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37235A - Projector - Google Patents

Proj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37235A
TW200537235A TW094108088A TW94108088A TW200537235A TW 200537235 A TW200537235 A TW 200537235A TW 094108088 A TW094108088 A TW 094108088A TW 94108088 A TW94108088 A TW 94108088A TW 200537235 A TW200537235 A TW 20053723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mbers
light
chirped
refractive index
triangul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08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66944B (en
Inventor
Hidemasa Yamakawa
Akitaka Yajima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537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7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6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69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01G13/02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lants; Coverings for the ground; Devices for laying-out or removing coverings
    • A01G13/0256Ground coverings
    • A01G13/0293Anchoring means for ground cover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9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using crossed beamsplitting surfaces, e.g. cross-dichroic cubes or X-cub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006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02B27/102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for generating a colour image from monochromatic image signal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5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having sequential partially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3/00Colour photography, other than mere exposure or projection of a colour film
    • G03B33/10Simultaneous recording or projection
    • G03B33/12Simultaneous recording or projection using beam-splitting or beam-combining systems, e.g. dichroic mirr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02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04N9/3105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for displaying all colours simultaneously, e.g. by using two or more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Description

200537235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使用液晶顯示面板其他光調變裝置來投 射彩色影像的投影機。 【先前技術】
構成習知投影機的光學系,將係來自以各色照明光被 照明的液晶顯示面板之各色調變光,以所謂交叉二色性稜 鏡和被稱爲光合成構件所合成,存在形成彩色影像而投射 的光學系。 此時,提案一供補正有關各色間之結像的色收差,例 如交叉二色性稜鏡之紅色入射面爲凹面,且交叉二色性稜 鏡之藍色入射面爲凸面的投射型顯示裝置(參照專利文獻 1)。而爲了防止彩色影像的位置偏移,於合成稜鏡之3個 入射面之中例如綠色的入射面一體形成樹脂製的補正透鏡 (參照專利文獻2)。並改變構成交叉稜鏡之直角稜鏡間的 接合層的厚度,而形成凸狀面(參照專利文獻3 )。 [專利文獻1]特開2000-206450號公報 [專利文獻2 ]特開2 0 0 2 - 6 2 9 8號公報 [專利文獻3 ]特開平1丨-3 8 2 1 0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但是’加工交叉二色性稜鏡之側面形狀,或一體形成 -4- 200537235 (2) 補正透鏡,改變接著層之厚度時,通常交叉二色性稜鏡等 之加工和組裝工程複雜且困難,導致成本增加等。 於是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不對交叉二色性稜鏡施以 特別的加工處理等,就能簡易地補正起因於投射透鏡等之 色收差的投影機。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爲解決上述課題,有關本發明的第1投影機,係具 備:(a)藉由3色照明光分別照明,同時個別調變各色照 明光之3個光調變裝置,(b)具有三角柱狀之第1至第4 稜鏡構件、沿著第1至第4稜鏡構件的第1及第2側面設 置的一對二色性反射鏡,使從第1至第3稜鏡構件的第3 側面經過3個光調變裝置的3色調變光分別入射,而由第 4稜鏡構件的第3側面射出合成3色調變光之像光之光合 成構件’(c)投射經光合成構件而被合成的像光之投射光 學系。而本投影機,第1至第4稜鏡構件之中,使至少1 個折射率與其餘的稜鏡構件的折射率不同爲其特徵。 在上述投影機中,光合成構件因第1至第4稜鏡構件 之中,至少1個特定稜鏡構件的折射率與其餘的稜鏡構件 的折射率不同,故像這樣,通過折射率與其他不同的特定 稜鏡構件的特定色的調變光的光束寬幅,會令有關垂直於 一對二色性反射鏡的橫斷面內增加或減少。藉此,可令上 述特定色的投影像的寬幅放大或縮小到所希望的程度。因 而,有關投影像的橫向就能簡易地補正投射光學系之色收 200537235 (3) 差的影響。
