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96097Y - 按钮开关 - Google Patents

按钮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96097Y
CN2696097Y CN 200420006457 CN200420006457U CN2696097Y CN 2696097 Y CN2696097 Y CN 2696097Y CN 200420006457 CN200420006457 CN 200420006457 CN 200420006457 U CN200420006457 U CN 200420006457U CN 2696097 Y CN2696097 Y CN 269609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fixed contact
contact part
housing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0645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五十岚正纯
谷川清治
元木大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Dens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Dens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Dens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Denso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9609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9609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Contact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在一种按钮开关中,一个用来把壳体1的内部隔离成一个上腔10a和一个下腔10b的隔离壁8形成在壳体1中。一对固定触点件2、2布置在两个腔10a、10b中。突起16、16连接到可动触点件3、3上,以便按照按钮4的前进和后退向着和远离固定触点件2、2运动可动触点件3、3。突起16、16在空气中实现隔离。结果,即使水进入按钮开关的壳体中,也能防止在固定触点对之间的短路。

Description

按钮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钮开关的改进,这种按钮开关包括一个壳体、一对放置在壳体内的固定触点件、一个配合到壳体内能够前进和后退的按钮、及可动触点件,这些可动触点件连接到按钮上,以按照按钮的前进和后退实现与固定触点件的接触和分离,以连接和脱开固定触点件。
背景技术
一种传统按钮开关是已知的,如在日本专利No.3118086中公开的那样。
在传统按钮开关中,一对固定触点并排布置在壳体中的底面上,造成水进入壳体内引起固定触点之间短路的担心。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情况已经实现本实用新型,并且本实用新型具有提供一种按钮开关的目的,即使当水进入壳体内时,这种按钮开关也能防止固定触点之间的短路。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特征,提供有一种按钮开关,这种按钮开关包括一个壳体、一对放置在壳体内的固定触点件、一个配合到壳体内能够前进和后退的按钮、及可动触点件,这些可动触点件连接到按钮上,以按照按钮的前进和后退实现与固定触点件的接触和分离,以连接和脱开固定触点件,其中:一个把壳体内部分隔成两腔的隔离壁形成在壳体内,固定触点件对分别布置在两腔内;并且通/断控制装置连接到可动触点件上,以便按照按钮的前进和后退向着和远离固定触点件运动可动触点件,通/断控制装置在空气中完成分离。
借助于第一特征,一对固定触点件分别布置在壳体中由隔离壁分隔的两腔中,并且彼此分离开。因此,即使水进入壳体内部,隔离壁也能防止固定触点之间的短路,因而提高按钮开关的防水性。
通/断控制装置对应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突起16和通/断控制件32,这将在以后描述。
除第一特征之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特征,两腔是垂直排列的上下腔,并且固定触点件对中处于高电位下的固定触点件布置在上腔中。
借助于第二特征,即使当大量水进入壳体中时,水也几乎不会进入上腔,并因此能更可靠地防止由水在固定触点件之间造成的短路。另外,在几乎浸入水中的上腔中的固定触点件处于高电位下,并因此即使当在下腔中处于低电位下的固定触点件与开关保持器的下部一起浸入水中时,也能防止在上腔中的固定触点件和开关保持器的电腐蚀,因而有助于提高耐电腐蚀性。
