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0837A - 双面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面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0837A
CN113960837A CN202111270402.XA CN202111270402A CN113960837A CN 113960837 A CN113960837 A CN 113960837A CN 202111270402 A CN202111270402 A CN 202111270402A CN 113960837 A CN113960837 A CN 113960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ght
panel
source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04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可熊
南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040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608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60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08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Illuminating devices providing polarized light, e.g. by converting a polarisation component into another o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双面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位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光源模组;光源模组包括光源基板,光源基板包括朝向第一面板的第一侧和朝向第二面板的第二侧,光源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光源,光源至少位于光源基板的第一侧上,光源模组的出光方向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光源模组的出射光在第一侧入射至第一面板,光源模组的出射光在第二侧入射至第二面板。本发明可以实现较好的双面显示效果的同时,还有利于减薄光源模组在整个双面显示装置中的占据厚度,降低了整个双面显示装置的厚度,进而有利于实现设备的轻薄化,减小设备的重量和体积。

Description

双面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面板以单面显示为主,但在许多人流密度大的空间场合,例如超市、地铁、机场的数字标牌、窗口询问广告牌设施,展览馆等公共场合的广告播放设施中往往存在两个人从显示面板的正反两面同时观看显示画面的情况。
若采用液晶(Liquid Crystal,LC)面板,为实现双面显示,目前通常是将两个单面液晶面板对贴而形成的,采用这种方式形成的双面显示装置虽然能实现双面显示,但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能发光,所以需要使用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作为白光背光,经过液晶面板的不同颜色的色阻,从而呈现五颜六色的显示画面。因此在双面显示设计时均存在体积大、厚度大、重量大等不足。且为了实现双面显示,两个液晶面板之间需要较为复杂的连接及驱动关系,导致整个装置的制作成本大为提高,也使得装置的厚度增加,不符合模组的轻薄化设计理念。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具有色域广、对比度高、自发光、轻薄可折叠的优点,在显示和照明等应用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利用OLED制作双面显示面板是OLED应用的趋势。双面显示技术可以有效地扩大OLED面板的显示面积,并发挥出OLED面板轻薄的优势。然而目前的双面OLED显示装置大多也是将两个独立的OLED双面显示器件进行背靠背组装,以实现双面显示,结构比较厚重,工艺相对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不符合消费者期望的轻薄与高性价比的要求。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较好的双面显示效果的同时,又可以实现显示设备的轻薄化和低耗能的双面显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面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面显示屏所占空间大、体积大、重量大、功耗大等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位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光源模组;光源模组包括光源基板,光源基板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朝向第一面板,第二侧朝向第二面板;光源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光源,光源至少位于光源基板的第一侧上,光源模组的出光方向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光源模组的出射光在第一侧入射至第一面板,光源模组的出射光在第二侧入射至第二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双面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位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光源模组,光源模组用于共同为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提供背光源,双面显示装置可在第一面板远离光源模组的一侧、第二面板远离光源模组的一侧呈现显示画面,实现双面显示。本发明的光源模组包括光源基板,光源基板包括朝向第一面板的第一侧和朝向第二面板的第二侧,光源基板包括的多个阵列排布的、作为背光源使用的光源虽然可以至少设置于光源基板的第一侧上,但是光源模组的出光方向可以为两侧,分别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即光源模组的多个光源的出射光在第一侧入射至第一面板,光源模组的出射光在第二侧入射至第二面板,实现仅通过光源模组就可以共同为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提供背光源的效果。本发明的多个阵列排布的、作为背光源使用的光源设置于光源基板上,光源模组可以理解为采用的是直下式光源,通过采用单个直下式的光源模组实现双面显示,有利于减薄光源模组在整个双面显示装置中的占据厚度,降低了整个双面显示装置的厚度,进而有利于实现设备的轻薄化,减小设备的重量和体积。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光线路径分析图;
图11是图8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光线路径分析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C-C’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光线路径分析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D-D’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6中D-D’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6中D-D’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3中C-C’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6中D-D’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相关技术中,双面显示屏采用的是两块液晶显示面板相对放置,本质是将两个单面的液晶显示面板叠加,相比于两个独立的液晶模组省掉了一个金属背板(两个背光模组共用一个金属背板)。