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307606A - Ink jet head - Google Patents

Ink jet hea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307606A
TW200307606A TW092109490A TW92109490A TW200307606A TW 200307606 A TW200307606 A TW 200307606A TW 092109490 A TW092109490 A TW 092109490A TW 92109490 A TW92109490 A TW 92109490A TW 200307606 A TW200307606 A TW 2003076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k
heat generating
discharge hole
heat
generating memb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09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36973B (en
Inventor
Keiichiro Tsukuda
Masaki Oikawa
Ken Tsuchii
Mineo Kaneko
Kenji Yabe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Kk filed Critical Canon Kk
Publication of TW200307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307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6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69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32Structure of the pressure chamber
    • B41J2/14056Plural heating elements per ink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002/14169Bubble vented to the ambie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002/14185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the heater and the nozz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387Front shooter

Description

200307606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噴墨頭’其係藉由排放墨水至一記 錄媒體來執行記錄。 【先前技術】 近年來,一種噴墨記錄設備已被廣泛使用,尤其係作 爲一電腦的輸出裝置,因爲該噴墨記錄設備具有高淸晰度 的文字且容易取得影像。尤其,藉由使墨水在噴嘴中沸騰 所產生之驟壓變化而將墨水由噴嘴排出之氣泡式噴射系統 ,已經變成噴墨記錄設備的主流,因爲許多噴嘴可藉由氣 泡噴射系統而排配成具有高密度及簡單的構形。 再者,由於噴墨記錄設備在近年來已廣被使用’對於 噴墨記錄設備之性能需求,尤其對於其影像品質及其記錄 速度的要求係與日倶增。對於影像品質的改進’最重要的 是要降低被記錄在一記錄媒體(尤其係在一記錄紙面)上之 墨點的直徑。相較於文字文件,此一要求對於攝影影像之 記錄更是重要。舉例來說,對於獲得美觀的文字或者用以 解析文字文件中之小文字所需要的解析度範圍係從600 dpi至1200 dpi,且通常只要使排放出來之墨滴之點的直 徑約爲80微米至90微米(以體積表示則約爲30pl)即足以 獲得該解析度。 在另一方面,在執行影像記錄的例子中,譬如用以表 現相當於相片之流暢色彩層次所需要的解析度範圍係從 -6 - (2) (2)200307606 1200dpi至2400dpi。若以上述解析度來作爲記錄的例子 中’欲排放之墨滴之點的直徑爲40微米(以體積表示時約 爲4pl)時’則需要使用兩種染料密度彼此不同的墨水,且 其差異程度視影像之密度而成比例地由1/4至1/6。若欲 排放之墨滴的點的直徑係小到約20微米(以體積表示時約 爲0·5ρ1) ’則對於在高密度部分之密度及在低密度部分中 之流暢性的需求便可以僅藉由一種單一密度之墨水來同時 滿足而不會有任何衝突。如上所述,基本上只要減小欲排 放之墨滴的尺寸,即可獲得相當於一相片之影像品質。 一種設計成用以排放小墨滴之噴墨頭係需要增加每單 位時間排放墨滴之次數。因此,流經一熱產生構件之電流 量便要增加,而這將會造成在電線部分到熱產生構件的附 生電阻處產生一較大的電壓降。因此,該噴墨頭所具有的 問題係在於其排放效率較差。爲了避免放電效率降低,一 種藉由增加熱產生構件之電阻値以降低電流的方法係有效 的。可以考慮增加熱產生構件之材料的電阻値,以作爲增 加電阻之手段。然而,藉由改變熱產生構件之材料所增加 的電阻値是有限的。此外,若使用一種新的材料,尙需要 檢查此種新材料是否會產生某些功能上的問題。熱產生構 件之材料改變係難以實現。因此,可藉由將熱產生構件分 割成串聯連結的複數片材且將該複數片材配置在墨水流動 通道中,以實現電阻的增加。 然而,已發現在將熱產生構件分割成複數片材之後而 排配該熱產生構件的情況下,將會產生一個新的問題而造 (3) (3)200307606 成另一個難題。 因爲噴墨頭的結構係相當精密的,如圖10A及10B 所示,因此位在一基板1 1 0 1上之熱產生構件11 0 2的中心 ,以及位在一流動通道形成構件1103上之排放孔1104的 中心,會因爲在製造過程中所產生的偏差而彼此偏移。元 件標號1105係標示一墨水流動通道,而元件標號1106則 係標示一墨水饋進通道。 【發明內容】 在習知單一熱產生構件1102中,熱產生構件1102與 排放孔1 1 04之相對位置偏差並非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然 而,若在該熱產生構件1102藉由分割成複數片材而加以 配置的例子中,熱產生構件1102及排放孔11〇4之相對位 置的偏差,則可發現到些微的墨滴會位在與主要墨滴分離 之位置上,而這會損害到影像的淸晰度,如圖11所示。 詳言之,相較於習知的墨滴,在較小墨滴的例子中,由於 一排放方向的偏差係會嚴重影響一影像,因此相較於習知 技術的例子,進一步的要求將很難不會發生排放方向偏差 的情況。 本案發明人業已發現在使用複數個熱產生構件的例子 中,排放方向的偏差係由於在相同的流動通道中之熱產生 構件的阻抗及形狀之瀰散以及由於諸如熱產生構件之厚度 等性能的些微瀰散所造成,且一噴墨頭可以採用一結構, 其中排放方向之偏差可以隨著排放孔之位置而輕易地影響 -8 - (4) (4)200307606 之。接著,本案發明人建議一種可達成該排放孔至熱產生 構件之合適配置的構形。 因此,本發明主要係要提供一種噴墨頭,其可以有效 地由一排放孔排放出墨滴而不會產生任何排放方向的偏移 ,即使該排放孔之中心位置與壓力產生區域之中心位置略 微偏移時亦然。 