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45249Y - 模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模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45249Y
CN2745249Y CN 200420095259 CN200420095259U CN2745249Y CN 2745249 Y CN2745249 Y CN 2745249Y CN 200420095259 CN200420095259 CN 200420095259 CN 200420095259 U CN200420095259 U CN 200420095259U CN 2745249 Y CN2745249 Y CN 274524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module connector
insulation shell
shee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9525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锦洲
高怡久
黄仲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42009525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4524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4524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4524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组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内部收容若干端子,外部固设夹持壳体。绝缘壳体具有四块侧板,四块侧板围成一嵌插空间,收容一外部模组于其内。每一侧板开设有若干端子槽,若干端子对应收容于绝缘壳体的端子槽内并与外部模组电性导通。夹持壳体具有四块夹持板,对应固设于绝缘壳体的侧板外侧面,每一夹持板的顶端朝向嵌插空间凸伸出抵压片及抵挤片,抵压片向下抵压外部模组,抵挤片抵顶外部模组的侧壁,由此确保外部模组可靠、准确的定位组装在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内。

Description

模组连接器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组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持数码相机镜头模组的模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愈来愈多的诸如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都开始将数码拍照功能整合于其上,较为常见的设计是在消费电子产品的本体组装一模组连接器,而后将一外部数码相机镜头模组组装在此模组连接器上,从而实现数码拍照功能的整合。
在公元2004年8月26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特开第2004-241225号揭示了一种如上所述用于固持数码相机镜头模组的模组连接器。此模组连接器包括一矩形绝缘壳体,绝缘壳体的四侧板围成一嵌插空间,用以供一数码相机镜头模组嵌插。每一侧板内壁收容有若干端子,每一端子朝向嵌插空间凸伸出抵顶导通部,用于抵顶镜头模组的侧壁并与设于镜头模组侧壁的导电片电性导通,由此防止镜头模组相对模组连接器水平移动,同时并实现镜头模组与模组连接器之间的电性导通。
上述现有模组连接器还包括四块金属夹持板,每一夹持板顶端两侧分别向下弯折出一夹持片,夹持绝缘壳体的对应侧板,由此实现夹持板与绝缘壳体间之的组装。每一夹持板在两夹持片间并临近其中一夹持片向下弯折出一抵压片,向下抵压镜头模组的顶面并与设于镜头模组顶面的接地片电性连接,由此防止镜头模组相对模组连接器竖直移动,并使镜头模组及模组连接器接地。
然而,所述收容于绝缘壳体侧板内壁的端子因受侧板厚度的限制,其抵顶导通部的弹性收缩空间有限,在水平方向的弹性偏移量较小,无法提供足够的抵顶力抵顶镜头模组的侧壁,故而,该现有设计易于导致镜头模组与模组连接器在水平方向配合不牢,使镜头模组无法准确、可靠定位组装在模组连接器内。若以增强端子强度来提高抵顶导通部对镜头模组侧壁的抵顶力,此时,在镜头模组持续抵顶作用下,具有足够强度的端子则极易因弹性不足而疲劳失效,从而亦导致镜头模组无法准确、可靠定位组装于模组连接器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模组连接器,能够作用足够的抵顶力抵顶外部镜头模组的侧壁,从而确保镜头模组可靠、准确的定位组装在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组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内部收容若干端子,外部固设夹持壳体。绝缘壳体具有四块侧板,四块侧板围成一嵌插空间,收容一外部模组于其内,每一侧板开设有若干端子槽,端子对应收容于绝缘壳体的端子槽内并与外部模组电性导通。