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6104721A - 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86104721A
CN86104721A CN86104721.4A CN86104721A CN86104721A CN 86104721 A CN86104721 A CN 86104721A CN 86104721 A CN86104721 A CN 86104721A CN 86104721 A CN86104721 A CN 86104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ly
supply mode
air
temperature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861047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881B (zh
Inventor
姬野保则
下河直树
福田克己
山本照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01495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S621053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01495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S621054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01495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S621054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86104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61047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81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1917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using digital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13/075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having parallel rods or lamellae directing the outflow, e.g. the rods or lamellae being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装置用于偏转从空调机出气口射来的气流方向,该空调机带有设置在出气口的左、右和垂直偏转叶片。该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垂直偏转叶片,并彼此独立地驱动左和右偏转叶片。根据被控空间的室温,或热源一侧的气流温度来控制驱动装置,以按不同的方式从出气口送风:或以水平方向(或向上)分别向左右送风,或沿水平方向(或向上)向前方送风,或向下分别向左、右送风,或向下前方送风。

Description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不仅能使空调机送风口的送风方向按上下左右偏转,而且能使风流分为两部分,分别向左右偏转,同时还可以从身体的周围进行空调,从而提高环境的舒适程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采用微型计算机组成控制装置,自动进行复杂的偏转控制,以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接通电源后只要进行起始设定,即可保证空调机准确地按规定条件运行。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根据检测出的温度,分别采用不同的空调方法,即从身体周围进行空调或直接往身体上吹风,以此进一步提高舒适程度。
图1是风向偏转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它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用示例。图2是结构图,它表示该风向偏转装置中左右偏转叶片不同的连结方法。图3是装有该风向偏转装置的空调机斜视图。图4是该空调机的纵断面图。图5是该空调机的冷冻周期图。图6是该空调机的电路图。图7(A)、7(B)、7(C)是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功能电路图。图8是表示该风向偏转装置主要控制内容的工作流程图。图9是表示该空调机中水平分流送风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该空调机向下分流送风状态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该机向下集中送风状态的说明图。图12(A)和12(B)是表示该风向偏转装置详细控制内容的工作流程图。图13和14分别表示老式风向偏转装置主要部分的斜视图和断面图。
过去,为了提高居住空间的舒适性,曾设计过各种空调机风向偏转装置。
例如,有这样一种装置(特许公报昭55-10813号公报),送风口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种,若送风口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沿水平方向送风;若送风口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则沿垂直方向送风。
也就是说,这第1种老式结构,是为了防止所谓冷气流,它能提高采暖效果。
还有另外一种装置(美国专利第3257931号说明书),为了提高宽敞居室空间内的舒适性,而使左右偏转叶片和上下偏转叶片按一定的周期连续摆动。
这第2种老式结构示于图13和14。
该图中,在送风口101的正面部位上装有上下偏转叶片102(使风沿垂直方向偏转),和左右偏转叶片103、104(使风向沿水平方向偏转),并且,上下偏转叶片102通过连接横杆105a、臂杆106a、连接到波纹管107a上。而左右偏转叶片103、104分别通过连结横杆105b、105c、臂杆106b、106c,连接到波纹管107b、107c上。另外,在各个波纹管107a、107b、107c上分别缠有加热丝108a、108b和108c。109是控制加热丝108a、108b、108c通电断电的微动开关。
在上述结构中,若加热丝108a、108b、108c通电,波纹管107a、107b、107c就伸长,由于该波纹管107b伸长,使得微动开关动作,停止向加热丝108a、108b、108c供电。其结果波纹管107a、107b、107c冷却收缩。
如此重复进行上述动作,可获得送风的起伏效果。
然而,利用上述第1种老式结构的缺点是:只能进行垂直方向的偏转控制,所以,虽然在取暖时能防止冷风直接吹到人体,但因是单方向(向前)送风,所以,住室空间内的空气流动量很大,造成人体感觉的温度比实际室温低。并且向下吹风时直接吹到人体上,所以必须使送风温度完全升上来以后才能感到暖和,特别是从开始运转到向下送风需要的时间长,暖气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
另外,采用第2种老式结构的缺点是:虽然可以沿水平方向送风,但叶片的摆动与送风温度无关,特别是用于取暖时不能缩短升温时间和提高取暖效率。
下面根据图纸来说明采用本发明的空调机风向偏转装置实用示例。
图1是该装置的主要部分分解斜视图。