爲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之一種噴墨頭係包括一 具有熱產生構件之基板,該熱產生構件係位在該基板之一 表面上而用以在墨水中產生一氣泡,且包括複數個用以排 放墨水且面對該基板之該表面的排放孔,且包括複數個與 該複數個排放孔相連通以饋進墨水之墨水流動通道,該噴 墨頭係藉由產生之氣泡之產生的壓力而由該排放孔排放出 墨水,其中複數個熱產生構件係設置在每一墨水流動通道 中,且該排放孔係配置在一由該複數個熱產生構件所組成 之壓力產生區域的中心沿一法線方向朝該基板之表面延伸 而出之延伸線上;及在該複數個熱產生構件當中兩個彼此 隔開配置最遠之熱產生構件的各別中心之間的距離dhc, 係設定成大於該排放孔之一開孔直徑d 〇。 依照本發明之噴墨頭,即使排放孔之中心位置與壓力 產生區域之中心位置係彼此略微偏移,則在複數個熱產生 構件中之泡沬的分佈影響,以及經由排放孔排放之液柱碰 觸到該排放孔側壁的可能性,便可大大地降低。因此,墨 水之主要墨滴係由排放孔所排出,而不會在排放方向上產 生任何偏移。再者,若液柱不會碰觸到排放孔之排放壁的 -9 - (5) (5)200307606 側壁表面,則主要墨滴與液柱分離的部分係會被固定住。 因此,其便可以穩定主要墨滴的尺寸,亦即,被放置在記 錄紙張上之主要墨滴所形成之墨點的尺寸等等。 再者’藉由採用這些複數熱產生構件藉由電線而彼此 電性串聯在一起的設計,便可以得到高於一尺寸與該複數 熱產生構件相同之單一熱產生構件的電阻値,而這便可以 降低所需要的電流値。因此,若排放操作之速度隨著排放 液滴的變小而增快,則其便可以抑制流經熱產生構件之電 流量的增加。再者,其可以抑制由於連接至熱產生構件之 電線部分之阻抗所造成之熱產生及電壓降,並且可進一步 抑制由於流經電線部分的較大電流所產生的感應雜訊。 再者,藉由採用一種構形,其中當該排放孔之中心相 對於該延伸線之一偏移量以 d e r r所表示時,該距離d h c 與該直徑do滿足以下之一關係式:dhc>do + derr x2,其便 可將在介於主要墨滴與液柱之間的分離部分所產生的細小 墨滴配置在主要墨滴之衝擊部位上。再者,其亦可以穩定 主要墨滴的衝擊位置。因此,便可以穩定由所放置之墨滴 流係之構相隔 水件壁生此該 墨構隔產彼 一 該生之熱之每 一 產道個遠於 每熱通數最介 在個動複隔 一 置兩流該相爲 設少水在此係 中至墨且彼 , 其中一.,而hh , 當每hh間 d 形件開 d 之距 。 構構隔距壁間 狀種生以間隔的 形一產用的該間 及用熱於定於之 置採個介一介件 位由數一有該構 點藉複於具於生 墨,之對而對產 之者中相向相熱 成再道成方中兩 形通置的當之 所 動設間件鄰 -10- (6) (6)200307606 壁及相鄰該每一隔壁之熱產生構件之間的間距dhn的兩倍 或以下’這便可以防止位在介於兩熱產生構件之間之一區 域中之墨水中所殘留的氣泡。因此,便可以進一步提高排 放墨水的穩定性。 再者’本發明之噴墨頭包括一具有熱產生構件之基板 ’該熱產生構件係位在該基板之一表面上而用以在墨水中 ®生一氣泡,且包括複數個用以排放墨水且面對該基板之 該表面的排放孔,且包括複數個與該複數個排放孔相連通 以饋進墨水之墨水流動通道,該噴墨頭係藉由產生之氣泡 之產生的壓力而由該排放孔排放出墨水,其中複數個熱產 生構件係設置在每一墨水流動通道中,且該排放孔係配置 在一由該複數個熱產生構件所組成之壓力產生區域的中心 沿一法線方向朝該基板之表面延伸而出之延伸線上·,及在 該複數個熱產生構件當中之兩熱產生構件之各別中心線係 相對於一墨水流動方向而位在該突設於該壓力產生區域上 之排放孔的外面,且該兩熱產生構件係相對於該介於隔開 每一墨水流動通道之隔壁之間的方向而隔開最遠的兩熱產 生構件,且該方向係垂直於在每一墨水流動通道中朝向該 壓力產生區域的墨水流動方向。 依照本發明之噴墨頭,即使排放孔之中心位置與壓力 產生區域之中心位置彼此略有偏移,墨滴的飛行方向上的 偏差(其係由兩熱產生構件之一側邊上之一熱產生構件所 產生的偏差),以及墨滴的飛行方向上的偏差(其係由兩熱 產生構件之一另一側邊上之另一熱產生構件所產生的偏差 -11 - (7) (7)200307606 ),係會發生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因此,墨滴的飛行方 向上的偏差(其係由兩熱產生構件之一側邊上之一熱產生 構件所產生的偏差)係會由墨滴在飛行方向上的偏差(其係 由兩熱產生構件之一另一側邊上之另一熱產生構件所產生 的偏差)所抵消。因此,便可以減少墨滴在飛行方向上的 偏差,而得以穩定墨滴的排放方向。 再者,亦可以採用一種構形,其中不需要經由該排放 孔與外界空氣相連通即可使該氣泡消泡。 【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考附圖來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 圖1係一平面透視圖,其中顯示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 之一噴墨頭中之一墨水流動通道、熱產生構件及一排放孔 之間的配置關係。 本實施例之噴墨頭包括一基板1,在該基板表面上具 有許多熱產生構件2,且一流動通道形成構件3係位在該 基板1上。流動通道形成構件3包括用以將敔多熱產生構 件2分隔成兩邊的隔壁3 a,以及一對置於基板1之頂壁 3 b。隔壁3 a構成複數個墨水流動通道5,以將墨水饋進 至壓力產生區域,其中該壓力產生區域係由兩個以隔壁 3 a隔開之熱產生構件2所組合而成。再者,在每一墨水 流動通道5中’一排放孔4係形成在頂壁3b而位在由一 壓力產生區域(由兩個熱產生構件2所組成)之中心沿著壓 -12· (8) (8)200307606 力產生區域之法線方向延伸而出之延伸線上。每一墨水流 動通道5係共同地與一墨水饋進通道6相連通。由墨水饋 進裝置(諸如一墨水貯槽,未圖示)饋進至墨水饋進通道6 之墨水,係會由墨水饋進通道6而饋進至每一墨水流動通 道5。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一由兩個熱產生構件2所 組成之壓力產生區域係配置在一墨水流動通道5中,該墨 水流動通道5則設置一排放孔4。再者,在每一壓力產生 區域中之兩熱產生構件2之中心之間的距離d h c係設定成 大於排放孔4之開孔直徑do。藉此,即使在製造如圖2A 所示之記錄頭時,該排放孔4之中心位置偏離熱產生構件 2之中心位置的情況下,在複數個熱產生構件2中起泡瀰 散的影響亦會變得較小,且液柱亦不會碰觸到排放孔4之 側壁表面。因此,一主要墨滴便可以由排放孔4排出而不 會在其排放方向上產生任何偏移。 再者,當液柱不碰觸排放孔4之側壁表面時,由於在 主要墨滴與液柱分離處之液柱部分係會混合在一起,因此 便可以穩定主要墨滴的尺寸,亦即,由主要墨滴撞擊在一 記錄紙面等等上所形成之墨點的尺寸。 再者,在排放孔4係配置在幾乎位在由兩個熱產生構 件2所組成之壓力產生區域之中心位置正上方的設計中, 如本實施例所示者,該排放孔4之中心係會偏離每一熱產 生構件2之中心位置(亦即,排放孔4之中心係定位在一 位置上,該位置係偏離各別熱產生構件2之中心正上方位 •13- 200307606 Ο) 置),如圖2A及2B所示。因此,由各別熱產生構件2所 產生之氣泡的中心係會偏離排放孔4之中心。因此,由墨 水流動通道5中之墨水所形成之液面的最接近部位與外面 空氣的界面(亦即,排放孔4之中心部分)便會脫離氣泡最 成長之部分(亦即,幾乎位在各別熱產生構件2正上方的 部分)。因此,相較於熱產生構件2之中心與排放孔4之 中心相重合的情況,上述氣泡與外界空氣相連通的時間係 會延遲。