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307432A - The receiving device and the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The receiving device and the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307432A
TW200307432A TW092108599A TW92108599A TW200307432A TW 200307432 A TW200307432 A TW 200307432A TW 092108599 A TW092108599 A TW 092108599A TW 92108599 A TW92108599 A TW 92108599A TW 200307432 A TW200307432 A TW 2003074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vel
interference
signal
average
reliabil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08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aya Hayashi
Kenichiro Hayashi
Tetsuya Yagi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307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30743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3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with extension to other symbols
    • H04L25/0232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with extension to other symbols by interpolation between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6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 H04L25/067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providing soft decisions, i.e. decisions together with an estimate of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Description

200307432 玖、發明說明 ^ (發明說明應敘明: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先前技術、內容、實施方式及圖式簡單說明) (一)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如正交頻率分割多工(以下,稱0 F D Μ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傳送方式那樣 ,接收由多數之載波作成之頻率分割多工信號之接收裝置 及接收方法,特別是關於採行對策而能改善在接收信號上 存在有包含頻率選擇性之妨害(假性妨害,同一個頻道之妨 害等)之各種妨害’並受此妨害之影響導致解調性能降低之 情形之多重載波接收裝置及接收方法。 (二) 先前技術: 近年,由於數位傳送技術之急速進展、衛星、電纜、地 上波等之數位廣播即將正式進入實用化之階段。特別是 Ο F D Μ方式在歐洲已經開始實用在地上波數位電視廣播方 式上’另外,日本也已決定採用此種方式在地上波數位電 視廣播方式及地上波數位聲音廣播方式上。 Ο F D Μ傳送方式係在傳送頻寬內將資料分配給相互正交 、相互不同之多數載波以行調變/解調者,在傳送側執行逆 高速傅立葉轉換處理(以下,稱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 r a n s f o r m )),接收側則執行高速傅立葉轉換(以下,稱 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處理。各個載波係爲能使用 任意之調變方式者,例如,能使用所謂QPSK(QUaternary Phase Shift Keying)和 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之同步調變,DQPSK(Differential Quaternary 200307432
Phase Shift Keying)等之差動調變。 同步調變方式係將振幅及相位被接收側知悉之前導 (pi lot)信號同步地插入傳送信號,而在接收側以前導信號 爲基準求出傳送路徑特性,從而執行解調。差動調變方式 係藉遲延偵測(delay detection)以行解調。另外,不限定於 OFDM傳送方式,在數位傳送方式上,爲了提昇傳送特性 ,也執行錯誤訂正編碼解碼處理。 不過,傳送路徑若有存在因反射波導致特定載波之位準 下降之多路徑(multi-pass)妨害,放置在移動體上之接收裝 置因移動中之情形等產生之假性(spur ions)妨害,與數位廣 播倂存之類比廣播所導致之同一頻道之妨害,等之主要之 頻率選擇性妨害時解調性能和錯誤訂正能力則會有大幅下 降之情形。 用於避免這種事態發生之OFDM接收裝置係揭示於後述 之專利文獻1,爲已開發者。下面將參照圖面簡單地說明 以往之技術。 首先,以往技術之OFDM接收裝置之構成係示於第24 圖。此Ο F D Μ接收裝置係經接收天線1 01及R F放大器1 0 2 將OFDM傳送信號送入調諧部(tun ner) 103,並在調諧部103 處進行選台。調諧部1 〇 3係根據輸入於選台資訊輸入端子 1 1 0之頻率控制信號,使本地振盪器(1 〇 c a 1 〇 s c i 1 a t 〇 r ) 1 1 1 之振盪頻率與所要之頻道(channel)之頻率對合一致而進行 選台。 調諧部103之輸出在類比/數位(以下,稱爲A/D)轉換部 200307432 1 〇 4上被轉換爲數位信號,接著在正交解調部1 0 5上進行 正父解調而被轉換成基頻(b a s e _ b a n d) 〇 F d Μ信號。此基頻 0 F D Μ信號接著被供給到F F Τ部1 Ο 6。F F Τ部1 Ο 6將輸入 之0 F D Μ信號從時間領域(t i m e D o m a i η )轉換成頻率領域 (Frequency Do main)之信號。另外,A/D轉換部及其它數位 電路上使用之時脈及時序(t i m i n g )信號係使用從基頻 OFDM信號本身藉同步再生部112而再生之信號。 FFT部106之輸出顯示每個〇FDM信號之載波之相位和 振幅,此輸出係供給至解調部i 〇 7。解調部i 〇 7係對輸入 之0 F D Μ信號執行對應之調變方式之同步解調之解調處埋 。此同步解調係指使用在頻率方向以丨/ 3、時間方向上以 1 /4之比例插入之前導信號’偵測出每個載波之傳送路徑 特性’並根據此傳送路徑特性進行振幅等化及相位等化者。 同步解調係前導信號以4個符號周期而配置在被接收之 OFDM信號上,因此,藉4個符號周期之前導信號能得出3 個載波間隔之傳送路徑特性。因此,藉將這些前導信_ # 頻率方向上進行內插(interpolation),能求出全部載波之傳 送路徑特性。解調後之信號係輸入錯誤訂正部1 0 8,將傳 送中產生之錯誤予以訂正後從輸出端子1 〇 9輸出。 另外一方面,F F T部1 0 6之輸出也輸入妨害偵測部丨! 3 。妨害偵測部1 1 3係藉判定收到之前導信號之狀態,以判 定受到頻率選擇性之妨害影響之載波,此判定結果係輸出 至解調部1 〇 7和錯誤訂正部1 0 8和同步再生部1 1 2,俾供 改善解調性能。 200307432 換言之,解調部1 〇 7在進行同步解調時係使用前導信號 > 以偵測出每個載波之傳送路徑特性,並執行此路徑振幅等 > 化及相位等化,藉妨害載波之資訊,若是判明受到妨害之 頻率係與前導信號之頻率一致之情形時則不使用此傳送路 徑特性而藉未受到妨害之前導信號進行內插後之信號偵測 出傳送路徑特性,進而執行解調。又’錯誤訂正部1 〇 8係 受到妨害之影響之載波資料執行消除訂正之加權處理。另 外,同步再生部1 1 2係從未受到妨害之信號執行誤差少之 _ 同步再生。 第2 5圖係爲示出第2 4圖之多重載波接收裝置之妨害偵 測部1 1 3之具體構成之方塊圖。妨害偵測部1 1 3之前導信 號抽出部1 1 3 a係自F F Τ部1 0 6輸入高速傅立葉轉換後之 信號。前導信號抽出部1 1 3 a係從該輸入信號抽出前導信號 ,輸出除了供給至積分器1 1 3 b之外,另也供給至減法部 1 1 3 C 〇 積分器1 1 3 b係爲藉對各前導信號之振幅行積分以求出 β 平均値之元件,此平均値係供給至減法部1 1 3 C。減法部 1 1 3 c係爲偵測各前導信號振幅之平均値與各前導信號振 幅之差之元件’該偵測輸出係作爲各個單位前導信號之誤 差而輸出至絕對値運算部1 1 3 d。絕對値運算部1 1 3 d則求 出各個前導信號之誤差之絕對値。 絕對値運算部1 1 3 d之輸出係供給至積分器丨丨3 e,從而 執行在時間方向上各個前導信號之誤差之積分處理。此處 理結果係作爲各個前導信號之誤差信號而供給至比較部i丨3 f 200307432 和平均部1 1 3 g。這裡,各個前導信號之誤差信號係對應各 > 個前導信號之C/N値。各個前導信號之C/N値係自平均部 > 11 3g輸出以作爲全體前導信號之C/N値。另外一方面,比 較部1 1 3 f係執行各個前導信號之C /N値與全體前導信號之 C /N値之比較,比較結果之差若大時則判斷有頻率選擇性 妨害。比較部1 1 3 f之輸出係作爲前述之妨害載波資訊而輸 出到解調部1 〇 7、錯誤訂正部1 0 8及同步再生部1 1 2。 錯誤訂正部1 0 8係藉受到妨害影響之載波資訊執行消除 0 訂正等之加權處理,從而改善妨害之影響。 這樣子,以往之OFDM接收裝置係藉監視接收之OFDM 信號之前導信號,以判定受到妨害之載波,從而能實現解 調性能之改善。 ^ 但是,在接收地上波數位廣播之〇 F D Μ之際,會有產生 - 假性妨害和類比TV之同一頻道妨害,或者接收裝置自身 之時脈信號之突然闖入等之頻率選擇性妨害。若是受到這 些影響之情形時解調錯誤訂正之性能則會顯著下降。 鲁 上述之以往例,可將積分器U 3 e之輸出視爲表示妨害之 位準,妨害給與OFDM信號之影響愈大其値則愈高。因此 ,若是頻率選擇性妨害混入接收之〇 F D Μ信號之情形時積 分器1 1 3 e之輸出則在妨害存在之頻率軸上之位置附近顯 出突出之位準。 第1 2圖係示出兩種頻率選擇性妨害同時重疊於接收之 OFDM信號時之狀況。設此兩種頻率選擇性妨害分別爲妨 害A及妨害B,妨害A、妨害B係分別存在於不同之頻率 -10- 200307432 軸上之位置fA及fB之附近。另外妨害A和妨害B其等發 生之原因係相互不同。 下面將說明依妨害A和妨害B分別對接收信號之不同影 響,上述之以往例在偵測妨害之形態上係如何改變。第26(a) 圖、第26(b)圖係表示第25圖之積分器113e之輸出位準及 平均部1 1 3 g輸出之平均値。首先,如第2 6 ( a)圖所示,考 量妨害A、妨害B各個對Ο F D Μ信號之影響相差不是那麼 大之情形。這種情形,在頻率軸上之位置fA、fB之附近, 積分器1 1 3 e之輸出位準與平均値間分別存在有一定之差 。因此,比較部1 1 3 f,根據上述之差能容易地偵測出妨害 A和妨害B兩者。 另外一方面,如第26圖所示,考量妨害A給與OFDM 信號之影響係遠大於妨害B給與Ο F D Μ信號之影響之情形 。這種情形時在頻率軸上之位置f Α之附近之積分器1 1 3 e 之輸出位準和平均値之間存在有充份之固定差,相較於此 差,頻率軸上之位置fB之附近之積分器113e之輸出位準 和平均値之差則相對地變小。 這是與,積分器Π 3 e輸出之信號位準(妨害位準)之大小 無關,平均部1 1 3 g係算出涵蓋全體載波(全體前導信號) 之平均値,若是自積分器輸出局部地突出之大位準之信號 之情形時因這突出之大位準拖曳之形狀,造成平均部1 1 3 g 之輸出之値變大之故。 因此,第2 6 ( b )圖所示之情形時,比較部1 1 3 f即使容易 偵測妨害A,但要偵測妨害B則相當困難。結果,對受到 -11- 200307432 妨害B之影響之fB附近之載波進行之加權和消除訂正等 之改善措施則失去發揮效果之機會,從而連帶降低解調錯 誤訂正之性能。 如此上述以往之技術,因係根據偵測之妨害位準之平均 値,判定頻率選擇性妨害之有無,故若是有影響程度不同 之多數頻率選擇性妨害之情形時則有可能產生對影響相對 地小之妨害偵測不出之情形。因此之故,逐會有使用受到 妨害之載波進行錯誤訂正,從而導致解調錯誤訂正性能之 降低之情況。 另外,與上述以往例不同之別的以往例,有專利文獻2 揭示之妨害偵測訂正之方法(以下,稱爲第2以往例)。此 第2以往例係爲將載波之分散値(C/N値)作爲妨害位準而 予以偵測者。 此第2以往例係求出在頻率方向上分散値之平均値,將 顯示出超過此平均値之分散値之載波作爲受到頻率選擇性 妨害之載波而予以偵測,從而執行消除訂正。這種情形也 是與上述一樣,因係根據偵測出之位準之平均値以判定頻 率選擇性妨害之有無,若是有影響程度不同之多數頻率選 擇性妨害之情形時則有可能產生偵測不出影響相對地小之 妨害。因此之故,逐會有使用受到妨害之載波行錯誤訂正 ,從而導致解調錯誤訂正性能降低之情況。 另外,此第2以往例也記載與此不同之別的妨害偵測訂 正方法,其係求出在頻率方向上分散値之最小値,然後對 超過最小値之載波執行消除訂正之方法。不過,此別的妨 -12- 200307432 害偵測訂正方法會產生下述那樣之誤動作。亦即,若是接 · 收通過無動作頻率選擇性妨害,且C/Ν値低之傳送路徑之 > 情形時每個載波之分散値會產生參差不齊。這種情形,求 出頻率方向上分散値之最小値,對顯示超過最小値之分散 値之載波施予消除訂正。此結果,不管是否受到頻率選擇 性妨害,產生因與原來之目的不同之別的原因而被施予消 除訂正處理之載波則相反地,連帶降低解調錯誤訂正之性 能。 另外,上述之第2以往例另記載有別的妨害偵測訂正方 ® 法,其係在頻率方向上求出分散値之平均値和最小値,在 此最小値和平均値之間設定臨界位準(threshold level),對 超出此臨界位準之載波執行消除訂正之方法。這種情形, - 若是有顯示突出之妨害位準之頻率選擇性妨害之情形時, 、 則因此拖曳之形狀,平均値逐變大,因此,前述之臨界位 準可能會對應妨害之狀況而變化。因此之故,若是有影響 程度不同之多數頻率選擇性妨害之情形時會產生無法偵測 φ 出影響程度相對地小之妨害,結果,會導致解調錯誤訂正 性能之降低。 再者,第2以往例也言及與上述者不同之別的妨害偵測 訂正方法,其係若是類比廣播產生之同一頻道之妨害之情 形時,利用光譜係爲已知之情事,或者妨害位準成爲突出 値之情事以執行妨害之偵測之方法。不過使用這種方法之 情形時也不限定於一定能對類比之TV廣播所產生之同一 頻道妨害以外之頻率選擇性妨害作出最適之妨害偵測之運 -13- 200307432 算。 這樣子,即使以使用第2以往例之妨害偵測、訂正方法 ,依傳送路徑之妨害狀況,仍有無法適切地偵測出妨害, 俾行錯誤訂正之情形,從而導致錯誤訂正能力之降低。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公報,特開平1 1 - 2 5 2 0 4 0號(第4〜5頁,第1 圖)。 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公報,專利第2 9 5 4 5 70號(第8〜9頁,第2圖)。 本發明係鑑於此等以往技術之課題而創作出者,其目的 係提供在接收OFDM等之多重載波之信號,行解調、錯誤 訂正之際,即使是同時受到對多重載波信號之影響程度不 同之多數頻率選擇性妨害之情形時,也能以良好精確度偵 測此等影響,能抑制解調錯誤訂正性能之惡化之接收裝置 及接收方法。 (三)發明內容: 亦即,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收裝置,其係 接收在傳送頻寬內相互以不同頻率產生之多數搬送波(以 下,稱載波)被分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調變之頻率分割 多工(以下,稱F D Μ )之傳送信號之接收裝置,具備藉前述 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反映傳送路徑之特性,另同時算出不 易受到妨害之影響之基準値之基準値算出部,從前述接收 之F D Μ傳送信號偵測出頻率選擇性妨害之影響之程度作 爲妨害位準之妨害偵測部,根據前述基準値和前述妨害位 -14- 200307432 準判定構成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之載波之可靠性位 準之可靠性判定部,及根據前述可靠性位準執行前述接收 之F D Μ傳送信號之錯誤訂正之錯誤訂正部。 藉此,能更正確地判別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能 進行對應妨害影響之程度之錯誤訂正,因此能提昇解調錯 誤訂正能力。 另外,依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接收裝置,其 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收裝置,其係作成具備算出前 述妨害偵測部偵測之妨害位準之平均値之妨害平均算出部 ,前述可靠性判定部係根據前述妨害平均算出部算出之平 均値和前述妨害位準判定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同 時另根據前述基準値判定構成前述接收之FDM傳送信號 之載波可靠性位準。 藉此,能消除偵測出之妨害位準若是有存在最低位準之 情形時,會誤認此最低位準(floor)爲頻率選擇性妨害,而 進行錯誤訂正,導致降低解調錯誤訂正能力之不良情況。 