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40416Y - 环形夹机构的成对环部件的互锁环末端结构 - Google Patents
环形夹机构的成对环部件的互锁环末端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740416Y CN2740416Y CN 200520003354 CN200520003354U CN2740416Y CN 2740416 Y CN2740416 Y CN 2740416Y CN 200520003354 CN200520003354 CN 200520003354 CN 200520003354 U CN200520003354 U CN 200520003354U CN 2740416 Y CN2740416 Y CN 274041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component
- ring
- interlocking structure
- clip mechanism
- free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eet Hol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保持活页书页的环形夹机构包括壳体,壳体用于支撑两个铰折板以便枢转运动,从而打开和闭合环部件。该机构的成对环部件安装到铰折板上,并且随着铰折板在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成对环部件的自由端分别具有互锁结构,当环部件在闭合位置时,互锁结构能够可靠地结合在一起。当环部件在闭合位置时,互锁结构防止环部件在垂直于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的各个方向未对准。一些结构在环部件将配合在一起时另外能够有利地使它们相互啮合,从而有利地将环部件偏压到精确对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保持活页书页的环形夹机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改进机构,其成对环部件具有可防止闭合环部件之间未对准的自由端末端结构。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已知,典型的环形夹机构将诸如穿孔纸的活页书页保持在文件夹或笔记本中。其特征是具有多个环,每个环包括安装在两个相邻铰折板上的两个半环部件。铰折板绕着一个枢转轴线结合在一起并且在一个细长壳体中枢转,使安装在其上的环部件在可增加或者取出书页的打开位置、与保持并沿着环移动书页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操作者通常可以通过手动地拉开环部件或者将它们推到一起来打开或闭合环部件。此外,在某些机构中,操作者可以移动位于机构一端或者两端的控制柄以打开或闭合环部件。
这些公知机构的成对环部件通常具有带有末端结构的自由端,在环部件闭合时,这些末端结构常常是不精确地对准,并且经常出现环部件沿着环部件的横向到纵向中心线的方向未对准。而且,即使在闭合时起初很好地对准,但自由端仍然可能相互移动。环部件自由端的啮合可能能够阻止沿着一个方向的未对准,但通常不能阻止沿着第二垂直方向的移位。例如,环部件自由端常常成形为阻止向着或者远离环形夹机构的纵轴线相对位移,但不能阻止沿着环形夹机构长度方向的相对移动。因此,通过这些公知结构保持的书页不能平滑地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个环部件,并且可能被撕裂。
已知提供了成对环部件,其自由端末端结构包括位于一个环部件自由端的碗形腔和位于另一个环部件上的对应形状的凸出部。一个示例显示在美国专利申请No.2004/0013463(To)中。当具有这些环部件的机构闭合时,一个环部件的腔接收另一个环部件的凸出部,匹配的自由端通常精确地对准并阻止沿着各个方向未对准。但这些环部件仍然具有缺点。例如,凸出部常常是相对细长,因此难于制造。它们也是弱的或者易坏的,在制造过程中或者操作过程中易于损坏。此外,凹形部分也难于制造,因为它们通常需要在相应的环部件自由端中钻孔。用于形成这些孔的工具必须非常小,而且容易在制造过程中损坏。而且,当环部件是由相对小尺寸的金属制成并具有明显更小的自由端时,由于腔和凸出部必须更小,上述缺点中的每个缺点可能更加明显。因此,制造这些公知的环部件可能是低效率和成本较高。由于环形夹工业通常是基于批量生产,低效率和增加的成本可能是相当显著。
也已知提供了成对环部件,其自由端末端结构是基本上相同的,一个结构相对于匹配结构被旋转。一个示例显示在美国专利No.2,119,639(Lotter)中。当具有这些环部件的机构闭合时,匹配的自由端通常精确地对准。但这些环部件具有与凸形和凹形结构类似的缺点。它们形状复杂并且相对难于制造,制造可能也是低效率并且生产成本较高。此外,某些结构可能包括相对尖锐或尖端的特征,如果手指不小心地被夹在闭合环部件之间可能会伤害操作者,或者当增加或者从环取出书页时可能毁坏书页。
因此,需要一种环形夹机构,其成对环部件的自由端结构能够有效地制造,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沿着从环部件横向到纵向中心线的各个方向的闭合环部件的未对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环形夹机构,其成对环部件的自由端末端结构能够防止闭合的环部件之间未对准。在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夹机构保持活页书页,并且大体上包括支撑用于保持书页的环的壳体。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每个环部件具有纵向中心线。第一环部件可相对于第二环部件移动,使得在闭合位置时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与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结合,在打开位置时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与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分开。两个环部件的自由端大体上相同形状的互锁结构,并且第二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相对于第一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绕着第二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被旋转大于0°但小于90°的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第一和第二环部件分别具有在它们自由端的互锁结构,当在闭合位置时互锁结构可与另一个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相互啮合,以阻止闭合的环部件在平行于环形夹机构的纵向轴线方向和在垂直于环形夹机构的纵向轴线方向未对准。第一环部件的互锁结构包括从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纵向向外地延伸的至少三个基本上相同并且间隔开的指状部。