如图所示,上下偏转叶片1在送风方向上稍稍弯曲,由于附壁效应而产生上下风向偏转,在其纵向上有轴2,它连接在第1马达(步进马达)3上。另外,左右偏转叶片组,利用附壁效应使送风方向沿水平方向偏转,其组成部分包括连接在连结横杆4a上的左偏转叶片5a,和连接在连结横杆4b上的右偏转叶片5b。左偏转叶片5a通过叶片用壁杆6a、棒7a和马达用臂杆8a,连接到第2马达(步进马达)9a上;右偏转叶片5b通过叶片用壁杆6b、棒7b和马达用臂杆8b,连接到第3马达(步进马达)9b上。左偏转叶片5a稍稍弯曲,其弯曲的中心线位于该左偏转叶片5a中心线的左侧;右偏转叶片5b也稍稍弯曲,其弯曲的中心线位于该右偏转叶片5b中心线的右侧。也就是说,使得气流在下述送风口12的两侧部13a、13b产生上述附壁现象,进行风向偏转。关于上述附壁效应,这里不再说明,因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技术。
再者,在本实用示例中,用第1马达3、第2马达9a和第3马达9b构成驱动机构。但是如图2所示,也可以只用1个马达9c来驱动左右偏转叶片组,还可以通过采用齿轮或离合器等转换机构,只用一个马达来驱动上下偏转叶片和左右偏转叶片。并且,马达不仅限于步进马达,也可采用感应马达。
此外,也可采用随环境温度而变化的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弹簧,来代替马达。这时,该合金具有温度检测功能和设定温度的记忆功能(这二者是本发明的必要条件)。把左右偏转叶片组划分为左偏转叶片5a和右偏转叶片5b两个部分,这是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既能很容易地进行集流和分流,又能分别单独控制各部分的风向。为了更加微妙地控制风向,还可以把左右偏转叶片划分成更多的部分,相反,也可以不作任何划分,如图2所示,只用一根连结横杆4进行连接。再者,对左偏转叶片5a和右偏转叶片5b加以弯曲,是为了利用附壁效应进行风向偏转,另外也是为了提高集流和分流效果(这是本发明的目的所在)。如果不考虑上述附壁效应,则叶片也可采用不弯曲的平面形状,还可以使弯曲方向分别相反。
下面说明图3所示的室内空调机10的斜视图,该机装有图1所示的风向偏转装置。
该图中,在室内空调机箱10的正面装有吸入室内空气的进风口11,在该进风口11的下部装有送风口12,送风口12上装有上下偏转叶片1和左右偏转叶片5a、5b,为了利用上述附壁效应进行风向偏转,该送风口12的两侧13a、13b,分别制成逐渐向外扩大的曲面。并且,为了利用上述附壁效应进行风向偏转,送风口下面部14也制成逐渐向外扩大的曲面。
该室内空调机箱10的侧断面图示于图4。在进风口11对面的位置上装有室内热交换器15,在从该室内热交换器15到送风口12的通风路程中装有鼓风机16。
该实用示例的冷冻周期示于图5。
图中的压缩机17、四通阀18、室内热交换器15、毛细管19和室外热交换器20连结成一个环状回路。其中冷冻剂的流向是:按暖气方式运转时,冷冻剂按压缩机17、四通阀18、室内热交换器15、毛细管19和室外热交换器20的顺序流动;按冷气方式运转时,冷冻剂按压缩机17、四通阀18、室外热交换器20、毛细管19和室内热交换器15的顺序流动。
图中的21a~21d是间接检测送风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也就是说21a是检测室内热交换器20的管道温度的测温元件;21b是检测压缩机17的电流的电流检测器;21c是检测压缩机17的排气管压力的压力检测器;21d是检测室内热交换器15的管道压力的压力检测器;21e是检测进气温度或室温的温度检测器;为了检测送风温度,可以把温度检测器直接装在送风口12处,但是也可以根据上述各部位的温度(热源侧温度)、压力和电流进行检测,既可以任选一种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组合使用。
下面说明本实用示例的主要部分电路图,参见图6。
该图中,在微型计算机22内装有存储部分23和驱动信号发生装置24。前者用于存储预先设定的温度和送风方式等;后者用于根据存储部分23中所存储的设定值和输入值二者的比较结果,产生出适当的输出信号。在微型计算机的输入端通过比较器25连接作为温度检测器的热敏电阻21;在输出端通过向各马达3、9a、9b供应脉冲功率的缓冲器26a~26l,连接作为驱动工具的第1马达3、第2马达9a和第3马达9b。图中,27是偏压电阻;28a~28d是扫描电阻。(29)是转换冷气运转方式和暖气运转方式的转换开关。
众所周知,微型计算机(22)用于控制空调机的运转功能,其主要控制内容是冷气时和暖气时的室温控制、送风控制以及暖气时的除霜控制等。
本发明的内容是指送风控制,其他控制已是众所周知的技术,下面对送风控制加以说明。
若对图6的电路结构图进一步按功能划分,则如图7(a)所示。
在该图中,(23a)是存储第1设定值t1的存储机构;(23t)是存储比上述第1设定值t1大的第2设定值t2的存储机构;(23c)是存储送风口(12)的多种风向偏转方式的送风方式存储机构。这3个机构共同构成图6的存储部分。在上述送风方式存储机构(23c)中可存储以下几种送风方式:第1送风方式,即利用上下偏转叶片(1)、左偏转叶片(5a)和右偏转叶片(5b)进行送风,在水平或向上方向上,向正面集中送风。第2送风方式,即在水平或向上方向上,向左右分流送风。第3送风方式,即在向下方向上,向左右分流送风。第4送风方式,即在向下方向上,向正面集中送风。(25a)是第1比较机构,它对温度检测机构(21)所检测出的温度t和t1存储机构(23a)的第1设定值t1二者的大小加以比较并向下输出一个结果信号。(25t)是第2比较机构,它对上述检测出的温度t和t2存储机构(23b)的第2设定值t2的大小进行比较并向下面输出一个结果信号。第1和第2比较机构(25a、25b),由图6的比较器(25)和扫描电阻(28a)~(28d)构成。也就是说,比较器(25)的标准值随扫描电阻(28a)~(28d)的输出状态而变化,对第1设定值t1和第2设定值t2交替地进行比较,(29a)是冷气运转输出机构,(29t)是暖气运转输出机构,根据图6所示的转换开关(29)的接通位置(冷气侧或暖气侧),进行相应的输出。(30a)是起始设定输出机构,它对上下偏转叶片(1)、左偏转叶片(5a)和右偏转叶片(5b)进行控制,形成第1送风方式,图6所示的电源开关(30)每接通(ON)一次,该输出机构就进行一次输出。(31)是判定机构,它能判断出已输入的信号是第1比较机构(25a)的输出,还是第2比较机构(25t1)的输出;是冷气运转输出机构(29a)的输出,还是暖气运转输出机构(29t)的输出,或者是起始设定输出机构(30a)的输出,然后输出与其相对应的信号。(32)是选择机构,它可以从送风方式存储机构(23c)中选择出与判定机构(31)的输出相对应的送风方式,并加以输出。(33)是输出机构,它能使驱动机构(第1马达3、第2马达9a和第3马达9b)动作,形成由选择机构(32)所选择的送风方式。该输出机构(33)是由图6中的微型计算机(22)和缓冲器(26a)~(26l)构成的。
图7的电路图很难按图6进行严格的划分,但大体上可以这样划分,单点划线框内部分大体上是由图6的微型计算机(22)构成的,双点划线框内部分是由其驱动信号发生机构(24)构成的,另外,t1存储机构(23a)、t2存储机构(23t)和送风方式存储机构(23c)是由存储部分(23)构成的。
再者,第2比较机构(25b)对温度检测机构(21)所检测出的温度t和t2存储机构(23b)的设定值t2进行比较,但也可以如图7(b)所示的那样,对第1比较机构(25a)的输出和设定值t2进行比较。另外,如图7(c)所示,也可以设置单一的比较机构(25c),设置比较转换机构(28c),以便对检测出的温度t和第1设定值t1、第2设定值t2进行相互比较。
下面介绍本实用示例的主要动作,参见图8。该图是暖气运转时的流程图。
送风温度t是由热敏电阻21检测出的温度,t1、t2是第1、第2设定温度。当该送风温度t低于第1设定温度t1时,使第1马达3向右(顺时针方向)旋转;使第2马达9a向右旋转;使第3马达9b向左(反时针方向)旋转,然后停止。在这里,使第1马达3向右旋转,表示驱动上下偏转叶片1向水平位置(必要时向上方位置)移动;使第2马达9a向右旋转,表示驱动左偏转叶片5a向左侧移动;使第3马达9b向左旋转,表示驱动右偏转叶片5b向右侧移动。
