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94357Y - 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94357Y
CN2694357Y CN 200420036394 CN200420036394U CN2694357Y CN 2694357 Y CN2694357 Y CN 2694357Y CN 200420036394 CN200420036394 CN 200420036394 CN 200420036394 U CN200420036394 U CN 200420036394U CN 2694357 Y CN2694357 Y CN 269435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vot
portable computer
radiating tube
computer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3639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建宇
潘正豪
王乃俊
田奇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l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 20042003639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9435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9435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9435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散热装置,主要包含导热元件,一导热管、一枢轴以及一散热管,导热管的一端内嵌于导热元件内,且导热元件设于第二壳体元件内的发热元件的上方,枢轴内设有一孔洞,可将导热管的另一端置入,并可以转动,且枢轴具有一阶级平面并与散热管枢接;由此,可以通过导热元件经由导热管、枢轴以及散热管,所构成一散热良好,且容易组装的散热装置,将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由第一壳体元件移除至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四周环境。

Description

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于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散热装置,尤指一种可以与散热管枢接,且可以转动的枢轴,以增加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组装性。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系统中集成电路元件要处理大量的运算因此消耗功效,并且产生热能,而该热能的温度若不加以控制,则会影响集成电路元件的正常运作。因此,对于具有运算功能的集成电路元件均须要散热装置以控制其工作温度。一般而言,热槽(heat sink)、风扇(fans)以及散热管(heat pipe)等散热元件,都可以用来移除由集成电路元件或是其它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在便携式计算机中,其热能的增加是随着简化上述散热元件尺寸大小而增加。因此,相对于轻薄型的便携式计算机而言,其复杂的散热装置结构,以及位于壳体内狭窄且紧密的空间中会限制在便携式计算机壳体内的空气流动,而影响在便携式计算机机壳内热能移除的效率。
一般而言,便携式计算机包含第一壳体元件与第二壳体元件,且利用枢轴(hinge)相互连接,并且第一壳体元件可以通过枢轴打开,或是合上;而第二壳体元件(下壳体)为计算机本体,通常包含键盘或是触控板。而具有发热特性的集成电路元件则是位于计算机本体内。因此,对于整个便携式计算机而言,具有发热特性的集成电路元件为产生热能的主要来源。
由于便携式计算机要求轻薄短小的特性,因此在有限的本体空间下,在计算机本体内包含一输入装置以及多数个电子元件,由于计算机基底内空间的不足,其集成电路元件所产生的热能无法有效的移除,而将热能积存在计算机基底内,造成集成电路元件的温度升高,因此集成电路元件无法在一个可接受的操作温度的条件下进行操作,使得集成电路元件会因高温而损坏,或者是使得计算机本体过热而造成元件的损坏。
另外,在便携式计算机的结构中,包含做为上壳体的第一壳体元件,计算机显示面板位于第一壳体内,在便携式计算机操作时,在第一壳体元件的热对流及热辐射效果最佳,其散热亦为最佳。这是由于大部份的发热元件设于做为下壳体的第二壳体元件内。因此,相较于第二壳体元件而言,在第一壳体元件内的显示面板,以及其它位于显示面板内的集成电路元件,并不会有有太多的热能产生。因此,若将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能,由第二壳体元件内的散热装置传导至第一壳体元件,通过第一壳体元件将热能传导至外界,以降低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温度。
一般在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第一壳体元件与第二壳体元件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如图1所表示的传统的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简单示意图。其散热装置包含三个部份,其中有两个部份是散热管。散热管可适用于移除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能,并通过散热管将热能传导至便携式计算机系统100内其它的部份,而将热能移除。
因此,传统的散热装置包含导热元件122、导热管120、枢轴124以及散热管130。导热元件122设于发热元件114的上方,用以传导由发热元件114所产生的热量,一般而言,发热元件114位于第二壳体元件112内。导热管120的一端内嵌于导热元件122内,另一端则是插入并固定于枢轴124的孔洞126内。一散热管130,其横向部份的散热管插入枢轴124的另一孔洞128内,其轴心与第一壳体元件110对齐,且可以随着第一壳体元件110打开,或是合上而转动。其孔洞126与孔洞128两者互相为平行。而散热管130的纵向部份则是折弯,并位于第一壳体元件110内。