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第一和第二环部件分别具有在它们自由端的互锁结构,当环部件在闭合位置时,互锁结构可与另一个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相互啮合,以阻止环部件未对准。第一和第二环部件的互锁结构分别具有至少两个凹部。第一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的凹部沿着自由端的表面横过第一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延伸第一环部件的全部尺寸。所述凹部在第一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延伸通过自由端的表面的位置附近相交。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具有沿着自由端表面横过第一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延伸的舌状部。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具有沿着自由端表面横过第二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均匀延伸第二环部件的全部宽度的凹部。第二环部件的凹部适合于接收第一环部件的舌状部,第二环部件的凹部和第一环部件的舌状部相对彼此布置成,当这两个环部件的自由端结合在闭合位置时,凹部和舌状部相互作用以阻止闭合的环部件在平行于环形夹机构的纵向轴线方向和在垂直于环形夹机构的纵向轴线方向未对准。
在本实用新型又另一方面,第一和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分别具有基本上相同形状的互锁结构。两个环部件的互锁结构大体上包括从相应环部件的相应自由端的表面纵向向外延伸、并且也沿着一个表面横过相应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延伸的舌状部。两个环部件的舌状部具有从舌状部纵向向外延伸并且终止于钝端部的两个间隔开的指状部,以便防止指状部无意地撕裂由环形夹机构保持的书。第二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相对于第一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绕着第二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被旋转大约90°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特征部分地是明显的,并且部分地在后面指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三个环的环形夹机构的立体图,每个环具有包括本实用新型的互锁结构并且处于闭合位置的第一和第二环部件;
图2是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图1的机构的环的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的放大立体图,该自由端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种形式的第一互锁结构;
图3B是环的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的放大立体图,该自由端具有第一种形式的第二、匹配互锁结构,用于与图3A的环部件的第一互锁结构结合;
图4A是图3A的第一环部件的第一互锁结构的放大主视图;
图4B是其放大左视图;
图5是图3B的第二环部件的第二互锁结构的放大主视图;
图6A是显示正结合在一起的图3A和3B的第一和第二环部件的成对互锁结构的示意图;
图6B是图6A的示意图,其中环部件处于闭合位置,并且互锁结构已经结合在一起;
图7A是图1的机构的环的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的放大立体图,该自由端具有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种形式的第一互锁结构;
图7B是环的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的放大立体图,该自由端具有第二种形式的第二、匹配互锁结构,用于与图7A的环部件的第一互锁结构结合;
图8A是图7A的第一环部件的第一互锁结构的放大主视图;
图8B是其放大左视图;
图9是图7B的第二环部件的第二互锁结构的放大主视图;
图10A是图1的机构的环的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的放大立体图,该自由端具有第一实施例的第三种形式的第一互锁结构;
图10B是环的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的放大立体图,该自由端具有第三种形式的第二、匹配互锁结构,用于与图10A的环部件的第一互锁结构结合;
图11A是图10A的第一环部件的第一互锁结构的放大主视图;
图11B是其放大左视图;
图12是图10B的第二环部件的第二互锁结构的放大主视图;
图13A是图1的机构的环的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的放大立体图,该自由端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互锁结构;
图13B是环的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的放大立体图,该自由端具有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匹配互锁结构,用于与图13A的环部件的第一互锁结构结合;
图14A是图13A的第一环部件的第一互锁结构的放大主视图;
图14B是沿着图14A的线14B-14B截取的剖视图;
图14C是图13A的第一互锁结构放大俯视图;
图15是图13B的第二环部件的第二互锁结构的放大主视图;
图16A是显示正结合在一起的图13A和13B的第一和第二环部件的成对互锁结构的示意图;
图16B是图16A的示意图,其中环部件处于闭合位置,并且互锁结构已经结合在一起;
图17A是图1的机构的环的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的放大立体图,该自由端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凹形互锁结构;
图17B是环的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的放大立体图,该自由端具有第三实施例的凸形互锁结构,用于与图17A的环部件的凹形互锁结构结合;
图18A是图17B的第二环部件的凸形互锁结构的放大主视图;
图18B是其放大左视图;
图19A是显示正结合在一起的图17A和17B的第一和第二环部件的成对互锁结构的示意图;
图19B是图19A的示意图,其中环部件处于闭合位置,并且互锁结构已经结合在一起;
对应的标号特征在附图的几个视图中表示对应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包括与本申请同时提交的名称为“用于结合环形夹机构的环部件的互补环末端对”的美国外观设计专利申请No.29/215,375具有相同主题,该外观设计申请在此作为参考引入。