另外,依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接收裝置,其 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收裝置,其係作成具備算出前 述妨害偵測部偵測出之妨害位準之平均値之妨害平均算出 部,及根據前述妨害位準之平均値判定妨害在涵蓋前述頻 寬內之影響程度,作爲妨害判定位準而輸出之妨害判定部 ,前述可靠性判定部係對應前述妨害判定部之輸出以控制 前述判定之可靠性位準値。 藉此,能防止在有衰減(fading)妨害等涵蓋全體載波之情 200307432 形時,將此情形誤認爲涵蓋全體載波存在有頻率選擇性妨 〃 害而過度降低載波之可靠性位準,如此,若是有存在衰減 > 妨害之情形時,也能消除解調錯誤訂正能力之降低之不良 情況。 另外,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接收裝置,係接 收在傳送頻寬內以相互不同之頻率產生之多數載波被分配 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調變,且對被前述資訊信號調變之 多數載波插入作爲解調之基準之前導信號之FDM傳送信 ^ 號之接收裝置,其係作成具備從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解調 出資訊信號之解調部,根據插入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前 述前導信號算出前述載波之傳送路徑特性之平均電力作爲 基準値而輸出之基準値算出部,偵測頻率選擇性妨害對前 - 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多數載波之影響之程度以作爲妨害 _ 位準之妨害偵測部,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臨界 値,比較前述臨界値和前述妨害位準,並根據該比較結果 判定前述多數載波之可靠性,作爲可靠性位準而予以輸出 φ 之可靠性判定部,及對前述解調輸出,根據前述可靠性位 準施行錯誤訂正之錯誤訂正部。 藉此,因係根據反映傳送路徑特性之臨界値判定妨害位 準,故能正確地判別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能進行 對應妨害影響之程度之錯誤訂正,因此能提昇解調錯誤訂 正能力。 另外,依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接收裝置,其 係接收在傳送頻寬內以相互不同之頻率產生之多數載波被 -16- 200307432 分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調變之F D Μ傳送信號之接收 裝置,其係作成從前述之F D Μ傳送信號解調出資訊信號之 ^ 解調部,算出構成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多數載波之平均 電力,作爲基準値而輸出之基準値算出部,偵測頻率選擇 性妨害對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多數載波影響之程度以 作爲妨害位準之妨害偵測部,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 多個臨界値,比較前述臨界値和前述妨害位準,根據該比 較結果,判定前述多數載波之可靠性,並作爲可靠性位準 而予以輸出之可靠性判定部,及對前述解調輸出,根據前 ® 述可靠性位準施行錯誤訂正之錯誤訂正部。 藉此,因係根據反映傳送路徑特性之臨界値以判定妨害 位準,故能正確地判別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另因 - 能進行對應妨害之影響程度之錯誤訂正,故能提昇解調錯 . 誤訂正能力。 另外,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接收裝置,其係 接收在傳送頻寬內相互以不同之頻率產生之多數載波被分 φ 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調變,且對被前述資訊信號調變 之多數載波插入作爲解調基準之前導信號之F D Μ傳送信 號之接收裝置,其係作成具備從前述收到之F D Μ傳送信號 解調資訊信號之解調部,根據插入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 前述前導信號算出前述載波之傳送路徑之特性之平均電力 ,作爲基準値而予以輸出之基準値算出部,偵測頻率選擇 性妨害對前述接收之FDM信號之多數載波之影響之程度 作爲妨害位準之妨害偵測部,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 -17- 200307432 或多個第1臨界値,執行有關前述妨害位準與前述第1臨 界値之比較之第1比較,根據該第1比較之結果執行算出 平均値用之前述妨害位準之選擇,算出依該選擇選出之妨 害位準之平均値作爲妨害平均位準而輸出之妨害平均算出 部,執行有關前述妨害位準和前述妨害平均位準之比較之 第2比較,根據該第2比較之結果,判定受到頻率選擇性 妨害之載波,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第2臨界値 ,執行有關受到前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之妨害位準和 前述第2臨界値之比較之第3比較,根據該第3比較之結 果,判定前述多個載波之可靠性,作爲可靠性位準而輸出 之可靠性判定部,及對前述解調輸出,根據前述可靠性位 準,施行錯誤訂正之錯誤訂正部。 藉此,偵測出之妨害位準即使存在有最低位準(floor)之 情形時也能消除其之影響而判定出原來之妨害位準,因此 能更正確地判別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能進行對應 妨害之影響之程度之錯誤訂正,進而提昇解調能力。 另外,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接收裝置,其係 接收在傳送頻寬內以相互不同之頻率產生之多數載波被分 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調變之FDM傳送信號之接收裝 置,其係作成具備從前述接收之FDM傳送信號解調資訊信 號之解調部,算出構成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多數之載波 之平均電力,作爲基準値而輸出之基準値算出部,偵測頻 率選擇性妨害對前述接收之FDM信號之多數載波之影響 程度,作爲妨害位準之妨害偵測部,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 -18- 200307432 單個或多個第1臨界値,執行有關前述妨害位準和前述第 1臨界値之比較之第1比較,根據該第1比較結果,執行 算出平均値用之前述妨害位準之選擇,算出依該選擇選出 之妨害位準之平均値,作爲妨害平均位準而輸出之妨害平 均算出部,執行有關前述妨害位準和前述妨害平均位準之 比較之第2比較,根據該第2比較之結果判定受到頻率選 擇性妨害之載波,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第2 臨界値,執行受到前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之妨害位準 和前述第2臨界値之第3比較,根據該第3比較之結果判 定前述多數載波之可靠性,作爲可靠性位準而輸出之可靠 性判定部,及對前述解調輸出,根據前述可靠性位準施予 錯誤訂正之錯誤訂正部。 藉此,偵測出之妨害位準即使存在有最低位準(floor)之 情形時也能消除其之影響而判定出原來之妨害位準,因此 能正確地判別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能進行對應妨 害之影響程度之錯誤訂正,進而提昇解調能力。 另外,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接收裝置,其係 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之接收裝置,其係作成爲前 述妨害平均算出部係設定單個或多個固定之前述第1臨界 値。 藉此,即使係在妨害位準上有存在最低位準之情形時也 能消除其影響而判定出原來之妨害位準,同時第1臨界値 若是爲多個之情形時能以多階段之値輸出妨害平均位準, 進而能算出對應妨害位準値之圓滑之妨害平均位準,因此 -19- 200307432 ,能更正確地判別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能執行對 〃 應妨害之影響程度之錯誤訂正,進而提昇解調錯誤訂正能 ,· 力。 另外,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接收裝置,其係 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之接收裝置,其係作成爲前 述妨害平均算出部係執行有關前述妨害位準和前述第1臨 界値之比較之第1比較,根據該第1比較結果,補正前述 妨害位準,算出包含該被補正之妨害位準之前述妨害位準 之平均値,作爲前述妨害平均位準而輸出。 藉此,將包含被補正之妨害位準之妨害位準之平均値作 爲前述妨害平均位準使用,因此提昇最低位準(floor)之偵 測精確度,偵測出之妨害位準上即使係爲存在有最低位準 之情形時也能消除其影響而判定出原來之妨害位準,因此 . ,能正確地判別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進行對應妨 害之影響程度之錯誤訂正,進而能更確實地提昇解調錯誤 訂正能力。 φ 另外,衣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接收裝置,其 係爲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之接收裝置,其係作成 爲前述妨害位準平均算出部係執行有關前述妨害位準和前 述第1臨界値之比較之第1比較,根據該第1比較結果執 行算出平均値之前述妨害位準之選擇,算出該選擇選出之 妨害位準之平均値,對該妨害平均位準之平均値乘上既定 之係數以提昇其値,將該被提昇之平均値作爲前述妨害平 均位準而予以輸出。 -20- 200307432 藉此,將被提昇之平均値作爲前述妨害平均位準使用, 〃 因此,能提高最低位準之偵測精確度,偵測出之妨害位準 即使係爲存在有最低位準之情形時也能消除其影響而判定 出本來之妨害位準,能更正確地判別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 之載波,能進行對應妨害之影響程度之錯誤訂正,進而更 能提昇解調錯誤訂正能力。 另外,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接收裝置,其係 爲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之接收裝置,其係作成爲 前述可靠性判定部係設定單個或多個固定之前述第2臨界 値。 藉此,不需執行第2臨界値之算出處理,第2臨界値若 是爲多個之情形時能以多階段之値輸出可靠性判定位準, · 能算出對應妨害位準之圓滑之可靠性位準,因此,偵測出 _ 之妨害位準即使係爲存在有最低位準(floor)之情形時也能 消除其之影響而判定出本來之妨害位準,因此,能更正確 地判別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能進行對應妨害之影 φ 響程度之錯誤訂正,進而提昇解調錯誤訂正能力。 另外,依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接收裝置係申請專 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之接收裝置,其係作成爲前述可靠 性判定部係算出前述妨害位準和前述妨害平均位準之差作 爲差分位準,根據該差分位準判定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 載波,執行有關前述被判定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之 差分位準和前述第2臨界値之比較之第3比較,根據該第 3比較之結果,階段地判定前述多數載波之可靠性,作爲 -21- 200307432 前述可靠性位準而輸出。 〃 藉此,偵測出之妨害位準上即使係存在有最低位準之情 / 形時也能消除其之影響而判定出原來之妨害位準,因此, 能更正確地判別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能進行對應 妨害之影響程度之錯誤訂正,進而能提昇解調之錯誤能力。 另外,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接收裝置,其係 接收在傳送頻寬內以相互不同之頻率產生之多數載波被分 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調變,且對被前述資訊信號調變 之多數載波被插入作爲解調基準之前導信號之FDM傳送 ® 信號之接收裝置,其係作成爲具備從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 信號解調出資訊信號之解調部,根據插入於前述接收之 FDM信號之前述前導信號,算出前述載波之傳送路徑特性 - 之平均電力,作爲基準値而輸出之基準値輸出部,偵測頻 . 率選擇性妨害對前述接收之FDM信號之多數載波之影響 程度,作爲妨害位準之妨害偵測部,算出前述妨害位準之 平均値作爲妨害平均位準而輸出之妨害平均算出部,執行 φ 前述妨害平均算出部算出之妨害平均位準和妨害判定用基 準値之比較之妨害判定部,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 個第3臨界値,執行有關前述第3臨界値和前述妨害位準 之比較之第4比較,根據該第4比較結果判定前述多數載 波之可靠性,根據前述妨害判定位準補正前述多數載波之 可靠性,作爲可靠性位準而輸出之可靠性判定部,及對前 述解調輸出,根據前述可靠性位準施行錯誤訂正之錯誤訂 正部。 -22- 200307432 藉此,能消除將衰減(fading)等對全體載波之妨害誤認爲 頻率選擇性妨害而過度降低載波之可靠性,反而惡化解調 錯誤訂正性能之不良情況,因此,即使對衰減妨害也能提 昇解調錯誤訂正能力。 另外,依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接收裝置,其 係接收在傳送頻寬內以相互不同之頻率產生之多數載波被 分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調變之F D Μ傳送信號之接收 裝置,其係作成爲具備從前述接收之FD Μ傳送信號解調出 資訊信號之解調部,算出構成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多數 載波之平均電力,作爲基準値而輸出之基準値算出部,偵 測頻率選擇性妨害對前述接收之FDM信號之多數載波之 影響程度作爲妨害位準之妨害偵測部,算出前述妨害位準 之平均値作爲妨害平均位準而輸出之妨害平均算出部,執 行前述妨害平均算出部算出之妨害平均位準和妨害判定用 基準値之比較之妨害判定部,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 多個第1臨界値,執行有關前述第1臨界値和前述妨害位 準之比較之第1比較,根據該第1比較之結果,判定前述 多數載波之可靠性,根據前述妨害判定位準補正前述多數 載波之可靠性,作爲可靠性位準而輸出之可靠性判定部, 及對前述解調輸出,根據前述可靠性位準施行錯誤訂正之 錯誤訂正部。 藉此,能消除將衰減等對全體載波之妨害誤認爲頻率選 擇性妨害而過度降低載波之可靠性,相反地使解調錯誤訂 正性能惡化之不良情況,因此,即使對衰減妨害,也能提 -23- 200307432 昇解調錯誤訂正能力。 另外,依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接收裝置係爲 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或第1 4項之接收裝置,其係作成爲 前述妨害判定部係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第3臨 界値,執行有關前述妨害平均位準和前述第3臨界値之比 較之第4比較,根據該第4比較結果判定妨害對前述傳送 頻寬整體之影響程度,作爲前述妨害判定位準而輸出。 藉此,第3臨界値若是爲多個之情形時能以多階段之値 輸出妨害判定位準,能算出對應妨害平均位準之圓滑之妨 害判定位準,因此,能消除將衰減等對全體載波之妨害誤 認爲頻率選擇性妨害而過度降低載波之可靠性,反而使解 調錯誤訂正性能惡化之不良情況,因此,即使對衰減妨害 也能提昇解調錯誤訂正能力、 另外,依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接收裝置,其 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或第1 4項之接收裝置,其係作成 前述妨害判定部係設定單個或多個固定之前述第3臨界値。 藉此,不需第3臨界値之算出處理,第3臨界値若是多 個之情形時能用多階段之値輸出妨害判定位準,能算出對 應妨害平均位準之圓滑之妨害判定位準,因此,能消除將 衰減等對全體載波之妨害誤認爲頻率選擇性妨害而過度降 低載波之可靠性,反倒使解調錯誤訂正性能惡化之不良情 況,因此,對衰減妨害也能提昇解調錯誤訂正能力。 