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12275A - Base station, user device, and method - Google Patents

Base station, user device, and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12275A
TW200812275A TW096122087A TW96122087A TW200812275A TW 200812275 A TW200812275 A TW 200812275A TW 096122087 A TW096122087 A TW 096122087A TW 96122087 A TW96122087 A TW 96122087A TW 200812275 A TW200812275 A TW 2008122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format
recorded
downlink data
user device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2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tsushi Harada
Minami Ishii
Sadayuki Abeta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812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227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29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signalling, e.g. retention of useful signalling or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200812275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在移動通訊系統中所使用之基地台 、使用者裝置及方法。 【先前技術】 在高速下行鏈結封包存取(HSDPA :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等既知的移動通訊系統中,爲 了提升資料吞吐量(尤其是下行鏈結的資料吞吐量),會 進行適應調變及頻道編碼(AMC: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hannel coding) ° AMC係可隨著頻道狀態的良否,適應性地(在極端 的情況下,係每 〇.5ms左右之 TTI (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改變調變方式或頻道編碼率,因此對於資料 傳輸的高速大容量化,可有莫大貢獻。 尤其是,AMC係在傳送封包長較長之資料時,可大 幅提升吞吐量。 在AMC中,對使用者裝置,關於下行資料頻道(共 有資料頻道)中所被適用的調變方式及頻道編碼率係爲何 者,必須要在每次進行通知。所述之通知,係利用稱作 L1/L2控制頻道(L1/L2訊令頻道)的下行控制頻道來進 行。 L 1 / L 2控制頻道,係因爲含有下行資料頻道上的下行 資料之復原時所不可缺少的資訊(除了 AMC相關資訊以 (2) (2)200812275 外’亦可還含有下行資料傳送所使用的頻率資源區塊等資 訊)’因此每次所有的下行資料頻道被傳送時,必須要隨 附於該當下行資料頻道而被傳送。 因此,當封包長較短的下行資料被頻繁傳送時,傳送 每個下行資料的所有下行資料頻道都需要附隨L 1 /L2控制 頻道,導致分配給所述L 1 /L2控制頻道(下行控制頻道) 的無線資源的比例變多,分配給下行資料頻道的無線資源 反而變少。 此處,封包長較短且頻繁發生之資料的代表例子有, 語音封包、VoIP用封包或即時性資料等。 爲了對應此種不良情形,有種稱作「固定排程( Persistent Scheduling)」的手法被提議。 在該手法中’是以固定的1種傳輸格式,例如以 20ms之所定週期,透過下行資料頻道來發送下行資料( 典型例子爲語音封包)。 所述之傳輸格式中,包含有調變方式或頻道編碼率等 這些在下行資料頻道上的下行資料復原時所必須的資訊。 例如’在所述手法中係被構成爲,調變方式係被固定 成「QPSK」’頻道編碼率係被固定成「1/3」,又,所述 之g周變方式及頻道編碼率所成的傳輸格式,是在基地台及 使用者裝置上爲已知。 因此’使用者裝置即使不接收像是L 1 /L2控制頻道這 類下行控制頻道’也能適切地接收下行資料頻道上的下行 資料。 -6 - (3) (3)200812275 又,還有提議將上述傳輸格式備妥2種類。所述情況 下,L1/L2控制頻道也是不被使用。 所述情況下,使用者裝置,係會使用2種類之傳輸格 式的兩者,來嘗試復原下行資料頻道上的下行資料。然後 ,被有意義復原之一方的下行資料,係被使用在更後段的 處理。此種手法係也被稱作「盲目偵測(Blind Detection )j 0 無論何者,固定排程係藉由減少傳送語音封包這種下 行資料的下行資料頻道之傳輸格式的選項分枝,來省略 L 1 /L2控制頻道,以對付上記之問題。 此外,關於所述之固定排程,例如係被記載於非專利 文獻1及非專利文獻2。 (非專利文獻1 ) R 1 - 0 5 1 5 1 1 5 7- 1 1 th November, 2005 年,3 GPP TSG-RAN WG 1 #43,Qualcomm Europe, 2 頁,S ection 3 (非專利文獻2 ) R2-0605 5 0,13-17th February,2006 年,30?