也就是说,送风方式为水平分流,如图9所示。这时,不仅限于水平分流,也可以是水平集流。即不向下方送风即可。
当热敏电阻21的温度t高于第1设定温度t1,低于第2设定温度t2时,使第1马达3向左旋转,然后停止。也就是说送风方式为向下分流,如图10所示。
再者,当热敏电阻21的温度t高于第2设定温度t2时,在图10的状态下使第2马达9a向左旋转,使第3马达9b向右旋转,然后停止。也就是说,送风方式为向下集流,如图11所示。
通过以上动作,在取暖时首先按水平分流或水平集流方式送风,以免温度还不够高的风直接吹到人体上,造成不舒适的感觉;当送风温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按向下分流方式送风,使温风间接接触人体;当送风温度上升到足够高的程度时,因暖风直接吹到人体上也没有关系,所以,按向下集流方式送风。
另外,在能力可变型空调机中,若采用变频控制方法来控制压缩机的转数,则室温接近设定温度时,一般来说,空调能力逐渐减小。这时,室内空调机的送风量如果是一定的,则送风温度逐渐下降。
下面说用利用上述动作开始暖气运转时所产生的效果。
首先,刚开始暖气运转时送风温度低,所以,不宜使冷风直接吹到人体上。并且,即使冷风不直接吹到人体上,如果住室内空间的空气流动量太大也会使人感到风温比实际室温低,所以应当减小靠近人体周围的空间内的空气的流动量。也就是说,要采用水平分流或水平集流送风方式,使送出的风仅在房内的上部空间与周围空气混合,使人体不感到寒冷,起到取暖的作用。
然后,当送风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改用向下分流送风方式,因而从室内空间的周围进行加温。也就是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从人体的周围来看,室内空气的流动量仍然比较小,人体不会感到寒冷,能起到取暖作用。再者,由于温风首先对墙面加温,所以既能缩短升温时间,也能使室内空间温度分布均匀。
最后,当送风温度充分升高时,改用向下集流送风方式,于是暖风直接吹到人体上,因而能提高取暖效果。这时,因墙面也已加温到一定程度,所以,在室内的空间中也不会出现局部温度过低的现象。
下面说明冷气运转开始时本发明所产生的效果。首先,刚开始冷气运转时,送风温度较高,为了使室内的人及早感到凉爽,采用向下集流送风方式,直接向人体吹风。送风温度随运转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风温与体温的差值逐渐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人体会感到不舒适,于是改为向下分流送风方式,从室内空间的周围进行降温,不直接向人体吹风。这种做法可以减轻凉风的突然刺激。
当送风温度进一步降低时再改用水平分流送风方式,对室内空间的空气全面进行降温,以防止冷风造成身体不舒适的感觉。这种做法是在尽早使人体感到凉爽之后接着使室内整个空间降温,提高人体的舒适感。
下面根据图6、图7(a)~7(c)和图12(a)~12(b)来说明暖气运转时各偏转叶片(1)、(5a)、(5b)的详细动作,也就是以微型计算机(22)为中心的信号处理内容。
在这里,为便于说明起见,各偏转叶片(1)、(5a)、(5b)的起始设定状态,调整到送风方式存储机构(23c)中所存储的第1送风方式(即水平集流送风方式)上。
电源开关(30)一接通,起始设定输出机构(30a)就进行输出,由判定机构(31)对其加以判断。结果,由选择机构(32)从送风方式存储机构(23c)中选择出第1送风方式,完成起始设定。所以,第1马达(3)向右旋转,驱动上下偏转叶片(1),调整到水平(向上)送风方式。接着,第2马达(9a)向右旋转,而第3马达(9b)向左旋转,使左偏转叶片(5a)和右偏转叶片(5b)分别向中央靠扰,调整到集中送风方式。
然后,用温度检测机构(热敏电阻)(21)检测出温度t,再用第一比较机构(25a)对t1存储机构(23a)中存储的第1设定值t1和检测值t进行比较。由于温度t要达到第1设定值t1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起始设定状态要持续一段时间。
待这一段时间过后,温度t就达到第1设定值t1这时由判定机构(31)判断出从第1比较机构(25a)中送来的信号,结果由选择机构(32)选择出第3送风方式。也就是说因为温度尚未上升到t2存储机构(23b)中所存储的第2设定值t2,所以进行图12的程序1的处理。也就是说,因为是第一次执行程序1,所以标记F1设定为1,第1马达(3)左向旋转,停止在规定位置,即向下送风。
然后,第2马达(9a)向右旋转,停止在规定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左半边的送风方向离开中央位置。
接着第3马达(9b)向左旋转,停止在规定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右半边的送风方向离开中央位置。
通过以上动作,调整到图10所示的送风方式。
随着时间的延长,检测温度t逐渐达到第2设定值t2,这时,第2比较机构(25b)输出一个信号,判定机构(31)判断出这一信号后向选择机构(33)输出一个信号,由选择机构(33)选择出第4送风方式。于是进行图12的程序2的处理。
也就是说,因为是第1次执行程序2,所以标记F2设定为1,第2马达(9a)左向旋转,在规定位置上停止。即左偏转叶片(5a)向中央靠扰,左半边的送风方向调整到中央(正面)。
然后,第3马达(9b)右向旋转,停止在规定位置上。即右偏转叶片(5b)也向中央靠扰,右半边的送风方向调整到中央(正面)。
另外,上下偏转叶片(1)保持现有状态。
所以,送风方式变成向下、正面、集流方式(图11)。
然后,当检测温度t达到室温设定值时,恒温器就断开,停止暖气运转。这时,标记F1、F2复位,准备下一次的运转。
在此状态下,若继续送风,则检测温度t慢慢下降,接近第1设定值t1。其结果,进行程序1的处理,送风方式变成图10的状态,既不会出现温度不够高的风直接吹到人体上,也不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
图7(a)、7(b)、7(c)中的任一种电路均可进行上述控制。并且,第1~第3马达(3)、(9a)、(9b)的驱动顺序不仅限于图12(a)、12(b),而且可任意设定。
另外,在冷气运转时也是如此,不仅可以按上述顺序改变送风方式,而且还可以互相重复进行第1送风方式和第2送风方式。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效果从上述实用示例的说明中可以看出:当送风温度达到某一设定温度时,送风方式就从水平或向上送风变成向下分流送风。所以当送风温度低时仅仅在室内空间上部进行空气混合。也就是说,可以仅仅在室内空间上部进行空气混合;可以防止在室内空间下部进行大量的空气流动,所以,特别是在取暖时既不会使人体感到寒冷,也不会影响舒适的程度。
在暖气运转时,当送风温度稍高时,送风方式变成向下分流送风,所以,从室内空间下部周围,即从墙面上向中间加温,能提高温度分布的均匀性。与此同时,能加快发挥暖气的作用。当送风温度进一步升高时,则向下集流送风,能进一步提高温暖感。
另外,在冷气运转时,当送风温度高时,可以向下集流送风,其效果是:开始运转时气流能使人体马上感到凉爽,空调机继续运转,送风温度下降时人体不会感到凉风的突然刺激。
继续进行冷气运转时,不仅进行上述控制,而且在水平或向上送风时还要使冷风气流在右摆动,因此,可以使整个室内均匀冷却,形成舒适的环境。
另外,在能力可变型空调机中,采用变频控制方法来控制压缩机的转数,一般的控温过程是,当室温接近设定温度时空调能力逐渐减小。这时,如果室内空调机的送风量是一定的,则送风温度逐渐下降。也就是说,当室温达到稳定时,空调机的送风温度稍低,会使人体感到不舒适,所以改用向下分流送风方式,以免直接吹到人体上。这种方式,虽然风不直接吹到人体上,但仍然是向下送风,所以对室内空间的升温效果和向下集流送风时一样。也就是说,从室内空间周围的地面向中间加温,可以防止暖气层滞留在天花板附近,使室内空间温度分布良好,提高环境的舒适程度。当送风温度进一步下降时送风方式从向下分流送风方式变换成水平(向上)分流送风方式,所以,冷风不在地面流动,不会使人感到寒冷。

Claims (17)

