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1569U - 电源组件和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电源组件和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1569U
CN218101569U CN202221565252.5U CN202221565252U CN218101569U CN 218101569 U CN218101569 U CN 218101569U CN 202221565252 U CN202221565252 U CN 202221565252U CN 218101569 U CN218101569 U CN 218101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module
power supply
battery modules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652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金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652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1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1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1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电源组件和移动电源。电源组件包括组合连接的至少两个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具有位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第三侧面。每个电池模组的第三侧面靠近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的边缘设置有电极连接部。其中,每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彼此的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以组合连接,使得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的电极连接部彼此靠近或者远离。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降低电源组件的走线复杂度。

Description

电源组件和移动电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源组件和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有电源可以自由携带的需求,以使人们在各种场景下都能获取电源。移动电源能够适用于各种场景的电源需求,例如户外活动电源、手机充电电源或者汽车电源等。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移动电源的容量要求越来越大,如此会使移动电源的结构以及布线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这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移动电源的体积越来越大,使得在同样的体积下产品的能量密度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电源组件和移动电源,能够降低电源组件的走线复杂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出一种电源组件。该电源组件包括组合连接的至少两个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具有位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第三侧面。每个电池模组的第三侧面靠近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的边缘设置有电极连接部。其中,每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彼此的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以组合连接,使得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的电极连接部彼此靠近或者远离。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包括电源壳体以及本申请以上采用的电源组件。电源组件设于电源壳体内。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通过将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彼此的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便于将多个电池模组组合连接在一起。在组合连接后,设置于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边缘的电极连接部彼此靠近或者远离,从而能够方便多个电池模组在进行串联或并联等接线操作时的走线,降低布线复杂度,进而实现布线的归一化、简洁化,有利于减少电源组件整体的体积。并且,将电极连接部设置为彼此靠近或者远离,还能够便于电源组件的电路板上的元件的排布,从而能够进一步有利于减少电源组件的体积。通过以上技术手段,降低了布线复杂度,实现布线归一化,有利于减少了电源组件的整体体积,进而利于提高电源组件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移动电源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电源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电池模组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其中一个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电池模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电源组件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2中电源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电池模组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随着移动电源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及,用户对移动电源的容量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增大移动电源的容量,一般需要增加电池模组的数量(或电芯的数量),这会直接使得电池模组之间的走线复杂度和结构复杂度较大,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移动电源的体积也变得越来越大。在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之间的电极排布凌乱且复杂,增大了电池模组之间的走线复杂度,使得布线难度增大,为了应对此种情况移动电源的体积难免也制作得更大,来容纳复杂的走线和结构。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可以提供以下实施例。