而本發明具有的觀點,就上述第1投影機來看,入射 至第1稜鏡構件的第3側面之特定色的調變光,透過一對 二色性反射鏡,入射至第2及第3稜鏡構件的第3側面的 其他色的調變光,以一對二色性反射鏡分別反射而折曲其 光徑,同時第2至第4稜鏡構件的折射率彼此相等。此 時’僅針對直行至交叉二色性稜鏡內之特定色的調變光增 減光束寬幅,其他色係以光束寬幅爲原則不會變。因而僅 只對特定的1色,欲補正色收差之影響的情形非常便利。 而本發明之別的觀點,特定色,係對應於投影光學系 中最會殘存的色收差之色。此時,藉由投射光學系以最不 會補正收差之色爲對象而能另外補正,減低色收差的影 響。 而本發明之別的觀點,係就上述投影機來看,特定 色,係紅色光,使第1至第3稜鏡構件之中入射紅色調變 光的稜鏡構件的折射率,比第1至第3稜鏡構件之中入射 其他色的調變光之稜鏡構件的折射率更高。此時,就此稜 鏡構件、被配置於後段各種光學元件、投射光學系等來 看,可補正起因於紅色光之折射率對綠色光和藍色光相對 低的情形所產生得到的色收差。 而本發明之別的觀點,就上述投影機來看,第1稜鏡 構件,被夾於第2及第3稜鏡構件而對向於第4稜鏡構 件,第2及第3稜鏡構件,折射率相等,第1及第4稜鏡 構件,具有對第2及第3稜鏡構件大小略等而正負號不同 -6- 200537235 (4) 之折射率差。此時,通過第1稜鏡構件之特定色的調變光 的光束寬幅,與其他色的光束寬幅相比,於相關垂直的橫 斷面內增減一對二色性反射鏡,藉此完成色收差的補正。 而本發明之別的觀點,就上述投影機來看,第!稜鏡 構件’被夾於第2及第3稜鏡構件而對向於第4稜鏡構 件’第1及第2稜鏡構件,折射率相等,對於第3及第4 稜鏡構件有相等的折射率差,第3及第4稜鏡構件,折射 9 率相等。此時,能使由第1及第2棱鏡構件入射的特定2 色的調變光的光束寬幅,於相關垂直的橫斷面內增減一對 二色性反射鏡,其餘的1色調變光的光束寬幅不變。因 而,僅針對特定的2色,於欲補正色收差之影響時非常便 利。
而本發明之別的觀點,就上述投影機來看,第1稜鏡 構件,被夾於第2及第3稜鏡構件而對向於第4稜鏡構 件,第1及第4稜鏡構件,折射率相等,對於第2及第3 稜鏡構件有相等的折射率差,第2及第3稜鏡構件,折射 率相等。此時,使由第2及3稜鏡構件入射的特定2色的 調變光的光束寬幅與一對二色性反射鏡與垂直的橫斷面內 有所關連的增加或減少,由第1稜鏡構件入射的剩下1色 的調變光的光束寬幅,相反地減少或增加’就藉此補正色 收差。 有關本發明的第2投影機’具備:(a)藉由3色照明 光分別照明,同時個別調變各色照明光之3個光調變裝 置,(b)具有三角柱狀之第1至第4稜鏡構件、沿著第1 200537235 (5) 至第4稜鏡構件的第1及第2側面設置的一對二色性反射 鏡’使從第1至第3稜鏡構件的第3側面經過3個光調變 裝置的3色調變光分別入射,而由第4稜鏡構件的第3側 面射出合成3色調變光之像光之光合成構件,(c )投射經 光合成構件而被合成的像光之投射光學系。而本投影機, 係第1至第4稜鏡構件之中,至少1個稜鏡構件,係由折 射率互異的第1三角棱鏡與第2三角稜鏡所構成。
在上述投影機,因在第1至第4稜鏡構件之中,至少 一個稜鏡構件係由折射率互異的第1三角稜鏡與第2三角 稜鏡所構成,故像這樣,就能令通過具備折射率不同的三 角稜鏡的稜鏡構件的特定色之調變光的至少一側的光徑, 藉由折射而改變。藉此,與垂直於一對二色性反射鏡的橫 斷面內有所關連,使上述特定色的光束寬幅增減至所希望 的程度,就能簡易補正各色之像光間的色收差。 而在本發明的某一觀點,就上述第2投影機來看,前 述第1至第4稜鏡構件之中,一個稜鏡構件係由折射率互 異的第1三角稜鏡與第2三角稜鏡所構成,前述一稜鏡構 件之第2三角稜鏡的折射率,與其他稜鏡構件的折射率相 等。而在本發明的某一觀點,就上述第2投影機來看,前 述第1至第4稜鏡構件之中,2或3個稜鏡構件係由折射 率互異的第1三角棱鏡與第2三角稜鏡所構成,前述2或 3個稜鏡構件之第1三角稜鏡,折射率彼此相等且被配置 於互不相鄰的位置,前述2或3個稜鏡構件之第2三角稜 鏡的折射率,與其他稜鏡構件的折射率相等。而本發明的
200537235 (6) 某一觀點,就上述第2投影機來看,前述第1至第 構件,全部皆由折射率互異的第1三角棱鏡與第2 鏡所構成,前述第1至第4稜鏡構件之第1三角稜 射率彼此相等且被配置於互不相鄰的位置,前述第 4稜鏡構件之第2三角稜鏡,折射率彼此相等且被 互不相鄰的位置。以上情形,能調整通第1三角稜 定色的光束寬幅。 【實施方式】 [用以實施發明的最佳形態]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投影機的光學系 該投影機1 〇,係具備:發生光源光的光源裝置2 1 光源裝置21的光源光分割爲紅綠藍(RGB)之3原 分割光學系23、藉由從色分割光學系23射出的各 光被照明的光調變部2 5、屬於供合成來自光調變部 各色調變光的光合成構件的交叉二色性棱鏡2 7、 使經過交叉二色性稜鏡27的像光投射於螢幕(圖i 的投射光學系的投射透鏡29。 在此,光源裝置2 1,係具備:光源燈2 1 a、一 蠅眼鏡光學系2 1 d,2 1 e、偏光變換構件2 1 g、以及 鏡2 1 i。在此,光源燈2 1 a,由例如高壓水銀燈製 備用以調整光源光的凹面鏡。一對塑膠蠅眼鏡 2 1 d,2 1 e,係由矩陣狀配置的複數要素透鏡製成, 4稜鏡 三角稜 鏡,折 1至第 配置於 鏡的特 的圖。 、來自 色的色 色照明 25之 以及供 艮表示) 對塑膠 重疊透 成,具 光學系 藉由該 -9- 200537235 (7)
些要素透鏡’分割來自光源燈21a的光源光並使其個別聚 光發散。偏光變換構件2 1 g ’係將由塑膠蠅眼鏡光學系 2 1 e射出的光源光,例如僅變換爲垂直於第1圖之紙面的 S偏光成份並供給到下一段光學系。重疊透鏡2丨丨,以經 過偏光變換構件2 1 g的照明光作爲全體而適當收束,能成 爲對設於光調變部2 5的各色光調變裝置的重疊照明。就 是經過兩塑膠蠅眼鏡光學系2 1 d,2 1 e與重疊透鏡2 1 i的 照明光,係經過以下詳述的色分割光學系2 3,均勻地重 疊照明設於光調變部2 5之各色光調變裝置亦即各色液晶 光閥25a〜25c。 色分割光學系2 3,係具備··第1及第2二色性反射 鏡 2 3 a,2 3 b、3 個視野鏡 2 3 f,2 3 g,2 3 h、反射鏡 2 3 m, 23η ’ 23〇,與光源裝置21 —同構成照明裝置。第1二色 性反射鏡23a,係紅綠藍三原色之中反射綠色光透過紅色 光及藍色光。而第2二色性反射鏡2 3 b,係入射的紅及藍 2色之中反射紅色光透過藍色光。就此色分割光學系23 來看,來自光源裝置2 1之略白色照明光,入射至第1二 色性反射鏡23a。以第1二色性反射鏡23a反射的綠色 光,係例如S偏光就那樣導入第1光徑OP1,經過反射鏡 23m入射至供調節入射角度的視野鏡23f。而透過第1二 色性反射鏡2 3 a以第2二色性反射鏡2 3 b反射的紅色光, 係例如S偏光就那樣導入第2光徑OP2入射至視野鏡 2 3 g。進而,通過第2二色性反射鏡2 3 b的藍色光’係例 如S偏光就那樣導入第3光徑OP3,經過透鏡LL1,LL2 -10- 200537235 (8) 及反射鏡23η,23〇入射到供調節入射角度的視野鏡 2 3h。在此,以包含透鏡LL1,LL2所構成的中繼光學 系,係使透鏡LL1的像,傳達到射出側的視野鏡23h,藉 此防止因光擴散等之光利用效率降低。 光調變部2 5係具備分別爲光調變裝置的3個液晶光 閥25a〜25c與以挾持各液晶光閥25a〜25c的方式配置的 3組偏光濾光片25e〜25g。導入第1光徑OP1的綠色 ^ 光,係中介著視野鏡2 3 f而入射至液晶光閥2 5 a。導入第 2光徑OP2的紅色光,係中介著視野鏡23g而入射至液晶 光閥25b。導入第3光徑OP3的藍色光,係中介著視野鏡 2 3 h而入射至液晶光閥2 5 c。各液晶光閥2 5 a〜2 5 c,係供 調整入射的照明光的空間性強度分佈的非發光型光調變裝 置,分別入射於各液晶光閥2 5 a〜2 5 c的3色光,係形成 電氣訊號輸入於各液晶光閥25a〜25c的驅動訊號或因應 於畫像訊號以畫素單位調整偏光狀態。此時,藉由偏光濾 I 光片25e〜25g,調整入射至各液晶光閥25a〜25c的照明 光的偏光方向,同時由來自各液晶光閥2 5 a〜2 5 c射出的 光取出特定偏光方向的調變光。 交叉二色性棱鏡2 7,係光合成構件,以正交的狀態 內裝綠色光反射用的介電質多層膜2 7a與藍色光反射用的 介電質多層膜27b。此交叉二色性稜鏡27,係以介電質多 層膜27a反射來自液晶光閥25a的綠色光並使其射出至進 行方向右側,使來自液晶光閥2 5 b的紅色光中介著介電質 多層膜27a,27b直行射出,使來自液晶光閥25c的藍 -11 - 200537235 (9) 色光以介電質多層膜2 7b反射並射出到進行方向左側。像 這樣以交叉二色性稜鏡2 7合成的像光,係經由投射透鏡 29以適當的放大率投射到螢幕(圖未表示)。