而且,除第一或第二特征之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特征,这样建造通/断控制装置,从而使可动触点件在按钮的前进极限之前在恒定的行程上擦滑固定触点件的表面。
借助于第三特征,擦滑效应保证在固定触点件与可动触点件之间的接触状态,由此防止接触失效。
按照附图下文将详细地描述优选实施例,由优选实施例的解释将明白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按钮开关的摩托车的车把周围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按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放大纵向侧视图,表示处于断状态下的按钮开关。
图4是与图3相对应的视图,表示按钮开关的接通开始点。
图5是与图3相对应的视图,表示按钮开关的接通终点。
图6是沿图3中的线6-6得到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6中的线7-7得到的剖视图。
图8是与图7相对应的视图,表示按钮开关的接通终点。
图9是沿图3中的线9-9得到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7中的线10-10得到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的纵向侧剖视图。
图12是沿图11中的线12-12得到的剖视图。
图13是沿图11中的线13-13得到的剖视图。
图14是纵向侧剖视图,表示处于断状态下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按钮开关。
图15是与图14相关的视图,表示处于通状态下的同一按钮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在附图中表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将解释在图1至10中表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在图1和图2中,一个按钮开关S被配合到安装到摩托车杆形车把H上的开关保持器D中。按钮开关S专门用于在表明实施例中的喇叭开关、启动器开关等。
按钮开关S包括:一个壳体1;一对上下固定触点件2和2,固定在壳体1中;一对上下可动触点件3和3,它们与固定触点件2和2一起工作;一个按钮4,用来操作可动触点件3和3;及一根偏压弹簧5,用来在后退方向上偏压按钮4,并且壳体1用螺钉14固定到开关保持器D上。
如图2至图6中所示,壳体1由一个周缘壁6和一个后壁7构成,周缘壁6由一个上壁6a、一个下壁6b及左和右侧壁6c和6c构成,而后壁7整体地连接到周缘壁6的后端上,并且壳体1的前面是打开的。一个隔离壁8从后壁7的一个内表面升起,并且与左和右侧侧壁6c和6c彼此连接,隔离壁8整体地形成在壳体1中,以把壳体1的内部隔离成一个上腔10和一个下腔11。在上腔10的至少一个底表面处,即,使隔离壁8的顶表面12的一个中央部分12a比顶表面12的相对侧高一个台阶,从而如果水进入上腔10中,水也不会保持在中央部分12a上。下壁6b装有一个排放孔13,用来排出进入下腔11中的水。
在隔离壁8的一个前端部分处设有一个弹簧保持孔15、和一对垂直排列的突起16和16,弹簧保持孔15在隔离壁8的前表面中是打开的,并且在突起16和16之间。
固定触点件2和2由板形接触部分2a和2a、及端子部分2b和2b构成,端子部分2b和2b以曲柄形弯曲,以连接到接触部分2a和2a的外端上,并且固定触点件2和2安装到壳体1的后壁7上,从而其连接部分2a和2a分别叠加在隔离壁8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明确地说上部固定触点件2的接触部分2a叠加在比隔离壁8的顶表面12高一个台阶的中央部分12a上。因而,水不会停留在中央部分12a上的接触部分2a上。
如图9所示,通过把接触部分2a压配合到设置在壳体1的后壁7处的安装孔20中、和把在接触部分2a的相对侧边缘处的捕获爪22接合在安装孔20的内表面上的捕获下凹部分21中,上述固定触点件2和2被安装到壳体1上。
在图2至8中,按钮4形成截面与壳体1的周缘壁6相对应的方形,并且四个导向支腿4a形成在按钮4的后端部分处,这四个导向支腿4a在按钮4的滑动方向上从四个角部突出。一个定位突起4b突起地设置在其后端部分的顶表面上,并且具有其面朝外的爪部分的挡块爪4c和4c形成在后端部分的左和右侧表面上(具体地见图7和8)。
因而,导向支腿4a和4a…可滑动地配合到壳体1的四个角部中。定位突起4b接合在一个定位槽27中,以防止按钮4的错误装配,定位槽27形成在壳体1的上壁6a的内表面中。挡块爪4c和4c插入到肓孔18和18中,肓孔18和18形成在壳体1的左和右侧壁6c和6c上。其爪部分可滑动地接合在从肓孔18和18朝左和右侧壁6c和6c的外表面打开的行程限制孔19和19中,从而挡块爪4c和4c邻接行程限制孔19和19的前部内端,由此限制按钮4的后退位置(见图7)。