夹持壳体具有四块夹持板,对应固设于绝缘壳体的侧板外侧面,每一夹持板的顶端朝向嵌插空间凸伸出抵压片及抵挤片,抵压片向下抵压外部模组,抵挤片抵顶外部模组的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端子具有抵顶部,该抵顶部露出绝缘壳体的端子槽而伸入嵌插空间内,与外部模组的侧壁抵顶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端子具有一竖直基部,与绝缘壳体的端子槽干涉配合,基部顶端向下弯折出弹性抵顶臂,收容于端子槽内,抵顶臂底端继续倾斜向上弯折出弹性导通臂,所述抵顶臂的大致中部朝向导通臂凸伸形成所述抵顶部,所述导通臂的自由端向上凸伸出导通部,与外部模组电性导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绝缘壳体具有一底板,侧板布设在底板四周,所述端子槽呈L形,包括位于侧板内壁的竖直段及位于底板的水平段,所述端子的抵顶臂及导通臂分别收容于该竖直段及水平段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抵挤片位于模组连接器每一侧的中心线一侧,若干端子布置于模组连接器每一侧的中心线两侧,该抵挤片与该同侧的端子对外部模组的抵顶合力矩等于中心线另一侧所有端子对外部模组的抵顶合力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绝缘壳体的每一侧板于对应夹持壳体的抵压片及抵挤片位置处设有缺口,该缺口横向贯穿绝缘壳体的侧板,底端封闭,顶端与外界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绝缘壳体设有防呆块,与设于外部模组的防呆槽对应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夹持壳体一体加工成形,并由所述四块夹持板扣合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抵压片的自由端朝向夹持板弯折出卡钩状抵压部,抵挤片的自由端朝向嵌插空间弯折出弹性抵挤部。
如上所述,因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的夹持壳体固设在侧板外侧面,无需占据侧板的横向宽度,相较现有技术的端子抵顶导通部,夹持壳体的抵挤片具有足够的水平弹性偏移量,因而能够提供足够的抵顶力抵顶镜头模组的侧壁,从而确保镜头模组可靠、准确的定位组装于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与图1所示的模组连接器相配合的数码相机镜头模组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模组连接器与图4所示的数码相机镜头模组在组装后的俯视图。
图6为沿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5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与一数码相机镜头模组组装后的俯视图。
图9为与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配合的数码相机镜头模组的立体图。
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模组连接器,20.绝缘壳体,21.底板,22.侧板,23.嵌插空间,24.嵌合槽,25.楔块,26.缺口,27.端子槽,28.防呆块,30.端子,31.基部,32.焊接部,33.抵顶臂,34.导通臂,35.抵顶部,36.导通部,40.夹持壳体,41.夹持板,42.收容空间,43.扣合孔,44.楔孔,45.嵌合臂,46.扣合块,47.抵压片,472.抵压部,48.抵挤片,482.抵挤部,49.盖板,50.镜头模组,51.底座,52.镜头座,53.抵压槽,58.防呆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绝缘壳体20,绝缘壳体20内部收容若干端子30,外部包覆金属夹持壳体40。
绝缘壳体20具有一矩形底板21,矩形底板21四侧边分别竖直向上延伸出一侧板22,四块侧板22共同围成一嵌插空间23,其中,前后两相对侧板22的两侧设有嵌合槽24,左右两相对侧板22的大致中部设有楔块25。每一侧板22一侧镂空形成缺口26,缺口26横向贯穿侧板22,底端封闭,顶端与外界连通。每一侧板22另一侧沿侧板22的内壁纵向开设若干彼此平行的端子槽27,端子槽27顶端封闭,底端与外界连通并沿底板21继续向前延伸适当距离,使每一端子槽27呈L型布置。
每一端子30具有一竖直基部31,基部31底端水平向后弯折出焊接部32,顶端竖直向下弯折出弹性抵顶臂33,抵顶臂33底端继续倾斜向上弯折出弹性导通臂34。所述抵顶臂33的大致中部朝向导通臂34凸伸出抵顶部35,所述导通臂34的自由端向上凸伸出导通部36。
夹持壳体40由一钣金件一体加工成形,并由四块夹持板41扣合而成。组装时,仅需一次操作即可将四块夹持板41组装于绝缘壳体20上,故而,该夹持壳体40的一体设计能够简化组装程序、避免组装错误及增强组装稳固性。所述四块夹持板41共同围成一上、下贯通的收容空间42,其中,前后两相对夹持板41的两侧设有扣合孔43,左右两相对夹持板41的大致中部设有楔孔44,左右两相对夹持板41的两侧朝向收容空间42垂直弯折出嵌合臂45,每一嵌合臂45向外凸伸形成扣合块46,扣合块46嵌入扣合孔43内,由此使两相邻夹持板41稳固扣合。每一夹持板41的顶端一侧朝向收容空间42向下弯折出抵压片47及抵挤片48,另一侧朝向收容空间42水平弯折出盖板49,其中,抵挤片48位于抵压片47及盖板49之间,抵压片47的自由端朝向夹持板41弯折出卡钩状抵压部472,抵挤片48的自由端朝向收容空间42弯折出弹性抵挤部482。