第2圖(a)係第1圖所示的交叉二色性稜鏡27的平面 圖,第2圖(b)係交叉二色性稜鏡27的側面圖。由圖亦淸 楚地,交叉二色性稜鏡 2 7係由角柱狀的棱鏡構件所製 成,於垂直第2圖(a)之紙面的軸向同時內裝平行而互相 正交的一對介電質多層膜 27a,27b。各介電質多層膜 2 7a,2 7b,係形成二色性反射鏡產生功能,以低損失合成 紅綠藍之各色調變光。交叉二色性棱鏡2 7,由以上說明 也可明白,以一對介電質多層膜27a,27b被夾於第1及 第2側面SOI,S02的方式接合4個稜鏡構件PI,P2, P3,P4。當中,第1稜鏡構件P1,具有入射紅色調變光 的第3側面S 1,第2稜鏡構件P2,具有入射綠色調變光 的第3側面S2,第3稜鏡構件P3,具有入射藍色調變光 的第3側面S3。最後第4稜鏡構件P4,具有射出合成各 色調變光之像光的第3側面S 4。在此,第1棱鏡構件P 1 的折射率比其他第2〜第4稜鏡構件P2〜P4的折射率稍 大。而第2〜第4稜鏡構件P2〜P4的折射率,彼此相 等。 在此,針對利用交叉二色性稜鏡27之光束寬幅變化 做考察。首先,交叉二色性稜鏡2 7之一邊長度爲L。而 入射於各稜鏡構件P 1,P2,P3的各色調變光,係隔著光 軸於橫向的-t或+ t的範圍,各個寬幅爲2t。而第1稜鏡 -12- 200537235 (10) 構件P1的折射率爲η〗,第2至第4稜鏡構件P 2,p 3, P 4的折射率爲η 2。進而’以全稜鏡構件p ^,p 2,P 3,P 4 的直角頂點重疊的交叉二色性稜鏡2 7的中心點爲原點。 最先針對紅色調變光做考慮的話,入射於位置的 調變光,係使第1稜鏡構件p 1直行入射至第2稜鏡構件 P 2時產生折射。此時,原點即以光軸爲基準的調變光的 移位量Awa,爲
f arcsin — •sin 45' \ 一 45* L 乂 J 1 / Π ) 所獲得。而入射於位置-t的調變光,也使第!稜鏡構 件P1直行入射於第2稜鏡構件p2時產生折射,原點即以 光軸爲基準的調變光的移位量以式(1 )所獲得。因而,紅 % 色調變光的光束寬幅w 1的變化量AWA爲
Δ WA = |2Δη^| : (£ + 2/)· tan arcsin ,sin 45· Λ (2) 。就是,紅色調變光的光束寬幅W1,僅減少AWA。 一方面,由第2及第3稜鏡構件P 2,P 3分別入射的 綠及藍色的各調變光的光束,不會通過第1稜鏡構件 P1,故該些光束寬幅W2,W3不會產生變化。 -13- 200537235 (11) 就是,若根據本實施形態,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 層膜27a,27b的橫斷面CS內,使綠色及藍色的光束寬幅 W2,W3保持一定,就能減少紅色的光束寬幅W 1。
第3圖係槪略說明投影像的色收差的補正的圖。第3 圖(a),係表示作爲比較例,構成第1圖等所示的交叉二 色性稜鏡2 7的全稜鏡構件P 1〜P4具有同一折射率的情 形。比較例,係成爲根據投射透鏡29的色收差,特別是 紅色的投影像IMR比其他綠及藍色的投影像IMG,IMB 更滲出外側的方式擴大的狀態。而投影像的大小,一般縱 橫比爲3 : 4或9 : 1 6的緣故,橫向色收差的影響非常明 顯,一方面,縱向色收差的影響幾乎不明顯。 一方面’第3圖(b),如先前說明,表示稜鏡構件P1 〜P4之中,採用第1稜鏡構件p丨的折射率稍大的交叉二 色性棱鏡2 7的情形。此時,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 膜27a ’ 27b的橫斷面CS內,使綠色及藍色的光束寬幅 W 2,W 3保持一定,就能減少紅色的光束寬幅w 1,於橫 向補正(狹窄)投射透鏡2 9的色收差,紅色投影像IM R的 寬幅爲大致與其他綠及藍色的投影像IMG,ΙΜΒ之寬幅一 致的狀態。無法解決縱向色收差的影響,但如先前所述, 縱向色收差之影響幾乎不明顯的緣故,沒有問題。 如以上所述,若根據本實施形態,光合成用的交叉二 色性稜鏡2 7之中,入射紅色光束的第1稜鏡構件p 1的折 射率比其他稜鏡構件P 2,P 3,P 4的折射率更大,紅色投 影像I M R的寬幅,與綠及藍色的投影像I μ g,;[ μ b的寬 - 14- 200537235 (12) 幅相比會縮小,就能與投影像的橫向有所關連而簡易地補 正投射透鏡2 9的色收差的影響。再者,第1稜鏡構件P 1 與其他第2〜第4稜鏡構件P2〜P4的折射率差,實際上 有一些,紅色投影像的中央的一畫素形成沒有損壞的程 度。
以上說明中,第1稜鏡構件P 1的折射率比第2至第 4稜鏡構件P2,P3,P4的折射率更大,但相反地也能比 第2至第4稜鏡構件P 2,P 3,P 4的折射率還小。此時, 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膜27a,27b的橫斷面CS內, 使綠色及藍色的光束寬幅W2,W3保持於一定,增加紅色 的光束寬幅W 1。因而,紅色的投影像IMR對比其他色的 投影像IMG,IMB還小的投射透鏡的色收差的補正很有效 果0 進而,第2或第3稜鏡構件的折射率也可爲比其他稜 鏡構件的折射率還大或小。此時,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 多層膜27a,27b的橫斷面CS內,使藍色或綠色的光束寬 幅保持一定,使其他色的光束寬幅增加或減少,藉此適當 進行投射透鏡的色收差的補正。 〔第2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第2實施形態的投影機做說明。此投影機係 使第1實施形態的投影機變形,於同一部分附上同一符 號,省略重複說明。而對未特別說明的部分,則具有同樣 的構造。 -15- 200537235 (13)
第4圖係組裝於第2實施形態的投影機的交叉二色性 稜鏡的平面圖。此時,交叉二色性稜鏡1 2 7,係以第1〜 第4稜鏡構件P 1〜P 4所構成,就第1稜鏡構件p 1來看, 爲與第1實施形態同一的構件。但第4稜鏡構件P4的折 射率略小於第2及第3稜鏡構件P 2,P 3等的折射率。實 際上,第1稜鏡構件P1與第2及第3稜鏡構件P 2,P 3的 折射率差’與第4稜鏡構件P4與第2及第3稜鏡構件 P2,P3的折射率差相等。 第5圖係說明利用第4圖的交叉二色性稜鏡1 2 7的各 色光束寬幅的變化,第5圖(a)係說明紅色光束寬幅W1之 變化的平面圖,第5圖(b)係說明藍色光束寬幅W2之變化 的假想平面圖。再者,第5圖(b)係爲了方便省略藉由介 電質多層膜27b之光徑折曲的光線圖,藍色光束實際的射 出方向不是圖面右側,是圖面上側。如第5圖(a)所示, 紅色調變光係由第1稜鏡構件P1入射到第2或第3稜鏡 構件P2 ’ P3時進行折射,進而由第2或第3稜鏡構件 P2 ’ P3入射到第4稜鏡構件P4時進行折射。藉此,有關 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膜27a,27b的橫斷面CS內,紅色 的光束寬幅W 1,自兩側起減少。一方面,如第5圖(b)所 示’藍色的調變光,自第3稜鏡構件P3入射於第4稜鏡 構件P4時進行折射。藉此,藍色光束的光束寬幅W3,係 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膜27a,27b的橫斷面CS內, 一邊單側傾斜一邊減少。就綠色的調變光來看,第5圖(b) 的稜鏡構件P3置換爲稜鏡構件P2之狀態的緣故,與藍色 -16- 200537235 (14) 調變光同樣的’光束寬幅’係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 膜2 7 a,2 7 b的橫斷面C S內’一邊單側傾斜一邊減少。有 關光束寬幅之變化量的具體性之計算省略’但光束寬幅的 變化量,係紅色調變光比藍色及綠色的調變光還大。再 者,本實施形態,係綠色與藍色的調變光’通過交叉二色 性稜鏡1 2 7,藉此對紅色的調變光於左右方向偏移’但紅 綠藍的各色畫像全體的相對位置偏移’係使各液晶光閥 ^ 2 5 a〜2 5 c移位於直垂光軸的方向,就能藉此解決。 就是,若根據本實施形態,紅色投影像的寬幅與綠及 藍色的投影像的寬幅相比會縮小。因而,對紅色的投影像 比其他色的投影像還小的投射透鏡的色收差的補正就很有 效。