因此,其便會很容易形成一種狀態,其中該氣泡 係會與墨水流動通道5中之外界空氣相連通,如在日本先 行公開專利申請第1 1 - 1 8 8 8 7 0號中所揭露者。 若氣泡與墨水流動通道5中之外界空氣相連通之狀態 會形成,則便會形成一由一介於兩熱產生構件2之間之位 置延伸通過該排放孔4之液柱,如圖2 B所示。因此,主 要液滴之排放方向便會在一預定範圍內被調整。接著,便 可以使主要墨滴的排放方向更爲穩定。 本實施例之一實例係設計如下。亦即,排放孔4之開 孔直徑d 〇係製造爲〗丨微米;每一熱產生構件2之寬度係 製造爲12微米;其長度則製造爲27微米;兩熱產生構件 2彼此之配置間距dhh則設置爲3微米;且在兩熱產生構 件2之中心之間的距離d h c則設置成14微米。再者,墨 水流動通道5之高度係製造爲13微米;且流動通道形成 構件3之厚度(介於碰觸到基板χ與開設該排放孔4之表 面之間的寬度)則係製成25微米。 依照上述建構成之噴墨頭係配置在一位置,在該位置 -14 - (10) (10)200307606 處,記錄頭之排放孔4所貫通之表面係與記錄紙面(未圖 示)相距2毫米。在噴墨頭以15吋(約38公分)/秒之速度 掃描的同時,〇 · 9 // s之電流脈波係流經該熱產生構件2。 藉此,墨滴便被排放在記錄紙上。此操作係藉由數個噴墨 頭來進行,該數個噴墨頭具有不同的排放孔4之中心位置 與由兩個熱產生構件2所組成之壓力產生區域之中心位置 相對不對正的偏差量derr。 在排放孔4之中心位置與由兩個熱產生構件2所組成 之壓力產生區域之中心位置相對不對正的偏差量derr與 被置於記錄紙上之墨滴之點的形狀之間的關係,係以被置 於記錄紙上之墨點爲基準來加以分析。分析結果顯示該墨 點之形狀會變成良好的墨點形狀,而不會具有由於在主要 墨滴與液柱之間的分離部位所產生之微量墨點所造成之任 何零散墨點,如圖3所示,且若相對不對正之偏差量derr 係落在小於2微米之範圍內時,幾乎不會產生排放方向的 瀰散。然而,若相對不對正的偏差量derr超過2微米, 則與主要墨滴之墨點隔開的零散墨點便會逐漸變多,且所 放置之墨滴的位置瀰散會因爲相對不對正之偏差量derr 變大而變得較大。 因此,已知最好將兩熱產生構件2之中心之間的距離 dhc設定成大於一距離,該距離等於(排放孔4之開孔直徑 do) + (相對不對正偏差量derrx2)。 再者,若形成在相鄰熱產生構件2之間之未產生熱之 區域過於寬廣,則餘留墨水之氣泡係會停留在該區域中, -15- (11) (11)200307606 該餘留氣泡會吸收在起泡時所會產生之排放壓力。爲了防 止此一現象,最好可以設定兩熱產生構件2未產生熱量之 區域之間距d h h爲間距d h η之兩倍或以下,其中該間距 dhn爲各別熱產生構件2其鄰接該隔壁3a及隔壁3a之端 部之間的距離。具體言之,若間距dhn爲約2微米,則最 好將間距dhh設定爲等於或小於4微米。 在本實施例中,當介於各別熱產生構件2之中心、之間 的距離d h c改變而排放孔4之開孔直徑d 〇未改變而爲固 定時,對於列印的影響係顯示在圖12中。圖i 2顯示列印 錯向的分佈。圖2A及圖2B之縱座標軸係標示噴墨頭的 數量,而圖2A及2B之橫座標軸係標示最大錯向。由圖 式可以看出,已知具有較大錯向之噴嘴會隨著距離dhc變 小而增加,這是由於對正性偏移所造成。 再者’适些噴墨頭藉由一預定圖案來針對錯向、零散 墨點等等檢查的判斷結果顯示,在d h c = 1 5時,列印的效 率百分比爲99%,dhc= 13時,列印的效率百分比爲95% ,dhc=10.5時,歹!J印的效率百分比爲90%,且dhc = 9時, 列印的效率百分比爲85%。 已知本發明對於這些結果係極爲有用的。 再者,本實施例具有的設計中,具有上述之一長形形 狀之兩熱產生構件2係與電線電性串聯。因此,便可以獲 得如圖10A及10B中所示之具有較大區域之習知熱產生 構件11 0 2之電阻値的三倍半至六倍的電阻値。因此,便 可使所需電流降低到約爲習知電流的一半。因此,便可加 -16- (12) (12)200307606 以抑制流經熱產生構件2之電流量的增加,即使噴墨頭之 排放操作速度隨著所排放墨滴變小而增加時亦然。再者, 其亦可以抑制由於連結至熱產生構件2之電線阻抗所產生 的熱量及電壓降,且可抑制由於較大電流流經該電線部分 所造成之感應雜訊。 此外,相應於在噴墨頭之排放操作速度可隨著所排放 墨滴變小而增加而得以抑制電流量增加之要求的情況,以 及基於防止熱產生構件由於氣穴破裂(這是當沸騰氣泡由 於其內部的負壓而塌陷時所造成)而導致觸電發生,因此 在過去曾提出配置經分割之熱產生構件的提議。然而,本 實施例從將複數熱產生構件2(亦即,複數個壓力產生源) 配置在一墨水流動通道5對於排放性能產生何種影響的觀 點,而檢視出熱產生構件2至墨水流動通道5以及排放孔 4的最佳化配置關係。這樣的實例在過去係未曾被提出。 (第二實施例) 圖4A及4B係顯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噴墨頭 中之一墨水流動通道、熱產生構件及一排放孔的配置關係 。圖4A係其平面視圖,而圖4B係其截面視圖。 如圖4A詳細所示,本實施例之噴墨頭係具有一位在 一墨水流動通道5中之壓力產生區域,該壓力產生區域係 由四個爲一組的熱產生構件2所組成。 假設在墨水流動通道5中之墨水流動通道係一 X方 向,且垂直於X方向者爲Y方向,則這些熱產生構件2 -17- (13) (13)200307606 係配置成使其中兩個配置在X方向,而另兩個配置在Y 方向。再者,這些熱產生構件2係藉由電線串聯而成。一 排放孔4係配置在一延伸線上,該延伸線係由四個熱產生 構件2所組成之壓力產生區域的中心沿著垂直於壓力產生 區域表面之方向延伸而出。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相同於第一實施例,兩相鄰熱 產生構件2之中心之間的距離d h c設定成大於一距離,該 距離等於(排放孔4之開孔直徑do) + (相對不對正偏差量 derr x2),且熱產生構件2之間距d h h設定爲爲間距d h η 之兩倍或以下,其中該間距dhn爲各別熱產生構件2其鄰 接該隔壁3 a及隔壁3 a之端部之間的距離。 依照本實施例之設計,液柱並不會碰觸到排放孔4之 側壁表面,即使排放孔4之中心位置至壓力產生區域之中 心位置不僅在Y方向上偏移,且亦在X方向上偏移。因 此,主要墨滴便可由排放孔4排出而不會在其排放方向上 產生任何偏差。再者,主要墨滴的尺寸,亦即,藉由將主 要墨點放置在記錄紙面上所形成之墨點的尺寸,便可變得 穩定。 如上所述,第一實施例係採用可產生其效果之設計, 其中該排放孔4之中心位置至由兩個熱產生構件2所組成 之壓力產生區域之中心位置係沿 Y軸方向偏移。另一方 面,本實施例係設計成可產生一功效,其中該排放孔4之 中心位置至壓力產生區域之中心位置不僅在 Y軸上偏移 ,且亦可在X軸上偏移。因此,本實施例可以更穩定地 -18- (14) (14)200307606 執行墨滴的排放。 同樣地’本發明之噴墨頭不僅可應用於在一墨水流動 通道5中設置兩個或四個噴墨頭的例子,如同第一及第二 實施例,其尙可針對所有的例子來提供複數個(兩個或更 多)的熱產生構件2於一墨水流動通道5中。 在提供複數熱產生構件的例子中,距離dhc係定義爲 ”在複數個熱產生構件當中彼此配置在距離最遠之位置上 的熱產生構件之中心之間的距離”,而間距dhh係定義爲” 在隔開該墨水流動通道之隔壁之間針對一方向上兩個具有 最大距離空間而彼此相鄰之熱產生構件之間的間距”。 (第三實施例) 圖5係一平面透視圖,其中顯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 例之噴墨頭中之一墨水流動通道、熱產生構件及一排放孔 的配置關係。 