参照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尤其是图1和2,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夹机构大体上以标号1表示。所示机构1大体上包括用于安装在一个封面(未示出)上的细长壳体3和三个环,分别用标号5表示的环由壳体3支撑,并用于保持活页书页(未示出)。分别用标号7表示的大体上相同的一对致动柄7紧邻壳体3的纵向端部设置,以操作机构1,从而打开环5以增加或取出书页、或者闭合环以保持书页。应理解的是,安装在不是封面的表面上的机构、或者用于保持不是活页书页的纸张的机构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还应理解的是,没有或者具有与这里所示不同设置的致动柄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所示壳体3大体上是细长的,具有对称、大体上弓形横截面。它具有纵向轴线、两个横向相对的纵向延伸边缘、和两个纵向端部。沿着壳体3的每个纵向边缘形成向下弯曲边缘9,并且每个向下弯曲边缘9具有三个狭槽11(在图中只显示了一个向下弯曲边缘9)。狭槽11沿着壳体3的长度以三个横向相对的对布置,用于接收环5并使它们打开和闭合。壳体3的上表面13具有紧邻壳体纵向端部的两个圆形开口15,用于接收并将安装杆17(图2)安装到壳体3上。安装杆17能够将机构1固定到文件夹、环形夹等的封面上,或者固定到不构成封面的结构(未示出)上。可想象的是,壳体由金属制成,但应理解的是,它也可由足够硬以便为机构的组件提供稳定安装的其它合适材料制成。此外,不同形状的壳体,包括不对称的壳体,以及具有不同数目的开口或狭槽的壳体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正如所知,由壳体3支撑的环5分别包括两个结合的环部件19a和19b。环部件19a和19b分别具有大体上圆形横截面,并且由诸如钢的合适材料制成。当它们在闭合位置(例如图1)时,每个环的两个环部件19a和19b形成大体上连续、封闭的环或圈,以保持活页书页(未示出)、或者使书页沿着环5从一个环部件19a,19b移动到另一个环部件。当它们在打开位置(未示出)时,环部件19a和19b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以便增加或者取出书页。尽管在所示实施例中两个环部件都可以移动,具有一个可动环部件和一个固定环部件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具有多于或少于三个环的机构、或者具有形成其它形状例如闭合时形成“D”形状的环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且,具有不同横截面形状例如大体上是椭圆形横截面的环部件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2所示,每个环的环部件19a,19b分别安装在一对相邻铰折板21的一个上。每个铰折板21是薄的和细长的,并具有内外纵向边缘和两个纵向端部。如现有技术所知,铰折板21沿着它们邻接的内纵向边缘平行排布地相互连接,以形成具有枢转轴线的中心铰接,使得两个铰折板21可相对于彼此枢转、并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每个环的相应环部件19a,19b。连接的铰折板21大体上由壳体3容纳,使得每个铰折板21的外纵向边缘松动地装配在壳体对应的向下弯曲边缘9之上。因此,铰折板21被保持在壳体3上,但它们的外边缘可在向下弯曲边缘9内自由移动,从而使铰折板21可绕着枢转轴线自由枢转。当铰折板21枢转以打开环部件19a,19b时,枢转轴线向上(即,向着壳体的上表面13)移动;当铰折板21枢转以闭合环部件时,枢转轴线向下(即,远离壳体的上表面13)移动。
一对圆形切口23沿着每个铰折板21的内纵向边缘设置,而一对方形凹口25类似地沿着内边缘设置在每个铰折板21的端部。当铰折板21相互连接时,在相邻铰折板21上的对应切口23对准并形成以铰折板枢转轴线对称布置的两个开口。这些开口接收穿过其中的安装杆17,并使铰折板21相对于安装杆17枢转,而不与它们啮合。凹口25类似地对准并在铰折板21的相对端部形成盒形凹部。每个凹部接收以下将详细描述的相应致动柄17的一部分,并使致动柄与铰折板21相互作用,以打开和闭合环部件19a,19b。
如图1和2所示,所示机构1的两个致动柄7是公知的,并且大体上与2004年7月7日提交的名称为“具有加强铰折板的环形夹机构”的美国专利申请No.10/886,069所述和所示致动柄类似,该申请在此作为参考引入。通常,每个致动柄7包括相对扁平头部27,它从致动柄向上在壳体3上方延伸,以便操作者抓握和枢转致动柄7。每个致动柄7还包括两个侧臂29和凸轮31。臂29从每个致动柄7的相对侧侧向向外延伸,大体上位于扁平头部27下方,并且松动地装配在位于壳体3纵向端部的两个袋部33中,用于在袋部中绕着垂直于壳体(图1)的轴线相对于壳体3枢转。每个致动柄的凸轮31整体地安装到致动柄7上位于侧臂29下方,从臂向下延伸并且从扁平头部27向外弯曲,以装配在铰折板21的相应盒形凹部(由凹口25形成)之一中。每个凸轮的扩展突片35(只有一个凸轮的突片显示在附图中)大体上松动地装配在相互连接的铰折板21上方,而每个凸轮的基部37大体上位于铰折板下面。突片35和基部37一起可释放地在它们之间锁住铰折板21,以便可操作的啮合,从而控制打开和闭合环部件19a,19b的铰折板21的枢转运动。在操作中(未示出),为了闭合环部件19a,19b,致动柄7被向上和向内枢转。每个致动柄的突片35啮合铰折板21的顶表面,并且向下拉动铰折板21的枢转轴线。为了打开环部件19a,19b,致动柄7被向外和向下枢转。每个致动柄的基部37啮合铰折板21的底表面,并且向上推铰折板21的枢转轴线。
在该机构1中,应理解的是,当铰折板处于共面位置(即,在铰折板21的外表面之间的角度是180°)时,壳体3比结合在一起的铰折板21稍窄。当铰折板21枢转通过该位置时,它们使弹性壳体3变形,并在壳体中产生弹力,该弹力推动铰折板21枢转远离共面位置,以闭合环部件19a,19b(即,向下移动枢转轴线并且远离壳体上表面13)或者打开环部件19a,19b(即,向上移动枢转轴线并且移向壳体上表面13)。而且,当环部件19a,19b闭合时,壳体3的弹力阻止铰折板移动并将环部件夹在一起。当环部件19a,19b打开时,弹力使它们保持分离。应理解的是,可使用其它机构来实现环部件的相对移动,而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具体参照图2,每个环的成对结合的环部件19a,19b分别包括自由端39a,39b,自由端39a,39b与安装在相应铰折板21上的端部纵向相对。每个自由端39a,39b大体上包括一对互锁结构,当环部件19a,19b闭合时,它们相互啮合并将闭合的环部件保持在精确的对准位置(例如图1)。图3A-1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对互锁末端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形式。如图3A和3B所示,该对互锁结构分别形成在结合的环部件的相应自由端39a,39b之一上,并且分别以标号41a,41b表示。通过比较图3A和3B可以看出,两个互锁结构41a,41b大体上具有相同形状。为了简便,以下将描述这一对中的第一互锁结构41a,应理解的是,第二、匹配互锁结构41b的描述大体上是相同的。