另外,依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接收方法,其 -24- 200307432 係接收在傳送頻寬內以相互不同之頻率產生之多數載波被 分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調變,且對被前述資訊信號調 變之多數載波插入作爲解調基準之前導信號之F D Μ傳送 信號之接收方法,其係作成包括自前述接收之FDM傳送信 號解調出資訊信號之第1工程,根據插入前述接收之F D Μ 信號之前述前導信號,算出前述載波之傳送路徑特性之平 均電力,作爲基準値而輸出之第2工程,偵測頻率選擇性 妨害對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多數載波之影響程度作爲 妨害位準之第3工程,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臨 界値,比較前述臨界値和前述妨害位準,根據該比較結果 判定前述多數載波之可靠性,作爲可靠性位準而輸出之第 4工程,及對前述解調輸出,根據前述可靠性施行錯誤訂 正之第5工程。 藉此,能更正確地判別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能 進行對應妨害之影響程度之錯誤訂正,從而得到能提昇解 調錯誤訂正能力之接收方法。 另外,依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接收方法,其 係接收在傳送頻寬內以相互不同之頻率產生之多數載波被 分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調變,且對被前述資訊信號調 變之多數載波插入作爲解調基準之前導信號之F D Μ傳送 信號之接收方法,其係作成自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解 調出資訊信號之第1工程,根據插入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 之前述前導信號算出前述載波之傳送路徑特性之平均電力 ,作爲基準値而輸出之第2工程,偵測頻率選擇性妨害對 -25- 200307432 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多數載波之影響程度作爲妨害位 … 擊 準之第3工程,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第1臨界 / 値,執行有關前述妨害位準和前述第1臨界値之比較之第 1比較,根據該第1比較結果,執行算出平均値用之前述 妨害位準之選擇,算出被該選擇選出之妨害位準之平均値 作爲妨害平均位準而輸出之第4工程,執行有關前述妨害 位準和前述妨害平均位準之比較之第2比較,根據該第2 比較結果,判定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根據前述基 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第2臨界値,執行有關受到前述頻率 _ 選擇性妨害之載波之妨害位準和前述第2臨界値之比較之 第3比較,根據該第3比較結果,判定前述多數載波之可 靠性,作爲可靠性位準而輸出之第5工程,及對前述解調 輸出,根據前述可靠性位準施予錯誤訂正之第6工程。 ^ 藉此,得出能消除偵測出之妨害位準若係爲存在有最低 位準之情形時將此最低位準誤認爲頻率選擇性妨害而執行 錯誤訂正,導致降低解調錯誤訂正能力之不良情況之接收 φ 方法。 另外,依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接收方法,其 係接收在傳送頻寬內以相互不同之頻率產生之多數載波被 分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調變,且對被前述資訊信號調 變之多數載波插入作爲解調之基準之前導信號之F D Μ傳 送信號之接收方法,其係作成自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 解調出資訊信號之第1工程,根據插入前述接收之F D Μ信 號之前述前導信號算出前述載波之傳送路徑特性之平均電 -26- 200307432 力,作爲基準値而輸出之第2工程,偵測頻率選擇性妨害 一 對前述接收之FDM信號之多數載波之影響程度作爲妨害 ^ 位準之第3工程,算出前述妨害位準之平均値作爲妨害平 均位準而輸出之第4工程,根據前述妨害平均位準,判定 妨害在整體頻寬內造成之影響程度,作爲妨害判定位準而 輸出之第5工程,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第1臨 界値,執行有關前述第1臨界値和前述妨害位準之比較之 第1比較,根據該第1比較結果,判定前述多數載波之可 靠性,根據前述妨害判定位準,補正前述多數之載波之可 € 靠性,作爲可靠性位準而輸出之第6工程,及對前述解調 輸出,根據前述可靠性位準施予錯誤訂正之第7工程。 藉此,能防止有衰減(fading)妨害等,涵蓋全體載波之妨 ’ 害之情形時將此誤認爲涵蓋全體載波存在有頻率選擇性妨 , 害而過度降低載波之可靠性位準,因此能得出消除因衰減 妨害之情形時降低解調錯誤訂正能力之不良情況之接收方 法。 · 如上述,依本發明,即使在接收〇 F D Μ等之多重頻道載 波信號、執行解調、錯誤訂正之際,若是同時收到對多重 載波信號之影響程度不同之多數頻率選擇性妨害之情形時 也能以良好精確度偵測其等之影響,能提昇解調錯誤訂正 之性能。 (四)實施方式: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實施形態1 ) -27- 200307432 本實施形態1,係爲對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4項 、第5項及第1 7項之發明,係作成爲雖係追從傳送路徑特 性,但藉將不易追從妨害位準之基準値作爲臨界値而偵測 頻率選擇性妨害,能以良好精確度偵測頻率選擇性妨害, 能提昇解調錯誤訂正性能。 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多重載波接收裝置將舉適用作 爲接收Ο F D Μ傳送信號之裝置之情形說明。 第1圖係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作成多重載波接收裝置 之整體構成圖。 第1圖上,經接收天線或電纜送至多重載波接收裝置之 OFDM傳送信號,在調諧部1上使用台發送信號進行選台 ,接著經A/D轉換部2轉換爲數位信號,然後輸入正交解 調部3。正交解調部(解調部)3對該輸入之信號執行正交解 調,轉換成基頻OFDM信號後輸出。FFT部(信號轉換部)4 對該輸入信號執行高速傅立葉轉換,藉此,自時間領域 (time domain)之信號轉換成頻率領域(frequency domain) 之信號後輸出。 此F F T輸出係顯示Ο F D Μ傳送信號之各載波之相位和振 幅,具體上係以I軸方向之位準和Q軸方向之位準各別具 有之複數信號之形式處理。 解調部5對輸出之頻率領域之Ο F D Μ信號執行差動解調 或同步解調,藉此解調出分配給多數載波之資訊信號,其 結果作爲解調信號而輸出至錯誤訂正部6。 基準値算出部7從接收信號推定傳送頻寬內載波之傳送 -28- 200307432 路徑特性,算出載波之傳送路徑特性之平均電力,藉此算 出基準値,然後將結果送至可靠性判定部9。此基準値係 即使有衰減(在移動體接受信號之際等接收信號之相位和 振幅隨著時間而變動之現象)等傳送路徑特性之變動之情 形時能追從此變動,且不易受頻率選擇性妨害之影響之信 號。 妨害偵測部8係依每個載波偵測出顯示接收信號中之頻 率選擇性妨害之影響程度之妨害位準,並將結果通知可靠 性判定部9。另外,本實施形態1之妨害偵測部8係根據 自解調部5輸入之信號偵測出妨害位準。 可靠性判定部9係根據妨害偵測部8輸出之妨害位準和 基準値算出部7輸出之基準値,依每個載波每個階段判定 可靠性位準,並輸出至錯誤訂正部6。 錯誤訂正部6對被解調部解調之0 F D Μ信號執行圓滑判 定,另外,根據可靠性判定部9得出之可靠性位準施行補 正俾執行錯誤訂正。 本實施形態1之接收裝置,基準値算出部7及妨害偵測 部8在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接收方法上之第2 及第3工程上,可靠性判定部9係在第4工程上,錯誤訂 正部6係在第5工程上執行各該相當之處理。 下面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1之各個構成元件。 解調部5係示出執行同步解調之情形時之形態,如第1 圖所示,也可由前導信號產生部5 1、複數除法部5 2、時間 軸內插(i n t e r ρ ο 1 a t i ο η )部5 3、記憶體部5 4、頻率軸內插部 -29- 200307432 5 5、及複數除法部5 6所構成。另外,本實施形態1之0 F D Μ -信號上作爲解調之基準信號之前導信號周期地以離散之間 - 隔插入頻率方向及時間軸方向俾在同步解調之情形時將此 前導信號作爲振幅·相位等化之基準使用。 前導信號產生部5 1以與周期地插入頻率領域之Ο F D Μ信 號之前導信號相同之時序產生既知之前導信號並輸出至複 數除法部5 2。 第2圖係示出前導信號之配置具體例。第2圖上,D 1係 0 示出資料載波(data carrier)之位置,Ρ1係示出前導信號之 位置。本例之情形,前導信號係以4個符號爲1個周期之 比例插入頻率領域之〇 F D Μ信號內。第3圖上示出根據第 2圖所示之前導信號之配置推定之前導信號之傳送路徑特 性之配置。第3圖上C 1係示出得出之前導信號之傳送路 徑特性之位置,第3圖之C 0位置上則得不出傳送路徑特 性。 第1圖之複數除法部5 2係對周期地插入頻率領域之 鲁 0 F D Μ信號之前導信號以前導信號產生部5 1產生之既知之 前導信號(基準値)執行複數除算,以推定前導信號傳送路 徑特性並輸出到時間軸內插部5 3。 時間軸內插部5 3依序將複數除法部5 2得出之前導信號 之傳送路徑特性記存在記憶體部5 4,另同時對存在於頻率 軸上與前導信號同位置之載波,讀出記存在記憶體部5 4 之相同載波位置上之前導信號之傳送路徑特性並應用之。 此結果,在時間軸方向上內插(〇階內插)之傳送路徑特性係 -30- 200307432 每隔一定之載波間隔被得出,此信號然後被輸出至頻率軸 內插部5 5。 另外,時間軸內插部5 3也將可作成爲複數除法部5 2得 出之前導信號之傳送路徑特性依序記存於記憶體部5 4,另 同時自複數除法部5 2得出之前導信號之傳送路徑特性,和 記存於記憶體部5 4,在時間軸上恰爲1周期前之前導信號 之傳送路徑特性,對存在於頻率軸上與前導信號相同位置 之載波,執行內插(1階內插)並輸出至頻率軸內插部5 5之 構成。藉此,能執行追從傳送路徑特性之時間變動之高精 確度之內插,進而能達成提昇解調性能。這種情形也與〇 階內插相同地每隔一定載波間隔得出在時間軸方向上內插 (1階內插)之傳送路徑特性,此信號然後輸出到頻率軸內插 部55。 第4(a)、(b)圖係示出基於第3圖所示之前導信號之傳送 路徑特性之配置之時間軸內插處理之槪念圖。第4(a)圖之 箭頭TC係示出執行時間軸內插之位置和其順序。第4(b) 圖上,C 1係示出得出前導信號之傳送路徑特性之位置,C 2 係示出得出時間軸內插之傳送路徑特性之位置。第4(b)圖 之C 0位置則不得到傳送路徑特性。 第1圖之頻率軸內插部5 5係將時間軸內插部5 4得出之 在頻率軸上隔一定載波間隔之傳送路徑特性,藉通過濾波 器而在頻率軸方向上執行內插,接著作爲對全體載波之傳 送路徑特性而輸出至複數除法部56。第5(a)、(b)圖係示出 基於第4 ( b )圖所示之時間軸內插結果之頻率軸內插處理之 200307432 槪念圖。第5 ( a)圖之曲線F C係示出執行頻率軸內插位置 及其順序。第5 (b)圖上,C 1係示出得出前導信號之傳送路 徑特性之位置。另外,第5(b)圖之C3係示出得出頻率軸 內插之傳送路徑特性之位置。 第1圖之複數除法部5 6係對輸入解調部5之各載波信號 ,藉頻率軸內插部5 5得出之載波之傳送路徑特性執行複數 除算,將運算之結果作爲解調信號而輸出。 下面將說明本實施形態1之基準値算出部7。基準値算 出部7係如第1圖所示,由前導信號產生部5 1、複數除法 部5 2、時間軸內插部5 3、記憶體部5 4、頻率軸內插部5 5 、電力算出部7 1及平均算出部72所構成。 基準値算出部7係作成爲自輸入信號算出不易受到妨害 位準之影響之基準値之際,能利用解調部5之處理過程上 得出之信號,因此,本實施形態1,基準値算出部7與解 調部5共有構成元件。亦即,輸入信號係爲與解調部5相 同之頻率領域之0 F D Μ信號,並與解調部5共有前導信號 產生部5 1、複數除法部5 2、時間軸內插部5 3、記憶體部 5 4、頻率軸內插部5 5。因此,對解調部5和基準値算出部 7上共有之構成元件在第1圖上係用相同之號碼表示。另 外,對解調部5和基準値算出部7共有之構成元件之部份 ,則省略其詳細說明。 基準値算出部7之頻率軸內插部5 5係將時間軸內插部 5 3得出之在頻率軸上隔一定載波間隔之傳送路徑特性藉 通過濾波器以執行頻率軸方向上之內插,作爲對全體載波 -32- 200307432 之傳送路徑特性而輸出到複數除法部5 6,另同時輸出至電 ^ 力算出部7 1。 ^ 電力算出部7 1將,頻率軸內、插部5 5輸出之對全體載波之 傳送路徑特性作爲輸入,對此信號算出電力,作爲對全體 載波之傳送路徑特性之電力而輸出到平均算出部7 2。 平均算出部7 2對電力算出部7 1輸出之對全體載波之傳 送路徑特性之電力,求出其平均値。另外,在進行平均値 之算出之際也可藉涵蓋頻率軸領域及時間軸領域,對全體 載波之傳送路徑特性之電力進行積分而求出平均値。 對在上述處理上得出之全體載波之傳送路徑特性之平均 電力,除了具有追從衰減等傳送路徑特性之變動之性質外 ,另外,即使係爲受到假性和類比TV之同一頻道之妨害 等頻率選擇性妨害之情形時受到其影響之載波之比率相較 於整體係非常低,在載波全體之平均電力位準上不會顯現 出大變動,因此具有不易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影響之性 質。 _ 下面將說明本實施形態1之妨害偵測部8。妨害偵測部8 係如第1圖所示,由差分算出部8 1、積分部8 2、時間軸內 插部8 3、及頻率軸內插部8 4所構成。 本實施形態1之妨害偵測部8係輸入在解調部5之處理 過程上得出之對前導信號之傳送路徑特性,及相對於此特 性在時間軸上1個周期前之前導信號之傳送路徑特性,自 此兩個傳送路徑特性之差分,亦即,時間上之變働量偵測 出對前導信號之妨害位準,將此妨害位準插入於時間軸及 -33- 200307432 頻率軸方向,藉此,作爲對全體載波之妨害位準而輸出。 · 妨害偵測部8之差分算出部8 1係對從複數除法部5 2輸 出之前導信號之傳送路徑特性和記憶體部5 4輸出之前導 信號之傳送路徑特性,求出這些傳送路徑特性之複數差分 ,再進一步求出其電力後輸出至積分部8 2。這裡,對記憶 體部5 4輸出之前導信號之傳送路徑特性,相對於對複數除 法部5 2輸出之前導信號之傳送路徑特性在時間軸上係早1 個周期,因此差分算出部8 1求出1周期間之兩個傳送路徑 特性之變化量。第6圖係示出根據第3圖所示之前導信號 ® 之傳送路徑特性之配置算出之誤差信號之配置。第6圖上 ,E 1係示出得出誤差信號之位置,E 0之位置則得不出誤 差信號。 第1圖之積分部8 2係對差分算出部8 1得出之在頻率軸 上之各個前導信號之位置上每個周期期間之傳送路徑特性 之差分予以積分,並將積分結果輸出至時間軸內插部8 3。 此積分結果係爲示出對前導信號之傳送路徑特性之平均變 φ 動量,在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前導信號之位置,前導信 號之傳送路徑特性之變動量大,進而顯示出高位準。另外 ,此積分結果係存在於在時間軸上每1定周期之離散之位 置上。 時間軸內插部8 3係對積分部8 2得出之在時間軸上離散 之積分結果於時間軸上執行內插後輸出至頻率軸內插部 8 4。時間軸內插之方法可採0階內插或1階內插。此結果 ,對在頻率軸上位在與前導信號相同位置之載波算定平均 -34- 200307432 變動量。另外,時間軸內插部8 3輸出之信號係以一定之載 , 波間隔離散地存在於在頻率軸上與前導信號相同位置。 - 第7 ( a )、( b )圖係示出基於第6圖所示之誤差信號之配置 之時間軸內插處理之槪念圖。 第7 (a)圖之箭頭TE係示出執行包含平均算出之時間軸 內插之位置和其順序。第7 ( b )圖上,E 1係示出得出誤差信 號之位置,E2係示出得出執行時間軸內插後之誤差信號之 位置。第7(b)圖之E0之位置係得不出誤差信號。 0 第8圖係示出根據第7(b)圖所示之誤差信號之配置算出 之妨害位準之配置。第8圖上,I 1係示出得出妨害位準之 位置,I 〇係得不出妨害位準之位置。 第1圖之頻率軸內插部8 4係對時間軸內插部8 3得出之 以存在於頻率軸上隔一定之載波間隔位置上之信號,藉通 過濾波器而在頻率方向上執行內插後作爲全體載波之妨害 位準而輸出。此妨害位準在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附 近顯示出高位準。 籲 第9(a)、(b)圖係示出基於第8圖所示之妨害位準之配置 之頻率軸內插處理之槪念圖。第9 ( a)圖之箭頭F 1係示出得 出妨害位準之位置,第9(b)圖之12係示出出頻率軸內插後 之妨害位準之位置。 下面將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可靠性判定部9。可靠性判定 部9也可如第1圖所示,由臨界値設定部9 1、比較部9 2 、及可靠性位準判定部9 3所構成。可靠性判定部9係根據 基準値算出部7得出之基準値設定臨界値,執行此臨界値 -35- 200307432 和妨害偵測部8得出之妨害位準之比較,藉此識別受到妨 害之載波,階段地求出表示每個載波受到妨害之影響程度 ,作爲可靠性位準而輸出至錯誤訂正部6。 臨界値設定部9 1係根據基準値算出部7得出之基準値設 定臨界値,並.將之輸出至比較部9 2。此臨界値也可藉嘗試 錯誤法而與妨害位準進行比較最終設定於接收信號之錯誤 率成爲最小時之値。例如,設基準値算出部7得出之基準 値爲P,設定之係數爲α,也可藉Ρ·α之乘積來設定臨界値 。另外,臨界値1個或多個皆無妨,也可準備Ν個之既定 數αΐ、α2、α3.....αΝ,以這些係數和基準値Ρ之乘積 Ρ · a 1、Ρ · α 2、Ρ · α 3、…、Ρ · α Ν作爲臨界値而設定。這種情 形時,能對應妨害位準更圓滑地判定可靠性,其結果,會g 更提昇解調錯誤訂正能力。不管任何情形皆可追從傳送路 徑特性之變動,且即使是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情形時也 能求出不易顯現位準大變動之臨界値。 