参阅图1,本申请移动电源实施例描述的移动电源1可以包括电源壳体3和电源组件2。电源组件2设置于电源壳体3内。
电源壳体3可以用于容纳电源组件2,以保护电源组件2。电源组件2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例如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当电源组件2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电源组件2之间通过并联或者串联等方式进行电连接。电源组件2彼此之间还可以相互抵接,从而组合在一起,从而减小多个电源组件2所占用的空间。可选地,电源组件2可以在空间内以紧密排列的方式彼此连接,从而进一步减小电源组件2所占用的空间。如此能够减小移动电源1的体积。电源组件2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接口243,电源壳体3可以设置有相应的通孔。接口243与通孔对应设置,使电源组件2能够与外界设备进行连接,从而使电源组件2能够对外界输出能量或者从外界接收能量。可选地,电源组件2的接口243可以是USB接口、Type-c接口等各种电气接口,不做具体限定。当然,电源组件2还可以设置开关和电量指示器等,开关可以抵接开关按键,开关按键可以裸露于电源壳体3,以供使用者操作开关按键实现整个移动电源1的开关。电量指示器也可以在电源壳体3裸露,便于使用者可以观察到整个移动电源1的剩余电量等信息。
上述实施例的电源组件2可以参照下述本申请电源组件2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参阅图2和图3,电源组件2包括组合连接的至少两个电池模组20。每两个电池模组20可以组合成为一个模组组合。换言之,电源组件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模组组合。每个模组组合的两个电池模组20组合连接,模组组合之间也可以组合连接,进行更多电池模组20的扩展。
共同参阅图4至图6,每个电池模组20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201和第二侧面202,以及具有位于第一侧面201和第二侧面202之间的第三侧面203。
每个电池模组20还可以具有与第三侧面203相背设置的第四侧面204,以及相背设置的第五侧面205和第六侧面206,第五侧面205和第六侧面206分别位于第一侧面201和第二侧面202之间,以及位于第三侧面203和第四侧面204之间。例如,每个电池模组20可以为四方体,可以具有上述提及的第一侧面201至第六侧面206。具体地,第一侧面201和第二侧面202可以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第三侧面203和第四侧面204可以平行或大致平行,第五侧面205和第六侧面206可以平行或大致平行。
其中,第一方向可以是指电池模组20的厚度方向。每个电池模组20的第三侧面203靠近第一侧面201或第二侧面202的边缘设置有电极连接部221。电池模组20的电极连接部221是用于与其他电池模组20以及电性器件进行电性连接,以能够通过电极连接部221实现充电、供电等功能。其中,每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0彼此的第一侧面201或第二侧面202相对设置以组合连接,使得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0的电极连接部221彼此靠近或者远离。可选地,模组组合的两个电池模组20的电极连接部221可以是彼此靠近的,也可以是彼此远离的。
下面以两个电池模组20组合连接为例进行介绍。两个电池模组20进行相互组合时,可以使两个电池模组20的两个第一侧面201相对设置,例如两个第一侧面201相互抵接,从而将二者进行组合连接。可选地,也可以使两个电池模组20的两个第二侧面202相对设置,例如两个第二侧面202相互抵接,从而将二者进行组合连接。
其中,两个电池模组20进行组合连接后,两个电池模组20的第三侧面203相邻且并排设置。换言之,两个电池模组20组合后,两个第三侧面203位于组合后的两个电池模组20的同一侧。每个电池模组20的电极连接部221均设置于第三侧面203,电极连接部221设置于第三侧面203与第一方向垂直的边缘。电极连接部221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电极连接部221沿着第三侧面20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在两个电池模组20相互组合后,两个电池模组20的电极连接部221彼此靠近或者远离。
两个电池模组20的电极连接部221彼此靠近的情况:电极连接部221彼此靠近,能够减少两个电池模组20的电极连接部221之间进行串联或并联等电连接操作需要走线的长度,方便电池模组20互相之间的走线,减少电池模组20之间走线的复杂程度,节省了走线需要的空间,实现布线的归一化,从而有利于减小了电源组件2的体积。
两个电池模组20的电极连接部221彼此远离的情况:一方面,如此设置能够使得两个电池模组20组合后再与其他电池模组20进行进一步组合连接时,其他电池模组20的电极连接部221能够与两个电池模组20的电极连接部221彼此靠近,也能够便于电池模组20之间的相互连接,便于走线,实现布线的归一化。另一方面,两个电池模组20的电极连接部221彼此远离能够便于电极连接部221之间的区域进行元件排布以及电路板的结构设计,进而减少结构的复杂程度,能够减少电路板等元件所占用的空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以每个模组组合的两个电池模组20的电极连接部221彼此靠近为例,每个模组组合的两个电池模组20相互连接且两者的电极连接部221彼此远离。相邻的两个模组组合中彼此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0的电极连接部221彼此靠近。如此,相邻的两个模组组合的电极连接部221进行串联或并联等电连接的操作时,相邻两个模组组合的电极连接部221之间就能够以较短的距离走线。减少了电源组件2走线的复杂程度,进而节省了空间,减小了电源组件2的体积。
可选地,两个电池模组20组成的模组组合,在结构上对称或者大致对称设置。通过将两个电池模组20对称设置,能够使得电池模组20之间的走线变得规律,减少走线混乱程度,实现布线的归一化。电池模组20对称设置,则电池模组20的电池壳体214以及电极连接部221等部件的结构基本相同,如此能够使电池模组20的部件通用,便于电池模组20的批量制造。