由于导热管120以及散热管130,分别固定于枢轴124的孔洞126及128内,在组装时的缺点在于:第一、若枢轴124的轴心未与第一壳体元件110对齐时,须要调整散热管130与枢轴124之间的位置,但是散热管130的横向部份已经插入枢轴124的孔洞128中,若进行散热管130的调整,恐会损伤散热管130,使得散热管130的功能性测试时会有问题。第二、当导热元件122、导热管120、枢轴124以及散热管130组装好之后,若在功能测试的过程中发现散热管130有问题,则无法再重工(re-work),或是再重新组装,因此,整组散热装置必须报废不能使用,由此,增加制程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传统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散热装置在组装上的不方便性,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主要是将散热管枢接于枢轴上,可以通过导热元件与导热管之间的组装余裕度,枢接散热管,以构成一散热装置;其具有以下优点、特征及目的:
第一、本实用新型将散热管枢接于枢轴上,因此,可以随着组装的余裕度,组装散热管,而增加组装便利性;
第二、本实用新型将散热管枢接于枢轴上,因此,当散热管有热何折损,或是功能测试不良时,可以任意更换另一支散热管,以进行组装;以及
第三、本实用新型若将散热管的横向部份枢接于一枢轴支架内,其枢轴支架的组装可以根据导热管以及导热元件所预留的组装裕度,进行组装,以增加组装的便利性,以及结构的完整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散热装置,包括一导热元件、一导热管、一枢轴以及一散热管;其中:
该导热元件,设于一发热元件上方;
该导热管,内嵌于该导热元件上;
该枢轴,与该导热管枢接;
该散热管,与该枢轴枢接;由此,以构成一散热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具有散热装置的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散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枢轴与散热管枢接的侧示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具有支架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具有支架的散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具有散热装置的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具有枢轴支架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具有枢轴支架的散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    第一壳体元件
2    第二壳体元件
10   导热元件
20   导热管
21   导热管的一端
22   导热管的另一端
30    枢轴
31    孔洞
32    密封环
33    阶级平面
34    散热膏
40    散热管
60    枢轴支架
70    散热管
71    散热管的一端部
80    盖体
81    座体
82、83、84、85  固定孔
86    上凹槽
87    下凹槽
100   便携式计算机系统
110   第一壳体元件
112   第二壳体元件
114   发热元件
120   导热管
122   导热元件
124   枢轴
126   孔洞
128   孔洞
130   散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会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广泛地在其它的实施例施行,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限定,其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准。
参考图2,表示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较佳实施例中具有散热装置的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示意图。具有散热装置的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包含一第一壳体元件1、第二壳体元件2、导热元件10、导热管20、枢轴30以及散热管40。其中,导热元件10及导热管20位于第二壳体元件2内;枢轴30以及散热管40位于第一壳体元件1内。参阅图3至图5,表示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散热装置包括一导热元件10,且导热元件10设于发热元件(未在图中表示)上方,用以传导由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一导热管20的一端21内嵌于导热元件10内,其可以具有一折弯的结构以方便组装;一枢轴30具有一孔洞31位于其内,与导热管20的另一端22枢接,并使得该导热管20可在该孔洞31内转动;以及一散热管40,与枢轴30的一阶级平面33枢接(如图4所示)。参照图4,在导热管20与枢轴20枢接的孔洞31内,更包含散热膏34以及密封环32。散热膏34填充于该孔洞31内,以增加导热管20与枢轴30之间的转动性及散热性;以及如图5所示,密封环32,例如O型环,环套于导热管20上,将导热管20与枢轴30的孔洞31密封;由此,以构成一散热装置位于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内,使得该散热装置中的枢接于枢轴30内的导热管20,可以随着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第一壳体元件1的转动而转动。
另外,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参阅图6及图7,于实际组装过程,一支架60,位于枢轴30的下方,用以支撑枢轴30,于支架60的两侧边具有孔洞61及62,使得导热管20以及O型环32可以穿过,并紧密结合。且在枢轴支架60的一端具有两个固定孔63及64,用以固定枢轴支架60于第二壳体元件2内。
在此,要说明的是,导热元件10与导热管20可以直接由厂商供应的完整成品,因此,只须考虑在枢轴30、导热管20以及支架60在固定之后,所产生的组装裕度问题。可以根据导热管20设于导热元件10上的位置高低,来判断枢轴支架60固定于第二壳体元件2的位置;另外,再予以说明的是,散热管40枢接于枢轴30的阶级平面33上,若在组装上有功能性测试无法通过,可以轻易地将散热管40拆下,而另外取用新的散热管,再进行组装枢接。因此,在散热装置的组装上,只须考虑枢轴30与导热管20,以及枢轴30的阶级平面33与散热管40的枢接的问题。
