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5202437U - 爬杆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爬杆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85202437U
CN85202437U CN 85202437 CN85202437U CN85202437U CN 85202437 U CN85202437 U CN 85202437U CN 85202437 CN85202437 CN 85202437 CN 85202437 U CN85202437 U CN 85202437U CN 85202437 U CN85202437 U CN 85202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climbing
motor bike
wheel
motor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Ceas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8520243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江
于力
于润
Original Assignee
于江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于江 filed Critical 于江
Priority to CN 8520243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85202437U/zh
Publication of CN85202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5202437U/zh
Ceas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线路架设及维修工具。该爬杆摩托车特点是:集爬杆工具与交通工具于一体,在一经改装的三轮摩托车后部装有由摩托车汽油发动机动力驱动的爬杆装置。装置内的两个纺锤形硬塑橡胶辊通过伞形齿轮传动沿电线杆对转,从而完成上、下杆的功能。该车不仅能上、下杆,还可通过车体的螺旋运动,完成在杆上平行转动任意角度的功能。为确保安全,该爬杆摩托还设有安全锁紧器。本爬杆摩托特别适用于长途线路的野外作业。

Description

用于架设和维修通信、电力线路的爬杆摩托车。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信、电力系统的线路架设及维修工具。
在现在的通信、电力线路的架设及维修中,一般仍延用脚扣子上杆,使用脚扣子上杆以及在杆上作业,不仅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而且带有很大的危险性。如果是进行野外作业,还需携带脚扣子及各种工具、材料乘其它交通工具赶赴工作现场,很不方便。目前,国外有人发明了一种采用气压或者液压传动的爬杆仓〔CLimbing    Cabin(EP    6076)〕,但这种爬杆仓对电线杆的规则性及杆表面的平滑程度要求较高。特别是进行长途线路的野外作业,携带并使用它仍有些不便之处,而且此爬杆仓采用液气压传动,故对于冬季室外温度很低的北方,应用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为了改变线路工人的传统工作方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工人作业时的人身安全,特别是为满足长途线路野外作业的需要,减化劳动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而设计了这种集交通工具和爬杆工具于一体的三轮爬杆摩托车。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如下方式完成的。
整个爬杆摩托车车体分为行驶部分和爬杆部分。行驶部分即为普通三轮摩托车,所不同之处仅在于:该车两后轮处于前轮后方且与前轮呈对称的位置上。该爬杆摩托车有前、后两套把,车座是双向车座,两把均能控制汽油发动机油门和离合系统,即爬杆摩托车无论处于行驶状态还是爬杆状态均由汽油发动机提供动力。行驶时用前把,后面的爬杆部分亦可作为驼架装载一些工具、导线等。爬杆时,人体转180°扶后把,面朝电线杆,将前把上的一固定卡卡住,前把还可作为人体护栏使用。