卩丁80-RAN WG2 #51, Qualcomm Europe, 1 頁,Section 2 可是在此同時,上述手法中,由於下行資料頻道的傳 輸格式的選項分枝數係明顯地受到限制(被限制成能夠進 行盲目偵測之程度的數目),因此上述手法,係料想到頻 道狀態,站在提升下行資料傳輸效率的觀點上是不利的。 【發明內容】 -7- (4) (4)200812275 於是,本發明係有件於以上問題點而硏發,因此目的 在於提供一種,以所定週期,以使用者裝置上已知的傳輸 格式,傳送下行資料之如此構成的移動通訊系統中,可提 升下行資料傳輸效率的基地台、使用者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之第1特徵,係屬於和使用者裝置進行無線通 訊的基地台,其要旨爲,具備:傳輸格式決定部,係被構 成爲,基於在前記使用者裝置上所被測定之下行鏈結的收 訊品質,決定不隨附有控制頻道的下行資料頻道之傳輸格 式;和通知部,係被構成爲,對前記使用者裝置,通知已 被前記傳輸格式決定部所決定之傳輸格式;和送訊部,係 被構成爲,對前記使用者裝置,使用已被前記傳輸格式決 定部所決定之傳輸格式,透過前記下行資料頻道來發送下 行資料。 本發明之第1特徵中亦可爲,前記通知部係被構成爲 ,對前記使用者裝置,使用前記下行資料頻道,來通知已 被前記傳輸格式決定部所決定之傳輸格式。 本發明之第1特徵中亦可爲,前記通知部係被構成爲 ,對前記使用者裝置,使用RRC訊令訊息,來通知已被 前記傳輸格式決定部所決定之傳輸格式。 本發明之第1特徵中亦可爲,前記通知部係被構成爲 ,對前記使用者裝置,使用MAC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來 通知已被前記傳輸格式決定部所決定之傳輸格式。 本發明之第1特徵中,亦可爲,前記送訊部係被構成 爲,以第1週期,透過前記下行資料頻道,發送下行資料 -8- 200812275 (5) ;前記通知部係被構成爲,對前記使用者裝置,以 第1週期長的第2週期,使用前記控制頻道,來通 前記傳輸格式決定部所決定之傳輸格式。 本發明之第1特徵中亦可爲,前記通知部係被 ' ,對前記使用者裝置,作爲已被前記傳輸格式決定 ' 定之傳輸格式,是將表示前記下行資料頻道之目前 式與已被該傳輸格式決定部所決定之傳輸格式之差 訊,加以通知。 於本發明之第1特徵中亦可爲,前記送訊部係 爲,在接收到對於已被通知之前記傳輸格式決定部 之傳輸格式的來自前記使用者裝置的肯定回應訊號 前記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變更成已被該傳輸 定部所決定之傳輸格式。 於本發明之第1特徵中亦可爲,前記送訊部係 爲,在接收到對於已被通知之前記傳輸格式決定部 之傳輸格式的來自前記使用者裝置的否定回應訊號 定次數後,將前記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變回 的傳輸格式。 本發明之第2特徵,係屬於和使用者裝置進行 訊的基地台上所使用之方法,其要旨爲,具有:基 記使用者裝置上所被測定之下行鏈結的收訊品質’ 隨附有控制頻道的下行資料頻道之傳輸格式的工程 前記使用者裝置,通知已被前記傳輸格式決定部所 傳輸格式的工程;和對前記使用者裝置’使用已被 比前記 知已被 構成爲 部所決 傳輸格 異的資 被構成 所決定 後,將 格式決 被構成 所決定 達到所 變更前 無線通 於在前 決定不 :和對 決定之 前記傳 -9 - 200812275 (6) 輸格式決定部所決定之傳輸格式,透過前記下行資料頻道 來發送下行資料的工程。 本發明之第3特徵,係屬於和基地台進行無線通訊的 使用者裝置上所使用之方法,其要旨爲,具備:測定部, 係被構成爲’測定下行鏈結的收訊品質;和判斷部,係被 構成爲,基於已被測定之前記下行鏈結的收訊品質,判斷 是否應該變更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和通知部,係被 構成爲,對前記基地台,通知前記傳輸格式的變更要求; 和抽出部,係被構成爲,將已被前記基地台所通知的前記 傳輸格式之資訊,加以抽出;和收訊部,係被構成爲,使 用已抽出之前記傳輸格式,將透過後續之下行資料頻道所 被發送過來的下行資料,加以接收。 本發明之第4特徵,係屬於和基地台進行無線通訊的 使用者裝置上所使用之方法,其要旨爲,具有:測定下行 鏈結的收訊品質的工程;和基於已被測定之前記下行鏈結 的收訊品質,判斷是否應該變更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 的工程;和對前記基地台,通知前記傳輸格式的變更要求 的工程;和將已被前記基地台所通知的前記傳輸格式之資 訊’加以抽出的工程;和使用已抽出之前記傳輸格式,將 透過後續之下行資料頻道所被發送過來的下行資料,加以 接收的工程。 【實施方式】 若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則例如,將每20ms週期 -10- 200812275 (7) 性該被傳送的下行資料,使用使用者裝置上已知的傳輸格 式,透過下行資料頻道進行傳送時,可以較所述下行資料 之發生頻度更少的頻度(例如100ms以上之週期)’將所 述傳輸格式做適應性變更。 然後,以像是長於〇.5ms之TTI (單位送訊時間間隔 )且短於通話時間的期間(例如1 〇〇ms ),將所述傳輸格 式維持一定。 因此,在所述期間內,用來通知下行資料頻道之傳輸 格式內容的頻道(例如L 1 /L2控制頻道等),即使沒有在 每次都被傳送,使用者裝置也能使用被維持一定的傳輸格 式,使得透過下行資料頻道而被週期性發送的下行資料能 夠適切地復原。 所述1 00ms之期間內,當頻道狀態有變化時,則以後 的期間中所使用的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會被變更。 