一般地,背光源主要为LED光源,其可以分为侧入式背光和直下式背光;由于直下式背光的出光方向为垂直于液晶面板方向,这样在双面显示器中的应用就比较困难,难以满足双面显示薄型化的设计理念;而侧入式背光由于需要使用两个导光板,其他部分分别为两个灯条、两个液晶屏、两组光学膜、两个反射板,此显示设备必然带来所占空间大、体积大、重量大、功耗大等缺点,这样在双面显示器中的应用会使整机重量变大,在一些双面显示器悬挂吊空的场合中给结构设计增加了成本和困难,又不符合双面显示轻巧的设计理念。双面显示屏若采用单液晶面板和双背光源组合结构,虽然可以省去一块液晶面板,进而使得双面显示设备轻薄、体积小、耗能低,但是单液晶面板的设置降低了模组的透过率,会导致功耗上升。双面显示屏采用单背光源和双液晶面板组合的结构,虽然可以省去一个背光模组,有利于减薄双面显示设备,但是采用侧入式单背光方案,背光均匀性差,影响显示效果。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双面显示装置,能够实现较好的双面显示效果的同时,又可以实现显示设备的轻薄化和低耗能。关于本申请提出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进行了透明度填充),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显示装置000,包括: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以及位于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之间的光源模组30;光源模组30包括光源基板301,光源基板301包括第一侧301A和第二侧301B,第一侧301A朝向第一面板10,第二侧301B朝向第二面板20;
光源基板301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光源302,光源302至少位于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上,光源模组30的出光方向包括第一侧301A和第二侧301B;
光源模组30的出射光在第一侧301A入射至第一面板10,光源模组30的出射光在第二侧301B入射至第二面板20。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000包括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以及位于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之间的光源模组30,可选的,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可以均为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可以包括不同颜色的色阻(图中未示意),光源模组30用于共同为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提供背光源,经过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中不同颜色的色阻,从而使得双面显示装置000呈现五颜六色的显示画面。可选的,双面显示装置000可在第一面板10远离光源模组30的一侧、第二面板20远离光源模组30的一侧呈现显示画面,实现双面显示。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30包括光源基板301,光源基板301包括第一侧301A和第二侧301B,第一侧301A朝向第一面板10,第二侧301B朝向第二面板20,光源基板301包括的多个阵列排布的、作为背光源使用的光源302虽然可以至少设置于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上,但是光源模组30的出光方向可以为两侧,分别包括第一侧301A和第二侧301B,即光源模组30的多个光源302的出射光在第一侧301A入射至第一面板10,光源模组30的出射光在第二侧301B入射至第二面板20,实现仅通过光源模组30共同为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提供背光源的效果。本实施例的多个阵列排布的、作为背光源使用的光源302设置于光源基板301上,即光源模组30可以理解为采用的是直下式光源,通过采用单个直下式的光源模组30实现双面显示,有利于减薄光源模组30在整个双面显示装置000中的占据厚度,降低了整个双面显示装置000的厚度,进而有利于实现设备的轻薄化,减小设备的重量和体积。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30的光源302可以为LED、CSP LED(CSP,Chip ScalePackage,芯片级别封装)、micro LED(微发光二极管)或者mini 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中的任一种。在光源基板301上以高密度集成的微发光二极管或者次毫米发光二极管阵列,从而可以形成高分辨率的背光,micro LED和mini LED具有发光效率高、能耗低和解析度高等优点。CSP LED是指一类LED器件,其核心部分为蓝宝石衬底的倒装蓝光芯片,除带有正负电极的焊脚一面外,其部分表面被荧光粉硅胶膜覆盖,其中正负焊脚通过焊锡连接到应用的驱动线路基板上,由于CSP LED只是采用荧光粉硅胶膜包覆住倒装芯片的结构,因此免除了传统LED光源的大部分封装步骤和结构,使得封装体尺寸小,当CSP LED被通电后,蓝光和硅胶膜中荧光粉被蓝光激发所发出的其他颜色的光组合作用,形成不同色温和显色指数的白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多个阵列排布的光源302至少位于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上,可以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光源302仅设置于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上,此时可通过将光源基板301设置为透明基板,并通过在第一侧301A设置一些能够反射光的结构,将第一侧301A的光源302的出射光反射至透明的光源基板301,然后入射至第二侧301B的第二面板20上,实现光源模组30的出光方向包括第一侧301A和第二侧301B,光源模组30的出射光不仅可以在第一侧301A入射至第一面板10,光源模组30的出射光还可以在第二侧301B入射至第二面板20,实现双面出光显示(图1和图2中未示意)。本实施例的多个阵列排布的光源302至少位于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上,还可以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光源302分别设置于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和第二侧301B上,实现光源模组30的出光方向包括第一侧301A和第二侧301B,光源模组30的出射光不仅可以在第一侧301A入射至第一面板10,光源模组30的出射光还可以在第二侧301B入射至第二面板20,实现双面出光显示,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仅需满足光源模组30的出光方向包括第一侧301A和第二侧301B即可。
可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000还可以包括用于组装支撑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光源模组30的框体00(图1中未示意),该框体00可以为铁框等金属材料制得,该框体00内也可采用内嵌的胶框01或者胶条等对光源基板301、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进行支撑,以起到稳固组装的效果。进一步可选的,如图1和图3所示,图3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金属材质的框体00可以仅用于支撑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光源基板301可仅采用框体00内的胶框01或者胶条进行支撑,以同样达到稳固组装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可以为液晶面板,包括相关技术中液晶面板的结构,如包括驱动晶体管的阵列基板、液晶层、色阻结构等,本实施例在此对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的结构不作赘述,具体实施时,可参考相关技术中液晶面板的结构进行理解。