1、配备有以下8个部分的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1)对冷冻剂进行压缩,与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一起构成冷冻循环系统的、压缩机,(2)内装鼓风机和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空调机箱,(3)设置在该室空调机箱内,把通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送到机外的、送内口,(4)使该送风口送出的空气往上下方向偏转的、上下偏转叶片,(5)左右偏转叶片组(该叶片组安装在上述送风口内,从送风口的中心线向左右两侧分成两个部分,该叶片组能将上述送风口送出的空气向左右两个方向分开或者向中央集中)。(6)能分别独立地对上述上下偏转叶片和左右偏转叶片组进行偏转驱动的、驱动机构,(7)检测被空调空间的温度(室温等)或热源一侧的温度(送风温度等)用的、温度检测机构,(8)控制驱动机构用的控制装置(控制的方法是:根据上述温度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温度,调节上述上下偏转叶片和左右偏转叶片组,以形成下列不同的送风方式:气流在水平或向上方向上往正面集中的第1送风方式、在水平或向上方向上往左右分流的第2送风方式,在向下方向上往左右分流的第3送风方式和在向下方向上往正面集中的第4送风方式)。
2、由以下10个机构组成控制装置的、申请权利要求1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1)存储第1设定值的t1存储机构,(2)存储比上述第1设定值大的第2设定值的、t2存储机构,(3)对上述检测出的温度值和t1存储机构、t2存储机构的各设定值进行比较并进行输出的、比较机构、(4)电源接通后进行输出的起始设定输出机构、(5)输出进行暖气运转的信号的暖气运转输出机构、(6)输出进行冷气运转的信号的冷气运转输出机构、(7)判断已输入的信号来自比较机构、起始设定输出机构,暖气运转输出机构,还是冷气运转输出机构时用的、判定机构。(8)存储以下四种送风方式的、送风方式存储机构,在水平或向上方向上往正面集中气流的第1送风方式,在水平或向上方向上往左右分流的第2送风方式,在向下方向上往左右分流的第3送风方式以及在向下方向上往正面集中的第4送风方式,(9)根据上述判定机构的判断结果的输出来选择上述第1~4送风方式的选择机构、(10)使驱动机构动作的输出机构(其目的是根据上述选择机构的输出把送风口的送风方式改变成已选定的送风方式)。
3、按下列方法使驱动机构动作的、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电源开关一接通,起始设定输出机构就进行输出,通过判定机构,选择机构和输出机构使驱动机构动作,把送风方式转换成第1送风方式。
4、按下列方法使驱动机构动作的、权利要求3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在暖气运转的情况下,当温度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温度达到t1存储机构的第1设定值时,送风方式转换成第3送风方式。
5、按下列方法使驱动机构动作的、权利要求范围4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当温度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温度达到t2存储机构的第2设定值时,使送风方式转换成第4送风方式。
6、按下列方法使驱动机构动作的、权利要求2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当接通电源开关时,起始设定输出机构进行输出,通过判定机构,选择机构和输出机构,使送风方式转换成第2送风方式。
7、按下列方法使驱动机构动作的、权利要求6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在暖气运转的情况下,当温度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温度达到t1存储机构的第1设定值时,送风方式转换成第3送风方式。
8、按下列方法使驱动机构动作的、权利要求7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当温度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温度达到t2存储机构的第2设定值时,送风方式转换成第4送风方式。
9、配备有以下8个部分并且上述左右偏转叶片组和驱动机构按以下方式构成的、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配备的8个部分是,(1)对冷冻剂进行压缩,与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一起构成冷冻循环系统的、压缩机,(2)内部装有鼓风机和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空调机箱,(3)设置在该室内空调机箱内的、把通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送到机外的、送风口,(4)使该送风口送出的空气往上下方向偏转的上下偏转叶片,(5)左右偏转叶片组(该叶片组安装在上述送风口内,从送风口的中心线向左右两侧分成两个部分,该叶片组能将上述送风口送出的空气向左右两个方向分开或者向中央集中),(6)能分别独立地对上述上下偏转叶片和左右偏转叶片组进行偏转驱动的、驱动机构,(7)检测被空调空间的温度(室温等)或热源一侧的温度(送风温度等)用的、温度检测机构,(8)控制驱动机构用的控制装置(控制的方法是:根据上述温度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温度,调节上述上下偏转叶片和左右偏转叶片组,以形成下列不同的送风方式:气流在水平或向上方向上往正面集中的第1送风方式,在水平或向上方向上往左右分流的第2送风方式,在向下方向上往左右分流的第3送风方式和在向下方向上往正面集中的第4送风方式)。左右偏转叶片组和驱动机构的构成方式是:左右偏转叶片组由单独动作的左偏转叶片和右偏转叶片构成;驱动机构由第1马达(用于在规定角度范围内,以正转、反转方向来转动上下偏转叶片)、第2马达(用于在规定角度范围内,以正转、反转方向来转动左偏转叶片)和第3马达(用于在规定角度范围内,以正转、反转方向来转动右偏转叶片)构成。
10、控制装置由以下10个机构构成的、权利要求9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1)存储第1设定值的t1存储机构、(2)存储比上述第1设定值大的第2设定值的、t2存储机构、(3)对上述检测温度值和t1存储机构、t2存储机构的各设定值进行比较进行输出的、比较机构、(4)电源接通后进行输出的起始设定输出机构、(5)能输出暖气运转信号的暖气运转输出机构、(6)能输出冷气运转信号的冷气运转输出机构、(7)能判断出,输入的信号是来自比较机构、起始设定输出机构、暖气运转输出机构还是冷气运转输出机构的、判定机构、(8)存储以下四种送风方式的、送风方式存储机构:(a)气流在水平或向上方向上往正面集中的第1送风方式、(b)气流在水平或向上方向上往左右分流的第2送风方式、(c)气流在向下方向上往左右分流的第3送风方式、(d)气流在向下方向上往正面集中的第4送风方式、(9)根据上述判定机构的判断结果输出,来选择上述第1~第4送风方式的、选择机构、(10)根据该选择机构的输出,起动第1~第3马达,使送风口的送风方式转换成已选定的、送风方式的输出机构。
11、当电源开关接通时,起始设定输出机构就进行输出,通过判定机构、选择机构和输出机构,起动第1~第3马达,使送风方式转换成第1送风方式的、权利要求10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
