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4231U - 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4231U
CN220234231U CN202321580045.1U CN202321580045U CN220234231U CN 220234231 U CN220234231 U CN 220234231U CN 202321580045 U CN202321580045 U CN 202321580045U CN 220234231 U CN220234231 U CN 220234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hell cover
screw
direct current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800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家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aowei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aowei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aowei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aowei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800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4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4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42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前壳盖、后壳盖、电池装置、电源逆变器、电源输出装置,本产品主要是在所述前壳盖的前外侧壁体开设有凹入部,凹入部上开设有若干前螺丝通孔;所述后壳盖的后半凹腔内壁开设有若干后螺丝孔,若干后螺丝孔与若干前螺丝通孔位置对位一致;所有前螺丝通孔均通过螺丝穿过其前螺丝通孔拧入并拧紧在若干后螺丝孔内,使前壳盖、后壳盖固定连接;所述凹入部的凹口处卡合固定有盖板组件,盖板组件将所有若干螺丝组件覆盖遮挡;将螺丝及螺丝孔隐藏起来,从外部观察看不见前螺丝通孔、螺丝,移动电源的表面整体美观好看。

Description

移动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使用移动电池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例如1:专利文献公开号:CN219181219U,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包括外部保护装置,内部设置控制装置和供电模组;所述外部保护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主壳体,主壳体两侧分别设置左侧盖和右侧盖,侧盖内均设置限位槽,主壳体开口处设置固定凸台,主壳体底部上方设置支架限位槽,主壳体一侧面设置方形开孔,方形开孔内设置交流插件扣件体,主壳体顶部设置把手,左侧盖和右侧盖上均设置通风口,左侧盖与右侧盖开口处内侧均设置与固定凸台相匹配的环装内凹限位槽;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前侧主壳体内侧的前控制板、设置在后侧主壳体内侧的后控制板和设置在支架限位槽内的供电模组,前控制板与后控制板分别设置多种控制接口,主壳体上设置与控制接口相对应的连接口和显示屏固定口;所述供电模组包括设置在支架限位槽内的下支架,下支架上设置控制模组,控制模组上设置上支架,上支架上设置BMS,BMS上设置逆变设备。
上述的左侧盖与主壳体之间通过若干螺丝从环周边沿穿过左侧盖与主壳体固定连接,左侧盖的螺丝孔裸露在外,能看到螺丝孔及螺丝头,外壁整体不够美观。同时,没有电动通风散热装置,当内部的逆变设备工作时,内部度高,影响逆变设备的使用寿命。
例如2:专利文献公开号:CN218649126U,公开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移动电源,包括外壳(1),所述的外壳(1)上方上设有手柄(2),所述的外壳(1)内部设有蓄电池(3)、控制器(4)和电路板(5),外侧设有操作面板(6),所述的蓄电池(3)、控制器(4)和电路板(5)之间胶粘连接,且两侧设有散热风扇(7)。所述的外壳(1)由两个壳体单元(101)组成,其中一个壳体单元(101)相当于的一侧设有安装孔(102),另一个壳体单元(101)内设有与安装孔(102)相配合的安装柱(103)。所述的手柄(2)上设有防滑花纹。所述的外壳(1)两侧设有与散热风扇(7)相配合的散热孔(8),所述的散热孔(8)上设有可拆卸的格栅网(11)。所述的散热孔(8)的内侧设有安装槽(9),所述的散热风扇(7)的外侧设有固定架(10),所述的固定架(10)安装在安装槽(9)内。