线路工人执行任务时,骑爬杆摩托车前往工作现场,当爬杆摩托车驶到电线杆前时,将两后轮离合器离开,两后轮即停止转动。将支架上的开合连销拔下,支架后半部连同后面硬塑橡胶辊一起被拉开,移动爬杆摩托车使前面的硬塑橡胶辊靠紧电线杆,再将拉开的部分扣回来,使后辊靠紧在电线杆上,插上开合连接销,稍抬一下车体,使之离开地面,此时,由于车体自身的重量,使整个爬杆摩托车在杆上位于车体一侧产生偏重,如人坐上去以后偏重得更历害,因此,靠重力的水平分力,前辊紧紧靠在电线杆上。同时,由于支架上的万向连接器轴中心和开合连接轴中心位于电线杆两侧对称的位置上,而后辊和它上面平衡支轮的前端同时靠在电柱的另一侧,车体偏重的结果使弓形支架产生内折,两辊之间有减小距离的趋势,即:爬杆摩托车自身引起的重力,由支架通过万向连接器的轴和开合连接轴传递给后辊和平衡支轮的力是一向里挤压电线杆的力。又由于从上述的两个轴的中心到前部车体的等效重力作用点的距离比两轴中心到后辊的距离大许多(约四倍)根据杠杆原理可知,后辊挤压电柱的力量是很大的,由于重力及杠杆力作用的结果,使前后两辊紧紧抱住电线杆,加上平衡支轮维持车体的平衡,爬杆摩托完全可以稳定、可靠地抱住电线杆。
开始爬杆时,首先合上上升离合器,将汽油发动机离合合上,此时,通过发动机链条传动蜗轮蜗杆减速系统的蜗杆轴,使上升蜗轮减速器直接传动与前辊连成一体的伞形齿轮组,从而使前辊产生顺时针(由图外向里看)转动。由于前辊的另一端也设伞形齿组,故通过万向节和方形伸缩传动杆传动到带动后辊的伞形齿组,使后辊产生逆时针转动(由图外向里看),前后两辊对转的结果,使爬杆摩托以电线杆为轨道向上运动(滚动)。在爬杆摩托爬杆时,安全锁紧器也进行工作,锁紧器内装有跟进卡头,当爬杆摩托车每上升两厘米时,安全锁紧器靠伸缩弹簧向电线杆推进一个齿,以便顶住电柱,安全锁紧器的设置防止了车体的意外下滑。需要下杆时,将上升离合伞形齿离开,合上下降离合伞形齿轮,此时另一传动离合起作用,带动下降离合齿组,并通过万向节和方形伸缩传动杆传动另一伞形齿轮组,传动的结果使前后两辊产生与上杆时相反的转动,从而使车体顺电线杆下降。
当爬杆摩托位于杆上时,为了满足工人作业时的需要,爬杆摩托可水平转动任意角度。具体作法是:左手搬动转向手柄,通过转向连杆拉动转向器,使支架肩伸长或缩短,此时,前后两硬塑橡胶辊在电线杆的不同弧面上呈交叉状,两辊运动时形成螺旋式上升或下降。如车体已处杆顶,需转动角度时,可先作下旋,旋至所需角度,然后搬回转向手柄,使车体垂直上升至原来高度即可,这样就完成了使车体在杆上转动任意角度的功能。工人坐摩托车在杆上作业时,一旦由于发动机出现故障难以排除,可把爬杆离合挂空档,利用安全锁紧器控制整个机体靠重力自行下降。
使用本爬杆摩托车作为线路维修及架设工具比较方便,因为它既是爬杆机,又是交通工具。爬杆时,每分钟上升高度为8米,而且它对电线杆的规则性及表面平滑程度要求不高。在公路上行驶时时速可达30公里,整个爬杆摩托车自重仅四十多公斤,操作简便,尤其适用于野外、山区等地区的线路作业。采用这种爬杆摩托不仅大大地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作业时有安全保障,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爬杆车不仅仅局限于爬电线杆,将其稍加变动(如加大汽油发动机马力,适当改变某些机械结构的参数)可爬各种圆形及方形立柱如桅杆、烟囱等。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
整个爬杆摩托车可分成前面的行驶部分和后面的爬杆部分。行驶部分主要包括汽油发动机〔22〕一个前轮〔21〕、两个连在驱动轴上的后轮〔31〕,与普通三轮摩托车不同之处在于,该车的两个后轮位于前轮后方,且与前轮对称的位置上,还包括一双向车座〔6〕,该爬杆摩托车有前、后两个把〔3〕〔7〕,前后两把均连接有汽油发动机离合拉线和油门拉线,行驶时使用前把〔3〕,爬杆时,将固定卡〔2〕卡住,前把〔3〕可起人体护栏作用。后面的爬杆部分整体呈一方形可打开的闭合金属支架结构。两个用以完成爬杆动作的硬塑橡胶辊〔33〕〔38〕就设置在支架结构内,橡胶辊呈纺锤形,它们的轴线平行,一前一后位于一水平面上,中间隔有一适当的距离。与两辊连接的是直接传动两辊转动的伞形齿轮组〔14〕〔32〕〔37〕,伞形齿轮组的转动方式由传动离合〔13〕〔29〕决定,其中一为上升传动离合,另一为下降传动离合,二者受升降离合手柄〔11〕控制。安在摩托车驱动轴〔25〕上的蜗轮〔12〕〔26〕蜗杆〔25〕减速系统直接传动离合伞形齿轮,其中一为上升蜗轮减速器,另一为下降蜗轮减速器,二者由发动机离合控制。驱动蜗轮蜗杆转动的动力是由摩托车汽油发动机〔22〕通过链条〔23〕提供的。连接两伞形齿轮组〔32〕〔37〕的是一方形伸缩传动杆〔36〕传动杆的前端与伞形齿轮组〔32〕连接处设有万向节〔34〕,传动杆的上方为一弓形支架〔20〕,支架的中间部位设有开合连接〔35〕,对面的支架也呈弓形,其支架中点处设有万向连接器〔15〕。在纺锤形硬塑橡胶辊〔33〕的上方设有安全锁紧器〔30〕,锁紧器后部装有跟进卡头〔27〕前部装有伸缩弹簧〔28〕,最前端为一弧形制动片〔〔18〕,制动片和胶辊〔33〕同时接触电线杆。与该制动片相对应,在后支架的中部设有一平衡支轮〔19〕,其前端支撑架也呈弧形,使支撑片上的三个滚轮同时触杆。在该爬杆装置中与辊〔38〕的一端相连,还设有转向调节器〔17〕和转向手柄〔10〕,搬动手柄〔10〕,通过转向器拉杆〔16〕可使两辊在杆上呈交叉状,此时爬杆摩托车在杆上走螺旋线,即:螺旋式上杆或下杆,这样就完成了在杆上水平转动任意角度的功能。