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30还可以包括一些起到匀光、散光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片02(图2和图3中未填充),该光学膜片02可设置于光源基板301和第一面板10之间、光源基板301和第二面板20之间,本实施例对光学膜片02的数量和种类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可选的,请继续结合参考图1-图3,光学膜片02可以包括扩散板、增亮片等,光源基板301和第一面板10之间还包括第一扩散板021、第一增亮片022,光源基板301和第二面板20之间还包括第二扩散板023、第二增亮片024。第一扩散板021和第二扩散板023主要用于通过在光学膜片材料上的细微颗粒实现光的扩散,第一增亮片022和第二增亮片024(BEF)起到聚集光线,提升亮度的作用。进一步可选的,第一增亮片022和第一面板10之间还可以包括第一反射式偏光增亮膜025,第二增亮片024与第二面板20之间还可以包括第二反射式偏光增亮膜026(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DBEF),从而可以在第一侧301A和第二侧301B将反射式偏光增亮膜DBEF与增亮片BEF组合起来,通过选择性反射光源302的光线,使光线不被第一面板10靠近光源模组30一侧的偏光片、第二面板20靠近光源模组30一侧的偏光片(图中未示意)所吸收,进而能够使光源模组30的部分光得以重新利用,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是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扩散板021和第二扩散板023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扩散膜片厚度较厚,从而不仅起到光的扩散作用,还可以起到支撑其上层光学膜片的作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4,图4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光源302包括第一光源3021和第二光源3022,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一光源3021位于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二光源3022位于光源基板301的第二侧301B;
第一光源3021的出射光在第一侧301A入射至第一面板10,第二光源3022的出射光在第二侧301B入射至第二面板20。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光源模组30中的光源302可以包括位于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的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一光源3021和位于光源基板301的第二侧301B的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二光源3022,即光源基板301的朝向第一面板10的第一侧301A上和朝向第二面板20的第二侧301B上均设置有光源302,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光源3021和第二光源3022共同发光,简化制程过程的同时,使得光源模组30的出射光不仅可以在第一侧301A入射至第一面板10,还可以在第二侧301B入射至第二面板20,实现双面出光显示。
可选的,如图1和图5所示,图5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光源基板301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层3011,第一驱动电路层3011包括多个第一驱动单元30111,第一驱动单元30111与第一光源3021电连接,第一驱动单元30111与第二光源3022电连接。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和第二侧301B均设置有光源302时,光源基板301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层3011,第一驱动电路层3011包括的多个第一驱动单元30111用于为光源302提供驱动发光的电信号,即第一驱动单元30111不仅为第一侧301A的第一光源3021提供驱动信号,还为第二侧301B的第二光源3022提供驱动信号,采用第一驱动电路层3011驱动光源302发光的设置,通过第一驱动单元30111共同驱动控制第一侧301A和第二侧301B两侧的光源302阵列,实现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的同步显示,进而达到双面显示装置000的双面同画面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驱动单元30111共同驱动控制第一侧301A和第二侧301B两侧的光源302阵列的驱动方式可以采用Local dimming(局部调光)技术,将光源基板301分成多个小区域(Block),工作时根据相应小区域对应需要显示画面的灰度,来调整该小区域内光源302的明暗度,以此达到节能、增强画质的目的。
可选的,如图1和图6所示,图6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光源基板301包括第二驱动电路层3012和第三驱动电路层3013;
第二驱动电路层3012包括多个第二驱动单元30121,第二驱动单元30121与第一光源3021电连接;
第三驱动电路层3013包括多个第三驱动单元30131,第三驱动单元3013与第二光源3022电连接。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和第二侧301B均设置有光源302时,光源基板301可以包括第二驱动电路层3012和第三驱动电路层3013,第二驱动电路层3012可以位于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第三驱动电路层3013可以位于光源基板301的第二侧301B。第二驱动电路层3012包括的多个第二驱动单元30121分别与第一光源3021电连接,用于为第一光源3021提供驱动发光的电信号,第三驱动电路层3013包括的多个第三驱动单元30131分别与第二光源3022电连接,用于为第二光源3022提供驱动发光的电信号,本实施例采用第二驱动电路层3012独立驱动第一光源3021发光、第三驱动电路层3013独立驱动第二光源3022发光的设置,通过第二驱动单元30121驱动控制第一侧301A的第一光源3021阵列,通过第三驱动单元30131驱动控制第二侧301B的第二光源3022阵列,实现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的独立显示,进而实现双面显示装置000的双面显示不同画面的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7,图7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上设置有第一反射层3031,光源基板301的第二侧301B上设置有第二反射层3032。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在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上设置有第一反射层3031,光源基板301的第二侧301B上设置有第二反射层3032,可选的第一反射层3031和第二反射层3032可以整面涂布于光源基板301的表面上,或者第一反射层3031和第二反射层3032还可以为反射膜片粘贴在光源基板301的表面,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仅需满足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上和光源基板301的第二侧301B上均设置有反射层。进一步可选的,第一反射层3031设置于相邻的第一光源3021之间的光源基板301上,第二反射层3032设置于相邻的第二光源3022之间的光源基板301上,在制程过程中,可通过曝光显影得到反射层的与光源302对应的镂空区,制作反射层时将该镂空区卡嵌于光源302上,即可得到设置于光源302之间的反射层。本实施例的第一反射层3031用于对第一光源3021反射至光源基板301的光线重复利用,第二反射层3032用于对第二光源3022反射至光源基板301的光线重复利用,进而有利于提高出光效率,增强显示效果。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一反射层3031和第二反射层3032的材料可以为白色油墨材料,还可以为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或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称亚加力或有机玻璃)等透明基材上涂布有TiO2(二氧化钛)等反射材料的反射片,还可以为通过PVD(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物理气相沉积)等的工艺,在光源基板301上溅射多层折射率不同的介质层,达到对特定波段的光进行反射的镀层,本实施例对反射层的具体制程不作限定,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8、图9和图10,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8进行了透明度填充),图9是图8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光线路径分析图,本实施例中,光源基板301包括发光区AA1和透光区AA2,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光源302,光源302向光源基板301的正投影位于发光区AA1;
