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09211Y - 轮圈 - Google Patents

轮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09211Y
CN2709211Y CN 200420049201 CN200420049201U CN2709211Y CN 2709211 Y CN2709211 Y CN 2709211Y CN 200420049201 CN200420049201 CN 200420049201 CN 200420049201 U CN200420049201 U CN 200420049201U CN 2709211 Y CN2709211 Y CN 270921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ial
wheel rim
connecting wall
face
annular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4920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朝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ex Global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Alex Glob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ex Global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Alex Glob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 20042004920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0921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0921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0921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圈,包含:二环形侧壁及一主连接壁,环形侧壁是以一假想中心线为中心相对称,主连接壁是连接于每一环形侧壁的一径向内端上,主连接壁具有一第一侧面与一背向此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而第一侧面具有二由环形侧壁往假想中心线斜伸的第一面部以及一第二面部并界定形成二往花毂突起的尖脊部,第二侧面具有二分别向假想中心线斜伸的侧延伸面部、二往花毂弯折延伸的双弯折面部,以及一连接双弯折面部的中间延伸面部,于第一面部与侧延伸面部界定形成二厚度较大的受力区,并于第二面部与中间延伸面部界定形成厚度较小的减重区。

Description

轮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圈,特别是涉及一种组装于车辆上并可于外侧安装轮胎使车辆得以行进的轮圈。
背景技术
轮圈可组装于数种不同的车辆上,在轮圈外围安装有轮胎后,便可使车辆得以行进,而以下简单以安装于自行车上的轮圈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以往轮圈11构造上包含:二相间隔且靠设于一轮胎110的两侧的环形侧壁111、一连接于环形壁111的径向末端的第一连接壁112,以及一与第一连接壁112相间隔且较靠近轮胎110的第二连接壁113。而组装时,轮圈11是依照维持相间隔的原则,将多数个辐丝锁头114穿卡于第一连接壁112的中央区域上,且每一辐丝锁头114均锁结延伸至一位于轮圈11圆心中央的花毂(图未显示)的一辐丝115,藉以拉紧轮圈11与花毂。
以上的构造设计,虽已达到将轮圈11与花毂结合安装,并使车辆得以行进的目的,但由于目前轮圈构造皆以铝合金材质一体挤制成型,而辐丝锁头114穿卡的位置是位于第一连接壁112的中央区域上,如此一来会使第一连接壁112的负载过于集中,导致轮圈11的第一连接壁112上容易出现裂缝而破坏。
有鉴于此,便出现一种改变辐丝锁头114穿卡位置用以分散受力分布的设计,如图2所示,轮圈12构造包含:二相间隔且靠接于一轮胎120两侧的环形侧壁121、二分别形成于环形侧壁121的端部的的辐丝安装座122、一连接于辐丝安装座122间的弧形第一连接壁123、一与第一连接壁123相间隔并相对靠近轮胎120的第二连接壁124,以及一径向连接第一连接壁123与第二连接壁124的加强壁125。
而此种构造型态的轮圈12亦是利用数个辐丝锁头126分别穿卡于辐丝安装座122上,并分别锁结一延伸至花毂(图未显示)上的辐丝127以完成结合安装,此种轮圈2的构造设计改变辐丝锁头126的座落位置,而不再集中于第一连接壁123中央区域,可分散各辐丝127的拉力作用,以避免在第一连接壁123上出现裂缝。
受限于挤出成型形式的轮圈有限结构,有心的业者仍不断进行研究开发,其中,在维持足够的结构强度的下,轮圈轻量化即成为研发创新的重点目标,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苦思如何能够避免轮圈所承受的拉力过于集中,且亦能够兼具轮圈轻量化的特质,而研发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足够结构强度且可分散承载之拉力并符合轻量化原则的轮圈。
本实用新型轮圈包含:二个以一假想中心线为中心,相对称地分别靠抵于一轮胎两侧的环形侧壁,以及一主连接壁,每一环形侧壁具有一靠近一花毂的径向内端,主连接壁是环绕花毂地连接于环形侧壁的径向内端上,主连接壁具有一面向花毂的第一侧面与一背向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
其特征在于:第一侧面具有二由环形侧壁分别往假想中心线斜伸的第一面部,以及一由第一面部转折延伸形成于第一面部间的第二面部,第二侧面具有二由环形侧壁分别向假想中心线斜伸的侧延伸面部、二由侧延伸面部往花毂弯折延伸的双弯折面部,以及一连接双弯折面部且往第一侧面凹陷的中间延伸面部,主连接壁于第一侧面的第一面部与第二侧面的侧延伸面部对应界定形成二厚度较大且用以供锁头穿设的受力区,并于第一侧面的第二面部与第二侧面的中间延伸面部对应界定形成厚度较小的减重区,每一受力区的厚度是由径向内端处往假想中心线X方向逐渐加厚,且具有多数个用以供锁头穿设的组装孔。
本实用新型轮圈可在力学上以相对较薄的壁体厚度,即达到相对较佳的结构强度,所以的确非常实用与进步。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轮圈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种以往轮圈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2是另一种以往轮圈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轮圈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一局部放大图;
