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7905U - 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67905U CN219067905U CN202223602389.6U CN202223602389U CN219067905U CN 219067905 U CN219067905 U CN 219067905U CN 202223602389 U CN202223602389 U CN 202223602389U CN 219067905 U CN219067905 U CN 2190679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assembly
- cover body
- shell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包括外壳、电池组件以及电路板组件;外壳包括主壳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主壳体内部中空且相对两侧设置有开口,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一对一地插接于主壳体的两侧开口;电池组件设于外壳内,电池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盖体、第二盖体插接连接;电路板组件设于外壳内,电路板组件可选择性地与第一盖体或第二盖体插接连接,电路板组件与电池组件电连接,电路板组件用于控制电池组件的充放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移动电源在整机结构安装工艺的过程中,无需工作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即可完成移动电源的组装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移动电源组装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也叫充电宝或者旅行充电器,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很多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使用它可进行充电,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现有的移动电源,尤其是容量较大的移动电源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总体的零部件较多,以至于在移动电源的整机结构安装工艺的过程中,组装加工较为困难,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基本的组装知识,也需要工作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组装工作,从而降低了移动电源组装的便捷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旨在提高移动电源组装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包括:
外壳,包括主壳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主壳体内部中空且相对两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一对一地插接于所述主壳体的两侧开口;
电池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池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插接连接;
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路板组件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二盖体插接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件的充放电。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件包括:
电池壳体,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池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插接连接;
电芯,设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电芯的金属电极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所述电芯用于给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供电。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
线路板,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池壳体开设有安装口,所述线路板设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线路板分别与所述电芯的金属电极以及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
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电路板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二盖体插接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件的充放电。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组件还包括:
第二电路板,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电路板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二盖体插接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的工作电路分别布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
优选地,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还包括:
第一插接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插接件分别布置于所述电池组件靠近所述第一盖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盖体对应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插接配合件,所述第一插接配合件上开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便于组装移动电源还包括:
第二插接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插接件分别布置于所述第二盖体靠近所述电池组件的一端,所述电池组件对应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插接配合件,所述第二插接配合件上开设有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孔与所述第二插接件插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还包括:
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一对一地设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并与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贴合,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上均设置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分别用于将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固定在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还包括:
散热风扇,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对应所述散热风扇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散热口,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二散热口处设置有具有至少一个散热孔的散热板。
优选地,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还包括:
金属托盘,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金属托盘设于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组件之间,并与所述电池组件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金属托盘用于将所述电路板组件工作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包括外壳、电池组件以及电路板组件;外壳包括主壳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主壳体内部中空且相对两侧设置有开口,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一对一地插接于主壳体的两侧开口;电池组件设于外壳内,电池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盖体、第二盖体插接连接;电路板组件设于外壳内,电路板组件可选择性地与第一盖体或第二盖体插接连接,电路板组件与电池组件电连接,电路板组件用于控制电池组件的充放电。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电源在整机结构安装工艺的过程中,无需工作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即可完成移动电源的组装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移动电源组装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外壳 | 11 | 主壳体 |