第一侧301A的光源302与第一面板10之间还包括半反半透膜40;
光源302的出射光经半反半透膜40透射,入射至第一面板10;光源302的出射光经半反半透膜40反射,透过光源基板301的透光区AA2,入射至第二面板20。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光源基板301包括发光区AA1和透光区AA2,可选的,光源基板301可以包括多个发光区AA1和多个透光区AA2,任意一个透光区AA2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区AA1之间,光源302可以仅设置于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光源302向光源基板301的正投影位于发光区AA1,即发光区AA1设置有光源302,一个发光区AA1可以理解为光源模组30的一个发光元件所在区域,或者一个发光区AA1和一个与其相邻的透光区AA2可以理解为光源模组30的一个发光元件所在区域。本实施例的发光区AA1可以设置光源302和与光源302电连接且驱动单元(包括驱动晶体管、信号走线等由不透光材料形成的结构,图中未示意)。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在第一侧301A的光源302与第一面板10之间设置有半反半透膜40,半反半透膜40不仅具有透光的作用还具有反射光线的作用,可选的,半反半透膜40可以位于第一扩散板021靠近光源302的一侧,如图10所示,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的光源302出射光线后,出射光P在第一侧301A经半反半透膜40透射,继续入射至第一面板10,为第一面板10提供背光源,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的光源302出射光线后,出射光S经半反半透膜40反射回光源基板301,透过光源基板301的透光区AA2,入射至第二面板20,为第二面板20提供背光源。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光源302的出射光P和出射光S仅是用来区分透过半反半透膜40和被半反半透膜40反射的光。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侧301A的光源302与第一面板10之间的半反半透膜40的设置,可以仅在光源基板301的单侧设置光源302,通过单侧光源实现双面出光,有利于达到双面显示效果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小光源模组30的整体厚度和体积,进而更好的实现双面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可选的,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基板301中,除光源302所在的发光区AA1以外的其他区域,均可以设置为透光区AA2,进而有利于透过更多的光线至第二侧301B,为第二面板20提供更多的背光光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以在第一侧301A的光源302与第一面板10之间设置有半反半透膜40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实施时,还可仅在光源基板301的第二侧301B设置光源302,半反半透膜40设置于第二侧301B的光源302和第二面板20之间,其实现双面显示的原理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半反半透膜40包括偏振分光膜、介质分光膜、点阵金属膜中的任一种。其中,偏振分光膜利用光的偏振的原理,入射光在射入到偏振分光膜时,入射光线发生分束,产生出射方向相互垂直的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偏振分光膜透射的光线为P偏振光,而S偏振光以45°角被反射,S偏振光的出射方向和P偏光成90°角。可选的,偏振分光膜还可以配合半波片对入射光的偏振状态进行调节,理论上可以对反射光和透射光进行无极调节,若入射光是自然光基本可以实现半透半反的效果。介质分光膜可以按照一定的透反比将入射光分成透射光和反射光,透反比指的是在一入射位置的透射光与反射光的光强之比,通过介质分光膜可以实现50%比例光线透射50%比例光线反射的分光,该比例也可以是其它,比如介质分光膜也可以设计成10%透射90%反射或者其它任何比例。点阵金属膜是在平板玻璃镜片上镀很多小点的点阵状态的金属膜,为了实现半反半透,小点的点阵状态的金属膜的总面积大概占到该点阵金属膜总面积的一半多一点,且根据小点的点阵状态的金属膜所占的比例不同,可以实现不同的透反比,而且金属膜对入射光线的入射角相对不敏感,所以该点阵金属膜分光对对角度相对也不敏感,可以实现较好的半反半透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半反半透膜40可以采用的实施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此,具体实施时,半反半透膜40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仅需满足能够实现对光线的半反半透效果即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8、图11和图12,图11是图8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光线路径分析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透过轴的方向,图12中的第一偏光片101、第二偏光片102、半反半透膜40均未填充),本实施例中,半反半透膜40为偏振分光膜,双面显示装置000还包括第一偏光片101和第二偏光片102,第一偏光片101位于光源模组30和第一面板10之间,第二偏光片102位于第一面板10远离光源模组30的一侧,第一偏光片101的透过轴与第二偏光片102的透过轴相互垂直;
偏振分光膜的透过轴与第一偏光片101的透过轴相互平行。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当设置于第一侧301A的光源302和第一面板10之间的半反半透膜40为偏振分光膜时,双面显示装置000的第一面板10朝向光源模组30的一侧还包括第一偏光片101,双面显示装置000的第一面板10远离光源模组30的一侧还包括第二偏光片102,其中,第一偏光片101的透过轴与第二偏光片102的透过轴相互垂直(例如图12中表示的第一偏光片101的透过轴的方向为图中的方向G1,第二偏光片102的透过轴的方向为图中的方向G2,方向G2以点圆圈内一点表示垂直于该纸面或垂直于所看到的平面的方向)。液晶显示技术中,背光源发出的光为自然光,自然光在通过偏光片时,振动方向与偏光片的透过轴垂直的光将被吸收,透过该偏光片的只剩下振动方向与偏光片的透过轴平行的偏振光。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偏光片101用于将光源模组30的光源30产生的光束转换为偏振光,第二偏光片102用于解析经第一面板10的液晶层电调制后的偏振光,产生明暗对比,从而产生显示画面,具体第一偏光片101和第二偏光片102在液晶显示技术中的工作原理可参考相关技术中对液晶显示屏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设置位于第一侧301A的光源302和第一面板10之间的偏振分光膜的透过轴与第一偏光片101的透过轴相互平行(例如图12中表示的第一偏光片101的透过轴的方向和偏振分光膜的透过轴均为图中的方向G1),从而可以保证经偏振分光膜分光后的透过该偏振分光膜的光线能够透过第一偏光片101,并进入第一面板10的液晶盒内,以实现第一面板10的显示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面板20靠近光源模组30的一侧和远离光源模组30的一侧也均设置有偏光片,具体可参考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片结构进行理解,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3和图14,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3进行了透明度填充),图14是图13中C-C’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光源基板301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光源基板301和半反半透膜40之间包括光收敛层50,光收敛层50包括多个光收敛部501,光收敛部501向光源基板301的正投影与透光区AA2交叠;
