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55643Y - 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55643Y
CN2755643Y CN 200420117603 CN200420117603U CN2755643Y CN 2755643 Y CN2755643 Y CN 2755643Y CN 200420117603 CN200420117603 CN 200420117603 CN 200420117603 U CN200420117603 U CN 200420117603U CN 2755643 Y CN2755643 Y CN 275564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screen
light
improved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11760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德能
刘金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 Bridg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 Bridg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 Bridg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 Bridg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42011760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5564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5564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5564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主要是以一侧光式光源,配合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可以将光源的光线导向前、后两侧的第一、第二显示幕上;该导光板与第一显示幕之间设有下扩散片与增光片,而该导光板面向该第二显示幕的一面为一网点面,该网点面是具有可以替换下扩散片及反射片的功效,故在导光板与第二显示幕间无需再设置下扩散片,且本实用新型双面背光模块是可供应相同大小的第一、第二显示幕,因此亦无需设置反射片来调节二显示幕间的辉度,藉由移除反射片与下扩散片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少光线的损耗,并可有效的简化结构组件,而可降低厚度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双面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是一种所提供的辉度较高,可以支持双面等大的液晶面板,且具有厚度较薄等功效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产品的盛行以及无线通讯的发展,显示器业已从常规的阴极射线管(CRT)演进成各种更轻更薄等便于携带安置的类型,其中液晶显示装置(LCD)因具备轻薄、省电、低辐射等优点,适合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上,因此逐渐成为各种电子器材上显示装置的主流。
液晶显示装置用以显示的液晶面板(LCD Panel)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因此必需另外供应光源至液晶面板上,此一供应光源的功能即由背光模块(Back Light Module)来进行,该背光模块可以分为直下式以及侧光式,而在部分需要双面显示的液晶显示器(例如移动电话的双面显示器等)上,是利用侧光式背光模块来减少整体的厚度。请参阅图1所示,该背光模块是在侧边设有一光源90,一导光板91,该导光板91是用以将侧面的光源90所发出的光线均匀地导向前、后两侧,使双面显示的液晶显示器前后的主显示幕92与副显示幕93皆能由光源90获得光线,而在导光板91与主显示幕92之间并设有下扩散片94、增光片95,该下扩散片94可令光线分布更加均匀,以免在主显示幕92上看到光线反射点的影子;该增光片95的主要作用在于聚光,以增加背光模块所生成的亮度;而该导光板91与副显示幕93之间亦设有下扩散片94、增光片95等,其作用与主显示幕92间的各组件相同,而副显示幕93侧的导光板91与下扩散片94之间则增设有一半穿透式反射片96,该反射片96可将光源90的部分光线反射至主显示幕92的方向,因为主显示幕92一般较副显示幕93为大,所需的辉度亦较高,故增设一反射片96来达到调节主、副显示幕92、93光源90光线比例的功效。
然而,此种现有习用的双面背光模块因为考虑到产品的厚度及电力消耗,故该背光模块所能提供的辉度有限,且光线经过反射片、下扩散片等消耗更会使得辉度降低,而无法提供两个等大的主画面所需的辉度,仅能提供一较大的主画面以及另一较小的副画面,且其厚度亦较大,势必无法满足求轻求薄日益挑剔的消费者的眼光,因此就整体而言,其可说是相当的不具有实用性,实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双面背光模块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双面背光模块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双面背光模块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双面背光模块,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双面背光模块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改善现有习用的双面背光模块存在的厚度较大、辉度不足等缺失,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主要包括一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设置于一第一显示幕与一第二显示幕之间,该背光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光源,以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可将光源的光线导向第一显示幕与第二显示幕,且导光板与第一显示幕之间设有下扩散片与增光片,该导光板靠近第二显示幕的表面为一网点面,而该导光板与第二显示幕间设有一增光片,藉由导光板的网点面替换下扩散片以降低光线传递损耗并具有减少背光模块厚度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其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主要包括一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设置于一第一显示幕与一第二显示幕之间,该背光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光源,该导光板可将光源的光线导向第一显示幕与第二显示幕,以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与第一显示幕、第二显示幕之间分别设有一增光片,该导光板两侧的表面皆为网点面,藉由导光板的网点面替换下扩散片以降低光线传递损耗并具有减少背光模块厚度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光源为冷阴极荧光灯(CCFL)。
前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光源为发光二极管(LED)。
前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光源为冷光显示器(ELD)。
前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显示幕与第二显示幕是以光学膜片组成。
前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显示幕与第二显示幕是为以遮光贴布将其密封的结构。
前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增光片的外侧增设有一上扩散片。
前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增光片的外侧增设有一反射式偏光片。
