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64180Y - 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64180Y CN2664180Y CN 200320102615 CN200320102615U CN2664180Y CN 2664180 Y CN2664180 Y CN 2664180Y CN 200320102615 CN200320102615 CN 200320102615 CN 200320102615 U CN200320102615 U CN 200320102615U CN 2664180 Y CN2664180 Y CN 2664180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radiating fin
- heat pipe
- conducting substrate
- heat abstra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有一散热器,是在一导热基板上连设有至少一导热管,且在导热管上固设有多个散热鳍片,而两两散热鳍片之间则自然形成有一出风孔隙,且在每一散热鳍片的相同位置皆设有一容置口,容置口内再存在有一横流式风扇,当横流式风扇的风扇叶片转动时,其所产生的气流将可均匀的接触于每一散热鳍片四周,并自出风孔隙处排出。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大幅提高导热基板的散热功效,且由于气流的行进路径与散热鳍片平行,可有效降低工作噪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搭配横流式风扇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制程的日益精进,目前电子设备或计算机系统所使用的芯片或处理器体积愈来愈小,但其工作效率及运算速度却相对倍增,例如计算机系统的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其它电子装置。由于数据处理速度的增加,其伴随的工作温度也有增无减,为避免工作温度过高而影响中央处理单元的运算效率,甚至避免产生损毁的遗憾,因此必须在中央处理单元或电子装置上使用散热装置,以有效降低其工作高温。
一般而言,传统的散热装置10,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有一散热器15及一风扇11,其中,散热器15由一导热基板151上凸设有多个散热鳍片155所组合而成,而每一散热鳍片155之间则可自然形成有一出风口153。导热基板151固设于一芯片、中央处理单元(CPU)或电子装置19的顶表面,所以电子装置19工作时所产生的工作高温将可通过热传导方式而传输至导热基板151及各个散热鳍片155上。风扇11设置于散热鳍片155的顶侧位置,当其马达117工作而控制风扇叶片115转动时,其将可自进风口113处引进冷却空气,并吹向散热鳍片155,并将已传导至散热鳍片155上的工作高温经由出风口153处排出外界,借此以降低电子装置19所产生的工作高温。
请参阅图2A及图2B,分别为现有散热装置的气流行径示意图及构造侧视图,由于现有散热装置10的风扇一般都是采用轴流式风扇11,因此,其风扇叶片115转动后所产生的冷却气流A呈螺旋状态,此螺旋气流A在吹向散热鳍片155时将无可避免的去碰撞散热鳍片155,如此不仅将因为气流流动不顺畅或衰减而影响散热效率,且也会因此而产生恼人的工作噪音。
而且,风扇11的中央位置必须设有一马达117,再加上所形成的螺旋气流,因此,导热基板151的中央位置所得到的散热效果较差,而无法达到最佳散热效率。而且,由于风扇11设于散热鳍片155的顶侧位置,所以其冷却气流A将无法以最佳状况到达散热鳍片155的底侧位置及导热基板151,因此也将严重影响到最佳散热效率的实施。
因此,业界莫不投入大量的研发精神及成本,以改善现有散热装置所面临的技术缺憾,例如台湾专利公告第491519号“散热片结构改良(三)”、或台湾专利公告第500302号“散热片结构”所揭露的技术。但是,上述专利所揭露技术还是存在有以下缺憾:
风扇不是设于散热鳍片的顶侧端,就是选择设于其旁侧端,冷却气流还是难以到达位于较远处的散热鳍片或导热基板,严重影响最佳散热效率;
风扇采用轴流式风扇,其螺旋气流还是会去撞击散热鳍片,不仅影响散热效率,且会产生恼人的工作噪音;及
轴流式风扇的中央位置还是无法获得较佳的冷却气流,影响最佳散热效率的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可将冷却气流均匀的吹向每一散散鳍片,且其冷却气流可降低与散热鳍片的碰撞机率,借此不仅可大幅提高导热基板的散热功能,且由于气流的行进路径与散热鳍片平行,可有效降低工作噪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有:
一散热器,是在一导热基板上设有多个散热鳍片,两两散热鳍片之间可自然存在有一出风孔隙,且每一散热鳍片的相同位置都设有一容置口;及
一横流式风扇,是在一轴盘上设有多个风扇叶片,而每一风扇叶片皆存在于散热鳍片的容置口内,所述横流式风扇转动时所产生的气流接触所述散热鳍片,并自所述出风孔隙处排出。
上述的散热装置,其特点在于,还包括有至少一导热管,而每一导热管接触所述导热基板。
上述的散热装置,其特点在于,还包括有至少一导热管,而每一导热管接触所述散热鳍片。
上述的散热装置,其特点在于,还包括有至少一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包括有一底部管,且所述底部管起凸设有至少一直立管,其中所述底部管固定接触于导热基板,而所述直立管则接触于散热鳍片。
上述的散热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导热基板上固设有至少一导热管,且所述多个散热鳍片设置在所述导热管的一侧边。
上述的散热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散热鳍片上凿设有至少一可被所述直立管穿合的第一穿孔,所述每一散热鳍片通过所述第一穿孔接触且固定于所述导热管的不同位置。
上述的散热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导热管为一“ㄩ”型结构。
上述的散热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导热管位于底侧位置的底侧支撑柱接触于所述导热基板,而位于顶侧位置的顶侧支撑柱则穿合于所述散热鳍片。
上述的散热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横流式风扇的轴盘上设有至少一可被所述导热管穿合的第二穿孔。
上述的散热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导热基板与散热鳍片之间还存在有一底部进风口。
上述的散热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横流式风扇的轴盘底侧凹设有至少一支撑架,并固定一马达,而支撑架的侧边则自然形成有一顶部进风口。
