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30569Y - 自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30569Y
CN2630569Y CNU032623747U CN03262374U CN2630569Y CN 2630569 Y CN2630569 Y CN 2630569Y CN U032623747 U CNU032623747 U CN U032623747U CN 03262374 U CN03262374 U CN 03262374U CN 2630569 Y CN2630569 Y CN 263056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piston
planetary gear
mentioned
gear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032623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杉浦伸忠
判治二十三
冢本广幸
尾崎和久
早川庸一
小林启三
野崎和俊
野崎芳信
柏原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to CNU032623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3056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3056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3056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16H3/6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with compound planetary gear units, e.g. two intermeshing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2003/445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out permanen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input and the set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ix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hree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5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nine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71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using three freewheel mechanis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79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using freewheel type mechanisms, e.g. freewheel clutches
    • F16H2200/208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using freewheel type mechanisms, e.g. freewheel clutches three freewheel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其中将第2、第3离合器(C2、C3)配置成在轴方向上大略整齐排列并且使第2离合器(C2)的背面侧和第3离合器(C3)的前面侧相对面,在这些第2、第3离合器(C2、C3)的内径侧配置第1离合器(C1)。进而,使第2、第3离合器(C2、C3)的离合器鼓(37)的鼓部(37b)在轴方向上延伸,使其共用化,并且由第2油压机构的第2活塞(47)使第2离合器(C2)从轴方向前面侧进行离合,又由第3油压机构的第3活塞(53)使第3离合器(C3)从轴方向背面侧进行离合。从而构成第1~第3离合器(C1~C3)的紧凑配置,并且可以使这些离合器独立动作。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搭载在汽车上的自动变速器,具体是关于适用于在集中配置多个离合器的自动变速器中的该离合器部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特開平4-285347号公报的图5、图7的示意图中,公示了将汽车前进时独立动作的3个离合器C1、C2、C3集中配置在具有多个行星齿轮组的齿轮部的前侧的构成。
在该例中,如上述那样通过分别使3个离合器C1、C2、C3相互独立动作,可以实现前进6档的变速档。
然而,近来,根据提高燃油效率的要求,对自动变速器强烈要求实现多档化。另一方面,根据搭载性能的要求强烈要求自动变速器本身实现紧凑化。而在这些自动变速器中,对于多档化和紧凑化的要求是相互对立的。
如上述现有例那样,为了使3个离合器C1、C2、C3独立动作,只要使这3个离合器C1、C2、C3分别独立构成即可。但是,为了与每个变速档的接合状态对应,需要对3个离合器C1、C2、C3的配置进行组合,因此,存在很难构成紧凑的结构的问题。这样,虽然可以构成前进6档的变速档,但自动变速器整体变得大型化。即,在现有例所示的构成中,想要使多档化和紧凑化同时成立是很困难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集中配置前进时接合的3个离合器、并且在半径方向外侧在轴方向上并排配置2个离合器使其一方可以从前侧而另一方可以从背面侧实施按压操作、而在这2个离合器的内侧配置另一个离合器、这样来解决上述问题的离合器部的自动变速器,即,提供一种可以使多档化和紧凑化同时成立的自动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之1(例如参见图1、图3)是,在由离合器C1~C3以及止动装置B1~B4变更齿轮部24的动力传递路径、并且将输入部件12的转动以多个变速档例如前进6速,后退1速进行变速后传递给输出部件105、所构成的自动变速器1中,其特征是:将使上述输入部件12的转动与上述齿轮部24的不同转动部件连接的、在前进时接合的至少3个第1离合器C1、第2离合器C2、第3离合器C3与相对应的第1油压机构、第2油压机构、第3油压机构一起集中配置、构成离合器部,对上述第2、第3离合器C2、C3在外径侧使上述第2离合器C2的背面侧和上述第3离合器C3的前面侧相对面并在轴方向大略整齐排列进行配置,在这些第2、第3离合器C2、C3的内径侧配置上述第1离合器C1,使上述第2、第3离合器C2、C3的离合器鼓37的鼓部37b在轴方向上延伸成为共用,同时通过由上述第2油压机构的第2活塞47使上述第2离合器C2从轴方向前面侧进行离合,又由上述第3油压机构的第3活塞53使上述第3离合器C3从轴方向背面侧进行离合,分别由第1、第2、第3油压机构使第1、第2、第3离合器C1、C2、C3独立地进行离合。