12 | 第一盖体 | 13 | 第二盖体 |
20 | 电池组件 | 21 | 电池壳体 |
211 | 第一散热口 | 22 | 电芯 |
23 | 线路板 | 30 | 电路板组件 |
31 | 第一电路板 | 32 | 第二电路板 |
40 | 第一插接件 | 50 | 第一插接配合件 |
60 | 第二插接件 | 70 | 第二插接配合件 |
80 | 定位组件 | 81 | 第一定位件 |
82 | 第二定位件 | 90 | 散热风扇 |
100 | 第二散热口 | 110 | 散热板 |
120 | 散热孔 | 130 | 金属托盘 |
140 | 把手 | 150 | 充电插座 |
160 | DC输出接口 | 170 | USB输出接口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电源也叫充电宝或者旅行充电器,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很多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使用它可进行充电,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现有的移动电源,尤其是容量较大的移动电源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总体的零部件较多,以至于在移动电源的整机结构安装工艺的过程中,组装加工较为困难,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基本的组装知识,也需要工作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组装工作,从而降低了移动电源组装的便捷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旨在提高移动电源组装的便捷性。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包括:
外壳10,包括主壳体11、第一盖体12和第二盖体13;所述主壳体11内部中空且相对两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盖体12和所述第二盖体13一对一地插接于所述主壳体11的两侧开口;
电池组件20,设于所述外壳10内,所述电池组件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盖体12、所述第二盖体13插接连接;
电路板组件30,设于所述外壳10内,所述电路板组件30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盖体12或所述第二盖体13插接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30与所述电池组件20电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30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件20的充放电。
具体地,主壳体11用于安装电池组件20以及电路板组件30,对上述部件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可选的,主壳体1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梯形。为了便于用户操作,本实施例中的主壳体1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则主壳体11由四个相互邻接的侧壁形成。而且,不同的侧壁形成的直角边均覆盖有圆角边,使得主壳体11的表面更加平滑,方便工作人员手持安装,也方便用户搬运使用该移动电源。此外,第一盖体12用于将移动电源放置在安装面上,而第二盖体13用于密封移动电源。可选的,第一盖体12和第二盖体13的截面形状根据主壳体11两侧的开口的形状来设置,以满足密封安装的需求。可选的,主壳体11、第一盖体12和第二盖体13均可以由金属材质制成,也可以由塑料材质制成,在此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进一步地,电池组件20设于主壳体11内,其两端分别与第一盖体12、第二盖体13插接连接。电池组件20用于给移动电源供电,为用户的使用提供良好的用电保障。此外,电路板组件30也设于主壳体11内。可选的,电路板组件30可以与第一盖体12插接连接,也可以与第二盖体13插接连接,具体的在此没有特殊限制。
如此,在移动电源装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先把电路板组件30插接在第一盖体12或第二盖体13的一侧。待第一盖体12放置在安装面后,则工作人员将电池组件20插接在第一盖体12的中部位置后,进一步将主壳体11的一端插接在第一盖体12的边缘处,最后将第二盖体13插接在主壳体11的另一端,以密封移动电源,从而完成整个移动电源的安装工作。由此,这种安装方式,操作过程简单,便于用户操作,大大提高了移动电源装配的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设置有把手140,把手140设于主壳体11的一侧,把手140用于供用户手持以搬运使用该移动电源。此外,为了提高移动电源的适用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设置有充电插座150、DC输出接口160以及USB输出接口170。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当第一盖体12放置于安装面时,则充电插座150、DC输出接口160以及USB输出接口170设于第二盖体13,且背离第一盖体12的一侧。充电插座150用于外接具有充电插头的电子设备,DC输出接口160用于外接具有DC输入接口的直流用电设备,而USB输出接口170用于外接具有USB输入接口的可移动设备。如此,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用电设备的充电需求,任意地接入上述任一接口,适用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包括外壳10、电池组件20以及电路板组件30;外壳10包括主壳体11、第一盖体12和第二盖体13,主壳体11内部中空且相对两侧设置有开口,第一盖体12和第二盖体13一对一地插接于主壳体11的两侧开口;电池组件20设于外壳10内,电池组件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盖体12、第二盖体13插接连接;电路板组件30设于外壳10内,电路板组件30可选择性地与第一盖体12或第二盖体13插接连接,电路板组件30与电池组件20电连接,电路板组件30用于控制电池组件20的充放电。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电源在整机结构安装工艺的过程中,无需工作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即可完成移动电源的组装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移动电源组装的便捷性。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组件20包括:
电池壳体21,设于所述外壳10内,所述电池壳体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盖体12、所述第二盖体13插接连接;
电芯22,设于所述电池壳体21内,所述电芯22的金属电极与所述电路板组件30电连接,所述电芯22用于给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供电。
具体地,电池组件20包括电池壳体21和电芯22;其中,电池壳体21用于安装电芯22,对电芯22起着保护的作用。电池壳体21设于主壳体11内,其两端分别与第一盖体12、第二盖体13插接连接。为了便于装载电芯22,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壳体2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而且,为了避免电池壳体21与电芯22接触而发生短路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壳体21由塑料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电芯22设于电池壳体21,电芯22的金属电极通过导线与电路板组件30电连接,以为电路板组件30供电。而且,电池壳体21对应电芯22的位置开设第一散热口211。如此,电芯22因工作产生的热量能够从第一散热口211散发到电池壳体21外,以避免热量聚集在电池壳体21内,更好地保护电芯22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组件20还包括:
线路板23,设于所述外壳10内,所述电池壳体21开设有安装口,所述线路板23设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线路板23分别与所述电芯22的金属电极以及所述电路板组件30电连接。
可选的,线路板23的型号在此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具体地,线路板23设于主壳体11的内部,电池壳体21对应线路板23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口,而线路板23安装于电池壳体21的安装口处。线路板23朝向电池壳体21内的一侧通过导线与电芯22的金属电极电连接,线路板23的另一侧通过导线与电路板组件30电连接,如此避免电芯22直接与电路板组件30连接,更好地保护电芯22而有效地延长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组件30包括:
第一电路板31,设于所述外壳10内,所述第一电路板31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盖体12或所述第二盖体13插接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31与所述电池组件20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31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件20的充放电。