比較部9 2係依每個載波執行妨害偵測部8得出之妨害位 φ 準和臨界値設定部9 1得出之臨界値之比較,進而判定相對 於臨界値,妨害位準之程度。這時,例如臨界値若是1個 之情形時則判定妨害位準是否超過臨界値並輸出。另外, 臨界値若是多個之情形時則判定妨害位準係介於那兩個臨 界値之間並輸出。 可靠性位準判定部93係對應比較部92得出之結果,依 每個載波判定可靠性位準,並將之輸出至錯誤訂正部6。 例如,比較部9 2之臨界値若是1個之情形時也可用有無之 -36- 200307432 兩邏輯値表示可靠性位準。另外,臨界値若是多個之情形 〃 時則也可用兩階段以上之多階段之値表示可靠性位準並輸 -出,結果能算出對應妨害位準之圓滑之可靠性位準。 下面將使用第10(a)圖及第10(b)圖說明上述那樣之可靠 性判定部9之動作之一例。現考量在頻率軸上之位置f A 及fB,存在有對接收信號之影響程度不同之兩個頻率選擇 性妨害之情形,設藉妨害偵測部8,如第1 0(a)圖所示那樣 ,得出在位置 fA及fB之附近各具有不同位準峰値之妨害 _ 位準。另外,設臨界値設定部9 1係根據基準値,設定臨界 値” Η ”及” L ”之兩個臨界値。這時,比較部9 2比較妨害位準 和臨界値” Η ”及” L ”,判定在f Α之附近妨害位準比臨界値 ” Η ”高,在f B之附近,妨害位準則位在臨界値” L ”和” Η ”之 間,而在頻率軸上之其它位置,妨害位準係低於臨界値” L ” 。可靠性位準判定部9 3從可靠性低者開始,依序用” 2 ”、 ” 7 ”、” 1 0 ”之3階段表示可靠性位準,對顯示高於臨界値” Η ” 之妨害位準之載波視爲最不可靠之載波而輸出最低値之可 · 靠性位準” 2 ”,對顯示低於或等於臨界値” Η ”,高於臨界値 n L ”之妨害位準之載波係輸出表示中間可靠性之可靠性位 準” 7 ”,對其它之載波則視爲可靠性最高之載波而輸出最高 値之可靠性位準π 1 〇 π。結果,可靠性位準判定部9 3輸出之 可靠性位準係成第1 〇 ( b )圖所示,位置f Α附近之載波之可 靠性位準是’2 ”,位置f B附近之載波之可靠性位準是” 7 ”, 其它位置之載波之可靠性位準是’’ 1 〇 π。而,錯誤訂正部6 係根據此可靠性位準施予錯誤訂正,藉此,即使產生同一 -37- 200307432 步頻妨害,也能抑制因該影響所導致之解調錯誤訂正性能 降低,進而能提昇解調錯誤訂正性能。 下面將說明錯誤訂正部6。錯誤訂正部6係,如第1圖 所示,由圓滑判定部6 1、圓滑判定補正部6 2、及錯誤訂正 解碼部6 3所構成。錯誤訂正部6係藉使用上述之可靠性位 準之圓滑判定解碼施行訂正處理。圓滑判定解碼係爲將解 調信號轉換爲對應在調變處理上使用之原來之資訊信號之 圓滑判定資訊信號,使用該圓滑判定資訊信號和本來之資 訊信號(爲接收裝置既知之信號)之距離等顯現接收信號之 可靠度,藉其等之累積以推定資訊信號串列。 圓滑判定解碼法之例係示於第1 1圖。對本來之資訊信號 ” 〇 ”和’ 1 ”,在其中門或周邊有階段地存在之圓滑判定資訊 信號,輸入之解調信號係被轉換成在包含”和Μ ”之圓滑 判定資訊信號之中位在最附近之信號。此處被轉換之圓滑 判定資訊信號可說愈接近本來之資訊信號” 〇 π或’ 1 π,解碼 之資訊信號之可靠性愈高。另外,可說愈接近本來資訊信 號” 0 ”和” Γ’之中央附近,解碼之資訊信號之可靠性愈低。 若是可靠性最低之情形時則圓滑判定資訊信號轉換成 π 〇 . 5 ”而使其消失。 本實施形態1之錯誤訂正部6、圓滑判定部6 1係藉前述 之方法將解調部5得出之解調信號轉換成圓滑判定資訊信 號。圓滑判定補正部6 2係使用可靠性判定部9得出之可靠 性位準對圓滑判定部6 1得出之圓滑判定資訊信號執行補 正。具體上,對應可靠性位準之大小,圓滑判定資訊信號 -38- 200307432 之可靠性更形降低。亦即,對更接近本來之資訊信號"〇" 和” 1”之中央之圓滑判定資訊信號執行補正操作。然後,錯 誤訂正解碼部6 3對被執行完此項操作之圓滑判定資訊信 號執行錯誤訂正解碼。 上述那樣構成之本實施形態1作成之多重載波接收裝置 係將具有不易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影響,且追從傳送路 徑特性之變動之性質之信號作爲基準而設定,因此,臨界 値能適應地追從傳送路徑特性之變動等,從而具有能執行 對應頻率選擇性妨害位準之適切判定之效果。 下面將使用第13(a)圖和第13(b)圖說明藉本實施形態1 之多重載波接收裝置,接收重疊第1 2圖所示之兩種頻率選 擇性妨害之〇 F D Μ信號之情形時之處理。產生要因不同之 兩種頻率選擇性妨害Α及Β係分別位在頻率軸上之位置f A 及fB附近。 第13(a)圖和第13(b)圖係示出妨害偵測部8得出之妨害 位準和可靠性判定部9使用之臨界値(設臨界値爲1個)之 關係。 第1 3(a)圖係示出妨害A及妨害B分別對OFDM信號之 影響差異不怎麼大之情形。其示出這時在頻率軸上之位置 fA及fB之附近,妨害偵測部8之輸出位準和臨界値之間 分別存在有一定之差。因此,在比較部9 2上,容易地偵測 出有存在妨害A和妨害B兩者,能適切地求出對各個妨害 之可靠性位準。 相對於此,第13(b)圖係示出妨害A對OFDM信號之影 200307432 響係遠大於妨害B對O F D Μ信號之影響之情形。這樣子之 情形,也顯示出在頻率軸上之位置fΑ及fB附近,妨害偵 一 測部8之輸出位準和臨界値之間各存在有一定之差。因此 ,比較部9 2容易偵測出有存在妨害A及妨害B兩者,進 而能適切地求出對各個妨害之可靠性位準。 這是因在判定妨害位準之際,不似以往技術那樣,執行 與妨害位準連動之値,亦即,妨害位準本身涵蓋全載波之 平均値,之比較,而是執行與即使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也 _ 不易產生位準變化之基準値,亦即,自對全體載波之傳送 路徑特性之平均電力求出之臨界値,之比較之故。 另外,有關上述所示之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解調部5 、基準値算出部7、妨害偵測部8上之各個處理並非一定 如上述那樣。第1 4圖示出其1例。第1 4圖上處理與第1 圖相同內容之構成元件係用與第1圖者相同之符號,其說 明則省略。 有關此第1 4圖之解調部5 A執行之處理,只要是對接收 φ 信號執行同步解調或差動解調後輸出解調信號者則任何處 理皆無妨。 另外,有關基準値算出部7 A執行之處理,只要是即使 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影響,也不易產生位準變化,且對 傳送路徑之變動具有追從性之信號能從接收信號算出者則 任何處理皆可。也可例如,如第1 4圖所示之基準値算出部 7 A那樣,輸入解調前之載波,及如第1 5圖所示,藉基準 値算出部7A內部之電力算出部7A1及平均算出部7A2將 -40- 200307432 解調前之載波之電力用全體載波平均後求出之信號作爲基 ^ 準値。 - 另外,即使係爲如上述那樣,根據前導信號之傳送路徑 特性算出基準値之情形時也可省略頻率軸內插而僅自時間 軸內插之信號求平均電力以作爲基準値,或者省略時間軸 內插而僅自頻率軸內插之信號求得平均電力以作爲基準値。 另外,也可從解調後,或者藉解調之處理過程上得出之 信號,或者妨害偵測之處理過程上得出之信號等求出。 0 另外,有關妨害偵測部執行之處理,只要是能偵測受到 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和妨害位準之處理,則其內部執行 任何處理皆可。例如,如第1 4圖所示,妨害偵測部8 A也 可作成爲輸入解調部5 A之輸出,在內部求出各個載波群 (con st ell at ion)之分散,進而,判定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 載波等。另外,也可從解調前,或者在解調之處理過程上 得出之信號,或者在基準値算出過程上得出之信號等求出。 另外,有關上述之實施形態1上之解調和基準値算出處 鲁 理,因含有共通之處理過程,亦即藉對載波信號執行傳送 路徑特性之內插以求出對全體載波傳送路徑特性之處理係 爲兩者處理之共通處理,因此,如第1圖所示,解調部5 和基準値算出部7共有幾個構成元件。 不過,對應解調和基準値算出上之各個處理,解調部5 和基準値算出部7共有之構成元件也可係爲與上述之實施 形態1者不同之元件。例如,也可作成在第1圖之複數除 法部5 6上執行複數信號之除算之際,輸入頻率軸內插部 -4 1- 200307432 55之輸出之均方和(mean square sum),亦即,在使用電力 執行除算之運算之情形時將此均方和輸入平均算出部7 2 ,之構成,這樣作時則不需電力算出部7 1。 另外,若是解調和基準値算出各爲執行不同之處理之情 形時,則作成完全分開之各別構成元件全無問題。 這樣子,依本實施形態1,在接收影響程度不同之多數 頻率選擇性妨害之信號之情形時,係求出不易受到頻率選 擇性妨害之影響之基準値,比較此基準値和偵測出之妨害 位準以判定每個載波之可靠性,因此,能防止因存在有相 對地影響大之妨害而造成偵測不出影響小之妨害。再者, 縱使有衰減(f a d i n g )等之傳送路徑特性之變動之情形也能 求出適應此種情形之基準値,因此,即使在傳送路徑特性 變動之接收環境下’也能適切地算出可靠性位準。結果, 能對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執行基於適切之可靠性位 準之錯誤訂正’進而能防止解調錯誤訂性能之降低。 另外,本實施形態1 ’係針對接收Ο F D Μ信號之情形時 之適用例進行說明’但是接收信號並不限定於〇 F D Μ信號 ,而可依對應接收之信號作成必要之構成,藉此,也能適 用於接收由多數之載波作成之頻率分割多工之F D Μ信號 之其它之裝置,這種情形時F F Τ部4則不需要。 (實施形態2) 本實施形態2係對應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第6項至第 1 2項、第1 8項’係爲在偵測出之頻率選擇性妨害上有存 在所謂最低位準(Π 〇 〇 r ),亦即存在有頻率特性上之變化緩 -42- 200307432 慢部份,之情形時除了消除最低位準外,另同時偵測出頻 率選擇性妨害,藉此抑制因最低位準所造成之誤動作。 β 下面將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2作成之接收裝置。與實施 形態1相同地,係針對本發明有關之多重載波接收裝置適 用於接收〇 F D Μ傳送信號之裝置之情形進行說明。 第1 6圖係爲由實施形態2作成之多重載波接收裝置之全 體構成圖。 這裡,與實施形態1者執行相同處理內容之構成元件係 使用與第1圖者相同之符號,其說明則從略。 ® 本實施形態2,相對於實施形態1,其特徵爲除了在妨害 偵測部和可靠性判定部之間設有妨害平均算出部1 〇外,另 將可靠性判定部之內部處理作成與實施形態1者不同。另 外,有關實施形態2上使用之妨害偵測部只要是對受到頻 率選擇性妨害之頻率軸上之位置附近顯現出妨害之峰値時 則其輸入信號和內部構成並無特別限制。本實施形態2係 設置將執行F F Τ後之信號作爲輸入之信號,並自此信號算 φ 出妨害位準之裝置作爲妨害偵測部8 Β。 在妨害偵測部8 Β得出之信號上,於存在有頻率選擇性 妨害之頻率軸上之位置會顯現出峰値,但依內部處理,在 其它之位置上,會產生因高斯(Gauss)雜音妨害等頻率選擇 性妨害以外之妨害而產生一定之最低位準。 妨害平均算出部1 0係從妨害偵測部8 B得出之妨害位準 推定上述之最低位準,作爲妨害平均位準而輸出至可靠性 判定部9 A。 -43- 200307432 可靠性判定部9 A係執行妨害偵測部8 B輸出之妨害位準 、 和妨害平均算出部1 〇輸出之妨害平均位準比較,對顯示出 __ 高於妨害平均位準之妨害位準之載波判定爲受到頻率選擇 性妨害之載波,另外,對這些載波根據基準値算出部7得 出之基準値階段地判定可靠性位準,並將之輸出至錯誤訂 正部6。 本實施形態2之接收裝置,基準値算出部7、妨害偵測 部8 B及妨害平均算出部1 0係分別執行相當於本發明之申 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接收方法上之第2工程、第3工程、 ® 第4工程,可靠性判定部9A係執行第5工程,錯誤訂正 部係執行第6工程,之處理。 下面將更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2。 考量含於接收信號之頻率選擇性妨害係存在於頻率軸上 之位置f A之情形。依妨害偵測部8之處理方法,屬於其輸 出之妨害位準在第1 7圖所示之位置f A之附近出現峰値。 不過,其它之位置因高斯雜音等之關係其位準並不變成零 φ ,亦即會產生所謂最低位準(floor)。 對存在有此最低位準之妨害位準,若就這樣執行可靠性 位準之判定時則,不含位置f A之附近,會過度地降頻率選 擇性妨害以外之原因所產生之最低位準部份之載波之可靠 性,導致全體錯誤率之惡化。 因此,妨害平均算出部1 〇係根據妨害位準之平均値推定 最低位準,並將推定結果作爲妨害平均位準而輸出至可靠 性判定部9 A。可靠性判定部9 A對顯現出高於妨害平均位 -44- 200307432 準之妨害位準之載波判定可靠性位準。結果,針對本來應 評估之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能適切地測出可靠性 % 之程度。 另外,考量同時接收對接收信號有不同影響力之頻率選 擇性妨害之妨害A及妨害B,此兩妨害係分別存在於頻率 軸上之位置f A及fB之附近,之情形。如第1 8圖所示,若 不管妨害位準之大小,涵蓋全體載波,求出其平均値(設爲 a vgl)時會以被影響大之妨害A拖曳之形式導致全體平均 値avgl變大。若將此平均値avgl該値作爲妨害平均位準 ,並對顯示出高於此妨害平均位準之妨害位準之載波求出 可靠性時則會忽略掉與平均値a v g 1同程度,但影響比較小 之妨害B之存在,結果導致錯誤率之惡化。 因此,妨害平均算出部1 〇之另外特徵係在根據妨害位準 之平均値推定該最低位準之際,受到影響力強之頻率選擇 性妨害之載波之妨害位準會顯現出非常大之値,而需將這 種極大之妨害位準之信號排除於算出對象外。例如,第1 8 φ 圖所示設定臨界値,將顯現出超過此臨界値之妨害位準之 載波排除於平均算出之對象外。結果,能得出因存在有相 對地大之妨害位準所造成之平均値之上昇經抑制後之平均 値(設爲avg2),藉此能推定適切之最低位準。另外,可靠 性判定部9 A對影響相對地小之妨害,也能從該妨害位準 適切地算出可靠性位準。 下面將詳細地說明本實施形態2之妨害平均算出部1 0。 妨害平均算出部1 〇,例如,係如第1 6圖所示,由臨界値 -45- 200307432 設定部1 〇 1,比較部1 0 2,及條件化之平均算出部1 0 3所構 ·· 成。 ·· 臨界値設定部1 0 1也可作成爲根據基準値算出部7得出 之基準値,設定臨界値(第1臨界値)。此臨界値也可與可 靠性判定部9 Α之臨界値設定部9 A 2之臨界値(第2臨界値) 同時以嘗試錯誤法與妨害位準進行比較而最終設定兩者於 接收信號之錯誤率變成最小時之値。也可例如’設基準値 算出部7得出之基準値爲P,既定之係數爲α,依此兩者之 積Ρ·α設定爲臨界値。基準値算出部7得出之基準値具有 ® 追從傳送路徑特性之變動,且不易受頻率選擇性妨害之影 響之性質,因此臨界値設定部1 〇 1設定之臨界値也能得出 具有追從傳送路徑特性之變動,不易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 之影響。再者,第1臨界値也可係爲固定値。 比較部1 〇 2比較妨害偵測部8 Β得出之妨害位準和臨界値 設定部1 〇 1得出之臨界値(第1比較)並將此結果通知條件 化平均算出部1 〇 3。 條件化平均算出部1 〇 3於算出妨害偵測部8 Β得出之妨 ® 害位準之平均値之際,根據比較部1 〇 2之輸出之比較結果, 妨害位準若是高於臨界値之情形時則將其排除於平均算出之 對象外,反之,則將其列入平均算出之對象。這時,在運算 平均値之際,也可藉涵蓋頻率領域及時間領域對妨害位準積 分以求出平均値。結果,即使存在有顯現出妨害位準極大之 値之載波之情形時也能不受其影響而適切地推定妨害位準之 最低位準。條件化算出部1 〇 3之算出結果係作爲妨害平均位 準而送至可靠性判定部9Α。再者,當在妨害平均算出部1 0 -46- 200307432 上求取妨害位準之平均値之際’對高於臨界値之妨害位準並 不將其排除於平均算出之對象之外,而係將該妨害位準替換 成既定之代表値(予以補正)’進而用來算出平均値。 另外,妨害平均算出部1 0上使用之臨界値不必只有1個’ 也可作成多個。藉此,對應設定臨界値之個數,能改變妨害 平均位準之算出精確度,藉作出多數之臨界値能以更佳之精 確度算出妨害平均位準,能更正確地判別受到頻率選擇性妨 害之載波,結果更能提昇解調錯誤訂正能力。 另外,也可準備N個既定係數βΐ、β2、β3.....βη(〉1), 將這些係數和基準値Ρ之積,Ρ·β1、Ρ·β2、Ρ·β3.....Ρ·βΝ 設定作爲臨界値,藉此,能更確實地消去最低位準,進而能 更提昇解調錯誤訂正能力。 再者,也可比較妨害位準與各個臨界値大小之關係,對應 妨害位準之値階段地被既定之代表値替換(補正),以用於算 出平均値,這樣子作也能確實地除去最低位準,結果,能提 昇解調錯誤之訂正能力。 另外,妨害平均算出部1 0也可作作爲執行妨害偵測部 8 Β得出之妨害位準和臨界値設定部1 〇 1得出之臨界値之比 較(第1比較),根據此比較結果執行算出平均値之妨害位 準之選擇’算出藉前述選擇選出之妨害位準之平均値,對 妨害平均位準之平均値乘上既定之係數,藉此提高此値, 然後將此被提高之平均値作爲妨害平均位準而輸出。 依上述妨害平均算出部1 0之構成並非將存在有類比Τ V 信號之同一頻道妨害那樣之頻率選擇性妨害之頻率軸上之 -47- 200307432 位置和大小作成既知而行處理,因此,不依妨害的種類、 1 位置,而係適應地偵知突出之妨害位準之位置和大小,從 、 而具有能對應這些値,最適切地算出妨害平均位準之效果。 下面,將說明本實施形態2之可靠性判定部9 A。可靠性 判定部9 A係根據妨害位準和妨害平均位準判定受到選擇 性妨害之載波,執行有關被判定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 波之差分位準(difference level)與第2臨界値之比較之第3 比較,根據此第3比較之結果,階段地判定多數載波之可 靠性,然後作爲可靠性位準而輸出,因此,例如,如第1 6 _ 圖所示,也可由妨害位準補正部9 A 1、臨界値設定部9 A 2 、比較部9 A 3及可靠性位準判定部9 A 4所構成。 