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13246A - Process and plant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ulphuric acid from gases rich in sulphur dioxide - Google Patents

Process and plant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ulphuric acid from gases rich in sulphur dioxid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13246A
TW200413246A TW092128992A TW92128992A TW200413246A TW 200413246 A TW200413246 A TW 200413246A TW 092128992 A TW092128992 A TW 092128992A TW 92128992 A TW92128992 A TW 92128992A TW 200413246 A TW200413246 A TW 2004132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tower
gas
main
st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8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50125B (en
Inventor
Karl-Heinz Daum
Ekkehart Seitz
Hermann Muller
Nikola Anastasijevic
Original Assignee
Outokumpu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utokumpu Oy filed Critical Outokumpu Oy
Publication of TW200413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13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50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5012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7/00Sulfur; Compounds thereof
    • C01B17/69Sulfur trioxide; Sulfuric acid
    • C01B17/74Preparation
    • C01B17/76Preparation by contact processes
    • C01B17/765Multi-stage SO3-convers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7/00Sulfur; Compounds thereof
    • C01B17/69Sulfur trioxide; Sulfuric acid
    • C01B17/74Preparation
    • C01B17/76Preparation by contact processes
    • C01B17/765Multi-stage SO3-conversion
    • C01B17/7655Multi-stage SO3-conversion with intermediate absorp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7/00Sulfur; Compounds thereof
    • C01B17/69Sulfur trioxide; Sulfuric acid
    • C01B17/74Preparation
    • C01B17/76Preparation by contact processes

Description

200413246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製備硫酸之方法,其使一含二 之原料氣體與氧通過主接觸塔之至少兩先後設置之 而至少部分反應成三氧化硫,再將含三氧化硫之氣 一吸收塔,使其在該處轉化為硫酸。本發明並有關 關之裝置。 【先前技術】 習知硫酸之製備係使用所謂的雙吸收法,其 Ullmann 之「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 h e m i 第5版,第A25冊,第635至700頁。為催化二氧 化成三氧化硫的反應,通常使用五氧化二釩作為含 分的催化劑,其工作溫度範圍為3 8 0至6 4 0 °C 。溫 6 4 0 °C時,會對催化劑產生不可逆轉的破壞,溫度在 以下時,該催化劑無活性。為避免破壞催化劑,導 料氣體的二氧化硫含量通常最高為13體積%,因使 濃度的氣體時,放熱的氧化反應會使得催化劑床 溫。故氣體濃度較高時需在導入催化劑前以空氣及/ 用氧稀釋,導致通過催化劑的氣體體積增大,尤其 熱冶廢氣作為含二氧化硫之原料氣體時,其係在鍛 化硫化銅或硫化鎳時產生,通常含2 0至6 0體積% 化硫。如此使得硫酸製備裝置的投資及運轉成本較 亦有人提出,以一接觸級得到的部分氧化反應氣 空氣作為稀釋氣體,參閱專利DE-AS 1 0 5 4 4 3 1催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92128992 氧化硫 接觸級 體導入 一種相 記載於 s try」 化硫氧 活性成 度超過 38 or 入之原 用較高 出現南 或工業 是使用 燒及熔 之二氧 高。 體取代 化 S 0 2 6 200413246 氧化之方法,其使第一接觸級催化反應氣體的一部份再循 環,而在原料氣體流入第一接觸級之前與其混合,其餘催 化反應氣體則在冷卻後與冷空氣混合而被輸入下一接觸級 中再次氧化。此再循環同時使原料氣體增溫至催化劑的工 作溫度。因該方法中氣體需稀釋,使得輸入第一接觸級之 氣體混合物的S〇2含量低於1 3體積%,故需要大量的稀釋 氣體。專利D E - P S 5 0 4 6 3 5提出一類似的方法。 為克服這些缺點,有人提出不同的硫酸製備法,其催化 劑可輸入二氧化硫含量高於1 3體積百分比的原料氣體。 其中一些方法選用另一種工作溫度可高於 640° C的催 化劑(例如專利W 0 9 9 / 3 6 1 7 5 A 1 )。 專利D E - 0 S 2 0 2 6 8 1 8提出一種使二氧化硫在多個接觸 級中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之方法,其設有一中間吸收塔 以吸收生成的三氧化硫。原料氣體在輸入第一接觸級之前 被稀釋空氣及由發煙硫酸釋出的三氧化硫稀釋,使得二氧 化硫含量成為1 0至2 0重量%。此種方法的缺點在於,使 三氧化流連續由發煙硫酸中釋出需要相關配備而增加成 本,且第一接觸級中二氧化硫的利用較少,因只有三氧化 硫被再循環,二氧化硫及氧則不被再循環。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成本低廉之硫酸製備法,其 原料氣體之二氧化硫含量可達66體積%。 本目的由本文開端所述方法達成,其由最後一主接觸級 之前的一個接觸級抽出一含有二氧化硫及三氧化硫的分 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92128992 200413246 流,並使該分流與二氧化硫含量高於1 3體積%的原料氣體 混合成一接觸氣體而輸送入第一接觸級中。 相較於習知方法只可使二氧化硫含量低於 1 3體積%的 原料氣體輸入第一接觸級中,本發明方法之濃原料氣體需 要較少稀釋氣體,故通過接觸級的體積相同時,可產生較 大量的硫酸。