本实用新型之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之1的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是:上述离合器鼓37在上述鼓部37b的前端侧上具有凸缘部37a,挟持上述凸缘部37a在其背面侧配置上述第2油压机构的第2活塞47,并且在其前面侧配置第3油压机构的第3活塞53,进一步上述第3活塞53的一部分经过上述鼓部37b的外径侧后在轴方向上向背面侧延伸,与上述第3离合器C3的背面侧对应。
本实用新型之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之2的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是:在上述离合器鼓37的上述凸缘部37a和上述第2活塞47之间形成第2油压室49,在上述凸缘部37a和上述第3活塞53之间形成第3油压室55。
本实用新型之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之3的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是:通过从向上述第2、第3油压室49、55供给油压的上述第2、第3离合器C2、C3的接合状态将上述第3油压室55的油压泄放而将上述第3离合器C3释放,将上述输入部件12的转动以上述多个变速档中的最高速档例如6速进行变速后传递给上述输出部件105。
本实用新型之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之1的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是:在上述第3离合器C3的内径侧与上述第3离合器C3在轴方向位置大略重叠,配置上述第1离合器C1。
本实用新型之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之5的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是:在上述第3离合器C3的内径侧配置上述第3离合器C3的第3轮毂45,在上述第3轮毂45的内径侧配置上述第2离合器C2的第2轮毂42,在上述第2轮毂42的内径侧配置上述第1离合器C1。
本实用新型之7(例如参见图5、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之6的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是:上述第1离合器C1在上述前进档中的直接档例如4速档以下档位上接合,上述第2离合器C2在上述前进档中的直接档例如4速档以上档位上接合,上述第3离合器C3在上述前进档中的至少一个变速档例如3速档、5速档和后退档上接合,形成至少前进5档、后退1档。
本实用新型之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之7的自动变速器1中,其特征是:上述第1离合器C1在上述前进档中的1速档~4速档上接合,上述第2离合器C2在上述前进档中的至少4速档以及5速档上接合,上述第3离合器C3在上述前进档中的3速档以及5速档和后退档上接合,形成至少前进5档、后退1档。
本实用新型之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之8的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是:在上述第1离合器C1的轴方向前面侧,并且在上述第2离合器C2的内径侧配置上述第1机构的第1活塞32。
本实用新型之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之9的自动变速器1中,其特征是:在上述第1活塞32的背面侧配置与上述第1活塞32之间构成第1撤消室36的第1撤消板34,在上述第1活塞32的前面侧配置与上述第1活塞32之间构成第1油压室33的第1离合器鼓26的凸缘部26a,在上述第1离合器鼓26的凸缘部26a的前面侧配置第2机构的第2撤消板50,在上述第2撤消板50的前面侧配置与上述第2撤消板50之间构成第2撤消室52的第2活塞47,在上述第2活塞47的前面侧配置与上述第2活塞47之间构成第2油压室49的第2、第3离合器C2、C3的离合器鼓37的凸缘部37a。
本实用新型之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之8的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是:包括上述第1、第2、第3离合器C1、C2、C3、在与上述输出部件105之间介入安装的双级行星齿轮组的第1行星齿轮组3以及单级行星齿轮组的第2、第3行星齿轮组4、5、使上述第1、第2、第3行星齿轮组3、4、5的转动部件离合的第1、第2、第3、第4止动装置第1止动装置:第1制动器B 1以及第1单向离合器F1,第2止动装置:第2制动器B2,第3止动装置:第3制动器B3以及第2单向离合器F2,第4止动装置:第4制动器B4以及第3单向离合器F3,上述第1离合器C1的输出侧部件中间轴3 1与上述第2、第3行星齿轮组4、5的恒星齿轮S2、S3一体构成,上述第2离合器C2的输出侧部件第2套筒轴43与上述第2行星齿轮组4的行星架CR2以及上述第3行星齿轮组5的内齿圈R3一体构成并且由第4止动装置B4、F3进行离合,上述第3离合器C3的输出侧部件第3轮毂45与上述第1行星齿轮组3的恒星齿轮S1一体形成并且由上述第3止动装置B3、F2进行离合,上述第1行星齿轮组1的行星架CR1由第1止动装置B1、F1进行离合,上述第1、第2行星齿轮组3、4的内齿圈R1、R2一体构成并且由上述第2止动装置B2进行离合,上述第3行星齿轮组5的行星架CR3与上述输出部件105一体构成,上述前进档的1速档,通过使上述第1离合器C1、第4止动装置F3接合实现,上述前进档的2速档,通过使上述第1离合器C1、第1、第3止动装置B3、F1、F2接合实现,上述前进档的3速档,通过使上述第1、第3离合器C1、C3、第1止动装置F1接合实现,上述前进档的4速档,通过使上述第1、第2离合器C1、C2接合实现,上述前进档的5速档,通过使上述第2、第3离合器C2、C3、第1止动装置B1接合实现,上述后退档,通过使上述第3离合器C3、第1、第4止动装置F1、B4接合实现。
本实用新型之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之11的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是:上述前进档的6速档,通过使上述第2离合器C2、第2止动装置B2接合实现,
