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76467Y - 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 - Google Patents

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76467Y
CN2676467Y CN 200420019338 CN200420019338U CN2676467Y CN 2676467 Y CN2676467 Y CN 2676467Y CN 200420019338 CN200420019338 CN 200420019338 CN 200420019338 U CN200420019338 U CN 200420019338U CN 2676467 Y CN2676467 Y CN 267646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power adapter
insulation shell
heat
loam c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1933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安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da Computer Shanghai Co Ltd
Shanghai Huanda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nda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Mitac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nda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Mitac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nda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42001933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7646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7646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7646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所述隔热壳体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用以套覆结合一电源配接器,其中该隔热壳体包括有若干散热槽孔,该散热槽孔布设于该隔热壳体,并贯穿该隔热壳体至容置空间。通过这样设置,可使该电源配接器在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通过隔热壳体与使用者完全隔绝,达到隔热及防护的效果;同时在安装时不需改变电源配接器的任一结构,也不需担心灰尘、水滴杂物渗入造成危险。

Description

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隔热壳体,尤其是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类型的电器产品中无论商业用、工业用、家庭用、甚至个人用,经常都会以一电源配接器来作为电源供应的装置。例如在目前所普遍使用的手提电脑、电脑外围设备、移动通讯设备、量测仪器等等,即经常会以该电源配接器经由一电源线插接至交流电源,再由该电源配接器将交流电源转换成适合该电器设备所需的电压型态及电压准位的电源。
在该电源配接器的外壳体结构设计中,目前仍大部份以密闭式居多。采用密闭式电源配接器结构体的设计,有其一定的优点,例如通过该密闭式电源配接器结构体可以有效阻隔灰尘、水滴或其它外物侵入至该电源配接器的内部空间,如此可确保该电源配接器内部电路组件的正常工作。
然而,由于采用了密闭式的结构设计,却使得该电源配接器内部电路组件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无法散发,故使得该电源配接器较易产生高热的现象。尤其是当该电源配接器在供应较高负载时,其产生的高热现象更是不容忽视。
尽管在电路安全的规范下,该电源配接器所产生的高热现象仍在容许的安规范围之内,但是使用者仍不免忧虑及不安心。
为了要避免使用者对该电源配接器产生高热的忧虑、以及防范可能的安全问题,因此有人在该电源配接器的结构体开设数个散热槽孔或槽道,以使该电源配接器的内部高热易于散发,亦有人在该电源配接器内部加装散热风扇、并配合开设的风孔,来达到更佳的降温效果。然而,此一措施却破坏了该电源配接器外壳的密闭式结构,也牺牲了该密闭式电源配接器的原有优点。该非密闭式电源配接器结构最常发生的状况是外界的灰尘、水滴、液体等侵入该电源配接器的内部空间,一旦发生此一状况,即很容易影响该电源配接器的使用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较佳隔热及防护效果并且可有效避免灰尘、水滴杂物渗入的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内部设有一用以套覆结合一电源配接器容置空间,并且该隔热壳体还包括有若干散热槽孔,该散热槽孔布设于该隔热壳体,并贯穿该隔热壳体至容置空间。
该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在对合以后,有一连结结构固定使电源配接器在隔热壳体的容置空间中不致松动及脱落,此连结结构可为一种卡制结构,其可包括一卡勾及一扣部,两者通过对应的卡制关系而可稳固扣合。
该隔热壳体表面分别布设有若干贯穿至该容置空间的散热槽孔,以使该电源配接器在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得以经由该散热槽孔而散热,为了求得良好的散热效果,该电源配接器外壳与隔热壳体应保持适当的散热距离,因此本创作在隔热壳体内侧壁各面形成有多个相对应且向着电源配接器的外壁面方向凸伸出的顶制凸部,该顶制凸部可使该电源配接器在该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的容置空间中稳固定位,并使得该电源配接器的外壁面分别与该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的内壁面之间具有一适当散热距离。
在该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的散热槽孔除了能提供散热功能外,亦可设计某些贯穿孔或开槽以配合该电源配接器的特定结构或附属构件。例如在该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对合的前后两端侧壁,各留有电源配接器的输入电源插头及输出电源插头贯穿孔,以配合一输入电源线与一输出电源线贯穿插接于该电源配接器。