再者,以上說明中,第1稜鏡構件P1的折射率比第 2及第3稜鏡構件P2,P3的折射率稍大,第4稜鏡的折 射率比第2及第3稜鏡構件P 2,P 3的折射率稍小,但相 反地第1稜鏡構件P1的折射率比第2及第3稜鏡構件 P2,P 3的折射率稍小,第4稜鏡的折射率比第2及第3 稜鏡構件P2,P3的折射率稍大。此時,有關垂直於一對 介電質多層膜27a,27b的橫斷面CS內,與綠色及藍色的 光束寬幅相比,會使紅色的光束寬幅增加。因而,對紅色 的投影像比其他色的投影像還小的投射透鏡的色收差的補 正就很有效。 〔第3實施形態〕 -17-
200537235 (15) 以下針對第3實施形態的投影機做說明。此 使弟1貫施形感的投影機變形,於同一的部分附 號,省略重複說明。而對未特別說明的部分,則 的構造。 第6圖係組裝於第3實施形態之投影機的交叉 稜鏡的平面圖。此時,交叉二色性稜鏡2 2 7係以舞 4棱鏡構件P1〜P4所構成,與第1及第2稜鏡構 P2的折射率相等,且與第3及第4棱鏡構件P3, 射率相等,同時第1及第2稜鏡構件P 1,P 2的折 比第3及第4稜鏡構件P3,P4的折射率稍大。 在此,針對利用第6圖的交叉二色性稜鏡227 寬幅的變化做考察。首先,交叉二色性稜鏡227之 度爲 L。而入射於各稜鏡構件P 1,P 2,P 3的各 光,係隔著光軸於橫向的-t或+t的範圍,各個 2t。而第1及第2稜鏡構件PI,P2的折射率爲 而,以全稜鏡構件PI,P2,P3,P4的直角頂點重 叉二色性稜鏡227的中心點爲原點。 最先針對紅色調變光做考慮的話,入射於位丨 調變光,係使第1及第2稜鏡構件P1,P2直行入 4稜鏡構件P4時產生折射。此時,原點即以光軸 的調變光的移位量Awb,爲 [數3] :影機是 :同一符 、有同樣 .二色性 Η〜第 件Ρ1, Ρ4的折 1射率, 的光束 .一邊長 色調變 寬幅爲 η 1。進 疊的交 置+t的 射至第 爲基準 -18- (3)200537235 (16) ΔΗ'ί?=
/ tan arcssn 一 45- \ L' j ) 所獲得。而入射於位置-t的調變光,係使第1稜鏡構 件P1直行入射於第3稜鏡構件P3時產生折射。此時,原 點即以光軸爲基準的調變光的移位量Awb’爲 _ [數 4] Μ • tan] arc^iin i sin 45’ \ U ) ( 」 / (4) 所獲得。因而,紅色調變光的光束寬幅W 1的變化量 △ WB爲以式(3)與式(4)之差的絕對値所獲得
[數5] Δ WjB = -Δη'&| : 2/-tan r - V L — •511145^ (-45^ j (5) 。就是,紅色調變光的光束寬幅W 1,僅減少Δ WB。 其次,針對綠色調變光做考慮的話,入射於位置 的調變光,在第2稜鏡構件P2內折曲之後,入射於第4 稜鏡構件P4時產生折射。此時,原點即以光軸爲基準的 調變光的移位量,係以式(3 )所獲得。而入射於位置-t的 調變光,係通過第2稜鏡構件P2入射於第4稜鏡構件P4 •19- 200537235 (17) 時產生折射,在第4稜鏡構件P4內折曲。此時,原點即 以光軸爲基準的調變光的移位量,係以式(4)所獲得。因 而,綠色調變光的光束寬幅W2的變化量係以式(5 )所獲 得。就是,綠色調變光的光束寬幅W 1,僅減少與紅色調 變光的光束寬幅W2相同的量。
一方面,接著針對藍色調變光做考慮的話,入射於位 置:tt的調變光,因不會經由折射率受到變化,故藍色調 變光的光束寬幅W3的減少量爲零。 若整合以上’使用第6圖的交叉二色性棱鏡2 2 7,藉 此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膜27a,27b的橫斷面CS 內,使藍色光束寬幅W 3保持一定,就能減少紅色的光束 寬幅W 1和綠色的光束寬幅W2。再者,紅綠藍的各色畫 像全體的相對性位置偏移,係使各液晶光閥2 5 a〜2 5 c移 位於垂直光軸的方向,就能解決。 如以上所述,若根據本實施形態,光合成用的交叉二 色性稜鏡227之中,因第1及第2稜鏡構件PI,P2的折 射率比第3及第4稜鏡構件P3,P4的折射率還大,故紅 色及綠色的投影像的寬幅,與藍色的投影像的寛幅相比會 縮小。因而,對紅色及綠色的投影像比藍色的投影像還大 的投射透鏡的色收差的補正就很有效。 再者,以上說明中,第1及第2稜鏡構件P 1,P2的 折射率比第3及第4稜鏡構件P 3,P 4的折射率稍大,但 相反地比第3及第4稜鏡構件P3,P4的折射率稍小亦 可。此時,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膜27a,27b的橫 -20- 200537235 (18) 斷面c S內,使藍色的光束寬幅W 3保持一定,就能增加 紅色的光束寬幅W 1和綠色的光束寬幅W2。因而,對紅 色及綠色的投影像比藍色的投影像還小的投射透鏡的色收 差的補正就很有效。 〔第4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第4實施形態的投影機做說明。此投影機是 φ 使第3實施形態的投影機變形,於未特別說明的部分,則 具有同樣的構造。 第7圖係組裝於第4實施形態之投影機的交叉二色性 稜鏡的平面圖。此時,交叉二色性稜鏡3 2 7係以第1〜第 4稜鏡構件P 1〜P 4所構成,與第1及第4稜鏡構件P 1, P4的折射率相等,且與第2及第3稜鏡構件P2,P3的折 射率相等,同時第2及第3稜鏡構件P 2,P 3的折射率, 比第1及第4棱鏡構件P 1,p 4的折射率稍大。
紅色調變光由第1稜鏡構件P1入射到第2及第3稜 鏡構件P 2 ’ P 3時’產生折射且光束寬幅變寬,由第2及 第3稜鏡構件P2,P3入射到第4稜鏡構件P4時,進一步 產生折射。藉此,紅色調變光的光束寬幅增加。 綠色調變光,係行經與第6圖所示的第3實施形態同 樣的光徑。就是,綠色調變光的光束寬幅減少。 監色e周變光因對綠色調變光前進至在圖面左右對稱的 光徑’得到與綠色調變光同樣的作用。就是,藍色調變光 的光束寬幅減少。 -21 - 200537235 (19) 再者,有關各色光的光束寬幅的變化量的具體性之 算省略。 若整合以上,使用第7圖的交叉二色性棱鏡3 2 7, 此,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膜27a,27b的橫斷面 內,增加紅色的光束寬幅W 1,就能減少綠色和藍色的 束寬幅W2,W3。就是,若根據本實施形態,紅色投影 的寬幅與綠及藍色的投影像的寬幅相比會放大。因而, φ 紅色的投影像比其他色的投影像還小的投射透鏡的色收 的補正就很有效。 再者,以上說明中,第2及第3稜鏡構件P2,P3 折射率,比第1及第4稜鏡構件P 1,P4的折射率稍大 但相反地比第1及第4棱鏡構件P 1,P4的折射率稍小 可。此時,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膜27a,27b的 斷面C S內,會使紅色的光束寬幅W1減少,增加綠色 藍色的光束寬幅W2,W3。因而,對紅色的投影像比其 % 色的投影像還小的投射透鏡的色收差的補正就很有效。 〔第5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第5實施形態的投影機做說明。此投影機 使第1實施形態的投影機變形’對未特別說明的部分, 具有同樣的構造。 第8圖係組裝於第5實施形態之投影機的交叉二色 稜鏡的平面圖。此時,交叉二色性稜鏡4 2 7係以第1〜 4稜鏡構件P 1〜P 4所構成,進而’第2稜鏡構件P 2係 計 藉 CS 光 像 對 差 的 5 亦 橫 和 他 是 則 性 第 以 -22- 200537235 (20) 折射率互異的第1及第2三角稜鏡P2 a,P2b所構成。在 此,第1、第3、及第4稜鏡構件P 1,P 3,P 4的折射率與 第2三角稜鏡P2b的折射率相等,對該些而言,第1三角 稜鏡P2a的折射率稍微變大。 紅色的調變光之中,經過第2稜鏡構件p 2入射到第 4稜鏡構件P4,係藉由入射到第4稜鏡構件P4時的折 射,產生第3實施形態所說明的式(3 )的移位。一方面, φ 經過第3稜鏡構件P3入射到第4稜鏡構件P4,於入射到 第4稜鏡構件P4時不會折射,不會產生移位。就是’紅 色的光束寬幅 W1稍微擴大。而其變化量與式(3)的 Awb 相等。