妨害位準補正部9 A 1也可藉算出妨害偵測部8 B輸出之 妨害位準和妨害平均算出部1 0輸出之妨害平均位準之差 分位準以執行比較(第2比較),對顯示出高於妨害平均位 準之妨害位準之載波則判定係爲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 波,將輸入之妨害位準照原樣輸出,而對無受到頻率選擇 φ 性妨害之載波,則補正成表示「無頻率選擇性妨害」之値 ,例如,補正成妨害位準爲” 等之値,將結果作爲補正後 之妨害位準而輸出到比較部9 A 3。 或者,妨害位準補正部9 A 1也可作成爲執行妨害偵測部 8 B輸出之妨害位準和妨害平均算出部1 0輸出之妨害平均 位準之比較,對顯示出高於妨害平均位準之妨害位準之載 波判定係爲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算出妨害位準和 妨害平均位準之差分,對未超過妨害平均位準之妨害位準 -48- 200307432 之載波則補正成表示「無頻率選擇性妨害」之値,例如補 正成妨害位準爲之値,將結果作爲補正後之妨害位準而 輸出至比較部9 A 3。 臨界値設定部9A2係根據基準値算出部7得出之基準値 ,設定既定之臨界値(第2臨界値),然後輸出至比較部9A3 。例如,也可設基準値算出部7得出之基準値爲P,既定 之係數爲^,依這些積P _ ^設定臨界値。臨界値設定部9 A 2 係根據基準値算出部7得出之基準値設定臨界値,因此能 得出追從傳送路徑特性之變動,不易受頻率選擇性妨害之 影響之臨界値。另外,此臨界値可爲1個也可爲多個,若 是多個之情形時則能對應妨害之位準更圓滑地判定可靠性 ,因此能提昇解調錯誤訂正能力。有關這點係與實施形態 1者相同。 比較部9 A 3係依每個載波執行妨害位準補正部9 A 1得出 之補正後之妨害位準與臨界値設定部9 A 2得出之臨界値之 比較(第3比較),然後將對臨界値之比較結果輸出至可靠 性位準判定部9 A 4。這時,例如,臨界値若係爲1個之情 形時則判定妨害位準補正部9 A 1得出之結果是否超過臨界 値並輸出。另外,臨界値若是爲多個之情形時則判定妨害 位準補正部9 A 1得出之結果是位在那兩個臨界値之中間並 輸出。 可靠性位準判定部9 A 4係對應比較部9 A 3得出之結果依 每個載波判定可靠性位準,然後輸出到錯誤訂正部6。例 如,比較部9 A 3之臨界値若是1個之情形時,也可用有無 -49- 200307432 妨害之兩個邏輯値表示可靠性位準。另外,臨界値若是多 個之情形時也可用例如,3階段以上之多階段之値表示可 、 靠性位準,藉此能圓滑地算出對應妨害位準之可靠性位準 ,從而能提高解調錯誤訂正能力。 這樣子之可靠性判定部9 A之構成,與實施形態1者相 同,在判定妨害位準之程度之際,係使用不易受頻率選擇 性妨害之影響之信號作爲基準。因此,不僅對存在有影響 程度不同之多數頻率選擇性妨害之接收信號,即使對影響 相對地小之妨害也能執行對應妨害位準之適切之可靠性位 ® 準之判定。另外,判定妨害位準之程度之際使用之基準信 號對傳送路徑特性之變動也具有追從性,因此,即使在傳 送路徑特性變動之接收環境下,也能算出適切之可靠性位 準。另外,偵測出之妨害位準上即使是爲有最低位準之情 形時則執行表示最低位準之推定結果之妨害平均位準與妨 害位準之比較,能對存在有除掉最低位準之影響之頻率選 擇性妨害之載波算出可靠性位準,進而能防止錯誤率之惡 φ 化。 再者,只要推定係爲傳送路徑特性變動比較少之接收環 境時妨害平均算出部1 〇設定之臨界値即使作成固定値也 無問題。同樣地,可靠性判定部9 A設定之臨界値即使作 成爲固定値也無問題。另外,妨害平均算出部1 〇和可靠性 判定部9 A兩者之臨界値也可作成爲固定値,也可將兩者 之一側之臨界値作成固定値,另外一側之臨界値則根據基 準値算出部7求出之基準値求得。妨害平均算出部1 0及可 -50- 200307432 靠性判定部9 A雨者若是將使用之臨界値作成固定之情形 時則在基準値算出部7上只用於求得基準値之構成元件 (若是第1 6圖之情形時係爲電力算出部7 1和平均算出部 7 2 )當然就不需要。 另外,若是在傳送路徑等上產生之高斯雜音大,接收信 號之C/N惡化之情形時則依妨害偵測方法,如第1 9圖所 示,在妨害偵測部8 B得出之妨害位準和妨害平均算出部 10得出之妨害位準之平均値(a vg)之間會產生偏差。 這樣子之情形,若將妨害位準之平均値該値作爲妨害平 均位準,對顯示出超過妨害平均位準之妨害位準之載波執 行可靠性之判定時會有可能將因高斯雜音等(頻率選擇性 妨害以外之妨害)之妨害之原因而顯示出高於妨害平均位 準之妨害位準之載波之可靠性過度地降低。 因此,也可不用妨害平均算出部10而用第20圖所示之 妨害平均算出部1 〇 A。這是爲對妨害平均算出部1 0附加妨 害平均補正部1 0 A 1而成者。另外,也可將基準値輸入臨 界値設定部1 〇 1,以基準値爲基本而設定臨界値,若推定 是爲傳送路徑特性之變動比較小之接收環境時則也可輸出 固定値。依妨害之偵測方法,妨害位準之平均値大多係與 高斯雜音之電力成比例,另外,妨害位準和其之平均値之 差係與高斯雜音之電力成比例者居多。因此,妨害平均補 正部1 0 A 1也可對條件化平均算出部1 0 3之輸出乘上既定 之係數,例如v ( v 2 1 ),藉此施予補正。藉此將妨害平均 位準自補正前之値提昇,進而能求得抵銷高斯雜音之影響 200307432 之妨害平均位準。結果,能防止因爲高斯雜音等頻率選擇 % 性妨害以外之原因而過度地降低妨害位準顯出超過妨害平 、 均位準之載波之可靠性。 這樣子,依本實施形態2,與實施形態1者相同地,接 收受到影響程度不同之多數頻率選擇性妨害之信號之情形 時則求出不易受頻率選擇性妨害之影響之基準値,藉此基 準値與偵測出之妨害位準之比較,判定每個載波之可靠性 ,因此能防止因存在有相對地影響大之妨害致無法偵測出 影響小之妨害之情事。 · 另外,與實施形態1者相同,即使是爲衰減等之傳送路 徑特性之變動之情形時也求出適應此變動之基準値並與妨 害位準進行比較,因此,即使在傳送路徑特性變動之接收 信號環境下,也能適切地算出可靠性位準。 另外,即使因高斯雜音等影響,妨害偵測結果產生最低 位準之情形時則自妨害位準之平均値推定最低位準(floor) 作爲妨害平均位準,對顯示出高於妨害平均位準之妨害位 φ 準之載波判斷存在有頻率選擇性妨害,藉此排除最低位準 之影響,能只針對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執行可靠性 位準之判定,進而能防止錯誤率之惡化。 另外,在求取妨害之偵測結果之平均値以推定最低位準 之際,對受到具有極大影響之妨害之載波,適應地偵知其 影響程度和位置,排除作爲平均之對象,藉此能適切地推 定最低位準,進而對接收到影響程度不同之多數頻率選擇 性妨害之信號之情形,也能偵測出影響相對地小之妨害。 -52- 200307432 另外,依本實施形態2之構成,並非將(類比TV信號之 同一頻道妨害那樣之情形)存在有頻率選擇性妨害之頻率 軸上之位置和大小作成既知而進行處理,而是,具有與妨 害之種類、位置無關,適應地偵知突出之妨害位準之位置 和大小,能對應這些値,最適切地算出妨害平均位準之效 果。 另外,與實施形態1者同樣,本實施形態2上之解調部 5、基準値算出部7、妨害偵測部8 B、妨害平均算出部1 0 、可靠性判定部9 A之構成及內部處理並非須如上述那樣 。這些內部處理係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只要是能輸出對 應各自之目的之信號之處理,則任何處理皆可。 另外,本實施形態2係針對接收0 F D Μ信號之情形之適 用例進行說明,但接收信號並不限定於此,藉作成對應接 收之信號之必要構成,也能適用於接收藉多數之載波形成 之頻率分割多工之F D Μ信號之其它之裝置,這種情形時則 不需要FFT部4等之元件。 (實施形態3 ) 本實施形態3係對應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第1 3項至第 1 5項、第1 9項之發明,係作成爲對多種載波接收裝置裝 設在移動體之情形等因衰減之影響而涵蓋全體之載波顯示 出高妨害位準之情形等,藉執行補正以提高載波之可靠性 之位準,進而消除衰減之影響。 下面將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與實施形態2者同樣 地,係針對將本發明有關之多重載波接收裝置適用於作爲 -53- 200307432 接收O F D Μ傳送信號之裝置之情形進行說明。 第2 1圖係爲實施形態3所作成之多重載波接收裝置之整 _ 體構成圖。這裡,對執行與實施形態2者相同之處理內容 之構成元件係用與第1 6圖相同之符號表示,其說明則從略。 本實施形態3,相對於實施形態2,除了在妨害平均算出 部1 〇 Β與可靠性判定部9 C之間設置妨害判定部1 1外,另 可靠性判定部9 C係執行可靠性位準之補正處理,與實施 形態2之可靠性判定部9 Α執行之內部處理不同。 另外,有關實施形態3使用之妨害平均算出部1 0 B,只 ® 要是求出妨害偵測部得出之妨害位準之平均値的話則不拘 其輸入信號和內部構成。本實施形態3設有從妨害偵測部 8 B輸出之妨害位準求出平均値之元件作爲妨害平均算出 部 1 0 B。 妨害判定部1 1係自妨害平均算出部1 〇 B得出之妨害位 準之平均値(妨害平均位準)和基準値算出部7得出之基準 値階段地判定頻率選擇性妨害對接收信號之影響程度,將 φ 判定結果作爲妨害判定位準而通知可靠性判定部9 C。 可靠性判定部9 C則根據妨害偵測部8 B輸出之妨害位準 和基準値算出部7輸出之基準値,判定每個載波之可靠性 位準,然後根據妨害判定部1 1得到之妨害判定位準、補正 可靠性位準並將補正後之信號輸出到錯誤訂正部6。 又,本實施形態3之接收裝置、基準値算出部7、妨害 偵測部8 B、妨害平均算出部1 0 B及妨害判定部1 1係分別 執行相當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接收方法上 -54- 200307432 之第2工程、第3工程、第4工程、第5工程,之處理, % 可靠性判定部9 C係執行相當於第6工程之處理,錯誤訂 、 正部6係執行相當於第7工程之處理。 下面將更詳細地說明本實施形態3。 在移動體高速移動中接收信號等那樣之傳送路徑之接收 狀況激劇變動之情形時會產生衰減等之妨害。這時,接收 到之各個載波之相位和振幅係與時作激劇之變動。 一般係用波的觀測頻率變化成份(H z ) ( D ο p p 1 e r頻率)作 爲表示衰減所造成接收信號之變動量之指標。如第2 2圖所 ® 示,受到衰減妨害之情形,依妨害偵測部8 B之處理方法 ,屬於其之輸出之妨害位準幾乎對頻寬內涵蓋之全體載波 皆顯示出高値,會產生Doppler頻率愈高,其値愈大,又 其平均値也愈大之情形。此狀況,係與受到只在特定之頻 率軸上之位置之附近顯示出高峰値之頻率選擇性妨害之情 形者大爲不同。 因此,本實施形態3之特徵爲,並非屬於原本之偵測目 φ 的之對象,若是因衰減妨害等致對全體載波妨害位準之平 均値增大爲比既定之値太多之情形時則對算出之可靠性位 準施予一定之補正,俾防止過度降低載波全體之可靠性。 藉由這樣作,若是涵蓋全體載波顯示出高妨害位準之情形 時,具有防止過度降低全體載波之可靠性,進而避免整體 上錯誤率極大惡化之情事之效果。另外,將妨害位準·之平 均値作爲判定之基準,即使是爲不易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 之影響,且有存在衰減等之傳送路徑特性之變動之情形時 -55- 200307432 也能使用適應此種情況之信號,進而即使在傳送路徑特性 變動之接收信號之環境下也能適切地判定妨害位準。 換言之,本實施形態3之特徵爲,妨害平均算出部1 0 B 算出妨害平均位準,藉妨害判定部1 1執行根據基準値算出 部7得出之基準値而設定之臨界値和妨害平均位準之比較 ,將此比較結果作爲妨害判定位準而輸出至可靠性判定部 9 C,可靠性判定部9 C則根據妨害判定位準對算出之可靠 性位準施予一定之補正。 妨害判定部Π也可例如,如第2 1圖所示,由臨界値設 定部11 1,及比較部1 1 2所構成。臨界値設定部1 1 1係將 基準値算出部7輸出之基準値作爲妨害偵測用基準値,以 設定臨界値(第3臨界値)。此臨界値只要不會因衰減妨害 而造成載波全體之可靠性過度下降,錯誤率惡化之値即可 ,臨界値也可係爲對基準値Ρ乘上既定之係數δ得出之値 Ρ · δ。又,臨界値不必係爲1個,也可使用既定之係數δ 1 、δ2、…,作成多個臨界値Ρ·δ1、Ρ·δ2、…等。 或者,也可將此臨界値設定爲既定之値,而不需執行其 算出處理,藉此,省掉臨界値算出之處理,設定多個固定 之該臨界値,藉此能更精確地算出妨害判定位準,即使是 對衰減妨害也能更提昇解調錯誤訂正能力。再者,妨害判 定用基準値也可設定既定之値作爲前述基準値。 比較部U 2係執行妨害平均算出部1 0 Β得出之妨害平均 位準與臨界値設定部1 1 1得出之臨界値之比較(第4比較) ,然後將比較結果通知可靠性判定部9 C。例如,臨界値若 -56- 200307432 係爲1個之情形時,也可用2階段判定妨害平均位準是否 高於臨界値。臨界値若是爲多個之情形時則執行妨害平均 位準是位在那兩個臨界値之間之判定,將結果作爲妨害判 定位準而通知可靠性判定部9 C。臨界値若係爲多數之情形 時也可將妨害判定位準用例如3階段以上之多階段之値表 示並輸出,藉此能圓滑地算出對應妨害平均位準之妨害判, 定位準,對衰減之妨害能更提昇解調錯誤訂正能力。 可靠性判定部9 C也可由臨界値設定部9 C 1、比較部9 C 2 、可靠性位準判定部9 C 3、及可靠性位準補正部9 C 4所構 成。另外,有關臨界値設定部9 C 1、比較部9 C 2、可靠性 位準判定部9 C 3,也可分別作成與實施形態1之可靠性判 定部9之臨界値設定部9 1、比較部9 2、可靠性位準判定部 9 3者相同之構成,其等之詳細說明則從略。藉使用上述之 臨界値設定部9 C 1、比較部9 C 2、可靠性位準判定部9 C 3 接收到影響程度不同之多數頻率選擇性妨害之信號之情形 時則求出不易受頻率選擇性妨害之影響之基準値,執行根 據此基準値設定臨界値(第4臨界値)與偵測出之妨害位準 之比較(第5比較),藉此,判定每個載波之妨害位準,進 而能防止因存在有相對地大影響之妨害致無法偵測出影響 小之妨害之情事。再者,即使對存在有衰減等之傳送路徑 特性之變動之情形,也能求出適應此變動之基準値,進而 在傳送路徑特性變動之信號接收環境下也能執行適切之判 定。 可靠性位準補正部9 C 4係爲了防止在衰減環境下等過度 -5 7- 200307432 降低載波整體之可靠性,而對可靠性位準判定部9 C 3之輸 出進行補正俾防止對應妨害判定部1 1得出之妨害判定位 % 準,過度降低輸出至錯誤訂正部6之可靠性位準。例如, 從比較部1 1 2得出因衰減妨害等而顯示出妨害平均位準超 過既定之臨界値之信號之情形時,則對表示可靠性位準判 定部9 C 3輸出之載波之可靠性之位準執行提高,例如,1 個階段之處理俾防止可靠性位準過度下降。位準補正後得 出之可靠性位準係輸出到錯誤訂正部6。 另外,上述之可靠性判定部9 C雖係對應妨害判定部1 1 ® 得出之妨害判定位準而執行可靠性判定部之補正,但是也 可不必如此,而對應妨害判定部1 1得出之妨害判定位準, 執行補正處理以提昇臨界値俾判定妨害位準,藉此防止補 正後之可靠性位準之過度下降。 這樣子,依本實施形態3,與實施形態1同樣地,在接 收受到影響程度不同之多數頻率選擇性妨害之信號之情形 時,求出不易受頻率選擇性妨害之影響之基準値,比較此 φ 基準値與偵測出之妨害位準,藉此以判定每個載波之可靠 性,因此能防止存在有影響相對地大之妨害導致無法偵測 出影響小之妨害之情事。 再者,與實施形態1者相同,即使對存在有衰減等之傳 送路徑特性之變動之情形時,也是求出適應此變動之基準 値,並比較此基準値與妨害位準,因此,在接收傳送路徑 特性變動之接收環境下,也能適切地算出可靠性位準。 另外,因存在有衰減妨害等,屬於偵測目的對象外(與頻 -5 8- 200307432 率選擇性妨害不同)之妨害,致涵蓋頻寬內幾乎全體載波之 -妨害位準增大之情形時係執行妨害位準之平均値與基於上 ^ 述基準値之臨界値之比較,若偵知妨害位準之平均値過度 增大之情形時,則依每個載波對算出之可靠性位準施予一 定之補正,藉此能防止載波全體之可靠性位準過度下降。 因此,依使用本實施形態3之接收裝置,在放置於移動體 上執行信號接收等預想有衰減妨害之接收環境下特別發揮 效果。 另外,與實施形態2相同,本實施形態3,解調部5、基 _ 準値算出部7、妨害偵測部8 B之構成及內部處理也不須一 定要如上述那樣。這些元件之內部處理係如實施形態1說 明,只要能輸出對應各個目的之信號之處理的話則任何處理 皆可。 另外,構成組合實施形態2和實施形態3之接收裝置當 然可能。第2 3圖示出組合實施形態2和實施形態3之一例 。第2 3圖上對與第1 6圖和第2 1圖使用者相同之構成元件 φ 係用相同之符號表示,其詳細說明則從略。這種情形,實 施形態2和實施形態3所示之可靠性判定部之內部處理係 合倂在一起而成爲可靠性判定部9 D。 可靠性判定部9 D係由妨害位準補正部9 D 1、臨界値設定 部9 D 2、比較部9 D 3、可靠性位準判定部9 D 4、及可靠性 位準補正部9 D 5所構成。妨害位準補正部9 D 1也可作成與 實施形態2之可靠性判定部9 A上之妨害位準補正部9 A 1 相同之構成,而臨界値設定部9 D 2、比較部9 D 3、可靠性 -59- 200307432 位準判定部9 D 4、及可靠性位準補正部9 D 5也可分別作成 與實施形態3上之可靠性判定部9 C之臨界値設定部9 C 1 、比較部9 C 2、可靠性位準判定部9 C 3、及可靠性位準補 正部9 C 4相同之構成。 亦即,當求取妨害偵測結果(妨害位準)之平均値,算出 妨害平均位準之際,係執行妨害位準與既定之基準値之比 較,對顯示出極大妨害位準之載波,適應地偵知其之影響 和位置,將其排除於執行算出平均値之對象外,而算出平 均値作爲妨害平均位準,對顯示出高於妨害平均位準之妨 害位準之載波,則根據前述既定之基準値進行階段地判定 ,以算出可靠性位準。再者,也可根據前述既定之基準値 階段地判定妨害平均位準,接著根據此判定結果對可靠性 位準施予適宜補正後輸出至錯誤訂正部。 結果,除了實施形態3之效果外,另具有即使因高斯雜 音等之影響,在妨害偵測結果上產生最低位準之情形時則 自妨害位準之平均値推定最低位準(floor)作爲妨害平均位 準,對顯示出超過妨害平均位準之妨害位準之載波則判斷 存在有頻率選擇性妨害,藉此排除最低位準之影響,能對 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執行可靠性位準之判定,進而 能防止錯誤率之惡化。