上述产品的外壳(1)由两个壳体单元(101)组成,两个壳体单元(101)之间通过若干螺丝从环周边沿穿过其中一个壳体单元拧入另一个壳体单元形成固定连接,其中一个壳体单元的螺丝孔裸露在外,能看到螺丝孔及螺丝头,外壁整体不够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在前壳盖的前外侧壁体开设有凹入部并设置若干前螺丝通孔,在后壳盖的后半凹腔内壁开设有对应的若干后螺丝孔,所有前螺丝通孔均通过螺丝穿过其前螺丝通孔拧入并拧紧在若干后螺丝孔内,使前壳盖、后壳盖固定连接,并用盖板组件将所有若干螺丝组件覆盖遮挡,外部看不见螺丝孔,整体美观的移动电源。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为:
一种移动电源,移动电源整体呈方形,包括前壳盖、后壳盖、电池装置、电源逆变器、电源输出装置,前壳盖的内部开设有前半凹腔,后壳盖的内部开设有后半凹腔,前半凹腔、后半凹腔组成电气部件安装腔,电气部件安装腔内固定有电池装置、电源逆变器,电池装置通过电线与电源逆变器连接,电源逆变器通过电线与电源输出装置连接;在前壳盖、后壳盖的左端侧壁均开设有对应的左前半缺口、左后半缺口,前壳盖与后壳盖连接后使左前半缺口、左后半缺口形成有左部件安装口,左部件安装口处固定连接电源输出装置,左前半缺口、左后半缺口共同固定连接电源输出装置;所述前壳盖的前外侧壁体开设有凹入部,凹入部上开设有若干前螺丝通孔;所述后壳盖的后半凹腔内壁开设有若干后螺丝孔,若干后螺丝孔与若干前螺丝通孔位置对位一致;所有前螺丝通孔均通过螺丝穿过其前螺丝通孔拧入并拧紧在若干后螺丝孔内,使前壳盖、后壳盖固定连接;所述凹入部的凹口处卡合固定有盖板组件,盖板组件将所有若干螺丝组件覆盖遮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移动电源的有益效果为:1、本产品在前壳盖的前外侧壁体开设有凹入部并设置若干前螺丝通孔,在后壳盖的后半凹腔内壁开设有对应的若干后螺丝孔,所有前螺丝通孔均通过螺丝穿过其前螺丝通孔拧入并拧紧在若干后螺丝孔内,使前壳盖、后壳盖固定连接,并用盖板组件将所有若干螺丝组件覆盖遮挡,将螺丝及螺丝孔隐藏起来,从外部观察看不见前螺丝通孔、螺丝,移动电源的表面整体美观好看。2、在前壳盖、后壳盖的右端侧壁设置电动通风散热装置,电源逆变器靠近电动通风散热装置,当电源逆变器进行交直流电转换时,电源逆变器会发热,电动通风散热装置是使风能内、外空气流通,电动通风散热装置工作时使外界冷风吸入电气部件安装腔内,然后将电气部件安装腔内的热量吸出外界,由此进行散热,提高使用寿命,防止内部电池受热。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产品轴向式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产品横截式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产品左端的电源输出装置的拆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产品右端的电动通风散热装置的拆分图;
图8、图9为本实用新型产品前壳盖、后壳盖的拆分图;
图10、图11、图12、图13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拆分图;
图14、图15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电源输出装置、电动通风散热装置的拆分图。
前壳盖A、后壳盖B、电池装置C、电源逆变器D、电源输出装置E、凹入部F、前螺丝通孔G、后螺丝孔H、盖板组件J、上盖板J1、盖板手提孔J11、上卡扣勾J12、下盖板J2、下卡扣勾J21、手提通孔K、手提柄K1、电动通风散热装置L、隔热板M、空气流通空间N、上凹部F1、下凹部F2、右端封口板L1、对外抽排风扇L2、第一通风网孔L3、第二通风网孔L4、吸风扇L5、前壁插板槽M1、后壁插板槽M2、右前半凹槽A41、右后半凹槽B41、左端封口板E1、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交流电输出插座E3、照明灯E4、交流电插座孔E5、直流电输出插头E6、灯开关按键E7、直流电插头孔E8、灯开关孔E9、灯孔E10、电源开关孔E11、电源开关E12、充电插头孔E13、充电插头端子E14、交直流转换按键孔E15、交直流转换启动键E16、显示器孔E17、数码显示器E18、左前半凹槽A21、左后半凹槽B21、前半凹腔A1、后半凹腔B1、电气部件安装腔AB1、左前半缺口A2、左后半缺口B2、左部件安装口AB2、上凹部F1、上卡扣孔F11、下凹部F2、下卡扣孔F21、前半手提孔A3、后半手提孔B3、右前半缺口A4、右后半缺口B4、右部件安装口AB3。