綠色的調變光之中,最先入射到第1三角稜鏡P2 a 側,接著在下一個第4稜鏡構件P4內折曲,係藉由入射 到第4稜鏡構件P4時的折射,產生第3實施形態所說明 的式(4)的移位。一方面,最先入射到第2三角稜鏡P2b 側,在第2三角稜鏡P2b內折曲,入射到第4棱鏡構件 P4,係藉由入射到第4稜鏡構件P4時的折射,產生第3 實施形態所說明的式(3)的移位。就是綠色的光束寬幅W2 會稍微減少。而其減少量係以式(5)所獲得。 藍色的調變光,因不會經由折射率受到變動,故藍色 調變光的光束寬幅W3的減少量爲零。 若整合以上,使用第8圖的交叉二色性稜鏡427,藉 此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膜27a,27b的橫斷面CS 內,使藍色光束寬幅W3保持一定,增加紅色的光束寬幅 -23-
200537235 (21) w 1,減少綠色的光束寬幅 W 2。就是,若根據本實 態,使紅色的投影像的寬幅與藍色的投影像的寬幅相 擴大,綠色的投影像的寬幅與藍色的投影像的寬幅相 縮小。因而,紅色的投影像比藍色的投影像還小,到 的投影像比藍色的投影像還大的投射透鏡的色收差的 就很有效。 以上說明中,第1三角稜鏡P2a的折射率,比其 分的折射率還大,但相反地比其他部分的折射率還 可。此時,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膜27a,27b 斷面C S內,紅色的光束寬幅W1減少,使綠色的光 幅 W2增加。因而,對紅色的投影像比藍色的投影 大,綠色的投影像比藍色的投影像還小的投射透鏡的 差的補正就很有效。 進而,不是第1三角稜鏡P2a,也可爲第2三角 P2b的折射率比其他部分的折射率還大或小。此時, 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膜27a,27b的橫斷面CS內, 色的光束寬幅 W 1增加或減少,還能使綠色的光束 W 2減少或增加。因而,對紅色的投影像比藍色的投 還小或大,綠色的投影像比藍色的投影像還大或小的 透鏡的色收差的補正就很有效。 更而取代第2稜鏡構件P2,藉由折射率互異的 及第2三角稜鏡構成第丨、第3、第4稜鏡構件P 1, P4 ’亦可爲該些三角稜鏡之中或一方的折射率比其他 的折射率還大或小。此時,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 施形 比會 比會 綠色 補正 他部 小亦 的橫 束寬 像還 色收 稜鏡 有關 使紅 寬幅 影像 投射 第1 P3, 部分 層膜 -24- 200537235 (22) 2 7 a,2 7 b的橫斷面C S內,使各色的光束寬幅增加或減 少,藉此就能適當進行投射透鏡的色收差的補正。 〔第6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第6實施形態的投影機做說明。此投影機是 使第5實施形態的投影機變形,對未特別說明的部分,則 具有同樣的構造。
第9圖係組裝於第6實施形態之投影機的交叉二色性 稜鏡的平面圖。此時,交叉二色性稜鏡5 2 7係以第1〜第 4稜鏡構件P 1〜P4所構成,進而,第1稜鏡構件P 1係以 折射率互異的第1及第2三角稜鏡P2a,P2b所構成。在 此,第3及第4稜鏡構件P3,P4的折射率與第2三角稜 鏡P2b的折射率相等,對該些而言,第1三角稜鏡P2a的 折射率稍微變大。 如第9圖即知,紅色的調變光係行經與第6圖的第3 實施形態同樣的光徑。就是,紅色的光束寬幅W 1會稍微 減少。 而綠色的調變光係行經與第8圖的第5實施形態同樣 的光徑。就是,綠色的光束寬幅W2會稍微減少。 藍色的調變光,因不會經由折射率受到變動,故藍色 調變光的光束寬幅W3的減少量爲零。 若整合以上,使用第9圖的交叉二色性稜鏡5 27 ’藉 此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膜27a,27b的橫斷面CS 內,使藍色光束寬幅W3保持一定,減少紅色和綠色的光 -25- 200537235 (23) 束寬幅W1,W2。就是,若根據本實施形態,使紅色和綠 色的投影像的寬幅與藍色的投影像的寬幅相比會縮小。因 而,紅色和綠色的投影像比藍色的投影像還大的投射透鏡 的色收差的補正就很有效。 以上說明中,第1三角稜鏡P1 a,P 2 a的折射率,比 其他部分的折射率還大,但相反地比其他部分的折射率還 小亦可。此時,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膜27a,27b ^ 的橫斷面C S內,紅色和綠色的光束寬幅W 1,W 2增加。 因而,對紅色和綠色的投影像比藍色的投影像還小的投射 透鏡的色收差的補正就很有效。進而,不是第1三角稜鏡 Pla,P2a,而是第1三角稜鏡pib和第2三角稜鏡P2b的 部分比其他部分的折射率還大或小,也可爲第2三角稜鏡 P 1 b與第1三角棱鏡P2a的部分比其他部分的折射率還大 或小。更而取代第1及第2稜鏡構件P1,P2,藉由折射 率互異的第1及第2三角稜鏡構成第1及第3稜鏡構件、 l 第1及第4稜鏡構件、第2及第3稜鏡構件、第2及第4 稜鏡構件、或是第3及第4稜鏡構件,亦可爲第1三角稜 鏡或第2三角稜鏡的折射率比其他部分的折射率還大或 小。此時,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膜2 7 a,2 7 b的橫 斷面C S內’使各色的光束寬幅增加或減少,藉此就能適 當進行投射透鏡的色收差的補正。但本實施形態的情形, 必須以改變其他部分與折射率的兩個三角棱鏡彼此互不相 鄰的方式使其組合。因爲例如相鄰的第2三角棱鏡p〗b, P2b的折射率,比其他部分的折射率還大或小的情形,紅 -26- 200537235 (24) 色的5周變光或綠色的調變光幾乎不折射就通過交叉二色性 稜鏡5 2 7,無法進行色收差的補正。 〔第7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第7實施形態的投影機做說明。此投影機是 使第6實施形態的投影機變形,對未特別說明的部分,則 具有同樣的構造。
第1 〇圖係組裝於第7實施形態之投影機的交叉二色 性棱鏡的平面圖。此時,交叉二色性稜鏡6 2 7係以第1〜 第4稜鏡構件Ρ 1〜Ρ4所構成,進而,第1稜鏡構件ρ 1係 以折射率互異的第1及第2三角稜鏡p 2 a,Ρ 2 b所構成, 第2稜鏡構件P2也以折射率互異的第1及第2三角稜鏡 P 2 a,P 2 b所構成,第3稜鏡構件ρ 3也以折射率互異的第 1及第2三角稜鏡P 3 a ’ P 3 b所構成。在此,第4稜鏡構 件P 4的折射率與第2三角稜鏡ρ 1 b,p 2 b,P 3 b的折射率 相等,對該些而言,第1三角稜鏡PU,P2a,P3a的折射 率稍微變大。 紅色的調變光之中,最先入射到第1三角稜鏡ρ 1 a 側,經過第2稜鏡構件P 2入射到第4稜鏡構件P 4,係藉 由入射到第2棱鏡構件P2的第2三角稜鏡P2b時,以及 入射到第1三角稜鏡p 2 a時的折射,產生寬幅增加的移 位。一方面’最先入射到第2三角稜鏡ρ丨b側,經過第3 三角稜鏡P 3入射到第4稜鏡構件ρ 4,係藉由入射到第4 稜鏡構件P4時的折射,稍微增加寬幅。就是紅色的光束 -27- 200537235 (25) 寬幅W 1幾乎沒有變化。 綠色的調變光係行經與第8圖及第9圖的第5及第6 實施形態同樣的光徑。
