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07679U - 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07679U CN217207679U CN202220235423.1U CN202220235423U CN217207679U CN 217207679 U CN217207679 U CN 217207679U CN 202220235423 U CN202220235423 U CN 202220235423U CN 217207679 U CN217207679 U CN 2172076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output shaft
- impeller
- boss
- lubric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速传动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该减速机应具有坚固耐用、运行稳定、润滑效果好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包括机壳、可转动地定位机壳上的输入轴与输出轴、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所述机壳的两侧内壁上设有轴承凸台,包括输入轴凸台、输出轴凸台、若干传动轴凸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两侧均设有泵油机构与分油机构;所述泵油机构包括依次设置在输出轴轴承与输出轴法兰之间的压板与叶轮,压板上设有出油口,叶轮与输出轴固定,压板与输出轴法兰之间形成容纳叶轮的供油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速传动装置,具体是一种减速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减速机存在以下缺陷:减速机外部带有电机、油泵、油管等部件,结构较为复杂,故障率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磕碰而受损,并且工作人员难以发现受损情况,一旦这些部件没有及时得到修复,会影响减速机润滑油的正常供给,严重时造成轴承烧毁及齿轮损坏,导致减速机报废。同时,由于电机转速固定,润滑油的供油量无法根据减速机的工作情况实时调节,当减速机在低转速运行时所需的供油量明显偏大,因此在油封位置极易渗漏润滑油,并且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该减速机应具有坚固耐用、运行稳定、润滑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包括机壳、可转动地定位机壳上的输入轴与输出轴、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所述机壳的两侧内壁上设有轴承凸台,包括输入轴凸台、输出轴凸台、若干传动轴凸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两侧均设有泵油机构与分油机构;
所述泵油机构包括依次设置在输出轴轴承与输出轴法兰之间的压板与叶轮,压板上设有出油口,叶轮与输出轴固定,压板与输出轴法兰之间形成容纳叶轮的供油腔;
所述分油机构包括沿着减速机动力传递方向依次设置的若干进油孔,进油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相邻两个轴承凸台的内圆周面,输出轴凸台的进油孔还连通压板的出油口;叶轮在输出轴驱动下旋转使得机壳底部的润滑油沿着供油腔的圆周方向移动到出油口,润滑油再沿着减速机动力传递的相反方向通过供油孔依次流入各轴承凸台中。
所述右侧的进油孔高于左侧的进油孔,进油孔高于轴承凸台内圆周面的最低点,每个进油孔的进口高于出口。
所述供油腔的内径大于输出轴凸台的内径;所述压板中心设有供输出轴穿越的内孔。
所述叶轮包括轮盘以及若干桨叶;所述轮盘的外径大于内孔的内径,桨叶的外径与供油腔的内径相适合。
所述输出轴凸台的内圆周面上设有导油槽,压板的出油口通过导油槽连通输出轴凸台的进油孔。
所述压板固定在机壳与输出轴法兰之间。
所述出油口设置在压板的上部,压板的下部还设有进油口。
所述轴承凸台包括沿着减速机动力传递方向依次设置的输入轴凸台、第一传动轴凸台、两个第二传动轴凸台、输出轴凸台。
所述进油孔包括设置在输出轴凸台与位于上方的第二传动轴凸台之间的第一进油孔、设置在第一传动轴凸台与位于上方的第二传动轴凸台之间的第二进油孔、设置在输入轴凸台与第一传动轴凸台之间的第三进油孔。
所述进油孔设置在轴承的挡圈与端盖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置式的双叶轮进行供油,由减速机的自身动力带动叶轮工作,无需在机壳外部布置油泵、电机、油管等部件,不仅简化了外部结构,整体形状美观大方,降低了生产和维护成本,工作可靠耐用,而且供油量能根据减速机转速而定,实现了减速机的自润滑,保证减速机实现长期稳定高效地运行,延长减速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机壳、叶轮、压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机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机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叶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压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包括机壳1、输入轴2、输出轴3、传动机构、泵油机构、分油机构。
