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6696A - 背光模块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6696A
CN101476696A CNA2009100059860A CN200910005986A CN101476696A CN 101476696 A CN101476696 A CN 101476696A CN A2009100059860 A CNA2009100059860 A CN A2009100059860A CN 200910005986 A CN200910005986 A CN 200910005986A CN 101476696 A CN101476696 A CN 101476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module
grooves
optical diaphragm
diaphragm group
demarcation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059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茂源
龙盛杰
彭腾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A20091000598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766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76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66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背光模块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分隔板与多个光源。分隔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且分隔板弯折形成位于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沟槽与位于第二表面上的多个第二沟槽。光源分别配置于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内。此背光模块可提供朝向不同方向的两个面光源,且具有较薄的厚度。本发明另提出一种使用上述背光模块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同时提供二面光源的背光模块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进步加上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重量轻且体积小等优点,液晶显示装置已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电子产品,如数码相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以及平面薄型化电视等。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其中背光模块是用以提供面光源至液晶显示面板。此外,为了因应各种不同的需求,目前发展出了一种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其可同时显示两个画面。
图1是已知一种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已知双面液晶显示装置100是由背对背的二液晶显示装置110所构成。每一液晶显示装置11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12以及背光模块114,每一背光模块114包括反射板114a以及多个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114b。冷阴极萤光灯管114b是用以提供光线至液晶显示面板112,而反射板114a是用以将光线反射至液晶显示面板112。
已知双面液晶显示装置100是由背对背的二液晶显示装置110所构成,所以其厚度较厚。更详细地说,每一液晶显示装置110中,冷阴极萤光灯管114b的中心与反射板114a之间的距离为D1,冷阴极萤光灯管114b的中心与液晶显示面板112之间的距离为D2,反射板114a的厚度为D4,而液晶显示面板112的厚度为D5。二反射板114a之间的距离为D3。所以,已知双面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厚度等于2*(D1+D2+D4+D5)+D3。
图2是已知另一种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为了符合现今电子产品追求薄型化的趋势,已知技术提出另一种双面液晶显示装置100’,其包括二液晶显示面板112以及配置于此二液晶显示面板112之间的背光模块120。背光模块120包括反射板122、多个冷阴极萤光灯管124以及多个冷阴极萤光灯管126,其中冷阴极萤光灯管124与冷阴极萤光灯管126配置于反射板122的两侧。
若冷阴极萤光灯管124/126的中心与反射板122之间的距离为D1,冷阴极萤光灯管124/126的中心与其相对的液晶显示面板112之间的距离为D2,反射板122的厚度为D4,且液晶显示面板112的厚度为D5,则双面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厚度等于2*(D1+D2+D5)+D4。此外,相较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100,双面液晶显示装置100’所减少的厚度为D4+D3。
已知双面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厚度能够变薄的原因是将两个背光模块整合成一个。因此,若能设计出厚度更薄的背光模块,则可进一步降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以使双面液晶显示装置更具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具有较薄的厚度。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适于应用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中,以降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较薄的厚度。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分隔板与多个光源。分隔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且分隔板弯折形成位于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沟槽与位于第二表面上的多个第二沟槽。光源分别配置于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光源例如是冷阴极萤光灯管,且冷阴极灯管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的延伸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光源包括条状基板以及配置于此条状基板上的至少一点光源,且条状基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的延伸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分别包括多个V形沟槽,而第二沟槽间隔设置于第一沟槽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分隔板包括多个V形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V形板是由二个平板所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分别包括多个半圆弧形沟槽,而第二沟槽间隔设置于第一沟槽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分隔板包括多个第一半圆弧板与多个第二半圆弧板,第一半圆弧板的凹面与第二半圆弧板的凹面面向不同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分隔板更包括多个平板,其连接于每一相邻的第一半圆弧板与第二半圆弧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皆为反射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的底部分别设有开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分隔板的材质包括透光材质,且此透光材质适于反射部分光线并使部分光线通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更包括第一光学膜片组与第二光学膜片组,其中第一光学膜片组与分隔板的第一表面相对,而第二光学膜片组与分隔板的第二表面相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更包括多个支撑件,其抵靠于第一光学膜片组与分隔板之间以及第二光学膜片组与分隔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支撑件包括相对的固定端与顶端。