参考图8,表示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具有散热装置的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示意图。具有散热装置的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包含一第一壳体元件1、第二壳体元件2、导热元件10、导热管20、枢轴30以及散热管70。其中,导热元件10及导热管20位于第二壳体元件2内;枢轴30以及散热管70位于第一壳体元件1内。图9表示散热装置组装前的各个结构示意图,及图10表示散热装置组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9,散热装置包括一导热元件10,且导热元件10设于发热元件(未在图中表示)上方,用以传导由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一导热管20的一端21内嵌于导热元件10内,其可以具有一折弯的结构以方便组装;一支架包括一盖体80以及一座体81,用以枢接导热管20,以及一散热管70与盖体80以及座体81枢接。
要说明的是,盖体80具有一倒U型结构,用以覆盖在做为枢轴的散热管70的该端部71的上方;以及一座体81,在座体81的上、下部各具有一凹槽,上凹槽86与做为枢轴的散热管70的该端部71枢接,并且与盖体80互相组合,且盖体80与座体81为相互对称的结构。因此,散热管70可以在盖体80与座体81的上凹槽86之间转动;另,座体81的下凹槽87与导热管20的一端22枢接,并固定于下凹槽87内。此外,可以盖体80与座体81分别具有固定孔82、83、84、85,其固定孔相互对称,使得可以利用固定元件,如螺丝,将盖体80与座体81组合固定。此外,在盖体80、散热管70与座体81之间更包含散热膏以及密封环,例如O型环,其散热膏用以增加导热效率,以及润滑散热管70在盖体80与座体81的上凹槽86之间的转动性;而密封环环套于散热管70的一端部71,用以密封盖体80、散热管71以及座体81的上凹槽86之间的空间。
另外,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管20与导热元件10仍与先前的实施例相同,为既有的成品,其组装公差以及功能性,已在与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组装前进行测试。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组装时,由于导热元件10与导热管20为既有的成品,因此,只须考虑座体81、散热管70以及盖体80组装之间的组装裕度。当座体81与导热管20枢接之后,只须调整盖体80、散热管70与座体81的螺丝固定的余裕度,即可完成散热装置组装的步骤(如图10所示)。在此,当功能性测试有问题时,则可以调整螺丝的固定的松紧度,以调整散热管70与导热管20之间的对称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位于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内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热元件,设于位于一第二壳体元件内的一发热元件上方;
一导热管,该导热管的一端内嵌于该导热元件内;
一枢轴,该枢轴与该导热管的另一端枢接;以及
一散热管,该散热管与该枢轴枢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内的散热装置,其中,该枢轴具有一阶级平面与该散热管枢接固定,及具有一孔洞设于其内,与该导热管的该另一端枢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于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内的散热装置,其中,还包括一支架用以支撑该枢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位于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内的散热装置,其中,该支架固定于该第二壳体元件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于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内的散热装置,其中,还包括一散热膏位于该枢轴的该孔洞内,以及一密封环环套于该导热管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内的散热装置,其中,该枢轴为该散热管的一端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于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内的散热装置,其中,还包括具有一盖体及一座体相互对称的结构的一支架,该座体具有一下凹槽,且与该导热管的另一端部枢接固定,一上凹槽与做为该散热管的该端部的下方枢接,以及该盖体为一倒U型结构,且该倒U型结构与做为该枢轴的该散热管的该端部枢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位于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内的散热装置,其中,该支架位于一第一壳体元件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位于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内的散热装置,其中,还包括一散热膏位于该支架及该散热管的该端部之间,且具有一密封环环套于该散热管上。
CN 200420036394 2004-04-21 2004-04-21 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散热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69435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36394 CN2694357Y (zh) 2004-04-21 2004-04-21 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36394 CN2694357Y (zh) 2004-04-21 2004-04-21 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94357Y true CN2694357Y (zh) 2005-04-20