光源302的出射光经半反半透膜40反射至光收敛部501,经光收敛部501收敛汇聚至透光区AA2。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在垂直于光源基板301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光源基板301和半反半透膜40之间设置有光收敛层50,光收敛层50可以设置多个光收敛部501,光收敛部501向光源基板301的正投影与透光区AA2交叠,光收敛部501的设置位置至少与光源基板301的透光区AA2交叠。光收敛部501用于收敛被半反半透膜40反射的光线,使得被半反半透膜40反射的光线汇聚至光源基板301的透光区AA2,进而从光源基板301的透光区AA2透过至光源基板301的第二侧301B。本实施例的光收敛层50可以将被半反半透膜40反射回来的光线更好的收敛角度,防止大角度的光线无法穿过透光区AA2,或者大角度的光线难以入射到透光区AA2,容易被透光区AA2的光源基板301的侧壁吸收,影响第二面板20的显示效果。本实施例中光源基板301第一侧301A的光源302的出射光一部分直接透过半反半透膜40入射至第一面板10,另一部分光源302的出射光经半反半透膜40反射至光源基板301和半反半透膜40之间的光收敛层50的光收敛部501上,光收敛部501对光线具有汇聚作用,经光收敛部501收敛汇聚,可以使得尽可能多的光线从光源基板301的透光区AA2透过并入射至光源基板301的第二侧301B,进而为第二面板20提供背光源,有利于提高光线的利用率,提升第二面板20的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光收敛层50可以为设置在光源基板301和半反半透膜40之间的任一膜层,可选的,光收敛层50还可以复用光源基板301上的驱动电路层(用于设置驱动晶体管为光源302提供驱动信号,未附图示意)中的某一绝缘层,进而有利于减小整个双面显示装置000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光收敛层50可以为整层结构(未附平面图示意),在整层结构的透光区AA2对应位置设置多个光收敛部501即可。光收敛部501的制作材料可以为玻璃材料、塑胶材料(环氧树脂胶,有机硅胶等)、以及无机材料(如SiO2、GaN等),本实施例对于光收敛部501的材料和形状不作具体限定,仅需满足能够透光且能够起到经过光收敛部501的光线得到收敛角度的效果即可,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3、图14和图15,图15是图14中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光线路径分析图,本实施例的光收敛部501为凸透镜结构,在垂直于光源基板301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光收敛部501的朝向第一面板10一侧的表面朝靠近第一面板10的方向凸出形成凸透镜结构。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设置于透光区AA2区域的光收敛部501可以为凸透镜结构,且光收敛部501的朝向第一面板10一侧的表面朝靠近第一面板10的方向凸出,该外凸结构的光收敛部501,可将被半反半透膜40反射的光线中的大角度的光线(大角度的光线指的是与垂直于光源基板301所在平面的方向Z形成的夹角较大的光线)进行角度收敛,使尽可能多的反射光线能够收敛并透过透光区AA2,以提高光线利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于光收敛层50的制作材料不作具体限定,仅需满足光收敛层50的制作材料的折射率较大,从而在光线从光收敛层50靠近半反半透膜40一侧的其他较小折射率的介质中,入射至该折射率较大的光收敛层50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能够汇聚,光收敛层50的制作材料的折射率可选范围在1.3-2.6之间即可,如光收敛层50的制作材料可以包括玻璃材料、塑胶材料、无机材料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光收敛层50的制作材料采用塑胶材料时,可通过点胶工艺或者模具方法在其表面制作凸透镜结构的光收敛部501。光收敛层50的制作材料采用玻璃材料时,可以在制作玻璃基板时直接刻蚀加工成型凸透镜结构的光收敛部501。光收敛层50的制作材料采用其它无机材料时,可以采用物理沉积镀膜工艺在其表面制作凸透镜结构的光收敛部501,本实施例对于光收敛部501的制程工艺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6和图17,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6进行了透明度填充),图17是图16中D-D’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光源基板301为玻璃基板,玻璃基板301复用为光收敛层501,玻璃基板朝向半反半透膜40的一侧包括多个凸起3010,凸起3010位于透光区AA2。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光源基板301可以为透明基板,如光源基板301采用玻璃基板制作时,由于玻璃基板具有一定的硬度,可以承载制作光源302等部件的同时,还可以使得光源基板301在未设置光源302区域自动形成透光区AA2,并且将驱动光源302发光的驱动单元(驱动晶体管和信号线等)设置在与光源302对应位置的光源基板301上,从而形成了光源基板301的发光区AA1和透光区AA2,有利于节省对光源基板301刻蚀挖空形成透光区AA2的制程步骤,进而可以提升制程效率。
本实施例的光源基板301采用玻璃基板制作时,还可以将玻璃基板301复用为光收敛层501使用,而光收敛部501可以通过在玻璃基板朝向半反半透膜40的一侧设置多个凸起3010,凸起3010位于透光区AA2范围内即可,在垂直于光源基板301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凸起3010由玻璃基板朝向半反半透膜40一侧的表面朝靠近半反半透膜40一侧的方向突出形成。制作过程中,可通过刻蚀或者其他工艺形成该多个凸起3010。由于一般玻璃的折射率在1.5左右,只需满足玻璃基板靠近半反半透膜40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比玻璃的折射率小,即可实现被半反半透膜40反射的光线中的大角度的光线在经过玻璃基板301上的凸起3010后进行角度收敛,使尽可能多的反射光线能够收敛并透过透光区AA2,以提高光线利用率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小光源模组30的厚度,进而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双面显示装置000的轻薄化。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6和图18,图18是图16中D-D’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光源基板301包括第四驱动电路层3014,第四驱动电路层3014包括多个第四驱动单元30141,第四驱动单元30141与光源302电连接,第四驱动单元30141位于发光区AA1。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设置有光源302时,光源基板301可以包括第四驱动电路层3014,第四驱动电路层3014在发光区AA1范围内设置多个第四驱动单元30141,避免第四驱动单元30141设置在透光区AA2时阻挡光线,进而影响被半反半透膜40反射的光线的出光效率。第四驱动单元30141与光源302电连接,用于为光源302提供驱动发光的电信号。本实施例采用第四驱动电路层3014驱动光源302发光的设置,通过第四驱动单元30141驱动控制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上所有的光源302阵列,并通过半反半透膜40的设置,实现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的同步显示,进而达到双面显示装置000的双面同画面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可选的,第四驱动单元30141驱动控制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上所有的光源302阵列的驱动方式可以采用Local dimming(局部调光)技术,将光源基板301分成多个小区域(Block),工作时根据相应小区域对应需要显示画面的灰度,来调整该小区域内光源302的明暗度,以此达到节能、增强画质的目的。