12、在暖气运转的情况下,当温度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温度达到t1存储机构的第1设定值时,起动第1~第3马达,使送风方式转换成第3送风方式的、权利要求11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
13、当温度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温度达到t2存储机构的第2设定值时,起动第2和第3马达,使送风方式转换到第4送风方式的、权利要求12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
14、当接通电源开关时,起始设定输出机构就进行输出,通过判定机构、选择机构和输出机构,起动第1~第3马达,使送风方式转换成第2送风方式的、权利要求10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
15、在暖气运转的情况下,当温度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温度值达到t1存储机构的第1设定值时,就起动第1~第3马达,将送风方式调整到第3送风方式的、权利要求14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
16、当温度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温度值达到t2存储机构的第2设定值时,就起动第2、第3马达,将送风方式调整到第4送风方式的权利要求15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
17、具有下列特点的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第1个特点是,配备有以下11个部分:(1)对冷冻剂进行压缩,与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一起构成冷冻循环系统的、压缩机、(2)内部装有鼓风机和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空调机箱,(3)设置在该室空调机箱内的、把通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送到机外用的送风口、(4)使该送风口送出的空气往上下方向偏转用的上下偏转叶片、(5)设置在上述送风口中心线的左边,并且能使上述送风口中的气流从中心线向左侧区域偏转的、左偏转叶片、(6)气流从中心线向右侧区域偏转的右偏转叶片、(7)在规定角度范围内沿正转或反转方向转动上述上下偏转叶片的、第1马达、(8)在规定角度范围内,沿正转或反转方向转动左偏转叶片的、第2马达、(9)在规定角度范围内,沿正转或反转方向转动右偏转叶片的第3马达、(10)检测被空调空间的温度(室温等)或热源测的温度(送风温度等)的温度检测机构、(11)控制第1~第3马达的控制装置(控制的方法是:根据上述温度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温度,来调整上下偏转叶片、左偏转叶片和右偏转叶片,使送风方式转换成下列方式之一:(a)气流在水平或向上方向上往正面集中的第1送风方式、(b)气流在水平或向上方向上往左右分流的第2送风方式、(c)气流在向下方向上往左右分流的第3送风方式、(d)气流在向下方向上往正面集中的第4送风方式)。第2个特点是,由下列10个机构构成上述控制装置:(1)存储了第1设定值的t1存储机构、(2)存储比第一设定值大的第2设定值的t2存储机构、(3)对上述检测温度值和t1存储机构、t2存储机构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并进行输出的、比较机构、(4)电源接通后进行输出的起始设定输出机构、(5)能输出暖气运转信号的暖气运转输出机构、(6)能输出冷气运转信号的冷气运转输出机构、(7)能判断出输入的信号是来自第1比较机构、第2比较机构、起始设定输出机构、暖气运转输出机、还是冷气运转输出机构的、判定机构、(8)存储第1送风方式、第2送风方式、第2送风方式和第4送风方式的、送风方式存储机构、(9)根据判定机构的判断结果的输出,来选择第1~第4送风方式的选择机构、(10)根据该选择机构的输出来起动第1~第3马达,使送风方式转换成选定的送风方式的、输出机构。第3个特点是;在暖气运转的情况下,当温度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温度达到t1存储机构的第1设定值时,把送风方式定为第3送风方式;另外,当温度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温度达到t2存储机构的第2设定值时,把送风方式定为第4送风方式;再者,把冷气运转时的送风方式定为第1送风方式和第2送风方式连续重复的方式。
CN86104721A 1985-07-08 1986-07-08 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 Expired CN10108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9519/85 1985-07-08
JP149523/85 1985-07-08
JP60149519A JPS6210536A (ja) 1985-07-08 1985-07-08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偏向装置および風向偏向方法
JP60149523A JPS6210540A (ja) 1985-07-08 1985-07-08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偏向装置および風向偏向方法
JP149524/85 1985-07-08
JP60149524A JPS6210541A (ja) 1985-07-08 1985-07-08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偏向装置および風向偏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6104721A true CN86104721A (zh) 1987-02-25
CN1010881B CN1010881B (zh) 1990-12-19

Family

ID=27319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6104721A Expired CN1010881B (zh) 1985-07-08 1986-07-08 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4738116A (zh)
KR (1) KR890003797B1 (zh)
CN (1) CN1010881B (zh)
AU (1) AU572028B2 (zh)
CA (1) CA1271630A (zh)
GB (1) GB2178160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5841B (zh) * 2002-08-30 2010-12-08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2141294A (zh) * 2010-01-29 2011-08-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除湿机
CN102326029A (zh) * 2008-12-26 2012-01-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风向控制用人体检测装置和障碍物检测装置的空调机室内机
CN102607142A (zh) * 2012-03-05 2012-07-25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快捷送风控制方法