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移动电源,移动电源整体呈方形,包括前壳盖A、后壳盖B、电池装置C、电源逆变器D、电源输出装置E,前壳盖A、后壳盖B为用塑料机械注塑成型;电池装置C为可充电电池,例如锂电池;前壳盖A的内部开设有前半凹腔A1,后壳盖B的内部开设有后半凹腔B1,前半凹腔A1、后半凹腔B1与对应的前壳盖A、后壳盖B一体注塑成型;前半凹腔A1、后半凹腔B1组成电气部件安装腔AB1,电气部件安装腔AB1内固定有电池装置C、电源逆变器D,电源逆变器D用于将电池装置C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输出;电池装置C通过电线与电源逆变器D连接,电源逆变器D通过电线与电源输出装置E连接提供输出电源;在前壳盖A、后壳盖B的左端侧壁均开设有对应的左前半缺口A2、左后半缺口B2,前壳盖A与后壳盖B固定盖合连接后使左前半缺口A2、左后半缺口B2形成有左部件安装口AB2,左部件安装口AB2为方形,左部件安装口AB2处固定连接电源输出装置E,左前半缺口A2、左后半缺口B2共同固定连接电源输出装置E;本产品主要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前壳盖A的前外侧壁体开设有凹入部F,凹入部F上开设有若干前螺丝通孔G;所述后壳盖B的后半凹腔B1内壁开设有若干后螺丝孔H,若干后螺丝孔H与若干前螺丝通孔G位置对位一致;所有前螺丝通孔G均通过螺丝穿过其前螺丝通孔G拧入并拧紧在若干后螺丝孔H内,使前壳盖A、后壳盖B固定连接;所述凹入部F的凹口处卡合固定有盖板组件J,盖板组件J将所有若干螺丝组件覆盖遮挡,盖板组件J与前壳盖A的前壁面盖后平整;本产品是通过盖板组件J将前螺丝通孔G、螺丝全部盖合遮挡,隐藏起来,从外部观察看不见前螺丝通孔G、螺丝,移动电源的表面整体美观好看。
优选地:所述凹入部F包括有上凹部F1、下凹部F2,上凹部F1位于前壳盖A的前上壁,位于顶部,下凹部F2位于前壳盖A的前下壁,位于底边;上凹部F1、下凹部F2分别横向开设有若干前螺丝通孔G;所述盖板组件J包括上盖板J1、下盖板J2;上凹部F1的凹口处卡合固定有上盖板J1,刚好能盖合;下凹部F2的凹口处卡合固定有下盖板J2,刚好能盖合。前壳盖A与后壳盖B之间的上部、下部均有固定连接的螺丝,使两壳盖固定连接得更加牢固,密封性更好。上凹部F1、下凹部F2的形状与对应的上盖板J1、下盖板J2形状相同;上凹部F1横向开设有5个~8个前螺丝通孔G;下凹部F2横向开设有3个~6个前螺丝通孔G。上盖板J1、下盖板J2为用塑料机械注塑成型。
优选地:所述前壳盖A的顶部侧壁开设有前半手提孔A3;后壳盖B的顶部侧壁开设有后半手提孔B3;
所述前半手提孔A3的孔环周开设有上凹部F1;所述上盖板J1的中间开设有盖板手提孔J11;所述前壳盖A与后壳盖B固定连接、上凹部F1与上盖板J1固定连接后使前半手提孔A3、后半手提孔B3、盖板手提孔J11形成一个完整的手提通孔K,手提通孔K的顶部为手提柄K1;在顶部设置手提通孔K、手提柄K1是为了方便用手提本移动电源移动到其它地方;合理设置上凹部F1、上盖板J1的安装位置。
优选地:所述上凹部F1靠近边沿分散开设有若干上卡扣孔F11;上盖板J1靠近边沿的反面延伸凸出有若干对应的上卡扣勾J12,若干上卡扣勾J12插入若干上卡扣孔F11勾紧固定上盖板J1。
优选地:所述下凹部F2靠近边沿分散开设有若干下卡扣孔F21;下盖板J2靠近边沿的反面延伸凸出有若干对应的下卡扣勾J21,若干下卡扣勾J21插入若干下卡扣孔F21勾紧固定上盖板J1。
优选地:所述前壳盖A、后壳盖B的右端侧壁均开设有对应的右前半缺口A4、右后半缺口B4,前壳盖A与后壳盖B连接后使右前半缺口A4、右后半缺口B4形成有右部件安装口AB3,右部件安装口AB3为方形,右部件安装口AB3处固定连接有电动通风散热装置L,右前半缺口A4、右后半缺口B4共同固定连接电动通风散热装置L,电动通风散热装置L通过电线与电源输出装置E连接;靠近电动通风散热装置L的电气部件安装腔AB1内固定有电源逆变器D,电动通风散热装置L用于为电源逆变器D工作时散热;当电源逆变器D进行交直流电转换时,电源逆变器D会发热,电动通风散热装置L是使风能内、外空气流通,电动通风散热装置L工作时使外界冷风吸入电气部件安装腔AB1内,然后将电气部件安装腔AB1内的热量吸出外界,由此进行散热,提高使用寿命,防止内部电池受热。
优选地:靠近电动通风散热装置L的电气部件安装腔AB1内右边竖直设置有隔热板M,隔热板M将电池装置C、电源逆变器D分隔,朝向电动通风散热装置L的隔热板M面用螺丝固定有电源逆变器D;隔热板M与电动通风散热装置L之间形成有空气流通空间N,电源逆变器D布置在空气流通空间N;隔热板M可以防止电源逆变器D工作时的高温热量往电池装置C方向扩散,热量会集中散发在空气流通空间N,电动通风散热装置L抽风时,空气流通空间N作为空气流通道,这样可以快速将热量抽排到外界,提高散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电动通风散热装置L至少包括右端封口板L1、对外抽排风扇L2;右端封口板L1的上方开设有第一通风网孔L3、下方开设有第二通风网孔L4;右端封口板L1的内壁用螺丝固定有对外抽排风扇L2,对外抽排风扇L2对准第一通风网孔L3,对外抽排风扇L2通过电线与电源输出装置E连接;对外抽排风扇L2工作时,外界冷风从第二通风网孔L4进入,流经空气流通空间N,然后通过对外抽排风扇L2抽排风,使热风从第一通风网孔L3流出,形成一条风道,这样可以快速将热量抽排到外界,提高散热效率。对外抽排风扇L2的电压为5V,功率1~2瓦。