所述之傳輸格式的變更內容,係從基地台對使用者裝 置,以週期性傳送的下行資料頻道或下行控制頻道( L1/L2控制頻道等)進行通知。 因此,傳輸格式,係亦可變更成適切的任何傳輸格式 。換言之,使用使用者裝置上已知的傳輸格式,透過下行 資料頻道,而應週期性傳送的下行資料在被傳送時(固定 排程被進行時),可使用的傳輸格式種類,係不需要限定 得很少,可準備多數種類。 亦可準備和爲了對應瞬時遮蔽所準備的 MCS (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等級數同樣程度多的傳 -11 - (8) (8)200812275 輸格式之選項分枝。 藉此,即使是固定排程,也能實現適切的鏈結適應性 ,可大幅改善資料傳輸效率。 以減少負擔的固定排程,來減少上述變更通知所需資 料量(負擔)的觀點來看,亦可構成爲,將表示使用者已 知傳輸格式和新決定傳輸格式之差異的資訊,對使用者裝 置進行通知。 站在提升傳輸格式變更之相關信賴性的觀點來看,亦 可構成爲,於基地台上,接收到對上述變更通知的來自使 用者裝置的肯定回應訊號後,將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 ,變更成上述已被決定之傳輸格式。 或者,亦可構成爲,於基地台上,當從使用者裝置接 收到對於使用已變更過的傳輸格式所發送過來的下行資料 頻道上的下行資料的否定回應訊號達到所定次數時,則將 所述的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變回變更前的傳輸格式 〇 傳輸格式的變更通知,係亦可被構成爲,藉由「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訊令訊息」或「MAC ( Media Access Control)控制協定資料單元(MAC-ctrl-PDU)」 來發送。 亦即,上述的變更通知係亦可被構成爲,以第1週期 ,透過以使用者裝置上已知的傳輸格式所傳送之下行資料 頻道來發送。 或者,上述的變更通知係亦可被構成爲,透握以較第 -12- 200812275 (9) 1週期更長的第2週期來傳送之下行控制頻道,加以發送 〇 後者的情況下,上述變更通知因爲是以第2週期傳送 ,所以上述傳輸格式的切換時序可事前固定’可以減輕上 述變更通知送訊所需的負擔。 (第1實施例)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所述之基地台(eNodeB )的機能區塊圖。圖1係將特別有關於本發明的個體,槪 念性地加以描繪。 所述之基地台係被構成爲,和如圖2所示之使用者裝 置進行無線通訊,也和未圖示之上位裝置進行通訊。 如圖1所示,基地台係具備:收訊部1 1、RRC控制 部(無線資源控制部)12、MAC控制部(媒體存取控制 部)1 3、資料緩衝區〗4、排程器1 5、傳輸格式決定部1 6 、下行鏈結排程(DL-SI )資訊生成部17、送訊部18。 收訊部2 1係被構成爲,將來自如圖2所示之使用者 裝置的訊號,加以收訊。 RRC控制部1 2係被構成爲,控制rrc子層上的處理 ’例如’進行無線資源的管理或無線乘載的設定等。 尤其是’在本發明中,RRC控制部12係被構成爲, 作成用來表示下行資料頻道之傳輸格式的內容或變更內容 的RRC訊令訊息。 MAC控制部13係被構成爲,控制MAC子層上的處 -13- 200812275 (10) 理’例如,控制資料傳輸排程之相關參數。 尤其是,在本發明中,MAC控制部1 3係被構成爲, 作成用來表示下行資料頻道之傳輸格式的內容或變更內容 的MAC控制訊息(MAC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資料緩衝區1 4係被構成爲,將傳輸給使用者裝置的 流量(traffic )資訊加以記憶。流量資訊中係除了封包長 較長之資料外,亦可含有語音封包這類封包長較短之資料 。又’流量資訊中,係亦可含有即時性資料或非即時性資 料。 排程器1 5係被構成爲,基於來自RRC控制部12及 MAC控制部1 3的控制訊息以及從使用者裝置接收到的頻 道品質資訊,來進行下行資料頻道的排程。 傳輸格式決定部1 6係被構成爲,決定下行資料頻道 所適用的調變方式或頻道編碼率等之傳輸格式。 排程器1 5係被構成爲,也會進行決定傳輸時序或頻 率資源區塊等其他事項。 DL-SI資訊生成部17係被構成爲,生成用來傳輸表 示已被排程之內容資訊的下行控制頻道(L 1 /L2控制頻道 )° 送訊部1 8係被構成爲,依照已被排程之內容,發送 下行資料頻道。 來自DL-SI資訊生成部17的下行控制頻道,在第1 實施例中係不被使用,是在後述的第3實施例中才被使用 -14- 200812275 (11) 圖2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所述之使用者裝置(UE )的機能區塊圖。使用者裝置,雖然典型上是移動台,但 亦可爲固定台。圖2係將特別有關於本發明的個體,槪念 性地加以描繪。 如圖2所示,使用者裝置係具備:收訊部21、資料 解碼部22、收訊品質測定部23、RRC處理部24、MAC處 理部25、控制訊號生成部26、送訊部27。 收訊部2 1係被構成爲,將從基地台所發送過來的訊 號,加以收訊。 資料解碼部2 2係被構成爲,將收訊部所接收到的下 行資料頻道上之下行資料或下行控制頻道上的下行控制訊 號加以解碼。 收訊品質測定部23係被構成爲,測定已被收訊部接 收到之所定訊號(典型來說是導引頻道上的導頻訊號)的 收訊品質。 收訊品質’係可用適切的任意量來表現,例如,可用 SIR ( 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等的測定 直來表現’也可用將這些測定値予以編碼而成CQI (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來表現。 