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18365Y - 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 - Google Patents

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18365Y
CN2718365Y CN 200420081395 CN200420081395U CN2718365Y CN 2718365 Y CN2718365 Y CN 2718365Y CN 200420081395 CN200420081395 CN 200420081395 CN 200420081395 U CN200420081395 U CN 200420081395U CN 2718365 Y CN2718365 Y CN 271836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pipe
pipe fitting
joint
spigot
b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8139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信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LI PIPE INDUSTRY Co Ltd SHENGZHOU CITY
Original Assignee
ZHONGLI PIPE INDUSTRY Co Ltd SHENGZHOU C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LI PIPE INDUSTRY Co Ltd SHENGZHOU CITY filed Critical ZHONGLI PIPE INDUSTRY Co Ltd SHENGZHOU CITY
Priority to CN 20042008139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1836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1836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1836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对给排水、供气、化工、热力等系统的金属与塑料复合管进行连接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现有的承插接头不便试验查漏,连接强度不足,承插效果差。本实用新型包括塑料本体和复合在塑料本体上的金属表层,其特征是所述本体与金属表层的至少一个共同端之间具有承插口,且该端的塑料本体凸出于金属表层之外。其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适用于各种接头。

Description

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管件的连接接头,主要用于给排水、供气、化工、热力等系统的金属与塑料复合管的管道连接。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金属塑料复合管的管道连接方式一般是螺纹卡套式或单一金属外层粘接式,这些连接方式的管件成本高,连接强度和可靠性差,施工要求高,效率低,工艺复杂,避免不了泄漏现象。为此,公告号为CN2567427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管接头的技术方案:“它包括主要由金属外层和塑料内衬组成的管件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塑料内管套,所述塑料内管套的一端与所述塑料内衬相配合,另一端则从所述塑料内衬中伸出一定距离,所述金属外层的长度大于所述塑料内衬的长度,其长出的部分与所述塑料内管套的伸出端重叠适当的距离”。这种结构的复合管接头存在以下缺陷:(1)、复合管与管件本体的连接以塑料内管套为桥梁实现,即通过塑料内管套的外壁与复合管、塑料内衬的内壁相熔接,熔接部位多,易发生泄漏;(2)、用专用热熔工具对塑料内衬加热时,难以观察到塑料内衬的熔化程度,从而难以保证塑料内管套与塑料内衬之间的良好熔接;(3)、以上两点导致的复合管与管件本体之间连接强度不足;(4)、在对管件本体进行加压试验(即将管件本体的各端口封闭,向其内腔施加压力流体,以查找有否泄漏)时,通常在金属外层的端部进行封闭,塑料内衬的可视部位均被压力流体浸没,从而难以查出有否泄漏以及确定泄漏部位;此外,受热熔化的塑料内管套在与复合管和塑料内衬承插熔接时容易产生熔瘤,导致孔径缩小或堵塞,而且也会降低塑料内管套与复合管和塑料内衬之间的熔接结合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连接强度高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保管道畅通。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包括塑料本体和复合在塑料本体上的金属表层,其特征是所述本体与金属表层的至少一个共同端之间具有承插口,且该端的塑料本体凸出于金属表层之外。该承插接头与复合管连接时,用专用热熔工具对塑料本体和复合管加热至合适程度,将复合管插入承插口,冷却即可。由于本结构的塑料本体为一体式结构,可以减少与复合管熔按时的熔接部位,避免因熔接部位多而发生泄漏,保证密封效果;塑料本体凸出于金属表层之外,熔接时便于观察塑料本体的熔化程度,从而确保熔接质量和密封效果;熔接部位的减少以及良好的熔接效果一起保证复合管与承插接头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在进行加压试验时,在塑料本体的端部进行封闭,从而将塑料本体的内壁与外壁(与承插口对应的部位)隔离,便于查出有否泄漏以及确定泄漏部位,确保出厂的产品本身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塑料本体与所述承插口对应一端的内孔内置有衬套。该衬套在承插时对进行了热熔焊接的接头和复合管具有支承作用,有效防止承插过程中产生熔瘤,保持孔径不变,确保管道畅通,而且可以确保复合管与接头的熔合质量,增强连接强度和熔接部位的密封效果。
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衬套的内端位于承插口内端里侧,其外端伸至塑料本体外。以防止熔化的塑料在承插时滑移至衬套之外,实现对塑料本体的良好支承。
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金属表层与承插口对应的一端具有紧固保护圈。承插复合管前加热时,该紧固保护圈一起受热,待承插后冷却,紧固保护圈收缩,抱在复合管上,增大承插连接强度。
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的紧固保护圈由金属表层的该端向外卷折而成。以简化结构。
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属表层为异径结构,在其变径处具有开口朝向该端承插口的轴向嵌槽,所述的塑料本体与该嵌槽相嵌合。以利用塑料本体降温收缩的性能,向金属表层形成的内腔注入熔融塑料时,熔融塑料即填充在该在嵌槽内,并与其它部位的塑料一起形成塑料本体,塑料本体冷却后收缩,从而紧紧抱在金属表层上,使塑料本体与金属表层良好结合。该结构尤其适用于大径直接接头。