优选地:所述电动通风散热装置L还包括吸风扇L5,右端封口板L1的内壁用螺丝固定有吸风扇L5,吸风扇L5对准第二通风网孔L4,吸风扇L5通过电线与电源输出装置E连接;吸风扇L5是通过第二通风网孔L4将外界冷风吸入,提高进风量,与对外抽排风扇L2形成一抽一吸,加快流动风速,降低对外抽排风扇L2负荷,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前半凹腔A1、后半凹腔B1的右部内壁分别开设有对应竖向的前壁插板槽M1、后壁插板槽M2,隔热板M的前后竖边板体紧密地插入在前壁插板槽M1、后壁插板槽M2内固定;前壳盖A与后壳盖B固定连接后将隔热板M夹紧固定,生产组装时易装配,免螺丝固定,提高生产效率。隔热板M为耐高温硬性塑料制造。隔热板M为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地:所述右前半缺口A4、右后半缺口B4的口沿壁开设有对应的右前半凹槽A41、右后半凹槽B41,右端封口板L1的环周边沿嵌入在右前半凹槽A41、右后半凹槽B41内固定;前壳盖A与后壳盖B固定连接后将右端封口板L1夹紧固定,生产组装时易装配,免螺丝固定,提高生产效率。右端封口板L1为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地:所述电源输出装置E包括左端封口板E1、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交流电输出插座E3、照明灯E4;所述左前半缺口A2、左后半缺口B2的口沿壁开设有对应的左前半凹槽A21、左后半凹槽B21,左端封口板E1的环周边沿嵌入在左前半凹槽A21、左后半凹槽B21内固定;前壳盖A与后壳盖B固定连接后将左端封口板E1夹紧固定,生产组装时易装配,免螺丝固定,提高生产效率。左端封口板E1为一体注塑成型。电源逆变器D通过电线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连接。
所述左端封口板E1上开设有交流电插座孔E5,交流电插座孔E5处用螺丝固定有交流电输出插座E3,用于交流电输出;交流电插座孔E5、交流电输出插座E3为方形,交流电输出插座E3包括二孔插脚孔和三孔插脚孔。交流电输出插座E3通过电线与电源逆变器D连接连通。
所述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的板面焊接固定有若干直流电输出插头E6,直流电输出插头E6一般设置4~6个;直流电输出插头E6包括USB方孔插头、圆孔插头;所述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的板面焊接固定有灯开关按键E7;直流电输出插头E6主要是用于通过电线/数控线连接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使用,提供直流电;直流电输出为5V。
所述左端封口板E1上开设有若干直流电插头孔E8,直流电插头孔E8的数量与直流电输出插头E6的数量相同;所述左端封口板E1上开设有灯开关孔E9;所述左端封口板E1上开设有灯孔E10,位于上方;
所述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用螺丝固定连接在左端封口板E1内壁,直流电输出插头E6、灯开关按键E7穿接在对应的直流电插头孔E8、灯开关孔E9处;
所述灯孔E10处用螺丝固定有照明灯E4,照明灯E4通过电线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连接连通;通过灯开关按键E7控制照明灯E4的开/关。
所述左端封口板E1上开设有电源开关孔E11,电源开关孔E11处用螺丝固定有电源开关E12,电源开关E12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焊接连接,通过电源开关控制总电源开/关。
所述左端封口板E1上开设有充电插头孔E13,充电插头孔E13处设置有充电插头端子E14,充电插头端子E14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焊接固定连接,通过充电插头端子E14外接电源充电器连接市电对电池装置C的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左端封口板E1上开设有交直流转换按键孔E15,交直流转换按键孔E15处设置有交直流转换启动键E16,交直流转换启动键E16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焊接固定连接,用于控制交直电流转换输出的开/关。