於藍色調變光中’最先入射到第1三角稜鏡P 3 a側, 係以與入射到綠色的第1三角稜鏡P 2 a的調變光同樣進行 反向的震動,最先入射到第2三角稜鏡p 3 b側,係以與入 射到綠色的第2三角稜鏡P 2 b的調變光同樣進行反向的振 苍舞〇。就是,藍色的光束寬幅W3會稍微減少。 再者,有關各色光的光束寬幅之變化量的具體性之計 算省略。 若整合以上,使用第1 0圖的交叉二色性稜鏡6 2 7, 藉此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膜27a,27b的橫斷面CS 內,稍微保持紅色光束寬幅W 1的變動,就能相對地減少 綠色和藍色的光束寬幅W2,W3。就是,若根據本實施形 態,綠色和藍色的投影像的寬幅,與紅色的投影像的寬幅 相比會縮小。因而,對綠色和藍色的投影像比紅色的投影 像還大的投射透鏡的色收差的補正就很有效。 以上說明中,第1三角稜鏡Pla,P2a,P3a的折射 率,比其他部分的折射率還大,但相反地比其他部分的折 射率還小亦可。此時,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膜 2 7a,2 7b的橫斷面CS內,稍微保持紅色的光束寬幅W1 的變動,就能相對地增加綠色和藍色的光束寬幅 W2 ’ W 3。因而,對綠色和藍色的投影像比紅色的投影像還小 的投射透鏡的色收差的補正就很有效。進而’不是第1三 -28- 200537235 (26) 角稜_?13,?23,?33,也可爲三角稜鏡?12,?23,?35 的折射率比其他部分的折射率還大或小,或者三角稜鏡 Plb ’ P2a,P3b的折射率比其他部分的折射率還大或小, 或者三角稜鏡Plb,P2b,P3a的折射率比其他部分的折射 率還大或小。
更而取代第1、第2及第3稜鏡構件P 1,P 2,P 3,以 折射率互異的第1及第2三角稜鏡構成第1、第2及第4 稜鏡構件、第1、第3及第4稜鏡構件、第2、第3及第 4稜鏡構件,也可爲第1三角稜鏡或第2三角棱鏡的折射 率比其他部分的折射率還大或小。此時,有關垂直於一對 介電質多層膜27a,27b的橫斷面CS內,使各色的光束寬 幅增加或減少,藉此就能適當進行投射透鏡的色收差的補 正。但本實施形態的情形也與第6實施形態同樣,必須改 變其他部分與折射率的3個三角稜鏡之中,兩個三角稜鏡 彼此不相鄰的方式來組合。 〔第8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第8實施形態的投影機做說明。此投影機是 使第7實施形態的投影機變形,對未特別說明的部分,則 具有同樣的構造。 第1 1圖係組裝於第8實施形態之投影機的交叉二色 性稜鏡的平面圖。此時,交叉二色性稜鏡7 2 7係以第1〜 第4稜鏡構件P 1〜P4所構成,進而’第1稜鏡構件P 1係 以折射率互異的第1及第2三角稜鏡P 1 a,P 1 b所構成’ -29-
200537235 (27) 第2稜鏡構件P2也以折射率互異的第1及第2三 P2a ’ P2b所構成,第3稜鏡構件P3也以折射率互 1及第2三角稜鏡p 3 a,P 3 b所構成,第4稜鏡構f 以折射率互異的第1及第2三角棱鏡P4a,P4b所 在此,與第2三角稜鏡pib,P2b,P3b,P4b的折 等,對該些而言,第1三角稜鏡Pla,P2a,P3a, 折射率稍微變大。 紅色調變光之中,最先入射到第1三角稜鏡P 經過第2稜鏡構件P2,入射到第4稜鏡構件P4, 入射到第2稜鏡構件P 2時的折射,產生減少寬 位’但藉由入射到第4稜鏡構件P4時的折射,以 接近原來的方式產生增加寬幅的移位。一方面,最 到第2三角稜鏡P 1 b側,經過第3棱鏡構件P 3, 第4稜鏡構件P4,係藉由入射到第3棱鏡構件P 3 射,產生增加寬幅的移位,但藉由入射到第4稜 P 4時的折射,以照舊或接近原來的方式產生減少 移位。就是,紅色的光束寬幅W 1沒有變化。 綠色的調變光係行經與第8圖的第5實施形態 的光徑。就是,綠色的光束寬幅W 2會稍微減少。 有關藍色的調變光,最先入射到第1三角稜 側’係藉由入射到第4稜鏡構件P 4時的折射,產 寬幅的移位。而最先入射到第2三角稜鏡P3b側, 入射到第4稜鏡構件P 4時的折射,產生增加寬 位。就是,藍色的光束寬幅W3會稍微增加。 角稜鏡 異的第 # P4也 構成。 射率相 P4a的 1 a側, 係藉由 幅的移 原來或 先入射 入射到 時的折 鏡構件 寬幅旳 等同樣 鏡 P3a 生減少 係藉由 幅的移 -30- 200537235 (28) 再者,有關各色光的光束寬幅之變化量的具體性之計 算省略。 若整合以上,使用第1 1圖的交叉二色性稜鏡7 2 7 ’ 藉此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膜27a,27b的橫斷面CS 內,使紅色光束寬幅W 1保持一定,就能相對地減少綠色 的光束寬幅W2,相對地增加藍色的光束寬幅W3。就是, 若根據本實施形態,綠色的投影像的寬幅,與紅色的投影 φ 像的寬幅相比會縮小,藍色的投影像的寬幅,與紅色的投 影像的寬幅相比會擴大。因而,對綠色和藍色的投影像比 紅色的投影像還大,且藍色的投影像比紅色的投影像還小 的投射透鏡的色收差的補正就很有效。 以上說明中,第1三角稜鏡?1&,?23,?3&,?4&的 折射率,比其他部分的折射率還大,但相反地比其他部分 的折射率還小亦可。此時,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層膜 27a,27b的橫斷面CS內,紅色的光束寬幅W1保持一 ^ 定,相對地增加綠色的光束寬幅W2。因而,對綠色的投 影像比紅色的投影像還小,且藍色的投影像比紅色的投影 像還大的投射透鏡的色收差的補正就很有效。 進而,不是第1三角稜鏡Pla,P2a,P3a,P4a,& 可爲第2三角稜鏡Plb,P2b,P3b,P4b的折射率比其他 部分的折射率還大或小。此時,有關垂直於一對介電質多 層膜2 7 a,2 7 b的橫斷面C S內,使紅色的光束寬幅w 1保 持一定,就能相對地增加或減少藍色的光束寬幅W 3。因 而,對綠色的投影像比紅色的投影像還小或大,且藍色的 -31 - 200537235 (29) 投影像比紅色的投影像還大或小的投射透鏡的色收差的補 正就很有效。 以上就實施形態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 施形態。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就各交叉二色性稜鏡2 7 〜727來看,使紅色調變光入射到第1稜鏡構件p 1,使綠 色調變光入射到第2稜鏡構件p 2,使藍色調變光入射到 第3稜鏡構件P 3,但該些組合係適當設定介電質多層膜 φ 27a,27b的特性,藉此就能適當變更。 而上述實施形態中,欲將來自光源裝置2 1的光分割 爲複數部分光束,故使用2個塑膠蠅眼鏡光學系2 1 d, 2 1 e,但本發明也適用於此種塑膠蠅眼鏡光學系即不使用 透鏡陣列的投影機。進而,也可將塑膠蠅眼鏡光學系 21d,21e置換爲桿式積分器。 而上述實施形態中,就光源裝置2 1來看,使用偏光 變換構件2 1 g,但本發明也適用於不使用此種偏光變換構
而上述實施形態中,針對於透過型的投影機應用本發 明之情形的例子做說明,但本發明也適用於反射型投影 機。在此,「透過型」是指包含液晶面板等的光閥透過光 的型式之意,「反射型」是指光閥反射光的型式之意。反 射型投影機的情況下,光閥可僅以液晶面板所構成,不需 要一對偏光板。再者,光調變裝置不限於液晶面板等,也 可爲例如使用微型反射鏡的光調變裝置。 而投影機雖有由觀察投射面的方向進行畫像投射的前 -32- 200537235 (30) 面投影機、和由與觀察投射面的方向相反側進行畫像投射 的背面投影機’但第丨圖等所示的投影機的構成,均適 用。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投影機的光學系的圖。
