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0703A -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0703A
CN110320703A CN201910637296.0A CN201910637296A CN110320703A CN 110320703 A CN110320703 A CN 110320703A CN 201910637296 A CN201910637296 A CN 201910637296A CN 110320703 A CN110320703 A CN 110320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
double
display device
led particle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372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0703B (zh
Inventor
向西
冯远明
陈仕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3729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207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20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0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0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07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4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double-sided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02F1/133557Half-mirr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以解决双面显示装置厚度较大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该双面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电路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多个LED颗粒;所述电路基板上所述LED颗粒之间的区域呈透光态;所述双面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LED颗粒远离所述电路基板一侧的半透半反结构;所述LED颗粒发出的光部分透过所述半透半反结构,从所述LED颗粒远离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侧出射,部分被所述半透半反结构反射后,从所述电路基板上所述LED颗粒之间的区域出射。用于实现双面显示。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双面显示装置是指在显示面板的两面都能进行图像显示的装置。双面显示装置在许多场合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飞机场、火车站、商场、学校或博物馆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可以解决双面显示装置厚度较大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电路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多个LED颗粒;所述电路基板上所述LED颗粒之间的区域呈透光态;所述双面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LED颗粒远离所述电路基板一侧的半透半反结构;所述LED颗粒发出的光部分透过所述半透半反结构,从所述LED颗粒远离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侧出射,部分被所述半透半反结构反射后,从所述电路基板上所述LED颗粒之间的区域出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半透半反结构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多个凸起;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凸起靠近所述LED颗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形状为三棱柱、三棱锥或四棱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三棱柱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底面以及三个侧面;所述底面为三角形,所述侧面为四边形;所述三棱柱的一个所述侧面与所述底板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LED颗粒与一个所述凸起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一个侧面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包围与该所述凸起对应的LED颗粒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LED颗粒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底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0μm~2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包括多个侧面,所述多个侧面均为平面,所述多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0°~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半透半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凸起部分侧面的反射膜层或半透半反膜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凸起部分侧面的所述反射膜层或所述半透半反膜层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和与该所述凸起对应的所述LED颗粒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无重叠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面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半透半反结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透明的保护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ED颗粒为Micro LED颗粒或Mini LED颗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双面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电路基板以及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多个LED颗粒;电路基板上LED颗粒之间的区域呈透光态。双面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LED颗粒远离电路基板一侧的半透半反结构。由于LED颗粒发出的光部分透过半透半反结构,从LED颗粒远离电路基板的一侧出射,部分被半透半反结构反射后,从电路基板上LED颗粒之间的区域出射,因而在显示面板靠近半透半反结构的一侧和显示面板背离半透半反结构的一侧都可以实现显示,从而在双面显示装置的两面都可以实现显示。
在此基础上,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一个显示面板即可实现双面显示的效果,相对于相关技术的双面显示装置需要两个显示面板,因而本发明实施例减少了显示面板的数量,成本大幅度降低,且厚度减小,从而可以实现超薄双面显示。此外,只需要在LED颗粒远离电路基板的一侧增加半透半反结构即可实现双面显示,因而制作双面显示装置的工艺简单。
