及2個 類比 / 數位轉換器(ADC ;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 3461、346Q。高頻部330包含低雜訊放大器331,緩衝放大 器332、334,混頻器333 ;中頻電路350包含缓衝放大器 351、353 以及自動增益調整(agc : Auto Gain Controller) 電路352。解調器360包含緩衝放大器361、與上述2個帶通 濾波器3451、345Q相對應之2個混頻器3621、362Q以及2個 緩衝放大器3631、363Q,以及移相器364。 该通信裝置中,若將I通道之傳輸資料及Q通道之傳輸資 料輸入傳輸系統電路300A中,則依以下順序對各傳輸資料 進行處理。即,首先,於DAC3m、311卩中將傳輸資料轉 換成類比信號,繼而於帶通濾波器312I、312Q中去除傳輸 k號之頻帶以外之信號成分後,供給至調變器32〇。接 著,於調變器320中,經由緩衝放大器32u、321Q供給至 混頻器322I、3UQ,繼而將與自傳輸用PLL電路313所供 給之傳輸頻率相對應的頻率信號混合並加以調變,之後將 兩混合信號於加法器324中進行相加,藉此形成^系統之傳 輸^號。此時,對於供給至混頻器之頻率信號,藉由 於移相器323中使信號相位移動90。,而將I通道之信號與Q 通道之信號彼此進行正交調變。最後,經由緩衝放大器 γ以供給至功率放大器314,藉此放大成為特定之傳輸功 μ由該功率放大器314所放大之信號,經由傳輸接收切 121726.d〇( -18- 200829506 換器3G1及高頻遽波器3G2而供給至天線3()3,藉此經由該 天線303進行無線傳輸。該高頻濾波器3()2於通信裝置中作 為帶通據波器而發揮功能’ ,去除傳輸或接收之信號中 之頻帶以外之信號成分。 另一方面,若使接收系統電路3〇〇B自天線3〇3經由高頻 濾波器3G2及傳輸接收切換器如接收信號,則依以下順序 對該L號進行處理。即’首先,於高頻部33〇中,利用低 "孔放大器331將接收指號放大,繼而利用帶通濾波器⑷ 除接收頻耶以外之^號成分後,經由緩衝放大器供 給至混頻器333。繼而’將自通道選擇用ppL電路342供給 之頻率信號加以混合,將特定之傳輸通道之信號作為中頻 化號,藉此經由緩衝放大器334供給至中頻電路35〇。接 著’於中頻電路350中,經由緩衝放大器351供給至帶通遽 波裔343,藉此去除中頻信號之頻帶以外的信號成分,繼 而於AGC電路352中形成大致固定的增益信#“灸,經由緩 衝放大器353供給至解調器36〇。繼而,於解調器36〇中, 經由緩衝放大器361供給至混頻器36Ή、362Q後,將自中 頻用PPL電路344供給之頻率數信號加以混合,對〗通道之 信號成分與Q通道之信號成分進行解調。此時,對於供給 至混頻器3621之頻率信穿u,於移相器364中將信號相位移 動90 ,藉此對經彼此正交調變後之〗通道信號成分與q通 道信號成分進行解調。最後,將I通道之信號及Q通道之信 號分別供給至帶通濾波器3451、345Q,藉此將除1通道之 乜號及Q通道之仏號以外之信號成分去除後,供給至 121726.doc -19- 200829506 ADC346I、346Q而形成數位資料。藉此,獲得1通道之接 收資料及Q通道之接收資料。 該通信裝置因搭載上述實施形態之MEMS元件1作為混 頻器3221、322Q、333、362I、362Q,因此不會受到埋入 #料之附著等成膜時之影響而使各個混頻器之高頻特性產 生不均一。藉此,於各個通信裝置中高頻特性穩定,且可 靠性較高。 φ 再者,於圖14所示之通信裝置中,就將上述實施形態之 MEMS7C 件1用於混頻器 3221、322Q、333、3621、362Q(半 V體衣置)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未必侷限於此,例如亦 可將MEMS元件1用於傳輸接收切換器3〇1、或帶通渡波器 3121 ' 3UQ ' 341、343、3461、346Q,或者高頻濾波器 302。即使於此情形時,亦可獲得與上述同樣之效果。 以上,舉出實施形態、變形例及應用例就本發明進行了 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等,本發明之 • MEMS =件、半導體裝置及通信裝置之構成或其製造方法 之順序等’只要能夠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等同樣之效果則 能夠自由地變形。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等中,就將本發明之mems元件用 於以彳丁動電話等通信裝置為代表之電子機器之情形進行了 口兒明’但未必侷限於此,亦可用於除通信裝置以外之電子 機器即使於該等之任意情形時,亦可獲得與上述實施形 態同樣之效果。 【圖式簡單說明】 121726.doc -20- 200829506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MEMS元件之俯視構成 圖。 圖2係圖1之A- A箭視方向之剖面構成圖。 圖3係圖2之B-B箭視方向之剖面構成圖。 圖4係圖2之C - C前視方向之剖面構成圖。 圖5係用以說明影空間之俯視構成圖。 圖6(A)-(E)係用以說明圖1之MEMS元件之製造過程之立 面構成圖。