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6和图19,图19是图16中D-D’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设置有多个第三反射部3033,第三反射部3033位于发光区AA1;在垂直于光源基板301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第三反射部3033位于光源302和光源基板301之间。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仅在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设置多个光源302,并通过在光源302和第一面板10之间设置半反半透膜40,以共同实现双面显示时,还可以在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设置多个仅位于发光区AA1的第三反射部3033,在垂直于光源基板301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第三反射部3033位于光源302和光源基板301之间,可选的,第三反射部3033可以为金属反射结构,第三反射部3033用于对光源302反射至光源基板301的发光区AA1内的光线重复利用,进而有利于提高出光效率,增强显示效果。本实施例仅在发光区AA1设置第三反射部3033,可以避免第三反射部3033设置在透光区AA2时阻挡被半反半透膜40反射的光线,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二侧301B的第二面板20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3和图20,图20是图13中C-C’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光源基板301为非透明基板,光源基板301包括多个镂空部30100,镂空部30100向光源基板30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区AA2交叠。可选的,镂空部30100向光源基板30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光收敛部501向光源基板30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镂空部30100沿光源基板301的厚度方向贯穿该光源基板301。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光源基板301可以为非透明基板,此时为了保证被半反半透膜40反射的光线能够透过光源基板301的透光区AA2,可以将非透明基板的透光区AA2进行挖空处理,即使得光源基板301在透光区AA2范围内包括多个镂空部30100,镂空部30100向光源基板30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区AA2交叠,镂空部30100向光源基板30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也与光收敛部501向光源基板30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进而可以满足光源基板301的发光区AA1和透光区AA2的设置,实现第一侧301A的第一面板10与第二侧301B的第二面板20共同显示,达到双面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6和图21,图21是图16中D-D’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光源302设置为蓝色发光元件,光源基板301和第一面板10之间还包括第一色彩转换层601,光源基板301和第二面板20之间还包括第二色彩转换层602。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光源模组30中的光源302可以为蓝色发光元件,如光源302可以为Mini Blue LED Chip或者Micro Blue LED Chip,进而可以使得光源基板301上设置的光源302具有较好的出光效率,有效提升光源302的出光亮度。当光源302为蓝色发光元件时,可以在光源基板301和第一面板10之间还包括第一色彩转换层601,光源基板301和第二面板20之间还包括第二色彩转换层602,通过第一色彩转换层601和第二色彩转换层602将蓝光转化成白光,显示的色域更广,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一色彩转换层601和第二色彩转换层602包括量子点层或荧光层中的任一种。采用蓝色发光元件结合颜色转换用的荧光层,可以形成白光。量子点层在蓝光激发下会激发出纯正的绿光和红光,由于量子点(Quantum Dot,QD)是一种发光半导体晶体,其具有窄而可调的光致发光光谱、高光致发光量子效率、无机材料固有的热稳定性,可有效地将蓝色发光元件的光转化为高饱和度的蓝色、绿色和红色,进而混合形成高质量的白光,从而在屏幕上显示最宽广色域的颜色,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可选的,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色彩转换层601可以设置于第一扩散板021远离光源基板301的一侧,即第一色彩转换层601可以位于第一扩散板021和其他光学膜片(第一增亮片022等)之间,第二色彩转换层602可以设置于第二扩散板023远离光源基板301的一侧,即第二色彩转换层602可以位于第二扩散板023和其他光学膜片(第二增亮片024等)之间,由于第一扩散板021和第二扩散板023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扩散膜片厚度较厚,从而可以对第一色彩转换层601、第二色彩转换层602和其他光学膜片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16和图21,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000还包括透明填充层70(图21中未填充),在垂直于光源基板301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透明填充层70位于光源302远离光源基板301的一侧,透明填充层70覆盖光源302。可选的,透明填充层70的制作材料包括环氧树脂胶或者有机硅胶中的一种。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在光源基板301的第一侧301A设置光源302后,可通过在其表面覆盖设置透明填充层70,可选的,透明填充层70的制作材料可以包括环氧树脂胶或者有机硅胶中的一种,本实施例的透明填充层70可以在不影响光源302出光效果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对光源302上方的光学膜片的支撑作用,达到对光源基板301上光源302的保护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透明填充层70的制作材料可以包括环氧树脂胶或者有机硅胶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时透明填充层70的制作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透明材料,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双面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位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光源模组,光源模组用于共同为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提供背光源,双面显示装置可在第一面板远离光源模组的一侧、第二面板远离光源模组的一侧呈现显示画面,实现双面显示。本发明的光源模组包括光源基板,光源基板包括朝向第一面板的第一侧和朝向第二面板的第二侧,光源基板包括的多个阵列排布的、作为背光源使用的光源虽然可以至少设置于光源基板的第一侧上,但是光源模组的出光方向可以为两侧,分别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即光源模组的多个光源的出射光在第一侧入射至第一面板,光源模组的出射光在第二侧入射至第二面板,实现仅通过光源模组就可以共同为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提供背光源的效果。本发明的多个阵列排布的、作为背光源使用的光源设置于光源基板上,光源模组可以理解为采用的是直下式光源,通过采用单个直下式的光源模组实现双面显示,有利于减薄光源模组在整个双面显示装置中的占据厚度,降低了整个双面显示装置的厚度,进而有利于实现设备的轻薄化,减小设备的重量和体积。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21)