顶端抵靠于第一光学膜片组或第二光学膜片组,固定端包括至少一卡钩,而分隔板具有对应卡钩的多个贯孔。这些贯孔设于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的底部,且卡钩穿过贯孔而固定于分隔板。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另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第一光学膜片组、第二光学膜片组、多个光源以及多个分隔板。第一光学膜片组与第二光学膜片组相对,光源设置于第一光学膜片组与第二光学膜片组之间,而分隔板间隔设置于光源之间。每一光源适于提供光线至第一光学膜片组与第二光学膜片组。每一分隔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且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分别为反射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光源例如是冷阴极萤光灯管。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光源包括条状基板以及至少二点光源。条状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点光源分别配置于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分隔板为平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分隔板弯折形成位于第一表面上的弧形沟槽与位于第二表面上的弧形沟槽。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二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此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可为上述两种背光模块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每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由于提供光线至不同液晶显示面板的光源可排列于同一参考平面上,所以能降低背光模块的厚度。此外,由于本发明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背光模块的厚度较薄,所以可有效降低本发明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知一种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已知另一种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V形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V形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5A是图3的背光模块的光源固定于一光源固定框的示意图。
图5B是光源的两端固定于图5A的光源固定框的相对两侧壁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使用图3的背光模块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图3的背光模块的光源所提供的光线的传递路径示意图。
图8是分隔板的材质为透光材质时光源所提供的光线的传递路径示意图。
图9是使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使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使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使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区域A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17是使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8本发明是另一实施例的分隔板以及光源所提供的光线的传递路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的其中一光源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0、100’、300、300a、300b、300c、300d、500: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110:液晶显示装置
112、122、310、320、510、520:液晶显示面板
114、120、200、200a、200b、200c、200d、200e、200f、200g、400、400a:背光模块
114a:反射板
114b、124、126:冷阴极萤光灯管
202:第一半圆弧板
204:第二半圆弧板
206:平板
210、210a、210b、210d、210f、210g、410、410’:分隔板
212、412:第一表面
213:第一沟槽
214、414:第二表面
215:第二沟槽
216:贯孔
217:开口
218:V形板
219:平板
220、220e、420、420a:光源
222、422:光线
224、424:条状基板
226、426:点光源
230、430:第一光学膜片组
240、440:第二光学膜片组
250:支撑件
252:固定端
253:卡钩
254:顶端
260:光源固定框
262、264:侧壁
266:固定槽
413、415:弧形沟槽
423:第三表面
425:第四表面
A:区域
D1、D2、D3、D4、D5:距离
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包括分隔板210与多个光源220。分隔板2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212与第二表面214,且分隔板210弯折形成位于第一表面212上的多个第一沟槽213与位于第二表面214上的多个第二沟槽215。光源220分别配置于第一沟槽213与第二沟槽215内。
上述的背光模块200中,每一光源220例如是冷阴极萤光灯管,且这些光源22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沟槽213与第二沟槽215的延伸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20、第一沟槽213与第二沟槽215的延伸方向例如都是平行X轴。此外,第一沟槽213与第二沟槽215例如皆为V形沟槽,且第二沟槽215间隔设置于第一沟槽213之间。V形沟槽的两斜面之间的夹角θ例如是介于30度至160度之间。夹角θ的大小可视相邻两光源220之间的间距而调整。一般而言,若相邻两光源220之间的间距愈大,则夹角θ愈大。
第一表面212与第二表面214例如皆为反射面,其用以反射光源220所提供的光线。另外,分隔板210可由一片板体弯折而成,或是由多个V形板218(如图4A所示)所构成。每一V形板218亦可由二个平板219(如图4B所示)所构成。
图5A是图3的背光模块的光源固定于一光源固定框的示意图,而图5B是光源的两端固定于图5A的光源固定框的相对两侧壁的立体示意图。请参照图3、图5A与图5B,图3的背光模块200可更包括一光源固定框260,而光源220是固定于光源固定框260。具体而言,光源固定框260的相对的二侧壁262、264分别设有多个固定槽266,且位于侧壁262上的固定槽266分别与位于侧壁264上的固定槽266相对。每一光源220的两端是固定于相对的二固定槽266内。
图6是使用图3的背光模块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而图7是图3的背光模块的光源所提供的光线的传递路径示意图。请参照图6与图7,双面液晶显示装置300包括二个液晶显示面板310、320以及上述的背光模块200。背光模块200配置于此二液晶显示面板310、320之间,以提供光线222至此二液晶显示面板310、320。更详细地说,位于第一沟槽213内的光源220用以提供光线222至液晶显示面板310,而位于第二沟槽215内的光源220用以提供光线222至液晶显示面板320。此外,分隔板210的第一表面212与液晶显示面板310相对,且用以将光源220所提供的部分光线222反射至液晶显示面板310,而分隔板210的第二表面214与液晶显示面板320相对,且用以将光源220所提供的部分光线222反射至液晶显示面板320。