如在较2和10中清楚表示的那样,可动触点件3和3由一种板弹簧材料整体地构造。即,形成可动触点件3和3,以从一块连接板23的上和下边缘向后延伸。弧形接触部分3a和3a形成在相应后端处,并且使其顶点在彼此远离的方向上面对着的角弯曲部分3b和3b形成在其中部中。给可动触点件3和3弹性,以在彼此靠近的方向上偏压它们。同时,一对向前弯曲的安装片23a和23a形成在连接板23的左和右侧边缘处。通过把安装片23a和23a压配合到在按钮4的后表面处形成的一对左和右安装孔24和24中、和把在安装片23a每一个的相对侧边缘处的捕获爪25和25接合在安装孔24每一个的内表面的捕获下凹部分26和26中,可动触点件3和3被安装到按钮4上。
再参照图3至图6,可动触点件3和3以这样一种方式分别装在上腔10和下腔11中,从而可动触点件3和3通过来自上和下的压力夹持隔离壁8。
因而,在按钮4的后退位置中,隔离壁8的上和下突起16和16与角弯曲部分3b和3b的前端部分接合,以使可动触点件3和3与固定触点件2和2分离,由此把按钮开关S带入断状态(见图3)。当按钮4前进时,突起16和16对于角弯曲部分3b和3b的顶侧相对运动,并因此使可动触点件3和3通过其自己的弹性与固定触点件2和2压力接触,由此把按钮开关S带入通状态(见图4和图5)。在这种情况下,按钮4的前进极限通过连接板23邻接隔离壁8的前端而受到限制(见图8)。
返回弹簧5由一根压缩螺旋弹簧构造。返回弹簧5的一个端部插入到隔离壁8的保持孔15中,并且另一端部与可动触点件3和3的连接板23压力接触,以在后退方向上偏压按钮4。
再参照图1,上部固定触点件2的端子部分2b连接到电池28的正极上,而下部触点件2的端子部分2b经一个电气负载29连接到电池28的负极上。
其次,将解释第一实施例的操作。
在按钮开关S的断状态下,按钮4由返回弹簧5的偏压力保持在后退位置中。在这时,在可动触点件3和3中,通过使角弯曲部分3b和3b的前端部分与隔离壁8的上和下突起16和16相接合,使接触部分3a和3a与固定触点件2和2分离。因而,不操作电气负载29。
固定触点件对2和2分别布置在壳体1由隔离壁8分隔的上腔10和下腔11中,并因此即使大量水进入壳体1中,水也很难进入上腔10中,因而可靠地防止由水在固定触点部分之间造成的短路。由于在空气中使可动触点件3和3与同可动触点件3和3相对的固定触点件2和2分离,所以能足够地保证在固定触点件2和2与可动触点件3和3之间的空气绝缘距离,因而提高按钮开关S的防水性。
另外,由于几乎不会浸入水中的上部固定触点件2被连接到电池28的正极上,所以即使连接到电池28的负极上的下部固定触点件2与开关保持器D的下部一起浸在水中,也能防止电腐蚀进入固定触点件2和开关保持器D中。
当按钮4从图3的状态移动到图4的状态时,即当克服返回弹簧5的偏压力被向前按压时,隔离壁8的上和下突起16和16对于角弯曲部分3b和3b相对运动,并且使可动触点件3和3通过其自己的弹性与固定触点件2和2压力接触,以电气连接固定触点件2和2,由此把按钮开关S带入通状态。在按钮4进一步前进到达图5中状态下的前进极限的同时,可动触点件3和3的接触部分3a和3a在固定触点件2和2的表面上滑动。因此,这样一种擦滑效应能保证在固定触点件2和2与可动触点件3和3之间的最佳接触,从而能可靠地操作电气负载29。在图5中的标号L表示可动触点件3和3的擦滑行程。
即使当由返回弹簧5的偏压力使按钮4从前进极限后退时,接触部分3a和3a也在固定触点件2和2的表面上滑动,直到可动触点件3和3通过隔离壁8的突起16和16与固定触点件2和2分离,并因此这里也能得到擦滑效应。
其次,将解释在图11至13中表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用来把上腔10隔离成一个左腔10a和一个右腔10b的一个第二隔离壁8形成在壳体1中。形成左腔10a和右腔10b的底表面的每一个,以具有两个平台,它们是在第二隔离壁8的侧面上的上部平台30a和在左或右侧壁6c的侧面处的下部平台30b。安装到后壁7上的一对左和右固定触点件2和2的接触部分2a和2a放置在上部平台30a和30a上。一对左和右可动触点件3和3被插入在左腔10a和右腔10b中,并且用来控制可动触点件3和3的断开和闭合的一对左和右突起16和16形成在左腔10a和右腔10b中隔离壁8的前端部分的顶部表面上。
在该结构中的其它元件与在第一实施中的那些相同,并通过在图11至13中把相同的标号和符号分配给与在第一实施例中那些相对应的元件而省略其解释。
根据第二实施例,一对固定触点件2和2分别布置在左腔10a和右腔10b中,左腔10a和右腔10b通过由一个小的隔离壁31隔离壳体1的上腔10而形成。因此,水很难进入左腔10a和右腔10b。另外,固定触点件2和2由小隔离壁31隔离,因而提高防水性和耐电腐蚀性。
最后,将解释在图14和15中表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具有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触点件2和2布置在左和右可动触点件3和3的上方,并且用来按照按钮4的前进和后退使可动触点件3和3与固定触点件2和2接触和分离的一个通/断控制件32被安装到壳体1的上壁6a上。在图14和15中与在第二实施例中那些相对应的元件由相同的标号和符号指示,并且省略解释。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对其进行设计的各种变更,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题。

