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88313Y - 多功能救助器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救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88313Y
CN2688313Y CN 200420015994 CN200420015994U CN2688313Y CN 2688313 Y CN2688313 Y CN 2688313Y CN 200420015994 CN200420015994 CN 200420015994 CN 200420015994 U CN200420015994 U CN 200420015994U CN 2688313 Y CN2688313 Y CN 268831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rank
reel
saving
b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1599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常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42001599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8831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8831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8831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救助器,属救生装置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救助器功能单一、无法实施助救的缺陷。构成中设有壳体、卷筒、缆绳、减速齿轮组、揺把及内、外制动圈,摇把通过减速齿轮组与卷筒传动连接,缆绳对称侧增设悬挂索。本实用新型具有随机自救、定机助救两种方式,自救时由自救人通过摇把、减速齿轮组及制动系统控制缆绳的升降;定机助救时由助救人通过摇把、减速齿轮组及控制系统控制救助器的升降;通过减速比及摇把力臂等参数的设置可获取适宜的驱动控制力;增设的摇把和制动锁杆方便了操纵控制并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可作为高层建筑中被困人员及贵重物品的救助器具使用。

Description

多功能救助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等险情时被困人员逃生用器具,属救生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由于高层建筑驻留人员较为集中,在发生灾难时难以逃生,因此,高层建筑的救生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专利98242974号公开了一种“高楼紧急安全自救器”,它由底座、卷筒、轮式制动器、复位器等组成,使用时逃生人员拉住卷筒上的缆绳,通过自重驱动卷筒旋转下降,通过绳索和拉杆操纵轮式制动器控制卷筒旋转以平稳降落,降落后的空缆绳通过复位器回卷复位,供下一人员使用。另有一项中国专利99222952号公开的“高楼救生机”,它由底板、牵引轮、行星轮系及动、定滑轮等组成,逃生人员悬挂于牵引轮的绳索上,通过自重驱动牵引轮旋转,牵引轮在行星轮系等作用下可根据重力调节保持适宜的下降速度,实现安全着陆。还有一项中国专利00219170号公开的“高楼逃生装置”,它由摩擦滑轮组、旋转滑轮组、离心机构、制动机构等组成,以自重为驱动力,利用摩擦轮组的阻尼作用控制缆绳降速,缆绳一端下降时另一端上升,可在较短时间内连续运送被困人员。
上述三种救助器在使用中救助器本体均固定不动,属固定式自救器具。
中国专利00218121号公开的“高楼自救器”由座圈体,绳圈轮,摩擦轮、片,刹车装置等组成,使用时逃生人员坐入座圈体中,双手插入座圈体上的扶手孔中,一手操纵刹车把放松刹车使绳圈轮在自重作用下旋转放下座圈体,另一只手通过手轮和摩擦轮片调节控制座圈体的下降速度。
中国专利97219428号公开的“高楼消防救生装置”,通过绳索将控速轮、导向轮等构成的降落器吊装在固定架上,使用时逃生人员通过挂重圈悬挂在控速轮上并拉紧绕经导向轮和控速轮的绳索,放松绳索时降落器在自重作用下下降,下降过程中可通过剪刀式制动闸控制降速。