参照图3A和4A-5,第一互锁结构41a包括第一和第二相对线性、槽状凹部43a,45a。凹部43a,45a沿着自由端39a的直径均匀延伸,凹部的底面大体上是平的、并且与环部件19a的纵向中心线CLa(图3A和4B)相对垂直地定向。每个凹部43a,45a的宽度小于环部件的自由端39a的直径。最好如图4A所示,两个所示凹部43a,45a沿着相应纵向轴线L1 a和L2a延伸,并且相互之间形成大约90°的角度A1。在这种布置中,两个凹部43a,45a在自由端39a的中心附近相交。应理解的是,其环部件具有不同定向的凹部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此外,应理解的是,其结合的环部件的横截面不是圆形,例如是椭圆形横截面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相交的凹部43a,45a将环部件的自由端39a分成四个大体上相同的、间隔开的指状部51a。指状部51a围绕自由端39a的周边均匀地间隔开,并且如图3A和4B所示分别是大约相同长度。应想象的是,每个指状部与环部件一体地形成,但是指状部与环部件分开地形成的结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的是,其环部件包括多于或少于四个指状部的互锁结构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所示指状部51a分别包括相对平的三角形顶部53a、和三个大体上竖直的侧壁55a,57a,59a。每个顶部53a的表面相对平行于其它顶部的表面、以及凹部43a,45a的底面。参照图3A和4A,每个顶部53a大体上包括与自由端39a的周边对齐的相对弧形外边缘、和远离弧形外边缘延伸并且在内顶点相交的两个大体上线性的内边缘。指状部的一个侧壁55a大体上是弧形的,并且是环部件19a的外表面的连续延伸,垂直远离顶部53a的弧形边缘延伸。另两个侧壁57a,59a分别是相对平的、并且垂直远离顶部53a的线性边缘延伸,且成角度A7与相应凹部底面相交(在图中,角度A7仅相对于第二凹部45a的底面被显示)。在所示实施例中,角度A7大约是90°,但从以下将看出,它可以不是90°,这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此外,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指状部51a的边缘以及在凹部43a,45a的的平侧壁57a,59a与底面之间的边缘被显示为是相对尖锐的,但是其中这些边缘被倒角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对互锁结构的第二、匹配互锁结构41b显示在图3B和5中。如上所述,该互锁结构41b的形状大体上与第一互锁结构41a的形状相同。但通过比较图5和图4A可以看到,第二互锁结构41b(图5)相对于第一互锁结构41a(图4A)绕着第二环部件19b的纵向中心线CLb旋转大约角度A9。在所示实施例中,旋转的相对角度A9大约是45°,但应理解的是,其环部件具有不同定向(例如,第一互锁结构相对于第二互锁结构绕着其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旋转不同于45°的角度)的对应互锁结构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更具体地,相对旋转角度等于180°被互锁结构的指状部的数目所除的度数,其中指状部的数目至少是三个。
如图6A和6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该对互锁结构41a,41b之间的互补关系使得一个环部件的指状部51a,51b精确地装配在另一个环部件的相应凹部43a,45a,43b,45b中,从而当两个成对的环部件19a,19b被移动到闭合位置时,它们完全对准。一个环部件的指状部的顶部53a,53b与另一个环部件的相应凹部43a,45a,43b,45b的底面配合,并且对应的指状部的对应平侧壁57a,59a,57b,59b抵靠,从而确保沿着横过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CLa和CLb的各个方向环部件19a,19b大体上完全对准。
图7A-9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二形式的形成在一对环部件19a’和19b’上的一对互锁结构41a’和41b’。这些互锁结构41a’和41b’的形状大体上与图1-6B所示互锁结构41a和41b相同,除了在每个指状部的平侧壁57a’,59a’,57b’,59b’与相应凹部43a’,45a’,43b’,45b’的底面之间的角度A7(图8B)大体上大于大约90°之外。尤其是,在所示互锁结构41a’和41b’中,角度A7大约是105°。因此,该形式的每个指状部的平顶部53a’,53b’多少比前一形式的指状部的平顶部53a,53b小。在其它各个方面,该形式的互锁结构41a’和41b’与第一形式的互锁结构41a和41b相同。应理解的是,其结合的环部件具有其中该角度大于或者小于大约105°的互锁结构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例如,图10-12显示了环部件19a″,19b″,它具有根据该实施例第三形式的一对对应互锁结构41a″,41b″,其中在每个指状部的平侧壁57a″,59a″,57b″,59b″与相应凹部43a″,45a″,43b″,45b″的底面之间的角度A7(图11B)大于大约105°)。
显然,该实施例的第二和第三形式的互锁结构的优点是,除了将闭合的环部件保持精确的对准之外,它们能够有助于在闭合的环部件之间相互调节。这些匹配互锁结构的指状部是相对倾斜的。因此,当互锁结构啮合时,指状部有利地促使未对准的环部件进入对准位置。更具体地,如果在闭合之前,成对的环部件未对准,一个环部件的指状部的平侧壁与另一个环部件的指状部的平顶部啮合,并促使平顶部向着相应凹部底面推进。这样,指状部能够在平行于环部件机构的纵向轴线的方向和垂直于环部件机构的纵向轴线的方向将成对的环部件移动到合适对准位置。
该实施例的互锁结构的各种形式的优点是,它们能够通过作用于每个成对环部件的相对简单的切割工艺(例如,磨洗或研磨)形成。尤其是,可以想象切割刀具(例如切割刀片)可用来形成每个互锁结构的每个凹部。可在环部件的整个宽度上进行多次气割。切割刀具相对较大,并且比常常用于形成现有技术的环末端结构的钻孔的工具更耐用,因此在加工过程中不易损坏。与限定在环部件的自由端的周边内的区域中进行切割相比,这种切割也不会对环部件的结构完整性造成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包括上述互锁结构的环部件与现有技术环部件相比可以更有效和更低成本地制造。而且,由于每个成对环部件具有相同互锁结构,同样的切割工艺可以作用于一对环部件中的两个。仅需要的变化是,每对的一个环部件必须相对于另一个环部件绕着其中心线旋转,以制造所需互补结构。这有助于改进质量控制,并确保制造的所有环的成对环部件精确对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点是,指状部的尺寸可相对选择成确保,当环部件闭合时,对应的指状部可靠地装配在一起并沿着横过环部件中心线的各个方向将闭合的环部件保持在相对准确的对准位置。所保持的书页因此能够沿着环自由地重复通过,而不会被卡住或者撕裂。匹配结构的指状部此外相对较钝。这可以在将环部件移动到一起时防止伤害操作员,并且还可以在增加或取出书页时防止损坏书页。而且,指状部通常与每个环部件成一体,因而相对坚固,除了它们形状之外,这也有助于防止互锁结构反复啮合过程中产生的损坏。因此,其环部件包括这些互锁结构的机构与其环部件具有现有技术的结构的机构相比可以持续更长时间,并且可以更可靠地反复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对互锁结构显示在图13A-16中并分别用标号141a,141b表示。该实施例的结构141a,141b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41a,41b,41a’,41b’,41a″,41b″类似,并且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部分对应的该实施例的结构的部分用相同标号加上“100”表示。如同对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并且如图13A和13B所示一样,该实施例的成对互锁结构141a,141b分别具有大体上相同形状。为了简便,以下将描述第一互锁结构141a,而应理解的是,对第二、匹配互锁结构141b的描述大体上相同。