参阅图7,电源组件2包括至少一个电路板组件24,每个模组组合对应一个电路板组件24,每个电路板组件24叠设于相应模组组合的两个电池模组20的第三侧面203。例如,两个电池模组20在组合连接后,第三侧面203拼接形成更大的区域,便于设置电池模组20的电子元件以及电路板组件24等。电路板组件24设于第三侧面203能够使电路板组件24方便地与电池模组20的电极连接部221进行连接。电路板组件24可以包括多个不同功能的电路板元件。例如,电池管理电路板、逆变电路板、直流电路板或者充电电路板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电路板组件24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路板241和第二电路板242,第一电路板241和第二电路板242层叠设置于相应模组组合的第三侧面203。第一电路板241相较于第二电路板242更靠近相应模组组合的第三侧面203,且抵接相应模组组合的电极连接部221。其中,第一电路板241可以是电池管理电路板、逆变电路板、直流电路板或者充电电路板中的任意一种。第二电路板242可以是电池管理电路板、逆变电路板、直流电路板或者充电电路板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电池管理电路板用于管理电池模组20的电量,对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管控。逆变电路板用于输出交流电。直流电路板用于输出直流电。充电电路板用于为电池模组20充电。以第一电路板241电池管理电路板,第二电路板242是直流电路板为例进行介绍。电源组件2中,电池模组20与第一电路板241电连接,第二电路板242与第一电路板241电连接,以使第一电路板241能够控制电池模组20与第二电路板242之间的电流传输。将第一电路板241与第二电路板242层叠设置能够减少二者的占用空间,以减小电源组件2的体积。并且,第一电路板241更靠近电池模组20能够便于电池模组20、第一电路板241和第二电路板242三者之间的电连接,减少走线的复杂程度,以减小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第二电路板242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子电路板242a,两个子电路板242a沿第一方向平铺排列。两个子电路板242a分别与第一电路板241层叠设置。每个子电路板242a可以是逆变电路板、直流电路板或者充电电路板中的任意一种。例如启动一个子电路板242a为逆变电路板,另一子电路板242a为直流电路板。可选地,两个子电路板242a组成的第二电路板242的面积约等于第一电路板241的面积。如此能够便于电池模组20、第一电路板241以及第二电路板242三者的排布组合,从而使电源组件2减小体积,缩减制造难度。
电源组件2包括第一散热模组25,设置于两个子电路板242a和/或模组组合,用于对两个子电路板242a进行散热。第一散热模组25可以是散热片,也可以是散热风扇,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模组25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第一散热风扇251,两个第一散热风扇251设置于两个子电路板242a的边缘,且跨设于两个子电路板242a之间的缝隙。可选地,两个第一散热风扇251设置于两个子电路板242a长度方向的一端。如此,能够使第一散热风扇251所产生的气流能够沿着子电路板242a的长度方向,从而使气流能够掠过较大的子电路板242a的面积,以较为全面地带走热量。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相邻的两个模组组合中彼此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0的电极连接部221彼此靠近。能够使得电路板组件24在设计时,能够将发热元件较为集中地设置在一起,从而使第一散热模组25能够对电路板组件24进行集中散热。如此,使得第一散热模组25能够以较小的体积,维持较好的散热效果。减少由于发热元件分散导致第一散热模组25需要设计的较大的问题。可选地,电源组件2使用第一散热风扇251散热,需要出风风道供热风吹出。采用第一散热风扇251对电路板组件24进行集中散热的方案,还能够使得电路板组件24中的第一电路板241、和两个子电路板242a能够共用出风风道,减少单独散热需要开辟多个出风风道所导致的电源组件2体积较大的问题。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源组件2包括第一条状固定件252,第一条状固定件252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跨设于两个子电路板242a之间的间隙,固定连接于两个子电路板242a的边缘,两个第一散热风扇251沿第一方向固定连接第一条状固定件252。通过设置第一条状固定件252,能够将第一散热风扇251稳定地与两个子电路板242a固定。并且,第一条状固定件252也能够将两个子电路板242a稳定地组合在一起。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条状固定件252固定于两个电池模组20的第三侧面203。第一条状固定件252呈弯折设置,以绕开电路板组件24。两个第一散热风扇251固定安装于第一条状固定件252。如此设置,能够简化电路板组件24的制造过程,且第一条状固定件252也起到将两个电池模组20组合的作用。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路板241为电池管理电路板,两个子电路板242a分别为逆变电路板和直流电路板。电池管理电路板用于管理电池模组20的电量,对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管控。逆变电路板用于输出交流电。直流电路板用于输出直流电。直流电路板的边缘嵌设有至少一个接口243,接口243的接插方向与直流电路板平行。在一些电源组件2中,逆变电路板为了承载线圈等元件,逆变电路板水平设置,也即与重力方向垂直。直流电路板的接口243由于工艺等原因,其接插方向垂直于直流电路板设置。在移动电源1的插接面板朝向水平方向的情况下,直流电路板就需要与逆变电路板正交设置。如此会导致两个子电路板242a所占用的空间变得巨大,走线变复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直流电路板的接口243的接插方向与直流电路板平行设置。如此就能够使两个子电路板242a能够平行设置,节省占用空间,减少走线复杂度。
模组组合的两个电池模组20的第三侧面203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柱203a和多个第二支撑柱203b,第二支撑柱203b的延伸高度高于第一支撑柱203a的延伸高度,多个第一支撑柱203a用于固定支撑第一电路板241,多个第二支撑柱203b用于固定支撑第二电路板242。通过设置高度不同的第一支撑柱203a和第二支撑柱203b,能够将第一电路板241和第二电路板242的相对位置固定,且使电路板组件24能够稳定地安装在两个电池模组20上。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柱203a和第二支撑柱203b上开设有固定孔。第一电路板241和第二电路板242上设有与固定孔对应的安装孔。从而使第一电路板241和第二电路板242能够通过螺纹连接或者铆接等方式分别与第一支撑柱203a和第二支撑柱203b固定。
每个电池模组20的第一侧面201和第二侧面202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26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27,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0彼此的第一连接部26和第二连接部27连接,以将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0进行组合。其中,第一连接部26与第二连接部27可以是卡扣、定位柱或者定位孔,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26呈柱状设置,第二连接部27呈孔状设置,每个电池模组20的第一连接部26嵌设于相邻连接的电池模组20的第二连接部27,从而将两个电池模组20定位组合。