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第三實施例係具有兩個熱產生構 件2,該熱產生構件具有長條形狀且配置在一墨水流動通 道5中。記錄頭之其他構形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熱產生構件2之寬度係設定爲 1 1微米;其長度設定爲27微米·,熱產生構件2之間距 dhh係設定爲4微米;而在兩熱產生構件2之邊角之間的 距離dhc係設定爲15微米。再者,排放孔4之開孔直徑 d 〇係設定爲1 〇 · 5微米’而排放孔4距離基板1之頂面之 高度OH係設定爲40微米。 (15) (15)200307606 在排放孔4之開孔平面及基板1之表面彼此如上述較 爲隔開的構件中,在熱產生構件2上之一氣泡體會再次凝 固而液化,而不會與外界空氣相連通。因此,依照該構形 ,墨滴之端部不會附著至排放孔4之壁體表面,此狀況恰 相反於在熱產生構件2上之氣泡主體會與外界空氣相連通 的狀況。因此,其很難產生飛濺的細微液滴,其中該細微 液滴係形成在主要墨滴的末端部分而沿著不同方向飛濺。 然而,如圖6A及6B所示,若排放孔4之中心位置 與由兩熱產生構件2所組成之壓力產生區域之中心位置偏 移,則墨滴之排放方向會很容易受到在一側邊上之熱產生 構件2所產生的氣泡所影響,這會造成飛行方向的偏差。 圖6A及6B係顯示在圖5所示之噴墨頭中之排放孔4的 中心位置相對於兩熱產生構件2之對稱點產生偏移的情況 。圖6A係其平面圖,而圖6B係其截面視圖。 如上所述,由於排放孔4之中心位置與由兩熱產生構 件2所組成之壓力產生區域之中心位置的偏移所造成之墨 滴飛行方向偏差的現象,會因爲以下兩個主要的因素而很 容易發生在排放較小墨滴的例子中,例如,相當於5pl或 以下的墨滴。 第一主要因素爲,已證實將排放孔4製成較小(爲了 排放較小之墨滴所致),則會增加包括排放孔4之管路部 分的流體阻抗,而這接著將會造成排放速度降低而使墨滴 的排放操作不穩定。作爲避免此一現象的手段,可以考慮 縮短該排放孔4之開孔平面與基板1的距離OH,以減少 -20- (16) (16)200307606 在管路部分中的流動通道的阻抗。然而,這表示降低墨水 的交換操作,這是包括排放孔4之管路部分的一種操作, 且使墨滴由排放孔4排放出來的操作在一方面更容易受到 由熱產生構件2所造成之氣泡的影響。因此,在另一方面 ,這表示墨滴之飛行方向上的偏差將會更大。 第二個主要因素爲,已證實在墨水沸騰之後,墨水在 熱產生構件2附近的運動更容易隨著熱產生構件2之位置 而產生差異,因爲適於排放小墨滴之熱產生構件2之尺寸 係小於適於排放大墨滴之熱產生構件2的尺寸,且因爲具 有一定尺寸之熱產生構件被分割成複數片材而使每一片材 進一步變小。若熱產生構件2較大,則墨水相對於熱產生 構件2之位置的細小差異並不會影響墨水在熱產生構件2 附近的運動。然而,相對於熱產生構件2之位置差異的影 響將會隨著熱產生構件2之尺寸變小而逐漸地加大。因此 ,若熱產生構件2之尺寸變得較小,則墨滴的排放操作將 會更容易變得不均勻。 顯示在圖5中之本實施例的噴墨頭在設計上已注意到 這些問題。兩熱產生構件2之邊角的距離dhc係設計成使 得兩熱產生構件2關於作爲墨水流動方向之X方向的各 別中心線,係定位在突設在由兩熱產生構件2組成之壓力 產生區域上之排放孔4外面的位置上,且使該排放孔4介 於該中心線之間。因此,在此構形中,由一邊的熱產生構 件2所產生之墨滴的飛行方向的偏差,以及由另一側熱產 生構件2所產生的墨滴的飛行方向的偏差,係會發生在彼 -21 - (17) (17)200307606 此相反的方向上,由一邊的熱產生構件2所產生的墨滴的 飛行方向的偏差,係會由另一側熱產生構件2所產生之墨 滴的飛行方向上的偏差所抵消。因此,墨滴在飛行方向上 的偏差便可減少,而可以穩定墨滴的排放方向。 此外,只要兩熱產生構件2之各別中心線定位在突設 在兩熱產生構件2上之排放孔4位置的外面且將排放孔4 設置在該中心線之間,便可達到抵消墨滴飛行方向偏差的 操作,即使排放孔4之中心位置與由兩熱產生構件2組成 之壓力產生區域的中心偏移時亦然。 (第四實施例) 圖7A、7B及7C係顯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噴墨頭 主要部分的視圖,其中圖7A係一平面視圖,圖7B係顯 示排放孔列之配置,而圖7 C係一截面視圖。 如圖7C所示,本實施例之記錄頭300係具有一基板 1 7 ’包括作爲能量轉換裝置之生熱電阻裝置1 5 a及1 5 b, 以及一孔板1 6,其包括用以將墨水饋進至排放孔3 1之排 放孔3 1及墨水流動通道3 0。 基板17係具有一單晶矽,該單晶矽具有一平面方向 (10 0)。在基板1之頂面(與孔板16相連接之表面)係藉由 半導體製程而形成有生熱電阻裝置15a及15b、由驅動電 晶體所組成以驅動這些生熱電阻裝置15a及15b之驅動電 路3 3、與一接線板相連接之接點墊1 9 (其將在下文中說明 )、連接驅動電路3 3與接點墊19之接線18,等等。再者 -22- (18) (18)200307606 ’在基板17中具有五個穿孔,其係在上述驅動電路3 3、 生熱電阻裝置15 a及15 b、接線1 8及接點墊1 9以外的區 域中藉由異向性蝕刻而形成。這些穿孔係構成墨水饋進孔 3 2 ’以將液體饋進至排放孔列2 1 a、2 1 b、2 2 a、2 2 b、2 3 a 、23b、24a、24b、25a及25b,其將在下文中說明。此外 ’圖7 A槪要顯示該大致呈透明之孔板1 6被放置在基板 1 7上之狀態,且上述墨水饋進孔3 2之圖式則被省略。 排放孔歹丨J 21a、21b、22a、22b、23a、23b、24a、24b ^ 、25a及25b係以兩個與同一墨水饋進孔32相連通爲一 組而連接至構成五個結合的排放孔列2 1、2 2、2 3、2 4及 25 ’ 一具有青綠色(C)之墨水係被饋進至結合的排放孔列 21及25,一具有洋紅色(M)之墨水係被饋進至結合的排放 孔列22及24,且具有黃色(Y)之墨水係被饋進至結合的 排放孔列23。再者,每一結合的排放孔列21、22、23、 24及25中,相鄰之排放孔列在排列方向上彼此相對於結 合的排放孔列23而偏移一距離ta,如圖7B所示。 · 位在基板1 7上之孔板1 6係具有光感性環氧樹脂。在 孔板16中,排放孔31及墨水流動通道3 0係藉由譬如日 本先行公開專利第62_264957號所揭露之方法而對應地形 成於上述的生熱電阻裝置15&及15b中。因此,其適於製 造出便宜且精密的記錄頭,俾製造出符合日本先行公開專 利9- 1 1479號中所揭露之方法。亦即,首先,在矽基板 1 7上形成一氧化矽薄膜或氮化矽薄膜(未圖示);接著,具 有排放孔3 1及墨水流動通道3 0之孔板1 6便形成在該薄 -23- (19) (19)200307606 膜上;最後,藉由異向性蝕刻而將該形成在墨水饋進孔 3 2部位上之氧化矽薄膜或氮化矽薄膜加以移除。 圖8A、8B及8C係顯示配置有圖7A、7B及7C所示 之噴墨頭的噴墨記錄匣的一個實例。 具有基板17及孔板16(兩者皆已說明於上)之記錄頭 300係利用由薄膜沸騰(由生熱電阻裝置15a及15b所供應 的熱能所造成)所產生之氣泡壓力而由排放孔3 1來排放諸 如墨水之液體,以執行記錄。如圖8A所示,該記錄頭 3 00係固定在一墨水流動通道形成構件12上,以將墨水 饋進至墨水饋進孔3 2。接著,接點墊1 9係與一接線板13 相連接,且當一形成在接線板1 3上之電氣連接部1 1與記 錄設備上之一電氣連接部相連接時,該記錄頭300可以由 一記錄設備來接收到驅動信號(此將在下文中說明)。 在墨水流動通道形成構件1 2上,一具有用以排放黑 色墨水(Bk)之排放部列40及41之記錄頭400係固定在用 以排放Y、Μ及C墨水之記錄頭300的旁邊。