所述左端封口板E1上开设有显示器孔E17,显示器孔E17处设置有数码显示器E18,数码显示器E18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焊接固定连接,用于显示电池装置C的电量等。
本产品的具体结构如下:
一种移动电源,移动电源整体呈方形,包括前壳盖A、后壳盖B、电池装置C、电源逆变器D、电源输出装置E,前壳盖A的内部开设有前半凹腔A1,后壳盖B的内部开设有后半凹腔B1,前半凹腔A1、后半凹腔B1组成电气部件安装腔AB1,电气部件安装腔AB1内固定有电池装置C、电源逆变器D,电池装置C通过电线与电源逆变器D连接,电源逆变器D通过电线与电源输出装置E连接;在前壳盖A、后壳盖B的左端侧壁均开设有对应的左前半缺口A2、左后半缺口B2,前壳盖A与后壳盖B连接后使左前半缺口A2、左后半缺口B2形成有左部件安装口AB2;
所述电源输出装置E包括左端封口板E1、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交流电输出插座E3、照明灯E4;所述左前半缺口A2、左后半缺口B2的口沿壁开设有对应的左前半凹槽A21、左后半凹槽B21,左端封口板E1的环周边沿嵌入在左前半凹槽A21、左后半凹槽B21内固定;电源逆变器D通过电线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连接。所述左端封口板E1上开设有交流电插座孔E5,交流电插座孔E5处固定有交流电输出插座E3;交流电输出插座E3通过电线与电源逆变器D连接;所述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的板面固定有若干直流电输出插头E6;所述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的板面固定有灯开关按键E7;所述左端封口板E1上开设有若干直流电插头孔E8;所述左端封口板E1上开设有开关孔;所述左端封口板E1上开设有灯孔;所述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固定连接在左端封口板E1内壁,直流电输出插头E6、灯开关按键E7穿接在对应的直流电插头孔E8、开关孔处;所述灯孔处固定有照明灯E4,照明灯E4通过电线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连接。
所述前壳盖A的顶部侧壁开设有前半手提孔A3;后壳盖B的顶部侧壁开设有后半手提孔B3;所述前壳盖A的前外侧壁体开设有上凹部F1、下凹部F2,上凹部F1位于前壳盖A的前上壁,下凹部F2位于前壳盖A的前下壁;所述前半手提孔A3的孔环周开设有上凹部F1;上凹部F1、下凹部F2分别横向开设有若干前螺丝通孔G;所述后壳盖B的后半凹腔B1内壁开设有若干后螺丝孔H,若干后螺丝孔H与若干前螺丝通孔G位置对位一致;所有前螺丝通孔G均通过螺丝穿过其前螺丝通孔G拧入并拧紧在若干后螺丝孔H内,使前壳盖A、后壳盖B固定连接;上凹部F1、下凹部F2分别卡合固定有对应的上盖板J1、下盖板J2,上盖板J1、下盖板J2将所有对应的螺丝覆盖遮挡;即:上凹部F1的凹口处卡合固定有上盖板J1;下凹部F2的凹口处卡合固定有下盖板J2。所述上盖板J1的中间开设有盖板手提孔J11;所述前壳盖A与后壳盖B固定连接、上凹部F1与上盖板J1固定连接后使前半手提孔A3、后半手提孔B3、盖板手提孔J11形成一个完整的手提通孔K,手提通孔K的顶部为手提柄K1。
所述前壳盖A、后壳盖B的右端侧壁均开设有对应的右前半缺口A4、右后半缺口B4,前壳盖A与后壳盖B连接后使右前半缺口A4、右后半缺口B4形成有右部件安装口AB3,右部件安装口AB3处固定连接有电动通风散热装置L;
所述电动通风散热装置L包括右端封口板L1、对外抽排风扇L2、吸风扇L5;右端封口板L1的上方开设有第一通风网孔L3、下方开设有第二通风网孔L4;右端封口板L1的内壁固定有对外抽排风扇L2,对外抽排风扇L2对准第一通风网孔L3,对外抽排风扇L2通过电线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连接;右端封口板L1的内壁固定有吸风扇L5,吸风扇L5对准第二通风网孔L4,吸风扇L5通过电线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连接。所述前半凹腔A1、后半凹腔B1的右部内壁分别开设有对应竖向的前壁插板槽M1、后壁插板槽M2,前壁插板槽M1、后壁插板槽M2共同竖直设置有隔热板M,隔热板M的前后竖边板体紧密地插入在前壁插板槽M1、后壁插板槽M2内固定。隔热板M将电池装置C、电源逆变器D分隔,朝向右端封口板L1和对外抽排风扇L2、吸风扇L5的隔热板M面固定有电源逆变器D;隔热板M与右端封口板L1之间形成有空气流通空间N。所述右前半缺口A4、右后半缺口B4的口沿壁开设有对应的右前半凹槽A41、右后半凹槽B41,右端封口板L1的环周边沿嵌入在右前半凹槽A41、右后半凹槽B41内固定。