上述两种救助器在使用中救助器本体随逃生人员同时升降,属非固定式自救器具。
以上各种型式的救助器,其共性是无需使用外力,以自重力为驱动力,具有体积小、携带安装方便的特点。但它们也都存有功能单一,只能实施自救,无法由他人实施助救和安全系数较低、自控性较差的缺陷。无法对老、幼、受伤等无操作能力的人员施救,并易于发生因操作不当、下降速度失控导致的意外事故。显然,仅具有单一自救功能的救助器不能满足复杂情况下的救生需求。为此,必须研制开发功能更为先进、更加安全可靠、能适应多种需求的新型救助器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同时具备自救和助救功能的多功能助救器。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救助器,构成中设有卷筒、驱动、制动三部分,其中:
卷筒部分中设有壳体、旋转支承在壳体中的卷筒2、缠绕于卷筒上的缆绳3,缆绳3由壳体一侧引出并连接缆构11;
驱动部分中设有减速齿轮组4、摇把5,减速齿轮组位于壳体中,其内的输出齿轮与卷筒传动连接,输入齿轮的轮轴延伸至壳体外与摇把固接;
制动部分中设有内、外制动圈6、7,外制动圈7通过拉簧8悬挂于壳体内,其一端与壳体相连、另一端与制动杆9相连,内制动圈6固定于卷筒一端,内、外制动圈位置对应,制动杆一端延伸至壳体外;
所述壳壁上设有悬挂索12。
上述多功能救助器,增设制动杆9,所述制动杆9位于壳体上悬挂索12所在平面的一侧,所述外制动圈7的另一端通过拉绳13、滑轮14、15与制动杆9相连。
为方便操纵控制,上述多功能救助器,所述制动部分中增设徭把锁杆16和制动锁杆17,摇把锁杆16位于摇把5末端的旋转轨迹上,其尾部与壳体活动连接,其前端对应摇把5的末端;制动锁杆17位于制动杆9的延伸端头处,其尾部与壳体活动连接,其前端对应延伸端头上的拉环9-1,摇把锁杆前端带有定位磁铁18,制动锁杆上带有复位簧19。
为增加稳定性,上述多功能救助器,在所述缆绳引出侧壳壁上增设稳缆架20,在悬挂索12所在平面的一侧45度处的壳壁上增设把手21。
为规范缆绳的升降运动、减少摩擦损伤,上述多功能救助器,在所述缆绳引出处增设导缆辊22。
为方便加工,上述多功能救助器,所述壳体由左、右壳体1-1、1-2分体连接组成。
上述多功能救助器,所述输出齿轮组4由大、小齿轮4-1、4-2组成,大齿轮的半径为小齿轮半径的2~3倍、为卷筒2半径的1.5~3倍,所述徭把5的力臂长度为小齿轮4-2半径的5~8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变单纯依靠自重的驱动方式为通过摇把和减速齿轮组的减速变力及与自重相结合的驱动方式,并同时在缆绳引出对称侧增设悬挂索,使本实用新型具有随机自救、定机助救两种使用方式,并可通过摇把的正、反向旋转使缆绳或救助器既具有常规的下降运动,又可实现上升运动,增加了逃生途径和运送物资功能;
2.易于通过减速齿轮组的减速比及摇把力臂等参数的设置获取适宜的驱动力,自救或助救人只需在摇把上施加一较小的作用力便可控制缆绳或救助器的升降运行;
3.增设摇把锁杆和制动锁杆方便了使用中的操纵控制并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4.增设的稳缆架和把手可提高救助器升降运行时的平稳性;
5.安装挂接快速牢靠,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6.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保管。主要零部件易于加工,生产成本低,易于普及推广;
本实用新型可作为火灾等危机情况下高层建筑中被困人员、贵重物品等的救助运送器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壳体1,左壳体1-1,右壳体1-2,卷筒2,卷筒轴2-1,缆绳3,齿轮组4,大齿轮4-1,小齿轮4-2,摇把5,外制动圈7,拉簧8,制动杆9,引出口10,缆钩11,悬挂索12,拉绳13,滑轮14,滑轮15,锁杆16,制动锁杆17,定位磁铁18,复位簧19,稳缆架20,环形出口20-1,把手21,导缆辊22。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卷筒部分中的卷筒2可由简体和两侧挡板组成,缆绳3为钢丝缆绳,筒面上设置与缆绳匹配的螺旋凹槽。卷筒轴2-1的两端旋转支承在壳体1上,缆绳3的一端与卷筒固接、另一端由壳体一侧的出口10引出,引出端头连接缆构11。