参阅图6,电源组件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条状固定件28。两个电池模组20沿着第一方向并列设置。第二条状固定件28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0,从而将并列设置的两个电池模组20固定组合。其中,第二条状固定件28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穿孔,两个电池模组20上分别设置有与穿孔一一对应的开孔。第二条状固定件28可以通过穿孔和开孔进行螺纹连接或者铆接,以将两个电池模组20固定组合。
具体而言,进一步参阅图7和图8,每个电池模组20包括电池壳体214和多个电芯213,多个电芯213设置于电池壳体214内。设置于电池壳体214内的多个电芯213彼此通过串联或者并联等方式相互电连接,然后与电极连接部221电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参阅图8,每个电池模组20包括模组主体21、电极片22以及绝缘板23。电极片22设置于模组主体21对应第一侧面201或第二侧面202的侧面。电极片22与电池模组20中的电芯213电连接,以将电芯213互相电连接。电极片22进一步延伸至第三侧面203以形成电极连接部221,从而使电极连接部221能够对电芯213进行电能输出或者输入。可选地,电极片22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以上,每个电极片22将一部分电芯213电连接,从而使得电源组件2能够通过不同电极片22的电极连接部221对电芯213进行并联或者串联等操作。绝缘板23设置于模组主体21设置有电极片22的侧面,以覆盖电极片22。通过设置绝缘板23能够避免两个模组组合之间的电极片22短路,便于两个模组组合进行组合。可选地,电池模组20的模组主体21与第一侧面201和第二侧面202对应的侧面均设置有电极片22。电池壳体214与第一侧面201和第二侧面202对应的侧面设置有多个与电池模组20内部连通的通孔,电极片22通过通孔与内部的电芯213抵接。如此,通过对电极片22的设计能够将电芯213进行任意串联或并联。
进一步参阅图6和图7,第五侧面205和第六侧面206的一者开设有连通电池模组20内部的进风孔211,另一者开设有电池模组20内部的出风孔212。电源组件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散热模组215,每个电池模组20对应一个第二散热模组215,第二散热模组215设置于出风孔212,用于产生吹向电池模组20内部的气流,以对电池模组20内部进行散热。其中,第二散热模组215可以仅为散热风扇,也可以包括散热风扇和散热片,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的散热部件或结构,比如半导体制冷式的散热结构。
进风孔211和出风孔212的设置,能使气流进入到电池模组20内部,以对内部的电芯213进行散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个模组组合中的两个电池模组20的第二散热模组215相互靠近设置,如此可以使得两个第二散热模组215能够共用同一散热风道,从而减小电源组件2的体积。
可选地,第一散热模组25和第二散热模组215位于电池模组20的同一侧,如此能够使移动电源1中与第一散热模组25和第二散热模组215配合的散热结构能够设置在电池模组20的一侧,避免散热结构分散设置导致的体积增大。
综上所述,通过将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0彼此的第一侧面201或第二侧面202相对设置,便于将多个电池模组20组合连接在一起。在组合连接后,设置于第一侧面201或第二侧面202边缘的电极连接部221彼此靠近或者远离,从而能够方便多个电池模组20在进行串联或并联等接线操作时的走线,降低布线复杂度,进而实现布线的归一化、简洁化,有利于减少电源组件2整体的体积。并且,将电极连接部221设置为彼此靠近或者远离,还能够便于电源组件2的电路板上的元件的排布,从而能够进一步有利于减少电源组件2的体积。通过以上技术手段,降低了布线复杂度,实现布线归一化,有利于减少了电源组件2的整体体积,进而利于提高电源组件2的能量密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连接的至少两个电池模组,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第三侧面;每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三侧面靠近所述第一侧面或所述第二侧面的边缘设置有电极连接部;其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彼此的所述第一侧面或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以组合连接,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电极连接部彼此靠近或者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
每两个所述电池模组组合成为一个模组组合,每个所述模组组合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相互连接且两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电极连接部彼此远离;相邻的两个所述模组组合中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电极连接部彼此靠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电路板组件,每个所述模组组合对应一个所述电路板组件,每个所述电路板组件叠设于相应所述模组组合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三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较于所述第二电路板更靠近所述第三侧面,且抵接相应所述模组组合的所述电极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子电路板,所述两个子电路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平铺排列,所述两个子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层叠设置;
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第一散热模组,设置于所述两个子电路板和/或所述模组组合,用于对所述两个子电路板进行散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模组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第一散热风扇,所述两个第一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两个子电路板的边缘,且跨设于所述两个子电路板之间的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第一条状固定件,所述第一条状固定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跨设于所述两个子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并固定连接于所述两个子电路板的边缘,所述两个第一散热风扇沿所述第一方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条状固定件;和/或,