所述左端封口板E1上开设有电源开关孔,电源开关孔处用螺丝固定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连接,通过电源开关控制总电源开/关。所述左端封口板E1上开设有交直流转换按键孔E15,交直流转换按键孔E15处设置有交直流转换启动键E16,交直流转换启动键E16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焊接固定连接,用于控制交直电流转换输出的开/关。所述左端封口板E1上开设有显示器孔E17,显示器孔E17处设置有数码显示器E18,数码显示器E18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焊接固定连接,用于显示电池装置C的电量等。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电源,移动电源整体呈方形,包括前壳盖、后壳盖、电池装置、电源逆变器、电源输出装置,前壳盖的内部开设有前半凹腔,后壳盖的内部开设有后半凹腔,前半凹腔、后半凹腔组成电气部件安装腔,电气部件安装腔内固定有电池装置、电源逆变器,电池装置通过电线与电源逆变器连接,电源逆变器通过电线与电源输出装置连接;在前壳盖、后壳盖的左端侧壁均开设有对应的左前半缺口、左后半缺口,前壳盖与后壳盖连接后使左前半缺口、左后半缺口形成有左部件安装口,左部件安装口处固定连接电源输出装置,左前半缺口、左后半缺口共同固定连接电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盖的前外侧壁体开设有凹入部,凹入部上开设有若干前螺丝通孔;所述后壳盖的后半凹腔内壁开设有若干后螺丝孔,若干后螺丝孔与若干前螺丝通孔位置对位一致;所有前螺丝通孔均通过螺丝穿过其前螺丝通孔拧入并拧紧在若干后螺丝孔内,使前壳盖、后壳盖固定连接;所述凹入部的凹口处卡合固定有盖板组件,盖板组件将所有若干螺丝组件覆盖遮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部包括有上凹部、下凹部,上凹部位于前壳盖的前上壁,下凹部位于前壳盖的前下壁;上凹部、下凹部分别横向开设有若干前螺丝通孔;所述盖板组件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上凹部的凹口处卡合固定有上盖板;下凹部的凹口处卡合固定有下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盖的顶部侧壁开设有前半手提孔;后壳盖的顶部侧壁开设有后半手提孔;
所述前半手提孔的孔环周开设有上凹部;所述上盖板的中间开设有盖板手提孔;所述前壳盖与后壳盖固定连接、上凹部与上盖板固定连接后使前半手提孔、后半手提孔、盖板手提孔形成一个完整的手提通孔,手提通孔的顶部为手提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盖、后壳盖的右端侧壁均开设有对应的右前半缺口、右后半缺口,前壳盖与后壳盖连接后使右前半缺口、右后半缺口形成有右部件安装口,右部件安装口处固定连接有电动通风散热装置,右前半缺口、右后半缺口共同固定连接电动通风散热装置,电动通风散热装置通过电线与电源输出装置连接;
靠近电动通风散热装置的电气部件安装腔内固定有电源逆变器,电动通风散热装置用于为电源逆变器工作时散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靠近电动通风散热装置的电气部件安装腔内竖直设置有隔热板,隔热板将电池装置、电源逆变器分隔,朝向电动通风散热装置的隔热板面固定有电源逆变器;隔热板与电动通风散热装置之间形成有空气流通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通风散热装置至少包括右端封口板、对外抽排风扇;右端封口板的上方开设有第一通风网孔、下方开设有第二通风网孔;右端封口板的内壁固定有对外抽排风扇,对外抽排风扇对准第一通风网孔,对外抽排风扇通过电线与电源输出装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风扇,右端封口板的内壁固定有吸风扇,吸风扇对准第二通风网孔,吸风扇通过电线与电源输出装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半凹腔、后半凹腔的右部内壁分别开设有对应竖向的前壁插板槽、后壁插板槽,隔热板的前后竖边板体紧密地插入在前壁插板槽、后壁插板槽内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前半缺口、右后半缺口的口沿壁开设有对应的右前半凹槽、右后半凹槽,右端封口板的环周边沿嵌入在右前半凹槽、右后半凹槽内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装置包括左端封口板、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交流电输出插座、照明灯;所述左前半缺口、左后半缺口的口沿壁开设有对应的左前半凹槽、左后半凹槽,左端封口板的环周边沿嵌入在左前半凹槽、左后半凹槽内固定;电源逆变器通过电线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连接;