視原料氣體的二氧化硫含量而定,裝置尺寸 不變時,產量可提高5 0 %以上。雖然輸入二氧化硫含量大 於13體積%的接觸氣體,但可靠地避免第一接觸級之催化 劑過熱,因再循環之分流中的三氧化硫使得氧化反應 S 0 2 + 1 / 2 0 2 = < = = > S 0 3 的熱動態平衡朝離析物方向移動。如此使反應減少,故氣 體離開接觸級時的溫度較低。 本發明方法具另一優點,尤其是與習知使三氧化硫再循 環之方法相較,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性。再循環使得再循環 之熱反應氣體的熱能可被利用來預熱原料氣體,故只需輸 入較少量的熱能。因此,本發明方法可使用較小的熱交換 器。 第一接觸級優先輸入二氧化硫含量為14至25體積%之 接觸氣體。如此一方面可達到較高的硫酸產量,另一方面 則除了避免催化劑過熱外,尚可避免將大量的三氧化硫導 回接觸氣體而減少第一接觸級中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 的反應。 尤其在處理高濃度原料氣體時,例如熱冶裝置產生的廢 氣,其二氧化硫含量在2 5至6 6體積%之間,需要在導入 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 -01/92128992 200413246 第一接觸級前使原料氣體除了再循環的分流外尚與空氣及 /或工業用氧混合。如此使得接觸氣體具1 4至2 5體積%之 較佳二氧化硫含量時,來自後方接觸級之部分氧化反應氣 體分流可較小。空氣及/或工業用氧可在與再循環分流混合 之前後或同時輸入原料氣體中。較佳使空氣與工業用氧的 比例可使接觸氣體中的〇2與S〇2體積比低於1 . 2,更佳為 低於0 · 8,但至少為0 . 5。 輸入原料氣體之部分氧化反應氣體分流佔接觸氣體體 積的10至50% ,尤其是15至35%。 本發明之進一步設計使接觸氣體輸入一位在主接觸塔 前方之預接觸塔,由預接觸塔流出一二氧化硫含量最高為 13體積%之反應氣體,再將該反應氣體導入第一主接觸塔 (初級接觸塔)之第一接觸級。主接觸塔可如習知方法運 轉。將本發明方法應用於現有習知裝置時,如此為特別有 利。習知裝置之擴充只限於預接觸塔及再循環。 預接觸塔可由一或多個接觸級構成。為降低裝置成本, 預接觸塔較佳具一或兩個接觸級。 與原料氣體混合之部分氧化反應氣體(再循環氣體)分 流原則上可來自第一至倒數第二接觸級中的任一接觸級。 為使再循環氣體之流量儘量為低,最好使其來自吸收之前 的最後一接觸級,亦即預接觸塔或第一主接觸塔(初級接 觸塔)最後一接觸級,因此處反應氣體的三氧化硫含量最 高。 依據本發明一具體之實施例,由預接觸塔流出之反應氣 9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92128992 200413246 體在流入第一主接觸塔(初級接觸塔)之前被導入一預吸 收塔,反應氣體中的三氧化硫在其中被至少部分吸收,較 佳為完全吸收,而離開反應氣體轉化成硫酸。此外,並使 第一主接觸塔(初級接觸塔)流出的反應氣體在輸入第二 主接觸塔(次級接觸塔)之前流入一中間吸收塔,以吸收 出反應氣體在第一主接觸塔(初級接觸塔)中生成的三氧 化硫’而使其轉化為硫酸。流出第二主接觸塔(次級接觸 塔)的反應氣體被導入一終吸收塔,最後由裝置排出基本 上已沒有三氧化硫及二氧化硫的反應氣體。各吸收塔中生 成的硫酸可個別或混合在一起而被抽離裝置。 本發明一特殊優點為,除了 一般品質的硫酸外尚可製出 較高品質的高價硫酸。設預吸收塔、中間吸收塔及終吸收 塔時,原料氣體,尤其是熱冶產生的原料氣體,所含的非 少量污染雜質,可在預吸收時幾乎完全被排出反應氣體, 使得中間及終吸收塔產生的硫酸(佔硫酸總產量約 30 % ),相較於習知方法具一較高品質。 本發明另一進一步設計只使一部份由預接觸塔流出的 反應氣體在輸入第一主接觸塔(初級接觸塔)之前流入預 吸收塔,其餘含 S〇3之反應氣體則經一旁通管直接流入主 接觸塔。如此可將高品質硫酸的比例提高到6 0 % 。 本發明之另一具體例中由終吸收塔流出的氣體被洗 淨,尤其是使用過氧化氫、氨或氫氧化鈉溶液作為二氧化 硫的中和劑。此具體例可捨棄預接觸塔,因 S〇2排放較高 的缺點可被洗淨補償。 10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 /92128992 200413246 本發明中分流在吸收前被導出且在導回第一接觸級之 前被冷卻至< 5 0 0 °C 。 依據本發明一較佳具體例,導回的再循環氣體被使用來 控制第一接觸級的氣體流出溫度。導回第一接觸級之分流 的部分反應氣體含量越高,就有越多三氧化硫進入接觸 級,使得較少二氧化硫被氧化,而降低氣體流出溫度。 此外,本發明尚有關一種以含二氧化硫之氣體製備硫酸 之裝置,尤其是進行本發明方法之裝置。 本發明裝置至少具兩先後設置之主接觸塔(初級及次級 接觸塔)及至少一吸收塔,其中第一主接觸塔(初級接觸 塔)之前設一預接觸塔,該預接觸塔的流入部與第二接觸 塔(次級接觸塔)最後一接觸級之前的任一接觸級流出部 連接。 本發明一較佳具體例中設一導回一部份預接觸塔流出 反應氣體的再循環管,其具一熱氣鼓風機。 該再循環管由第一主接觸塔(初級接觸塔)流出部或預 接觸塔最後一接觸級流出部通到預接觸塔流入部。 *本發明一進一步設計中預接觸塔具一或兩個接觸級,第 一主接觸塔(初級接觸塔)具一至三個接觸級,第二主接 觸塔(次級接觸塔)具一或兩個接觸級。當然亦可設兩個 以上主接觸塔,及/或使各接觸塔具兩或三個以上的接觸 級。原則上可使各接觸級含習用之催化劑,但優先使用傳 統催化劑,例如有或未添加絶的五氧化二飢或其他金屬氧 化物,如氧化鐵。 11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92〗28992 200413246 此外,本發明並在預接觸塔與第一主接觸塔(初級接 塔)之間設一預吸收塔,在第一與第二主接觸塔(次級 觸塔)之間設一中間吸收塔,並在第二主接觸塔(次級 觸塔)之後設一終吸收塔。 依據本發明另一較佳具體例,預接觸塔與第一主接觸 (初級接觸塔)間設一通過預吸收塔旁的旁通管,其使 部份由預接觸塔流出的反應氣體不流入預吸收塔而直接 入第一主接觸塔(初級接觸塔)之第一接觸級。 此外,可設一通過預接觸塔旁的旁通管,其使一部份 全部的接觸氣體不流入預接觸塔而直接進入第一主接觸 (初級接觸塔)之第一接觸級。 以下將依據實施例及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所有說明 /或圖示特徵共同構成本發明之標的物,而不受申請專利 圍中之摘要左右。 【實施方式】 圖 1 顯示習知技術製備硫酸之裝置,如 U 1 1 m a η η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所述,由 氣體乾燥器1、兩主接觸塔2, 3、一中間吸收塔4及一 吸收塔5構成。第一主接觸塔2 (初級接觸塔)由三個 具一五氧化二釩催化劑的接觸級(層)6 i至6 3構成,第 主接觸塔3 (次級接觸塔)則由兩個接觸級6 4及6 5構成 接觸級 6 !至 6 5之間各設有一中間冷卻器(未示出),以 離開接觸級 6 !至 6 4的氣體被冷卻至一適當溫度後才進 下一個接觸級62至65。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 /92128992 觸 接 接 塔 進 或 塔 及 範 之 終 各 〇 使 入 12 200413246 由一熱冶裝置等所產生含1 3體積%二氧化硫的原料氣體 被輸入管路7,管路8輸入的稀釋空氣將其二氧化硫濃度 稀釋至低於1 3體積%,然後輸送至氣體乾燥器1。接著將 乾燥的氣體混合物抽離氣體乾燥器1經管路9輸送至一熱 交換器(未示出),而使該氣體混合物在依序通過第一主接 觸塔2 (初級接觸塔)的三個接觸級6 !至6 3以氧化之前,先 被預熱至第一接觸級6 1的流入溫度。由第 一主接觸4 2 (初 級接觸塔)流出的氣體經管路1 0被輸送至中間吸收塔4, 而在該處與含水的硫酸接觸,使得在第一主接觸塔(初級接 觸塔)所生成的大部分三氧化硫轉化為硫酸而被吸附。