经由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可使该电源配接器在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通过隔热壳体与使用者完全隔绝,达到隔热及防护的效果;在安装同时不需改变电源配接器的任一结构,也不需担心灰尘、水滴杂物渗入造成危险,使用者均可自行安装而增加该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使用的普遍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A圈示部份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圈示部份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立体图;
图5为沿图4中5-5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分离开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系在不需改变电源配接器1的任一结构、也不影响到原电源配接器的结构的情形下,直接以安全、简便、迅速的方式套覆结合一隔热壳体100,以提供该电源配接器1隔热及防护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隔热壳体100包括一隔热上盖2及一隔热下盖3,两者可在上下对合后在两者的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将该电源配接器1容置定位在该容置空间中。该隔热上盖2及隔热下盖3表面分别布设有若干贯穿该容置空间的散热槽孔21、31,以使该电源配接器1在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得以经由该散热槽孔21、31而散发出去。
该隔热上盖2及隔热下盖3的散热槽孔21、31除了能提供电源配接器1的散热功能之外,亦可设计某些贯穿孔或开槽,以配合该电源配接器1的特定结构或附属构件。例如在该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对合的前后两端侧壁,各留有该电源配接器1的输入电源插头孔22、32及输出电源插头孔23、33,以配合一输入电源线4与一输出电源线5贯穿插接于该电源配接器1。
为了求得良好的散热效果,在该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内侧壁各面形成有若干相对应且向着电源配接器1的外壁面方向凸伸出的顶制凸部24、34。当该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对合之后,该顶制凸部24、34可使该电源配接器1在该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所形成的容置空间中稳固定位,并使得该电源配接器1的外壁面分别与该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的内壁面之间具有一适当散热距离以形成空气流通的信道。
在该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对合以后,可设计有一连结结构予以固定,使该电源配接器1在容置空间中不致松动及脱落,此连结结构可为一种卡制结构,其可包括有一卡勾25及一扣部35,两者通过对应的卡制关系而可稳固扣合。
请参阅图2,为图1中A圈示部份的放大图,其显示本实用新型该隔热上盖2设有顶制凸部24及卡勾25。该卡勾25是由该隔热上盖2的侧壁下缘凸伸出一适当长度,其勾部结构向外侧方向凸出。
请参阅图3,为图1中B圈示部份的放大图。由该图可知,该隔热下盖3的上缘处设有一扣部35,且该扣部35与该隔热上盖2的卡勾25上下对应,以使该隔热下盖3得以与该隔热上盖2通过卡勾25与扣部35的扣合而稳固结合,并在两者之间形成一内部容置空间。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立体图,使用者能够依照电源配接器1的容置体积,选择容置空间适合的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以将电源配接器1结合本实用新型隔热壳体。
为使该电源配接器1在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的容置空间中固定结构更为清楚,请参阅图5、图6,图5为沿图4中5-5线的剖视图,而图6为图5中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分离开的剖视图。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之间是以卡勾与扣部对合的卡制结构将两者稳固扣合而结合。该卡制结构可以是设在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相对应的侧边(例如二长侧边),在结合该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时,只要将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相对准卡制,即可完成两者的扣合。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所揭示的隔热壳体在该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的其中一对应长侧边设置相对应的卡勾与扣部结构,而在该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的另一对应长侧边以一体相连或是通过一连结构件26以枢连方式予以连接在一起(参阅图7所示)。如此使得欲将该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结合或开启时,得以该连结构件26作为操作的连结点,而以该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另一对应长侧边的卡勾与扣部将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予以扣合。
请参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此一实施例的大部份结构都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设计相同,其差异仅在于此实施例在该隔热上盖2及隔热下盖3表面布设了不同造型的散热孔21a、31a,例如其形状可配合隔热上盖2及隔热下盖3的外观造型而设计成其它造型,例如圆孔形及任何形状的散热槽孔,以使使用者无法直接触及该电源配接器1的表面为原则,该散热孔21a、31a分别布设的位置可依常态呈辐射状或整齐均匀分布。
由于本实用新型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在不需改变该电源配接器1的任一结构、也不会影响到原电源配接器的结构,故即使灰尘、水滴不慎自散热槽孔渗入的情形下亦不会侵入该电源配接器的内部而造成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隔热上盖2及隔热下盖3的制造材质可因应实际需求而选用耐热且又隔热的材质,例如塑料、电木等低导热材质。
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方面,可广泛适用于如笔记本电脑、手机、量测仪器、或其它需要配置电源配接器的场合,当然还可利用于其它电器设备的电源分离配接处理案例中。