一可排放四 種顏色墨水之記錄頭匣1〇〇係藉由組合記錄頭300及400 而形成。 圖8Β及8C分別顯示該配備有記錄頭300之記錄頭 匣10 0。如圖8 C所示,記錄頭匣10 0係具有一槽固定件 150,用以固定墨水槽200Υ、200Μ、200C及200Bk,以 將墨水饋進至墨水流動通道形成構件1 2。 請再次參照圖7A、7B及7C,本實施例之記錄頭300 包括一具有10個排放孔列21a、21b、22a、22b、23a、 (20) (20)200307606 23b、24a、24b、25a及25b及五個狹縫狀墨水饋進孔32 之基板17,且每一結合之排放柱係沿著墨水饋進孔32之 縱長方向而以直線方式配置在兩側。 由每一墨水槽 200Y、200M、200C及 200Bk經由墨 水流動通道形成構件1 2而導入至每一墨水饋進孔3 2之墨 水,係由基板1 7的反面饋進至其對立面,然後再經由形 成在基板17之對立面上之墨水流動通道30而導入至排放 孔3 1。所導入之墨水接著便由排放孔3 1藉由氣泡壓力而 排出,其中該氣泡係藉由設置在基板1 7對立面上之各排 放孔31附近的生熱電阻裝置15a及15b所加熱及沸騰。 如前所述,青綠色墨水(C)、洋紅色墨水(M)及黃色墨 水(Y)係依序由圖7 A的左側而被饋進至每一墨水饋進孔 3 2。因此,四個排放柱2 1 a、2 1 b、2 5 a及2 5 b係排放青綠 色墨水;四個排放柱2 2 a、2 2 b、2 4 a及2 4 b係排放洋紅色 墨水;以及兩個排放柱2 3 a及2 3 b係排放黃色墨水。當記 錄頭3 0 0係掃描至沿圖7 A箭頭所示之方向時,其係藉由 從結合的排放孔列2 1、2 2及2 3排放墨水來執行記錄。當 記錄頭3 0 0係掃描至圖7 A之右側方向時,其係藉由從結 合的排放孔列25、24及23排放墨水來執行記錄。藉由採 用每一彩色墨水係以此一方式饋進至每一排放孔列,在_ 記錄媒質上之墨水顏色的重疊順序在記錄頭3 0 0移動至阜月 外方向以及記錄係在記錄頭3 0 0移動至圖7 A所示兩箭頭 方向之任一方向的同時來進行的同時的返回方向係會相同 的。因此,其便可以在高速度下來記錄一高品質影像,而 -25- (21) (21)200307606 不會產生任何顏色的暗影。 在本實施例之記錄頭300中,用於排放青綠色墨水之 結合的排放孔列2 1及25及用以排放洋紅色墨水之結合的 排放孔列22及24,係由用以排放不同尺寸之墨滴之排放 孔所構成。亦即,用以排放青綠色墨水之結合的排放孔列 21及25係由用以排放較大墨滴之排放孔列2 1 a及25 a以 及用以排放較小墨滴之排放孔列2 1 b及25 b所構成。再者 ,用以排放洋紅色墨水之結合的排放孔列22及24係由用 以排放較大墨滴之排放孔列22a及24a以及用以排放較小 墨滴之排放孔列22b及24b所構成。 相對於此,一較大的生熱電阻裝置1 5 a係設置在用以 排放較大墨滴之排放孔列21a、22a、23a及24a中之每一 排放孔中,且一較小的生熱電阻裝置1 5 b係設置在用以排 放較小墨滴之排放孔列2 1 b、22b、23 b及24b中之每一排 放孔中。 依照上述的構形,其便可以執行高品質的記錄,同時 保持高速的記錄操作,這是藉由適當地利用欲進行記錄之 排放孔而達成,其中需要高精密度之欲記錄影像的部分係 可以使用該用以排放較小墨滴之排放孔3 lb,而影像之另 一部分則可以使用該用以排放較大墨滴之排放孔3 1 a。爲 了使高品質及高速度達到平衡,最好將欲由用以排放較大 墨滴之排放孔列21a、22a、24a及25a中之每一排放孔所 排放之墨滴的量値(最大量)相對於欲由用以排放較小墨滴 之排放孔列21b、22b、24b及25b中之每一排放孔所排放 (22) (22)200307606 之墨滴的量値(最大量)的比値設定爲2 : 1或以上。 再者,用以排放黃色墨水之結合的排放孔列2 3係由 兩個用以排放較大墨滴之排放孔列23 a所構成,且較大的 生熱電阻裝置15a(相同於使用在排放孔列21a、22a、24a 及25a中之生熱電阻裝置)係設置在排放孔列23a之每一 排放孔中。 在本實施例中,用以排放較大墨滴之排放孔列2 1 a、 22a、23a、24a及25a中之每一排放孔31a係形成橢圓形 ,其在每一墨水流動通道3 0中之每一墨水流動方向上具 有19.5微米之直徑,而在垂直上述方向之方向上則具有 1 2微米之直徑,且用以排放較小墨滴之排放孔列 2 1 b、 2 2b、23b、24b及25b中之每一排放孔31b係形成具有11 微米直徑之圓形形狀。在具有用以排放較大墨滴之排放孔 31a的每一墨水流動通道30中,具有12微米寬度及28 微米長度之兩生熱電阻裝置1 5 a係彼此以4微米之間距配 置,且在其中心之間的距離係設定爲16微米。在另一方 面,在具有用以排放較小墨滴之排放孔3 lb之每一墨水流 動通道30中,具有12微米寬度及27微米長度之生熱電 阻裝置15b係彼此以3微米之間距配置,且在其中心之間 的距離係設定爲15微米。此外,流動通道形成構件(孔板 16)之厚度爲25微米,而針對排放孔31a及31b之流動通 道的高度(由基板17之表面至排放孔31a及31b之開孔平 面之高度)係皆形成爲13微米。 以上述方式構成之記錄頭300係可以由用以排放較大 (23) (23)200307606 墨滴之排放孔3 1 a穩定地排放約5pl之墨滴以及由排放孔 3 1b排放約2·5ρ1之墨滴。因此,由於記錄頭300所具有 之極佳的撞擊精密度以及墨點形狀,便可以獲得高品質的 影像。 此外,雖然在本實施例中已說明最佳化的構形,然而 亦可適當地改變由每一墨水饋進孔3 2所饋進之墨水種類 以及墨水饋進孔3 2與排放孔之數量,而非僅侷限於上文 所說明者。 (其他實施例) 最後,可以安裝在上述實施例所說明之噴墨頭或記錄 頭匣之記錄設備,將在以下參考圖9來加以說明。圖9係 一槪要示意圖,其中顯示一可以安裝本發明之噴墨頭的實 例。 如圖9所示,記錄頭匣100係可更換地安裝在一滑座 102中。記錄頭匣100具有一記錄頭單元及墨水槽。記錄 頭匣1〇〇亦具有一連接器(未圖示),以傳輸諸如一用以驅 動該頭部分等等之信號。 記錄頭匣100係可更換地安裝在滑座102之一固定位 置上。該匣具有一電氣連接部分,以傳送驅動信號等等至 每一頭邰分。 滑座102係由導引軸桿103所支撐,該導引軸桿係安 裝在設備之主體中而以一種可以進行往復運動同時由導引 軸桿1 0 3所引導之方式沿著主要掃描方向延伸(圖式中的 -28- (24) (24)200307606 箭頭方向)。滑座1 02係由一主要掃描馬達〗04經由驅動 機構(諸如一馬達滑輪1 0 5、一被動滑輪1 〇 6、一計時皮帶 1 〇 7等等)所驅動。滑座1 〇 2之位置及運動亦係藉由上述 元件所控制。再者,一原點位置感應器130係位在滑座 1 〇 2上。藉此,藉由偵測到位在滑座〗〇 2上之原點位置感 應器130已通過一屏蔽板136之位置,吾人便可知道該滑 座102已經位在原點位置上。 一記錄媒體1 〇8 (諸如一記錄紙張、一塑膠薄板等等) 係由自動紙片饋進器132藉由驅動一紙張饋進馬達135經 由齒輸來轉動拾取滾輪而一張接著一張地饋進。記錄媒體 108係藉由轉動一輸送滾輪109而被輸送(次掃描)通過一 相對於該記錄頭匣100之排放孔表面的位置(印刷部分)。 輸送滾輪109係藉由自一 LF馬達134經由齒輪所傳動之 驅動力(當LF馬達被驅動時)而轉動。在此同時,記錄媒 體108是否已被確實饋進的判斷,以及在饋進時該噴墨頭 位置的精確度,係在該記錄媒體108於傳送方向上之末端 部分已通過一紙張末端感應器133時來進行。再者,紙張 末端感應器133亦用於偵測該記錄媒體108之後緣端所確 實存在的位置,以便根據實際的後緣端位置來計算出最後 所在位置。 