此外,在相关技术中双面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由于液晶显示面板需要背光组件来提供光源,因而导致相关技术中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复杂,厚度大,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电路基板以及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多个LED颗粒,由于LED颗粒可以自发光,因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无需背光组件,因此可以简化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减小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ED颗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透半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透半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透半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透半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八。
附图标记:
10-显示面板;11-电路基板;12-LED颗粒;20-半透半反结构;121-n型半导体层;122-发光层;123-p型半导体层;124-n电极;125-p电极;201-底板;202-凸起;203-反射膜层(半透半反膜层);30-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包括电路基板11以及设置在电路基板11上的多个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颗粒(也称为LED芯片)12;电路基板11上LED颗粒12之间的区域呈透光态。双面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LED颗粒12远离电路基板11一侧的半透半反结构20;参考图1,LED颗粒12发出的光部分透过半透半反结构20,从LED颗粒12远离电路基板11的一侧出射,部分被半透半反结构20反射后,从电路基板11上LED颗粒12之间的区域出射。
应当理解到,LED颗粒12发出的光部分被半透半反结构20反射后,由于电路基板11上LED颗粒12之间的区域呈透光态,因而LED颗粒12发出的光可以从电路基板11上LED颗粒12之间的区域出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实现双面显示的原理为:双面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10包括电路基板11以及设置在电路基板11上的多个LED颗粒12。双面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LED颗粒12远离电路基板11一侧的半透半反结构20。由于LED颗粒12发出的光部分透过半透半反结构20,从LED颗粒12远离电路基板11的一侧出射,因而可以在显示面板10靠近半透半反结构20的一侧实现显示。由于电路基板11上LED颗粒12之间的区域呈透光态,且LED颗粒12发出的光部分被半透半反结构20反射后,从电路基板11上LED颗粒12之间的区域出射,因而可以在显示面板10背离半透半反结构20的一侧实现显示,这样一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可以实现双面显示。
基于上述双面显示装置实现双面显示的原理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两面显示的内容完全相同,且两面显示的分辨率也完全相同。
半透半反结构20指的是光射到半透半反结构20上后,部分光可以透过半透半反结构20出射,部分光会被半透半反结构20反射的一类结构。
对于半透半反结构20的反射率和透过率不进行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示例的,半透半反结构20的反射率为50%,透过率为50%。双面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10靠近半透半反结构20的一侧和显示面板10背离半透半反结构20的一侧均可以实现显示,因此双面显示装置可以实现双面显示。以显示面板10靠近半透半反结构20的一面为第一显示面,以显示面板10背离半透半反结构20的一面为第二显示面,第一显示面的显示亮度和第二显示面的显示亮度与半透半反结构20的透过率、反射率有关。半透半反结构20的透过率越大,第一显示面的显示亮度越大,半透半反结构20的反射率越大,第二显示面的显示亮度越大。在半透半反结构20的反射率和透过率均为50%,且不考虑其它因素对显示亮度的影响的情况下,第一显示面和第二显示面的显示亮度相同。
此处,对于LED颗粒12的结构不进行限定。可选的,如图2所示,LED颗粒1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n型半导体层121、发光层122、p型半导体层123;LED颗粒12还包括与n型半导体层121接触的n电极124以及与p型半导体层123接触的p电极125。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ED颗粒12可以为Micro LED颗粒,也可以为Mini LED颗粒。Micro LED颗粒和Mini LED颗粒的结构相同,尺寸不相同。Micro LED颗粒的尺寸范围约为2μm-50μm,Mini LED颗粒的尺寸为100μm左右。在LED颗粒12为Micro LED颗粒的情况下,双面显示装置为Micro LED显示装置。在LED颗粒12为Mini LED颗粒的情况下,双面显示装置为Mini LED显示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LED颗粒12均发白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LED颗粒12包括发红光(R)的LED颗粒、发绿光(G)的LED颗粒以及发蓝光(B)的LED颗粒。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显示面板10中的一个LED颗粒12相当于一个亚像素,一个LED颗粒12所在的区域即为一个亚像素区。可选的,电路基板11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每个亚像素区的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每个亚像素区的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位于该亚像素区的LED颗粒12发光。衬底基板例如可以为玻璃基板。
相关技术中的双面显示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两个独立的显示面板10,两个显示面板10背对背放置,从而可以实现双面显示。相关技术中双面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1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也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当然还可以为Micro LED显示面板。由于相关技术中的双面显示装置包括两个显示面板10,因而导致双面显示装置的成本较高,厚度较大,且制作双面显示装置的工艺复杂度较高等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双面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包括电路基板11以及设置在电路基板11上的多个LED颗粒12;电路基板11上LED颗粒12之间的区域呈透光态。双面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LED颗粒12远离电路基板11一侧的半透半反结构20。由于LED颗粒12发出的光部分透过半透半反结构20,从LED颗粒12远离电路基板11的一侧出射,部分被半透半反结构20反射后,从电路基板11上LED颗粒12之间的区域出射,因而在显示面板10靠近半透半反结构20的一侧和显示面板10背离半透半反结构20的一侧都可以实现显示,从而在双面显示装置的两面都可以实现显示。
在此基础上,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一个显示面板10即可实现双面显示的效果,相对于相关技术的双面显示装置需要两个显示面板10,因而本发明实施例减少了显示面板10的数量,成本大幅度降低,且厚度减小,从而可以实现超薄双面显示。此外,只需要在LED颗粒12远离电路基板11的一侧增加半透半反结构20即可实现双面显示,因而制作双面显示装置的工艺简单。