参照图13A和14A-14C,第一互锁结构141a包括位于环部件的自由端139a并且用标号161a表示的大体上叉形舌状部。舌状部161a沿着纵向轴线L3a在自由端139a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并且在两侧由分别具有底面163a的两个敞开凹部界定。舌状部161a从自由端139a纵向向外地在凹部底面163a上方延伸。舌状部161a包括两个大体上相同指状部165a,它们紧邻自由端139a的周边设置并且通过中心浅凹部167a相互间隔开。舌状部161a具有两个大体上“U”形侧壁169a,当侧壁169a从自由端139a向外延伸时它们相对向内(即,彼此相向)倾斜。每个侧壁169a与相应的凹部底面163a形成大于90°的角度A11(图14B)。但是,该角度可以大于或小于90°,这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想象的是,舌状部161a与环部件119a成一体地形成,但是其环部件具有单独安装的舌状部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理解的是,其结合的环部件的横截面不是圆形,例如是椭圆形横截面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指状部165a分别包括相对平顶部171a和四个侧壁173a,175a,177a,179a。每个顶部171a的表面相对平行于其它顶部的表面以及每个凹部底面163a的表面。每个指状部的侧壁173a,177a中的两个形成舌状部161a的U形侧壁169a的一部分。第三侧壁175a是弧形的并且与环部件119a的外表面对齐,第四侧壁179a与弧形侧壁175a相对,并且当侧壁179a从自由端139a向外延伸(图14C)时远离环部件119a的纵向中心线CLa倾斜。如图14C所示,第四侧壁179a与浅凹部的底面181a形成角度13A(底面181a位于凹部底面163a之上并且相互平行)。如图所示,指状部的顶部171a的边缘、凹部167a的边缘、以及形成在舌状部161a的侧壁169a与凹部底面163a之间的边缘都是相对尖锐的。但是,具有其中这些边缘被倒角的结构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可想象的是,该实施例的成对互锁结构141a,141b可以通过切割工艺形成,但是其环部件的互锁结构通过不同工艺形成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
第二、匹配互锁结构141b显示在图13B和15中。如上所述,该互锁结构141b的形状大体上与第一互锁结构141a的形状相同。但通过比较图15和图14A可以看到,第二互锁结构141b(图15)相对于第一互锁结构141a(图14A)旋转大约角度A12。在所示实施例中,旋转的相对角度A12大约是90°,但应理解的是,其环部件自由端具有旋转不同于90°的角度的互锁结构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参照图16A和16B,当该实施例的互锁结构141a,141b匹配时,一个环部件的凹部167a,167b接收另一个环部件的舌状部161a,161b的一部分,使得当两个环部件119a,119b移动到闭合位置时它们完全对准。一个环部件的指状部的顶部171a,171b与结合的环部件的相应凹部底面163a,163b啮合,每个指状部的第四侧壁179a,179b的一部分抵靠每个舌状部161a,161b的侧壁169a,169b的对应部分。这样,环部件119a,119b大体上在横过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CLa和CLb的各个方向完全对准。
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的成对互锁结构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体上相同的优点。因此,上述针对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描述的优点同样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结构,并且不再重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一对互锁结构显示在图17A-19中并分别用标号241a,241b表示。该实施例的结构241a,241b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41a,41b,41a’,41b’,41a″,41b″(图1-12)类似,并且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部分对应的该实施例的结构的部分用相同标号加上“200”表示。通过比较17A和17B可以看出,该实施例的成对互锁结构241a,241b不具有相同形状。具体地,该成对互锁结构中的第一互锁结构241a具有大体上凹形形状,并且基本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互锁结构41a,41b,41a’,41b’,41a″,41b″的形状,更具体地类似于第二形式的互锁结构41a’,41b’的形状(图7A-9)。因此,先前对这些形状的描述也适用于此。以下将描述具有大体上凸形形状的第二、匹配互锁结构。
凸形互锁结构241b显示在图17B、18A和18B中,并且大体上是十字形。它大体上包括分别具有纵向轴线L4b和L5b的两个相同舌状部283b。舌状部283b对称地设置在环部件的自由端239b上并且沿着自由端的直径均匀延伸。舌状部283b在自由端239b的中心附近相交,并且分别从自由端纵向向外地延伸相同距离。还有,相交的舌状部283b把自由端239b分成四个相同的敞开凹部,每个凹部具有台部287b。舌状部283b相互成角度A14(图18A)定向,该角度对应于凹形互锁结构的凹部243b,245b的相对取向(图17A以及图8A)。在所示实施例中,相交的舌状部283b之间的角度A14大约是90°,与凹形互锁结构的凹部243b,245b之间的对应角度A1(图8A)相匹配。应理解的是,这些角度可以不同于90°,这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想象的是,每个舌状部283b与环部件的自由端239b成一体地形成,但是环部件具有单独形成的舌状部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每个舌状部283b大体上包括顶壁289b和三个侧壁291b,293b,295b。最好如图17B和18B所示,每个舌状部283b的顶壁289b的表面大体上平行于每个台部287b的表面。每个舌状部283b的一个侧壁293b大体上是弧形的,并且是环部件219b的外表面的连续延伸。其它侧壁291b,295b大体上侧向地位于每个舌状部283b上,并且当它们从自由端239b向外延伸时相对向内(即相互相向)倾斜,与每个相应台部287b形成大于大约90°的角度A15(图18B)。如上述实施例一样,该实施例所示互锁结构241a,241b的边缘都是相对尖锐的,但应理解的是,具有其中这些边缘被倒角的互锁结构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而且,其环部件的凸形互锁结构具有多于或少于两个舌状部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只要匹配凹形互锁结构被相应地设计。