再者,於求取妨害偵測結果之平均 値,推定最低位準之際,對受到具有極大影響之妨害之載 波,適應地偵知其影響程度和位置,將其排除於平均之對 象外,藉此能適切地推定最低位準,在接收影響程度不同 之多數頻率選擇性妨害之信號之情形時也能偵測出影響相 - 60- 200307432 對地小之妨害之效果。 這樣子,藉組合多個實施形態之方法,能達成對多種接 收狀況具有效果之裝置。 另外,本實施形態3,雖係針對接收0 F D Μ信號之情形 時之適用例進行說明,但是接收信號並不限定此,藉作成 對應接收之信號之必要之構成,也能適用於接收由多數之 載波形成之頻率分割多工之F D Μ信號之其它裝置,這種情 形時則不需F F Τ部4。 (產業上之利用可靠性) 本發明係良好地適用於,接收F D Μ信號之情形時改善因 同一頻道妨害等,之頻率選擇性妨害等所造成之解調性能 之惡化,另外,因高斯雜音等而在頻率選擇性妨害上存在 有最低位準之情形時則排除最低位準之影響,抑制誤動作 ,更甚者,在將接收裝置放置於移動體之情形時抑制誤將 衰減之影響視爲涵蓋全體載波產生之妨害而產生之誤動作 ,之用途上。 (五)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示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多重載波之接收裝 置之整體構成之圖。 第2圖係示出前導信號之配置之說明圖。 第3圖係得出前導信號之傳送路徑特性之配置圖。 第4(a)、(b)圖係示出前導信號之時間軸內插之槪念之說 明圖,其中第4(a)圖係示出根據前導信號執行時間軸內插 之方向,第4(b)圖係示出前導信號和得出經時間軸內插後 200307432 之傳送路徑特性之時間上之配置之圖。 l 第5(a)、(b)圖係示出前導信號之頻率軸內插之槪念之說 L 明圖,其中第5 ( a)圖係示出根據前導信號和被前導信號在 時間軸上內插之信號執行頻率軸方向之內插之方向之圖, 第5 (b)圖係示出前導信號,經時間軸內插後之信號及經頻 率軸內插後之信號之圖。 / 第6圖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誤差算出部輸出之誤差 信號之配置圖。 第7 ( a )、( b )圖係誤差信號之妨害算出部輸出之妨害位準 ® 之配置圖,其中第7(a)圖係示出根據誤差信號在時間軸方 向上執行內插之方向之圖,第7 ( b)圖係示出誤差信號及經 時間軸內插之信號之圖。 第8圖係實施形態1之妨害算出部輸出之妨害位準之配 置圖。 第9(a)、(b)圖係示出妨害位準之頻率軸內插之槪念之說 明圖,其中第9(a)圖係示出根據妨害位準執行頻率軸上之 φ 內插之方向之圖,第9(b)圖係示出妨害位準及經頻率軸內 插之信號之圖。 第10(a)、(b)圖係用於說明設在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可 靠性判定部9之動作之圖,其中第1 0 ( a)圖係示出具有兩個 峰値之妨害位準之例,第1 0(b)圖係示出該可靠性位準之判 定結果。 第1 1圖係示出圓滑判定解碼法之槪念之圖。 第1 2圖係示出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接收信號之樣子 -62- 200307432 之圖。 第13(a)、(b)圖係示出本發明實施形態1所設之妨害偵 測部8得出之妨害位準和可靠性判定部9使用之臨界値之 關係之圖,其中第1 3 (a)圖係示出能偵測出相對於峰値差不 大之妨害A、妨害B,臨界値低之兩個妨害之情形之圖, 第1 3 (b)圖係示出能偵測出相對於峰値差大之妨害A、妨害 B,臨界値低之兩個妨害之情形之圖。 第1 4圖係示出將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用別的構成取代之 圖。 第15圖係示出第14圖之基準値算出部之內部構成例之 圖。 第1 6圖係示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多重載波接收裝置 之整體構成之圖。 第1 7圖係示出妨害位準上之最低位準之樣子之圖。 第1 8圖係示出妨害位準和其之平均値之樣子之圖。 第1 9圖係示出受到高斯雜音之影響之妨害位準之樣子 之圖。 第2 0圖係示出本發明實施形態2上設置之妨害平均算出 部之構成之圖。 第2 1圖係示出本發明實施形態3之多重載波接收裝置之 整體構成之圖。 第2 2圖係示出受到衰減妨害之情形時之妨害位準之樣 子之圖。 第2 3圖係示出組合本發明實施形態2和實施形態3之多 -63- 200307432 重載波接收裝置之整體構成之圖。 第2 4圖係以往技術之0 F D Μ接收裝置之整體構成圖。 第2 5圖係設在以往技術之Ο F D Μ接收裝置上之妨害偵測 部之構成圖。
第2 6 ( a )、( b )圖係示出以往技術之積分器11 3 e之輸出位 準和平均部1 1 3 g之輸出之平均値之圖,其中第2 6 ( a .)圖係 示出能偵測相對於峰値差不太大之妨害A、妨害B,臨界 値低之兩個妨害之情形之圖,第26(b)圖係示出相對於峰値 差大之妨害A、妨害B,臨界値變高,導致不易偵測妨害B 之情形之圖。 主要部分之代表符號說明
1 調 諧 部 2 A/ D 轉 換 部 3 正 交 解 調 部 4 FF Τ 部 5 解 調 部 6 錯 誤 訂 正 部 7 基 準 値 算 出 部 8 妨 害 偵 測 部 9 可 罪 性 判 定 部 1 0B 妨 害 平 均 算 出 部 11 妨 害 判 定 部 5 1 Λ / - 刖 導 信 號 產 生 部 5 2 複 數 除 法 部 -64- 時間軸內插部 記憶體部 頻率軸內插部 圓滑判定部 圓滑判定補正部 錯誤訂正解碼部 電力算出部 平均算出部 差分算出部 積分部 臨界値設定部 比較部 可靠性位準判定部 條件化平均算出部 -65

Claims (1)

  1. 200307432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接收裝置,其係接收在傳送頻寬內相互以不同頻率 產生之多數之搬送波(以下,稱爲載波)被分配給各個載 波之資訊信號調變之頻率分割多工(以下稱爲F D Μ )之 傳送信號之接收裝置,其特徵爲具備: 自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反映傳送路徑之特性, 同時另算出不易受到妨害之影響之基準値之基準値算出 部, 自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偵測出頻率選擇性妨害 之影響程度以作爲妨害位準之妨害偵測部, 根據前述基準値和前述妨害位準,判定構成前述接收 之F D Μ傳送信號之載波之可靠性位準之可靠性判定部 ,及 根據前述可靠性位準,執行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 號之錯誤訂正之錯誤訂正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收裝置,其中具備: 算出前述妨害偵測部偵測出之妨害位準之平均値之 妨害平均算出部, 前述可靠性判定部根據前述妨害平均算出部算出之 平均値和前述妨害位準,判定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 波,另同時根據前述基準値,判定構成前述接收之F D Μ 傳送信號之載波之可靠性位準。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收裝置,其中具備: 算出前述妨害偵測部偵測出之妨害位準之平均値之 -66- 200307432 妨害平均算出部, 根據前述妨害位準之平均値,判定妨害在整個前述傳 送頻寬內之影響程度,作爲前述妨害判定位準而輸出之 妨害判定部, 前述可靠性判定部係對應前述妨害判定部之輸出控 制前述判定之可靠性位準値。 4 . 一種接收裝置,其係接收在傳送頻寬內以相互不同頻率 產生之多數載波被分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調變,且 對被前述資訊信號調變之多數載波插入作爲解調基準 之前導信號(p i 1 〇 t s i g n a 1)之F D Μ傳送信號之接收裝置 ,其特徵爲具備: 自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解調出資訊信號之解調 部; 根據插入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之前述前導信號 算出前述載波之傳送路徑特性之平均電力作爲基準値 而輸出之基準値算出部; 偵測頻率選擇性妨害對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載波 之影響之程度,作爲妨害位準之妨害偵測部; 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臨界値,比較前述 臨界値和前述妨害位準,根據該比較結果,判定前述多 數之載波之可靠性,作爲可靠性位準而輸出之可靠性判 定部;及 對前述解調輸出,根據前述可靠性位準施予錯誤訂正 之錯誤訂正部。 -67- 200307432 5 . —種接收裝置,其係接收在傳送頻寬內相互以不同頻率 μ 產生之多數載波被分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調變之 1 F D Μ傳送信號之接收裝置,其特徵爲具備: 自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解調出資訊信號之解調 部; 算出構成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多數載波之平均電 力,作爲基準値而輸出之基準値算出部; 偵測頻率選擇性妨害對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多數 載波之影響程度,作爲妨害位準而輸出之妨害偵測部; 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臨界値,比較前述 臨界値和前述妨害位準,根據該比較結果,判定前述多 數載波之可靠性,作爲可靠性位準而輸出之可靠性判定 · 部;及 _ 對前述解調輸出,根據前述可靠性位準,施予錯誤訂 正之錯誤訂正部。 6 . —種接收裝置,其係接收在傳送頻寬內相互以不同頻率 φ 產生之多數載波被分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所調變 ,且對被前述資訊信號調變之多數載波插入作爲解調之 基準之前導信號之F D Μ傳送信號之接收裝置,其特徵 爲具備: 自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解調出資訊信號之解調 部; 根據插入於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前述前導信號, 算出前述載波之傳送路徑特性之平均電力,作爲基準値 -68- 200307432 而輸出之基準値算出部; 偵測頻率選擇性妨害對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多數 載波之影響程度,作爲妨害位準而輸出之妨害偵測部; 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第1臨界値,執行 有關前述妨害位準與前述第1臨界値之比較之第1比較 ,根據該第1比較結果,執行前述妨害位準之選擇俾算 出平均値,算出該選擇選出之妨害位準之平均値,作爲 妨害平均位準而輸出之妨害平均算出部; 執行有關前述妨害位準與前述妨害平均位準之比較 之第2比較,根據該第2比較之結果,判定受到頻率選 擇性妨害之載波,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第2 臨界値,執行有關受到前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之妨 害位準與前述第2臨界値之比較之第3比較,根據該第 3比較之結果判定前述多數載波之可靠性,作爲可靠性 位準而輸出之可靠性判定部;及 對前述解調輸出,根據前述可靠性位準施予錯誤訂正 之錯誤訂正部。 7. 一種接收裝置,其其係接收在傳送頻寬內以相互不同之 頻率產生之多數載波被分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所調 變之F D Μ傳送信號之接收裝置,其特徵爲具備: 自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解調出資訊信號之解調部; 算出構成前述接收之FDM信號之多數載波之平均電 力,作爲基準値而輸出之基準値算出部; -69- 200307432 偵測頻率選擇性妨害對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多數 β 載波之妨害程度,作爲妨害位準而輸出之妨害偵測部; 、 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第1臨界値,執行有 關前述妨害位準與前述第1臨界値之比較之第1比較, 根據該第1比較結果執行前述妨害位準之選擇俾算出 平均値,算出該選擇選定之妨害位準之平均値,作爲妨 害平均位準而輸出之妨害平均算出部; 執行有關前述妨害位準和前述妨害平均位準之比較 之第2比較,根據該第2比較之結果判定受到頻率選擇 ® 性妨害之載波; 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第2臨界値,執行有 關受到前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之妨害位準與前述 第2臨界値之第3比較,根據該第3比較之結果,判定 前述多數載波之可靠性,作爲可靠性位準而輸出之可靠 性判定部;及 對前述解調輸出,根據前述可靠性位準施予錯誤訂正 φ 之錯誤訂正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6項或第7項之接收裝置,其中 前述妨害平均算出部係設定單個或多個固定之前述 第1臨界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之接收裝置,其中 前述妨害平均算出部係執行有關前述妨害位準與前 述第1臨界値之比較之第1比較,根據該第1比較之結 果補正前述妨害位準,算出包含該被補正後之妨害位準 -70- 200307432 之前述妨害位準之平均値,作爲前述妨害平均位準而輸 - 出。 i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之接收裝置,其中 前述妨害平均算出部執行有關前述妨害位準與前述 第1臨界値之比較之第1比較,根據該第1比較之結果 執行算出平均値之前述妨害位準之選擇,算出該選擇選 定之妨害位準之平均値,對該妨害平均位準之平均値乘 上既定之係數俾提高平均値,將該提高之平均値作爲前 述妨害平均位準而輸出。 ®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之接收裝置,其中 前述可靠性判定部係設定單個或多個固定之前述第2 臨界値。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之接收裝置,其中 前述,可靠性判定部係算出前述妨害位準與前述妨害 平均位準之差以作爲差分位準; 根據該差分位準判定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執 φ 行有關受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之差分位準與前述 第2臨界値之比較之第3比較,根據該第3比較之結果 階段地判定前述多數載波之可靠性,作爲前述可靠性位 準而輸出。 1 3 . —種接收裝置,其係接收在傳送頻寬內相互以不同頻率 產生之多數載波被分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所調變 ,且對被前述資訊信號調變之多數載波被插入作爲解調 基準之前導信號之F D Μ傳送信號之接收裝置,其特徵 -7 1· 200307432 爲具備: _ 自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解調出資訊信號之解調 \ 部; 根據插入於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前述前導信號算 出前述載波之傳送路徑特性之平均電力,作爲基準値而 輸出之基準値輸出部; 偵測頻率選擇性妨害對前述接收之FDM信號之多數 載波之影響程度以作爲妨害位準之妨害偵測部; 算出前述妨害位準之平均値作爲妨害平均位準而輸 I 出之妨害平均算出部; 執行前述妨害平均算出部算出之妨害平均位準與妨 害判定用基準値之比較之妨害判定部; 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第3臨界値,執行有 關前述第3臨界値與前述妨害位準之比較之第4比較, 根據該第4比較之結果判定前述多數載波之可靠性,根 據前述妨害判定位準補正多數載波之可靠性,作爲可靠 φ 性位準而輸出之可靠性判定部;及 對前述解調輸出,根據前述可靠性位準施予錯誤訂正 之錯誤訂正部。 1 4 . 一種接收裝置,其係接收在傳送頻寬內相互以不同頻率 產生之多數載波被分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所調變 之F D Μ傳送信號之接收裝置,其特徵爲具備: 自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解調出資訊信號之解調 部; •72· 200307432 算出構成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之多數載波之平 均電力,作爲基準値而輸出之基準値算出部; 偵測頻率選擇性妨害對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之 多數載波之影響程度作爲妨害位準之妨害偵測部; 算出前述妨害位準之平均値,作爲妨害平均位準而輸 出之妨害平均算出部; 執行前述妨害平均算出部算出之妨害平均位準與妨 害判定用基準値之比較之妨害判定部; 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第1臨界値,執行有 關前述第1臨界値與前述妨害位準之比較之第1比較, 根據該第1比較之結果判定前述多數載波之可靠性,根 據前述妨害判定位準補正前述多數載波之可靠性,作爲 可靠性位準而輸出之可靠性判定部;及 對前述解調輸出,根據前述可靠性位準施予錯誤訂正 之錯誤訂正部。