RRC處理邰24係被構成爲,進行圖1所示的rrc控 制部12所對應之處理,亦即,進行rrc子層的相關處理 〇 在本發明中’ RRC處理部24係被構成爲,從已被接 收的RRC訊令訊息中,抽出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之 -15- (12) (12)200812275 變更的相關資訊。 M A C處理部2 5係被構成爲,進行圖1所示的M A C 控制部13所對應之處理,亦即,進行MAC子層的相關處 理。 在本發明中,MAC處理部25係被構成爲,從已被接 收的MAC控制訊息中,抽出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之 變更的相關資訊。 控制訊號生成部26係被構成爲,生成對基地台要透 過上行控制頻道發送之上行控制訊號。 送訊部27係被構成爲,將控制訊號生成部26所作成 的上行控制訊號,透過上行控制頻道而加以送訊。 此外,圖2中,用來透過上行資料頻道而發送上行資 料所需之要素係未被圖示。 圖3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所述之移動通訊系統的動 作例的流程圖。 如圖3所示,於步驟S 1 1中,使用者裝置(u e )係 將從基地台(eNodeB )發送過來之下行導引頻道上的導 頻訊號加以接收,並使用所述之導頻訊號,來測定下行鏈 結的收訊品質。 於步驟S2 1中,使用者裝置係將已被測定出來的下行 鏈結之收訊品質,對基地台報告。 此處,收訊品質,一般雖然是在移動通訊系統中所準 備的每個頻率資源區塊上被報告,但亦可將針對複數頻率 資源區塊進行平均化後的收訊品質,作爲代表而報告。 -16- 200812275 (13) 於步驟S 3 1中,基地台係基於從使用者裝置接收的下 行鏈結之收訊品質,來判定是有應該變更下行資料頻道上 所使用的傳輸格式。 本實施例中,下行資料頻道係例如以20ms的所定週 期(第1週期)來傳送,此時的傳輸格式,係於基地台及 使用者裝置上均爲已知。 因此,每20ms傳送下行資料的下行資料頻道之每一 者上,係不附隨下行控制頻道(L 1 /L2控制頻道),各資 料頻道係使用同樣的傳輸格式。 亦即,於步驟S 3 1中會判斷,所述之傳輸格式,是應 該要以後仍繼續維持或是要被變更。 所述之傳輸格式的變更與否,亦可基於被報告的下行 鏈結之收訊品質,和所述之下行鏈結之收訊品質與MCS 等級的對應關係來決定。 MC S等級,係以表示調變方式及頻道編碼率之組合 的號碼(MCS編號)來指定而構成,一般而言是被構成 爲,越大的編號則位元率越大,越小的編號則位元率越小 〇 但是,在本發明中,所述之下行鏈結的收訊品質和 MC S等級之對應關係,並不僅限於如此對應關係,亦可 採用適切的任意對應關係。 又,被準備的MCS等級的數量,係可爲任意(亦可 準備多數)。關於此點,是和MC S等級的選項分枝數有 顯著限制的先前之固定排程,有很大的不同。 -17- (14) (14)200812275 於步驟S22中,當判斷爲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是 要被改變時,則基地台係針對所述傳輸格式的變更內容, 對使用者裝置進行通知。 圖3的例子中,基地台係對使用者裝置,使用RRC 訊令訊息,通知所述的變更內容。亦即,基地台係以使用 者裝置上已知的傳輸格式,透過下行資料頻道,將含有表 示所述變更內容之資訊(變更通知)的RRC訊令訊息, 加以送訊。 此外,所述的變更通知,係亦可構成爲如上述般地使 用RRC訊令訊息來發送,也可構成爲如圖5所示,使用 MAC控制協定資料單元(MAC-ctrl-PDU)來傳送(此係 爲MAC控制訊息,在上記說明中已提及)。 於步驟S23中,適切地接收上述變更的使用者裝置, 係將用來通知該意旨的確認回應訊號,對基地台進行通知 。所述之確認回應訊號,係亦可透過任意上行控制頻道來 發送。 此種確認回應訊號,雖然並非必須,但站在提高關於 傳輸格式變更的信賴性之觀點,有某種確認回應訊號從使 用者裝置通知給基地台,是較爲理想。 圖3的例子中,作爲RRC訊令訊息是傳送了確認回 應訊號。所述之確認回應訊號,係如圖5所示,亦可藉由 MAC-ctrl-PDU 傳送。 於步驟S 3 2中,基地台係將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 ,變更成於步驟S 3 1中所決定之新的傳輸格式,並使用變 -18- 200812275 (15) 更後的傳輸格式,透過下行資料頻道,將下行資料,以後 都用所定週期(例如每2 0 m s ),進行傳送。 於步驟S 1 2中,使用者裝置係將,以所定週期,使用 變更後的傳輸格式’透過下行資料頻道而被發送過來的下 行資料,加以收訊。 圖4係圖不傳輸格式變更前後的時序圖例子。圖4的 例子係表示,從基地台發送出來的訊號(也可說是被移動 台接收之訊號)。 大略而言是每2 0 m s透過下行資料頻道週期性地傳送 下行資料。圖4的例子中,至少跨越1 〇 〇 m s之期間是使用 同樣的傳輸格式。 第1期間T!中,第1傳輸格式,係被傳送下行資料 的所有下行資料頻道所使用。 第2期間T2中,異於第1傳輸格式的第2傳輸格式 ’係被傳送下行資料的所有下行資料頻道所使用。 在圖4的例子中,第1期間T i中的時點X上,用來 通知變更以後的傳輸格式之意旨的變更通知是被傳送。所 述的變更通知,係表示將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第1 傳輸格式變更成第2傳輸格式。隨著該變更通知,在第2 期間T2所被使用的傳輸格式係被變更。 此外,爲了圖示的簡明化,雖然將不含上述變更通知 的下行資料頻道的傳送時點,和含有上述變更通知的下行 資料頻道的傳送時點,畫成不同,但此並非本發明所必須 -19- (16) (16)200812275 可在每到所定週期(每20ms )的任何時點’傳送上 述變更通知,也可在所定週期以外的時點上’傳送上述變 更通知。