CN102654305A (zh) * 2011-03-02 2012-09-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2869410A (zh) * 2010-10-28 2013-01-09 韩国建设技术硏究院 用于分开地供应泄漏气流和补充气流的空气供应调节门,用于控制空气供应调节门的方法,以及使用空气供应调节门的烟气控制系统
CN103477155A (zh) * 2011-12-06 2013-12-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3608627A (zh) * 2011-06-17 2014-02-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3900157A (zh) * 2014-03-25 2014-07-0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4279621A (zh) * 2013-07-03 2015-01-14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104748341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板状导叶、导风装置和空调器室内机
CN105135700A (zh) * 2015-10-19 2015-12-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水器温度提醒方法
CN107873075A (zh) * 2015-03-04 2018-04-03 艾尔玛斯特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为房间供应空气的系统
CN110116606A (zh) * 2019-06-10 2019-08-13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出风口及包括其的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03511D0 (en) * 1986-02-13 1986-03-19 Stukley P A R Central heating system
US4829447A (en) * 1987-06-22 1989-05-09 Parker Electronics, Inc. Bypass controller and bypass system
CN1013990B (zh) * 1987-09-22 1991-09-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送风控制装置
CN1010879B (zh) * 1987-10-01 1990-12-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H0717149B2 (ja) * 1987-11-25 1995-03-0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KR920007668B1 (en) * 1988-01-11 1992-09-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ir conditioner
JPH01285417A (ja) * 1988-05-10 1989-11-16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US5039008A (en) * 1989-05-10 1991-08-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er
JPH04349021A (ja) * 1990-08-02 1992-12-03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KR920016791A (ko) * 1991-02-01 1992-09-25 이헌조 에어콘의 루버위치 및 팬속도 조절회로
JP3085737B2 (ja) * 1991-07-17 2000-09-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GB2260831B (en) * 1991-10-18 1995-02-15 Toshiba Kk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having louver for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air into room
KR0149185B1 (ko) * 1993-06-17 1999-10-01 김광호 풍향조절날개구동방법 및 장치
JP3240854B2 (ja) * 1994-09-26 2001-1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吹出口
DE69528541T2 (de) * 1994-11-30 2003-0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mperaturregelungsverfahren eines Kühlschranks durch die Regelung der Austrittsrichtung der Kühlluft
KR0170697B1 (ko) * 1994-12-10 1999-03-20 윤종용 냉장고 및 냉기 토출 방향 제어에 의한 그 온도 제어 방법
US5907953A (en) * 1996-04-29 1999-06-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rigerator using velocity control of rotary blade
GR1003320B (el) * 1996-05-22 2000-02-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Συσκευη ελεγχου του εξερχομενου αεριου ρευματος απο συσκευη κλιματισμου και μεθοδος δι'αυτον
ID16935A (id) * 1996-05-22 1997-11-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lat kontrol arus angin keluar dari mesin penyejuk udara dan metode kerjanya
ES2147082B1 (es) * 1996-05-22 2001-04-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ocedimientos y aparato para controlar la direccion y el regimen de flujo del aire descargado desde un acondicionador de aire.
US6006529A (en) * 1997-07-16 1999-1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frigerator hav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persing blades
KR100222942B1 (ko) * 1997-07-31 1999-10-01 윤종용 냉기분배장치를 갖는 냉장고