接著 將剩餘氣體經管路1 1而輸送至第二主接觸塔3 (次級接觸 塔),而依序通過兩接觸級6 4及6 5。由第二主接觸塔3 (次 級接觸塔)流出的氣體經管路1 2被輸送至終吸收塔5,生 成的三氧化硫在該處被轉化成硫酸。廢氣經煙1¾ 1 3而離開 裝置時,中間吸收塔4及終吸收塔5產生的硫酸被匯集而 經製品排出管1 4離開裝置。 如圖2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裝置包含上述習知裝 置之組成元件,其被標示以相同圖號。 本發明裝置在主接觸塔 2, 3之前增設一單級預接觸塔 15、一預吸收塔16、一工業用氧輸入管17及一設有一熱 氣鼓風機1 8之部分氧化氣體再循環管1 9。再循環管1 9係 由連接第一主接觸塔2 (初級接觸塔)與中間吸收塔4的 管路1 0分出而通到輸送至預接觸塔1 5的管路2 0。預接觸 塔1 5優先具與主接觸塔2, 3各接觸級6相同之催化劑。 13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 /92128992 200413246 由一熱冶裝置等所產生含1 3體積%二氧化硫的原料氣體 被輸入管路7,而與管路8輸入的空氣及管路1 7輸入的工 業用氧混合。接著將該氣體混合物輸送至氣體乾燥器1及 一熱交換器(未示出),而使該氣體混合物被預熱。然後使 被預熱的氣體混合物在經管路2 0進入預接觸塔1 5之前, 被與再循環管1 9流出之第一主接觸塔2 (初級接觸塔)部分 氧化氣體(分流T )混合。 輸入氣體的流量及熱交換器中的條件被適當設定,而使 得流入預接觸塔 1 5的氣體一方面具氧化反應之最佳流入 溫度(使用五氧化二釩催化劑時約為4 2 5 °C ),另一方面則 含有二氧化硫及三氧化硫,而可防止預接觸塔1 5中溫度上 升至超過有害催化劑的極限值 6 4 0 °C 。同時可藉二氧化硫 及三氧化硫含量控制反應,使得氣體在預接觸塔後的二氡 化硫含量足以使用於習知主接觸塔2,3,但不超過1 3體積 %。氣體流出溫度的控制尤其可利用再循環量。預接觸塔 流出口的氣體溫度被測量(實際值),並與理論值比較,而 藉一閥門等(調整件)調整再循環分流的量(調整量)。提 高再循環量而同時提高三氧化硫濃度時,可使流入預接觸 塔1 5之氣體的二氧化硫含量降低,使得接觸級的二氧化硫 轉化減少,故氣體流出溫度較低。為達到上述條件,可適 當選擇氣體的流量,使得輸送至氣體乾燥器1之被稀釋氣 體的二氧化硫含量在1 3至4 0體積%之間,尤其是2 0至 3 0體積%之間,輸送至預接觸塔1 5之混合物的二氧化硫 含量在1 5至2 1體積%之間,三氧化硫含量在1至5體積 14 3】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 /92128992 200413246 %之間。 由預接觸塔1 5流出的氣體經管路2 1被輸送至預吸收塔 1 6,在預接觸塔1 5中生成的三氧化硫於是被濃硫酸吸收。 被抽離預吸收塔1 6之氣體的二氧化硫含量較佳為8至1 2 體積%,其接著經管路9而被輸送至主接觸塔2,3,其中 氣體之處理除了分流T外皆與圖1相同。三吸收塔4,5,1 6 產生的硫酸被匯集而經製品排出管1 4被抽離裝置。 相較於圖1所示習知裝置,流經第一主接觸塔2 (初級 接觸塔)的氣流不變時,本發明裝置可處理高出5 0 %的熱 冶氣體量(相當於提高金屬產量 50%),且每時間單位可 製備多出 5 0 %的硫酸。由於增加的器材只限於預接觸塔 1 5、預吸收塔1 6及再循環管1 9,故本發明裝置之增設投 資成本遠低於欲提高 5 0 %產量而另購置一習知裝置的成 本。本發明新裝置之成本亦低於具相同產量之習知裝置。 除了裝置成本較低外,本發明裝置之另一優點為,運轉 成本低於習知裝置,因用電需求較低,尤其是因利用回收 熱能。 本發明方法之另一優點為,藉處理具高S〇2濃度的原料 氣體及氧化後產生的高 S〇3濃度,而可直接製出具高 S〇3 含量,例如超過 3 5 %,的發煙硫酸。S 0 2原料氣體的濃度 為1 3體積%以下的習知裝置只有另藉其他裝置,例如蒸餾 及冷凝裝置,才可製備出此種發煙硫酸。 此外,本發明方法可有效及低成本地達到低溫熱回收。 S〇3的吸附及濃硫酸的生成為放熱,其通常需要利用冷卻 15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 /92128992 200413246 水排出大量的熱(每嘲Η 2 S 0 4約兩百萬k J )。使用所謂的熱 回收法(Heat recovery systems)可使該熱能大部分轉化 成低壓蒸汽。原料氣體S〇2濃度越高,該部分熱能就越大, 故使得本發明特別有利。 不同於圖2之裝置,圖3裝置之預接觸塔1 5具兩接觸 級2 2 !及2 2 2。此外,此實施例中的再循環管1 9係由連接 第二預接觸級2 2 2與欲吸收塔1 6的管路2 1通到輸送至預 接觸塔1 5的管路2 0。預接觸級2 2 !及2 2 2同樣優先具與主 接觸塔2,3各接觸級6 !至6 5相同的催化劑。 相較於圖1之裝置,此裝置亦可提高產量約5 0 %。此種 配置的另一優點為,由預接觸塔1 5、再循環管1 9及預吸 收塔 1 6 所構成的預接觸裝置完全獨立於後接之習知裝 置。如此可進一步降低新裝置或擴充現有裝置的成本。此 外,此實施例亦降低通過兩主接觸塔2,3的總氣體量,使 得預接觸增加的成本可被主接觸塔2,3節省的成本補償。 圖4裝置不同於圖2裝置之處在於,預吸收塔16生成 的硫酸不與中間吸收塔4及終吸收塔5生成的硫酸匯集, 而分開由管路2 3抽出裝置。由於原料氣體中所含的雜質幾 乎完全在預吸附塔1 6進入硫酸中,故中間吸收塔4及終吸 收塔5所生成的硫酸(其量相當於所製出硫酸總量的3 0 % ) 品質高於習知裝置,而不需花費成本的洗淨氣體。如此而 進一步提高本方法的經濟性。 圖 4之裝置尚在預接觸塔 1 5 前方增設一第二乾燥器 24,其可進一步提高高品質硫酸的量。 16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 /92128992 200413246 相較於圖4裝置,圖5所示裝置在預接觸塔15與第一 主接觸塔2 (初級接觸塔)之間設一可被一調節閥門3 0調 節的旁通管2 5,一部份由預接觸塔流出的氣體不經預吸收 塔1 6而直接流入後方習知裝置的主接觸塔2。相較於圖4 所示裝置,如此可更進一步提高高品質硫酸的量,甚至達 6 0 %。此處由於亦使用第二乾燥器2 4,故高品質硫酸的量 更為提高。 圖6所示裝置不同於圖2所示裝置之處在於,設有一繞 過預接觸塔15及預吸收塔16的旁通管26,其可使一部份 或全部的原料氣體在預熱後直接進入第一主接觸塔(初級 接觸塔)。 裝置在某一時段中使用二氧化硫濃度不同的原料氣體 時,此種配置為有利。金屬熔化物熱冶轉化為金屬時尤其 會產生具較低S〇2濃度的廢氣(例如5-1 5體積% S〇2 )。此 濃度較低的氣體視所使用的冶金方法而會週期性不連續出 現(Batch Process,例如Peirce Smith轉化器),或連續 出現(例如 0 u t 〇 k u m p u急驟轉化器)。連續工作的冶金法 使用含高氧量的空氣時亦會產生二氧化硫含量為20-30體 積%的較高濃度廢氣。 處理低濃度氣體時,如二氧化硫含量為 1 3體積%或以 下的原料氣體,預接觸塔1 5中大量二氧化硫被氧化,使得 流入主接觸塔 2 (初級接觸塔)的氣體 S 0 2濃度對於自熱 的工作方式太低,亦即剩餘的S〇2濃度不足以維持熱平衡。 本具體例之裝置可處理低濃度原料氣體,其只使一定量 1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92128992 200413246 的含S〇2氣體通過預接觸塔15,通過預接觸塔15與旁通 管2 6的分流匯集成一尚含有5 - 6體積%二氧化硫的氣流而 流入第一主接觸級 6!(初級接觸塔)。此具體例中維持氣 體回收及輸入含S〇2氣體使預接觸塔1 5保持在需要的反應 溫度下,其對後續高濃度氣體的處理為有利。故可依據流 入第一主接觸級(初級接觸塔)之氣體的二氧化硫濃度而 調節流經旁通管2 6的氣體量,再循環量於是被降至最低。 圖 7所示之預接觸裝置,亦即預接觸塔 1 5、預吸收塔 1 6及再循環管1 9完全獨立於後接之習知裝置。