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可转动地定位在机壳上,传动机构用于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递动力。所述机壳的两侧均设有泵油机构与分油机构,泵油机构在输入轴带动下从机壳底部抽取润滑油并输送至分油机构,分油机构将润滑油分配到输入轴与传动机构各传动轴的两侧轴承上。
该减速机为平行减速机,输入轴、输出轴、传动机构的各传动轴平行布置。所述传动机构采用三级减速传动,包括第一传动轴9.1、第二传动轴9.2。其中,输入轴与第一传动轴之间为一级传动,第一动轴与两条第二传动轴之间为二级传动,两条第三传动轴与输出轴之间为三级传动。
所述机壳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多个轴承凸台,包括输入轴凸台1-1、第一传动轴凸台1-2、两个第二传动轴凸台1-3、输出轴凸台1-4,这些轴承凸台沿着减速机动力传递方向依次设置(图3中从左往右的方向)并且连为一体。
所述输入轴通过输入轴轴承2-1安装在输入轴凸台中,输出轴通过输出轴轴承3-1安装在输出轴凸台中,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传动轴轴承9-11安装在第一传动轴凸台中,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传动轴轴承9-21安装在第二传动轴凸台中。所述机壳上还设有用于封闭各轴承的端盖,包括与输入轴轴承配合的输入轴端盖2-2、与第一传动轴轴承配合的第一传动轴端盖9-12、与第二传动轴轴承配合的第二传动轴端盖9-22。所述机壳的两侧设有与输出轴轴承配合的输出轴法兰3-2。
所述泵油机构包括压板4、叶轮5。
所述压板设置在输出轴轴承3-1与输出轴法兰3-2之间,压板的两侧端面分别与机壳以及输出轴法兰固定,压板与输出轴法兰内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形成供油腔A,叶轮设置在供油腔中并与输出轴固定。所述供油腔的内径大于输出轴凸台的内径。
所述压板的上部设有出油口4.1(该出油口靠近上方的第二传动轴凸台),压板中心设有供输出轴穿越的内孔4.2,压板的下部也可设置进油口4.3,压板的四周边沿设有固定用的螺栓孔4.4。所述压板内孔的内径小于输出轴凸台的内径,压板出油口到输出轴中轴线的间距大于输出轴凸台的内径。
所述叶轮包括轮盘5.1以及设置在轮盘外圆周面上的若干桨叶5.2,轮盘上还设有连接输出轴的键槽5.3。所述轮盘的外径大于压板内孔的内径,桨叶的外径与供油腔的内径相适合,叶轮的厚度与供油腔的厚度相适应。所述进油口、出油口、桨叶到输出轴中轴线的间距相匹配。
所述机壳内腔底部的润滑油液面高于压板的内孔,润滑油可通过内孔进入供油腔中,润滑油也可通过进油口进入供油腔中,当叶轮在输出轴驱动下旋转时,叶轮带动润滑油沿着供油腔的圆周方向移动到出油口。
所述分油机构包括若干供油孔,图3中,这些供油孔沿着减速机动力传递方向(图3从左往右的方向)依次设置,同时这些供油孔还沿着从下往上的方向(图3从下往上的方向)依次设置,右侧的进油孔高于左侧的进油孔,每个进油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相邻两个轴承凸台的内圆周面,每个进油孔也倾斜布置,进油孔的右端为进口并且左端为出口,进油孔的进口高于出口。
所述进油孔包括第一进油孔6-1、第二进油孔6-2、第三进油孔6-3,第一进油孔设置在输出轴凸台与位于上方的第二传动轴凸台之间,第二进油孔设置在第一传动轴凸台与位于上方的第二传动轴凸台之间,第三进油孔设置在输入轴凸台与第一传动轴凸台之间。
所述输出轴凸台的内圆周面上设有导油槽7,导油槽平行于输出轴,输出轴轴承的外圈挡住导油槽的侧面开口,导油槽的一端连通压板的出油口并且另一端连通第一进油孔。
润滑油沿着减速机动力传递的相反方向依次经过这些进油孔:润滑油从压板出油口排出后,先通过导油槽与第一进油孔进入位于上方的第二传动轴凸台中,对第二传动轴轴承9-21进行润滑,再通过第二进油孔进入第一传动轴凸台中,对第一传动轴轴承9-11进行润滑,最后进入输入轴凸台中,对输入轴轴承2-1进行润滑。
每个进油孔的孔口位置均高于与其连通的轴承凸台内圆周面的最低点,这样就能保证轴承凸台中能累积一定高度的润滑油实现轴承的润滑,多余的润滑油流入下一个进油孔中或者透过轴承直接返回机壳底部。
如图3所示,第三进油孔的出口高于输入轴凸台内圆周面上的最低点,第三进油孔的进口与第二进油孔的出口高于第一传动轴凸台内圆周面上的最低点,第二进油孔的进口与第一进油孔的出口高于第二传动轴凸台内圆周面上的最低点,第一进油孔的进口(导油槽)高于输出轴凸台内圆周面上的最低点。
所述进油孔还设置在轴承的挡圈与端盖之间。所述第三进油孔设置在输入轴轴承的挡圈与输入轴端盖之间以及第一传动轴轴承的挡圈与第一传动轴端盖之间。所述第二进油孔设置在第二传动轴轴承的挡圈与第二传动轴端盖之间以及第一传动轴轴承的挡圈与第一传动轴端盖之间。
位于下方的第三轴承凸台1-31以及输出轴凸台由于位置较低所以浸入润滑油中,无需通过分油机构供给润滑油。同理,安装在输入轴与第一传动轴之间、第一传动轴与两条第二传动轴之间、两条第二传动轴与输出轴之间的齿轮由于外径较大因此浸入润滑油中,无需通过分油机构供给润滑油。
该实施例也可适用于二级减速传动、四级减速传动、五级减速传动的平行减速机,也可适用于直交减速机。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包括机壳(1)、可转动地定位机壳上的输入轴(2)与输出轴(3)、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所述机壳的两侧内壁上设有轴承凸台,包括输入轴凸台、输出轴凸台、若干传动轴凸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两侧均设有泵油机构与分油机构;
所述泵油机构包括依次设置在输出轴轴承(3-1)与输出轴法兰(3-2)之间的压板(4)与叶轮(5),压板上设有出油口(4.1),叶轮与输出轴固定,压板与输出轴法兰之间形成容纳叶轮的供油腔;