请结合参阅图6及图7,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的第一实施例在组装时,端子30的基部31干涉嵌固于绝缘壳体20的端子槽27内,抵顶臂33及导通臂34分别收容于端子槽27的位于侧板22的竖直段及位于底板21的水平段内,抵顶臂33的抵顶部35及导通臂34的导通部36露出端子槽27而伸入嵌插空间23内。夹持壳体40向下扣合于绝缘壳体20外侧面,夹持壳体40的收容空间42与绝缘壳体20的嵌插空间23重合,用以收容一外部数码相机镜头模组50(如图4及图5所示,容后详述)。绝缘壳体20的楔块25扣合于夹持壳体40的楔孔44内,由此限制夹持壳体40相对绝缘壳体20向上运动,夹持壳体40的盖板49包覆绝缘壳体20的侧板22顶面,由此限制夹持壳体40相对绝缘壳体20向下运动。夹持壳体40的嵌合臂45伸入绝缘壳体20的嵌合槽24内,由此使夹持壳体40与绝缘壳体20在水平方向上扣合紧密,而不至相对运动。夹持壳体40的抵压片47及抵挤片48对应绝缘壳体20的缺口26并由此伸入嵌插空间23内。
再请参阅图4,与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的第一实施例相配合的数码相机镜头模组50包括一矩形底座51,底座51的顶面固接一镜头座52,底座51的顶面四角形成抵压槽53,底面布设若干金属导电片(图中未示)。
请再参阅图5至图7,组装时,镜头模组50向下嵌插于嵌插空间23内,镜头模组50的底座51的侧壁向外抵顶端子30的抵顶部35及夹持壳体40的抵挤部482,使端子30的抵顶臂33及夹持壳体40的抵挤片48分别向绝缘壳体20的端子槽27及缺口26弹性收缩,由此使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与镜头模组50在水平方向上紧密抵接而不至相对运动。夹持壳体40的抵压片47伸入镜头模组50的顶面抵压槽53内,卡钩状抵压部472向下抵顶抵压槽53所在的底座51的壁面,由此使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与镜头模组50在竖直方向上紧密抵接而不至相对运动。端子30的导通部36抵顶并导通镜头模组50的底座51的底面金属导电片,由此实现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与镜头模组50之间的信号传输。
如图6及图7所示,因夹持壳体40固设于绝缘壳体20外侧面,无需占据绝缘壳体20的侧板22的横向宽度,相较现有技术的端子抵顶导通部,夹持壳体40的抵挤片48具有足够的水平弹性偏移量,用以提供足够的抵顶力,抵顶镜头模组50的侧壁,从而确保镜头模组50可靠、准确的定位组装于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内。与此同时,通过端子30的抵顶部35对镜头模组50侧壁的进一步抵顶,镜头模组50与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于水平方向上的接触更加紧密,故而使二者更加可靠、稳固的组装为一体。
请结合参阅图3及图7,其中,图3的点划线表示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的每一侧的中心线。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的每一侧在中心线一侧布置有四根端子30,在另一侧布置有一根端子30及一个抵压片47和一个抵挤片48。如图7所示,因夹持壳体40包覆于绝缘壳体20外侧面,而使夹持壳体40的抵挤片48具有足够的水平弹性偏移量,因端子30收容于绝缘壳体20的侧板22内,而使端子30的抵顶部35具有较小的水平弹性偏移量,故而,每一抵挤片48的抵顶力明显大于每一端子30的抵顶力。在较佳状态下,中心线一侧的抵挤片48及该侧端子30的抵顶合力矩等于中心线另一侧所有端子30的抵顶合力矩,且抵挤片48及端子30于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的每一侧均具有相同布置,由此而可避免镜头模组50在嵌插空间23内的水平旋转及平移,从而进一步实现镜头模组50于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内的准确、可靠的定位组装。
最后请参阅图8及图9,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仅在于另行设计的防呆机构,即在绝缘壳体20的底板21一侧边的两端分别竖直向上延伸出防呆块28,在镜头模组50的底座51一侧面的两侧形成防呆槽58,防呆槽58并与底座51的顶面抵压槽53连通。组装时,仅当防呆槽58与防呆块28对应时,镜头模组50方可插入模组连接器10的嵌插空间23,否则,镜头模组50与防呆块28发生干涉而无法组装为一体,故而,通过所述防呆设计能够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与镜头模组50之间的准确、可靠的定位组装。

Claims (9)

1.一种模组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内部收容若干端子,外部固设夹持壳体,该绝缘壳体具有四块侧板,四块侧板围成一嵌插空间,收容一外部模组于其内,每一侧板开设有若干端子槽,若干端子对应收容于该端子槽内并与外部模组电性导通,所述夹持壳体具有四块夹持板,对应固设于绝缘壳体的侧板外侧面,每一夹持板的顶端朝向嵌插空间凸伸出抵压片,向下抵压外部模组,其特征是:该夹持壳体的每一夹持板顶端朝向嵌插空间并凸伸出抵挤片,抵顶外部模组的侧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端子具有抵顶部,该抵顶部露出绝缘壳体的端子槽而伸入嵌插空间内,与外部模组的侧壁抵顶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端子具有一竖直基部,与绝缘壳体的端子槽干涉配合,基部顶端向下弯折出弹性抵顶臂,收容于端子槽内,抵顶臂底端继续倾斜向上弯折出弹性导通臂,所述抵顶臂的大致中部朝向导通臂凸伸形成所述抵顶部,所述导通臂的自由端向上凸伸出导通部,与外部模组电性导