此外,裝 置並設有一分開的輸入系統,其包括一輸入管27、氣體乾 燥器2 8及熱交換器(未示出),以將二氧化硫含量低的原 料氣體直接輸送至第一主接觸塔2 (初級接觸塔)。故此實 施例可平行於高濃度原料氣體的處理而同時處理一低濃度 氣體。高濃度原料氣體,例如由一 Cu熔爐所產生,首先通 過預接觸塔1 5及預吸收塔1 6,然後才與輸入管2 9輸入之 二氧化硫含量低的原料氣體,例如由 P e i r c e S in i t h轉化 器所產生,匯集。藉再循環量的控制可使預接觸塔的溫度 保持在6 4 0 ° C以下,同時亦可影響流入主接觸塔2 (初級 接觸塔)之氣體的S〇2濃度。 不同於上述具體例,圖8所示裝置沒有設預接觸塔1 5。 其與圖1習知裝置的差別在於,設有具熱氣鼓風機1 8的再 循環管19及一位在氣體乾燥器1之前的工業用氧輸入管 17° 此方法中乾燥及預熱的高濃度原料氣體、工業用氧、空 1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92128992 200413246 氣及再循環氣體(其S 0 2含量高於1 3體積% )所構成的 合物直接被送入主接觸塔 2 (初級接觸塔)而通過兩主 觸塔2, 3之各接觸級6!至6 5。其在各接觸級6之間被 卻並在中間吸收塔4被吸收掉三氧化硫。氣流優先如下 定:流入第一接觸級6 !的氣體二氧化硫含量為1 3至2 0 積% ,氧含量為7至20重量%。由第一主接觸級6!流 之氣體的溫度可藉再循環氣體的量而保持在 6 4 0 °C以下 此方法之 S〇2排放量雖略高於圖 1,但仍符合現行的環 要求。 此裝置可配備一氣體洗淨裝置,使由終吸收塔5流出 氣體在進入煙1¾之前被洗淨。此處可使用過氧化 Η 2 0 2 ( P e r a c i d ο X法)或其他通用的驗性方法,例如 N Η 3 NaOH,以中和S〇2。如此可任意或依據要求補償S〇2排放 較高的缺點。 相較於圖1之習知裝置,此裝置流經主接觸塔2 (初 接觸塔)的氣流不變時,每時間單位可製備多出3 0 %的 酸。由於增設成本只限於再循環管 1 9及工業用氧輸入 1 7,故增設投資成本遠低於欲提高3 0 %產量而另購置一 知裝置的成本。 本發明新裝置之成本相對低於具相同產量之習知 置。如習知裝置投資成本為1 0 0 % ,提高產量3 0 %時之 資成本則為1 2 0 % ,本實施例之裝置投資成本只約為1 %。 除了裝置成本較低外,本發明裝置之另一優點為,運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 /92128992 混 接 冷 設 體 出 〇 保 的 氫 或 量 級 硫 管 習 裝 投 10 轉 19 200413246 成本較低,因用電需求較低,尤其是因利用回收熱能。除 了低運轉成本外,本發明裝置所需資本較少,且硫酸的製 備或處理成本降低。 圖9顯示本發明裝置中間熱卻及能量管理之細部圖。 由一氣體洗淨裝置9 0 0流出的洗淨氣體被導入氣體乾燥 器 901(80,900 Nm3/h; 22.25 體積 %S〇2, 12.39 體積 % 0 2 ),其0 2 / S 0 2莫耳比只為0 · 5 5 7,亦即略微超出化學計算 需求的0 . 5。使用一主鼓風機9 0 2加壓於氣體,以承受後 接裝置的氣體阻力。氣體進入100 °C的熱交換器903,該熱 交換器優先由一平躺式磨床及一直立式主交換器組合而 成。氣體在其中被加熱至1 5 4 °C ,然後經管路9 0 4流入接 觸器90 5(預接觸塔15)。氣體於是進入熱交換器906管内, 流出時溫度為4 5 2 °C。氣體在進入預接觸塔1 5第一接觸級 (B 1 )之前被與經管路9 1 4回流之氣體混合。如此使得到達 第一接觸級(B 1 )之氣體混合物總量為 1 0 5,9 0 0 Nm3 / h (18.45 體積 %S〇2; 10.47 體積 %〇2; 4.29 體積 %S〇3)。 氣體由下方流入第一接觸級(B 1 ),離開時溫度為 6 3 9 ° C,然後進入設在内部的熱交換器9 0 6管壁。氣體在該處被 冷卻至 445 t後才進入預接觸塔第二接觸級(B2)。氣體在 第二接觸級中被加熱至5 6 1 °C ,然後經管路9 0 8離開接觸 器9 0 5而進入蒸發器9 0 9。氣體離開蒸發器時溫度為2 1 1 °C 。其中一小部分氣體(2 5, 0 0 0 Nm3/h )經管路913而被 輸送至再循環鼓風機9 1 1,再經管路9 1 4而回到第一接觸 級(B 1 ) 〇 20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92128992 200413246 其餘氣體( 74, 047 Nin3/h)經管路912而進入上述熱交 換器9 0 3,在該處被冷卻至1 7 0 ° C,然後經管路9 1 5被輸 送至預吸收塔916。氣體中的S〇3(18.17體積%)在該處 被吸收,該吸收塔由於高 S〇3濃度而優先設作文居里 (Venturi-type)吸收器。由於 S〇3的吸收而使體積改變成 為 60,595 Nm3/h (7.54 體積 %S〇2; 5·20 體積 %〇2)。此時 經管路917之氣體量只約為通過第一接觸級(Β1)之氣體量 的 5 7 % 〇 氣體離開預吸收塔時溫度為8 0 °C,隨後經管路9 1 7而進 入熱交換器9 1 8以預熱,該熱交換器優先設作分開的交換 器(如9 0 3 )。接觸器9 0 5接觸級(B 3 )及(B 4 )處直徑可較小, 因氣體量低於接觸級(B1)及(B2)。加熱至 282 °C的氣體經 管路919而被送回接觸器905,以使氣體在熱交換器907 管内被加熱至 4 2 5 °C ,以流入初級接觸塔第一接觸級 (B 3 )。氣體優先由下向上通過第一接觸級(B 3 ),離開時溫 度為573 °C 。隨後氣體在熱交換器907管壁被冷卻至440 °C ,然後進入初級接觸塔第二接觸級(B 4 )。氣體由於催化 而被增溫至4 8 8 °C ,隨後經管路9 2 0離開接觸器9 0 5而進 入第二接觸器 921。氣體在該處被導入設在内部的熱交換 器9 2 2管壁,而被冷卻至4 3 0 °C ,然後進入初級接觸塔第 三接觸級(B 5 )。氣體離開該接觸級時溫度為 4 4 5 °C ,隨後 經管路924離開接觸器921而進入熱交換器925,其優先 設作分開的交換器(如9 0 3 )。 氣體在熱交換器9 2 5中被冷卻至2 3 7 °C,然後經管路9 2 6 21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92128992 200413246 進入省熱器 927,而再排除氣體中多餘的熱,使其轉移至 水或水蒸氣中。氣體在省熱器9 2 7中被冷卻至1 7 0 °C後經 管路928而進入中間吸收塔929,生成的 S〇3在該吸收塔 中被吸收(7 · 3 5體積% S 0 3 )。S 0 3被吸收掉之氣體離開中 間吸收塔929時的溫度為80°C,體積為54,119Nm3/h(0.51 體積%S〇2; 1.77體積%〇2)。其接著經管路930而進入熱 交換器9 2 5,以預熱然後進入次級接觸塔。 氣體以3 1 6 °C的溫度經管路9 3 1離開熱交換器9 2 5而再 回到接觸器9 2 1,並在該處被分成兩分流9 3 2及9 3 3。第一 分流9 3 3在熱交換器9 2 2管内被加熱至4 1 0 °C ,第二分流 9 3 2則在熱交換器9 2 3管内同樣被加熱至4 1 0 °C。兩分流在 接觸器921中再度會合,然後被輸送至次級接觸塔第一接 觸級(B 6 )。 通過該接觸級後,氣體.以 4 2 6 °C的溫度進入内部熱交換 器的管壁,在該處被冷卻至 4 1 0 °C ,然後進入次級接觸塔 第二接觸級(B 7 )。剩餘S 0 2的轉化只使溫度提高不到1 °C , 故氣體以410 °C的溫度由管路934離開接觸器921。 氣體接著被送入熱交換器9 1 8中而被冷卻至1 7 2 °C ,然 後經管路9 3 5進入終吸收塔9 3 6。剩餘的S 0 3 ( 0 . 5體積% S 0 3 )在此處被吸收,隨後氣體由管路9 3 7及煙囪9 3 8以 8 0 °C的溫度被排放到大氣中。此處之氣體量為 5 3,7 0 7 N m3 / h,其理論S 0 2剩餘含量為1 7 0 p p m,相當於每嘲Η 2 S Ο 4 為 0 . 