上述的散热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散热鳍片与导热基板成水平放置。
上述的散热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散热鳍片与导热基板成垂直角度、倾斜角度及其组合式的其中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可将冷却气流均匀的吹向每一散散鳍片,且其冷却气流可降低与散热鳍片的碰撞机率,可有效提升散热效率及降低工作噪音。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散热装置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2A为现有散热装置在风扇转动时产生气流的行径示意图;
图2B为现有散热装置在风扇转动时的构造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风扇转动时的气流流动行径图;及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又一实施例的构造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30主要包括有一散热器40及一横流式风扇(离心式风扇)50。其中,散热器40是在一导热基板49上连设有至少一导热管41,例如在此实施例中的一“ㄩ”型导热管,其底部管415可以交错方式横设于导热基板49的中央位置,借此可将连设于一如中央处理单元、芯片或各种电子装置39表面的导热基板49的工作高温排除。并且,在底部管415两侧端分别凸设有一直立管413。而且,每一个散热鳍片45上凿设有至少一第一穿孔455,第一穿孔455可被相对应的直立管413穿合,致使多个散热鳍片45可以以叠加方式固定且接触于导热管41上,而两两散热鳍片45之间自然形成有一出风孔隙47。每一散热鳍片45的相同位置可凿设有一容置口43。
另外,横流式风扇50是在一轴盘51底侧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风扇叶片55,两两风扇叶片55之间自然形成有一导流孔57。轴盘51如同散热鳍片45一样,在其适当位置处凿设有至少一顶部进风口53及可让直立管413穿合的第二穿孔59。且在顶部进风口53的部分位置,设有可连接所述轴盘51的支撑架515,其可用以固定一马达517。
再者,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时,将散热器40的导热基板49固设于电子装置39上表面,而每一散热鳍片45则可通过导热管41的直立管413穿合于第一穿孔455,以叠设于直立管413的不同位置,且与导热基板49呈平行状态。横流式风扇50通过其轴盘51上的第二穿孔59被直立管413穿合,以固定于散热鳍片45顶侧端,而其风扇叶片55及马达517则可自然容置于散热鳍片45的容置口43内。
在此实施例中,由于散热鳍片45固设于导热管41上,因此,其并不直接接触导热基板49,而在散热鳍片45与导热基板49之间存在有一可让外界空气进入横流式风扇50作用范围的底部进风口435,如此,横流式风扇50即可存在有一顶部进风口53及底部进风口435,当然也有助于散热效率的提高。
另外,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横流式风扇转动时的气流流动行径图;如图所示,当本实用新型横流式风扇50的风扇叶片55转动时,外界冷却气体G将可由顶部进风口53或底部进风口435而进入横流式风扇50的作用范围。经过风扇叶片55的作用后,其冷却气流A将以与散热鳍片45近乎平行的方式吹向散热鳍片45,且,经由散热鳍片的出风孔隙47而排出外界。
由于本实用新型横流式风扇50的风扇叶片55整个存在于每一个散热鳍片45所构成的容置口43内,可均匀的将冷却气流A散布于每一个散热鳍片45上,并无如现有散热装置一般有与风扇远近的问题,因此,可有效提高散热效率。
并由于风扇叶片55转动所产生的冷却气流A以与散热鳍片近乎水平的态样接触每一散热鳍片45,可大幅降低冷却气流A与散热鳍片45碰撞的机会,因此,不仅可达到最佳散热效率的实施,而且也可相对降低恼人的工作噪音。
而且,导热管41的底部管415以交错或横设方式通过导热基板49的中央位置,因此可将导热基板49中央位置处的工作高温适时通过直立管413或各个散热鳍片45而得以排出,因此有助于最佳散热效率的实施。
最后,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又一实施例的构造截面图;如图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其散热装置60主要是将多个散热鳍片65设置于散热基板49上,并与导热基板49形成一垂直角度或具有一倾斜角度,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鳍片65是固设于一可与导热基板49接触的导热管613、615上,两两散热鳍片65间同样自然形成有一出风孔隙67,且在每一散热鳍片65的相同位置凿设有一可让横流式风扇50容置的容置口63。
又,为了提高各个散热鳍片65的散热效果,且有助于方便固定横流式风扇50,所以,导热管61位于底侧位置的底侧支撑柱611将可接触于导热基板49,并通过一连管617而可在顶侧位置分别设有一顶侧支撑柱613或顶侧支撑柱615,同样可穿合于每一散热鳍片65的第一穿孔455。
当风扇叶片55转动时,其同样可自横流式风扇50的两侧边,容置口(第一进风口)63及第二进风口635,引入外界冷却空气G,并以轴进横出方式将冷却空气转换成与散热鳍片45近似水平的冷却气流A,且自出风孔隙67排出,如此同样可达到有效提高散热效率及减少工作噪音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将一横流式风扇设于散热鳍片所形成的容置口内,如此横流式风扇所产生的冷却气流将可向散热鳍片径向四周平均出风,借此有效提升散热效能。并利用横流式风扇以产生一与散热鳍片近似平行的冷却气流,可有效降低冷却气流碰撞散热鳍片的机会,降低工作噪音。还利用至少一导热管接触于导热基板的中央位置,以方便移除散热基板中央位置的工作高温,借此可达成最佳散热效率的实施。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散热器,是在一导热基板上设有多个散热鳍片,两两散热鳍片之间自然存在有一出风孔隙,且每一散热鳍片的相同位置都设有一容置口;及