1.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包括光源基板,所述光源基板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二侧朝向所述第二面板;
所述光源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光源,所述光源至少位于所述光源基板的所述第一侧上,所述光源模组的出光方向包括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
所述光源模组的出射光在所述第一侧入射至所述第一面板,所述光源模组的出射光在所述第二侧入射至所述第二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多个阵列排布的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光源基板的所述第一侧,多个阵列排布的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光源基板的所述第二侧;
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射光在所述第一侧入射至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二光源的出射光在所述第二侧入射至所述第二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基板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层,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光源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光源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基板包括第二驱动电路层和第三驱动电路层;
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光源电连接;
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第三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光源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基板的所述第一侧设置有第一反射层,所述光源基板的所述第二侧设置有第二反射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基板包括发光区和透光区,所述光源基板的所述第一侧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所述光源,所述光源向所述光源基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发光区;
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一面板之间还包括半反半透膜;
所述光源的出射光经所述半反半透膜透射,入射至所述第一面板;所述光源的出射光经所述半反半透膜反射,透过所述光源基板的透光区,入射至所述第二面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光源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光源基板和所述半反半透膜之间包括光收敛层,所述光收敛层包括多个光收敛部,所述光收敛部向所述光源基板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交叠;
所述光源的出射光经所述半反半透膜反射至所述光收敛部,经所述光收敛部收敛汇聚至所述透光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收敛部为凸透镜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光源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光收敛部的朝向所述第一面板一侧的表面朝靠近所述第一面板的方向凸出形成所述凸透镜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收敛层的制作材料的折射率范围为1.3-2.6,所述光收敛层的制作材料包括玻璃材料、塑胶材料、无机材料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基板为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复用为所述光收敛层,所述玻璃基板朝向所述半反半透膜的一侧包括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透光区。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半透膜包括偏振分光膜、介质分光膜、点阵金属膜中的任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半透膜为偏振分光膜,所述双面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光源模组和所述第一面板之间,所述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一面板远离所述光源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相互垂直;
所述偏振分光膜的透过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相互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基板包括第四驱动电路层,所述第四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第四驱动单元,所述第四驱动单元与所述光源电连接,所述第四驱动单元位于所述发光区。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基板的所述第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三反射部,所述第三反射部位于所述发光区;在垂直于所述光源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反射部位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光源基板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基板为透明基板。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基板为非透明基板,所述光源基板包括多个镂空部,所述镂空部向所述光源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交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蓝色发光元件,所述光源基板和所述第一面板之间还包括第一色彩转换层,所述光源基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还包括第二色彩转换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彩转换层和所述第二色彩转换层包括量子点层或荧光层中的任一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基板和所述第一面板之间还包括第一扩散板、第一增亮片,所述光源基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还包括第二扩散板、第二增亮片。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明填充层,在垂直于所述光源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透明填充层位于所述光源远离所述光源基板的一侧,所述透明填充层覆盖所述光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填充层的制作材料包括环氧树脂胶或者有机硅胶中的一种。