但是,不依據所定週期,在任意時點上傳送變更 通知的下行資料頻道,係爲將傳輸格式——指定的附隨有 L1/L2控制頻道的通常之下行資料頻道。 圖4所示的例子中,係響應於第1期間T!中所被傳 送的變更通知,來變更其後的第2期間T2所使用的傳輸 格式,但傳輸格式的變更時點也可較其更爲後面。 於變更通知中,亦可含有表示傳輸格式是在何時起被 切換的資訊。 或者,亦可如圖3或圖5所示,從使用者裝置取得確 認回應訊號後,基地台會實際地變更傳輸格式。此時,在 得不到確認回應訊號的期間內,第1傳輸格式會依然繼續 使用。圖4所示的例子中,係響應於第2期間Τ2中所被 傳送的變更通知,其後的第3期間Τ3所使用的傳輸格式 ,係被變更成第1傳輸格式。 上述的例子中,基地台係進行是否需要變更傳輸格式 的決定(A ),以及,應該要如何變更傳輸格式的決定( B)之兩者。可是在此其中,亦可構成爲,由使用者裝置 來進行決定(A ),基地台係僅進行決定(B )。 (第2實施例) 圖6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所述之移動通訊系統的動 作例的流程圖。於使用者裝置上測定了收訊品質後,以新 -20- (17) (17)200812275 格式進行通訊爲止的程序(步驟S11、S21、S31、S22、 S 3 2、S 1 2 ),由於係和圖3所說明的相同,故省略重複說 明。但是,本實施例中,於步驟S23中的確認回應訊號係 假設不被送訊。 於步驟S24中,假設使用者裝置無法良好接收使用新 格式透過下行資料頻道所傳送過來的下行資料,而連續N 次d基地台成告了否定回應訊號(NACK)。 起因於所述的否定回應訊號被連續報告N次,基地 台係決定將傳輸格式,從新格式切換回舊格式。 於步驟S 2 5中,基地台係就所述之傳輸格式變更,向 使用者裝置進行通知。 於步驟S 3 3中,基地台係將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 ’變更成變更前的舊格式,使用舊格式透過下行資料頻道 而將下行資料,用以後的所定週期進行傳送。 於步驟S 1 3中,使用者裝置係將,以所定週期,使用 舊格式,透過下行資料頻道而被發送過來的下行資料,加 以收訊。 若依據本實施例,則步驟S 3 1、S 2 2、S 3 2中,傳輸格 式係即使被變更成不適切的’基地台係仍可隨應於來自使 用者裝置的否定回應訊號,將所述傳輸格式切換回原本的 格式。 使用者裝置,係亦可藉由發送N次否定回應訊號, 而料想到所述傳輸格式會被切換回舊格式。 -21 - 200812275 (18) (實施例3 ) 圖7係本發明之第3實施例所述之移動通訊系統的動 作例的流程圖。所述動作之槪要,雖然和圖6所說明的動 作相同,但傳輸格式的變更通知時所利用的訊號是不同的 〇 本實施例中係被構成爲,基地台係使用有別於下行資 料頻道而傳送的下行控制頻道,來發送上述變更通知。 所述的下行控制頻道,係以所定週期,傳送下行鏈結 排程資訊(DL-SI )。所述之所定週期,係例如100ms, 是設定成比下行資料頻道的傳送頻繁度(20ms)還長。 圖8係圖示傳輸格式變更前後的時序圖。 如圖8所示,是以第1週期(20ms ),透過下行資料 頻道而傳送下行資料。又,以第2週期(100ms ),透過 上述的下行控制頻道(DL_SI ) ’來傳送下行控制訊號( 上述的變更通知)。 此處,第2週期係和圖4中所說明過的「期間」相同 即可。 第1期間T i中,傳輸格式係不變更,是使用和先行 期間中所被使用之傳輸格式相同的第1傳輸格式。 第2期間T2中,傳輸格式係被變更成第2傳輸格式 ,通知該意旨的資訊(DL-SI ) ’係在第2期間Τ2的開頭 X時點上,透過下行控制頻道而傳送。 然後,在第3期間Τ3也是’變更傳輸格式,回到原 先的第1傳輸格式。通知該意旨的資訊(D L - S I ),係在 -22- 200812275 (19) 第3期間T3的開頭Y上,透過下行控制頻道而被傳送。 本實施例中,當傳輸格式被變更時,在各期間的開頭 (更一般而言是在事前被設定的時點的某處),傳送用來 通知該意旨的資訊(DL-SI ),不需要從基地台對使用者 裝置通知傳輸格式的切換時序。 此外,日本國專利申請第2006-169442號(2006年6 月1 9日申請)的全部內容,係藉由參照,而被寫入本說 明書中。 又,「R1-051511、7-1 1th November、2005 年、 3GPP TSG-RAN WG1 #43、Qualcomm Europe、2 頁、 Section 3」之全部內容,係藉由參照,而被含入在本案說 明書中。 又,「R2-06055 0、1 3 -17th February、2006 年、 3 GPP TSG-RAN WG2 #51、Qualcomm Europe、1 頁、 Section 2」之全部內容,係藉由參照,而被含入在本案說 明書中。 以上,雖然使用上述實施形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但 對當業者而言,本發明並非被限定於本說明書中所說明的 實施形態,是可自明之事項。本發明係可在不脫離申請專 利範圍之記載所定下之本發明主旨及範圍的情況下’以修 正及變更樣態的方式加以實施。因此,本說明書的記載, 係僅止於例示說明之目的’並不具有對本發明的任何形式 之限制意思。 -23- 200812275 (20)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如以上所說明,若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則可提供一 種,以所定週期,以使用者裝置上已知的傳輸格式,傳送 下行資料之如此構成的移動通訊系統中,可提升下行資料 傳輸效率的基地台、使用者裝置及方法。 【圖式簡單說明】 〔圖1〕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基地台的機 能區塊圖。 〔圖2〕圖2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者裝置 的機能區塊圖。 