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或第1 4項之接收裝置,其中 前述妨害判定部係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 第3臨界値,執行有關前述妨害平均位準與前述第3臨 界値之比較之第4比較,根據該第4比較結果,判定妨 害對涵蓋前述整體傳送頻寬之影響程度,作爲前述妨害 判定位準而輸出。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或第1 4項之接收裝置,其中 前述妨害判定部係設定單個或多個固定之前述第3 臨界値。 -73- 200307432 1 7 . —種接收方法,其係接收在傳送頻寬內相互以不同頻率 產生之多數載波被分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所調變 ,且對被前述資訊信號調變之多數載波插入作爲解調基 準之前導信號之F D Μ傳送信號之接收方法,其特徵爲包 括: 自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解調出資訊信號之第1 工程; 根據插入於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之前述前導信 號,算出前述載波之傳送路徑特性之平均電力作爲基準 値而輸出之第2工程; 偵測頻率選擇性妨害對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之 多數載波之影響程度,作爲妨害位準之第3工程; 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臨界値,比較前述臨 界値與前述妨害位準,根據該比較結果,判定前述多數 載波之可靠性,作爲可靠性位準而輸出之第4工程,及 對前述解調輸出,根據前述可靠性位準施予錯誤訂正 之第5工程。 1 8 . —種接收方法,其係在傳送頻寬內相互以不同頻率產生 之多數載波被分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所調變,且對 被前述資訊信號調變之多數載波插入作爲解調基準之 前導信號之FDM傳送信號之接收方法,其特徵爲包括: 自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解調出資訊信號之第1 工程; 根據插入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前述前導信號,算 200307432 出前述載波之傳送路徑特性之平均電力,作爲基準値而 輸出之第2工程; 偵測頻率選擇性妨害對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多數 載波之影響程度作爲妨害位準之第3工程; 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第1臨界値,執行有 關前述妨害位準與前述第1臨界値之比較之第1比較, 根據該第1比較結果,執行算出平均値之前述妨害位準 之選擇,算出該選擇選定之妨害位準之平均値作爲妨害 平均位準而輸出之第4工程; 執行有關前述妨害位準與前述妨害平均位準之比較 之第2比較,根據該第2比較之結果判定受到頻率選擇 性妨害之載波,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第2臨 界値,執行有關受到前述頻率選擇性妨害之載波之妨害 位準與前述第2臨界値之比較.之第3比較,根據該第3 比較結果,判定前述多數載波之可靠性,作爲可靠性位 準而輸出之第5工程;及 對前述解調輸出,根據前述可靠性位準施予錯誤訂正 之第6工程。 1 9 . 一種接收方法,其係在傳送頻寬內相互以不同頻率產生 之多數載波被分配給各個載波之資訊信號所調變,且對 被前述資訊信號調變之多數載波插入作爲解調基準之 前導信號之FDM傳送信號之接收方法,其特徵爲包括: 自前述接收之F D Μ傳送信號解調出資訊信號之第1 工程; -75- 200307432 根據插入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前述前導信號,算 — 出前述載波之傳送路徑特性之平均電力,作爲基準値而 、 輸出之第2工程; 偵測頻率選擇性妨害對前述接收之F D Μ信號之多數 載波之影響程度,作爲妨害位準而輸出之第3工程; 算出前述妨害位準之平均値,作爲妨害平均位準而輸 出之第4工程; 根據前述妨害平均位準,判定妨害對涵蓋前述整體傳 送頻寬之影響程度,作爲妨害判定位準而輸出之第5工 ® 程; 根據前述基準値設定單個或多個第1臨界値,執行有 關前述第1臨界値與前述妨害位準之比較之第1比較, 根據該第1比較之結果判定前述多數載波之可靠性,根 據前述妨害判定位準補正前述多數載波之可靠性,作爲 可靠性位準而輸出之第6工程;及 對前述解調輸出,根據前述可靠性位準施予錯誤訂正 φ 之第7工程。 -76-
TW092108599A 2002-04-15 2003-04-15 The receiving device and the method thereof TW200307432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12711 2002-04-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307432A true TW200307432A (en) 2003-12-01

Family

ID=29243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08599A TW200307432A (en) 2002-04-15 2003-04-15 The receiving device and the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7424072B2 (zh)
EP (1) EP1499052A4 (zh)
JP (1) JP4299148B2 (zh)
BR (1) BR0303345A (zh)
TW (1) TW200307432A (zh)
WO (1) WO20030885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0810B2 (en) 2000-09-13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OFDM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7295509B2 (en) 2000-09-13 2007-1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method in an OFDM multiple access system
JP4157506B2 (ja) * 2003-07-29 2008-10-0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受信装置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EP1583306B1 (fr) * 2004-03-10 2014-05-07 St Microelectronics S.A. Démodulateur COFDM
US7917088B2 (en) * 2004-04-13 2011-03-29 Impinj, Inc. Adaptable detection threshold for RFID tags and chips
US7684503B2 (en) 2004-05-07 2010-03-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OFDM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OFDM reception method
JP4396423B2 (ja) * 2004-07-05 2010-01-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Ofdm受信装置
US9137822B2 (en) 2004-07-21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signaling over access channel
US9148256B2 (en) 2004-07-21 2015-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formance based rank prediction for MIMO design
US7907910B2 (en) * 2004-08-02 2011-03-15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vary power level of training signal
JP4561329B2 (ja) * 2004-11-18 2010-10-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測距システム,送信端末,受信端末,測距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1689139A3 (en) 2005-02-03 2007-09-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roadcast interference elimination in OFDM receiving systems
US20060203724A1 (en) * 2005-03-08 2006-09-14 Donna Ghosh Multi-carrier, multi-flow, reverse link medium access control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46560B2 (en) 2005-03-10 2016-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and rate control in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60203894A1 (en) * 2005-03-10 2006-09-1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ulse response measurement
US9154211B2 (en) 2005-03-11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feedback in multi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446892B2 (en) 2005-03-16 2013-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ructures for a quasi-orthogonal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43305B2 (en) 2005-03-17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20972B2 (en) 2005-03-17 2016-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61859B2 (en) 2005-03-17 2016-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84870B2 (en) 2005-04-01 2015-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US9408220B2 (en) 2005-04-19 2016-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for adaptive sectorization
US9036538B2 (en) 2005-04-19 2015-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hopping design for single carrier FDMA systems
US8565194B2 (en) 2005-10-27 2013-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uncturing signaling channe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11284B2 (en) 2005-05-31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 of supplemental assignments to decrement resources
US8879511B2 (en) 2005-10-27 2014-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signment acknowledgement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62859B2 (en) 2005-06-01 2013-06-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here decoding apparatus
US9179319B2 (en) 2005-06-16 2015-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sectorization in cellular systems
US8599945B2 (en) 2005-06-16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bust rank prediction for a MIMO system
JP4297093B2 (ja) * 2005-07-15 2009-07-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ドップラー周波数算出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ofdm復調装置
US8885628B2 (en) 2005-08-08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in a 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9209956B2 (en) 2005-08-22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gment sensitive scheduling
US20070041457A1 (en) 2005-08-22 2007-02-22 Tamer Kadou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tenna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44292B2 (en) 2005-08-24 2014-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36974B2 (en) 2005-08-30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coding and SDMA support
US9955438B2 (en) * 2005-09-27 2018-04-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allo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088384B2 (en) 2005-10-27 2015-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ymbol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477684B2 (en) 2005-10-27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knowledgement of control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44060B2 (en) 2005-10-27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hared signaling channels
US9172453B2 (en) 2005-10-27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US8045512B2 (en) 2005-10-27 2011-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frequency ban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693405B2 (en) 2005-10-27 2014-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DMA resource management