CN202111270402.XA 2021-10-29 2021-10-29 双面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39608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0402.XA CN113960837A (zh) 2021-10-29 2021-10-29 双面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0402.XA CN113960837A (zh) 2021-10-29 2021-10-29 双面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0837A true CN113960837A (zh) 2022-01-21

Family

ID=79468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0402.XA Pending CN113960837A (zh) 2021-10-29 2021-10-29 双面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6083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4797A (zh) * 2022-05-05 2022-08-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41187A (ja) * 2005-08-02 2007-02-15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CN201187711Y (zh) * 2008-04-25 2009-01-28 罗煜 Led灯作光源的高节能双面广告灯箱
CN103399429A (zh) * 2013-07-30 2013-11-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器
CN203299494U (zh) * 2013-05-27 2013-11-2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器
CN105047098A (zh) * 2015-06-03 2015-11-11 华侨大学 一种直下式led双面广告灯箱
CN106847872A (zh) * 2017-03-24 2017-06-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164648A (zh) * 2018-09-30 2019-01-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81793A (zh) * 2018-02-02 2019-04-26 全亿大科技(佛山)有限公司 透镜、导光罩及双面发光装置
CN110120460A (zh) * 2019-04-11 2019-08-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0320703A (zh) * 2019-07-15 2019-10-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CN110632798A (zh) * 2019-02-18 2019-12-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0649081A (zh) * 2019-09-30 2020-01-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261800A (zh) * 2020-02-07 2020-06-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41187A (ja) * 2005-08-02 2007-02-15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CN201187711Y (zh) * 2008-04-25 2009-01-28 罗煜 Led灯作光源的高节能双面广告灯箱
CN203299494U (zh) * 2013-05-27 2013-11-2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器
CN103399429A (zh) * 2013-07-30 2013-11-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器
CN105047098A (zh) * 2015-06-03 2015-11-11 华侨大学 一种直下式led双面广告灯箱
CN106847872A (zh) * 2017-03-24 2017-06-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681793A (zh) * 2018-02-02 2019-04-26 全亿大科技(佛山)有限公司 透镜、导光罩及双面发光装置
CN109164648A (zh) * 2018-09-30 2019-01-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32798A (zh) * 2019-02-18 2019-12-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0120460A (zh) * 2019-04-11 2019-08-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0320703A (zh) * 2019-07-15 2019-10-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CN110649081A (zh) * 2019-09-30 2020-01-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261800A (zh) * 2020-02-07 2020-06-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4797A (zh) * 2022-05-05 2022-08-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5458B (zh) 背光单元及包括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US971513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9148591A1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TWI412832B (zh) 彩色液晶顯示裝置組合
US7834953B2 (en) Light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247985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928036A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制备方法
KR20150033437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3913889B (zh) 一种内置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11240094B (zh) 一种面光源
CN110320703B (zh)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US11314129B2 (en) Front 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120056001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110471216A (zh) 显示装置和背光单元
WO2020237972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GB2368657A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6644510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80101064A1 (en) Backlight modules and double-sided display devices
US1182218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KR10229892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WO2023173527A1 (zh) 混接显示装置以及拼接显示装置
CN113960837A (zh) 双面显示装置
WO2023207329A1 (zh) 一种光学模组、拼接显示装置
CN112198716A (zh) 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装置
WO2023284641A1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