此外,在相关技术中双面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10为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由于液晶显示面板需要背光组件来提供光源,因而导致相关技术中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复杂,厚度大,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包括电路基板11以及设置在电路基板11上的多个LED颗粒12,由于LED颗粒12可以自发光,因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无需背光组件,因此可以简化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减小厚度。
对于半透半反结构20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以能使LED颗粒12发出的部分光透过,部分光被反射为准。在一些实施例中,半透半反结构20为半透半反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半透半反结构20包括底板201以及设置在底板201上的多个凸起202;如图8a和图8b所示,底板201相对于凸起202靠近LED颗粒12。
应当理解到,由于部分光需要从半透半反结构20透过,因而底板201的材料和凸起202的材料均为透光材料。LED颗粒12发出的光经过半透半反结构20中的凸起202后,部分光在凸起202内部经过一次或多次反射后会透射出去,部分光在凸起202内部经过一次或多次反射后会被反射向电路基板11,从电路基板11上呈透光态的区域透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201和凸起202一体成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单独制作完底板201和凸起202后,将底板201和凸起202固定在一起,例如通过胶将凸起202和底板201固定在一起。在底板201和凸起202一体成型的情况下,可以简化半透半反结构20的制作工艺。
对于凸起202的形状不进行限定,以能使部分光透过,部分光被反射为准。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凸起202的形状为三棱柱。三棱柱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底面以及三个侧面;底面为三角形,侧面为四边形。在此情况下,可以是三棱柱的底面与底板201接触。也可以是三棱柱的一个侧面与底板201接触。在三棱柱的一个侧面与底板201接触的情况下,有利于LED颗粒12发出的光更多的被反射向电路基板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凸起202的形状为三棱锥。三棱锥是由四个三角形组成的四面体。在此情况下,三棱锥的一个面与底板201接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凸起202的形状为四棱锥。四棱锥是由一个底面,四个侧面构成的空间封闭图形,四棱锥的底面为四边形,侧面为三角形。在此情况下,可以是四棱锥的底面与底板201接触,也可以是四棱锥的侧面与底板201接触。在四棱锥的底面与底板201接触的情况下,有利于LED颗粒12发出的光更多的被反射向电路基板11。
应当理解到,凸起202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上述的三棱柱、三棱锥或四棱锥。
此外,可以是如图6和图7所示,相邻凸起20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也可以是如图4所示,相邻凸起202之间直接接触;当然还可以如图5所示,部分相邻凸起20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部分相邻凸起202之间直接接触。
此处,可以根据LED颗粒12的数量和密度确定半透半反结构20中凸起202的数量和密度。可以是如图9所示,两个或两个以上LED颗粒12与一个凸起202对应,每个凸起202用于对与该凸起202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LED颗粒12发出的光进行透射和反射。也可以是如图8a和图8b所示,一个LED颗粒12与一个凸起202对应,每个凸起202用于对与该凸起202对应的一个LED颗粒12发出的光进行透射和反射。当然还可以是如图10所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凸起202与一个LED颗粒12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凸起202用于对与该两个或两个以上凸起202对应的一个LED颗粒12发出的光进行透射和反射。
考虑到两个或两个以上LED颗粒12与一个凸起202对应时,每个凸起202需要对与该凸起202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LED颗粒12发出的光进行透射和反射,若相邻LED颗粒12发出光的颜色不相同,则凸起202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LED颗粒12发出的光进行透射和反射后,经过凸起202透射出去的不同颜色的光和反射出去的不同颜色的光可能会混色,因而可能会影响显示效果。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凸起202与一个LED颗粒12对应时,一方面增加了半透半反结构20制作难度;另一方面,两个或两个以上凸起202对一个LED颗粒12发出的光进行透射和反射后,会导致透射出去的光的发散角度和反射出去的光的发散角度较大,在相邻LED颗粒12发出的光颜色不相同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混色,影响显示效果。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一个LED颗粒12与一个凸起202对应。这样一来,每个凸起202只能对一个LED颗粒12发出的光进行透射或反射,且每个LED颗粒12发出的光只能被一个凸起202进行透射或反射,因而可以避免相邻LED颗粒12发出的光被透射或反射后出现混色,从而保证了良好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凸起202包括多个面,凸起202的多个面中除与底板201平行的面以外的其它面均为凸起202的侧面。
在一个LED颗粒12与一个凸起202对应的情况下,参考图8b,若LED颗粒12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与凸起202的多个侧面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则LED颗粒12发出的光会被凸起202的多个侧面反射,且反射的光会从LED颗粒12的周围经电路基板11透射出去,这样一来,相邻LED颗粒12发出的光被反射后都有部分光会从电路基板11上相邻LED颗粒12之间的区域出射,在相邻LED颗粒12发出不同颜色光的情况下,会出现混色,从而可能会影响显示效果。基于此,可选的,如图8a所示,凸起202的一个侧面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包围与该凸起202对应的LED颗粒12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的边界。
此处,可以是凸起202的一个侧面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和与该凸起202对应的LED颗粒12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的边界重叠;也可以是LED颗粒12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位于与该LED颗粒12对应的凸起202的一个侧面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以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凸起202的一个侧面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包围与该凸起202对应的LED颗粒12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因而LED颗粒12发出的光大部分被该侧面透射或反射,这样一来,LED颗粒12发出的光被凸起202反射后,大多数光从LED颗粒12的一侧经电路基板11透射出去,而不是从LED颗粒12的周围经电路基板11透射出去,在相邻LED颗粒12发出不同颜色光的情况下,进一步避免出现混色,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显示效果。