US8582509B2 (en) 2005-10-27 2013-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frequency ban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225488B2 (en) 2005-10-27 2015-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ared signaling channel
US9225416B2 (en) 2005-10-27 2015-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ed signaling channels for a reverse 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10651B2 (en) 2005-10-27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ootstraping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479924B2 (en) * 2005-11-14 2009-01-20 Sirf Technology Holdings, Inc. False reacquisition mitigation in high sensitivity navigational satellite signal receivers
US8582548B2 (en) 2005-11-18 2013-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831607B2 (en) 2006-01-05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verse link other sector communication
JP2007202082A (ja) * 2006-01-30 2007-08-09 Sony Corp Ofdm復調装置及び方法
CN101496325B (zh) * 2006-07-25 2012-07-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噪声估计方法和接收处理方法以及干扰噪声估计装置和接收机
JP4961918B2 (ja) * 2006-09-12 2012-06-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Ofdm受信装置及びofdm受信方法
US7890072B2 (en) * 2006-09-27 2011-02-15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C/I) ratio using a variable bandwidth filter
US20080084940A1 (en) * 2006-10-04 2008-04-10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 OFDM receiver
DE602007000507D1 (de) * 2007-02-14 2009-03-12 Ntt Docomo Inc Empfängergerät, Sendegerät und Kommunikationssystem zur Erfassung von Schmalbandinterferenz in einem Mehrträgerempfangssignal
KR20100005068A (ko) * 2007-03-08 2010-01-13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디지털 브로드밴드 방송과 셀룰러 통신 시스템의 상호운용성
FR2915840B1 (fr) * 2007-05-04 2009-07-24 Eads Secure Networks Soc Par A Decodage de symboles d'un signal repartis suivant des dimensions frequentielle et temporelle
EP2153639B1 (en) * 2007-05-22 2020-09-23 InterDigital Madison Patent Holdings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diction of gamma characteristics for a display
US20100201667A1 (en) * 2007-06-18 2010-08-12 Bongsun Lee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play characterization and content calibration
CN102017450A (zh) * 2007-10-30 2011-04-13 拉姆伯斯公司 用于确定通信系统中到达角度的技术
CN101911557B (zh) * 2008-01-25 2014-10-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接收处理方法及接收装置
JP5311978B2 (ja) * 2008-11-14 2013-10-09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妨害検出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等化器
EP2410785B1 (en) * 2009-03-17 2018-05-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imating downlink channel quality
CN101931437A (zh) * 2009-06-19 2010-12-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解调参考信号设置方法及装置
US8670432B2 (en) * 2009-06-22 2014-03-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of sending reference signals from multiple cells
CN101937073B (zh) * 2009-06-30 2012-11-28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Gps卫星的载波频率检测方法和装置及gps接收机
JP2011193079A (ja) * 2010-03-12 2011-09-29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受信回路
EP2395722A1 (en) * 2010-06-11 2011-12-14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Dresden GmbH LTE baseband reveiv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JP5572453B2 (ja) * 2010-06-23 2014-08-13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放送受信装置および放送受信方法
WO2012078105A1 (en) 2010-12-10 2012-06-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load prediction for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receivers
WO2012078095A1 (en) * 2010-12-10 2012-06-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ignalling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hetnets
US8645788B2 (en) * 2011-12-30 2014-02-04 Infinera Corporation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 convergence by controlling reliability levels of decoded words in a soft FEC decoder
EP2717481B1 (en) * 2012-10-05 2018-10-03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interferer transmitting an interfering signal
US20150049651A1 (en) * 2013-08-14 2015-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ally updating filtering configuration in modem baseband processing
JP6022089B2 (ja) * 2014-01-16 2016-11-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TWI569594B (zh) * 2015-08-31 2017-02-01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突波干擾消除裝置及突波干擾消除方法
WO2019127559A1 (zh) * 2017-12-30 2019-07-04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射频干扰去除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64988B2 (ja) * 1994-06-21 1999-03-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軟判定信号出力形受信機
JPH1117760A (ja) * 1997-06-24 1999-01-22 Sony Corp 受信装置及び送受信装置並びに通信方法
JP3363086B2 (ja) 1998-03-04 2003-01-07 株式会社東芝 Ofdm受信装置
JP2954570B1 (ja) 1998-06-02 1999-09-27 株式会社次世代デジタルテレビジョン放送システム研究所 周波数選択性妨害訂正装置
JP3782237B2 (ja) * 1998-06-18 2006-06-07 日本放送協会 Ofdm信号復調装置
JP3405258B2 (ja) 1999-03-12 2003-05-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軟判定復号用復調結果出力方法及び受信機
JP3110423B1 (ja) 1999-05-21 2000-11-20 株式会社東芝 周波数選択性妨害に対応する誤り訂正装置
KR100325367B1 (ko) * 2000-01-28 2002-03-04 박태진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비트 오율 측정장치및 방법
JP2001320342A (ja) * 2000-05-11 2001-11-16 Nec Corp Fdm−cdma送信方法、fdm−cdma受信方法及びそれらの装置
JP4774160B2 (ja) 2000-07-13 2011-09-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Ofdm受信装置
EP1176750A1 (en) * 2000-07-25 2002-0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ink quality determination of a transmission link in an OFDM transmission system
JP3872950B2 (ja) 2000-10-05 2007-01-24 株式会社東芝 周波数分割多重伝送信号受信装置
JP2003069531A (ja) * 2001-08-23 2003-03-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マルチキャリアcdma送信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cdma受信装置
EP1408625A3 (en) * 2002-10-11 2006-09-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versity receiver and diversity receiving method for FDM signa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52564A1 (en) 2009-02-26
BR0303345A (pt) 2004-08-10
JP4299148B2 (ja) 2009-07-22
JPWO2003088538A1 (ja) 2005-08-25
WO2003088538A1 (fr) 2003-10-23
US7424072B2 (en) 2008-09-09
US20040208138A1 (en) 2004-10-21
EP1499052A4 (en) 2008-07-16
US7653162B2 (en) 2010-01-26
EP1499052A1 (en) 2005-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307432A (en) The receiving device and the method thereof
KR100816609B1 (ko) 오에프디엠 수신장치 및 오에프디엠 수신방법
US842816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coding OFDM signals subject to narrowband interference
JP4961918B2 (ja) Ofdm受信装置及びofdm受信方法
US7706479B2 (en) OFDM receiver
US8085859B2 (en) Platform noise mitigation
US8731037B2 (en) Receiver, integrated circuit, receiv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7751351B2 (en) Disturbing signal detecting device for detecting a disturbing signal and OFDM receiver using the same
US9160581B2 (en) Receiver with Doppler tolerant equalization
JP2009044364A (ja) Ofdm受信装置
JP2008277936A (ja) Ofdm受信装置
KR102453629B1 (ko) 간섭 완화 기법
US8238272B2 (en)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transmission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JP5566223B2 (ja) 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装置及び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方法
US9036690B2 (en) Frequency-domain equaliz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WO2013054550A1 (ja) 等化装置、受信装置及び等化方法
WO2011132299A1 (ja)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JP2013201578A (ja) 伝送路応答推定器、及び放送受信装置
KR101098760B1 (ko) 왜곡 파일럿 복구를 통해 채널을 추정하는 채널 추정기, 그채널 추정기를 포함한 ofdm 수신장치, 및 왜곡 파일럿보상을 통한 채널추정방법
US9521017B2 (en) Diversity reception device, diversity reception method, reception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5812827B2 (ja) 受信装置
JP4704229B2 (ja) 受信装置
JP5572453B2 (ja) 放送受信装置および放送受信方法
JP2010041627A (ja) 受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8187652A (ja) 受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