本实用新型之13(例如参见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之11或1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是:在上述第1离合器C1的前面侧配置第4离合器C4,使其与上述第1离合器C1在轴方向上大略整齐排列,上述第1、第4离合器C1、C4的输入侧部件一体构成,上述第4离合器C4的输出侧部件和上述第2、第3行星齿轮组4、5的恒星齿轮S2、S3一体构成,在上述第1离合器C1的输出侧部件和上述第4离合器的输出侧部件之间介入安装单向离合器F0。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1,通过对第2、第3离合器在外径侧使第2离合器的背面侧和第3离合器的前面侧相对面并在轴方向大略整齐排列进行配置,在这些第2、第3离合器的内径侧配置第1离合器,由于可以缩短集中配置这3个离合器时的在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缩短自动变速器在轴方向上的长度,实现自动变速器整体的紧凑化。
另外,通过使第2、第3离合器的离合器鼓的鼓部成为共用,由于可以省略1个离合器鼓,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实现自动变速器的紧凑化。
进一步,通过由第2油压机构的第2活塞使第2离合器从轴方向前面侧进行离合,又由第3油压机构的第3活塞使第3离合器从轴方向背面侧进行离合,即使上述那样使离合器鼓共用,也可以分别由第2、第3油压机构使第2、第3离合器独立离合。即,包含第1离合器,可以分别使第1~第3离合器独立动作。这样,如后面的实施例所述那样,可以增加1档变速档。例如,可以将现有的前进5速变成前进6速。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2,通过挟持共用化的离合器鼓的凸缘部,在其背面侧配置第2油压机构的第2活塞,并且在其前面侧配置第3油压机构的第3活塞,进一步第3活塞的一部分经过鼓部的外径侧后在轴方向上向背面侧延伸,与第3离合器的背面侧对应,例如,对于第2离合器可以从其前面侧利用第2活塞使其动作,对于第3离合器可以从其背面侧利用第3活塞使其动作。即第2离合器利用第2活塞从前面侧向背面侧按压,另外,第3离合器利用第3活塞从背面侧向前面侧吸引,分别使其接合。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可以实现自动变速器的紧凑化,并且第2、第3离合器独立动作。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3,通过在离合器鼓的凸缘部和第2活塞之间形成第2油压室,在该凸缘部和第3活塞之间形成第3油压室,上述离合器鼓的共用化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使油压机构的一部分共用,进而使自动变速器更加紧凑化。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4,对上述构成的自动变速器的具体动作状态进行规定,在第2、第3离合器的接合状态下,通过保持第2离合的接合状态,而将第3油压室的油压泄放,将第3离合器释放,可以形成最高变速档。这样,如后面的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可以增加1档变速档。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5,对于第1离合器的配置,对本实用新型之1的配置在第2、第3离合器的内径侧作进一步限定,使其在第3离合器的内径侧与其在轴方向位置大略重叠。其作用、效果与本实用新型之1相同。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6,对于第1离合器的配置,对本实用新型之5作进一步限定,在第3离合器的内径侧配置第3轮毂,在第3轮毂的内径侧配置第2离合器的第2轮毂,进一步在第2轮毂的内径侧配置上述第1离合器。即,从外径侧向内径侧,依次配置第3离合器、第3轮毂、第2轮毂、第1离合器。其作用、效果和权利要求5相同。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7,通过直接档以下接合第1离合器,而在直接档以上接合第2离合器,第3离合器在前进档中的至少一个变速档和后退档时动作,可以实现前进5速档、后退1档。即,在实现这样的变速档的情况下还能使自动变速器紧凑化。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8,接合第1、第2、第3离合器的变速档,依次是1速档~4速档、4速档以及5速档、3速档以及5速档,是对本实用新型之7的更具体的限定。其作用、效果与本实用新型之7相同。
本实用新型之9,是对本实用新型之8的构成进一步具体化。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10,由于设置第2撤消板,与第2撤消板之间构成第2撤消室,在确保离合器部的紧凑性的情况下,可以可靠撤消向第2离合器供给的油压。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11,可以使离合器部紧凑化,实际构成前进5速档、后退1档的自动变速器。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12,可以使离合器部紧凑化,实际构成前进6速档、后退1档的自动变速器。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13,由于4-5速档的变速可以由单向离合器进行,可以提高控制性。另外,在4个离合器(第1、第2、第3、第4离合器)集中配置的情况下,可以紧凑化,并且可以至少使第1、第3离合器独立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整体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中变矩器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中多档变速机构前部的离合器部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中多档变速机构后部的齿轮部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中多档变速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中多档变速机构的动作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中多档变速机构的速度曲线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2中多档变速机构前部的离合器部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2中多档变速机构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中多档变速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中:1—自动变速器、2—变矩器、3—第1行星齿轮组、4—第2行星齿轮组、5—第3行星齿轮组、6—多档变速机构、9—变速箱壳体、12—输入部件(输入轴)、23—离合器部、24—齿轮部、26—第1离合器鼓、26a—第1离合器鼓的凸缘部、31—输出侧部件(中间轴)、32—第1活塞、33—第1油压室、34—第1撤消板、36—第1撤消室、37—第2、第3离合器的离合器鼓、37a——离合器鼓的凸缘部、37b—离合器鼓的鼓部、42—第2轮毂、47—第2活塞、49—第2油压室、50—第2撤消板、52—第2撤消室、53—第3活塞、53d—第3活塞的一部分、54—第3撤消板、55—第3油压室、57—第3撤消室、105—输出部件(输出轴)、130—第1齿轮组(前齿轮组)、131—第2齿轮组(后齿轮组)、135—第3转动部件、136—第2转动部件、137—第1转动部件、138—第4(输出)转动部件、140—输入侧部件(第1离合器鼓)、B1—第1制动器、B2—第2制动器、B3—第3制动器、B4—第4制动器、C1—第1离合器、C2—第2离合器、C3—第3离合器、F0—单向离合器(第4单向离合器)、F1—第1单向离合器、F2—第2单向离合器、F3—第3单向离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变速器整体的截面图,图2、图3、图4是表示其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图1~图4中左侧为前面侧(前方)、右侧为后面侧(背面侧:后方)。