JP3952597B2 (ja) * 1997-08-08 2007-08-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MY116772A (en) * 1997-09-24 2004-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frigerator with a cool air dispersing device capable of preventing backflow of air in a cooling compartment
KR100218940B1 (ko) * 1997-09-30 1999-09-01 윤종용 냉장고의 제어방법 및 냉장고용 냉기분배장치
KR19990042958A (ko) * 1997-11-28 1999-06-1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운전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0307228B1 (ko) * 1998-11-27 2002-02-19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절전운전제어방법_
KR20010011404A (ko) * 1999-07-28 2001-02-1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팬모터 속도제어장치 및 방법
KR20030036583A (ko) * 2003-04-23 2003-05-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면 흡토출 방식의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및 이를 이용한실외기 설치 시스템
US7191616B2 (en) * 2003-04-23 2007-03-20 Lg Electronics Inc. Front suction/discharge type out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er and outdoor unit installation system using it
KR100810850B1 (ko) * 2003-04-30 2008-03-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실외기의 고장방지장치 및 방법
WO2004097307A1 (en) * 2003-04-30 2004-11-11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outdoor unit’s louver blades and its method
US20080105754A1 (en) * 2004-01-15 2008-05-08 Behr Gmbh & Co. K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System
JP4355584B2 (ja) * 2004-01-29 2009-11-04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KR101192107B1 (ko) * 2004-09-07 2012-10-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토출그릴구조
US20060201174A1 (en) * 2005-03-14 2006-09-14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Rotating vane blend door
KR100640801B1 (ko) * 2005-05-10 2006-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천장형 에어컨의 베인 제어방법
CN101153733B (zh) * 2006-09-30 2010-05-12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具有上排风的三出风口空调的不对称排风控制方法
US7975497B2 (en) * 2007-06-27 2011-07-12 Hoshizak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efrigeration unit having variable performance compressor operated based on high-pressure side pressure
US8708787B2 (en) * 2008-10-20 2014-04-2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ctive material enabled pressure release valve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1737910A (zh) * 2008-11-07 2010-06-16 塞莫金公司 新鲜空气箱
CN201680560U (zh) * 2010-04-09 2010-1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壁挂空调器
JP5365675B2 (ja) * 2011-09-30 2013-12-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5338895B2 (ja) * 2011-12-28 2013-11-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CN104456844B (zh) * 2014-11-19 2017-10-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180031265A1 (en) * 2016-07-26 2018-02-01 James P. Janniello Air vent controller
US11149966B2 (en) * 2017-03-09 2021-10-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7894049A (zh) * 2017-12-15 2018-04-10 博维恩冷冻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调节水汽出风方向的冷风机
WO2021054287A1 (ja) * 2019-09-17 2021-03-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US11458808B2 (en) * 2020-04-22 2022-10-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eatures of shutter system using modular SMA spring actu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57931A (en) * 1963-12-09 1966-06-28 Whirlpool Co Air conditioner louver mechanism
US3298298A (en) * 1964-03-10 1967-01-17 Iwata Yoshiaki Grille device in air-conditioning
AU507690B2 (en) * 1976-09-06 1980-02-21 Meyers Taylor Pty. Ltd Louvre ventilation
AU546093B2 (en) * 1980-09-03 1985-08-15 S.W. Hart & Co. Pty. Ltd. Louvre assembly