3 3 嘲 S Ο 2。 以下將舉出本發明之七個實施例及一比較例,其只為說 22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92128992 200413246 明本發明,本發明並不受其所限。 所有實施例及比較例皆使用相同的熱冶原料氣體,其具 下述成分: 36 體積% S〇2 4.5 體積% 〇2 2 體積% C〇2 57.5 體積 % N2 比較例中原料氣體被以圖1所示習知裝置處理成硫酸, 實施例2至8則以上述相同次序的本發明實施例分別進行 處理。 流經裝置各組件之氣流的流量、成分及所製出硫酸與所 吸收三氧化硫的量列於表1中。表1第1攔為氣流通過之 組件,如管路、吸收塔等,其使用圖式中之圖號。 表 2 列出各實施例各接觸級之溫度及氧化反應之反應 量。 表3列出各實施例之比工作介質需求及比排放。 如表1所示,除了實施例6外,所有本發明裝置每時間 單位之硫酸產量皆高於習知技術。其尤其是因為本發明裝 置需要的稀釋度較低,故每時間單位可處理較比較例1高 5 0 %的原料氣體。 如表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被輸入二氧化硫含量高於1 3 體積%之氣體的第一接觸級氣體流出溫度可輕易地保持為 不破壞五氧化二釩的溫度。溫度的控制尤其是利用再循環 氣體量。 23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 /92128992 200413246 如表3所示,幾乎 比較例。尤其實施例 本發明實施例之比排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習知技術之 圖2係本發明第一 圖3係本發明第二 圖4係本發明第三 圖5係本發明第四 圖6係本發明第五 圖7係本發明第六 圖8係本發明第七 圖9係本發明裝置 (元件符號說明) 1 氣體乾燥器 2 第一主接觸塔 3 第二主接觸塔 4 中間吸收塔 所有本發明實施例的 2至5及8可達到較 放值亦低於比較例。 方法及裝置的製程圖 具體例之方法及裝置 具體例之方法及裝置 具體例之方法及裝置 具體例之方法及裝置 具體例之方法及裝置 具體例之方法及裝置 具體例之方法及裝置 之示意圖。 (初級接觸塔) (次級接觸塔) 運轉成本皆低於 高的比熱回收。 的製程圖。 的製程圖。 的製程圖。 的製程圖。 的製程圖。 的製程圖。 的製程圖。
5 終吸收塔 6 主接觸級 7 通到氣體乾燥器之管路 8 稀釋空氣輸入管 9 第一主接觸塔(初級接觸塔)輸入管 10 通到中間吸收塔之管路 24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 /92128992 200413246 11 第二主接觸塔(次級接觸塔)輸入 12 通到終吸收塔之管路 13 煙囪 14 製品排出管 15 預接觸塔 16 預吸收塔 17 工業用氧輸入管 18 熱氣鼓風機 19 再循環管 20 預接觸塔輸入管 2 1 通到預吸收塔之管路 22 預接觸級 23 預吸收塔輸出管 24 第二乾燥器 入管 25 繞過預吸收塔之旁通管 2 6 繞過預接觸塔之旁通管 27 含1 3體積%以下S〇2之原料氣體輸 28 第二氣體乾燥器 29 輸入管 30 調整閥門 9 0 0 氣體洗淨裝置 901 氣體乾燥器 9 0 2 主鼓風機 9 0 3 熱交換器 25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 /92128992 200413246 904 管 路 905 接 觸 器 906 轨 交 換 器 907 敎 交 換 器 908 管 路 909 蒸 發 器 9 11 循 環 鼓 風 機 9 12 管 路 9 13 管 路 9 14 管 路 9 15 管 路 9 16 預 吸 收 塔 917 管 路 9 18 熱 交 換 器 9 19 管 路 920 管 路 92 1 第 二 接 觸 器 922 熱 交 換 器 923 熱 交 換 器 924 管 路 925 熱 交 換 器 926 管 路 927 省 軌 ί ” Ν 器 928 管 路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 /92128992
26 200413246 9 2 9 中間吸收塔 9 3 0 管路 93 1 管路 9 3 2 第一分流 9 3 3 第二分流 9 3 4 管路 9 3 5 管路 9 3 6 終吸收塔 9 3 7 管路 9 3 8 煙囟 B 1 第一接觸級 B 2 預接觸塔第二接觸級 B 3 初級接觸塔第一接觸級 B4 初級接觸塔第二接觸級 B5 初級接觸塔第三接觸級 B6 次級接觸塔第一接觸級 B 7 次級接觸塔第二接觸級 T 再循環分流 2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 /92128992 200413246 9流入第一主接觸塔 之氣體(初級接觸塔) 502 (%by vol.) 503 (% by voL) 02 (% by vol.) C02 (% by vol..) N2 (% by vol.) Nm3/h .. 20流入預接觸塔之氣體 I S02 % by vol.) 03 (% by vol.) 02 (% by vol.) C02 (% by vol.) N2 (% by vol.) NmVh 19角循環氣體 S02(%by vol.) S03 (% by voi.) 02 (% by vol.) C02 (% by vol.) N2 (% by vol.) Nm3/h 4虱蒞之氣體 S02 (%by vol.) 02 (% by vol.) C02 (% by vol.) N2 f% by vol.) Nm^/h 02 / S02 1/丄糸用礼 (90% 02) Nm3/H 8柿釋空氣 Nm3/H 原料氣體(熱冶南濃度氣體) 濃度 S02(%by vol.) 02(% by vol.) C02 (% by vol.) N2(% by vol.) 流置 Nm3/h •z o 5 ^ .° 0 Γ3 §bi-K • •till 1 1 1 1 1 · r 5 - o VO o 8 § 2 »〇 产 ^ g U 一 rr * I 5 ^ r ^ Q 〇 li:3S0^ 17.11 3.48 10.75 1.58 67.08 159900 KSr ?^3〇 ibsss- 1 1 25.02 ! 14.56 1.39 ! 59.03 1 107900 i 0.58 i o N> § S 匕 to g U 一 1 9.05 ! 0 6.15 1.98 82.83 75869 20.06 6.15 11..38 1.46 60.97 150300 έ 8; r ^ 25.4 14.07 1.41 59.11 106300 0.55 o |〇 o o 4 室 CO 5 ^ r- Λ 3 |5;3S〇^ 17.11 3.48 10.75 1.58 67.08 159900 0.7 10.69 2.86 1.97 83.77 52000 25.02 14.56 1.39 59.03 107900 0.58 -o o to I 1 蛑 1 5 ώ r p° y ^ § 2: r-二; 1.26 16.63 2.95 1.82 77.35 43000 25.02 14.56 1.39 59.03 107900 0.58 o ro 1 1 s心 1 cn 8.94 0 7.72 1.56 81.78 102394 K 〇 r* r4 i° ?° 1 s ^ « s ^ 0s» DO 一 OJ 〇〇 〇 lusssfe 08Ό 00066 W6Z, Ζ9Ί 8K8 19.01 o ro o o 戀 衅 δ 里 CD 9.02 0 7.76 0.94 82.28 106673 K 〇 r r ?° P On —i to ^ 〇\ ^ o to i § " ho - -0 16.08 3.56 13.59 1.09 65.68 148300 1 1 1 1 1 » ^ 〇 r CS r o u> o 51000 S ^ to ^ g ^ 一 〇〇 28 200413246 25繞過預吸收塔之 NmVh 旁通管之氣體 熱冶低濃度氣體 濃度. S02 (%by vol.) 02 (% by voi.) C02 (% by vol.) N2 (% by vol.) .