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模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绝缘壳体具有一底板,侧板布设在底板四周,所述端子槽呈L形,包括位于侧板内壁的竖直段及位于底板的水平段,所述端子的抵顶臂及导通臂分别收容于该竖直段及水平段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模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抵挤片位于模组连接器每一侧的中心线一侧,若干端子布置于模组连接器每一侧的中心线两侧,该抵挤片与该同侧的端子对外部模组的抵顶合力矩等于中心线另一侧所有端子对外部模组的抵顶合力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绝缘壳体的每一侧板于对应夹持壳体的抵压片及抵挤片位置处设有缺口,该缺口横向贯穿绝缘壳体的侧板,底端封闭,顶端与外界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绝缘壳体设有防呆块,与设于外部模组的防呆槽对应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夹持壳体一体加工成形,并由所述四块夹持板扣合而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抵压片的自由端朝向夹持板弯折出卡钩状抵压部,抵挤片的自由端朝向嵌插空间弯折出弹性抵挤部。
CN 200420095259 2004-11-12 2004-11-12 模组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4524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95259 CN2745249Y (zh) 2004-11-12 2004-11-12 模组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95259 CN2745249Y (zh) 2004-11-12 2004-11-12 模组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45249Y true CN2745249Y (zh) 2005-12-07

Family

ID=35580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9525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45249Y (zh) 2004-11-12 2004-11-12 模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4524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4060A (zh) * 2013-07-12 2015-01-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4060A (zh) * 2013-07-12 2015-01-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2277C (zh) 触点及装有该触点的电连接器
CN1035851C (zh) 电信系统用的交叉接线装置
CN1350350A (zh) 电池连接器
CN1251475A (zh)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CN2629244Y (zh) 电连接器
CN1767268A (zh) 连接器
CN1649212A (zh) 柔性板连接器及电路板和柔性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CN1508910A (zh) 能减少其上安装有连接器之装置厚度的连接器
CN103270652A (zh) 电子部件的连接结构
CN1108000C (zh) 具有双重锁定件的电连接器
CN2781590Y (zh) 具有防尘功能的插座连接器
CN114447680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745249Y (zh) 模组连接器
CN1666584A (zh) 接插件封装和传送组件
CN2789964Y (zh) 模组连接器
EP1150386A2 (en) Stationary device for a mobile device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for the stationary device
CN2831477Y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562379Y (zh) 电池固定装置
KR100511821B1 (ko) 배터리 커넥터
CN208093853U (zh) 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CN201197040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711921Y (zh) 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连接器
CN2743852Y (zh) 模组连接器
CN216529442U (zh) 具有改进的焊接结构的电源线端连接器
CN1272878C (zh) 卡用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