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13801Y - 一种润滑油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润滑油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13801Y
CN2913801Y CN 200620042778 CN200620042778U CN2913801Y CN 2913801 Y CN2913801 Y CN 2913801Y CN 200620042778 CN200620042778 CN 200620042778 CN 200620042778 U CN200620042778 U CN 200620042778U CN 2913801 Y CN2913801 Y CN 291380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housing
lubricating grease
control oil
pump body
lubricating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4277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才富
郑浩章
朱剑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xin Hydraul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xin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xin Hydraul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xin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04277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1380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1380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1380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润滑油泵,包括泵体,置于该泵体的至少一个以上台阶状主孔内的中间的芯轴,固定于泵体端面的端盖;设置在每一主孔中并位于芯轴左右两侧的左、右活塞;以及在泵体上部设置有复数个贯通润滑脂油箱与不同主孔的润滑脂吸入通道,下部设置有复数个贯通不同主孔与泵体外部的润滑脂排出通道;其在所述泵体的下部设置有贯通每一主孔与泵体外部的泄漏观测排出口,在活塞上设置有两道密封槽,密封元件外圈的滑环采用超硬度聚氨酯制成。通过该泄漏观测排出口及时发现润滑油脂泄漏情况并排出,提醒操作人员即使更换活塞上的密封元件,从而防止液压油与润滑脂互相串通混合而造成液压油或润滑脂的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润滑油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来说涉及一种混凝土泵上所使用的润滑装置,特别是一种润滑油泵。
背景技术:
在建筑机械领域的混凝土泵结构中,大量使用滑动轴承结构和运动摩擦副,为了保证其正常工作,必须供油使其润滑。因此,凡混凝土泵均配有机械润滑装置,尤其是动力润滑装置。动力润滑装置的油源一般可分为液压系统动力油泵(通常称之为稀油润滑)、电动润滑泵、液动柱塞式润滑泵。稀油润滑要消耗主系统中的液压油,且润滑效果也不如润滑脂,同时还会对主系统造成污染;电动润滑泵有直流和交流两种,都存在连续使用可靠性不高且单台售价价格过高的缺陷,而且由于电动泵需连续供油,混凝土活塞不停地运动,不适合给混凝土活塞注油润滑;目前液动柱塞式润滑泵有一定程度的使用,但此类泵在其结构设计上存在有一定的缺陷,可靠性不高,液压油容易混入润滑脂中,且只有一个压力油出口,不便于混凝土活塞的润滑。
为此中国专利也公开了一种多排可调活塞式润滑油泵,该润滑油泵包括泵体和置于该泵体内腔之中间芯轴以及固定于泵体端面的压盖,所述泵体上开设有两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中间芯轴两端分设有左活塞和右活塞,压盖上开设有可分别与两活塞腔连通且与混凝土泵摆动油路相接的动力油通道,泵体上出油通道与装于该泵体上之单向阀相接。泵体上两出油通道可相互连通,其通道上装设有调节螺钉;或两出油通道上之任意通道上装设单向阀,另一通道为润滑油单向流动出口,与该单向阀连通。虽然该润滑油泵与国内外同类价格相比,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紧凑,可根据需要选择油口,调节油量大小,一个泵可以实现多点润滑,可满足高压力要求,使用效果好。但由于该润滑油泵上的泵体上没有设置有润滑脂泄漏及排出口,一旦活塞上的密封环损坏后,无法及时观测到泄漏并外排,因此容易造成液压油与润滑脂互相串通混合而造成液压油或润滑脂的污染。
另外上述润滑油泵还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在活塞用的滑动密封组合中只设置了一道密封环,一旦该密封环损坏后,极易造成液压油与润滑脂互相串通混合而造成液压油或润滑脂的污染。
上述润滑油泵没有在泵体上设置集脂沉槽,这样容易造成润滑脂油箱的润滑油脂不能通畅地进入到泵体内。
再一方面,上述润滑油泵的密封环采用传统的四氟乙烯类滑动组合密封,其外圈是用四氟乙烯类材料制成。四氟乙烯类材料在要求低摩擦和无爬行工况下性能优越,但是在抗磨耗、密封性能、安装等方面却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技术要求。如由于四氟乙烯材料弹性不足,变形后不易回复原样,不能充分填补空隙,因此有少量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根据需要选择润滑脂油口数量,操作方便,液压油与润滑脂不易互串,使用效果好的润滑油泵。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新型润滑油泵,包括:
一个泵体,
置于该泵体的至少一个以上台阶状主孔内的中间的芯轴,
固定于泵体端面的端盖;
设置在每一主孔中并位于芯轴左右两侧的左、右活塞;以及
所述泵体上部设置有复数个贯通润滑脂油箱与不同主孔的润滑脂吸入通道,下部设置有复数个贯通不同主孔与泵体外部的润滑脂排出通道;
所述端盖上设置有贯通控制油装置与不同主孔的并供控制油进出的控制油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体的下部设置有贯通每一主孔与泵体外部的泄漏观测排出口。
所述泄漏观测排出口位于每一主孔两侧靠近左、右活塞中间处。
为了防止灰尘从泄漏观测排出口进入到主孔内,在泄漏观测排出口内拧有防尘螺钉。
操作人员可以卸掉防尘螺钉,通过该泄漏观测排出口及时发现润滑油脂泄漏情况并排出,提醒操作人员即使更换活塞上的密封元件,从而防止液压油与润滑脂互相串通混合而造成液压油或润滑脂的污染。
为了使润滑脂油箱的润滑油脂顺利地进入到泵体内,在泵体的上部设置有一贯通润滑脂油箱与润滑脂吸入通道的集脂沉槽,这样润滑脂油箱的润滑油脂可以预先进入集脂沉槽内,等待进入泵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泵中,所述润滑脂排出通道位于主孔靠近芯轴两端处。这样每次活塞运动时,都能将主孔中的油脂完全挤出。
供控制油进出的控制油通道为单级控制油通道。或者包括相互贯通的总控制油进出通道和与其连通的多级控制油通道。
为了更加有效防止液压油与润滑脂互相串通混合而造成液压油或润滑脂的污染,在活塞上设置有两道密封槽,这样即使当密封槽内的密封元件损坏后,液压油或润滑脂也会被隔离在两道3密封槽之间,以便于发现和排出。
为了有效地减少泄漏,所述密封元件内圈为O形密封圈,外圈为滑环,其中滑环材料采用超硬度聚氨酯制成。
由于滑环采用超硬度聚氨酯材料制成,摩擦系数低,耐磨性好,可弹性补偿,从而有效减少泄漏;聚氨酯材料具有更优越的抗挤出性能和超强的抗磨性能,在高压状态下允许有更大的挤出间隙,不仅延长了密封的使用寿命,而且降低对沟槽粗糙度的要求,也降低生产成本;超高硬度聚氨酯具有弹性,变形后易回复原样,能充分填补空隙,可大大减少泄漏;超高硬度聚氨酯具有更低的变形率,在安装时更简单易行不易损坏,不需要复杂昂贵的工装,密封件安装之后的校正恢复也可以省略。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简单,成本低廉,可根据需要选择润滑脂油口数量,操作方便,液压油与润滑脂不易互串,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润滑油泵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双润滑泵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双润滑泵的活塞密封元件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润滑油泵,包括泵体1,贯通在泵体1内的台阶状主孔13,设置在主孔13中间的芯轴4,装配在芯轴4两侧的左活塞2和右活塞6,设置在泵体1上方的集脂沉槽8,设置在集脂沉槽8底部的通向主孔13的润滑脂吸通道S1和S2,设置在泵体1下方主孔13中靠近活塞2和6顶端处的润滑脂排出通道P1和P2,和设置在泵体1主孔13中靠近活塞2和6中间处的泄漏观测排出口9;泵体1两侧装端盖7,端盖7上有供控制油进出的总控制油进出通道K1、K2和与其贯通的单级控制油通道11或者多级控制油通道12。泵体1下部润滑脂排出口P1和P2上安装有防尘螺钉5,平时拧上防尘螺钉5防止灰尘进入,当需要观察泄漏量时卸掉防尘螺钉5。左活塞2和右活塞6上各有两道密封槽26,槽内装有密封活塞2或6用的密封元件3,该密封元件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为O形密封圈,外圈为滑环,密封圈的滑环材料采用超硬度聚氨酯制成,摩擦系数低,耐磨性好,可弹性补偿,从而有效减少泄漏;如果密封圈损坏造成泄漏,则液压油或润滑脂被隔离在两道密封圈之间,可通过泄漏观测及时发现并外排,提醒更换密封圈,从而防止液压油与润滑脂互相串通混合而造成液压油或润滑脂的污染。
上述新型润滑油泵的工作原理是:液压控制油从总控制油进出通道K1口进入,推动左活塞2右移,将从润滑脂吸入通道S1口吸入的润滑脂从润滑脂排出口P1排出,同时推动芯轴4右移,芯轴4又推动右活塞6右移,形成一个容腔10。由于真空和重力作用,润滑脂从润滑脂吸入通道S2口进入容腔10。右活塞6与端盖7之间的液压控制油从总控制油进出通道K2口排出。当液压控制油从总控制油进出通道K2口进入,推动右活塞6左移,将从润滑脂吸入通道S2口吸入的润滑脂从润滑脂排出口P2排出,同时推动芯轴4左移,芯轴4又推动左活塞2左移,形成一个容腔10。由于真空和重力作用,润滑脂从润滑脂吸入通道S1口进入容腔10。左活塞2与端盖7之间的液压控制油从总控制油进出通道K1口排出。这样就可使P1口与P2口轮番排出润滑脂。
润滑脂排量可根据需要在设计时预先确定。如图1所示:D1为左活塞2和右活塞6的直径,D2为芯轴4的直径,L1为左右活塞与端盖的距离,L2为左右活塞与活塞孔内端面的距离,L3为活塞孔内端面与润滑脂吸入口边缘的距离,则:
排量=(L1-L2+L3)*(D12-D22)*π/4
通过调整芯轴4的长度或直径,可得到需要的排量。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增加一组或多组芯轴活塞,成为双润滑泵或多润滑泵,如图2所示的双润滑油泵,其中泵体1内具有两个主孔13和四个润滑脂吸入通道S1、S2以及四个润滑脂排出口P1和P2、四个泄漏观测排出口9。
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新型润滑油泵,包括:
一个泵体,
置于该泵体的至少一个以上台阶状主孔内的中间的芯轴,
固定于泵体端面的端盖;