由于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的分隔板210弯折形成位于第一表面212上的第一沟槽213与位于第二表面214上的第二沟槽215,所以可使配置于第一沟槽213与第二沟槽215内的光源220大致上位于同一参考平面上。由于提供光线222至不同液晶显示面板310、320的光源220可大致上位于同一参考平面上,所以相较于已知技术,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具有较薄的厚度。因此,使用背光模块200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300的厚度亦可变薄。具体而言,若光源220的中心与其相对的液晶显示面板310/320之间的距离与已知技术相同(皆为D2),每一液晶显示面板310、320的厚度与已知技术相同(皆为D5),则双面液晶显示装置300的厚度为2(D2+D5)。相较于已知双面液晶显示装置100(如图1所示),双面液晶显示装置300所减少的厚度为2*(D1+D4)+D3,而相较于已知双面液晶显示装置100’(如图2所示),双面液晶显示装置300所减少的厚度为2*(D1)+D4。因此,相较于已知技术,本实施例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300的厚度可大幅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沟槽213与第二沟槽215为V形沟槽,光线222被V形沟槽的表面(即第一表面212与第二表面214)反射后会收敛,所以分隔板210还具有聚光的效果(可参考图7所示)。如此,可提升背光模块200的光利用效率,以使光源220的使用数量可以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7与图8所示,分隔板210的材质可选用透光材质或不透光材质,而此透光材质适于反射部分光线222并使部分光线222通过。举例来说,透光材质的光反射率为80%,光穿透率为20%。选用透光材质可使位于第一沟槽213或第二沟槽215内的光源220所提供的部分光线222能穿透分隔板210而传递至分隔板210另一侧的液晶显示面板,以避免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画面时出现明显的暗区,进而提升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均匀性。
图9是使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9,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a中,可增加形成于分隔板210a的第一表面212与第二表面214上的第一沟槽213与第二沟槽215的深度,使配置于第一沟槽213与第二沟槽215内的光源220位于同一参考平面的两侧,如此可进一步降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300a的厚度,使双面液晶显示装置300a的厚度小于2*(D2+D5)。
图10是使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0,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b中,分隔板210b的第一表面212与第二表面214皆为反射面,而第一沟槽213与第二沟槽215的底部分别设有开口217。位于第一沟槽213内的光源220所提供的部分光线能经由开口217而传递至液晶显示面板320,位于第二沟槽215内的光源220所提供的部分光线能经由开口217而传递至液晶显示面板310,如此可避免液晶显示面板310、320在显示画面时出现明显的暗区,进而提升双面液晶显示装置300b的亮度均匀性。
图11是使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1,双面液晶显示装置300c与图6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300相似,差别处在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300c的背光模块200c更包括第一光学膜片组230与第二光学膜片组240。第一光学膜片组230与分隔板210的第一表面212相对,而第二光学膜片组240与分隔板210的第二表面214相对。第一光学膜片组230与第二光学膜片组240可由扩散板(diffusion plate)、扩散片(diffusion sheet)、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等所构成,且第一光学膜片组230与第二光学膜片组240是用以使光线均匀化,以提升双面液晶显示装置300c的亮度均匀性。
图12是使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而图13是图12中区域A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2与图13,双面液晶显示装置300d与图11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300c相似,差别处在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300d的背光模块200d更包括多个支撑件250。这些支撑件250抵靠于第一光学膜片组230与分隔板210d之间以及第二光学膜片组240与分隔板210d之间,以使分隔板210d与两液晶显示面板310、320之间维持适当的间距。具体而言,每一支撑件250包括相对的固定端252与顶端254,固定端252包括至少一个卡钩253,而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两个卡钩253为例。这些支撑件250的顶端254分别抵靠于第一光学膜片组230与第二光学膜片组240。分隔板210d具有对应这些卡钩253的多个贯孔216。这些贯孔216设于第一沟槽213与第二沟槽215的底部,且支撑件250的卡钩253穿过对应的贯孔216而固定于分隔板210d。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请参照图14,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e与图3的背光模块200相似,差别处在于背光模块200的每一个光源220是冷阴极萤光灯管,而背光模块200e的每一个光源220e包括条状基板224以及配置于此条状基板224上的至少一点光源226。条状基板224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沟槽213与第二沟槽215的延伸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条状基板224、第一沟槽213与第二沟槽215的延伸方向例如都是平行X轴。此外,在每一光源220e包括多个点光源226的实施例中,这些点光源226是沿X轴排列于条状基板224上。另外,这些点光源226例如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e的优点与背光模块200的优点相似,且光源220e的固定方式与光源220的固定方式(如图5A与图5B所示)相似,在此将不再重述。在此将不再重述。需注意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光源220皆可换成本实施例所提及的光源220e。
图1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5,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f与图3的背光模块200相似,差别处在于分隔板弯折的形状。具体而言,形成于分隔板210f的第一表面212与第二表面214上的第一沟槽213与第二沟槽215分别为半圆弧形沟槽,而第二沟槽215是间隔设置于第一沟槽213之间。此外,本实施例的分隔板210f可由多个第一半圆弧板202与多个第二半圆弧板204所构成,且第一半圆弧板202的凹面与第二半圆弧板204的凹面面向不同侧。第一半圆弧板202的凹面即第二沟槽215的底面,而第二半圆弧板204的凹面即第一沟槽213的底面。另外,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f的优点与背光模块200的优点相似,在此将不再重述。
图1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6,相较于图15的背光模块200f,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g的分隔板210g更包括多个平板206。这些平板206是连接于每一相邻的第一半圆弧板202与第二半圆弧板204之间。此外,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g的优点与背光模块200的优点相似,在此将不再重述。
图17是使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7,双面液晶显示装置500包括二液晶显示面板510、520以及配置于此二液晶显示面板510、520之间的一背光模块400。背光模块400包括多个分隔板410、多个光源420、第一光学膜片组430以及第二光学膜片组440。第一光学膜片组430与第二光学膜片组440相对,且第一光学膜片组430与液晶显示面板510相对,第二光学膜片组440与液晶显示面板520相对。光源420设置于第一光学膜片组430与第二光学膜片组440之间,而分隔板410间隔设置于光源420之间。每一光源420适于提供光线422至第一光学膜片组430与第二光学膜片组440。每一分隔板4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412与第二表面414,且第一表面412与第二表面414分别为反射面。
