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5102880A - 直接法合成苯基氯硅烷 - Google Patents

直接法合成苯基氯硅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85102880A
CN85102880A CN 85102880 CN85102880A CN85102880A CN 85102880 A CN85102880 A CN 85102880A CN 85102880 CN85102880 CN 85102880 CN 85102880 A CN85102880 A CN 85102880A CN 85102880 A CN85102880 A CN 85102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contact
alloy powder
silicon
phenyl chlorosi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 8510288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85102880B (zh
Inventor
刘业成
钱大
赵鸣星
纪夕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Branch Of Chengguang Chemistry Inst Ministry Of Chemical Industry (c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Branch Of Chengguang Chemistry Inst Ministry Of Chemical Industry (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Branch Of Chengguang Chemistry Inst Ministry Of Chemical Industry (c filed Critical First Branch Of Chengguang Chemistry Inst Ministry Of Chemical Industry (c
Priority to CN851028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85102880B/zh
Publication of CN85102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5102880A/zh
Publication of CN85102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5102880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应用新型催化体系——铜合金粉 改进直接法合成苯基氯硅烷的方法。该合金粉粒度 为5-100微米,组成除Cu外,尚含有数种金属助催化 剂,这些助催化剂可选择Zn、Cd、Hg、Sn、Pb、Sb、 Fe、Ni等,以Zn、Sn、Pb、Sb为好。用此合金粉与硅粉 组成触体参与反应,苯基氯硅烷产率可达60-220克 /公斤·小时,其中苯基三氯硅烷占85-95%,二苯二 氯硅烷占5-15%,硅利用系数3-7公斤/公斤硅,氯 苯利用系数1.0-1.3公斤/公斤氯苯。