Claims (9)

1.一种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所述隔热壳体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用以套覆结合一电源配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隔热壳体包括有若干散热槽孔,该散热槽孔布设于该隔热壳体,并贯穿该隔热壳体至容置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其特征在于:该隔热壳体在套覆结合于该电源配接器后,其内壁面与电源配接器的外壁之间具有一散热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其特征在于:该隔热壳体的内侧壁形成有若干相对应且向着电源配接器的外壁面方向凸伸出的顶制凸部,当该隔热壳体套覆结合于该电源配接器后,其顶制凸部恰顶制于电源配接器的外壁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其特征在于:该隔热壳体包括一隔热上盖以及一隔热下盖,两者对合形成该容置空间,该电源配接器容置定位在该容置空间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其特征在于:该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由一连结结构予以结合固定使电源配接器在隔热壳体的容置空间中不致松动及脱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其特征在于:该连结结构为一卡制结构,其包括有至少一设置在该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相对应侧边的卡勾及扣部,该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通过该对应的卡勾及扣部而扣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其特征在于:连结结构包括有一连结构件,连接于该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的其中一相对应侧边,而该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的另一相对应侧边则设置对应的卡勾及扣部,该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在结合或开启时,该连结构件作为操作的连结点使该卡勾与扣部将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予以结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其特征在于:该隔热壳体还包括有用以配合该电源配接器的输入电源插头及输出电源插头的插头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其特征在于:该隔热壳体的材质为耐热又能隔热的材质。
CN 200420019338 2004-01-08 2004-01-08 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7646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19338 CN2676467Y (zh) 2004-01-08 2004-01-08 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19338 CN2676467Y (zh) 2004-01-08 2004-01-08 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76467Y true CN2676467Y (zh) 2005-02-02

Family

ID=34483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1933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76467Y (zh) 2004-01-08 2004-01-08 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76467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0291A (zh) * 2006-08-18 2012-06-20 德尔菲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应用的重量轻音频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0291A (zh) * 2006-08-18 2012-06-20 德尔菲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应用的重量轻音频系统和方法
CN102510291B (zh) * 2006-08-18 2015-03-25 德尔菲技术公司 用于电气组件的热控制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719991B2 (ja) 制御装置ケース
WO2009068092A1 (en) Inverter
JP6084523B2 (ja) 充電器
CN2927483Y (zh) 电源适配器的隔热结构
CN2676467Y (zh) 电源配接器的隔热壳体
CN111614145A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201726633U (zh) 中空薄片型散热板单元结构
CN202603133U (zh) 一种电器专用风冷的散热型材
CN206195655U (zh) 一种半导体温差发电组件
CN211428928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防水充电器
CN215819287U (zh) 一种风冷式电磁屏蔽电源
CN202587729U (zh) 一种散热器
CN111063964A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散热装置
CN208425098U (zh) 处理器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20234231U (zh) 移动电源
CN213690467U (zh) 一种针对家庭娱乐使用的htpc小型计算机机箱
CN218735700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电源
CN219893588U (zh) 一种安装盒及电子设备
CN211352814U (zh) 一种电源壳体
CN211880133U (zh) 一种组合式移动电源
CN215895324U (zh) 一种互联网智能温控模块装置
CN216357864U (zh) 电子设备
CN117199626B (zh) 一种散热系统及移动储能设备
CN212230508U (zh) 一种防水且免散热风扇的便携式储能电源
CN216960656U (zh) 应用于多媒体设备的散热组件及多媒体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