所述左端封口板上开设有交流电插座孔,交流电插座孔处固定有交流电输出插座;交流电输出插座通过电线与电源逆变器连接;
所述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的板面固定有若干直流电输出插头;所述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的板面固定有灯开关按键;
所述左端封口板上开设有若干直流电插头孔;所述左端封口板上开设有灯开关孔;所述左端封口板上开设有灯孔;
所述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固定连接在左端封口板内壁,直流电输出插头、灯开关按键穿接在对应的直流电插头孔、灯开关孔处;
所述灯孔处固定有照明灯,照明灯通过电线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连接;
所述左端封口板上开设有充电插头孔,充电插头孔处用螺丝固定有充电插头端子,充电插头端子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左端封口板E1上开设有交直流转换按键孔E15,交直流转换按键孔E15处设置有交直流转换启动键E16,交直流转换启动键E16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板E2焊接固定连接。
CN202321580045.1U 2023-06-19 2023-06-19 移动电源 Active CN220234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0045.1U CN220234231U (zh) 2023-06-19 2023-06-19 移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0045.1U CN220234231U (zh) 2023-06-19 2023-06-19 移动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4231U true CN220234231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93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80045.1U Active CN220234231U (zh) 2023-06-19 2023-06-19 移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42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733591U (zh) 一种大功率移动式储能电源装置
CN213990243U (zh) 一种储能式移动电源的散热结构
CN220234231U (zh) 移动电源
CN211238879U (zh) 一种光伏电源柜的散热结构
CN210379945U (zh) 一种综合配电柜的散热装置
CN111883703A (zh) 移动储能装置
CN212380978U (zh) 便携式移动电源
CN208042216U (zh) 一种家用电器的转换结构
CN211089159U (zh) 便携式储能电源
CN113784576A (zh) 便携电站的冷却结构
CN113630021A (zh) 适用于恶劣环境的储能电站
CN220368493U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CN2932085Y (zh) 一种散热灯头构造
CN218352992U (zh) 一种能源供给设备
CN216357944U (zh) 汽车编程电源
CN212657011U (zh) 一种带有太阳能充电装置的水冷风扇
CN219181219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
CN210274918U (zh) 一种共享柜组的控制柜
CN215451542U (zh) 一种便携式家用储能电池
CN220585417U (zh) 提高储能电源安全性的结构及其储能电源系统
CN219918475U (zh)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
CN214378601U (zh) 一种分级散热的储能箱的结构
CN219938814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13093512U (zh) 一种多插座体转换插座
CN218101569U (zh) 电源组件和移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