所述分油机构包括沿着减速机动力传递方向依次设置的若干进油孔,进油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相邻两个轴承凸台的内圆周面,输出轴凸台的进油孔还连通压板的出油口;叶轮在输出轴驱动下旋转使得机壳底部的润滑油沿着供油腔的圆周方向移动到出油口,润滑油再沿着减速机动力传递的相反方向通过供油孔依次流入各轴承凸台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的进油孔高于左侧的进油孔,进油孔高于轴承凸台内圆周面的最低点,每个进油孔的进口高于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腔的内径大于输出轴凸台的内径;所述压板中心设有供输出轴穿越的内孔(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轮盘(5.1)以及若干桨叶(5.2);所述轮盘的外径大于内孔的内径,桨叶的外径与供油腔的内径相适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凸台的内圆周面上设有导油槽(7),压板的出油口通过导油槽连通输出轴凸台的进油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固定在机壳与输出轴法兰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设置在压板的上部,压板的下部还设有进油口(4.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凸台包括沿着减速机动力传递方向依次设置的输入轴凸台(1-1)、第一传动轴凸台(1-2)、两个第二传动轴凸台(1-3)、输出轴凸台(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孔包括设置在输出轴凸台与位于上方的第二传动轴凸台之间的第一进油孔(6-1)、设置在第一传动轴凸台与位于上方的第二传动轴凸台之间的第二进油孔(6-2)、设置在输入轴凸台与第一传动轴凸台之间的第三进油孔(6-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孔设置在轴承的挡圈与端盖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35423.1U CN217207679U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35423.1U CN217207679U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07679U true CN217207679U (zh) | 2022-08-16 |
Family
ID=82793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235423.1U Active CN217207679U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07679U (zh) |
-
2022
- 2022-01-26 CN CN202220235423.1U patent/CN2172076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207679U (zh) | 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 | |
CN201827627U (zh) | 高效轻型高压黄油注油机 | |
CN113719604B (zh) | 一种带储油盒的齿轮箱主动润滑结构及润滑方法 | |
CN201892017U (zh) | 变速箱转子机油泵 | |
CN103807178A (zh) | 螺杆式压缩机 | |
CN101418801B (zh) | 用水润滑螺旋转子的螺旋式压缩机 | |
CN114263728A (zh) | 一种双叶轮自润滑减速机 | |
CN112901478A (zh) | 柱塞泵 | |
CN113323868B (zh) | 一种液体输送系统及风力发电机齿轮箱润滑油输送系统 | |
CN210290702U (zh) | 具有循环润滑功能的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 | |
CN109578275A (zh) | 双级螺杆压缩机及其使用的双级转子组安装结构 | |
CN110259930B (zh) | 具有循环润滑功能的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 | |
CN217539558U (zh) | 一种自润滑减速机 | |
CN202301883U (zh) | 变速器用冷却润滑系统 | |
CN219176895U (zh) | 一种用于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油泵及一种液力自动变速器 | |
CN214887657U (zh) | 柱塞泵润滑系统 | |
CN202250823U (zh) | 旋转分配器式叶片泵 | |
CN201297127Y (zh) | 手持式煤矿用乳化液钻机 | |
CN110821874A (zh) | 一种风机自润滑轴承座及自润滑方法 | |
CN218062694U (zh) | 重载型液下泵 | |
CN221838867U (zh) | 一种稳定性好的凸轮分割器 | |
CN216078236U (zh) | 气举反循环钻机和用于它的动力头总成 | |
CN215257351U (zh) | 一种多级气体压缩机的曲轴装置 | |
CN215673542U (zh) | 一体式减速器电动润滑结构 | |
CN202203642U (zh) | 旋转分配器式径向柱塞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