此外,記錄媒體108之反面係由一壓盤(未圖示)所支 撐,俾在印刷部位上形成一平坦印刷表面。在此狀況下, 安裝在滑座102上之噴墨頭匣100係由自滑座102向下突 伸而與記錄媒體108平行之表面所固定。 (25) (25)200307606 記錄頭匣1 00係安裝在滑座1 02上,且排放孔列之配 置方向係與滑座1 〇 2之掃描方向相交。在記錄媒體1 〇 8上 之記錄係藉由在主要掃描方向上於排放孔列排放墨水的同 時重複進行記錄之操作,以及藉由輸送滾輪109於次要掃 描方向上掃描一記錄寬度之操作來執行。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噴墨頭係將距離dhc設定成大於 排放孔之開孔直徑do,其中該距離dhc係在複數個設置 在每一墨水流動通道中之熱產生構件當中配置成彼此相距 最遠之位置上的兩個熱產生構件之每一熱產生構件的中心 之間的距離。因此,即使排放孔之中心位置係略與一壓力 產生區域之中心位置偏離,欲經由排放孔所排放之墨水液 柱並不會碰觸到排放孔之側壁表面。因此,便可由排放孔 排放墨滴而不會在墨滴之排放方向上有任何的偏移。再者 ,藉由採用以電線串聯這些熱產生構件之設計,便可得到 高於具有相同尺寸之複數個熱產生構件之單體式熱產生構 件所具有的電阻値,這便可以減少所需要的電流値。因此 ,便可提高噴墨頭之排放效率。 再者,在本發明之另一個噴墨頭中,相對於一墨水流 動方向之各別的兩熱產生構件的中心線係定位在一突設在 一壓力產生區域上之排放孔的外面,這些構件係設置在每 一墨水流動通道中之複數熱產生構件當中,其配置在相對 於介於該用以分隔每一墨水流動通道之隔壁之間之方向上 最遠距離的位置上的構件,其中該方向係垂直於在每一墨 水流動通道中朝向壓力產生區域的墨水流動方向。因此, -30- (26) (26)200307606 即使排放孔之中心位置與壓力產生區域之中心位置彼此略 有偏移,其仍可以減少墨滴之飛行方向的偏差,而得以穩 定墨滴之排放方向,這是因爲在一側邊上之熱產生構件所 產生之墨滴在飛行方向上的偏差係可以由另一側邊上之熱 產生構件所產生之墨滴在飛行方向上的偏差所抵消。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一透視平面圖,其中顯示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 之噴墨頭中之墨水流動路徑、熱產生構件及一排放孔之間 的配置關係; 圖2A及2B係顯示圖1之噴墨頭中之排放孔中心位 置與兩熱產生構件之中心位置偏移的情況,圖2A係其一 平面視圖,而圖2B係其一截面視圖; 圖3係一視圖,其中顯示由圖1之噴墨頭所排出之墨 滴所形成之墨點的形狀; 圖4A及4B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噴墨頭中之 墨水流動路徑、熱產生構件及一排放孔之間的配置關係, 圖4A係其一平面視圖,而圖4B係其一截面視圖; 圖5係一透視平面圖,其中顯示在本發明第三實施例 之噴墨頭中之墨水流動路徑、熱產生構件及一排放孔之間 的配置關係; 圖6A及6B係顯示圖5之噴墨頭中之排放孔中心位 置與兩熱產生構件之中心位置偏移的情況,圖6A係其一 平面視圖,而圖6B係其一截面視圖; -31 - (27) (27)200307606 圖7 A、7 B及7 C係顯不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噴 墨頭的主要部分,圖7A係其一平面視圖,圖7B係一用 以說明排放孔列之配置,而圖7 C係其一截面視圖; 圖8A、8B及8C係顯示一配備在圖7A、7B及7(:所 示之噴墨頭之噴墨記錄匣的一個實例; 圖9係一槪要示意圖,其中顯示一可安裝本發明之一 噴墨頭之記錄設備的一個實例; 圖10A及10B係顯示一習知噴墨頭之墨水流動通道 、熱產生構件及一排放孔之間的配置關係,圖1 〇 A係其 •-平面視圖,而圖10B係其一截面視圖; 圖1 1係一視圖,其中顯示由習知噴墨頭所排出之墨 滴所形成之墨點的形狀;以及 圖12係一視圖,其中顯示在第一實施例之印刷方向 偏差的分佈。 元件符號對照表 1 ·基板 2 :熱產生構件 3 :流動通道形成構件 3a :隔壁 3b :頂壁 4 :排放孔 5 :墨水流動通道 6 :饋進通道 -32- (28) 200307606 11 :電性連接部分 1 2 :墨水流動通道形成構件 1 3 :接線板 1 5 a :生熱電阻裝置 15b :生熱電阻裝置 1 6 :孔板
1 7 :基板 18 :接線 1 9 :接點墊 2 1 :排放孔列 2 1 a :排放孔列 2 1 b :排放孔列 22 :排放孔列 22a :排放孔列 22b :排放孔列
23 :排放孔列 23a :排放孔列 23b :排放孔列 24 :排放孔列 24a :排放孔列 24b :排放孔列 25 :排放孔列 25a :排放孔列 25b :排放孔列 -33- (29) (29)200307606 30 :墨水流動通道 31 :排放孔 3 1 a :排放孔 3 1 b :排放孔 32 :墨水饋進孔 3 3 :驅動電路 4 0 :排放孔列 4 1 :排放孔列 100 :平面方向 102 :滑座 103 :導引軸桿 104 :主要掃描馬達 105 :馬達滑輪 1 0 6 :被動滑輪 1 〇 7 :計時皮帶 108 :記錄媒體 109 :傳輸滾輪 130 :原點位置感應器 1 3 1 :拾取滾輪 132 :自動紙張饋進器 133 :紙張末端感應器 134 : LF馬達 135 :紙張饋進馬達 1 3 6 :屏蔽板 -34- 200307606 1 5 0 :槽固定件 200ΒΚ :墨水槽 2 0 0 C :墨水槽 2 0 0 Μ :墨水槽 2 0 Ο Υ :墨水槽 3 0 0 :記錄頭 4 0 0 :記錄頭
11 0 1 :基板 1102 :熱產生構件 1103 :流動通道形成構件 11 0 4 :排放孔 1105 :墨水流動通道 1106 :墨水饋進通道
-35-

Claims (1)

  1. 200307606 Π)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噴墨頭,包括一具有熱產生構件之基板,該熱 產生構件係位在該基板之一表面上而用以在墨水中產生一 氣泡,且包括複數個用以排放墨水且面對該基板之該表面 的排放孔,且包括複數個與該複數個排放孔相連通以饋進 墨水之墨水流動通道,該噴墨頭係藉由產生之氣泡之產生 的壓力而由該排放孔排放出墨水,其中 複數個熱產生構件係設置在每一墨水流動通道中,且 該排放孔係配置在一由該複數個熱產生構件所組成之壓力 產生區域的中心沿一法線方向朝該基板之表面延伸而出之 延伸線上;及 在該複數個熱產生構件當中兩個彼此隔開配置最遠之 熱產生構件的各別中心之間的距離dhc,係設定成大於該 排放孔之一開孔直徑d 〇。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噴墨頭,其中當該排放孔 之中心相對於該延伸線之一偏移量以d err所表示時,該 距離dhc與該直徑do滿足以下之一關係式: dhc>do+derrx2 〇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噴墨頭,其中 設置在每一該墨水流動通道中之複數個熱產生構件當 中至少兩個熱產生構件係設置成相對於一介於用以隔開每 一墨水流動通道之隔壁之間的方向而具有一定的間距dhh -36- (2) (2)200307606 ;且 在該複數個熱產生構件當中相對於該介於該隔壁之間 而彼此相隔最遠之彼此相鄰之兩熱產生構件之間的間距 dhh,係爲一介於每一該隔壁及相鄰該每一隔壁之熱產生 構件之間的間距dhn的兩倍或以下。 4 · 一種噴墨頭,包括一具有熱產生構件之基板,該熱 產生構件係位在該基板之一表面上而用以在墨水中產生一 氣泡,且包括複數個用以排放墨水且面對該基板之該表面 的排放孔,且包括複數個與該複數個排放孔相連通以饋進 墨水之墨水流動通道,該噴墨頭係藉由產生之氣泡之產生 的壓力而由該排放孔排放出墨水,其中 複數個熱產生構件係設置在每一墨水流動通道中,且 該排放孔係配置在一由該複數個熱產生構件所組成之壓力 產生區域的中心沿一法線方向朝該基板之表面延伸而出之 延伸線上;及 在該複數個熱產生構件當中之兩熱產生構件之各別中 心線係相對於一墨水流動方向而位在該突設於該壓力產生 區域上之排放孔的外面,且該兩熱產生構件係相對於該介 於隔開每一墨水流動通道之隔壁之間的方向而隔開最遠的 兩熱產生構件,且該方向係垂直於在每一墨水流動通道中 朝向該壓力產生區域的墨水流動方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噴墨頭,其中不需要經由 該排放孔與外界空氣相連通即可使該氣泡消泡。 -37-
