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35421U - 一种箱体、不间断电源和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箱体、不间断电源和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35421U
CN212435421U CN202020446097.XU CN202020446097U CN212435421U CN 212435421 U CN212435421 U CN 212435421U CN 202020446097 U CN202020446097 U CN 202020446097U CN 212435421 U CN212435421 U CN 212435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ox body
connector
heat dissipation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460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东
周波
陈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460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35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35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35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体、不间断电源和通信设备。该箱体用于连接机柜,箱体的第一表面设置第一散热孔,其中,气流能够通过第一表面设置的第一散热孔进入箱体;箱体的第二表面设置第二散热孔,其中,气流能够经由第二表面设置的第二散热孔排出箱体,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平行;箱体的第三表面设置第三散热孔,其中,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垂直,第三表面与第二表面垂直;箱体的第三表面设置第一提手。通过在箱体的不同表面上设置多个散热孔,解决散热困难的问题。同时,在第三表面上设置第一提手,用以解决与机柜配合使用时使用不便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箱体、不间断电源和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插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箱体、不间断电源和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可以将蓄电池与主机相连接,通过主机逆变器等模块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市电的系统设备。主要用于给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力电子设备如电磁阀、压力变送器等提供稳定、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当市电输入正常时,UPS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使用,此时的UPS就是一台交流市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可以向机内电池充电;当市电中断(事故停电)时,UPS立即将电池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零切换转换的方法向负载继续供应220V交流电,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UPS设备通常在电压过高或电压过低都能提供保护。
目前,UPS通常以功能模块(也称为UPS模块)的形式实现,随着技术的发展,对UPS的功率和集成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UPS的功率越高,集成化程度越高,则单个UPS模块产生的热量也越大,造成散热困难;单个UPS模块的重量也越大,较重的UPS模块与机柜配合使用时,存在使用不便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箱体,不间断电源和通信设备。该箱体用于连接机柜,通过在箱体的不同表面上设置多个散热孔,解决散热困难的问题。同时,在第三表面上设置第一提手,用以解决与机柜配合使用时使用不便的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箱体,该箱体用于连接机柜;该箱体的第一表面设置第一散热孔,其中,气流能够通过该第一表面设置的该第一散热孔进入该箱体;该箱体的第二表面设置第二散热孔,其中,该气流能够经由该第二表面设置的该第二散热孔排出该箱体,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一表面平行;该箱体的第三表面设置第三散热孔,其中,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一表面垂直,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垂直;该箱体的该第三表面设置第一提手。通过在箱体的不同表面上设置多个散热孔,解决散热困难的问题。同时,在第三表面上设置第一提手,用以解决与机柜配合使用时使用不便的缺陷。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箱体还包括第四表面,该第四表面与该第三表面平行;该第四表面设置第四散热孔。该第四散热孔与该第三散热孔相对设置。通过在第四表面上设置第四散热孔,进一步提升散热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四表面设置第二提手,该第二提手与该第一提手相对设置。通过箱体上的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以提升该箱体的使用便利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箱体还包括第一凹窝,其中,该第一凹窝设置于该第三表面,该第一提手设置于该第一凹窝内;该第一提手包括:第一提手操作端和第一提手固定端,该第一提手通过该第一提手固定端与该第一凹窝连接;该第一提手操作端与该第一提手固定端连接;当该第一提手操作端单独受力时,该第一提手操作端远离该第一凹窝;当该第一提手操作端不受力时,该第一提手操作端设置于该第一凹窝内。该第一提手可以是活动提手,该第一提手设置于第一凹窝内,在用户不使用该第一提手时,该第一提手收纳于第一凹窝内,从而缩小该箱体的占用空间。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箱体还包括第一凹窝,其中,该第一凹窝设置于该第三表面,该第一提手设置于该第一凹窝内,该第一提手通过该第一提手固定端与该第一凹窝连接;该第一提手操作端与该第一提手固定端连接;该第一提手操作端设置于该第一凹窝内,该第一提手操作端与该第一凹窝之间形成握持空间。