图5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轮圈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轮圈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剖面示意图;及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轮圈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轮圈3是以一花毂21为中心地安装于其外侧,且用以供一轮胎22安装,此轮圈3乃藉由多数穿设于轮圈3上的锁头23,以及多数由锁头23延伸至花毂2 1上的辐丝24来稳固地结合,至于锁头23与辐丝24的细部构造由于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创作重点,兹不再额外详述。
本实施例的轮圈3包含:二环形侧壁31、一主连接壁32、一辅助连接壁33以及一加劲壁34。
环形侧壁31是以一假想中心线X为中心相对称地靠抵于轮胎22两侧,每一环形侧壁31具有一靠近花毂21的径向内端311,以及一相反于径向内端311的径向外端312,而轮胎于充气状态下,即是往外撑靠于径向外端312的位置上。
主连接壁32是环绕花毂21地连接于环形侧壁31的径向内端311上,主连接壁32具有一面向花毂21的第一侧面321,与一背向此第一侧面321的第二侧面322
而第一侧面321具有二由环形侧壁31的径向内端311往假想中心线X斜伸,且朝背离花毂21方向凹入的第一面部323,以及一形成于第一面部323间,且朝背离花毂21方向凹入的第二面部324,而在第二面部324与第一面部323间更界定出二相互间隔形成于第一侧面321上,且往花毂21突起的环形尖脊部328。第二侧面322具有二由环形侧壁31的径向内端311分别向假想中心线X斜伸的侧延伸面部325、二由侧延伸面部325往花毂21方向弯折延伸的双弯折面部326,以及一连接双弯折面部326的中间延伸面部327。
主连接壁32于第一面部323与侧延伸面部327间对应界定形成厚度较大,且用以供锁头23穿设的二受力区35,并于第二面部324与中间延伸面部327间对应界定形成厚度较小的一减重区36,而每一受力区35具有多数个间隔环列且用以供锁头23穿卡的组装孔351,而前述两受力区35以及减重区36均为弯弧形拱壁的型态,是将主连接壁32大致分成三等分的拱壁,以便在力学上达到在相对较薄的壁厚下,具有相对较高的结构强度,其中受力区35的厚度是由径向内端311处往假想中心线X方向逐渐加厚,即是分别往双弯折面部326逐渐加厚并止于处,依此设计,将使得主要承受拉力的相对加厚区并非座落于邻近径向内端311的角隅处,而是落在受力区35靠近减重区36处,即是邻近于尖脊部328位置。
辅助连接壁33是与主连接壁32相间隔地位于主连接壁32背离花毂21的一侧,此辅助连接壁33的二相反侧缘则是分别一体衔接于环形侧壁31的径向内、外端311、312间。
加劲壁34则是径向连接径向内、外侧连接壁32、33上,即是大略垂直于径向内、外连接壁32、33上。
如图4、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组装孔351是以间隔穿插的方式排列穿设以供锁头23设置;而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轮圈3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则是将各组装孔351以并排的方式排列,以供前述各锁头23穿设。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轮圈3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别在于:第三实施例并无加劲壁34的构造设计。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轮圈3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与第三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别在于:第四实施例并无辅助连接壁33的构造设计,适合用以供含内胎的轮胎组(图中未完全画出)安装。
基于以上的构造设计,本实用新型轮圈3的功效在于:
一、利用相对增加受力区35的厚度且将受力区35设计成弯弧型态的拱壁以提升承载拉力的能力:首先,本实用新型是将各锁头23穿设在主连接壁32的受力区35上以符合分散受力的设计原则,而设计上,受力区35的壁体厚度是相对大于减重区36,且每一受力区35的壁形设计成拱弧型态,使受力区35的壁体厚度可在不需要更厚的条件下,即可具备足够的抗拉强度。
二、设计双弯折面部326以提升抗挠曲及扭曲强度:轮圈本体为圆弧形构造,故于截面角隅处或弯折处均具有较佳的抗挠曲及扭曲强度,而本实用新型的双弯折面部326乃对应形成于第一侧面321上的尖脊部328,双弯折面部326的表面为弯弧延伸且各尖脊部328亦设计为弯折结构面的型态,如此,便可增加整体轮圈3不论来自侧向或径向的作用力所产生的抗挠曲与抗扭曲的结构强度。
三、减重区36的厚度是小于受力区35以避免增加整体轮圈3的重量:前述的构造的中,为了增加受力区35承载拉力的能力,已相对增加了受力区35的壁体厚度,且将受力区35与减重区36设计成连续弯拱的拱壁型态,使前述拱壁末端均具有抗挠度佳的角隅处或弯折结构,足以承受内应力的集中,藉此可将其它区域尽量薄化,而利用第二面部324的凹陷设计及中间延伸面部327相对侧延伸面部326的凹陷设计,来将受力不明显的减重区36设计成厚度小于受力区35,而达到减轻轮圈3重量的目的,更进者,每一受力区35的厚度是由径向内端处311往假想中心线X方向逐渐加厚,而使径向内端311的角隅处因本身已具备足够强度故不需像以往构造再增厚,亦可达轻量的目的。
四、加劲壁34亦可增加轮圈3的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以加劲壁34径向连接径向内、外连接壁33、32,使其连接于拱壁型态的减重区36中央,可承受部分由各辐丝24所产生的拉力,用以加强轮圈3的结构强度。
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轮圈3是以厚度增加的受力区、凹面状的二第一面部323、双弯折面部326、尖脊部328以及加劲壁34来增加整体轮圈3的结构强度,使锁头23可穿设在受力区35上,具有分散辐丝24所产生的拉力的效果,并利用厚度较小的减重区36来减少轮圈3重量,藉此,前述构造在主连接壁32上形成三连续拱壁型态的受力区35及减重区36,而可在力学上以相对较薄的壁体厚度,即达到相对较佳的结构强度,所以的确非常实用与进步。