如图19A和19B所示,当具有该实施例的互锁结构241a,241b的成对环部件219a,219b闭合时,凸形结构的舌状部283b精确地装配在凹形结构的凹部243a,245a中,使得当两个环部件处于闭合位置时,它们完全地对准。舌状部283b的顶部289b与相应凹部243a,245a的底面啮合,每个舌状部283b的侧向侧壁291b,295b抵靠凹形结构的指状部的对应侧壁257a,259a(指状部的侧壁257a,259a对应于凹部243a,245a的侧壁),从而确保在横过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CLa和CLb的各个方向环部件219a,219b大体上精确对准。
该成对互锁结构具有先前结合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互锁结构描述的优点中的几个。例如,凸形结构的舌状部的侧向侧壁和对应的凹形结构的指状部的平侧壁大体上是倾斜的,以便在它们闭合时通过有利地将环部件推入合适对准位置而有助于从相对宽的未对准位置引导结合在一起的环部件。互锁结构的形状确保了,舌状部与对应凹部可靠地装配在一起,并在横过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的各个方向将闭合的环部件保持精确对准。该实施例的凸形和凹形结构也与环部件一体地形成,因此相对地耐用并且可反复地啮合而不会损坏。应理解的是,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其它优点大体上也适用于该对互锁结构,不再重复。
本实用新型的机构的组件由诸如金属(例如,钢)的合适硬材料制成。但由具体包括塑料的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构件或者其优选实施例时,词语“一个”、“该”和“所述”用于表示一或多个这些构件。词语“包括”和“具有”表示包含,并且意味着可以具有除所列明构件之外的另外构件。而且,使用“向上”和“向下”及其变化是为了简便,而并不需要构件的任何特定定向。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不同的变化,应理解的是,包含在上述描述和显示在所述附图中的所有主题应解释为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Claims (29)
1、一种用于保持活页书页的环形夹机构,该机构包括:
壳体;
由壳体支撑的多个环,用于保持活页书页,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每个环部件还包括纵向中心线;
第一环部件可相对于第二环部件移动,使得在闭合位置时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与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结合,在打开位置时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与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分开;以及
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具有一种形状的互锁结构,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具有与第一环部件的形状大体上相同形状的互锁结构,第二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相对于第一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绕着第二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被旋转大于0°但小于90°的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环部件的互锁结构分别包括至少三个间隔开的指状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状部位于对应环部件的周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互锁结构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大体上等于180°除以指状部数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互锁结构包括环绕每个环部件的自由端的周边对称设置的四个基本上相同的指状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相对于第一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绕着第二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旋转的角度是大约4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环部件的互锁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凹部,每个凹部沿着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的表面横过第一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延伸第一环部件的全部尺寸,两个凹部在第一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延伸通过所述自由端的位置附近相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凹部相对定向成在相应凹部的纵向轴线之间的角度是大约9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环部件的互锁结构与第二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确定地啮合,以便当它们闭合时有利地促使环部件对准,并且阻止闭合的环部件在平行于环形夹机构的纵向轴线方向和在垂直于环形夹机构的纵向轴线方向未对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与环形夹机构安装在其上的封面结合。
11、一种用于保持活页书页的环形夹机构,该机构包括:
壳体;
由壳体支撑的多个环,用于保持活页书页,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并具有纵向中心线;