该第一提手也可以是固定提手,该第一提手收纳于第一凹窝内。在缩小该箱体占用空间的同时,降低该箱体的制造工时与制造成本。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提手设置于该第三表面,该第一提手通过该第一提手固定端与该第三表面连接;该第一提手操作端与该第一提手固定端连接,该第一提手操作端与该第三表面之间形成握持空间。该第一提手还可以是设置于第三表面的固定提手,降低了该箱体的制造工时与制造成本。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箱体还包括第二凹窝,其中,该第二凹窝设置于该第四表面,该第二提手设置于该第二凹窝内;该第二提手包括:第二提手操作端和第二提手固定端,该第二提手通过该第二提手固定端与该第二凹窝连接;该第二提手操作端与该第二提手固定端连接;当该第二提手操作端单独受力时,该第二提手操作端远离该第二凹窝;当该第二提手操作端不受力时,该第二提手操作端设置于该第二凹窝内。该第二提手可以是活动提手,该第二提手设置于第二凹窝内,在用户不使用该第二提手时,该第二提手收纳于第二凹窝内,从而缩小该箱体的占用空间。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箱体还包括第二凹窝,其中,该第二凹窝设置于该第四表面,该第二提手设置于该第四凹窝内,该第二提手通过该第二提手固定端与该第二凹窝连接;该第二提手操作端与该第二提手固定端连接;该第二提手操作端设置于该第二凹窝内,该第二提手操作端与该第二凹窝之间形成握持空间。该第二提手也可以是固定提手,该第二提手收纳于第二凹窝内。在缩小该箱体占用空间的同时,降低该箱体的制造工时与制造成本。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提手设置于该第四表面,该第二提手通过该第二提手固定端与该第四表面连接;该第二提手操作端与该第二提手固定端连接,该第二提手操作端与该第四表面之间形成握持空间。该第二提手还可以是设置于第四表面的固定提手,降低了该箱体的制造工时与制造成本。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箱体还包括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采用导电材质;该第一连接器用于在该箱体安装过程中的导向稳定,且实现该箱体的接地连接。该箱体还包括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采用导电材质;该第二连接器用于在该箱体安装过程中的导向稳定,且实现该箱体的接地连接;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二表面。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集成导向功能和接地功能,用以替代传统的接地线以及相关端口(例如DL端子接地线),使得第二表面上可以设置大面积镂空结构的第二散热孔,以提升散热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不间断电源,该不间断电源包括:功率模块、机柜和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箱体,其中,该功率模块位于该箱体内,该箱体与该机柜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机柜包括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其中,该第三连接器与该第一连接器电连接,该第四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电连接,以用于箱体的接地以及导向安装。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如前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中任一项的不间断电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箱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不间断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不间断电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第一提手3032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间断电源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不间断电源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箱体,不间断电源和通信设备。该箱体用于连接机柜,通过在箱体的不同表面上设置多个散热孔,解决散热困难的问题。同时,在第三表面上设置第一提手,用以解决与机柜配合使用时使用不便的缺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这仅仅是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相同属性的对象在描述时所采用的区分方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以便包含一系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空间直角坐标系XYZ中的X轴所在方向为箱体的长度方向,Y轴所在方向为箱体的宽度方向,Z轴所在方向为箱体的高度方向。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①”所示,该箱体的+X轴方向,与Z轴和Y轴形成平面所平行的第一表面上设置第一散热孔。如“②”所示,该箱体的-X轴方向,与Z轴和Y轴形成平面所平行的第二表面上设置第二散热孔。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一表面平行。箱体内设置散热风扇,当散热风扇启动时,气流能够通过第一表面设置的第一散热孔进入箱体。该气流能够经由第二表面设置的第二散热孔排出箱体。如“③”所示,该箱体的+Z轴方向,与X轴和Y轴形成平面所平行的第三表面上设置第三散热孔,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一表面垂直,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垂直。在第三表面,还设置第一提手,用户通过该第一提手操作该箱体。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箱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中,空间直角坐标系XYZ中的X轴所在方向为箱体的长度方向,Y轴所在方向为箱体的宽度方向,Z轴所在方向为箱体的高度方向。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①”所示,该箱体的-X轴方向,与Z轴和Y轴形成平面所平行的第一表面上设置第一散热孔。