Description

直接法合成苯基氯硅烷
本发明是关于直接法合成苯基氯硅烷的研究,是在以硅粉和氯苯为主要原料直接合成苯基氯硅烷中,应用新型催化体系-多元组分铜合金粉,与硅粉组成触体,以提高反应活性,延长触体反应寿命,改善工艺过程的方法。该催化体系的构成,是将数种金属助催化剂直接加入到金属铜中,熔融后加工成合金粉,使其具有特殊的、有别于其它类型催化体系的晶相结构和颗粒表面形态。这些金属助催化剂可选择Zn、Cd、Hg、Sn、Pb、Sb、Fe、Ni等金属,其中以Zn、Sn、Pb、Sb等组成的为最好。在组成的触体中,铜含量为10-60%,金属助催化剂的量分别被控制在0.01-5.0%范围内。铜合金粉的粒度在5-100微米。
直接法是工业上用于制备苯基氯硅烷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在加热(400-600℃)及催化剂存在下,使硅与氯苯反应的一个过程。实现这一反应过程,一般可在固定床、搅拌床、转炉、流化床等装置中进行。但是,关于这一反应的工艺过程,特别是催化体系方面的情况,文献上介绍得都不很充分,不很完全。
直接法合成苯基氯硅烷的主催化剂,主要是铜和银。因银价格昂贵,已基本不用。而助催化剂的种类却很多。例如,周期表中第Ⅱ副族元素Zn、Cd、Hg,第Ⅳ族元素Sn、Pb,第Ⅴ族元素P、As、Sb、Bi,第Ⅷ族元素Fe、Co、Ni,等等,以及上述一些元素的氯化物和氧化物。一种触体的反应活性、选择性和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助催化剂的搭配、硅的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方式等。
采用硅铜合金的粉末为触体时,反应活性和触体寿命均很差。这是由于在反应过程中,合金颗粒表面的硅原子首先被消耗掉,硅铜比例逐渐发生变化,固相传质速度很慢。于是,表面富集的铜粒子在高温下发生聚结,使颗粒内部的硅原子同氯苯分子的反应更加困难。因此,这种触体在工业上的应用已愈来愈少。
目前,工业上大都应用铜粉与硅粉组成的触体。如(Ger.2,308,805    1978)在φ50×500毫米搅拌床中,加500克触体,其中硅粉占75%,铜粉占20%,Zn占1%,草酸铁占4%(或铁的氧化物占0.5-2%)。于450℃通氯苯(流量50克/小时)反应24小时,得1141克冷凝产物。苯基氯硅烷(这里只包括苯基三氯硅烷和二苯基二氯硅烷-下同)在冷凝液中的含量为58%,苯基氯硅烷的产率为55.2克/公斤触体·小时,硅利用系数1.8克/克(苯基氯硅烷/硅),铜利用系数为6.6克/克(苯基氯硅烷/铜)。
又如(XиM.ⅡpoM.1977-12)在直径200毫米流化床及直径800毫米搅拌流化床中,采用由硅粉(粒度约50-100微米)、铜粉(粒度约3-60微米)、助催化剂ZnO和CdCl2等组成的触体进行反应。苯基氯硅烷的产率可达130-140克/公斤触体·小时。
使用硅粉-铜粉触体的主要优点在于可根据反应情况,随时调整触体中硅与铜的比例,使反应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而且,可以使用价格较便宜的铜粉。其缺点是,这种催化剂是近乎纯态的铜粉(有的在铜表面上搞成部分氧化膜),助催化剂均以粉末形式加进触体中。这样,在高温下,除部分铜原子及助催化剂原子参与硅晶体结构的形成以外,大量游离的单质铜的铜的晶格将趋向有序化,原有的晶格缺陷、颗粒表面的不规则性(如棱角、孔洞结构等)必将慢慢变化,使表面愈来愈光滑。而且,小颗粒之间容易聚结成更大的颗粒。这些情况,正是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因素。
应用氯化亚铜与硅粉经还原反应构成的触体,即所谓化学结合触体,将使上述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改善。在该触体形成之后,铜微粒较均匀地结合在硅颗粒的表面上,铜微粒之间互相聚结的可能性减小了。因此,反应启动阶段和反应前期,触体的反应活性很高。迄今,国内生产厂大都采用这种触体。例如,在直径800毫米搅拌床中,使用氯化亚铜与硅粉反应形成硅铜比为60比40的触体,以Sn-Pb合金粉为助催化剂,触体总投料量为500公斤。合成372小时后,得苯基氯硅烷1950公斤,产率约10-30克/公斤触体·小时,硅利用系数为6.5公斤/公斤(苯基氯硅烷/硅),冷凝液中苯基氯硅烷占66.6%。
用硅粉、氯化亚铜形成触体的方法,有很多缺点。首先,触体中铜的比例很高,较多的CuCl与硅反应,将放出大量热能(还原反应的△H=-80.7千卡/摩尔)。此热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导出,还原过程较难控制。为此,CuCl应分批加入反应床中,分批还原。工艺操作烦复,且增加了过程的辅助周期。其次,在反应中,随着颗粒中硅的不断消耗,铜颗粒不断从硅颗粒上脱落下来,变成游离铜。这些游离铜能对氯苯和苯基氯硅烷的裂解生成碳等物质,起促进作用,使反应恶化。此外,制备CuCl的工艺过程比较复杂,成本高,扩大生产困难很多。
本发明提供了在直接法合成苯基氯硅烷中,对应用上述催化体系所存在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本发明的特点是,将金属助催化剂直接与铜催化剂混合,而后加热熔融形成合金,再加工成粉末。由这种合金粉与硅粉配成触体。当上述一些助催化剂金属与催化剂铜形成合金后,铜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助催化剂杂原子参与了铜晶相的形成,使铜晶体中产生了大量的晶格缺陷,如空位、位错、断裂等。
2.有些助催化剂,如Zn、Hg、Sn、Pb等,系低熔点金属。在反应的高温下,它们一部分从催化剂合金颗粒中逸出,从而,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不均匀性,产生了更多的棱角和孔洞等。
3.继续留在铜晶格结点上的那些助催化剂金属原子,对铜晶格的有序化、铜粒子之间的聚结趋势起阻止作用。于是,使原来较佳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得以保持下来。
上述几种情况,恰恰是提高催化体系活性、延长催化体系寿命的重要因素。
本发明在钢质流化床装置中进行时,催化体系-铜合金粉的粒度为5-100微米,硅粉粒度为10-200微米,助催化剂可由Zn、Cd、Hg、Sn、Pb、Sb、Fe、Ni等金属组成,其中以Zn、Sn、Pb、Sb等金属组成的为最好。助催化剂在触体中的含量,各为0.01-5.0%。反应温度为400-600℃,流化床空塔速度在0.04-0.15米/秒之间,进料氯苯和四氯化硅混合物中,SiCl4的重量占0-30%。
采用本发明,在直接合成反应中,苯基氯硅烷的产率可达60-220克/公斤触体·小时,或300-500克/公斤铜·小时,苯基氯硅烷中,苯基三氯硅烷占85-95%,二苯基二氯硅烷占5-15%,硅利用系数为3-7公斤/公斤(苯基氯硅烷/硅),氯苯利用系数为1.0-1.3公斤/公斤(苯基氯硅烷/氯苯),铜利用系数为4-14公斤/公斤(苯基氯硅烷/铜)。
实例一
在直径50毫米的钢质流化床中,加入干燥好的触体1400克。其中,硅粉与铜合金粉的重量比为65∶35,Sn和Zn均为触体的2.3%,Pb为1.2%。当流化床温度升到525℃时,将予热到370℃的氯苯和四氯化硅的混合物(二者的重量比为4比1)通入,使床中空塔速度保持在0.05米/秒。合成10小时,得苯基氯硅烷2746克,产率为196克/公斤触体·小时,其中,苯基三氯硅烷的含量为87.69%,二苯基二氯硅烷的含量为12.31%,硅利用系数为3.02克/克(苯基氯硅烷/硅),铜利用系数为5.95克/克(苯基氯硅烷/铜)。
对比例一
在与例一相同的装置中,装入1300克由CuCl与硅粉反应后制得的触体。其中,硅粉与铜的重量比为65比35,助催化剂Sn-Pb合金粉的量占6%。反应条件同例一。合成10小时,得苯基氯硅烷2029克,产率156克/公斤触体·小时,其中,苯基三氯硅烷含量为98.73%,二苯二氯硅烷含量为1.27%,硅利用系数2.55克/克(苯基氯硅烷/硅),铜利用系数4.74克/克(苯基氯硅烷/铜)。
实例二
在上述流化床中,加入触体1400克,其组成同实例一。除床中空塔速度为0.06米/秒以外,其它工艺条件亦同实例一。合成10小时,得苯基氯硅烷2842克,产率达203克/公斤触体·小时,其中,苯基三氯硅烷含量为89.41%,二苯基二氯硅烷含量为10.59%,硅利用系数3.12克/克(苯基氯硅烷/硅),铜利用系数6.17克/克(苯基氯硅烷/铜)。
对比例二
在与实例二相同的流化床中,加入1300克触体。以主催化剂电解铜粉和助催化剂Sn-Pb合金粉代替铜合金粉。触体中硅与铜的比例为65比35,Sn-Pb合金粉占触体重量的6%。其它工艺条件同实例二。合成8小时,得苯基氯硅烷375克,产率为36克/公斤触体·小时,硅利用系数和铜利用系数均很低,分别为0.4克/克(苯基氯硅烷/硅)及0.8克/克(苯基氯硅烷/铜)。
实例三
在直径200毫米钢质流化床中,装入110公斤触体,其组成与实例一使用的触体相同。反应温度为550℃,氯苯和四氯化硅混合物(二者重量比仍为4比1)的通入量是20.4公斤/小时。通过补料装置向流化床间歇补加新鲜触体,以保持床内触体量大体不变化。连续反应306小时,得苯基氯硅烷2111公斤,生产能力6.9公斤/小时,其中,苯基三氯硅烷占90.91%,二苯基二氯硅烷占9.09%,硅利用系数为5.9公斤/公斤(苯基氯硅烷/硅),氯苯利用系数1.2公斤/公斤(苯基氯硅烷/氯苯),铜利用系数11.1公斤/公斤(苯基氯硅烷/铜)。
补正    85102880
文件名称    页    行    补正前    补正后
权利要求书    1    倒2    在固定床、    在固定床、搅拌床、