Claims (3)

1.一种按钮开关,其包括一个壳体(1)、一对放置在壳体内的固定触点件(2,2)、一个配合到壳体(1)内能够前进和后退的按钮(4)、及可动触点件(3,3),这些可动触点件连接到按钮(4)上,以按照按钮(4)的前进和后退实现与固定触点件(2,2)的接触和分离,以连接和脱开固定触点件(2,2),
其特征在于,一个把壳体内部分隔成两腔(10,11;10a,10b)的隔离壁(8,31)形成在壳体(1)内,成对的固定触点件(2,2)分别布置在两腔(10,11;10a,10b)内;并且
通/断控制装置(16,32)连接到可动触点件(3,3)上,以便按照按钮(4)的前进和后退向着和远离固定触点件(2,2)移动可动触点件(3,3),通/断控制装置(16,32)在空气中完成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两腔是垂直排列的上下腔(10和11),并且成对的固定触点件(2,2)中处于高电位下的固定触点件布置在上腔(10)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这样建造通/断控制装置(16,32),从而使可动触点件(3,3)在按钮(4)的前进极限之前在恒定的行程(L)上擦滑固定触点件(2,2)的表面。
CN 200420006457 2003-08-28 2004-03-31 按钮开关 Expired - Lifetime CN2696097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05150A JP4244308B2 (ja) 2003-08-28 2003-08-28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JP305150/2003 2003-08-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96097Y true CN2696097Y (zh) 2005-04-27

Family

ID=344086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31880 Expired - Lifetime CN1271658C (zh) 2003-08-28 2004-03-31 按钮开关
CN 200420006457 Expired - Lifetime CN2696097Y (zh) 2003-08-28 2004-03-31 按钮开关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31880 Expired - Lifetime CN1271658C (zh) 2003-08-28 2004-03-31 按钮开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244308B2 (zh)
CN (2) CN1271658C (zh)
MY (1) MY140656A (zh)
TW (1) TWI2372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27653C2 (sv) * 2004-05-05 2006-05-02 Seco Tools Ab Borr försedd med stödlister
JP4457145B2 (ja) * 2007-12-14 2010-04-2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5495445B2 (ja) * 2010-05-12 2014-05-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センターレス指針式表示装置
JP5763012B2 (ja) * 2012-06-08 2015-08-12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用の検出装置
CN104835657B (zh) * 2014-11-27 2017-07-25 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触点开关结构
JP7046030B2 (ja) 2019-03-27 2022-04-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イッチ装置
JP7293272B2 (ja) * 2021-03-10 2023-06-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およびスイッチ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1727A (zh) 2005-03-09
TW200509167A (en) 2005-03-01
JP4244308B2 (ja) 2009-03-25
JP2005078852A (ja) 2005-03-24
CN1271658C (zh) 2006-08-23
MY140656A (en) 2010-01-15
TWI237284B (en) 2005-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13C (zh) 同轴连接器
CN200951554Y (zh) 动力工具
CN1848545A (zh) 连接器
CN2696097Y (zh) 按钮开关
CN1761108A (zh)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630139A (zh) 弹簧连接器
CN1716707A (zh) 直接安装接头装配结构
CN1284278C (zh) 电连接器及其生产方法
CN1723141A (zh) 盒式继电器盒连接结构
CN1671005A (zh) 卡弹出过程中制动力变化的卡连接器
CN1261954C (zh) 开关装置及具有其构成的喇叭开关装置
CN1276611A (zh) 键盘装置
CN2631025Y (zh) 按压按钮开关
CN1767108A (zh) 按钮开关
CN1819362A (zh) 具有当连接器连接到匹配连接器时容纳撬起力的容纳部分的电连接器
CN1855654A (zh) 电接线盒
CN2545714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649225A (zh) 配线器具
CN1196226C (zh) 一种壳体上的天线连接结构
CN2829119Y (zh) 一种手持设备的天线
CN2865068Y (zh) 同轴连接器
CN219226124U (zh) 一种驾驶室液压锁用机械式感应开关
CN2833933Y (zh) 接头结构
CN1280948C (zh) 端子装置
CN1324621C (zh) 开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4033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