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52057U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52057U
CN201652057U CN2010201733399U CN201020173339U CN201652057U CN 201652057 U CN201652057 U CN 201652057U CN 2010201733399 U CN2010201733399 U CN 2010201733399U CN 201020173339 U CN201020173339 U CN 201020173339U CN 201652057 U CN201652057 U CN 201652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backlight
lgp
led light
light sourc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733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东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7333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52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52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520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其中,背光模组包括LED光源和导光板,所述LED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边,所述导光板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所述导光板和设置于其侧边的数个LED光源组成一显示单元。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单独调节每一显示单元进而实现区域调光的功能,节省功耗,可以实现超薄化,使大尺寸液晶面板显示器厚度接近于笔记本电脑等中小尺寸背光模组厚度。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目前常用的平板显示器,其广泛应用于手机、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电视等。传统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主要以冷阴极荧光灯(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简称:CCFL)为光源,但是因其含有汞等有害物质,目前逐渐被更环保的LED光源所代替。
以LED为光源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按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可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该背光模组为直下式结构,以阵列形式排列的LED201位于液晶面板113的下方,LED201发射的光线可以直接照射至液晶面板113,使得在满足均匀照明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单独调节某LED201的方式轻易实现区域调光功能,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随着液晶显示器超薄化的发展,出现了图2所示的另一类背光模组结构,图2为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二。该背光模组为侧光式结构,灯源LED202可以分布设置在导光板102的侧边,LED202发射的光线在导光板102中进行全反射和漫反射等处理后,由导光板102将点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再入射到设置在导光板102上方的液晶面板上。该侧光式结构由于将光源设置在侧边,可以利于实现液晶显示器的超薄化设计。
但是,上述图2所示的侧光式结构,由于分布设置在导光板侧边的各光源LED发射的光线是均需要入射至导光板中,由导光板对光线进行反射等处理后转换为面光源再整体入射至导光板,因此,其无法通过单独调节LED来实现区域调光功能,不能达到有效节能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以使得该侧光式LED背光模组可以实现区域调光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LED光源和导光板,所述LED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边,所述导光板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所述导光板和设置于其侧边的数个LED光源组成一显示单元。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单元沿所述背光模组的横轴中心线或者纵轴中心线呈偶数对称排列。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导光板在远离所述LED光源入射面的一侧设置成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上设置有透光微结构。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透光微结构为棱镜或微透镜。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导光板在位于所述LED光源入射面一侧的上表面设置有网点结构。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LED光源在除发光表面之外的外表面上覆盖有反射膜。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导光板的两端设置有安装槽,并通过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的安装部件进行固定。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光学膜包括扩散膜。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光学膜,所述光学膜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外框架、液晶面板、驱动电路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采用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通过将背光模组设置为由多个显示单元组成,可以通过单独调节每一显示单元进而实现区域调光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侧光式LED背光模组不能实现区域调光的问题,节省功耗,可以实现超薄化,使大尺寸液晶面板显示器厚度接近于笔记本电脑等中小尺寸背光模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实施例中的导光板固定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LED光源;    102-导光板;     103-显示单元;
104-背板;       105-反射膜;     106-反射网点结构;
107-电路板;     108-倾斜面;     109-网点结构;
110-光学膜;     111-模组边框;   112-第一区域;
113-液晶面板;   201-LED;        202-LED;