根据全反射原理可知,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过程中,当入射光线的角度大于全反射临界角度时,光线就会发生全反射。在凸起202的侧面为平面的情况下,调整凸起202的侧面与底板201之间的夹角,相当于调整了入射光的角度,从而可以改变半透半反结构20的反射率,即可以改变被凸起202反射的光线的比例。示例的,当把凸起202的侧面与底板201之间的夹角从45°减小到30°时,相当于增加了入射光照射到凸起202侧面的入射角度,而凸起202的材料特性是固定的,因而凸起202的折射率是固定的,因此入射到凸起202侧面的入射光发生全反射的全反射角度是固定的,这样一来,增加入射光照射到凸起202侧面的入射角度可以使得反射的光线的比例得到提高,从而可以提高第二显示面的显示亮度。
在凸起202的侧面为平面的情况下,考虑到凸起202的侧面与底板201之间的夹角若太小,则LED颗粒12发出的光照射到凸起202上后,大多数光会被反射,这样一来,第一显示面的显示亮度会较低;凸起202的侧面与底板201之间的夹角若太大,则LED颗粒12发出的光照射到凸起202上后,大多数光会被透射出去,反射光的比例会比较小,这样一来,第二显示面的显示亮度会较低。而第一显示面的显示亮度或第二显示面的显示亮度较低,会影响观看者的观看效果。
基于上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a所示,凸起202包括多个侧面,多个侧面均为平面,多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与底板201之间的夹角θ范围为20°~80°。
此处,可以是凸起202的多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与底板201之间的夹角θ范围为20°~80°;也可以是凸起202的多个侧面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侧面与底板201之间的夹角θ范围为20°~80°。
示例的,在凸起202的形状为三棱柱,且三棱柱的一个侧面与底板201接触的情况下,三棱柱的底面与底板210之间的夹角可以为90°,三棱柱的其它侧面与底板201之间的夹角θ范围可以为20°~80°。
示例的,凸起202的侧面与底板201之间的夹角θ可以为20°、22.5°、30°、40°、50°、60°、70°、77.5°或80°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凸起202的侧面为平面情况下,由于凸起202的侧面与底板201之间的夹角θ范围为20°~80°,因而可以确保双面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面的显示亮度和第二显示面的显示亮度的都较大,不影响观看者的观看效果。
在此基础上,可以调整半透半反结构20中相邻凸起202之间的间隙和/或凸起202的侧面与底板201之间的夹角;或者,调整显示面板10中相邻LED颗粒12之间的间隙以使得LED颗粒12发出的光,被凸起202反射后,可以透过电路基板11上相邻LED颗粒12之间的呈透光态的区域。如果半透半反结构20中相邻凸起202之间的间隙以及凸起202的侧面与底板201之间的夹角是固定的,则可以调整显示面板10中LED颗粒12之间的间隙与凸起202反射的光线匹配,以使被凸起202反射的光线可以从电路基板11上LED颗粒12之间的区域透射出去。如果显示面板10中相邻LED颗粒12之间的间隙是固定的,则可以调整半透半反结构20中相邻凸起202之间的间隙以及凸起202的侧面与底板201之间的夹角,来改变被凸起202反射的光线的位置,以使被凸起202反射的光线可以从电路基板11上LED颗粒12之间的区域透射出去。
在一个LED颗粒12与一个凸起202对应的情况下,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a所示,相邻两个LED颗粒12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pitch)L1与相邻两个凸起202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pitch)L2相等;第一方向平行于底板20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LED颗粒12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L1与相邻两个凸起202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L2不相等。
考虑到在相邻两个LED颗粒12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L1与相邻两个凸起202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L2相等的情况下,若相邻LED颗粒12之间的间距太大,则显示面板10的分辨率较低,若相邻LED颗粒12之间的间距太小,则一个凸起202可能会对多个LED颗粒12发出的光进行反射,从而容易出现混色,影响显示效果。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a所示,相邻两个LED颗粒12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L1与相邻两个凸起202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L2相等;且相邻两个凸起202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L2范围为10μm~200μm。由于相邻两个LED颗粒12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L1与相邻两个凸起202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L2相等,因而相邻两个LED颗粒12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L1范围为10μm~200μm。
可选的,相邻两个LED颗粒12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L1或相邻两个凸起202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L2范围为20μm~50μm。
示例的,相邻两个凸起202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L2可以为10μm、20μm、30μm、40μm、50μm、70μm、100μm或200μ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半透半反结构20还包括设置在凸起202部分侧面的反射膜层203或半透半反膜层203。
附图11以半透半反结构20还包括设置在凸起202部分侧面的反射膜层203为例进行示意。
此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反射膜层203的材料或半透半反膜层203的材料,反射膜层203的材料不同或半透半反膜层203的材料不同,则反射膜层203或半透半反膜层203的反射率不同,反射膜层203或半透半反膜层203的反射率越大,第二显示面的显示亮度越大。
此外,可以在凸起202的一个侧面设置反射膜层203或半透半反膜层203;也可以在凸起202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侧面设置反射膜层203或半透半反膜层203。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半透半反结构20还包括设置在凸起202部分侧面的反射膜层203或半透半反膜层203,因而可以进一步增加半透半反结构20的反射率,提高第二显示面的显示亮度,调整双面显示装置双面显示亮度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在凸起202的部分侧面增加反射膜层203或半透半反膜层203,可以降低从该侧面出射的大角度的光线,因而可以达到更好的视角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在凸起202部分侧面的反射膜层203或半透半反膜层203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和与该凸起201对应的LED颗粒12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无重叠区域。