Claims (6)

1、以硅粉和氯苯为主要原料直接合成苯基氯硅烷的方法,其特点是:应用多元组分铜合金粉为催化体系,与硅粉组成触体,在钢质流化床中进行直接合成反应。
2、权利要求1的催化剂系铜合金粉中,作为助催化剂的可选择Zn、Cd、Hg、Sn、Pb、Sb、Fe、Ni等金属,其中以Zn、Sn、Pb、Sb等组成的助催化剂为最好。它们的用量分别为触体的0.01-5.0%。铜的用量占触体的10-60%,以20-40%为宜。
3、权利要求1和2中的铜合金粉粒度在5-100微米之间。与之相匹配的硅粉粒度在10-200微米范围内。
4、权利要求1的直接合成反应中,使用氯苯和四氯化硅混合物作为原料,SiCl4在混合物中的重量占0-30%。
5、权利要求1的流化床装置中,反应温度为400-600℃,床中空塔速度采用0.04-0.15米/秒。
6、权利要求1中所采用的硅粉-铜合金粉触体,也适用于在固定床、转炉及搅拌沸腾床等装置中进行的直接法合成苯基氯硅烷反应。
CN85102880A 1985-04-01 1985-04-01 直接法合成苯基氯硅烷 Expired CN851028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85102880A CN85102880B (zh) 1985-04-01 1985-04-01 直接法合成苯基氯硅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85102880A CN85102880B (zh) 1985-04-01 1985-04-01 直接法合成苯基氯硅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102880A true CN85102880A (zh) 1986-09-17
CN85102880B CN85102880B (zh) 1988-10-26