驱动部分中的减速齿轮组4可据使用需求为单级或多级减速传动,其输入齿轮的轮轴延伸至壳体外,用于与摇把5固接,输出齿轮可直接固定在卷筒轴上,与卷筒传动连接。通过摇把5和减速齿轮组可驱动卷筒2正、反向旋转并控制卷筒的转速。制动部分中的内制动圈6安装在卷筒2一侧的挡板上,外制动圈7则通过间隔分布的拉簧8悬挂于壳体内。内、外制动圈的摩擦面相对应。制动杆9处于自由状态时,内、外制动圈之间保留一定的空隙。拉动制动杆9时,内、外制动圈的摩擦面紧密结合,对卷筒2实施制动。悬挂索12设置在缆绳3另一侧的壳壁上。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缆钩11或悬挂索12悬挂在救助现场的固定物上,通过缆钩11悬挂时为随机自救方式,此时逃生人员将安全带悬挂在在悬挂索12上,通过摇把5和制动杆9控制助救器的升降速度;将悬挂索12悬挂时为定机助救方式,此时救助器停留在悬挂位置不动,被救助人员通过安全带悬挂在缆钩11上,救助人员通过摇把和控制杆控制缆绳的升降速度。
为方便自救操作,制动杆9位于悬挂索12所在平面的一侧、且接近把手21的壳体上(悬挂索和稳缆架的中心最好在一条垂线上,图中画出的则不在一条垂线上)。滑轮14用于防止拉绳13与拉绳孔之间的摩擦,滑轮15用于拉绳与制动杆9之间的导向衔接。
摇把锁杆16和制动锁杆17用于锁住摇把5和制动杆9,使其停留在所需位置上,以解放双手,并增强救助器使用的安全可靠性。摇把锁杆16的尾部与壳体端壁活动连接、前端对应摇把5的末端,向下扳动使其卡入或插入摇把5的末端时,定位磁铁18与摇把末端吸合,将摇把锁杆固定锁住位置上;反之,向上扳动摇把锁杆16,定位磁铁18与壳体端壁吸合,可将摇把锁杆固定在复位位置上,摇把锁杆16位于摇把末端旋转轨迹上以获取较长的力臂。制动锁杆17的结构和动作原理同上,区别仅在于其通过复位簧19复位。
为提高操作平稳性,本实用新型在缆绳3引出侧的壳壁上增设稳缆架20和环形出口20-1、在壳壁上增设把手21,稳缆架、救助器和把手可形成一个利于稳定的平衡系统。
导缆辊22位于缆绳3的引出口10处,其长度对应卷筒2的筒体长度。
壳体1采用左、右壳体1-1、1-2分体连接结构时,减速齿轮组位于左壳体中,卷筒位于右壳体中,卷筒轴2-1延伸至左右壳体上,导缆辊22的两端可分别旋转支承在左、右壳体上。
图中输出齿轮组4采用单级传动,由大、小齿轮4-1、4-2组成。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其使用方式。用作随机自救时,通过缆钩11将救助器悬挂在固定物上,先利用摇把锁杆16和制动锁杆17锁信摇把5和制动杆9,使卷筒2不得旋转,逃生人员系上安全带,将安全带扣入悬挂索12的挂环内并使自己悬于可升降位置处后,打开摇把锁杆16和制动锁杆17,一手握住把手21或制动杆9,一手转动摇把5,导出或导入缆绳3,救助器随同逃生人员一同升降脱离险境;在撤离到中间安全楼层逃生时,可先锁住摇把和制动杆,以确保安全。作为定机助救时则正好相反,通过悬挂索12将救助器悬挂于固定物上,被救助人员通过安全带悬挂于缆钩11上,助救人通过摇把5、摇把锁杆16和制动锁杆17,将被救助人员降落或提升至安全区域。同理,也可利用救助器进行重要物质的转移抢救等。

Claims (7)

1.一种多功能救助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中设有卷筒、驱动、制动三部分,其中:
卷筒部分中设有壳体、旋转支承在壳体中的卷筒[2]、缠绕于卷筒上的缆绳[3],缆绳[3]由壳体一侧引出并连接有缆钩[11];
驱动部分中设有减速齿轮组[4]、摇把[5],减速齿轮组位于壳体中,其内的输出齿轮与卷筒传动连接,输入齿轮的轮轴延伸至壳体外与摇把固接;
制动部分中设有内、外制动圈[6]、[7],外制动圈[7]通过拉簧[8]悬挂于壳体内,其一端与壳体相连、另一端与制动杆[9]相连,内制动圈[6]固定于卷筒[2]一端,内、外制动圈位置对应,制动杆一端延伸至壳体外;
所述壳壁上设有悬挂索[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救助器,其特征在于,增设制动杆[9],所述制动杆[9]位于壳体上悬挂索[12]所在平面的一侧,所述外制动圈[7]的另一端通过拉绳[13]、滑轮[14]、[15]与制动杆[9]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救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部分中增设摇把锁杆[16]和制动锁杆[17],摇把锁杆[16]位于摇把[5]末端的旋转轨迹上,其尾部与壳体[1]活动连接,其前端对应摇把[5]的求端,制动锁杆[17]位于制动杆的延伸端头处,其尾部与壳体活动连接,其前端对应延伸端头上的拉环[9-1],摇把锁杆前端带有定位磁铁[18],制动锁杆上带有复位簧[19]。