第一环部件可相对于第二环部件在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与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结合的闭合位置、与两个环部件的自由端分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和第二环部件分别具有在自由端的互锁结构,互锁结构可与另一个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相互啮合在闭合位置,以阻止闭合的环部件在平行于环形夹机构的纵向轴线方向和在垂直于环形夹机构的纵向轴线方向未对准;以及
第一环部件的互锁结构包括从其纵向向外地延伸的至少三个基本上相同、并且间隔开的指状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互锁结构的指状部位于它们相应环部件的自由端的周边,并且第一环部件具有外表面,每个指状部具有是第一环部件的外表面的连续延伸的侧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的形状与第一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的形状基本上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环部件的互锁结构包括四个指状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环部件的互锁结构包括两个舌状部,用于在环部件处于闭合位置时与第一环部件的指状部相互啮合。
16、一种用于保持活页书页的环形夹机构,该机构包括:
壳体;
由壳体支撑的多个环,用于保持活页书页,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每个环部件还包括纵向中心线;
第一环部件可相对于第二环部件在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与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结合的闭合位置、与两个环部件的自由端分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和第二环部件分别具有在自由端的互锁结构,互锁结构可与另一个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相互啮合在闭合位置,以阻止环部件未对准;
第一和第二环部件的互锁结构分别具有至少两个凹部;以及
第一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的凹部沿着自由端的表面横过第一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延伸第一环部件的全部尺寸,所述凹部在第一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延伸通过自由端的所述表面的位置附近相交。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的凹部沿着它们的长度具有均匀深度,并且分别具有大体上垂直于第一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的纵向轴线。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环部件的互锁结构包括两个凹部,凹部相对定向成使得在相应凹部的纵向轴线之间的角度是大约90°。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环部件的互锁结构具有与第一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的形状基本上相同的形状。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环部件的互锁结构包括两个舌状部,当环部件处于闭合位置时,舌状部适合于装配在第一环部件的凹部中。
21、一种用于保持活页书页的环形夹机构,该机构包括:
壳体;
由壳体支撑的多个环,用于保持活页书页,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每个环部件还具有宽度和纵向中心线;
第一环部件可相对于第二环部件移动,使得在闭合位置时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与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结合,在打开位置时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与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分开;
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具有沿着自由端表面横过第一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延伸的舌状部;
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具有沿着自由端表面横过第二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均匀延伸第二环部件的全部宽度的凹部,第二环部件的凹部适合于接收第一环部件的舌状部;以及
第二环部件的凹部和第一环部件的舌状部相对彼此布置成,当这两个环部件的自由端结合在闭合位置时,凹部和舌状部相互作用以阻止闭合的环部件在平行于环形夹机构的纵向轴线方向和在垂直于环形夹机构的纵向轴线方向未对准。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凹部和舌状部分别沿着横过第一和第二环部件相应一个的方向延伸,在环部件的闭合位置,所述方向相对于环形夹机构的纵向轴线以及相对于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所述方向偏斜。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形成有相对的多个平壁,在它们之间限定至少一部分凹部;第一环部件的舌状部包括多个平壁,第一环部件的舌状部的平壁布置成与限定凹部的平壁中相应一个面对面设置,以便相互啮合,从而阻止第一和第二环部件在平行于和垂直于环形夹机构的纵向轴线的方向相对移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限定凹部的多个平壁与舌状部的多个平壁位于相对于平行于纵向轴线的所述方向倾斜、以及相对于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所述方向倾斜的多个平面上。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舌状部包括两个间隔开的指状部,指状部从其纵向向外延伸并且以钝端部终止。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具有相互相交的两个基本上相同的舌状部;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具有用于接收所述舌状部的两个基本上相同的凹部。
27、一种用于保持活页书页的环形夹机构,该机构包括:
壳体;
由壳体支撑的多个环,用于保持活页书页,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每个环部件还包括纵向中心线和外表面;