7(A)-(D)係繼圖6之後用以說明製造過程之剖面構成 圖8係一變形例之MEMS元件之剖面構成圖。 圖9係其他變形例之MEMS元件之剖面構成圖。 圖10係其他變形例之MEMS元件之剖面構成圖。 圖11係其他變形例之MEMS元件之剖面構成圖。 圖12係其他變形例之MEMS元件之俯視構成圖。 圖13係其他變形例之MEMS元件之俯視構成圖。 圖14係應用例之通信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MEMS元件 10 基板 10A 支持基體 10B 基礎層 11 可動部 12 密封層 121726.doc -21 -
200829506
12A
12B 13, 23, 33, 43 14
14A, 14B, 14C
15 15A 17 18, 28 19, 29 頂棚部分 侧壁部分 壁部 内部空間 間隙 開口部 最遠端部 密封構件 直線 影空間
121726.doc 22-

Claims (1)

  1. 200829506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_ 種功能元件,其特徵在於包括: 基板; 一個或複數個功能部,其形成於上述基板之表面; 密封層,其於上述功能部之周圍形成空間且具有由埋 入材料所密封之一個或複數個開口部;及 一個或複數個壁部,其不使上述空間分離而形成於上 述功能部與上述開口部之間。 2.如請求項1之功能元件,其中 上述功能部配置於無直線橫過之空間内,該直線係貫 通上述開口部而不貫通上述密封層及上述壁部。 3·如請求項1之功能元件,其中 上述壁部與上述密封層一體地形成。 4·如請求項3之功能元件,其中 上述壁部與上述基板相連接而配置。 5·如請求項3之功能元件,其中 上述壁部係與上述基板經由特定間隙而配置。 6·如請求項1之功能元件,其中 上述壁部與上述密封層個別地形成。 7·如睛求項6之功能元件,其中 上述壁部與上述密封層相連接而配置。 8·如哨求項6之功能元件,其中 上述壁部係與上述密封層經由特定間隙而配置。 9·如明求項1之功能元件,其中 121726.doc 200829506 上述開口部形成於上述密封層之與上述功能部之非對 向區域。 10· 一種半導體裳置,其特徵在於:其係内建有與一元件及 其他元件連接之功能元件者,且 上述功能元件包括·· 基板; -個或複數個功能部,其形成於上述基板之表面; 密封層,其於上述功能部之周圍形成空間且具有由埋 入材料所密封之一個或複數個開口部丨及 一個或複數個壁部,其不佶μ、+、咖_ 不使上述空間分離而形成於上 述功能部與上述開口部之間。 11 · 一種電子機器,其特徵在於:内豪 1矍有如請求項10之半導 體裝置。
    I21726.doc
TW096128257A 2006-09-05 2007-08-01 Functional element,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 TW20082950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40675A JP2008062319A (ja) 2006-09-05 2006-09-05 機能素子、半導体デバイス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29506A true TW200829506A (en) 2008-07-16
TWI368597B TWI368597B (zh) 2012-07-21

Family

ID=39150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8257A TW200829506A (en) 2006-09-05 2007-08-01 Functional element,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701021B2 (zh)
JP (1) JP2008062319A (zh)
KR (1) KR101331483B1 (zh)
CN (1) CN101139078B (zh)
TW (1) TW20082950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85011B2 (ja) * 2007-03-22 2012-07-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FR2917236B1 (fr) * 2007-06-07 2009-10-23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e via dans un substrat reconstitue.