如“②”所示,该箱体的+X轴方向,与Z轴和Y轴形成平面所平行的第二表面上设置第二散热孔。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一表面平行。箱体内设置散热风扇,当散热风扇启动时,气流能够通过第一表面设置的第一散热孔进入箱体。该气流能够经由第二表面设置的第二散热孔排出箱体。如“③”所示,该箱体的-Y轴方向,与X轴和Z轴形成平面所平行的第三表面上设置第三散热孔,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一表面垂直,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垂直。在第三表面,还设置第一提手,用户通过该第一提手操作该箱体。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箱体的-Y轴方向,与X轴和Y轴形成平面所平行的第一表面上设置第一散热孔。该箱体的+Y轴方向,与X轴和Y轴形成平面所平行的第二表面上设置第二散热孔。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一表面平行。箱体内设置散热风扇,当散热风扇启动时,气流能够通过第一表面设置的第一散热孔进入箱体。该气流能够经由第二表面设置的第二散热孔排出箱体。该箱体的+Z轴方向,与X轴和Y轴形成平面所平行的第三表面上设置第三散热孔,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一表面垂直,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垂直。在第三表面,还设置第一提手,用户通过该第一提手操作该箱体。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散热孔可以设置于第三表面上,靠近第二表面的区域。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散热孔设置于第三表面,以图2为例,此时,第一提手在Y轴上的投影区域被第三散热孔包围。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散热孔、该第二散热孔、该第三散热孔和该第四散热孔,可以是菱形镂空结构、方形镂空结构或圆形镂空结构。它们的结构和镂空面积可以是一致的,例如:该第一散热孔与该第二散热孔的结构和镂空面积一致;该第三散热孔和该第四散热孔的结构和镂空面积一致。它们的结构和镂空面积也可以是不一致的,例如:该第一散热孔与该第二散热孔的结构和镂空面积不一致;该第三散热孔和该第四散热孔的结构和镂空面积不一致。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可以相对设置。例如:第一散热孔的几何重心与第二散热孔的几何重心相对设置,或,第一散热孔的几何中心与第二散热孔的几何中心相对设置。该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也可以不相对设置,例如:根据箱体内部散热风道的设计,调整该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在箱体上的位置,此处不作限定。
可选的,在图1与图2所示箱体的基础上,该箱体还包括第四表面(图中未示出),第四表面与第三表面平行,该第四表面设置第四散热孔。该第四散热孔与第三散热孔相对设置。
可选的,在该第四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提手,该第二提手与第一提手相对设置。
可选的,箱体还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一连接器采用导电材质;第一连接器用于在箱体安装过程中的导向稳定,且实现箱体的接地连接。该箱体还包括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采用导电材质;第二连接器用于在箱体安装过程中的导向稳定,且实现箱体的接地连接;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设置于第二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箱体的不同表面上设置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孔和第三散热孔。同时,在第三表面上设置第一提手,用以解决与机柜配合使用时使用不便的缺陷。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箱体,可以应用于多种设备中,例如应用于计算机设备,此时计算机设备安装于该箱体中。该箱体还可以应用于其它设备,例如功率放大器或不间断电源等等,此处不作限定。
接下来,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不间断电源,该不间断电源应用本申请提出的箱体。具体的,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不间断电源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不间断电源,为图1所示的箱体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不间断电源,还可以应用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其它箱体,此处不作限定。
该不间断电源包括:前盖板301、后盖板302(图中未示出)、第一壳体302和第二壳体304。该前盖板301为前述实施例中箱体的第一表面,该前盖板301上设置第一散热孔3011和前盖板提手3012,该前盖板301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壳体302和第二壳体304连接。该第一壳体302与第二壳体304通过紧固件连接。
请参阅图4a,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不间断电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该不间断电源的侧面(分别与前盖板301和后盖板302垂直)为前述实施例中箱体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在该第三表面上设置第三散热孔3031、第一提手3032和第一凹窝;在该第四表面上设置第四散热孔3033、第二提手3034和第二凹窝。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提手3032和该第二提手3034为活动提手,具体的,请参阅图4b,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第一提手3032结构示意图。第一提手3032包括:第一提手操作端30322和第一提手固定端30321,第一提手3032通过第一提手固定端30321与第一凹窝连接;第一提手操作端30322与第一提手固定端30321连接;当第一提手操作端30322单独受力时,第一提手操作端30322远离第一凹窝;当第一提手操作端30322不受力时,第一提手操作端30322设置于第一凹窝内。第二提手3034与第一提手3032类似。