可选的,第一电路板31的型号在此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具体地,第一电路板31设于主壳体11内。可选的,第一电路板31可以与第一盖体12插接连接,也可以与第二盖体13插接连接。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充电插座150、DC输出接口160以及USB输出接口170设于第二盖体13,而移动电源的工作电路布置于第一电路板31上。如此,为了缩短工作电路与上述接口的连接导线,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路板31与第二盖体13插接连接。而且,第一电路板31上的工作电路与电池组件20中的电芯22的金属电极电连接,以控制电芯22的充放电工作。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组件30还包括:
第二电路板32,设于所述外壳10内,所述第二电路板32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盖体12或所述第二盖体13插接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32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1、所述电池组件20电连接,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的工作电路分别布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31和所述第二电路板32。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市场的移动电源大多数只包括单一的电路板,使得移动电源所有的工作电路均设于该电路板上,从而使得移动电源整体的体积过大,不便携带,也不便于使用。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设置有第二电路板32,以改善上述问题。
可选的,第二电路板32的型号在此也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具体地,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一电路板31与第二盖体13插接连接,则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电路板32与第一盖体12插接连接,方便装配。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电源的工作电路包括控制电路、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等等,而控制电路、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等电路分别布置于第一电路板31和第二电路板32上,从而减少移动电源内部的线路连接,整体缩小移动电源的体积,便于用户携带使用。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便于组装移动电源还包括:
第一插接件4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插接件40分别布置于所述电池组件20靠近所述第一盖体12的一端,所述第一盖体12对应所述第一插接件40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插接配合件50,所述第一插接配合件50上开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第一插接件40插接配合。
具体地,多个第一插接件40分别布置于电池组件20中的电池壳体21靠近第一盖体12的一端,且位于电池壳体21的边缘处,而第一盖体12对应第一插接件40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插接配合件50。如此,在移动电源装配的过程中,待第一盖体12放置在安装面后,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的方式,手持电池组件20,使得其上的第一插接件40与第一插接配合件50的第一插接孔插接配合,从而完成电池组件20的安装。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还包括:
第二插接件6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插接件60分别布置于所述第二盖体13靠近所述电池组件20的一端,所述电池组件20对应所述第二插接件60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插接配合件70,所述第二插接配合件70上开设有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孔与所述第二插接件60插接配合。
具体地,多个第二插接件60分别布置于第二盖体13靠近电池组件20中的电池壳体21的一端,且位于第二盖体13的边缘处,而电池壳体21对应第二插接件60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插接配合件70。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壳体21的外侧壁对应第二插接配合件70的位置均设置有安装第二插接配合件70的安装件,安装件的顶部与第二插接配合件70的底部连接。
如此,在移动电源装配的过程中,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待完成电池组件20的安装,且主壳体11插接在第一盖体12上后,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的方式,手持第二盖体13,使得其上的第二插接件60与第二插接配合件70的第二插接孔插接配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移动电源安装的准确性,快速完成对移动电源的安装工作,也可以使得工作人员的推力施加在安装件上,而不是电池壳体21上,更好地保护电池壳体21内的电芯22。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还包括:
定位组件80,包括第一定位件81和第二定位件82,所述第一定位件81和所述第二定位件82一对一地设于所述第一盖体12和所述第二盖体13,并与所述主壳体11的外表面贴合,所述第一定位件81和所述第二定位件82上均设置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分别用于将所述第一盖体12、所述第二盖体13固定在所述主壳体11的外表面上。
具体地,第一定位件81呈L形结构,第一定位件81的一端与第一盖体12置于同一直线上,并与第一盖体12的外侧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盖体12之间留有第一间隙;第二定位件82呈倒L形结构,第二定位件82的一端与第二盖体13置于同一直线上,并与第二盖体13的外侧壁连接,另一端也与第二盖体13之间留有第二间隙,且第二间隙与第一间隙相同。如此,在移动电源装配的过程中,待电池组件20插接在第一盖体12上后,主壳体11的一端通过第一间隙被插接在第一盖体12上,另一端通过第二间隙与第二盖体13插接连接。而且,主壳体11的外表面均与第一定位件81的内表面、第二定位件82的内表面贴合,从而定位好第一盖体12、第二盖体13分别与主壳体11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移动电源的稳定性,第一定位件81和第二定位件82上均设置有紧固组件,紧固组件可以采用螺钉和螺母实现。具体地,以固定第一盖体12与主壳体11的相对位置为例,第一定位件81和主壳体11上均设置有螺纹孔,螺钉分别穿过第一定位件81的螺纹孔和主壳体11的螺纹孔之后,再通过螺母进行锁紧,从而将第一盖体12固定在主壳体11的外表面上。同理,固定第二盖体13与主壳体11的相对位置与之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还包括:
散热风扇90,设于所述外壳10内,所述外壳10对应所述散热风扇90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散热口100,所述外壳10在所述第二散热口100处设置有具有至少一个散热孔120的散热板110。
可以理解的是,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电路板组件30中的第一电路板31、第二电路板32上分别布置有控制电路、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等其他工作电路。控制电路、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等其他工作电路工作产生的热量会对第一电路板31、第二电路板32以及电芯22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设置有散热风扇90,以改善上述问题。
具体地,散热风扇90设于主壳体11内,第一盖体12对应散热风扇90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散热口100。可选的,第二散热口100的截面形状在此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如此,在移动电源的实际应用中,控制电路、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等其他工作电路工作产生的热量可以被散热风扇90吹至第二散热口100处,经第二散热口100排出至外部环境,从而达到散热的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外部环境中的灰尘等颗粒从第二散热口100进入到主壳体11的内部而对第一电路板31、第二电路板32以及电芯22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第一盖体12对应第二散热口100的位置还设置有散热板110,散热板110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20。如此,在保证正常散热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阻挡外部环境中的灰尘等颗粒进入到主壳体11的内部,更好地延长第一电路板31、第二电路板32以及电芯22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还包括:
金属托盘130,设于所述外壳10内,所述金属托盘130设于所述电池组件20与所述电路板组件30之间,并与所述电池组件20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金属托盘130用于将所述电路板组件30工作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移动电源的散热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设置有金属托盘130。具体地,金属托盘130设于主壳体11内,且位于电池壳体21与第二电路板32之间。而且,金属托盘130与电池壳体21之间还留有一定间隙。如此,在移动电源的实际应用中,因金属托盘130具备良好的导热性,所以第二电路板32上的工作电路工作所产生的热量会快速从第二电路板32传导至金属托盘130上,再从金属托盘130传导至间隙,从而减少了热量在第二电路板32上聚集,有效地提高了第二电路板32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移动电源的散热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包括主壳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主壳体内部中空且相对两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一对一地插接于所述主壳体的两侧开口;
电池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池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插接连接;
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路板组件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二盖体插接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件的充放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
电池壳体,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池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插接连接;
电芯,设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电芯的金属电极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所述电芯用于给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供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
线路板,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池壳体开设有安装口,所述线路板设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线路板分别与所述电芯的金属电极以及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
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电路板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二盖体插接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件的充放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还包括:
第二电路板,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电路板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二盖体插接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的工作电路分别布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还包括:
第一插接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插接件分别布置于所述电池组件靠近所述第一盖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盖体对应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插接配合件,所述第一插接配合件上开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组装移动电源还包括:
第二插接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插接件分别布置于所述第二盖体靠近所述电池组件的一端,所述电池组件对应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插接配合件,所述第二插接配合件上开设有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孔与所述第二插接件插接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还包括:
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一对一地设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并与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贴合,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上均设置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分别用于将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固定在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还包括:
散热风扇,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对应所述散热风扇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散热口,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二散热口处设置有具有至少一个散热孔的散热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还包括:
金属托盘,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金属托盘设于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组件之间,并与所述电池组件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金属托盘用于将所述电路板组件工作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间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602389.6U CN219067905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602389.6U CN219067905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67905U true CN219067905U (zh) | 2023-05-23 |
Family
ID=86344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602389.6U Active CN219067905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6790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74498A (zh) * | 2023-10-13 | 2024-01-09 | 深圳市高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安装结构、户外移动电源及电子组件 |
-
2022
- 2022-12-27 CN CN202223602389.6U patent/CN21906790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74498A (zh) * | 2023-10-13 | 2024-01-09 | 深圳市高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安装结构、户外移动电源及电子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067905U (zh) | 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 | |
CN113795075B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111614145A (zh) | 一种储能电源 | |
CN212627220U (zh) | 一种储能电源 | |
CN212659632U (zh) | 一种电池包结构 | |
US20070298300A1 (en) | Fuel cell device with charger function | |
CN218243048U (zh) | 移动电源装置 | |
CN214848864U (zh) | 一种电池包 | |
CN216698479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电池系统 | |
CN212659631U (zh) | 一种多功能电池包 | |
CN219018505U (zh) | 便携式移动电源 | |
CN212812552U (zh) | 一种散热型智能电源适配器 | |
CN212874653U (zh) | 一种电池包壳体结构 | |
CN212412782U (zh) | 移动电源 | |
CN212992219U (zh) | 一种具有堆叠结构的高功率适配器 | |
CN210430331U (zh) | 一种多功能拓展坞及电子设备 | |
CN112636433A (zh) | 一种充电装置以及能量供给装置 | |
CN212435421U (zh) | 一种箱体、不间断电源和通信设备 | |
CN221009982U (zh) | 功率变换装置与储能组合设备 | |
CN218920012U (zh) | 一种多功能充电宝 | |
CN220797817U (zh) | 应急电源 | |
CN221747982U (zh) | 充电器 | |
CN218243115U (zh) | 多接口的电源装置及移动电源 | |
CN221227171U (zh) | 一种便携式电源 | |
CN217824385U (zh) | 一种便携式对讲机充电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