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属表层包括一小径金属圈和分别通过一金属环连接于小径金属圈两端的两大径金属圈;所述的轴向嵌槽开设在二金属环上,所述嵌槽的内环缘与所述小径金属圈焊接,所述嵌槽的外环缘与所述的大径金属圈焊接。这种结构易于加工实施。
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的承插口是在塑料本体的该端外圆上设置位于金属表层端部内侧的台阶形成。承插时该台阶可以对复合管进行定位。
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的塑料本体上与承插口对应处(即热熔区域)的外壁具有锥度。便于进行插接并利用熔化塑料的滑移,达到很好的熔接效果。
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承插口的深度为8-40毫米。既使金属表层有效与复合管结合,又便于观察塑料本体的熔化情况以及在进行加压试验时查漏;承插口的深度与口径适应,口径越大,承插口的深度通常越深。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接头本体与金属表层的至少一个共同端之间设置承插口,用于承插复合管,并令该端的塑料本体凸出于金属表层之外,减少了熔接部位,保证了熔接质量,在进行加压试验时,便于查出有否泄漏以及确定泄漏部位,确保出厂的产品本身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此外,衬套可以有效防止承插时熔瘤的产生,增强复合管与接头的熔合质量,紧固保护圈在承插冷却后收缩而抱在复合管上,增大连接强度,而且在异径金属表层的变径处设置开口朝向该端承插口的轴向嵌槽,使塑料本体与该嵌槽相嵌合,防止塑料本体降温收缩而影响其与金属表层的结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适用于各种接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该三通复合管件承插接头是将塑料本体12注塑在不锈钢表层13内形成:其左、右两端结构相同,是令塑料本体12凸出于不锈钢表层13之外,在塑料本体12的外侧设置台阶14,并使该台阶位14于不锈钢表层13端部内侧,从而在不锈钢表层13与塑料本体12之间形成承插口15(其深度L1为8-15毫米),且与承插口15对应处的塑料本体12外壁上设置锥度,在塑料本体的内孔内置有不锈钢衬套16,该衬套16的内端位于承插口内端里侧,其外端伸至塑料本体外;该三通复合管件承插接头的上端为焊接在不锈钢表层13上的金属外螺纹接头11(显然的,也可以是内螺纹接头),且该端的不锈钢表层制成八角螺母状17。
承插连接时,将接头的左、右两端与内层为塑料的复合管的端部同时进行热熔,尔后速将复合管插入承插口内,经冷却后即可使复合管的塑料内管与接头的塑料本体固化成一体。其间因受不锈钢内衬套的支承作用,确保了接头与塑料管之间的熔接质量,密封效果良好。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该直通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包括塑料本体22和不锈钢表层23:其中不锈钢表层23包括一小径金属圈23a和分别通过金属环23b连接于小径金属圈两端的两大径金属圈23c,在二金属环23b上开设开口相背的轴向嵌槽23d,嵌槽23d的内环缘与小径金属圈23a焊接,嵌槽23d的外环缘与大径金属圈23c焊接(详见图3),两大径金属圈23c的外端向外卷折成紧固保护圈21;塑料本体22是将塑料注塑在不锈钢表层内形成,冷却后与不锈钢表层牢牢的形成一个整体,并令塑料本体凸出于不锈钢表层之外,在塑料本体上与大径金属圈对应的位置设置台阶24,从而形成承插口25(其深度L2为15-40毫米),且与承插口对应处的塑料本体外壁上设置锥度,在塑料本体的内孔内置有不锈钢衬套26,该衬套的内端位于承插口内端里侧,其外端伸至塑料本体外。
承插连接时,将接头的左、右两端与内层为塑料的复合管的端部同时进行热熔,尔后速将复合管插入承插口内,经冷却后即可使复合管的塑料内管与接头的塑料本体固化成一体。其间因受不锈钢内衬套6的支承作用,确保了接头与塑料管之间的熔接质量,密封效果良好,增大连接强度。
显然的,适用上述连接结构中的接头,根据实际使用要求,可以是等(变)径三通或四通,也可以是直接、45°弯头、90°弯头,接头的其余一端、两端或多端均可以采用上述连接结构,也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外螺纹、内螺纹或者法兰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提示下,结合现有技术常规技术手段,可以是所述结构形式的任意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包括塑料本体(12)、(22)和复合在塑料本体上的金属表层(13)、(23),其特征是所述塑料本体(12)、(22)与金属表层(13)、(23)的至少一个共同端之间具有承插口(15)、(25),且该端的塑料本体凸出于金属表层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塑料本体(12)、(22)与所述承插口(15)、(25)对应一端的内孔内置有衬套(16)、(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衬套(16)、(26)的内端位于承插口内端里侧,其外端伸至塑料本体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金属表层(23)与承插口(25)对应的一端具有紧固保护圈(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的紧固保护圈(21)由金属表层的该端向外卷折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属表层(23)为异径结构,在其变径处具有开口朝向该端承插口的轴向嵌槽(23d),所述的塑料本体与该嵌槽相嵌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属表层(23)包括一小径金属圈(23a)和分别通过一金属环(23b)连接于小径金属圈两端的两大径金属圈(23c);所述的轴向嵌槽(23d)开设在金属环(23b)上,所述嵌槽(23d)的内环缘与所述小径金属圈(23a)焊接,所述嵌槽(23d)的外环缘与所述的大径金属圈(23c)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的承插口(15)、(25)是在塑料本体(12)、(22)的该端外圆上设置位于金属表层端部内侧的台阶(14)、(24)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的塑料本体上与承插口对应处的外壁具有锥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其特征是所述承插口的深度(L1)、(L2)为8-40毫米。
CN 200420081395 2004-08-03 2004-08-03 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1836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81395 CN2718365Y (zh) 2004-08-03 2004-08-03 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81395 CN2718365Y (zh) 2004-08-03 2004-08-03 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18365Y true CN2718365Y (zh) 2005-08-17

