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06196Y - 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06196Y
CN2806196Y CN 200520112469 CN200520112469U CN2806196Y CN 2806196 Y CN2806196 Y CN 2806196Y CN 200520112469 CN200520112469 CN 200520112469 CN 200520112469 U CN200520112469 U CN 200520112469U CN 2806196 Y CN2806196 Y CN 280619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le
wheel rim
fixed sturcture
combination fixed
vehicle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124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伊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2011246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0619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0619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0619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包括以杆状物弯曲而构成的匝圈、呈长形杆状的连接套、调整螺帽及多个设置在该匝圈上的固定座;该匝圈具有彼此相对且分离的两端部,两端部由匝圈呈开放处的两端所延伸而出,并至少在其中一端部形成弯折段,另一端部则设有螺纹段;该连接套可活动的设置在该两端部之间,使该调整螺帽螺纹连接在具有螺纹段的端部上;各固定座包括座体、设在该座体后侧并夹固在匝圈上的夹固部、设置在座体上的缓冲件以及锁入该缓冲件上的螺纹连接组件;该螺纹连接组件具有螺头,在该螺头顶部设有呈多角星状的扳孔,在该扳孔内设有凸柱。

Description

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货车、巴士等大型车辆的车轮轮框上,用以将轮圈盖体安装于车轮轮框上的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美国第5,128,190号专利公开了一种“轮圈盖体的固定装置”,其应用于货车、巴士等大型车辆的车轮轮框上,以供装设轮圈盖体作为装饰。而该固定装置主要利用匝圈两端部左、右旋的不同,以与螺帽相螺纹连接后,来达到调整该匝圈所构成的口径大小的目的。该螺帽两端口皆以螺纹连接后,在调整时旋转该螺帽的扭力也较大,且螺帽通过螺纹连接在匝圈两端部后,无法由外部看出匝圈两端部的缺口距离,因此难以掌握,而不利于调整作业的进行。同时,该螺帽一端需设为左螺旋,另一端则设为右螺旋,在结构的制造上也相对困难而不易。
鉴于此,本设计人为改进并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其为便于调整与车轮轮框相配合时的口径大小,以增加装配上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其为避免装配在车轮轮框上的轮圈盖体被轻易窃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包括:以杆状物弯曲而构成的匝圈、呈长形杆状的连接套、调整螺帽及多个设置在该匝圈上的固定座。该匝圈具有彼此相对且分离的两端部,该两端部由匝圈呈开放处的两端所延伸而出,并至少在其中一端部形成弯折段,另一端部则设有螺纹段。该连接套可活动的设置在该两端部之间,使该调整螺帽通过螺纹连接在具有螺纹段的端部上。各固定座包括座体、设置在该座体后侧并夹固在该匝圈上的夹固部、设置在该座体上的缓冲件以及锁入该缓冲件上的螺纹连接组件。该螺纹连接组件具有螺头,在螺头顶部设有呈多角星状的扳孔,并于该扳孔内设有凸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际应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螺纹连接组件与工具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整匝圈大小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整匝圈大小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整匝圈大小的动作示意图(三)。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匝圈
10-第一端部            100-弯折段
11-第二端部            110-弯折段
111-外螺纹
2-连接套
20-套孔
3-调整螺帽
30-内螺纹              31-垫圈
4-固定座
40-座体                400-位移槽
41-夹固部              42-缓冲件
420-穿孔               43-螺纹连接组件
430-螺头               431-螺杆
432-扳孔               433-凸柱
434-圈套
5-车轮轮框
50-轮圈盖体
6-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际应用的立体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其用于安装在车轮轮框5与轮圈盖体50之间,供轮圈盖体50固定在车轮轮框5上。该固定结构包括匝圈1、连接套2、调整螺帽3以及多个固定座4;其中:
如图2所示,匝圈1为圆杆状物弯曲而构成,其约为圆形,且呈开放状态,使匝圈1可适度改变其所构成的口径大小,从而能够配合所对应的车轮轮框5的周缘。匝圈1具有彼此相对且分离的第一端部10与第二端部11。第一、二端部10、11由匝圈1呈开放处的两端所延伸而出,并分别形成有弯折段100、110(至少需在第一端部10处形成有弯折段100)。其中的第一端部10较短,呈平直段;第二端部11比第一端部10长,亦呈平直段,且进一步在第二端部11上设有由外螺纹111所构成的螺纹段。
连接套2为呈长形杆状的套体,可活动的套设在匝圈1的第一、二端部10、11上。连接套2具有中空贯通的套孔20,第一、二端部10、11可分别由套孔20的两端开口处穿入。另外,调整螺帽3通过螺纹设置在匝圈1第二端部11的外螺纹111上,且调整螺帽3具有与外螺纹111相配合的内螺纹30,而能于第二端部11的外螺纹111上利用螺纹来调整其位置,并可进一步在第二端部11的外螺纹111上套设位于调整螺帽3与连接套2之间的螺旋弹性垫圈31,以提供弹性张力而使螺帽3不易松动。
各固定座4分别设置在匝圈1上,固定座4包括中空座体40、夹固部41以及缓冲件42。其中,在座体40上开设有位移槽400,缓冲件42设置在座体40内且能在位移槽400上调整位置。夹固部41设置在座体40后侧,并为约呈“U”字形的弹性夹状体,利用其呈“U”字状的开口夹持在匝圈1上而被固定。缓冲件42为具有弹性回复能力的材料制成,如橡胶。在缓冲件42上开设有穿孔420,并进一步在穿孔420上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螺纹连接组件43(如图1所示),螺纹连接组件43进一步穿套有橡胶圈套434,使轮圈盖体50可利用各螺纹连接组件43而与各固定座4的缓冲件42通过螺纹相连接,以将轮圈盖体50固定在车轮轮框5上。通过缓冲件42与圈套434而使车辆行驶在簸路上遇坑洞时,可有效达到缓冲、吸震及平稳的效果,以避免冲击力造成轮圈盖体50上的螺孔产生裂痕。
此外,如图3所示,螺纹连接组件43可为螺栓或螺丝,其包括螺头430以及连接在螺头底部的螺杆431。在螺头430顶部设有呈多角星状的扳孔432,如五角或六角等。在扳孔432中心处再凸设有凸柱433,由于该特殊的扳孔432的设计,需使用以特制的与扳孔432相配合的工具6(螺丝起子),从而仅能以工具6扭转螺纹连接组件43而对其进行旋入或旋出。由此,由于各螺纹连接组件43需以特制的工具6才可旋出,因此可提高拆卸轮圈盖体50的困难性,以避免轮圈盖体50被轻易窃取。
由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的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
如图4所示,由于匝圈1本身具有一定的弹力回复,而使得第一、二端部10、11会朝向彼此的方向相抵靠,因此若仅需微调匝圈1所构成的口径大小时,仅需略为转动调整螺帽3使其位移,调整螺帽3即可推动连接套2而使第一、二端部10、11相远离(匝圈1口径变大),或使调整螺帽3退后再令连接套2与之相抵靠(匝圈1口径变小)。当匝圈1口径的调整幅度较大时,如图5所示,可先将匝圈1的第一、二端部10、11拉开,再将调整螺帽3快速转动至定位后,利用匝圈1本身的弹性力即可使第一、二端部10、11相互抵紧(如图6所示),以构成匝圈1所欲的口径大小或可再进一步作微调,由此在调整作业上相对更于便利,可减少装配时的困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为不可多得的新型创作产品,其确实可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新颖性及创造性,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要求,根绝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授予本案专利,以保障设计人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匝圈,其为杆状物弯曲而构成,且呈开放状,并具有彼此相对且分离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一、二端部由所述匝圈呈开放处的两端所延伸而出,并至少在所述第一端部处形成弯折段,而在所述第二端部上设有螺纹段;
连接套,其为呈长形套体,并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匝圈的第一、二端部之间;
调整螺帽,其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匝圈第二端部的螺纹段上;及
多个固定座,分别设置在所述匝圈上,且各所述固定座包括:
座体,其设有位移槽;
夹固部,设在所述座体后侧并夹固在所述匝圈上;
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座体的位移槽上,且在所述缓冲件上设有穿孔;以及
螺纹连接组件,其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缓冲件的穿孔上,并包括有螺头,在所述螺头顶部设有呈多角星状的扳孔,在所述扳孔中心设置有凸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匝圈的第一、二端部皆呈平直段,所述第一端部比所述第二端部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匝圈在所述第二端部处亦形成有弯折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匝圈的第二端部上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位于所述连接套与所述调整螺帽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匝圈的第二端部的螺纹段为外螺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具有中空贯通的套孔,所述匝圈的第一、二端部分别由所述套孔两端开口处穿入并设置在所述套孔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座的夹固部为呈“U”字形的弹性夹状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座的缓冲件为橡胶材料制成的缓冲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座的螺纹连接组件为螺栓或螺丝。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座的螺纹连接组件上进一步设置有圈套。
CN 200520112469 2005-07-07 2005-07-07 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80619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12469 CN2806196Y (zh) 2005-07-07 2005-07-07 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12469 CN2806196Y (zh) 2005-07-07 2005-07-07 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06196Y true CN2806196Y (zh) 2006-08-16