〔圖3〕圖3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所述之移動通訊 系統的動作例的流程圖。 〔圖4〕圖4係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之變更前後 的時序圖。 〔圖5〕圖5係本發明之第丨實施例所述之移動通訊 系統的動作例的流程圖。 〔圖6〕圖6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所述之移動通訊 系統的動作例的流程圖。 〔圖7〕圖7係本發明之第3實施例所述之移動通訊 系統的動作例的流程圖。 〔圖8〕圖8係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之變更前後 的時序圖。 -24- (21) (21)200812275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1 :收訊部 1 2 : RRC控制部(無線資源控制部) 1 3 : MAC控制部(媒體存取控制部) 1 4 :資料緩衝區 1 5 :排程器 1 6 :傳輸格式決定部 17 :下行鏈結排程(DL-SI )資訊生成部 1 8 :送訊部 2 1 :收訊部 22 :資料解碼部 23 :收訊品質測定部 24 : RRC處理部 2 5 : M A C處理部 26 :控制訊號生成部 2 7 :送訊部 -25-

Claims (1)

  1. 200812275 ⑴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基地台,係屬於和使用者裝置進行無線通訊的 基地台,其特徵爲,具備: 傳輸格式決定部,係被構成爲,基於在前記使用者裝 置上所被測定之下行鏈結的收訊品質,決定不隨附有控制 頻道的下行資料頻道之傳輸格式;和 通知部,係被構成爲,對前記使用者裝置,通知已被 前記傳輸格式決定部所決定之傳輸格式;和 送訊部,係被構成爲,對前記使用者裝置,使用已被 目丨j gS傳輸格式決疋部所決定之傳輸格式,透過前記下行資 料頻道來發送下行資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基地台,其中,前 記通知部係被構成爲,對前記使用者裝置,使用前記下行 資料頻道,來通知已被前記傳輸格式決定部所決定之傳輸 格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基地台,其中,前 記通知部係被構成爲,對前記使用者裝置,使用RRC訊 令訊息,來通知已被前記傳輸格式決定部所決定之傳輸格 式。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基地台,其中,前 記通知部係被構成爲,對前記使用者裝置,使用MAC控 制協定資料單元,來通知已被前記傳輸格式決定部所決定 之傳輸格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基地台,其中,前 -26- 200812275 (2) 記送訊部係被構成爲,以第1週期,透過前記下行資料頻 道,發送下行資料; 前記通知部係被構成爲,對前記使用者裝置,以比前 記第1週期長的第2週期,使用前記控制頻道,來通知已 被前記傳輸格式決定部所決定之傳輸格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基地台,其中,前 記通知部係被構成爲,對前記使用者裝置,作爲已被前記 傳輸格式決定部所決定之傳輸格式,是將表示前記下行資 料頻道之目前傳輸格式與已被該傳輸格式決定部所決定之 傳輸格式之差異的資訊,加以通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基地台,其中,前 記送訊部係被構成爲,在接收到對於已被通知之前記傳輸 格式決定部所決定之傳輸格式的來自前記使用者裝置的肯 定回應訊號後,將前記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變更成 已被該傳輸格式決定部所決定之傳輸格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基地台,其中,前 記送訊部係被構成爲,在接收到對於已被通知之前記傳輸 格式決定部所決定之傳輸格式的來自前記使用者裝置的否 定回應訊號達到所定次數後,將前記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 格式,變回變更前的傳輸格式。 9. 一種方法,係屬於和使用者裝置進行無線通訊的基 地台上所使用之方法,其特徵爲,具有: 基於在前記使用者裝置上所被測定之下行鏈結的收訊 品質,決定不隨附有控制頻道的下行資料頻道之傳輸格式 -27- 200812275 (3) 的工程;和 對前記使用者裝置,通知已被前記傳輸格式決定部所 決定之傳輸格式的工程;和 對前記使用者裝置,使用已被前記傳輸格式決定部所 決定之傳輸格式,透過前記下行資料頻道來發送下行資料 ' 的工程。 1 〇 · —種使用者裝置,係屬於和基地台進行無線通訊 的使用者裝置,其特徵爲,具備: 測定部,係被構成爲,測定下行鏈結的收訊品質;和 判斷部,係被構成爲,基於已被測定之前記下行鏈結 的收訊品質,判斷是否應該變更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 :和 通知部,係被構成爲,對前記基地台,通知前記傳輸 格式的變更要求;和 抽出部,係被構成爲,將已被前記基地台所通知的前 記傳輸格式之資訊,加以抽出;和 收訊部,係被構成爲,使用已抽出之前記傳輸格式, 將透過後續之下行資料頻道所被發送過來的下行資料,加 以接收。 1 1 · 一種方法,係屬於和基地台進行無線通訊之使用 者裝置上所使用之方法,其特徵爲,具有: 測疋下丫了鍵結的收訊品質的工程;和 基於已被測定之前記下行鏈結的收訊品質,判斷是否 應該變更下行資料頻道的傳輸格式的工程;和 -28- 200812275 (4) 對前記基地台,通知前記傳輸格式的變更要求的工程 ;和 將已被前記基地台所通知的前記傳輸格式之資訊,加 以抽出的工程;和 使用已抽出之前記傳輸格式,將透過後續之下行資料 頻道所被發送過來的下行資料,加以接收的工程。 -29-