US4628801A (en) * 1984-05-25 1986-12-1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Wind direction changing device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5841B (zh) * 2002-08-30 2010-12-08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2326029A (zh) * 2008-12-26 2012-01-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风向控制用人体检测装置和障碍物检测装置的空调机室内机
CN102326029B (zh) * 2008-12-26 2014-04-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风向控制用人体检测装置和障碍物检测装置的空调机室内机
CN102141294A (zh) * 2010-01-29 2011-08-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除湿机
CN102141294B (zh) * 2010-01-29 2014-06-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除湿机
CN102869410A (zh) * 2010-10-28 2013-01-09 韩国建设技术硏究院 用于分开地供应泄漏气流和补充气流的空气供应调节门,用于控制空气供应调节门的方法,以及使用空气供应调节门的烟气控制系统
CN102869410B (zh) * 2010-10-28 2015-03-11 韩国建设技术硏究院 空气供应调节门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烟气控制系统
CN102654305A (zh) * 2011-03-02 2012-09-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2654305B (zh) * 2011-03-02 2014-04-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3608627A (zh) * 2011-06-17 2014-02-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3608627B (zh) * 2011-06-17 2016-06-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3477155A (zh) * 2011-12-06 2013-12-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2607142A (zh) * 2012-03-05 2012-07-25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快捷送风控制方法
CN104279621A (zh) * 2013-07-03 2015-01-14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104279621B (zh) * 2013-07-03 2019-05-07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103900157A (zh) * 2014-03-25 2014-07-0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7873075A (zh) * 2015-03-04 2018-04-03 艾尔玛斯特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为房间供应空气的系统
CN104748341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板状导叶、导风装置和空调器室内机
CN105135700A (zh) * 2015-10-19 2015-12-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水器温度提醒方法
CN110116606A (zh) * 2019-06-10 2019-08-13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出风口及包括其的车辆
CN110116606B (zh) * 2019-06-10 2022-10-21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出风口及包括其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1271630A (en) 1990-07-17
GB2178160B (en) 1989-07-19
GB2178160A (en) 1987-02-04
AU572028B2 (en) 1988-04-28
AU5979686A (en) 1987-01-15
GB8616272D0 (en) 1986-08-13
US4738116A (en) 1988-04-19
CN1010881B (zh) 1990-12-19
KR870001448A (ko) 1987-03-13
KR890003797B1 (ko) 1989-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86104721A (zh) 空调机的风向偏转装置
CN101413710B (zh) 控制空调器出风方向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614C (zh) 空调机的控制装置
CN1132339A (zh) 空调机控制系统
CN107255307A (zh) 空调
CN107255337B (zh) 空调的送风方法
CN1321861A (zh) 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20806A (zh) 一种空调送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862131A (zh) 天花式空调的叶片控制方法
CN1266424C (zh) 具有下部送热风功能的柜式热泵型空调器
CN106196474A (zh) 空调智能控制方法
CN106907829A (zh) 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244783C (zh) 空调机
CN108286755A (zh) 一种自带冷源的空气处理机组
CN1124445C (zh) 具有在冷却模式期除湿作干燥运行的方法及装置的空调器
CN1099119A (zh) 空调器的干燥运转方法
WO2022237193A1 (zh) 空调器的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31756A (zh) 空调机的送风控制装置
CN106642549A (zh) 基于距离实现空调制冷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306A (zh) 空调机
CN1119581C (zh) 用于控制空调冷风气流的方法
CN201314674Y (zh) 一种控制空调器出风方向的控制装置
CN1603705A (zh) 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控制机构
CN106016599A (zh) 一种基于距离实现空调制冷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JP2011069594A (ja) 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3 Decis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