203-凹槽;       204-突状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将背光模组设置为由多个显示单元组成,每一显示单元包括一小尺寸的导光板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侧边的数个LED光源。经过上述设计,使得每一显示单元对应着液晶面板的一显示区域,就可以通过单独调节每一显示单元进而实现区域调光的功能。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可以包括背板104、反射膜105、电路板107、焊接在该电路板107上的多个LED光源101、导光板102以及位于导光板102上方的光学膜110。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LED光源101和导光板102均位于背板104所形成的用于盛放导光板的框架内,导光板102的位于反射膜105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反射网点结构106。由LED光源101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102后,经过反射膜105和反射网点结构106的漫反射后,转化为面光源形式从导光板102的正面出射至光学膜110,经过光学膜110的光学处理后,再入射至光学膜110上方的液晶面板。
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可以包括以阵列形式排列的多个显示单元103,该显示单元103包括一导光板102,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102侧边的数个LED光源101。本实施例以2×4阵列为例,即在背光模组的短边方向设置2个显示单元,在长边方向设置4个显示单元,而且该长边方向的4个显示单元可以沿该方向对称排列;可参见图3,位于长边方向中分线左侧的显示单元103与右侧的显示单元103即成对称布置,且显示单元103中的导光板102与显示单元103中的导光板102相互紧密接触。上述的阵列布置结构只是一个示例,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更。例如,可以将显示单元沿背光模组长边方向的纵轴中心线偶数对称排列,短边方向无此条件;或者沿背光模组短边方向的横轴中心线偶数对称排列,长边方向无此条件。
上述通过将背光模组设置为由多个显示单元组成,使得每一显示单元对应着液晶面板的一显示区域,就可以通过单独调节每一显示单元进而实现对于液晶面板显示区域的区域调光的功能。
进一步的,可参见图4的剖视图所示,LED光源101的高度d3小于导光板102的高度d4,且在该背光模组中,LED和导光板间隔设置。由于LED光源101只有在朝向导光板102的一侧发出入射光线至导光板102中,使得在位于LED光源101的正上方的第一区域112就可能形成暗区。针对该可能存在的问题,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对其中的导光板结构进行了改进。如图4所示,将导光板102的与LED光源101所在一侧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成倾斜面108,即在远离LED光源101入射面的一侧导光板102的表面呈一定的倾斜角θ,该倾斜面108长度为d2,该倾斜面108可以为平面或其他曲面;并且,该倾斜面上具有透光微结构,例如,可以设置棱镜形状的微结构,棱镜的棱角为Φ;或者也可以设置微透镜或其他结构。
通过对导光板进行上述结构上的改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位于LED光源101上方的第一区域112形成暗区。具体原理可参见图4所示,LED光源101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板102底部的反射网点结构106的漫反射后,可以到达倾斜面108。倾斜面108上的棱镜微结构可以将该光线折向第一区域112,防止了该区域成为暗区,使得出射至液晶面板的光源可以较为均匀。在具体实施中,倾斜面108的倾斜角θ、倾斜面长度d2以及棱镜的棱角Φ可以取决于LED高度d3和导光板高度d4之间的比例、以及倾斜面108的端点至下一个显示单元的LED光源发光表面的间距d1。
进一步的,在背光模组中,除去沿模组长边方向两端的显示单元之外,其余位于模组内部的显示单元中,在靠近LED光源入射面的一侧,导光板的上表面一定面积范围内可以设置具有光扩散作用的网点结构。可参见图4所示,在导光板102的位于LED光源101入射面一侧的上表面即设置有网点结构109。由于在靠近LED光源101入射面的一侧,入射至导光板102上表面的光线的入射角通常较小,因此,一般会有较多的光线可以直接从该上表面出射出去,进而可能会造成该区域成为亮斑。通过设置网点结构109,该网点结构109可以对入射的光线起到扩散作用,减少从该区域出射的光量,从而防止亮斑的形成。
对于位于沿模组长边方向两端的显示单元,由于有模组边框111的遮挡作用,因此,在靠近LED光源入射面一侧的导光板上表面不需要额外增设网点结构。
进一步的,参见图4,在位于背光模组内部的显示单元中,在LED光源101的除发光表面之外的外表面上可以覆盖反射膜105,通过设置该反射膜105,可以减少光线的损失,使得大部分光线均能够出射至液晶面板;并且,该反射膜105还可以减少光直接照射在LED时的损失,同时将光线反射到第一区域112,进一步起到增加LED光源101上方区域附近亮度的作用,防止第一区域112出现暗斑。
此外,本实施例中导光板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方式进行固定,图5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实施例中的导光板固定结构示意图。即可以在导光板的两侧分别打出一半圆柱形的凹槽203,突状物204可以置于该凹槽203中,用胶水固定于背板上,从而起到固定导光板的作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背光模组中的光学膜110,其可以为扩散膜,也可以为扩散膜。当其为扩散膜时,由于相邻两个导光板之间的空隙较大,扩散膜可能会出现下垂现象;而若用扩散膜代替时,则不会出现扩散膜的下垂现象,从而导光板的倾斜面108的长度可以取更大值。
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通过将背光模组设置为由多个显示单元组成,可以通过单独调节每一显示单元进而实现区域调光的功能,节省功耗;可以实现超薄化,使大尺寸液晶面板显示器厚度接近于笔记本电脑等中小尺寸背光模组厚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外框架、液晶面板、驱动电路和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采用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LED光源和导光板,所述LED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所述导光板和设置于其侧边的数个LED光源组成一显示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沿所述背光模组的横轴中心线或者纵轴中心线呈偶数对称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在远离所述LED光源入射面的一侧设置成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上设置有透光微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微结构为棱镜或微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在位于所述LED光源入射面一侧的上表面设置有网点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在除发光表面之外的外表面上覆盖有反射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两端设置有安装槽,并通过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的安装部件进行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膜,所述光学膜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包括扩散膜。