TW092109490A 2002-04-23 2003-04-23 Ink jet head TWI23697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21156 2002-04-23
JP2003114484A JP2004001488A (ja) 2002-04-23 2003-04-18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307606A true TW200307606A (en) 2003-12-16
TWI236973B TWI236973B (en) 2005-08-01

Family

ID=28793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09490A TWI236973B (en) 2002-04-23 2003-04-23 Ink jet head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984025B2 (zh)
EP (1) EP1356937B1 (zh)
JP (1) JP2004001488A (zh)
KR (1) KR20030084685A (zh)
CN (1) CN1238194C (zh)
DE (1) DE60335322D1 (zh)
TW (1) TWI2369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50730B2 (ja) * 2002-04-23 2007-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吐出方法
TWI253986B (en) * 2003-06-24 2006-05-01 Benq Corp Fl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4632421B2 (ja) * 2004-12-07 2011-0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4553360B2 (ja) * 2004-12-24 2010-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4724490B2 (ja) * 2005-08-09 2011-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2007062272A (ja) * 2005-09-01 2007-03-15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4298697B2 (ja) * 2005-11-25 2009-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を備え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856982B2 (ja) * 2006-03-02 2012-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2007320067A (ja) * 2006-05-30 2007-12-13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
US7832843B2 (en) * 2006-08-28 2010-11-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head
JP5058719B2 (ja) * 2007-08-30 2012-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137173A (ja) 2007-12-06 2009-06-25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JP5183181B2 (ja) * 2007-12-11 2013-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2010000649A (ja) * 2008-06-19 2010-01-07 Canon Inc 記録ヘッド
CN101817256B (zh) * 2010-04-30 2011-08-10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双碳纳米管微气泡发生器的喷印头及其制备方法
US8794745B2 (en) 2011-02-09 2014-08-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method
JP5863336B2 (ja) 2011-08-25 2016-0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吐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56A (en) * 1867-04-09 Improved portable soda-fountain
US4646110A (en) 1982-12-29 1987-0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injec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S59124865A (ja) 1982-12-29 1984-07-19 Canon Inc 液体噴射記録ヘッド及びこれを用いる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EP0244643A3 (en) 1986-05-08 1988-09-2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rmal ink jet printheads and structures produced thereby
JP2836749B2 (ja) 1989-05-09 1998-1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噴射記録ヘッド