第四表面上设置第二凹窝和第二提手3034,其中,第二凹窝设置于第四表面,第二提手3034设置于第二凹窝内;第二提手3034包括:第二提手操作端和第二提手固定端,第二提手3034通过第二提手固定端与第二凹窝连接;第二提手操作端与第二提手固定端连接;当第二提手操作端单独受力时,第二提手操作端远离第二凹窝;当第二提手操作端不受力时,第二提手操作端设置于第二凹窝内。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提手3032和该第二提手3034为固定提手。第一凹窝设置于第三表面,第一提手3032设置于第一凹窝内,第一提手3032通过第一提手固定端30321与第一凹窝连接;第一提手操作端30322与第一提手固定端30321连接;第一提手操作端30322设置于第一凹窝内,第一提手操作端30322与第一凹窝之间形成握持空间。第二凹窝设置于第四表面,第二提手3034设置于第四凹窝内,第二提手3034通过第二提手固定端与第二凹窝连接;第二提手操作端与第二提手固定端连接;第二提手操作端设置于第二凹窝内,第二提手操作端与第二凹窝之间形成握持空间。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提手3032设置于第三表面上(第三表面上无第一凹窝),该第一提手3032与第三表面的连接关系与前盖板提手3012和前盖板301之间的连接关系类似。第二提手3034设置于第四表面上(第四表面上无第二凹窝),该第二提手3034与第四表面的连接关系与前盖板提手3012和前盖板301之间的连接关系类似。该第一提手3032和第二提手3034可以是固定提手,也可以是活动提手,此处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间断电源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的为该不间断电源的前盖板301和后盖板302,其中,该前盖板301上设置大面积镂空结构的第一散热孔3011,以提升散热效果。该前盖板提手3012分别设置于该前盖板301的两端,以供用户握持使用。该后盖板302上设置第一连接器3022和第二连接器3023,第一连接器3022和第二连接器3023采用导电材质,该第一连接器3022和第二连接器3023用于在箱体(在本实施例中为应用该箱体的不间断电源)安装过程中的导向稳定,且实现该箱体(在本实施例中为应用该箱体的不间断电源)的接地连接。第一连接器3022和第二连接器3023集成导向功能和接地功能,用以替代传统的接地线以及相关端口(例如DL端子接地线),使得该后盖板302上可以设置大面积镂空结构的第二散热孔3021,以提升散热效果。
该不间断电源与机柜配合使用,该机柜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卡槽,每个卡槽中可以容纳一个不间断电源。具体的,每个卡槽中包括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其中,第三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3022电连接,第四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3023电连接,用于箱体的接地以及导向安装。
当用户通过第一提手3032和第二提手3034搬抬该不间断电源,使得该不间断电源卡入机柜的卡槽中。用户通过前盖板提手3012将该不间断电源沿卡槽推入机柜,并且,在第一连接器3022和第三连接器,第二连接器3023和第四连接器的导向作用下,使得该不间断电源与机柜电连接。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不间断电源的爆炸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箱体可应用于该不间断电源中,具体的,该不间断电源包括:前盖板301、后盖板302、第一壳体302、第二壳体304、整流模块305、逆变模块306和散热风扇307。其中,前盖板301包括第一散热孔3011和前盖板提手3012,该前盖板301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壳体302和第二壳体304连接,该第一壳体302与第二壳体304通过紧固件连接。该后盖板302包括第二散热孔3021、第一连接器3022和第二连接器3023,该第一连接器3022和第二连接器3023通过紧固件与后盖板302连接。整流模块305和逆变模块306共同组成不间断电源的功率模块,用以实现不间断电源的功能。气流在散热风扇307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散热孔3011进入不间断电源内部(箱体内部)。该气流带走该不间断电源中功率模块的热量,并在散热风扇307的作用下,通过第二散热孔3021排出不间断电源。
该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螺钉和/或卡扣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不间断电源应用前述实施例提出的箱体,通过在多个表面上设置散热孔,以提升散热效率。通过在前盖板上设置前盖板提手,在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上设置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以方便用户搬抬、插拔该不间断电源。通过在后盖板(第二表面)上设置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集成导向功能和接地功能,使得该后盖板上可以设置大面积镂空结构的第二散热孔,以提升散热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不间断电源。该不间断电源用于向该通信设备中其它设备(例如基站等)提供不间断电源保障服务。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申请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箱体的第一表面设置第一散热孔,其中,气流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表面设置的所述第一散热孔进入所述箱体;
所述箱体的第二表面设置第二散热孔,其中,所述气流能够经由所述第二表面设置的所述第二散热孔排出所述箱体,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
所述箱体的第三表面设置第三散热孔,其中,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垂直,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垂直;
所述箱体的所述第三表面设置第一提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平行;