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功能救助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缆绳引出侧壳壁上增设稳缆架[20],在所述悬挂索[12]所在平面一侧45度处的壳壁上增设把手[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救助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缆绳引出处增设导缆辊[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救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左、右壳体[1-1]、[1-2]分体连接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救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齿轮组[4]由大、小齿轮[4-1]、[4-2]组成,大齿轮的半径为小齿轮半径的2~3倍、为卷筒[2]半径的1.5~3倍,所述摇把[5]的力臂长度为小啮轮[4-2]半径的5~8倍。
CN 200420015994 2004-04-02 2004-04-02 多功能救助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8831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15994 CN2688313Y (zh) 2004-04-02 2004-04-02 多功能救助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15994 CN2688313Y (zh) 2004-04-02 2004-04-02 多功能救助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88313Y true CN2688313Y (zh) 2005-03-30

Family

ID=34668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1599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88313Y (zh) 2004-04-02 2004-04-02 多功能救助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88313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00387U (zh) 往复式高楼逃生缓降器
CN102631753A (zh) 一种可往复楼层作业的电动救生升降器
CN2688313Y (zh) 多功能救助器
CN2040090U (zh) 带有擒纵调速器的安全升降器
CN202061273U (zh) 一种高空救生缓降装置
CN1689664B (zh) 高楼逃生器
CN101966371B (zh) 机械缓降器
CN2726645Y (zh) 高楼逃生器
CN203874302U (zh) 一种升降器
CN2780249Y (zh) 高空缓降装置
CN109052205B (zh) 一种重物提升时稳定的高空吊物装置
WO2013060046A1 (zh) 一种悬吊下降系统
CN2885313Y (zh) 一种高楼救生装置
CN102302826B (zh) 高楼救生缓降器
CN202146529U (zh) 高楼救生缓降器
CN2778321Y (zh) 安降器
CN2708940Y (zh) 用于高层建筑物的救生索道
CN2074190U (zh) 无动力恒速自降救生装置
CN2621730Y (zh) 一种稳降器
CN2255863Y (zh) 高层建筑救生装置
CN2741596Y (zh) 高空速降可调安全器
CN202438005U (zh) 自助式高楼逃生器
CN221370105U (zh) 一种具有防坠功能的安全升降装置
CN2064355U (zh) 提升机的防坠落系统
CN212997998U (zh) 高楼逃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