TW096122087A 2006-06-19 2007-06-20 Base station, user device, and method TW20081227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69442 2006-06-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2275A true TW200812275A (en) 2008-03-01

Family

ID=38833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2087A TW200812275A (en) 2006-06-19 2007-06-20 Base station, user device, and method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944850B2 (zh)
EP (1) EP2046070A4 (zh)
JP (1) JP4929280B2 (zh)
KR (1) KR20090025279A (zh)
CN (1) CN101473580A (zh)
TW (1) TW200812275A (zh)
WO (1) WO20071487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49132A1 (en) 2005-12-22 2007-06-28 Junyl Li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selecting control channel reporting formats
WO2008012672A2 (en) * 2006-07-27 2008-01-31 Nokia Corporation Providing dynamically controlled cqi technique adapted for available signaling capacity
WO2009061245A1 (en) * 2007-11-09 2009-05-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ower control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transport formats
CN102986285B (zh) 2010-07-21 2015-07-08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US8837304B2 (en) 2011-04-08 2014-09-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multi-group communications
EP2819457B1 (en) * 2012-02-20 2018-09-05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WI620462B (zh) * 2015-04-10 2018-04-0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單一基地台節點對多點網路系統及其資料傳輸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05144B2 (ja) * 1989-09-08 1997-04-30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水平循環式駐車装置
JP2776094B2 (ja) * 1991-10-31 1998-07-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可変変調通信方法
EP0986282B1 (en) 1998-04-17 2002-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rate
JP3955680B2 (ja) * 1998-05-12 2007-08-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時分割通信方式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チャネルアクセス方法、その方法を使用する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JP3686836B2 (ja) * 2000-03-13 2005-08-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機の送信電力値自動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CA2309472A1 (en) 2000-05-25 2001-11-25 Mark James Frazer Data communication channel