自动变速器1,如图1所示,包括变矩器2、和具有3个行星齿轮组(第1行星齿轮组3、第2行星齿轮组4、第3行星齿轮组5)的多档变速机构6,这些变矩器2以及多档变速机构6在1个轴上串联配置,并且被收容在由变矩器壳体7和变速箱壳体9构成的一体壳体中。
变矩器2,如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与发动机输出轴(图中未画出)连接的盖体10上的泵轮11、连接在多档变速机构6的输入轴12上的涡轮转子13、通过单向离合器15支撑的定子16,并且还包括通过弹簧减震器17将上述盖体10和输入轴12机械连接的锁止离合器19。另外,在变矩器壳体7和变速箱壳体9(参见图1)之间部分上固定油泵壳体20,在该油泵壳体20中配置油泵21,并且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上述盖体10上。进一步,在油泵壳体20的后侧面(背面侧:图2中的右侧)上固定油泵盖22,在该油泵盖22上固定上述单向离合器15的内座圈,并且形成各油路。
如图1所示,上述多档变速机构6,成为前面侧的前方部分(变矩器侧)成为离合器部23,成为背面侧的后方部分(输出轴侧)成为齿轮部24。
在离合器部23中,将3个离合器,即第1离合器C1、第2离合器C2、第3离合器C3与其油压机构(油压伺服机)集中配置。这3个离合器中的第2、第3离合器C2、C3,在外径侧上将第2离合器C2配置在前面侧,第3离合器C3配置在背面侧上。即,第2、第3离合器C2、C3,在外径侧使第2离合器C2的背面侧和第3离合器C3的前面侧相对面,在轴方向上大致整齐排列配置。然后,在第2、第3离合器C2、C3的内径侧配置第1离合器C1。详细讲,第1离合器C1在轴方向上与第2离合器C2不重叠,而配置在第3离合器C3的内径侧。
以下,参照图3(图1中离合器部23的放大图)详细说明离合器部23。
第1、第2、第3离合器C1、C2、C3,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撑在上述油泵盖体22的基座部22a的外周面上,并且通过与上述输入轴(输入部件)12连接的套筒25传递转动。
在套筒25的背面侧上固定第1离合器C1的第1离合器鼓26的凸缘部26a。在凸缘部26a的外径侧设置向背面侧延伸的鼓部26b。在鼓部26b的内周面上形成花键26c,在该花键26c中接合可以在轴方向上移动的多个传动板(外摩擦板)27。与这些传动板27离合的多个从动盘29,与在第1轮毂30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键30a接合并可在轴方向上移动。在该第1轮毂30的内径侧固定连接中间轴31。
使第1离合器C1离合的第1油压机构,具有在上述第1离合器鼓26的凸缘部26a的背面侧上配置的第1活塞32。第1活塞32,由第1离合器鼓26和输入轴12的外周面支撑并可在轴方向上移动,同时与第1离合器鼓26的凸缘部26a之间构成油密封的第1油压室33。第1活塞32的外径侧的后端部32a配置在与第1离合器C1的前面对向的位置上。在第1活塞32的背面侧上配置其内径侧固定在输入轴12的外周面上的第1撤消板34。第1撤消板34的前面和第1活塞32的背面之间收缩设置回位弹簧35,同时形成撤消向第1油压室33供给的离心油压的第1撤消室36。
这样构成的第1离合器C1,在输入轴12转动的状态下如果向第1油压室33供给规定的压力的油压时,第1活塞32抵抗回位弹簧35的弹性力向背面侧移动,使第1离合器C1接合。然后,通过该第1离合器C1的接合,输入轴12的转动,作为与中间轴31相同转动数的转动被传递。
以下对第2、第3离合器C2、C3详细说明。
在套筒25的外周面上在轴方向中央稍微靠前的前侧上,固定第2、第3离合器C2、C3用的第2、第3离合器鼓37(以下仅称为「离合器鼓37」)的凸缘部37a。在凸缘部37a的外径侧设置向背面侧延伸的鼓部37b。在鼓部37b的内周面上形成花键37c,在该花键37c中的前面侧上接合可以在轴方向上移动的第2离合器C2用的多个传动板(外摩擦板)39,并且背面侧上接合可以在轴方向上移动的第3离合器C3用的多个传动板(外摩擦板)40。即离合器鼓37加长了在轴方向上的长度,在轴方向上并排设置第2、第3离合器C2、C3用的传动板39、40。但是在多个传动板39中位于最后面侧的传动板39稍微靠后的背面侧上、以及在多个传动板40中位于最前面侧的传动板40稍微靠前后的前面侧上,在花键37c中安装不能在轴方向移动的止动板。这样,第2、第3离合器C2、C3可以独立动作。
与第2离合器C2的传动板39离合的多个从动盘41,与在第2轮毂42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键42a接合并可在轴方向上移动。在该第2轮毂42的内径侧固定连接由中间轴31支撑的并可自由转动的第2套筒轴43。
另一方面,与第3离合器C3的传动板40离合的多个从动盘44,与在第3轮毂45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键45a接合并可在轴方向上移动。在该第3轮毂45的内径侧固定连接由第2套筒轴43支撑的并可自由转动的第3套筒轴46。
使上述第2离合器C2离合的第2油压机构,具有在离合器鼓37的凸缘部37a的背面侧上配置的第2活塞47。第2活塞47,由离合器鼓37和套筒25的外周面支撑并可在轴方向上移动,同时与离合器鼓37之间构成油密封的第2油压室49。第2活塞47的外径侧的后端部47a配置在与第2离合器C2的前面对向的位置上。在第2活塞47的背面侧上配置其内径侧固定在套筒25的外周面上的第2撤消板50。第2撤消板50的前面和第2活塞47的背面之间收缩设置回位弹簧51,同时形成撤消向第2油压室49供给的离心油压的第2撤消室52。
使上述第3离合器C3离合的第3油压机构,具有在离合器鼓37的凸缘部37a的前面侧上配置的具有凸缘部53a的第3活塞53。并且,第3活塞53具有从凸缘部53a的外径侧经过离合器鼓37的外径侧向背面侧延伸的鼓部53b。鼓部53b,在其内径侧形成与在离合器鼓37的鼓部37b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键(图中未画出)接合的花键53,并且背面侧的一部53d配置在与第3离合器C3的背面侧对向(对应)的位置上。在第3离合器53的凸缘部53a的前面侧上配置其内径侧固定在套筒25的外周面的前端上的第3撤消板54。第3活塞53,由离合器鼓37、第3撤消板54、套筒25的外周面支撑并可在轴方向上移动。另外,在第3活塞53的凸缘部53a的背面侧和离合器鼓37的凸缘部37a的前面侧中间构成油密封的第3油压室55。进一步,在第3活塞53的凸缘部53a的前面侧和第3撤消板54之间收缩设置回位弹簧56,同时形成撤消向第3油压室55供给的离心油压的第3撤消室57。