Family

ID=34773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36394 Expired - Lifetime CN2694357Y (zh) 2004-04-21 2004-04-21 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94357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8027B (zh) * 2008-05-06 2011-07-1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散热单元
CN101989113B (zh) * 2009-07-30 2013-05-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及具有该散热系统的计算机
CN108983931A (zh) * 2018-08-17 2018-12-1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热管组件
CN111065005A (zh) * 2019-12-31 2020-04-24 汇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物联网边缘网关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8027B (zh) * 2008-05-06 2011-07-1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散热单元
CN101989113B (zh) * 2009-07-30 2013-05-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及具有该散热系统的计算机
CN108983931A (zh) * 2018-08-17 2018-12-1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热管组件
CN111065005A (zh) * 2019-12-31 2020-04-24 汇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物联网边缘网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530790A (en) Convection type heat dissipating hood
CN2694357Y (zh) 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散热装置
CN1592567A (zh) 具有密封容器的热管
CN2898908Y (zh) 军工规笔记本电脑之结构改良
CN2641676Y (zh) 液晶显示器散热装置
CN102314196A (zh) 具有易更换散热模块的笔记型计算机
CN2594507Y (zh) 散热结构
CN2864795Y (zh) 笔记本电脑之散热模块
CN2762348Y (zh) 散热器
CN212675486U (zh) 一种工业计算机用安装结构
TW201120625A (en) A dual fa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2842730Y (zh) 下吹式散热装置
CN212411147U (zh) 小空间高性能散热模组及平板电脑
CN2664179Y (zh) 散热器与导热管构造
CN212629027U (zh) 一种二极管串联均压电路的散热装置
CN2800358Y (zh) 散热模组
WO2009014579A1 (en) Computing device cooling system access assembly
TW200920243A (en) Cas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2791733Y (zh) 主机的散热模块
CN2755781Y (zh) 整合型散热装置
CN2864794Y (zh) 主机板及其cpu散热装置
CN2699475Y (zh) 电子设备散热装置
CN2852243Y (zh) 电脑散热装置的结构
CN101165356A (zh) 离心风扇、具有该离心风扇的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CN2807478Y (zh) 微型计算机的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1020

Pledge (preservation): Preservation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326

Pledge (preservation): Preservation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Comp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Assignor: Renbao Computer Industry Co., Ltd.

Contract fulfillment period: 2008.3.11 to 2013.3.10

Contract record no.: 2009990000528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Heat sink of portable computer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20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090519

LIC Patent licence contract for exploitation submitted for record

Free format text: EXCLUSIVE LICENSE; TIME LIMIT OF IMPLEMENTING CONTACT: 2008.3.11 TO 2013.3.10; CHANGE OF CONTRACT

Name of requester: RENBAO ELECTRONICTECHNOLOGY(KUNSHAN)CO.,LTD.

Effective date: 20090519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04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