设置在每一主孔中并位于芯轴左右两侧的左、右活塞;以及
所述泵体上部设置有复数个贯通润滑脂油箱与不同主孔的润滑脂吸入通道,下部设置有复数个贯通不同主孔与泵体外部的润滑脂排出通道;
所述端盖上设置有贯通控制油装置与不同主孔的并供控制油进出的控制油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体的下部设置有贯通每一主孔与泵体外部的泄漏观测排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润滑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漏观测排出口位于每一主孔两侧靠近左、右活塞中间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润滑油泵,其特征在于,在泄漏观测排出口内拧有防尘螺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润滑油泵,其特征在于,在泵体的上部设置有一贯通润滑脂油箱与润滑脂吸入通道的集脂沉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润滑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脂排出通道位于主孔靠近芯轴两端处。这样每次活塞运动时,都能将主孔中的油脂完全挤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润滑油泵,其特征在于,供控制油进出的控制油通道为单级控制油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润滑油泵,其特征在于,供控制油进出的控制油通道包括相互贯通的总控制油进出通道和与其连通的多级控制油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润滑油泵,其特征在于,供控制油进出的控制油通道在活塞上设置有两道密封槽,在密封槽内放置有密封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润滑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内圈为O形密封圈,外圈为滑环,其中滑环材料采用超硬度聚氨酯制成。
CN 200620042778 2006-06-13 2006-06-13 一种润滑油泵 Expired - Lifetime CN291380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42778 CN2913801Y (zh) 2006-06-13 2006-06-13 一种润滑油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42778 CN2913801Y (zh) 2006-06-13 2006-06-13 一种润滑油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13801Y true CN2913801Y (zh) 2007-06-20

Family

ID=38168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42778 Expired - Lifetime CN2913801Y (zh) 2006-06-13 2006-06-13 一种润滑油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13801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5841A (zh) * 2021-05-27 2022-11-29 四平皓程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作用油缸润滑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5841A (zh) * 2021-05-27 2022-11-29 四平皓程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作用油缸润滑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2444B (zh) 盖劳特液压泵
CN2900863Y (zh) 钻井泵自动补偿式柱塞密封装置
CN103696921B (zh) 一种采用液压力回程的阀配流式径向柱塞液压泵
US9909714B2 (en) Lubricator
CN104612956A (zh) 可变量全水润滑轴向柱塞式水泵
CN101089449A (zh) 一种润滑油泵
CN2913801Y (zh) 一种润滑油泵
CN201748076U (zh) 气动压紧式端面密封的新型回转接头
CN102777496B (zh) 多油腔静压油膜厚度自动补偿装置及系统
CN102927280B (zh) 一种柱塞泵循环平衡密封函总成
CN103807178A (zh) 螺杆式压缩机
CN204025048U (zh) 一种旋转式空压机
CN115507166A (zh) 乳化液泵的输入端密封结构
CN210800114U (zh) 一种提升式旋塞阀
CN2876513Y (zh) 柱塞式润滑泵
CN2627337Y (zh) 多排可调活塞式润滑油泵
CN108930774B (zh) 一种剪式抓斗自润滑滑轮机构
CN103939310B (zh) 小功率盘配流板式径向柱塞泵
CN213017707U (zh) 一种加压过滤机用动环和静环新型平面密封结构
CN202579180U (zh) 一种聚酯pet计量泵的轴端密封结构
CN101298868A (zh) 旋片转子泵
CN2769662Y (zh) 微型电动油脂润滑泵
CN111336243A (zh) 一种动力换挡变速器
CN203500099U (zh) 一种低压转轴密封装置
CN217207679U (zh) 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