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第2、第3离合器C1、C2、C3,第2、第3离合器C2、C3在外径侧使第2离合器C2的背面侧和第3离合器C3的前面侧相对面,并且在轴方向上大致整齐排列配置,另外,在这第2、第3离合器C2、C3的内径侧上配置第1离合器C1,并且,由于第2、第3离合器C2、C3的一部分被共用,离合器部23整体可以紧凑构成。
进一步详细讲,第1、第3离合器C1、C3之间位置关系,是第1离合器C1配置在第3离合器C3的内径侧使其与该第3离合器C3在轴方向位置上大略重叠。另外,在第3离合器C3的内径侧配置第3轮毂45,在该第3轮毂45的内径侧配置第2轮毂42,在该第2轮毂42的内径侧配置第1离合器C1。即,这些部件,从外径侧向内径侧,按照第3离合器C3、第3轮毂45、第2轮毂42、第1离合器C1的顺序,在轴方向上大略重叠,依次进行配置。
并且,通过由第2油压机构的第2活塞47使第2离合器C2从前面侧离合,另外,由第3油压机构的第3活塞53使第3离合器C3从后面侧离合,可以分别由第1、第2、第3油压机构使第1、第2、第3离合器C1、C2、C3单独离合。即,第1、第2、第3离合器C1、C2、C3分别可以独立动作。
即,在输入轴12转动的状态下向第1油压室33供给规定的压力的油压时,第1活塞32抵抗回位弹簧35的弹性力向背面侧移动,使第1离合器C1接合。然后,通过该第1离合器C1的接合,输入轴12的转动,通过第1离合器鼓26、第1轮毂30向中间轴传递。
另外,同样在输入轴12转动的状态下向第2油压室49供给规定的压力的油压时,第2活塞47抵抗回位弹簧51的弹性力向背面侧移动,从前面侧使第2离合器C2接合。然后,通过该第2离合器C2的接合,输入轴12的转动,通过离合器鼓37、第2轮毂42向第2套筒轴43传递。
进一步,同样在输入轴12转动的状态下向第3油压室55供给规定的压力的油压时,第3活塞53抵抗回位弹簧56的弹性力向前面侧移动,从背面侧使第3离合器C3接合。然后,通过该第3离合器C3的接合,输入轴12的转动,通过离合器鼓37、第3轮毂45向第3套筒轴46传递。
这样,第1、第2、第3离合器C1、C2、C3,通过第1、第2、第3油压机构,可以分别独立动作(离合)。此外,采用这样的构成,如后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变速器1,可以形成前进6速的变速档。
至此结束对离合器部23的说明,以下进行齿轮部24的说明。
如图1所示,齿轮部24被设置在上述多档变速机构6的后方部分(背面侧),3个行星齿轮组(第1行星齿轮组3、第2行星齿轮组4、第3行星齿轮组5)与其止动装置(第1~第4止动装置)一起集中配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1止动装置由第1制动器B1和第1单向离合器F1构成,另外,第2止动装置由第2制动器B2构成,第3止动装置由第3制动器B3和第3单向离合器F3构成,第4止动装置由第4制动器B4和第3单向离合器F3构成,
齿轮部24,如图4所示,从前方(输入部件12侧)开始依次配置、具有在第3套筒轴46上形成的恒星齿轮S 1的第1行星齿轮组3、具有连接在第2套筒轴43上的行星架CR2的第2行星齿轮组4、具有在中间轴31上形成的恒星齿轮S3的第3行星齿轮组5。进一步,在离合器部23和第1行星齿轮组3的轴方向之间的部分上配置第3制动器B3、第1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2单向离合器F2,另外,在第2行星齿轮组4和第3行星齿轮组5的轴方向之间的部分上配置第3单向离合器F1。
第3制动器B3由多板制动器构成,多张外制动板61与在变速箱壳体9上形成的花键9a接合,并且固定在第2单向离合器F2的外座圈62上的轮毂63与第3制动器B3的内制动盘65接合。第2单向离合器F2的内座圈由第3套筒轴46自身形成,第3制动器B3和第2单向离合器F2处在不同半径方向的位置上,配置在轴方向大略重叠的位置。
在第3制动器B3的轴方向后方侧,配置该第3制动器用油压机构66,该油压机构66由、连接在变速箱壳体9上在轴方向以及转动方向上不能移动的气缸部件67、在该气缸部件67中油密封状嵌接、其前方端部69a与第3制动器B3对向的活塞部件69、所构成。进一步,配置与在气缸部件67的内周面花键接合的、第1单向离合器F1的外座圈70,该第1单向离合器F1的内座圈71和第1行星齿轮组3中的行星架CR1的基座部72花键接合。然后,第3制动器用油压机构66和和第1单向离合器F1处在不同半径方向的位置上,配置在轴方向大略(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此外,上述活塞部件69的前端部分形成为梳齿状,在该梳齿之间的部分上配置回位弹簧73。因此,第2单向离合器F2以及第1单向离合器F1在轴方向上并排配置,并且在第3制动器B3及其油压机构66的外径侧,在轴方向上大略重叠配置上述第1、第2单向离合器F1、F2。
第1行星齿轮组3由具有与恒星齿轮S1啮合的小齿轮P1a和与内齿圈R1啮合的小齿轮P1b的双级行星齿轮组所构成(参见图5)。支撑这些相互啮合的小齿轮P1a、P1b的行星架CR1,其基座部72被支撑在第3套筒轴46上并可以自由转动,并且恒星齿轮S1一体形成在第3套筒轴46上。进一步,内齿圈R1,在其后方端由花键接合的板75规定轴方向位置的状态下被支撑并可自由转动,同时与第2行星齿轮组4的内齿圈R2花键接合。
而且,第1制动器B1由多板制动器构成,其多张外制动板76与在变速箱壳体9上形成的花键9b(与上述花键9a连续形成)接合,并且与第3制动器用气缸部件67一起被限制在前方方向上的移动。第1制动器B1的内制动盘79,与在构成行星架CR1的盖状部件80的外径侧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键相接合。该盖状部件80,其外径侧平坦面80a延伸以便覆盖第1行星齿轮组3,与在该外径侧平坦面80a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键相结合的第1制动器B1,配置成与第1行星齿轮组3的外径侧在轴方向大略重叠(正确讲在第1行星齿轮组3的宽度内收容第1制动器B1)。
在第1制动器B1的后方侧,配置该第1制动器用油压机构81。该油压机构81具有固定配置在变速箱壳体9的阶梯小径部9c上的气缸部件82和与其油密封状嵌接的活塞部件83,该油压机构81,第1、第2行星齿轮组3、4的外径侧,配置成在轴方向上骑跨的状态。即,在第1行星齿轮组3的外径侧,对该第1行星齿轮组3的规定的转动部件(CR1)止动的第1制动器B1及其油压机构81,配置成与该第1行星齿轮组3在轴方向上至少一部分重叠。此外,上述活塞部件83成梳齿状向第1制动器B1延伸,并且在该梳齿之间配置回位弹簧85。
第2行星齿轮组4由单级行星齿轮组所构成,支撑小齿轮P2的行星架CR2与第2套筒轴43花键接合。另外,恒星齿轮S2通过花键一体接合在中间轴31上,并且内齿圈R2通过花键一体接合在第1行星齿轮组3的内齿圈R1上。该第2行星齿轮组4,比双级行星齿轮组构成的第1行星齿轮组3的直径要小,因此,在内齿圈R2的前方端形成向外径方向延伸的鳄部86,该鳄部86的外周部与板75一起通过花键一体连接在内齿圈R1的内周面上。第1制动器用油压机构81,除其活塞延伸部以外,在上述小径构成的第2行星齿轮组4的外径侧上与第2制动器B2一起配置。因此,该油压机构81,尽管由于在变速箱壳体9的阶梯小径部9c而成为小直径,也可以确保规定的承压面积,具有与该第1制动器B1的所需要的力矩对应的力矩容量。