上述的背光模块400中,每一光源420例如是冷阴极萤光灯管。每一分隔板410例如为平板。分隔板410可选用不透光的材质,以提供挡光的功能。如此,当背光模块400应用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时,分隔板410可防止观看者在观看其中一画面时同时看到另一画面。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提供光线422至第一光学膜片组430与第二光学膜片组440的光源420可排列于同一参考平面上,所以能降低背光模块400的厚度。因此,使用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400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较薄的厚度。
需注意的是,上述的分隔板410除了可为平板外,还可以换成如图18所示的分隔板410’或其他形状的分隔板,其中分隔板410’弯折形成位于第一表面412上的弧形沟槽413与位于第二表面414上的弧形沟槽415。弧形沟槽413与弧形沟槽415可提供聚光的效果,以提升背光模块的光利用效率。此外,光源420的固定方式与光源220的固定方式(如图5A与图5B所示)相似,在此将不再重述。
图1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而图20是图19中的其中一光源的立体示意图。请参照图19与图20,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400a与图17的背光模块400相似,差别处在于光源。背光模块400a的每一光源420a包括条状基板424以及至少二点光源426。条状基板424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423与第四表面425,而点光源426分别配置于第三表面423与第四表面425上。点光源426可为发光二极管,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400a的优点与背光模块400的优点相似,且光源420a的固定方式与光源220的固定方式(如图5A与图5B所示)相似,在此将不再重述。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每一实施例的种背光模块中,由于提供光线至不同液晶显示面板的光源可排列于同一参考平面上,所以能降低背光模块的厚度。由于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具有较薄的厚度,因此使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较薄的厚度。此外,在本发明中,分隔板可被弯折形成V形沟槽或弧形沟槽以提供聚光效果,所以能提升背光模块的光利用效率,以减少光源的使用量。如此,可降低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耗电量以及生产成本。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
一分隔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其中所述分隔板弯折形成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沟槽与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多个第二沟槽;以及
多个光源,分别配置于所述这些第一沟槽与所述这些第二沟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光源包括一冷阴极萤光灯管,且所述这些冷阴极灯管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这些第一沟槽与所述这些第二沟槽的延伸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光源包括一条状基板以及配置于所述条状基板上的至少一点光源,且所述这些条状基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这些第一沟槽与所述这些第二沟槽的延伸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第一沟槽与所述这些第二沟槽分别包括多个V形沟槽,而所述这些第二沟槽间隔设置于所述这些第一沟槽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包括多个V形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V形板是由二平板所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第一沟槽与所述这些第二沟槽分别包括多个半圆弧形沟槽,而所述这些第二沟槽间隔设置于所述这些第一沟槽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包括多个第一半圆弧板与多个第二半圆弧板,所述这些第一半圆弧板的凹面与所述这些第二半圆弧板的凹面面向不同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更包括多个平板,连接于每一相邻的所述第一半圆弧板与所述第二半圆弧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皆为反射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第一沟槽与所述这些第二沟槽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开口。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的材质包括一透光材质,且所述透光材质适于反射部分光线并使部分光线通过。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更包括:
一第一光学膜片组,与所述分隔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以及
一第二光学膜片组,与所述分隔板的所述第二表面相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更包括多个支撑件,抵靠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与所述分隔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与所述分隔板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支撑件包括相对的一固定端与一顶端,所述顶端抵靠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或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所述固定端包括至少一卡钩,所述分隔板具有对应所述这些卡钩的多个贯孔,所述这些贯孔设于所述这些第一沟槽与所述这些第二沟槽的底部,且所述这些卡钩穿过所述这些贯孔而固定于所述分隔板。
16.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
一第一光学膜片组;
一第二光学膜片组,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相对;
多个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之间,每一光源适于提供光线至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以及
多个分隔板,间隔设置于所述这些光源之间,每一分隔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分别为一反射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光源包括一冷阴极萤光灯管。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光源包括:
一条状基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三表面与一第四表面;以及
至少二点光源,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上。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分隔板为一平板。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分隔板弯折形成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一弧形沟槽与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一弧形沟槽。