流量 NmVh 26繞過預接觸塔之旁通管 S02 (%by vol.) 02 (% by vol.) C02 (%by vol.) N2 (% by vol.) NmVh 洚 4x <S* -e- δ ro UJ 0〇 s 1 .1 §« s 11流入第二主括觸塔> 之氣體(次級接觸塔) 502 (% by vol.) 503 (% by vol.) 02 (% by vol.) C02 (% by vol.) N2 (% by vol.) NmVh 流入煙囪之廢氣 NmJA\ S02 (ppm) 反應量 % 1 till · » i « i ( to r〇 σ\ u> !〇 α\ • • VO 0.58 0 11.32 0.83 87.28 120852 119807 145 99.91 1 till » 5 to ν〇 Os OO OO 3 • r〇 v〇 s 汐 so— οογίο^Οίο ν〇 4i- Ο so 〇〇 ^- 10 v〇 u> v〇 OO 1 till 1 to v〇 K> UJ Ch ci • r〇 \〇 s 0.65 0 2.07 2.27 95.01 66142 65110 201 99.95 • · · 1 · ' 1 I » » » vo 〇 K) vo ON OO OO Os N〇 ro Ό 0.79 0 3.2 2.21 93.8 67898 67109 194 99.95 LA W vo OO o OO C; g 1 PI • till i O 45- to OO 2 LO v〇 CO o ON Ό « ro GO 0.47 0 3.85 1.79 j 93.9 83720 1 1 83142 100 I 99.92 義 • 1 1 1 1 OO N> 03 ca OO On 戈 v〇 1 ro w u> OO 0.48 0 3.85 1.08 94.59 92794 92140 102 99.96 I 參 1 * t * «1111 ON OO s 1 1 r〇 cn K) OO 〇° ·— °〇 f° §〇3 抑反。3 ,29 200413246 % 99.91 99.95νονο^vo>°svovosSVO2 99.96 99.90 5.第5級(流出口) 5.第5級(流入口) 4.第4級(流出口) 4.第4电流入口) £ •CO 弟 ‘钵 α Vw/ 3·第3級(流入口) 1 ί 2.第2級(流出口) 2.第2級(流入口) 1.第1級(流出口) 1.第1級(流入口) ji* oft 2.第2級(流出口) 2·第2級(流入口) ’,淬 /^N tt Q 1·第1級U〒L入口) || 8 T(°C) 反應'量S02(%) T(°C) 聽量S02 (%) T(°C) 反應量S02(%) T(°C) 反應量S〇2 T(°C) 反il量S02 % T(°C) 反應量S02 % T (°C) 反應量S02 (%) T(°C) 反應量S〇2 °/〇 1 τ (°c) | 反應量S〇2 0/〇 T(°C) 反應量S〇2 (%) T(°C) 反應量S02 (%) T(°C) 反應量S02 (%) T(°C) 反應量S02 (%) T(°C) 反應量S02 (%) 411 98.0 410 98 415 0 464 95.0 435 87.7 534 87.7 1 445 62.2 640 62.2 1 425 ! 〇 1 1 1 1 1 » 1 1 ΤΓ 1 V—Λ 411 97.6 410 95/7 439 95/7 4 15 0 460 93.8 430 84.4 517 84.4 440 59.9 610 59.9 ο i〇 1 1 1 1 640 55.7 430 16.9 ! IND 5 - 410 95.1 435 95.1 415 0 450 93.7 430 86.1 498 86.1 435 62.6 590 62.6 Ο ίο 565 74.6 445 56.2 640 56.2 425 23.4 丨1 ' oo 411 97.6 410 95/7 439 95.7 415 0 460 93.8 430 84.4 517 84.4 440 59.9 , 610 59.9 Ο ίο 1 t 1 1 640 55.7 5;£ Ιο Ο ! 1 丨ί 丨! 丨:A 412 98.0 Si ·〇Ν 〇 450 94.6 415 0 467 93.0 430 84.9 517 84.9 440 ! 68.1 588 68.1 425 32.2 1 1 1 1 640 56.3 430 20.6 Hi* sr 里 cn 410 97.9 410 96.9 429 96.9 415 0 449 95.5 430 88.4 501 88.4 440 65.3 595 65.3 425 0 1 « 1 1 577 71.6 425 20.1 CD 410 97.9 410 96.9 430 96.9 415 0 449 95.4 430 88.2 502 88.2 440 I 64.9 596 64.9 425 〇 557 67.4 445 49.6 639 49.6 425 16.3 402 98.7 400 95.2 467 95.2 405 0 493 92.1 435 81.1 445 59.7 640 59.7 425 18.1 9 1 1 1 1 1 • » 卜哲 宣 cx>, >2(_誶靼 Mi)
30 200413246 比S〇3排放 比S〇2排放 比冷卻水需求 比氣體熱回收 比電能需求 (kg S03 / t H2S04) (kg S02 / IH2S04) (mJ/ t H2S04) (kWh/ t H2S04) (kWh/ t H2S04) 1_ 0.045 0.63 >—· l〇 U\ rr 1 η—* 0.025 0.65 to I—* σ\ a Lh ΪΟ ύ>ν £ IND 0.017 0.32 〇 CO 5: H CiV g; s · CO丨 0.016 0.32 U> to ·—* On X 0.017 0.32 2 N> 卜资 ST S] cn 0.017 0.50 ίο 〇〇 ώ 05 0.053 0.52 U) UJ v〇 Os έ 卜餐 s -ο 0.028 0.28 Ui 〇〇 ί; bn| 〇〇 _3(rpb 姊韋)

Claims (1)

  1. 200413246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製備硫酸之方法,其使一含二氧化硫之原料氣體 與氧通過主接觸塔(2, 3)之至少兩先後設置之接觸級 (6 1, ··· 6π )而至少部分反應成三氧化硫,再將含三氧化硫 之氣體導入一吸收塔(4,5,1 6 ),使其在該處轉化為硫酸, 其特徵為,由最後一主接觸級(6 η )之前的一個接觸級 (6 1,…6 η - 1 )抽出一含有二氧化硫及三氧化硫的分流(Τ ), 並使該分流(Τ )與二氧化硫含量高於1 3體積%的原料氣體 混合成一接觸氣體而輸送入第一接觸級(6^220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接觸氣體的二 氧化硫含量為14至25體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原料氣體 較佳在與分流(Τ )混合前被輸入空氣及/或工業用氧,且接 觸氣體中〇2與S〇2體積比低於1 . 2,更佳是低於0. 8。 4. 如上述各項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輸 入原料氣體之分流(T )佔接觸氣體體積的1 5至3 5 %。 5. 如上述各項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接 觸氣體輸入一位在主接觸塔(2, 3)前方之預接觸塔(15),由 預接觸塔(15)流出一二氧化硫含量最高為 13體積%之反 應氣體,再將該反應氣體導入第一主接觸塔(2)之第一接 觸級(6 1 )。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預接觸塔具一 或兩個接觸級(22!,222)。