而且,在第1制动器用油压机构81的后方侧配置第2制动器B2。该第2制动器B2由多板制动器构成,其多张外制动板87与上述成为小径部的变速箱壳体9的内花键9d接合,内制动盘89与在内齿圈R2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键相接合,配置成与第2行星齿轮组4在轴方向大略重叠(正确讲在第2行星齿轮组4的宽度内收容第2制动器B2)。
在第2制动器B2的后方侧配置该第2制动器用油压机构90。该油压机构90具有固定配置在变速箱壳体9的内周面上的气缸部件91和与其油密封状嵌接的活塞部件92,该活塞部件92,与其他活塞部件69、83具有向制动器延伸的并且在梳齿之间配置有回位弹簧73、85的延伸部的情况相比较,是没有这样的延伸部的短结构。该油压机构90,配置成在第2制动器B2的后方侧,与第2行星齿轮组4的后端部一部分重叠,并且与其活塞部件92的前端部大略整齐排列。然后,第2制动器B2的外制动板87以及内制动盘89,其外径部分上按照规定的间隔形成缺口,在该缺口部93中配置在设置在活塞部件92的前端部的支撑板95和变速箱壳体9等的固定部件之间收缩设置的回位弹簧96。
在上述第2制动器用油压机构90的后方侧、即在第2行星齿轮组4和第3行星齿轮组5之间的部分上,配置第3单向离合器F3。第2行星齿轮组4的后行星架板97、和第31行星齿轮组5的内齿圈R3通过连接部件99连接。第3单向离合器F3具有成为固定侧的外座圈100和成为可动侧的内座圈101,外座圈100的外周面与变速箱壳体9花键接合,并且内座圈101的内周面与连接部件99的基座部99a花键接合。
上述外座圈100,与滚轮或者支柱等连接部件102部分,使其接合部分的宽度一致进行加宽,并且向外径方向其前后两方逐渐变窄,并且在外径端只在后方侧延伸出成鳄状。这样,该外座圈100,在轴方向上具有与比较长的连接部件102一致的接合面,并且与变速箱壳体9之间的接合部分也由上述鳄状延伸部确保规定的轴方向长度,具有规定的力矩容量,同时其前方侧凹陷,形成凹部100a,在该凹部100a中收容第2制动器用油压机构90的后方部分,包含该油压机构90的第2制动器装置可以配置在第2行星齿轮组4的外径侧(至少一部分在轴方向上重叠),可以使自动变速器1整体在轴方向上短缩化。即,上述油压机构90,配置在第2行星齿轮组4以及第3单向离合器F3之间的部分上,紧凑构成。
上述内座圈101,使与接合部件102的接合部分与该接合部件的宽度一致进行加宽,并且向其内径侧逐渐变窄,和上述同样,可以确保接合面积的力矩容量,同时确保连接部件99和后行星架板97之间的花键连接空间。
在上述第3单向离合器F3的后方侧配置第3行星齿轮组5。该第3行星齿轮组5由单级行星齿轮组构成,内齿圈R3在连接部件99的凸缘99b外周面上接合,与行星架CR2连接。另一方面,恒星齿轮S3在中间轴31的后方端部与该中间轴31一体形成,并且支撑小齿轮P3的行星架CR3与输出轴105一体形成。中间轴31在恒星齿轮S3部分直径最大,向前方依次缩小的分段结构所构成。行星架CR3,在输出轴105的前端侧扩大成鳄状。输出轴105,通过将中间轴31的后端凸出部31a和输出轴105的前端中空部105a嵌接被支撑,可以自由转动但不能在轴方向上移动。此外,中间轴31通过将其前端部嵌接在输入轴12(参见图3)被支撑,并可自由转动,其两端部分别通过输入轴12以及输出轴105间接被支撑在变速箱壳体9上。另外,输出轴105,其前端部通过轴承直接被支撑在变速箱壳体9的后侧9e的鳄部9f上,同时其后部分通过轴承直接被支撑在延伸壳体(固定在变速箱壳体9的后端部上,图中未画出)。
在上述第3单向离合器F3的后方侧配置第4制动器B4。该第4制动器B4,由多板制动器构成,多张外制动板106与第3单向离合器F3的外座圈100一起与变速箱壳体9的内周面上的内花键9d接合,并且由卡环(图中未画出)限制在轴方向移动,又内制动盘107与在内齿圈R3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键接合。该第4制动器B4配置成与第3行星齿轮组5的外径侧与该第3行星齿轮组5在轴方向大略重叠(至少一部分重叠)。
在上述第4制动器B4和第3行星齿轮组5的后方侧上配置第4制动器用油压机构109。该油压机构109由以变速箱壳体9的后端部内周面、后侧9以及鳄部9f作为气缸的双活塞型所构成,具有第1活塞部件110、中间支撑部件111以及第2活塞部件112。第1活塞部件110与上述气缸油密封状嵌接,并且在其外径侧具有向前方凸出的延伸部110a以及在其内径侧具有向后方凸出的轮毂部110b,延伸部110a与内花键9d接合并且与上述第4制动器B4对向。
中间支撑部件111,通过将其内径侧嵌接在轮毂部110中,与气缸油密封状嵌接,其外径侧延伸部靠接在变速箱壳体9的后侧9e上。第2活塞部件112,通过将其外径侧与上述外径侧延伸部的内周面相接,与气缸油密封状嵌接,并且其内径部分靠接在第1活塞部件110的轮毂部110b上。此外,在第1活塞部件110、和设置在变速箱壳体9的鳄部9f上的支撑板114之间收缩设置回位弹簧113。
因此,第4制动器用油压机构109,利用变速箱壳体9的后端面具有大承压面积,并且采用由第1、第2活塞部件110、112构成的双活塞,可以获得更大的承压面积,获得与上述第4制动器B4的设定力矩容量相适应的大按压力。此外,在行星架CR3的外径侧一体设置驻车齿轮115,通过由贯通变速箱壳体9设置的驻车柱116卡接驻车齿轮115,将输出轴105固定。另外,第4制动器用油压机构109的第1活塞部件110,在嵌住驻车齿轮115的同时,在只有驻车柱116部分为缺口,并且在第3行星齿轮组5的外径侧,配置成只有极少部分在轴方向上重叠。
以下,对上述构成的多档变速机构6的作用、效果,根据自动变速机构1的多档变速机构6的示意图的图5、动作表的图6以及速度曲线图的图7进行说明。
多档变速机构6,根据功能可以划分为由第1行星齿轮组3构成的前部齿轮组(第1齿轮组)130、由第2行星齿轮组4以及第3行星齿轮组5构成后部齿轮组(第2齿轮组)131,并且后部齿轮组131,由通过中间轴31连接的两个恒星齿轮S2、S3构成的第1转动部件137、通过连接部件99连接的行星架CR2以及内齿圈R3构成的第2转动部件136、相互连接的内齿圈R1、R2构成的第3转动部件135、连接在输出轴105上的内齿圈CR3构成的第4(输出)转动部件138、的合计4个转动部件所构成。
而且,第1转动部件137通过中间轴3 1连接在位于离合器部23内径侧的第1离合器C1上,第2转动部件136通过第2套筒轴43在离合器部23的外径侧连接在位于前方侧的第2离合器C2上,第1行星齿轮组3的输入部件的恒星齿轮S1,通过第3套筒轴46在离合器部23的外径侧连接在位于后方侧的第3离合器C3上。
在前进档的1速(1速档:1ST)中,如图6所示,第1离合器C1接合,第3单向离合器F3动作,输入轴12与恒星齿轮S2、S3(第1转动部件137)连接,并且由第3单向离合器F3阻止行星架CR2以及内齿圈R3(第2转动部件137)的反转,输入轴12的转动(RIN)通过第1离合器C1直接输入到第3行星齿轮组5的恒星齿轮S3上。于是,通过由于第3单向离合器F3的动作而处于停止状态的内齿圈R3,在图7的速度曲线图中,成为曲线L1所示的状态,输出轴105从所连接的行星架CR3(输出转动部件138)取出正向转动的1速。此外,第2行星齿轮组4,虽然恒星齿轮S2转动,但处于空转状态。