此处,可以是设置在凸起202部分侧面的反射膜层203或半透半反膜层203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和与该凸起201对应的LED颗粒12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具有部分重叠区域。也可以是设置在凸起202部分侧面的反射膜层203或半透半反膜层203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和与该凸起201对应的LED颗粒12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完全无重叠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设置在凸起202部分侧面的反射膜层203或半透半反膜层203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和与该凸起201对应的LED颗粒12在底板20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无重叠区域,因而避免了LED颗粒12发出的光全部或大部分被反射膜层203和半透半反膜层203反射,降低显示面板10靠近半透半反结构20的一侧的亮度。
如图12和图13所示,双面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半透半反结构20远离显示面板10一侧透明的保护层30。
示例的,保护层30例如可以为玻璃基板。
本发明实施例,由于双面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半透半反结构20远离显示面板10一侧透明的保护层30,保护层30可以对半透半反结构20进行保护,防止半透半反结构20受到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电路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多个LED颗粒;所述电路基板上所述LED颗粒之间的区域呈透光态;
所述双面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LED颗粒远离所述电路基板一侧的半透半反结构;所述LED颗粒发出的光部分透过所述半透半反结构,从所述LED颗粒远离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侧出射,部分被所述半透半反结构反射后,从所述电路基板上所述LED颗粒之间的区域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半反结构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多个凸起;
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凸起靠近所述LED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形状为三棱柱、三棱锥或四棱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棱柱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底面以及三个侧面;所述底面为三角形,所述侧面为四边形;
所述三棱柱的一个所述侧面与所述底板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LED颗粒与一个所述凸起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一个侧面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包围与该所述凸起对应的LED颗粒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LED颗粒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相等;
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底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位于同一侧的侧面沿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0μm~2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包括多个侧面,所述多个侧面均为平面,所述多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0°~8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半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凸起部分侧面的反射膜层或半透半反膜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凸起部分侧面的所述反射膜层或所述半透半反膜层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和与该所述凸起对应的所述LED颗粒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无重叠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半透半反结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透明的保护层。
CN201910637296.0A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3207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7296.0A CN110320703B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7296.0A CN110320703B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0703A true CN110320703A (zh) 2019-10-11
CN110320703B CN110320703B (zh) 2022-09-27

Family

ID=68123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37296.0A Active CN110320703B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2070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0146A (zh) * 2021-06-08 2021-09-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面板以及双面显示装置
WO2021189557A1 (zh) * 2020-03-26 2021-09-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3608380A (zh) * 2021-07-30 2021-11-0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
CN113741088A (zh) * 2021-08-31 2021-12-0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面板
CN113960837A (zh) * 2021-10-29 2022-01-2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装置
US11532685B2 (en) 2020-03-26 2022-12-20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oubled-sid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03889A1 (en) * 2005-11-04 2007-05-10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CN101023379A (zh) * 2004-09-15 2007-08-22 欧姆龙株式会社 光学片和面光源装置
US20080074899A1 (en) * 2006-09-21 2008-03-27 Motorola, Inc. Double-Sided Backlight and Assembly Incorporating A Double-Sided Light Source Coupling Light Guide
CN201187711Y (zh) * 2008-04-25 2009-01-28 罗煜 Led灯作光源的高节能双面广告灯箱