CN104816310A (zh) * 2014-02-04 2015-08-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机器人手、机器人、以及机器人手的制造方法
JP6354181B2 (ja) * 2014-02-04 2018-07-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ハンド、ロボット、及びロボットハンドの製造方法
JP6354180B2 (ja) * 2014-02-04 2018-07-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ハンド、ロボット、及びロボットハンドの製造方法
JP6461030B2 (ja) * 2016-03-15 2019-01-30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装置及び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DE102018222749A1 (de) 2018-12-21 2020-06-25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Verschließen von Zugängen in einem MEMS-El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5537A (ja) 1991-08-23 1993-03-05 Canon Inc 光学素子
JPH10135771A (ja) 1996-11-01 1998-05-22 Tdk Corp 圧電部品
US6262464B1 (en) 2000-06-19 2001-07-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ncapsulated MEMS brand-pass filt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US6630725B1 (en) * 2000-10-06 2003-10-07 Motorola, Inc.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7029829B2 (en) * 2002-04-18 2006-04-18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Low temperature method for forming a microcavity on a substrate and article having same
KR100447851B1 (ko) * 2002-11-14 2004-09-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장치의 플립칩 방식 측면 접합 본딩 방법 및 이를이용한 mems 소자 패키지 및 패키지 방법
US7045868B2 (en) * 2003-07-31 2006-05-16 Motorola, Inc. Wafer-level sealed microdevice having trench isolation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FR2864341B1 (fr) * 2003-12-19 2006-03-24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Microcomposant a cavite hermetique comportant un bouchon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el microcomposant
JP2005262686A (ja) * 2004-03-18 2005-09-29 Ricoh Co Ltd アクチュエータ、液滴吐出ヘッド、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マイクロポンプ、光変調デバイス、基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701021B2 (en) 2010-04-20
KR101331483B1 (ko) 2013-11-20
KR20080022043A (ko) 2008-03-10
TWI368597B (zh) 2012-07-21
JP2008062319A (ja) 2008-03-21
CN101139078B (zh) 2012-11-14
US20080054495A1 (en) 2008-03-06
CN101139078A (zh) 2008-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29506A (en) Functional element,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
US7541895B2 (en) Electro mechanic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reson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053731B2 (en) Duplexer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filters
US7463116B2 (en) Micro-resonator, frequency filt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6262464B1 (en) Encapsulated MEMS brand-pass filt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US20060181368A1 (en) Mems type resonator,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communication unit
US9786613B2 (en) EMI shield for high frequency layer transferred devices
JP2007067617A (ja) 共用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器
JP2011182311A (ja) 伝送線路
US7286027B2 (en) Microreson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432781B2 (en) Monolithic duplexe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7893796B2 (en) High frequency device,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7463105B2 (en) Microresonator, band-pass filter,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7489212B2 (en) Microresonator, band-pass filter,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08236386A (ja) 電気機械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共振器
JP2007174100A (ja) 分波器および携帯型通信装置
JP2006245990A (ja) 弾性表面波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570134B2 (en) Micro-resonato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04088372A (ja) 受信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端末機器
JP2009071135A (ja) 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JP4155209B2 (ja) マイクロ電気機械システムの共振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周波数フィルタ
US20060158273A1 (en) Micro-oscillator,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01094310A (ja) 静磁波材料および静磁波フィルタ素子
US20020090095A1 (en) Module having integral surface acoustic wave circui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40081831A (ko) 칩 스케일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