第2圖(a)、(b)係二色性稜鏡的平面圖及側面圖。 第3圖(a)、(b)係說明利用同上稜鏡的色收差的補正 的圖。 第4圖組裝於第2實施形態之投影機的交叉稜鏡的平 面圖。 第5圖(a)、(b)係說明利用同上稜鏡的色收差的補正 的圖。 第6圖第3實施形態的二色性稜鏡的平面圖。 第7圖第4實施形態的二色性稜鏡的平面圖。 第8圖第5實施形態的二色性棱鏡的平面圖。 第9圖第6實施形態的二色性稜鏡的平面圖。 第1 0圖第7實施形態的二色性稜鏡的平面圖。 第1 1圖第8實施形態的二色性稜鏡的平面圖。 [主荽元件符號說明】 10…投影機 21…光源裝置 21a~光源燈 -33- 200537235 (31) 2 Id,21 e…塑膠蠅眼鏡光學系 2 lg···偏光變換構件 2 1 i…重疊透鏡 2 3…色分割光學系 2 3 a,2 3 b…二色性反射鏡 25…光調變部 2 5 a〜2 5c…液晶光閥
27…交叉二色性稜鏡 27a,27b···介電質多層膜 29…投射透鏡 PI,P2,P3,P4…稜鏡構件
-34

Claims (1)

  1. 200537235 (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投影機,其特徵係具備: 藉由3色照明光分別照明,同時個別調變各色照明光 之3個光調變裝置, 具有三角柱狀之第1至第4稜鏡構件、沿著前述第1 至第4棱鏡構件的第1及第2側面設置的一對二色性反射 鏡,使從前述第1至第3稜鏡構件的第3側面經過前述3 H 個光調變裝置的3色調變光分別入射,而由前述第4棱鏡 構件的第3側面射出合成前述3色調變光之像光之光合成 構件, 投射經前述光合成構件而被合成的像光之投射光學 系; 前述第1至第4稜鏡構件之中,使1或2個稜鏡構件 的折射率與其餘的稜鏡構件的折射率不同,而使前述其餘 的稜鏡構件的折射率彼此相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投影機,其中 入射至前述第1稜鏡構件的第3側面之特定色的調變 光,透過前述一對二色性反射鏡,入射至前述第2及第3 稜鏡構件的第3側面的其他色的調變光,以前述一對二色 性反射鏡分別反射而折曲其光徑,同時前述第2至第4稜 鏡構件的折射率彼此相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投影機,其中 前述特定色,係對應於前述投影光學系中最會殘存的 色收差之色。 -35·
    200537235 (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投影機,其中 _述特定色,係紅色光,使前述第1至第3稜鏡構件 之中入射紅色調變光的稜鏡構件的折射率,比前述第1至 第3稜鏡構件之中入射前述其他色的調變光之稜鏡構件的 折射率更高。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投影機,其中 則述第1稜鏡構件,被夾於前述第2及第3稜鏡構件 而對向於前述第4稜鏡構件,前述第2及第3稜鏡構件, 折射率相等’前述第1及第4稜鏡構件,具有對前述第2 及第3稜鏡構件大小略等而正負號不同之折射率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投影機,其中 前述第1稜鏡構件,被夾於前述第2及第3稜鏡構件 而對向於前述第4稜鏡構件,前述第1及第2稜鏡構件, 折射率相等’對於前述第3及第4棱鏡構件有相等的折射 率差,前述第3及第4稜鏡構件,折射率相等。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投影機,其中 前述第1稜鏡構件,被夾於前述第2及第3稜鏡構件 而對向於前述第4稜鏡構件,前述第丨及第4稜鏡構件, 折射率相等,對於前述第2及第3稜鏡構件有相等的折射 率差,前述第2及第3稜鏡構件,折射率相等。 8 · —種投影機,其特徵係具備: 藉由3色照明光分別照明,同時個別調變各色照明光 之3個光調變裝置, 具有三角柱狀之第1至第4稜鏡構件、沿著前述第I -36- 200537235 (3) 至第4稜鏡構件的第1及第2側面設置的一對二色性反射 鏡,使從前述第1至第3稜鏡構件的第3側面經過前述3 個光調變裝置的3色調變光分別入射,而由前述第4棱鏡 構件的第3側面射出合成前述3色調變光之像光之光合成 構件, 投射經前述光合成構件而被合成的像光之投射光學 系;
    前述第1至第4稜鏡構件之中,至少1個稜鏡構件, 係由折射率互異的第1三角稜鏡與第2三角稜鏡所構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投影機,其中 前述第1至第4稜鏡構件之中,一稜鏡構件係由折射 率互異的第1三角稜鏡與第2三角稜鏡所構成, 前述一稜鏡構件之前述第2三角稜鏡的折射率與其他 稜鏡構件的折射率相等。 ϊ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投影機,其中 前述第1至第4稜鏡構件之中,2或3個稜鏡構件係 由折射率互異的第〗三角稜鏡與第2三角棱鏡所構成, 前述2或3個稜鏡構件之前述第1三角稜鏡,折射率 彼此相等且被配置於互不相鄰的位置, 則述2或3個稜鏡構件之前述第2三角稜鏡的折射 率,與其他稜鏡構件的折射率相等。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投影機,其中 前述第1至第4棱鏡構件之中,全部皆由折射率互異 的第1三角稜鏡與第2三角稜鏡所構成, -37- 200537235 (4) 前述第1至第4稜鏡構件之前述第1三角稜鏡,折射 率彼此相等且被配置於互不相鄰的位置, 前述第1至第4稜鏡構件之前述第2三角稜鏡,折射率 彼此相等且被配置於互不相鄰的位置。
    -38-
TWPROJECTORA 2004-03-17 2005-03-16 H04n 9/31 200601 a i htw TWI26694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76586 2004-03-17
JP2005040111A JP4001147B2 (ja) 2004-03-17 2005-02-17 プロジェ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7235A true TW200537235A (en) 2005-11-16
TWI266944B TWI266944B (en) 2006-11-21

Family

ID=35041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PROJECTORA TWI266944B (en) 2004-03-17 2005-03-16 H04n 9/31 200601 a i htw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267443B2 (zh)
JP (1) JP4001147B2 (zh)
KR (1) KR100685589B1 (zh)
CN (1) CN100460929C (zh)
TW (1) TWI2669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74190B (en) * 2006-01-11 2007-02-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Light coupling apparatus for use in an optical equipment