Family

ID=4792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5102880A Expired CN85102880B (zh) 1985-04-01 1985-04-01 直接法合成苯基氯硅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8510288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7820B (zh) * 2006-01-26 2011-04-06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连续法合成苯基氯硅烷的成套设备
CN102728368A (zh) * 2012-06-18 2012-10-17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有机硅单体合成用黄铜复合粉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6261A (zh) * 2012-10-22 2013-02-20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苯基氯硅烷的制备方法
CN106466581A (zh) * 2015-08-21 2017-03-01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粉体物料自动加料装置及其应用
CN109851628A (zh) * 2018-12-18 2019-06-07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苯基氯硅烷的制备方法
CN115141222A (zh) * 2021-03-30 2022-10-04 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 甲基有机硅废触体制备苯基氯硅烷的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7820B (zh) * 2006-01-26 2011-04-06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连续法合成苯基氯硅烷的成套设备
CN102728368A (zh) * 2012-06-18 2012-10-17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有机硅单体合成用黄铜复合粉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28368B (zh) * 2012-06-18 2015-05-20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有机硅单体合成用黄铜复合粉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6261A (zh) * 2012-10-22 2013-02-20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苯基氯硅烷的制备方法
CN102936261B (zh) * 2012-10-22 2015-04-15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苯基氯硅烷的制备方法
CN106466581A (zh) * 2015-08-21 2017-03-01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粉体物料自动加料装置及其应用
CN106466581B (zh) * 2015-08-21 2019-04-19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粉体物料自动加料装置及其应用
CN109851628A (zh) * 2018-12-18 2019-06-07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苯基氯硅烷的制备方法
CN109851628B (zh) * 2018-12-18 2021-07-23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苯基氯硅烷的制备方法
CN115141222A (zh) * 2021-03-30 2022-10-04 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 甲基有机硅废触体制备苯基氯硅烷的方法
CN115141222B (zh) * 2021-03-30 2023-12-29 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 甲基有机硅废触体制备苯基氯硅烷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102880B (zh) 1988-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00724A (en) Method for making alkylhalosilanes
CA1158629A (en) Preparation of reaction ma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ethylchlorosilane
CN1024003C (zh) 邻苯二甲酸酐的制备方法
JPS62120391A (ja) アルキルハロシランの製造方法
US5654460A (en)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aklylhalosilanes
US4918218A (en) Preparation of acetic acid and methyl acetate
EP0147219A2 (en) Pd/Re Hydrogenation catalyst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etrahydrofuran and 1,4-butanediol
JP2007075819A (ja) アンモノ酸化に適する担体触媒
CN1834098B (zh) 有机卤代硅烷的制备
CN1311179A (zh) 通过固定床负载的钯催化剂部分氢化炔烃制c10-c30烯烃
CN102773100A (zh) 一种用于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的三元铜CuO-Cu2O-Cu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JP3812642B2 (ja) オルガノハロシランの製造方法
CN1071421A (zh) 由马来酐制备四氢呋喃和γ-丁内酯的催化方法
USRE33452E (en) Method for making alkylhalosilanes
CN85102880A (zh) 直接法合成苯基氯硅烷
JPS6081188A (ja) ジメチルジクロルシランの製造方法
EP1650213B1 (en) Making of contact mass for organohalosilane prepar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organohalosilanes
US6395917B1 (en) Preparation of organohalosilanes
GB2105605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n antimony containing metal oxide catalyst
US7179933B2 (en) Preparation of organohalosilanes
US7202192B2 (en) Composite catalysts for the direct synthesis of alkylhalosilanes
CN102941101A (zh) 一种片状铜锡合金粉助催化剂的制备工艺
EP1508571A1 (en) Preparation of organohalosilanes
CN1915508A (zh) 一种用于有机氯硅烷合成的硅—铜触体的制备方法
CN1031661A (zh) 丙烯腈合成催化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