前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导光板与第一显示幕之间的增光片至少设置有两片。
前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导光板与第二显示幕之间的增光片至少设置有两片。
前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导光板与第一显示幕之间的下扩散片至少设置有两片。
前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网点面为V-CUT型结构。
前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网点面为U型结构。
前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网点面为圆弧型结构。前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网点面为扩散点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主要是以一侧光式光源,配合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可以将光源的光线导向前、后两侧的第一、第二显示幕上;该导光板与第一显示幕之间设有下扩散片与增光片,而该导光板面向该第二显示幕的一面为一网点面,该网点面是具有可以替换下扩散片及反射片的功效,故在导光板与第二显示幕之间无需再设置下扩散片,且本实用新型的双面背光模块可供应相同大小的第一、第二显示幕,因此亦无需设置反射片来调节二显示幕之间的辉度,藉由移除反射片与下扩散片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少光线的损耗,并且可有效的简化结构组件,而可降低厚度与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该背光模块所提供的辉度较高,可以支持双面等大的液晶面板,且具有厚度较薄等功效,可以有效的改善现有习用的双面背光模块所存在的厚度较大、辉度不足等的缺失。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双面背光模块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习用的双面背光模块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的导光板放大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11: 光源                        12:导光板
121:网点面                      13:下扩散片
14: 增光片                      15:上扩散片
21: 第一显示幕                  22:第二显示幕
90: 光源                        91:导光板
92: 主显示幕                    93:副显示幕
94: 下扩散片                    95:增光片
96: 反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主要为一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设置于二液晶显示模块之间,该液晶显示模块可采用光学膜片组成,并可视情况所需而以遮光贴布(图中未示)将其密封,防止光线外漏,该前端的液晶显示模块为第一显示幕21,后端的显示模块则为第二显示幕22,且该背光模块可以提供足够的辉度,因此该第一显示幕21与第二显示幕22并无需迁就于背光模块所提供的辉度而实施为一大一小的态样。
该背光模块内设有至少一个侧光式的光源11及一导光板12,该光源11可为冷阴极荧光灯CCFL、发光二极管LED、冷光显示器ELD等,该导光板12以一侧边邻近该光源11,并可将该光源11的光线导向导光板12前、后两端的第一显示幕21与第二显示幕22上,该导光板12靠近第二显示幕22的表面则为网点面121(PATTERN),该网点面121可为V-CUT型、U型、圆弧型或扩散点等态样,并在导光板12与第一显示幕21之间依序设有一下扩散片13与一增光片14,当光源11的光线进入导光板12,而被导向第一显示幕21时,将会先经过下扩散片13,该下扩散片13的作用在于将光线扩散,以调整光线的均匀度,避免在第一显示幕21上看到光线反射点的影子;当光线由下扩散片13射出后随即进入增光片14,该增光片14用以修正光的方向,使原本指向性不佳的光线达到聚光的效果,以增加第一显示幕21所需的辉度;而导光板12与第二显示幕22之间则设有增光片14,但未设有下扩散片13,因该导光板12面向第二显示幕22的网点面121可提供与下扩散片13相同的功效,令光线扩散均匀,避免在第二显示幕22上看到光线反射点的影子,而光线由导光板12的网点面121射出后便射入增光片14中,藉由增光片14聚光以增加第二显示幕22所需的辉度。
本实用新型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除了可以减少一下扩散片13之外,亦可用网点面121替换反射片,如此可减少光线的损耗,并可供应二液晶显示模块足够的辉度,无需迁就辉度而将二液晶显示模块实施为一大一小的态样,故可确实达到增加辉度、减少体积以及降低成本的功效,实可谓为一举三得的创作。
请参阅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主要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此不再赘述,以下仅就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为使本实用新型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适用范围更广,故可在增光片14的外侧增设有一上扩散片15,藉该上扩散片15可以避免画面出现牛顿环现象,令液晶显示模块的显示效果更佳。
请参阅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的第三实施例,其中主要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此不再赘述,如下仅就不同结构进行说明。该导光板12靠近第一显示幕21的表面亦可实施为网点面121,进而替换下扩散片13,而使该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更轻更薄。
请参阅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的第四实施例,其中主要组件与第三实施例相同,故此不再赘述,如下仅就不同结构进行说明。为使本实用新型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适用范围更广,故可在增光片14的外侧增设有一上扩散片15,藉该上扩散片15可以避免画面出现牛顿环现象,令液晶显示模块的显示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其中例如上述的上扩散片也可以反射式偏光片替换;该下扩散片、增光片可以视情况所需而增设为二片以上,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主要包括一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设置于一第一显示幕与一第二显示幕之间,该背光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光源,以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可将光源的光线导向第一显示幕与第二显示幕,且导光板与第一显示幕之间设有下扩散片与增光片,其特征在于:
该导光板靠近第二显示幕的表面为一网点面,而该导光板与第二显示幕间设有一增光片,藉由导光板的网点面替换下扩散片以降低光线传递损耗并具有减少背光模块厚度的功效。
2、一种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主要包括一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设置于一第一显示幕与一第二显示幕之间,该背光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光源,该导光板可将光源的光线导向第一显示幕与第二显示幕,以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与第一显示幕、第二显示幕之间分别设有一增光片,其特征在于:
该导光板两侧的表面皆为一网点面,藉由导光板的网点面替换下扩散片以降低光线传递损耗并具有减少背光模块厚度的功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源为冷阴极荧光灯(CCFL)。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源为发光二极管(LED)。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源为冷光显示器(ELD)。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显示幕与第二显示幕是以光学膜片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显示幕与第二显示幕是为以遮光贴布将其密封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增光片的外侧增设有一上扩散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增光片的外侧增设有一反射式偏光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光板与第一显示幕之间的增光片至少设置有两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光板与第二显示幕之间的增光片至少设置有两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光板与第一显示幕之间的下扩散片至少设置有两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箕中所述的网点面为V-CUT型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网点面为U型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网点面为圆弧型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网点面为扩散点结构。
CN 200420117603 2004-10-14 2004-10-14 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5564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117603 CN2755643Y (zh) 2004-10-14 2004-10-14 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117603 CN2755643Y (zh) 2004-10-14 2004-10-14 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55643Y true CN2755643Y (zh) 2006-02-01

Family

ID=35929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11760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55643Y (zh) 2004-10-14 2004-10-14 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55643Y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5721B (zh) * 2007-03-28 2012-10-10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背光源装置
CN103366684A (zh) * 2012-04-06 2013-10-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05223719A (zh) * 2015-10-19 2016-01-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700242A (zh) * 2016-04-29 2016-06-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CN106338861A (zh) * 2016-10-28 2017-01-18 奥英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10161755A (zh) * 2019-06-11 2019-08-23 江苏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5721B (zh) * 2007-03-28 2012-10-10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背光源装置
CN103366684A (zh) * 2012-04-06 2013-10-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03366684B (zh) * 2012-04-06 2016-03-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05223719A (zh) * 2015-10-19 2016-01-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700242A (zh) * 2016-04-29 2016-06-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WO2017185446A1 (zh) * 2016-04-29 2017-11-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CN105700242B (zh) * 2016-04-29 2019-04-0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CN106338861A (zh) * 2016-10-28 2017-01-18 奥英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10161755A (zh) * 2019-06-11 2019-08-23 江苏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62089Y (zh)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1710477A (zh) 显示装置用的照明装置
CN1769972A (zh) 提高光效的背光组件及设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器件
CN1779524A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755643Y (zh) 双面背光模块的改良结构
CN1183410C (zh) 发光二极管面光源的改良方法
CN103672745A (zh) 线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813043U (zh) 一种led背光源
CN201652057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902537A (zh) 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和光源灯
CN101060752A (zh) 冷阴极灯管的多灯管调光控制方法
CN2588408Y (zh) 双面发光背光源
CN2748947Y (zh) 双面发光背光模块
CN1553259A (zh) 背光模块
CN201589140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源组
CN1301434C (zh) 双面式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7074328U (zh) 一种可解决全面屏倒角暗问题的背光源
CN201352288Y (zh) 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CN1542513A (zh) 背光模块
CN100350314C (zh) 双面显示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及双面发光型背光板
KR101695629B1 (ko) 확산 시트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닛
CN201636806U (zh) 用于led底侧背光模组的散热装置
CN203385967U (zh) 一种侧方led超薄背光实现装置
CN213457601U (zh) 一种增强miniLED背光源分区调光效果的灯板
CN201576151U (zh) 一种液晶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