US20070263409A1 (en) * 2006-05-09 2007-11-15 Mok Thye L Light guide plate with reflective light mixing
US7572645B2 (en) * 2006-11-15 2009-08-11 Everspin Technologies, Inc.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JP5440355B2 (ja) * 2010-04-16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路合成装置、照明装置、投影型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019970B2 (ja) * 2012-09-11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全天球型の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光学系
CA3056900A1 (en) 2017-03-21 2018-09-27 Magic Leap, Inc.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illuminating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CA3056899C (en) 2017-03-21 2023-09-19 Magic Leap, Inc. Low-profile beam split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13613A (ja) * 1991-10-22 1993-05-07 Pioneer Electron Corp プロジエクタの三色分離合成ミラー装置
JP3324197B2 (ja) 1993-05-18 2002-09-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ズ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ー
US6407868B1 (en) * 1997-05-13 2002-06-18 Nikon Corporation Cross dichroic prism,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nd full-color projector using the same
US6101041A (en) * 1997-05-13 2000-08-08 Nikon Corporation Cross dichroic prism,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nd full-color projector using the same
JPH1138355A (ja) * 1997-07-15 1999-02-12 Nikon Corp 色合成光学系
JP3575234B2 (ja) 1997-07-15 2004-10-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ダイクロイックプリズム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0206450A (ja) 1999-01-13 2000-07-28 Seiko Epson Corp 投写型表示装置および光選択プリズム
JP2002006298A (ja) 2000-06-26 2002-01-09 Cosina Co Ltd 投射型カラー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60929C (zh) 2009-02-11
US7267443B2 (en) 2007-09-11
TWI266944B (en) 2006-11-21
KR20060043714A (ko) 2006-05-15
JP4001147B2 (ja) 2007-10-31
CN1670611A (zh) 2005-09-21
JP2005301231A (ja) 2005-10-27
KR100685589B1 (ko) 2007-02-22
US20060152681A1 (en) 200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90006B2 (ja) 映像投射装置
US7824037B2 (en) Color separation device, imaging optical engin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JP341775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光束分離方法
JP2867529B2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TW200537235A (en) Projector
JP4222285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5768428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WO2004040366A1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5266765A (ja) プロジェクタ
US7528359B2 (en) Projector
JP2008165136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7264007A (ja) プロジェクタ
WO2005114319A1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4835754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7121693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7086414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4254685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8158274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9175486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114347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10217652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266619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10085560A (ja) 色合成プリズム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0206611A (ja) 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192669A (ja) プロジェ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