DE69029632T2 (de) 1989-09-18 1997-05-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JPH05286135A (ja) 1992-04-08 1993-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780648B2 (ja) 1994-08-08 1998-07-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及びこの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の駆動方法
JP3343875B2 (ja) 1995-06-30 2002-1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H09164683A (ja) 1995-11-27 1997-06-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バブル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印刷ヘッド
JP3559647B2 (ja) 1996-04-22 2004-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S2203740T3 (es) 1996-07-31 2004-04-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bezal de chorros de burbujas y aparato para chorros de burbujas que utiliza el mismo.
JP3501619B2 (ja) 1997-05-07 2004-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3957851B2 (ja) 1997-12-26 2007-08-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方法
JP3787448B2 (ja) 1998-12-21 2006-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787477B2 (ja) 2000-02-10 2006-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駆動方法
EP1186414B1 (en) 2000-09-06 2009-1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h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6561632B2 (en) * 2001-06-06 2003-05-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head with high nozzle packing dens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56937A2 (en) 2003-10-29
EP1356937B1 (en) 2010-12-15
JP2004001488A (ja) 2004-01-08
DE60335322D1 (de) 2011-01-27
TWI236973B (en) 2005-08-01
KR20030084685A (ko) 2003-11-01
EP1356937A3 (en) 2004-01-14
CN1453132A (zh) 2003-11-05
US6984025B2 (en) 2006-01-10
CN1238194C (zh) 2006-01-25
US20040004648A1 (en) 2004-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36973B (en) Ink jet head
US7172264B2 (en) Ink jet recording heat and ink discharge method
TW501978B (en) Liquid ejecting record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recording apparatus
EP1894727A2 (en) Liquid jet head
US6257699B1 (en) Modular carriage assembly for use with high-speed, high-performance, printing device
US8109604B2 (en) Inkjet recording head
US7077503B2 (en) Ink jet head
US8182070B2 (en) Liquid ejecting print head, liquid ejec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7434917B2 (en) Ink jet recording head having temperature control heaters and nozzle arrays of differing discharge amounts
US8038264B2 (en) Liquid droplet jetting head
US7959260B2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US20050179747A1 (en) Ink-jet recording head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8033652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429322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TWI324964B (en) Inkjet printhead having bubble chamber and heater offset from nozzle
JP5188049B2 (ja) 記録ヘッド
TWI826747B (zh) 晶圓結構
JP200629766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2008120040A (ja) 記録ヘッド、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332671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2154951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2005022423A (ja) 液体吐出記録ヘッド
JP200814961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900650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