说明书附图标记注名:
1、汽油发动机油门        2、固定卡        3、前把        4、车架        5、发动机离合        6、双向车座        7、后把        8、油门拉线        9、锁紧器手柄        10    转向手柄        11、升降离合手柄        12、蜗轮减速器        13、传动离合        14、伞形齿组        15、万向连接器        16、转向拉杆        17、转向调节器        18、弧形制动片        19、平衡支轮        20、支架        21、前轮        22、汽油发动机        23、发动机链条        24、发动机离合拉线        25、蜗杆轴(摩托车驱动轴)        26、蜗轮减速器        27、跟进卡头        28、弹簧        29、传动离合        30、安全锁紧器        31、后轮        32、伞形齿组        33、前硬塑橡胶辊        34、万向节        35、开合连接        36、方形伸缩传动杆        37、伞形齿组        38、后硬塑橡胶辊        39、后轮离合器

Claims (10)

1、用于通信及电力线路的架设及维修,特别是适于长途线路野外作业的三轮爬杆摩托车,该爬杆摩托车由行驶、爬杆两部分组成,其行驶部分主要有汽油发动机[22]、一个前轮[21]、两个安在驱动轴[25]上的后轮[31]及车架[4],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摩托车的两后轮位于前轮后方且与前轮呈对称的位置上,在三轮摩托车尾部装有由摩托车汽油发动机动力驱动的爬杆装置,该装置整体为可打开的闭合金属支架经构,在支架内水平设有两个可以电线杆为轨道作对转的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辊[33][38],直接传动两辊作对转的是齿轮组[32][37][14]及传动离合,安在摩托车驱动轴上的蜗轮[12][26]蜗杆[25]减速系统,其中一为上升蜗轮减速器,另一为下降蜗轮减速器,二者通过升降离合手柄[11]控制,直接带动两传动离合[14][29],位于辊[33]上方设有一安全锁紧器[30]。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杆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爬杆装置的支架,其左右两侧部分呈弓形〔20〕其中一侧支架中点设有万向连接器〔15〕,另一侧支架中点设有开合连接〔35〕。
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爬杆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带有开合连接〔35〕的支架的下方,与支架平行且连接齿轮组〔33〕和〔37〕设有一方形伸缩传动杆〔36〕,传动杆的前端与齿轮组〔32〕相接处设有万向节〔34〕。
4、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爬杆摩托车,其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说的爬杆装置在其后支架上与辊〔38〕的一端部相连接,设有可使两辊于杆上不同位置呈交叉状,进而使摩托车在杆上作螺旋运动的转向调节器〔17〕和转向手柄〔10〕。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杆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爬杆装置中的安全锁紧器〔30〕其后部装有跟进卡头〔27〕,前部装有伸缩弹簧〔28〕,最前端为一弧形制动片〔18〕。