Claims (7)

1、一种轮圈,包含:二个以一假想中心线为中心,相对称地分别靠抵于一轮胎两侧的环形侧壁,以及一主连接壁,每一环形侧壁具有一靠近一花毂的径向内端,主连接壁是环绕花毂地连接于环形侧壁的径向内端上,主连接壁具有一面向花毂的第一侧面与一背向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
其特征在于:第一侧面具有二由环形侧壁分别往假想中心线斜伸的第一面部,以及一由第一面部转折延伸形成于第一面部间的第二面部,第二侧面具有二由环形侧壁分别向假想中心线斜伸的侧延伸面部、二由侧延伸面部往花毂弯折延伸的双弯折面部,以及一连接双弯折面部且往第一侧面凹陷的中间延伸面部,主连接壁于第一侧面的第一面部与第二侧面的侧延伸面部对应界定形成二厚度较大且用以供锁头穿设的受力区,并于第一侧面的第二面部与第二侧面的中间延伸面部对应界定形成厚度较小的减重区,每一受力区的厚度是由径向内端处往假想中心线X方向逐渐加厚,且具有多数个用以供锁头穿设的组装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第二面部朝背离花毂方向凹入形成凹面状,并使第二面部与第一面部的连接位置界定形成二相间隔且往花毂突起的尖脊部。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第一面部是朝背离花毂方向凹入形成凹面状。
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轮圈更包含一间隔位于主连接壁背离花毂一侧的辅助连接壁,此辅助连接壁的二相反侧是分别衔接于环形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轮圈更包含一径向连接主连接壁与辅助连接壁的加劲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组装孔是间隔穿插排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组装孔是间隔并排。
CN 200420049201 2004-04-14 2004-04-14 轮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0921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49201 CN2709211Y (zh) 2004-04-14 2004-04-14 轮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49201 CN2709211Y (zh) 2004-04-14 2004-04-14 轮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09211Y true CN2709211Y (zh) 2005-07-13

Family

ID=34851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4920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09211Y (zh) 2004-04-14 2004-04-14 轮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09211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5627A (zh) * 2010-08-31 2010-12-08 昆山亨利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轮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5627A (zh) * 2010-08-31 2010-12-08 昆山亨利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轮圈
CN101905627B (zh) * 2010-08-31 2012-07-04 昆山亨利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轮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582C (zh) 非充气轮胎
KR101607095B1 (ko) 인터레이스 보강재들을 갖는 전단 밴드
CN107089097B (zh) 用于与自行车一起使用的车轮
CN101412348B (zh) 浮动式双层轮胎
US7427112B2 (en) Rim for a spoked wheel
CN1197724C (zh) 轮胎的无钢丝轮胎边
WO2016099480A1 (en) A non-pneumatic tire with integrated polymeric flexible wheel center mount
CN1289319C (zh) 自行车轮缘
US20100013293A1 (en) Energy efficient wheel system
EP1375195A3 (en) Bicycle wheel rim
JP2008049943A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用ホイールおよび非空気入り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CN1907737A (zh) 悬毂輮轮式车轮
CN2709211Y (zh) 轮圈
US11667148B2 (en) Rim reinforcement fitting
RU2742440C2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с кольцеобразной вогнутостью боковины
CN211493544U (zh) 一种拱形结构非充气轮胎
JP2002326503A (ja) リムおよび支持用支持体からなる組立体
WO2023138176A1 (zh) 免充气式轮胎
CN201012616Y (zh) 双层式轮圈
CN214189167U (zh) 一种无内胎车轮的轮圈及自行车
CN212332302U (zh) 免充气轮胎的车轮结构
JP2012041001A (ja) タイヤガード、ホイール、及び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JPH02182507A (ja) ラジアルタイヤとリムの組立体
CN204488921U (zh) 一种新型转向节
CN215244120U (zh) 一种带横筋的具有变截面结构的轻量化车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