一横流式风扇,是在一轴盘上设有多个风扇叶片,而每一风扇叶片皆存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的容置口内,所述横流式风扇所产生的气流经所述散热鳍片并自所述出风孔隙处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至少一导热管,而每一导热管接触所述导热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至少一导热管,而每一导热管接触所述散热鳍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至少一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包括有一底部管,且所述底部管起凸设有至少一直立管,其中所述底部管固定接触于导热基板,而所述直立管则接触于散热鳍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板上固设有至少一导热管,且所述多个散热鳍片设置在所述导热管的一侧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上凿设有至少一被所述直立管穿合的第一穿孔,所述每一散热鳍片通过所述第一穿孔接触且固定于所述导热管。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为一“ㄩ”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位于底侧位置的底侧支撑柱接触于所述导热基板,而位于顶侧位置的顶侧支撑柱则穿合于所述散热鳍片。
9、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流式风扇的轴盘上设有至少一可被所述导热管穿合的第二穿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板与散热鳍片之间还存在有一底部进风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流式风扇的轴盘底侧凹设有至少一固定一马达的支撑架,而支撑架的侧边则自然形成有一顶部进风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与导热基板成水平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与导热基板成垂直角度、倾斜角度及其组合式的其中之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320102615 CN2664180Y (zh) | 2003-11-03 | 2003-11-03 | 散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320102615 CN2664180Y (zh) | 2003-11-03 | 2003-11-03 | 散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64180Y true CN2664180Y (zh) | 2004-12-15 |
Family
ID=34340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32010261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64180Y (zh) | 2003-11-03 | 2003-11-03 | 散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664180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66375B2 (en) | 2006-12-01 | 2011-01-11 |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heat pipes |
CN101193535B (zh) * | 2006-12-01 | 2011-07-27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热管散热装置 |
CN101578025B (zh) * | 2008-05-07 | 2013-09-04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 |
-
2003
- 2003-11-03 CN CN 200320102615 patent/CN2664180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66375B2 (en) | 2006-12-01 | 2011-01-11 |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heat pipes |
CN101193535B (zh) * | 2006-12-01 | 2011-07-27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热管散热装置 |
CN101578025B (zh) * | 2008-05-07 | 2013-09-04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526721Y (zh) | 送风设备的风扇保护罩 | |
JP3094737U (ja) | 冷却ファン | |
CN1906419A (zh) | 鼓风装置和空调装置 | |
CN1838475A (zh) |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 |
CN1713374A (zh) | 带风扇的散热器 | |
CN1664376A (zh) | 送风机 | |
CN1198097C (zh) | 空调机 | |
CN2664180Y (zh) | 散热装置 | |
CN2604550Y (zh) | 散热装置 | |
CN2577163Y (zh) |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 |
CN2899406Y (zh) | 可导流下吹的散热装置 | |
CN1186535C (zh) | 侧吹式散热装置 | |
CN200961593Y (zh) | 双向气流产生装置 | |
CN2508028Y (zh) | 风扇的扇叶 | |
CN2556788Y (zh) | 侧吹式散热模块 | |
CN2549232Y (zh) | 散热器风扇导流装置 | |
CN1335644A (zh) | 散热装置 | |
CN2643045Y (zh) | 一种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结构 | |
CN2882204Y (zh) | 直立式风扇散热器结构 | |
CN2680909Y (zh) | 散热风扇的壳座 | |
CN2626051Y (zh) | 电子元件的侧吹式散热鳍片组合 | |
CN2466700Y (zh) | 侧向进风式散热组件 | |
CN2508394Y (zh) | 电脑散热器 | |
CN1249810C (zh) | 侧吹式散热装置 | |
CN200953244Y (zh) | 具有散热器的硬盘容置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1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