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之方法,其中,由預接觸 32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92128992 200413246 塔(1 5 )流出之反應氣體在流入主接觸塔之前被導入一預吸 收塔(1 6 )。 8 .如上述各項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第 一主接觸塔(2 )流出的反應氣體在輸入第二主接觸塔(3 )之 前被導入一中間吸收塔(4 )。 9 .如上述各項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流 出第二主接觸塔(3 )的反應氣體被導入一終吸收塔(5 )。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9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 使至少一部份由預接觸塔(1 5 )流出的反應氣體經一繞過預 吸收塔(1 6 )的旁通管(2 5 )直接流入主接觸塔(2 )。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9項之方法,其中,由終吸收塔 (5 )流出的氣體被洗淨,尤其是使用過氧化氫、氨或氫氧化 鈉溶液作為二氧化硫的中和劑。 1 2.如上述各項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 分流(T )在導回第一接觸級(6 !,2 2 1 )之前被冷卻至< 5 0 0 °C。 1 3 .如上述各項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 依據第一接觸級(6 !,2 2 1 )的氣體流出溫度而調節導回之再 循環氣體分流(T )的量。 1 4. 一種製備硫酸之裝置,尤其是進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 至1 3項中任一項所述方法之裝置,其包括至少具兩先後設 置之接觸級(6 !,…6 n )的主接觸塔(2,3 ),使得含二氧化 硫的原料氣體與氧反應成三氧化硫,並包括至少一吸收塔 (4,5 , 1 6 ),其特徵為,第一主接觸級(6 i )前至少設一預接 觸級(2 2 !,2 2 2 ),主接觸塔(3 )最後一接觸級(6 n)之上游的 33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 /92128992 200413246 任一接觸級22r··· 2 2 2 )流出部,如經再循環管(19) 而與第一預接觸級(2 2 !)連接。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裝置,其中,再循環管(1 9 ) 具一熱氣鼓風機(1 8 )。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或1 5項之裝置,其中,再循 環管(1 9 )由第一主接觸塔(2 )最後一接觸級(6 3)流出部通 到預接觸塔(1 5 )流入部。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至1 6項中任一項之裝置,其 中,再循環管(1 9 )由預接觸塔(1 5 )最後一接觸級(2 2 !,2 2 2 ) 流出部通到預接觸塔(1 5 )流入部。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至1 7項中任一項之裝置,其 中,預接觸塔(1 5 )具一或兩個接觸級(2 2 !,2 2 2 ),第一主接 觸塔(2 )具一至三個接觸級(6 !,6 2,6 3),第二主接觸塔(3 ) 具一或兩個接觸級(6 4,6 5 )。 1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至1 8項中任一項之裝置,其 中,預接觸塔(1 5 )與第一主接觸塔(2 )之間設一預吸收塔 (1 6 ),第一(2 )與第二主接觸塔(3 )之間設一中間吸收塔 (4 ),第二主接觸塔(3 )之後設一終吸收塔(5 )。 2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裝置,其中,預接觸塔(1 5 ) 與第一主接觸塔(2 )間設一通過預吸收塔(1 6 )旁的旁通管 (25)。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至2 0項中任一項之裝置,其 中,預接觸塔(1 5 )流出管(2 0, 9 )與第一主接觸塔(2 )間設 一通過預接觸塔(1 5 )旁的旁通管(2 6 )。 34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1 /92128992
TW092128992A 2002-10-24 2003-10-20 Process and plant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ulphuric acid from gases rich in sulphur dioxide TWI25012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49782A DE10249782A1 (de) 2002-10-24 2002-10-24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Herstellung von Schwefelsäure aus schwefeldioxidreichen Gas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13246A true TW200413246A (en) 2004-08-01
TWI250125B TWI250125B (en) 2006-03-01

Family

ID=32087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8992A TWI250125B (en) 2002-10-24 2003-10-20 Process and plant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ulphuric acid from gases rich in sulphur dioxide

Country Status (19)

Country Link
US (1) US7691360B2 (zh)
EP (1) EP1565402B1 (zh)
JP (1) JP4464827B2 (zh)
KR (1) KR101006361B1 (zh)
CN (1) CN100540462C (zh)
AP (1) AP2026A (zh)
AR (1) AR041684A1 (zh)
BR (1) BR0315534B1 (zh)
CA (1) CA2503221C (zh)
DE (1) DE10249782A1 (zh)
EA (1) EA007989B1 (zh)
ES (1) ES2569225T3 (zh)
MA (1) MA27485A1 (zh)
MX (1) MXPA05004226A (zh)
PE (1) PE20040430A1 (zh)
TN (1) TNSN05102A1 (zh)
TW (1) TWI250125B (zh)
WO (1) WO2004037719A1 (zh)
ZA (1) ZA2005032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0317825B1 (pt) * 2002-12-31 2013-06-11 sistemas de circulaÇço de Água para tanques, lagos e outros corpos de Água.