6、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爬杆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爬杆装置后部支架上设有一平衡支轮〔19〕,其最前端支撑部分也呈弧形。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杆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爬杆摩托车中的传动齿轮及齿轮组均采用伞形齿轮传动结构。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杆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用以完成爬杆动作的辊〔33〕〔38〕是用可塑硬橡胶材料制成,其形状为纺锤形。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杆摩托车,其特征还在于:该爬杆摩托车有前、后两套把手〔3〕〔7〕,两套把手均连有汽油发动机油门〔1〕〔8〕和发动机离合〔5〕〔24〕,通过离合〔39〕控制,可使爬杆摩托车无论处于行驶状态还是爬杆状态均由汽油发动机〔22〕提供动力。
10、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爬杆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摩托车前把〔3〕把芯外有一固定卡〔2〕,且车座为双向车座〔6〕,当爬杆摩托车位于杆上,人面向电线杆坐在双向车座〔6〕上作业时,卡住固定卡〔2〕,前把〔3〕还可作为人体护栏用。
CN 85202437 1985-06-21 1985-06-21 爬杆摩托车 Ceased CN85202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5202437 CN85202437U (zh) 1985-06-21 1985-06-21 爬杆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5202437 CN85202437U (zh) 1985-06-21 1985-06-21 爬杆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202437U true CN85202437U (zh) 1986-08-20

Family

ID=4798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5202437 Ceased CN85202437U (zh) 1985-06-21 1985-06-21 爬杆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852024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9818A (zh) * 2019-09-17 2019-12-06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可爬杆的摩托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9818A (zh) * 2019-09-17 2019-12-06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可爬杆的摩托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7895A (zh) 折叠滑板包
CN203358778U (zh) 折叠滑板包
CN102826150B (zh) 一种车体可倾斜式组合车辆
CN85202437U (zh) 爬杆摩托车
CN103587632B (zh) 双驱动三轮自行车
CN102626359A (zh) 自助式可上下楼梯的电动轮椅
CN2224149Y (zh) 可调自行车车把
CN207389395U (zh) 躺式双轮自行车
CN100488832C (zh) 四轮自行车
CN203970708U (zh) 前中方向把操控转向高速电动轮椅
CN206590039U (zh) 一种yl结构倒三轮车
CN2160601Y (zh) 一种手脚可同时驱动的链轮式自行车
CN104843104B (zh) 一种铁路t型梁专用运输设备
CN201254248Y (zh) 一种踩踏式自行车
CN202966570U (zh) 环保型双电机驱动电动车
CN2601923Y (zh) 代步车
CN1079512C (zh) 一种杠杆传动省力机构
CN2078286U (zh) 高速自行轿车
CN86203455U (zh) 机动爬杆工程车
CN209988045U (zh) 一种四轮自行车
CN206938950U (zh) 自行车
CN2792931Y (zh) 一种三轮电动车
CN2363928Y (zh) 一种脚踏行走吊椅车
CN2392727Y (zh) 电动滑板车
CN2507762Y (zh) 全封闭式电动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E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