第一环部件可相对于第二环部件移动,使得在闭合位置时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与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结合,在打开位置时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与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分开;
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具有一种形状的互锁结构,第二环部件的自由端具有与第一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的形状大体上相同的形状的互锁结构,互锁结构分别包括从相应环部件的自由端表面纵向向外延伸、并且沿着一个表面横过相应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延伸的舌状部;
两个环部件的舌状部具有从舌状部纵向向外延伸并且终止于钝端部的两个间隔开的指状部,以便防止指状部无意地撕裂由环形夹机构保持的书页;以及
第二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相对于第一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绕着第二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被旋转大约90°的角度。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环部件分别具有外表面,每个环部件的指状部具有是所述外表面的连续延伸的侧壁。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指状部被凹部间隔开,每个环部件的凹部接收相对的环部件的一部分舌状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20003354 CN2740416Y (zh) | 2004-06-29 | 2005-02-04 | 环形夹机构的成对环部件的互锁环末端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420065909.7 | 2004-06-29 | ||
CN200420065909 | 2004-06-29 | ||
CN 200520003354 CN2740416Y (zh) | 2004-06-29 | 2005-02-04 | 环形夹机构的成对环部件的互锁环末端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740416Y true CN2740416Y (zh) | 2005-11-16 |
Family
ID=35350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2000335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40416Y (zh) | 2004-06-29 | 2005-02-04 | 环形夹机构的成对环部件的互锁环末端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740416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29691A (zh) * | 2011-04-08 | 2012-10-17 |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 具有整体式结构的带环活页夹机构 |
US9656507B2 (en) | 2010-06-09 | 2017-05-23 | World Wide Stationery Mfg. Co., Ltd. | Ring binder mechanism having snap-in ring members |
US9895922B2 (en) | 2015-02-05 | 2018-02-20 | World Wide Stationery Mfg. Co., Ltd. | Ring binder with interlocking ring members |
-
2005
- 2005-02-04 CN CN 200520003354 patent/CN274041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56507B2 (en) | 2010-06-09 | 2017-05-23 | World Wide Stationery Mfg. Co., Ltd. | Ring binder mechanism having snap-in ring members |
CN102729691A (zh) * | 2011-04-08 | 2012-10-17 |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 具有整体式结构的带环活页夹机构 |
US9895922B2 (en) | 2015-02-05 | 2018-02-20 | World Wide Stationery Mfg. Co., Ltd. | Ring binder with interlocking ring members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740416Y (zh) | 环形夹机构的成对环部件的互锁环末端结构 | |
CN1061922C (zh) | 带有相对展开手柄的组合工具 | |
KR101451209B1 (ko) | 천공 펀치 | |
CN1947957A (zh) | 手持旋转工具 | |
CN1769015A (zh) | 切纸机 | |
CN1331615A (zh) | 结构填充件制作方法和设备 | |
CN1638925A (zh) | 一种折叠工具 | |
CN1393343A (zh) | 打印机 | |
CN1654734A (zh) | 滚筒式洗衣机的门 | |
CN200967326Y (zh) | 环形夹机构以及环形夹 | |
CN1715075A (zh) | 环形夹机构的成对环部件的互锁环末端结构 | |
CN1279260C (zh) | 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及框架窗 | |
CN103153638A (zh) | 装订器以及该装订器所用的切入刀 | |
CN1578611A (zh) | 转体枢纽和使用其的便携式终端 | |
CN200977657Y (zh) | 一种便于更换刀片的裁切刀 | |
CN1538473A (zh) | 可折叠键盘 | |
CN1291823C (zh) | 纸张冲孔设备 | |
CN212638858U (zh) | 一种自动零件整列设备 | |
CN100339195C (zh) | 片材切断装置 | |
CN1138646C (zh) | 环形开闭杆及使用该开闭杆的装订装置 | |
EP1741566A1 (en) | Binder for document | |
CN101037069A (zh) | 环形夹机构 | |
CN208069155U (zh) | 一种重型订书机 | |
EP1616715A1 (en) | Interlocking ring tip formations for paired ring members of a ring binder mechanism | |
CN102019784A (zh) | 具针沟片轨道结构的平针订书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