21.一种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二液晶显示面板;
一背光模块,配置于所述这些液晶显示面板之间,所述背光模块包括:
一分隔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与不同的所述这些液晶显示面板相对,其中所述分隔板弯折形成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沟槽与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多个第二沟槽;以及
多个光源,分别配置于所述这些第一沟槽与所述这些第二沟槽内。
22.一种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二液晶显示面板;
一背光模块,配置于所述这些液晶显示面板之间,所述背光模块包括:
一第一光学膜片组;
一第二光学膜片组,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相对,且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与不同的所述这些液晶显示面板相对;
多个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之间,每一光源适于提供光线至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以及
多个分隔板,间隔设置于所述这些光源之间,每一分隔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分别为一反射面。
CNA2009100059860A 2009-01-22 2009-01-22 背光模块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14766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0059860A CN101476696A (zh) 2009-01-22 2009-01-22 背光模块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0059860A CN101476696A (zh) 2009-01-22 2009-01-22 背光模块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6696A true CN101476696A (zh) 2009-07-08

Family

ID=40837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0059860A Pending CN101476696A (zh) 2009-01-22 2009-01-22 背光模块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76696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9429A (zh) * 2013-07-30 2013-11-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器
CN104021739A (zh) * 2013-03-01 2014-09-03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WO2015161532A1 (zh) * 2014-04-25 2015-10-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双面液晶显示器
WO2015196498A1 (zh) * 2014-06-24 2015-12-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双面显示的直下式背光结构
CN107507526A (zh) * 2017-08-22 2017-12-22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led显示屏
CN110320703A (zh) * 2019-07-15 2019-10-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1739A (zh) * 2013-03-01 2014-09-03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CN103399429A (zh) * 2013-07-30 2013-11-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器
WO2015013945A1 (zh) * 2013-07-30 2015-02-0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器
WO2015161532A1 (zh) * 2014-04-25 2015-10-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双面液晶显示器
WO2015196498A1 (zh) * 2014-06-24 2015-12-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双面显示的直下式背光结构
CN107507526A (zh) * 2017-08-22 2017-12-22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led显示屏
CN110320703A (zh) * 2019-07-15 2019-10-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1586B (zh) 背光模組與雙面液晶顯示裝置
WO2012071749A1 (zh) 拼接式导光板构造及背光模块
KR100978078B1 (ko) 프리즘 시트와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20026423A1 (en) Edge-lit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using the same
US20120262645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mploying Same
KR10160449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266737B1 (ko) 렌즈, 렌즈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를 포함하는 백 라이트 유닛
US20120120680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 guide plate thereof
US20180157115A1 (en) Edge-lit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749601B (zh) 背光模块及具有其的显示器
CN101476696A (zh) 背光模块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CN102207565B (zh)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KR20090054722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장치
US20070030695A1 (en) Backlight unit
US7471354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M392976U (en) Edge-lit backlight module
WO2013149410A1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00135005A1 (en) Lighting device for display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20080013337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120130919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770383B1 (ko) 백라이트 장치의 도광판
WO2020000841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WO2020107897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JP2007065611A (ja) プリズムシート及びそのプリズムシートを備えた、液晶表示パネルに用いられ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US20190331965A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