这时,在1速状态以及起步时作用大的力矩,该力矩由第3单向离合器F3承受,该第3单向离合器F3,如图4所示,在第2、第3行星齿轮组4、5之间的部分上配置在轴方向比较长的空间中,特别是该止动部件(滚轮或者支柱)102以及与其相接的外座圈100以及内座圈101部分的面积比较大,可以可靠承受上述大的力矩。另外,第1离合器C1,在离合器部23的内径侧由独立的第1油压机构操作。
在前进档的2速(2速档:2ND)中,如图6所示,在1速时的第1离合器C1接合的基础上,第3制动器B3也接合,并且第3单向离合器F3的动作被解除,第1、第2单向离合器F1、F2动作。在该状态下,第1行星齿轮组3,根据由锁止状态的第1单向离合器F1处于停止状态的行星架CR1、以及由于第3制动器B3的止动而处于锁止状态的第2单向离合器F2造成停止状态的恒星齿轮S1,而处于停止状态,因此,连接在该内齿圈R1上的第2行星齿轮组4的内齿圈R2也处于停止状态。
然后,输入轴12的转动通过第1离合器C1从恒星齿轮S2输入到第2行星齿轮组4,通过恒星齿轮S3输入到第3行星齿轮组5。第2单向离合器F2,如上所述阻止内齿圈R2的转动(速度=0),在图7的速度曲线图中,成为曲线L2所示的状态,输出轴105从所连接的行星架CR3输出正向转动的2速。
这时,内齿圈R2的转动力矩通过第1、第2单向离合器F1、F2由第3制动器B3承受,利用第1单向离合器F1的力矩承受能力,可以减轻第2单向离合器F2以及第3制动器3的力矩承受能力,可以实现第2单向离合器F2以及第3制动器3的小容量化以及小型化。这样,第3制动器B3及其油压机构66,以及第1、第2单向离合器F1、F2可以集中、紧凑配置在第1行星齿轮组3的前方部分。
在前进档的3速(3速档:3RD)中,如图6所示,在1、2速时的第1离合器C1接合的基础上,第3离合器C3也接合,并且第2单向离合器F2的动作被解除,保持第1单向离合器F1动作。在该状态下,输入轴12的转动,在这之前通过第1离合器C1向后部齿轮组131输入的基础上,也通过第3离合器C3输入到前部齿轮组130的恒星齿轮S1,并且行星架CR1由第1单向离合器F1锁止。
于是,第1行星齿轮组3,通过向恒星齿轮S1施加输入轴2的转动、以及行星架CR1锁止,在图7的速度曲线图中,成为曲线L3所示的状态,从作为前部齿轮组130的输出部件的内齿圈R1,将正向转动RV1向作为后部齿轮组131的输入部件的第2行星齿轮组4的内齿圈R2输出。另一方面,在后部齿轮组131上由于将输入轴12的转动RIN向恒星齿轮S2、S3输入,上述向内齿圈R2输入的转动RV1,如图7的曲线L4所示,被合成,从连接在输出轴105上的行星架CR3输出3速挡的转动。此外,第3制动器B3,虽然处于接合状态,由于第2单向离合器F2为空转状态,该第3制动器B3不参与变速。
这时,第1单向离合器F1承担向第1行星齿轮组3传递的反力,在3速状态下,由于经过该前部齿轮组130的第1行星齿轮组3的力矩、和通过第1离合器C1直接向后部齿轮组131传递的力矩被合成,上述第1单向离合器F1所承担的反力矩,只是传递力矩整体的一部分。因此,该第1单向离合器F1,具有小力矩容量就足够了,可以在第1行星齿轮组3的前方比较狭小空间中与其他止动装置的第3制动器B3、第2单向离合器F2一起集中配置。
另外,第3离合器C3,通过向第3油压机构供给油压,使第3活塞53向轴方向前方移动,通过使第3活塞53的背面侧的一部分53d从背面侧向前面侧按压第3离合器C3的传动板40以及从动盘41,进行连接。如上所述,虽然第2离合器C2,和第3离合器C3共有离合器鼓37,这些传动板39、40在轴方向上并排,与离合器鼓37内面的花键37c接合,但由于使这些动作的第2活塞47、第3活塞53分别独立动作,该第3离合器C3的动作,不会对第2离合器C2产生影响。
在前进档的4速(4速档:4TH)中,如图6所示,在1、2、3速时的第1离合器C1接合以及第3离合器C3接合的基础上,第2离合器C2也接合,并且第1单向离合器F1的动作被解除。在该状态下,输入轴12的转动,在这之前通过第1离合器C1向后部齿轮组131的恒星齿轮S2、S3输入的基础上,也通过第2离合器C2向行星架CR2以及内齿圈R3输入,该后部齿轮组131,即第2、第3行星齿轮组4、5整体成为直接转动,成为图7的曲线L5所示的状态,从连接在输出轴105上的内齿圈CR3输出4速挡的转动。
这时,第3离合器C3以及第3制动器B3,如图6所示,虽然处于接合状态,第1行星齿轮组3、通过第2离合器C2向恒星齿轮S1传递输入轴12的转动,另一方面,第2行星齿轮组4,由于与输入轴12处于直接连接状态而正向转动,因此也向连接在内齿圈R2的内齿圈R1输入该输入轴12的转动,成为图7的曲线L6的状态,构成前部齿轮组130的第1行星齿轮组3整体为直接连接状态,进行空转。另外,在该4速状态下,前部齿轮组130以及后部齿轮组131,均处于直接状态,第1~第4止动装置,即第1~第4制动器B1~B4以及第1~第3单向离合器F1~F3等均不动作,不承担反力。
另外,第2离合器C2,通过向第2油压机构供给油压,第2活塞47向轴方向后方移动,其后端部47a通过按压传动板39以及从动盘41,进行连接。这时,如上所述,第3离合器C3虽然保持接合状态,该第2离合器C2的动作对第3离合器C3的接合状态不产生任何影响。
在前进档的5速(5速档:5TH)中,如图6所示,第1离合器C1的接合被解除,第2、第3离合器C2、C3仍然保持接合状态,并且第1制动器B1接合。在该状态下,输入轴12的转动,通过第2离合器C2,向后部齿轮组131的第2行星齿轮组4的行星架CR2以及第3行星齿轮组5的内齿圈R3输入,同时也通过第3离合器C3向前部齿轮组130的第1行星齿轮组3的恒星齿轮S1输入。于是,由于行星架CR1被第1制动器B1止动,前部齿轮组130,成为图7的曲线L3所示的状态,从内齿圈R1将减速的正向转动RV1向后部齿轮组131的内齿圈R2输出。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于向后部齿轮组131的行星架CR2以及内齿圈R3,输入输入轴12的转动,速度曲线成为图7的曲线L7,从行星架CR3向输出轴105输出,输出5速挡的转动。这时,第3制动器B3,如图6所示,虽然处于接合状态,由于第2离合器C2处于空转状态,该第3制动器B3不参与任何变速。
另外,在该5速状态,第1制动器B1虽然承担上述传递力矩的反力,由于是高速状态的5速,只需要小的力矩容量就足够,并且,来自经过第2离合器C2的路径、和经过第3离合器C3的路径的力矩,由于是经后部齿轮组131合成后向输出轴105传递,止动行星架CR1以及内齿圈R1的第1制动器B1的力矩容量,只是传递力矩整体的一部分,可以进一步减小力矩容量。因此,该第1制动器B1,在第1行星齿轮组3的外径侧可以在轴方向上设置成比较短,并且其油压机构81,也在跨接相邻的第1、第2行星齿轮组3、4的外径侧上,可以设置在比较短的小空间中,上述第3制动器B3及其油压机构81可以设置在第1行星齿轮组3的外径侧中比较小的空间中。
另外,第1离合器C1,通过释放第1油压机构的第1油压室33的油压,由回位弹簧35使第1活塞32向轴方向前方移动,解除对传动板27和从动盘29的按压。这时,第1离合器鼓26虽然比较高速转动,第1撤消室36内的油,根据该转动而产生离心油压,快速将上述第1油压室33内的油排出。