10.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外框架、液晶面板、驱动电路和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0201733399U 2010-04-23 2010-04-23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52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733399U CN201652057U (zh) 2010-04-23 2010-04-23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733399U CN201652057U (zh) 2010-04-23 2010-04-23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52057U true CN201652057U (zh) 2010-11-24

Family

ID=43117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73339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52057U (zh) 2010-04-23 2010-04-23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5205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3331A (zh) * 2011-07-01 2013-01-02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结构及其显示模块
CN103912827A (zh) * 2014-04-04 2014-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6773315A (zh) * 2017-01-13 2017-05-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6758003A (zh) * 2016-11-30 2017-05-31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衣物处理机的显示组件和具有其的衣物处理机
WO2018196076A1 (zh) * 2017-04-25 2018-11-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3331A (zh) * 2011-07-01 2013-01-02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结构及其显示模块
CN102853331B (zh) * 2011-07-01 2015-07-0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结构及其显示模块
CN103912827A (zh) * 2014-04-04 2014-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US9638854B2 (en) 2014-04-04 2017-05-0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acklight sour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6758003A (zh) * 2016-11-30 2017-05-31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衣物处理机的显示组件和具有其的衣物处理机
CN106773315A (zh) * 2017-01-13 2017-05-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WO2018196076A1 (zh) * 2017-04-25 2018-11-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89873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formed therefrom
CN201651946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201502963U (zh) Led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KR102266737B1 (ko) 렌즈, 렌즈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를 포함하는 백 라이트 유닛
US20170276863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1652057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WO2013174032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7991810B (zh) 背光源和液晶显示器
CN203337958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815259U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件
CN103048727B (zh) 导光板、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
TWI358580B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476696A (zh) 背光模块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CN100483208C (zh) 导光板和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US9405149B2 (en)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CN204883126U (zh) 一种侧发光的液晶显示模组
CN202600176U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CN201803318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2613781Y (zh) 背光装置
US20040095740A1 (en) Plane lighting structure for dual displays
WO2020000841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CN102182968A (zh) 新型led背光源模组
CN100529874C (zh) 导光板
CN207074328U (zh) 一种可解决全面屏倒角暗问题的背光源
CN102691944A (zh) Led侧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NGDONG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616

Owner nam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Effective date: 201506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16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est Central Road, No. 8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16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est Central Road, No. 8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