US7306719B2 (en) * 2002-12-31 2007-12-11 Psi-Ets, A North Dakota Partnership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s for ponds, lakes, and other bodies of water
US7332074B2 (en) * 2002-12-31 2008-02-19 Psi-Ets, A North Dakota Partnership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s for ponds, lakes, and other bodies of water
DE102004012293B4 (de) 2004-03-12 2016-09-08 Outotec Oyj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Herstellung von Schwefelsäure
DE102004022506B4 (de) * 2004-05-05 2012-06-21 Outokumpu Oyj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Herstellung von Schwefelsäure aus schwefeldioxidreichen Gasen
DE102005008109A1 (de) 2005-02-21 2006-08-24 Outokumpu Technology Oy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Herstellung von Schwefelsäure
WO2007120692A2 (en) * 2006-04-10 2007-10-25 Medora Environmental, Inc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s for ponds, lakes, municipal tanks, and other bodies of water
DE102006051899A1 (de) 2006-10-31 2008-05-15 Bayer Technology Service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katalytischen Oxidation von SO2-haltigen Gasen mit Sauerstoff
DE102007027881B4 (de) 2007-06-13 2012-02-16 Outotec Oyj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ischung von Gasen
DE102007027841B4 (de) * 2007-06-13 2012-02-16 Outotec Oyj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ischung von Gasen
DE102007058144A1 (de) 2007-11-30 2009-06-04 Outotec Oyj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Herstellung von Schwefelsäure
DE102009025510A1 (de) 2008-12-20 2010-06-24 Bayer Technology Service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chwefeltrioxid
DE102009036289A1 (de) * 2009-08-06 2011-02-10 Uhde Gmbh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Schwefelsäureherstellung
PL2507164T3 (pl) 2009-12-01 2018-03-30 Chemetics, Inc. Sposób wytwarzania kwasu siarkowego
WO2011147431A1 (en) * 2010-05-27 2011-12-01 Haldor Topsoe A/S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sulphuric acid production
JP5425844B2 (ja) * 2011-08-30 2014-02-26 パンパシフィック・カッパー株式会社 接触式硫酸プラントの廃熱回収方法
KR101341967B1 (ko) * 2012-06-22 2013-12-16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전기화학 공정을 이용한 이산화황 가스로부터의 수소 및 황산의 제조방법
WO2014087433A1 (en) * 2012-12-05 2014-06-12 Cri Ehf. System and process to capture industrial emissions and recyc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chemicals
KR101541908B1 (ko) 2014-05-07 2015-08-19 (주) 맥코이교역 초순수 전자급 황산 제조장치
CN104084094A (zh) * 2014-07-17 2014-10-08 科洋环境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转化so2浓度的装置及so2转化系统及转化方法
EP3075434A1 (de) * 2015-04-02 2016-10-05 Bayer Technology Services GmbH Kontinuierliches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von so2-haltigen gasen
PL3371101T3 (pl) 2015-11-06 2020-12-14 Haldor Topsøe A/S Sposób i projekt instalacji do redukcji emisji tlenku siarki podczas rozruchu przy wytwarzaniu kwasu siarkowego
CN105439103B (zh) * 2015-11-29 2018-08-10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硫酸制备工艺
CN105947994B (zh) * 2016-04-29 2018-10-09 上海京藤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微电子用mos级硫酸的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CN106672919B (zh) * 2017-01-18 2019-08-09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So2气体预转化制酸工艺及装置
CN108483410A (zh) * 2018-05-23 2018-09-04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浓度so2气体预转化制硫酸的装置及方法
CN109761203B (zh) * 2019-03-04 2021-07-02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浓度so2转化制酸工艺
EP4168358A1 (en) 2020-06-18 2023-04-26 Metso Outotec Finland Oy Process and pla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sulfuric acid
WO2023234318A1 (ja) * 2022-05-31 2023-12-07 日本管機工業株式会社 硫酸製造装置及び硫酸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54431B (de) * 1959-04-09 Gerd Petersen Dr In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Ausfuehrung der katalytischen SO-Oxydation
DE1066557B (de) * 1959-10-08 Wiesbaden Dr. Gerd Peters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schwefeltrioxydhaltiger Gase
DE504635C (de) 1925-06-03 1934-10-25 I G Farbenindustrie Akt Ges Verfahren zur Ausfuehrung waermeentwickelnder, katalytischer Gasreaktionen mit teilweiser Rueckfuehrung von Reaktionsgas zum Frischgas
ZA713248B (en) * 1970-06-02 1972-01-26 Bayer Ag Catalytic oxidation of so2 to so3
DE2213579C2 (de) * 1972-03-21 1974-01-24 Metallgesellschaft Ag, 6000 Frankfurt Verfahren zur katalytischen Umsetzung von Gasen mit hohem Gehalt an SO tief 2
JPS4954295A (zh) * 1972-03-21 1974-05-27
US4061743A (en) * 1975-05-06 1977-12-06 Fuji Kasui Engineering Co., Ltd. Exhaust gas scrubbing process
DE2725432C3 (de) * 1977-06-04 1980-02-21 Davy International Ag, 6000 Frankfur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konzentrierter Schwefelsäure
US5194239A (en) * 1991-02-26 1993-03-16 The Ralph M. Parsons Company Oxygen-based noncatalytic sulfuric acid process
CN1053637C (zh) 1995-06-22 2000-06-21 应燮堂 高浓二氧化硫气三转三吸硫酸生产方法
DE19800800C2 (de) 1998-01-13 2001-05-23 Metallgesellschaft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chwefelsäure
RU2174945C2 (ru) * 1999-12-15 2001-10-20 Кобяков Анатолий Иванович Способ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концентрированного сернистого газ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06361B1 (ko) 2011-01-10
MXPA05004226A (es) 2005-06-08
US7691360B2 (en) 2010-04-06
BR0315534B1 (pt) 2012-12-25
CA2503221C (en) 2012-12-04
KR20050073578A (ko) 2005-07-14
TNSN05102A1 (en) 2007-05-14
TWI250125B (en) 2006-03-01
AP2026A (en) 2009-08-13
ES2569225T3 (es) 2016-05-09
AP2005003307A0 (en) 2005-06-30
WO2004037719A1 (en) 2004-05-06
US20060245997A1 (en) 2006-11-02
AU2003274054A1 (en) 2004-05-13
AR041684A1 (es) 2005-05-26
JP2006503782A (ja) 2006-02-02
EA200500698A1 (ru) 2005-12-29
JP4464827B2 (ja) 2010-05-19
PE20040430A1 (es) 2004-09-01
ZA200503289B (en) 2006-10-25
CN100540462C (zh) 2009-09-16
EP1565402B1 (en) 2016-02-03
EA007989B1 (ru) 2007-02-27
MA27485A1 (fr) 2005-08-01
CN1708453A (zh) 2005-12-14
BR0315534A (pt) 2005-08-23
DE10249782A1 (de) 2004-05-06
EP1565402A1 (en) 2005-08-24
CA2503221A1 (en) 2004-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413246A (en) Process and plant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ulphuric acid from gases rich in sulphur dioxide
DK1742869T3 (en) Process and plant for producing sulfuric acid from gases svovldioxidrige
EP1851170B1 (en) Process and pla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sulphuric acid
CN107892280A (zh) 一种高浓度so2冶炼烟气制酸的方法
DK2330075T3 (en) METHOD OF PRODUCING SULFURIC ACID
CN109019529A (zh) 在硫酸制备中的能量回收
CN103011092A (zh) So2的非衡态高浓度两次转化制硫酸技术
CN103072956A (zh) 处理烟气的方法及系统
CN102530882B (zh) 一种除水型硫磺回收方法及装置
CN102336396B (zh) 持续移热二氧化硫转化工艺
CN101774550B (zh) 一种硫酸生产的方法
TW200909346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ulphuric acid and installation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CN109095441A (zh) 制备硫酸的方法
JPS5943402B2 (ja) 硫酸の製造方法
JP3835082B2 (ja) 硫酸製造システム
AU2003274054B2 (en) Process and plant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ulphuric acid from gases rich in sulphur dioxide
WO2021249628A1 (en) Plan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lfuric acid from an off-gas with low sulfur dioxide content
KR102535279B1 (ko) So2-함유 가스를 정화하기 위한 연속적인 프로세스 및 장치
CN215249582U (zh) 一种高转化率冶炼烟气制酸转化装置
CN112299380A (zh) 经由集成的wsa技术生产发烟硫酸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134751A1 (zh) 将含硫烟气转化为硫酸的工艺系统和工艺方法
CN114572939A (zh) 原始so2部分预转化的制硫酸技术
EA024294B1 (ru) Способ выщелачивания металлсодержащего сульфидного концентрата
NZ203892A (en) 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ulphuric ac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