Family

ID=36920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12469 Expired - Lifetime CN2806196Y (zh) 2005-07-07 2005-07-07 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06196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3655A (zh) * 2017-10-23 2018-03-20 缪兆禛 轮毂盖固定装置及轮毂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3655A (zh) * 2017-10-23 2018-03-20 缪兆禛 轮毂盖固定装置及轮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66124A1 (en) Seat supporting assembly of bicycle
CN2806196Y (zh) 车用轮圈盖体组合固定结构
CN108468922B (zh) 一种可调节车载显示屏安装结构
CN1807172A (zh) 自行车用车座支杆固定结构
JPH04232121A (ja) 車両のドア用のピラー
CN1646781A (zh) 隐蔽门家具固定方法以及组件
CN110497856A (zh) 一种三向公差调节器及隐藏把手的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
CN2829987Y (zh) 一种方便螺丝刀及螺丝卡子
CN210822504U (zh) 一种汽车备胎固定装置
CN2769594Y (zh) 棘齿防盗螺栓及紧固工具
US6994366B2 (en) Flush mount fork tube cap nut for the triple of a motorcycle
CN2848480Y (zh) 多用途工具头结构
CN2137307Y (zh) 强力吸盘
CN1923608A (zh) 折叠式脚踏板
CN217753669U (zh) 一种汽车内饰卡扣结构
CN2625255Y (zh) 用于骑乘式车辆的后视镜
CN205589096U (zh) 一种具有夜光涂层的汽车三角警示牌
CN2693620Y (zh) 一种摩托车尾箱固定装置
CN220076144U (zh) 一种车载控制面板360度旋转固定结构
CN2818185Y (zh) 自行车辐条螺帽
CN2717773Y (zh) 备用轮胎防盗安装架
CN200955545Y (zh) 两端为半球面状的防盗螺栓
CN214847689U (zh) 一种适用于调节八度音的贝斯琴桥
CN2348464Y (zh) 枢钮器装置
CN2785961Y (zh) 车用可收折把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507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1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