所述第四表面设置第四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散热孔与所述第三散热孔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表面设置第二提手,所述第二提手与所述第一提手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提手和所述第二提手均为活动提手或均为固定提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表面设置第二提手,所述第二提手与所述第一提手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提手和所述第二提手均为活动提手或均为固定提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第一凹窝和第二凹窝,其中,所述第一凹窝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上,所述第二凹窝设置于所述第四表面上;
所述第一提手设置于所述第一凹窝内;
所述第二提手设置于所述第二凹窝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第一凹窝和第二凹窝,其中,所述第一凹窝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上,所述第二凹窝设置于所述第四表面上;
所述第一提手设置于所述第一凹窝内;
所述第二提手设置于所述第二凹窝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采用导电材质;
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在所述箱体安装过程中的导向稳定,且实现所述箱体的接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采用导电材质;
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于在所述箱体安装过程中的导向稳定,且实现所述箱体的接地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
10.一种不间断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间断电源包括:功率模块、机柜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箱体,其中,所述功率模块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与所述机柜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不间断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采用导电材质,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在所述箱体安装过程中的导向稳定,且实现所述箱体的接地连接;
所述箱体包括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采用导电材质,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于在所述箱体安装过程中的导向稳定,且实现所述箱体的接地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不间断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包括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以用于所述箱体的接地以及导向安装。
13.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不间断电源。
CN202020446097.XU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箱体、不间断电源和通信设备 Active CN212435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6097.XU CN212435421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箱体、不间断电源和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6097.XU CN212435421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箱体、不间断电源和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35421U true CN212435421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92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46097.XU Active CN212435421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箱体、不间断电源和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354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8416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1621170B (zh) 电源供应器及其模块化电源连接接口
CN212435421U (zh) 一种箱体、不间断电源和通信设备
CN219067905U (zh) 便于组装的移动电源
CN112636433B (zh) 一种充电装置以及能量供给装置
CN218682799U (zh) 供电桌
WO2017088543A1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插座
CN219018505U (zh) 便携式移动电源
CN212812552U (zh) 一种散热型智能电源适配器
CN211556931U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116243775A (zh) 一种电源及计算设备
CN111969670B (zh) 便携式移动电源
CN210776388U (zh) 一种显卡坞
CN206742710U (zh) 一种方便检修的防静电散热配电柜
CN2894071Y (zh) 电源供应器
CN218242510U (zh) 受电座和受电装置
CN212786476U (zh) 一种大功率线路板
CN218449512U (zh) 受电设备
CN218867980U (zh) 一种桌面隔空充电型电源装置
CN221995764U (zh) 一种信息采集箱
CN218101569U (zh) 电源组件和移动电源
CN220797817U (zh) 应急电源
CN210924392U (zh) 一种计算机防尘机箱
CN206039424U (zh) 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高功率电源适配器
US20120275110A1 (en) Notebook computer power supp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3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