Family

ID=34893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8139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18365Y (zh) 2004-08-03 2004-08-03 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18365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6026A (zh) * 2019-09-22 2020-01-24 靳宏杰 一种有遮挡帽檐的塑料三通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6026A (zh) * 2019-09-22 2020-01-24 靳宏杰 一种有遮挡帽檐的塑料三通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50922A (en) Electrofusion joint and hot water supply header using the same
CN101852323A (zh) 钢塑复合管电磁感应熔接方法
CN209100814U (zh) 一种汽车空调管路用接头
CN2718365Y (zh) 新型复合管件承插接头
CN219809597U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材质焊接的塑料电熔管件
CN209115820U (zh) 双壁波纹管连接装置及带有扩口的塑料双壁波纹管
CN217463672U (zh) 鞍式直接接头和鞍式直接的管组件
CN2823752Y (zh) 用于不锈钢管线的可拆卸连接件
CN2644847Y (zh) 复合管件承插接头
CN209213281U (zh) 嵌入式密封管接头
CN2736629Y (zh) 复合管熔接封口套
CN221171283U (zh) 一种胶圈电熔双密封排水管接头
CN2374732Y (zh) 一种铝塑复合管孔插式接头
CN2644848Y (zh) 热熔承插管件
CN213618417U (zh) 一种塑料管材连接用热熔机模头
CN206786159U (zh) 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
CN209200567U (zh) 塑料小口径双壁波纹管
CN2797837Y (zh) 双面热熔承插接头
CN2644849Y (zh) 热熔管件承插结构
CN218883282U (zh) 一种管道转接头的防腐连接结构
CN2588167Y (zh) 法兰连接式钢塑复合压力管专用管件
CN202469339U (zh) 新型防缩径管件
CN202252410U (zh) 一种pp-r铜管
CN211040063U (zh) 塑料管道
CN211779608U (zh) 一种熔接式钢塑转换的配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