所述第一电路板为电池管理电路板,所述两个子电路板分别为逆变电路板和直流电路板,所述直流电路板的边缘嵌设有至少一个接口,所述接口的接插方向与所述直流电路板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组组合的所述两个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三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柱和多个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延伸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延伸高度,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柱用于固定支撑相应的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柱用于固定支撑相应的所述第二电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彼此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以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进行组合;所述第一连接部呈柱状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呈孔状设置,每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嵌设于相邻连接的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或,
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模组主体、电极片以及绝缘板,所述电极片设置于所述模组主体对应所述第一侧面或所述第二侧面的侧面,并进一步延伸至所述第三侧面以形成所述电极连接部,所述绝缘板设置于模组主体设置有所述电极片的侧面,以覆盖所述电极片;和/或,
所述电源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条状固定件,所述第二条状固定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和/或,
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具有与所述第三侧面相背设置的第四侧面,以及相背设置的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所述第五侧面和所述第六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所述第五侧面和所述第六侧面的一者开设有连通所述电池模组内部的进风孔,另一者开设有所述电池模组内部的出风孔;所述电源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散热模组,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对应一个所述第二散热模组,所述第二散热模组设置于所述出风孔,用于产生吹向所述电池模组内部的气流,以对所述电池模组内部进行散热。
10.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壳体;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源壳体内。
CN202221565252.5U 2022-06-21 2022-06-21 电源组件和移动电源 Active CN218101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5252.5U CN218101569U (zh) 2022-06-21 2022-06-21 电源组件和移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5252.5U CN218101569U (zh) 2022-06-21 2022-06-21 电源组件和移动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1569U true CN218101569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76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65252.5U Active CN218101569U (zh) 2022-06-21 2022-06-21 电源组件和移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15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81901U (zh) 二次电池模块以及二次电池冷却框架
JP2006079751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直流バックアップ電源装置
CN110892577A (zh) 电池和具有该电池的无人机及电子设备
CN111614145A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113133279B (zh) 电子设备
JPWO2020170442A1 (ja) 充放電装置
CN218101569U (zh) 电源组件和移动电源
US20210143379A1 (en) Stacked battery pack
JP2020119764A (ja) 電池パック
US20230291045A1 (en) Battery module of battery-replacement outdoor power supply
CN111587046A (zh) 散热设备
CN216357975U (zh) 光伏逆变器
WO2023060839A1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电源
WO2023040066A1 (zh) 一种家庭储能系统
CN210351021U (zh) 一种整流逆变模组及变频器
CN218161888U (zh) 一种储能电源
TW201044669A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218483118U (zh) 便携式储能电源
CN218603193U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218072258U (zh) 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CN219067905U (zh) 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
CN214098314U (zh) 算力服务器
CN215870336U (zh) 一种模块化结构及配电柜
CN218513553U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218352992U (zh) 一种能源供给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