JP4511686B2 (ja) * 2000-05-26 2010-07-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0442621B1 (ko) * 2001-06-29 2004-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고속 순방향 패킷접속 서비스 정보 전달 방법
US7970423B2 (en) * 2002-11-08 2011-06-28 Nokia Corporation Context linking scheme
EP1432262A1 (en) * 2002-12-20 2004-06-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otocol context preserv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06517752A (ja) * 2003-02-14 2006-07-27 シーメンス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データ伝送方法
EP1557967B1 (en) * 2004-01-22 2008-03-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of HARQ retransmission timing control
KR100606062B1 (ko) 2004-02-26 2006-07-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변채널의 특성에 따라 채널품질정보의 전송을 제어하는 방법
WO2006064541A1 (ja) * 2004-12-14 2006-06-22 Fujitsu Limited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4814513B2 (ja) 2004-12-17 2011-11-16 Ntn株式会社 グリース封入転がり軸受
WO2006082627A1 (ja) * 2005-02-01 2006-08-1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送信制御方法、移動局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7148705A1 (ja) 2009-11-19
EP2046070A1 (en) 2009-04-08
JP4929280B2 (ja) 2012-05-09
KR20090025279A (ko) 2009-03-10
US7944850B2 (en) 2011-05-17
US20100165854A1 (en) 2010-07-01
EP2046070A4 (en) 2013-02-13
WO2007148705A1 (ja) 2007-12-27
CN101473580A (zh)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46646B2 (ja) ソフトハンドオーバー中のサービング基地局の選択
JP4594421B2 (ja) 再送プロセス制御方法
KR100721787B1 (ko) 노드 b 및 srnc에서 알려진 hsdpa cqi,ack, nack 파워 오프셋
JP4476258B2 (ja) ソフトハンドオーバー中のパケット再送の時間監視
JP4944212B2 (ja) セミパーシステント・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ための(h)arq
JP478783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匿名の上り回線測定報告
CN101480093B (zh) 用于远程通信的增强的分组服务
JP5023062B2 (ja) 基地局及び方法
JP4610652B2 (ja) サービングセル変更時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情報
KR101364926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US8295232B2 (en) Base station and scheduling method
JP2007502557A (ja) ソフトハンドオーバー中の基地局の同期
JP2007028653A6 (ja) ソフトハンドオーバー中のパケット再送の時間監視
JP2007502558A6 (ja) データ受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TW200812275A (en) Base station, user device, and method
WO2007046261A1 (ja)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移動局
US8526324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radio resources, and radio system
AU20052033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UMTS network operating in compressed mode
WO2008019534A1 (fr) Procédé permettant à un noeud b d'obtenir des informations de qualité de canal dans un système tdd hsd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