CN101441281A (zh) * 2007-11-23 2009-05-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片、制造该光学片的方法及使用该光学片的液晶显示器
CN101476696A (zh) * 2009-01-22 2009-07-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CN105789256A (zh) * 2016-03-18 2016-07-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 oled 双面显示基板、制作方法及显示器
CN107665917A (zh) * 2017-09-21 2018-02-0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735109A (zh) * 2017-04-25 2018-11-02 K工房株式会社 Led显示器
CN208110089U (zh) * 2018-03-27 2018-1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导光板、显示屏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3379A (zh) * 2004-09-15 2007-08-22 欧姆龙株式会社 光学片和面光源装置
US20070103889A1 (en) * 2005-11-04 2007-05-10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US20080074899A1 (en) * 2006-09-21 2008-03-27 Motorola, Inc. Double-Sided Backlight and Assembly Incorporating A Double-Sided Light Source Coupling Light Guide
CN101441281A (zh) * 2007-11-23 2009-05-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片、制造该光学片的方法及使用该光学片的液晶显示器
CN201187711Y (zh) * 2008-04-25 2009-01-28 罗煜 Led灯作光源的高节能双面广告灯箱
CN101476696A (zh) * 2009-01-22 2009-07-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CN105789256A (zh) * 2016-03-18 2016-07-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 oled 双面显示基板、制作方法及显示器
CN108735109A (zh) * 2017-04-25 2018-11-02 K工房株式会社 Led显示器
CN107665917A (zh) * 2017-09-21 2018-02-0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208110089U (zh) * 2018-03-27 2018-1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导光板、显示屏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9557A1 (zh) * 2020-03-26 2021-09-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US11532685B2 (en) 2020-03-26 2022-12-20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oubled-sid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3380146A (zh) * 2021-06-08 2021-09-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面板以及双面显示装置
CN113608380A (zh) * 2021-07-30 2021-11-0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
CN113608380B (zh) * 2021-07-30 2022-09-2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
CN113741088A (zh) * 2021-08-31 2021-12-0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面板
CN113741088B (zh) * 2021-08-31 2022-08-0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面板
CN113960837A (zh) * 2021-10-29 2022-01-2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0703B (zh) 202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0703A (zh)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US11709395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4062800B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536081B (zh) 背光單元及使用該背光單元的顯示裝置
US10948645B2 (en) Backlight unit with light-modifying portion an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929595A (zh) 一种反射式液晶显示模组及装置
US20200110309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34051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518149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JP2023552154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ディスプレイ画面
US10330265B2 (en) Front 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front light source
US11923489B1 (en) Growth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US1073245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ransparent substrate with a plurality of light source disposed thereon
CN11026545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018118B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769933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1195818A1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063346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290172A (zh) 一种面光源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10238960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42603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67117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2749476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30223384A1 (en) Led pixel un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screen
US20220413339A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