在前进档的6速(6速档:6TH)中,如图6所示,第3离合器C3的接合被解除,同时第2离合器C2仍然保持接合状态,并且第2制动器B2接合。在该状态下,输入轴12的转动,通过第2离合器C2向后部齿轮组131的第2行星齿轮组4的行星架CR2以及第3行星齿轮组5的内齿圈R3输入。另一方面,由于内齿圈R2被第2制动器B2止动,由于上述行星架CR2的转动,恒星齿轮S2、S3以比上述5速高的速度正向转动。通过上述内齿圈R3的转动和该恒星齿轮S3的高速转动,从行星架CR3向输出轴105输出比5速更高的6速转动。该6速与图7的曲线L8对应。这时,第1、第3制动器B1、B3,如图6所示,虽然为接合状态,由于第1、第2单向离合器F1、F2处于空转状态,第1、第3制动器B1、B3不参与任何变速。另外,第3离合器C3被释放,第3油压室55的油压,由于第3撤消室57的油作用形成的离心油压,而快速被释放。
另外,在该6速状态,第2制动器B2虽然承担上述传递力矩的反力,由于是比上述5速更高速状态的6速,只需要小的力矩容量就足够。因此,和第1制动器B1的情况相同,第2制动器B2在第2行星齿轮组4的外径侧可以在轴方向上设置成比较短,并且其油压机构90,也可以设置在第3单向离合器F3的前面侧的比较短小的空间中。
在本实施例中,图6表明,1速~4速的变速由单向离合器实现,4-5变速以及5-6变速由离合器到制动器变速实现。
另一方面,在档位下降时,第2离合器C2和第3离合器C3动作,如图6所示,是在从6速到5速、从4速到3速、然后从3速到2速的档位下降时。
在这任一种情况下,由于第2、第3油压机构的第2、第3活塞47、53分别独立动作,可以分别使传动板39、40以及从动盘41、44独立离合,一方的离合器的动作对另一方的离合器动作以及接合状态不产生任何影响。
在后退(后退档:REV)中,如图6所示,第3离合器C3接合,并且第4制动器B4以及第1单向离合器F2止动。在该状态下,输入轴12的转动,通过第3离合器C3输入给前部齿轮组130的恒星齿轮S1,行星架CR1由第1单向离合器F1止动,速度曲线成为图7的曲线L3所示状态,从内齿圈R1,将正向转动的输出转动RV1向后部齿轮组131的内齿圈R2输出。该后部齿轮组131,由于内齿圈R3以及行星架CR2被第4制动器B4止动,成为图7的曲线L10所示状态,从行星架CR3向输出轴105输出后退转动。
这时,在该后退状态,减速产生的大力矩虽然作用在对上述内齿圈R3以及行星架CR2止动的第4制动器B4上,该第4制动器B4,在第3行星齿轮组5的外径侧的在与该第3行星齿轮组5大略重叠的轴方向上形成为比较长,并且该油压机构109,由配置在变速箱壳体9的后端9e上的比较大的承压面积所构成,并且具有双活塞结构,可以作用大的按压力,可以可靠承受适应上述大反力的要求的力矩。
另外,在发动机制动(惯性滑行)时,如图6所示,在通常的动作的基础上,在3速以及后退时,第1制动器B1接合,相对于第1单向离合器F1的空转,可以将行星架CR1可靠止动,在2速时第2制动器B2接合,可以将内齿圈R2可靠止动,进一步,在1速时,第4制动器B4接合,可以将内齿圈R3可靠止动。
进一步,在2速发动机制动时,在本来发动机制动用的第2制动器B2的基础上,使第1制动器B1动作,,内齿圈R2的止动,由直接动作的第2制动器B2以及通过行星架CR1动作的第1制动器B 1同时进行,缩小了第2制动器B2的力矩容量,因而可以使第2制动器B2小型化。第2制动器B2在上述2速时的发动机转动时用,小力矩容量就足够了,第2行星齿轮组4的外径部分有比较小的设置空间就足够,进一步,如上所述,在该2速发动机转动时,如果使第1制动器B1共同动作,可以更加减小第2制动器B2的力矩容量就足够,包含其油压机构90都可以配置在比较小的设置空间中,可以实现可靠性高的制动器动作。
进一步,如上所述,向第2行星齿轮组4输入来自输入轴12的力矩时,在2速时从恒星齿轮S2、S3,在3速时从恒星齿轮S1、S2、S3,在4速时从恒星齿轮S2、S3,在5速时从恒星齿轮S1、S2以及内齿圈R3,在6速时从恒星齿轮S2、S3以及内齿圈R3,分别将输入力矩输入给前部齿轮组130以及后部齿轮组131。因此,输入力矩不会是向第2行星齿轮组4输入,该第2行星齿轮组4,为获得最佳齿轮比而被小型化,并且通过上述分散输入在强度上也可以小型化,在该小径的第2行星齿轮组4的外径侧,配置油压机构81,具有可以承受第1制动器B1所需要的力矩的力矩容量,并且在轴方向以及半径方向上可以紧凑化。
另外,将输入力矩向第1、第2、第3行星齿轮组3、4、5传递的第1、第2、第3离合器C1、C2、C3,为了充分确保力矩容量而优选增大半径方向的尺寸,离合器部23由于配置在多档变速机构6的变矩器2侧,如果在半径方向的尺寸大,可以面向输出轴小径化配置,可以获得适合作为FR用自动变速器在车辆上搭载的整体形状的变速器。
此外,上述实施例1,虽然是以上述多档变速机构6的情况进行说明,但自动变速机构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至少集中配置3个离合器的离合器部23,就可以适应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2)
图8是表示实施例2。该图是表示有关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部的部分放大截面图,是相当于上述实施例1中的图3的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部分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部分,在此省略其重复说明。
本实施例的特点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第1离合器C1的前面侧相对于第1离合器C1在轴方向大略整齐排列,配置第4离合器C4,第1、第4离合器C1、C4的输入侧部件一体构成,第4离合器C4的输出侧部件和第2、第3行星齿轮组4、5的恒星齿轮S2、S3一体构成,进一步第1离合器C1的输出侧部件和第4离合器C4的输出侧部件之间介入安装第4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F0。
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第1离合器C1的第1离合器鼓140,具有内径侧固定在与上述输入轴12一体的套筒25的后端侧的凸缘部140a、从该凸缘部140a的外径侧向背面侧(后方)延伸的鼓部140b。在鼓部140b的内周面上,形成花键140c,在该花键140c中的后半部分上,第1离合器C1的多张传动板(外摩擦板)141接合并可以在轴方向上移动。与这些传动板141离合的从动盘(内摩擦板)142,与在第4单向离合器F0的外座圈143的外周面形成的花键143a接合。该第4单向离合器F0的内座圈144,与中间轴31的外周面花键接合。
在第1离合器140的内侧上,配置第4离合器C4的第4离合器鼓145。第4离合器鼓145,具有其内径侧固定在输入轴12的外周面上的凸缘部145a和从该该凸缘部145a的外径侧向背面侧延伸的鼓部145b。在鼓部145b的内周面上,形成花键145c,在该花键145c上,第4离合器C4的多张传动板146接合并可以在轴方向上移动。与这些传动板146离合的从动盘147,与在第4轮毂149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键149a接合并可以在轴方向移动。第4轮毂149,其内径侧固定在上述输入轴12的外周面上。
在第4离合器鼓145的鼓部145b的外周面上形成花键(图中未画出),与上述第1离合器鼓140的鼓部140b的花键140c接合。鼓部145b的前端145d,与第1离合器C1的前面侧对面配置。第4离合器鼓145整体,由上述第1离合器鼓140和输入轴12支撑并可在轴方向上移动,在凸缘部145a的前面侧和上述第1离合器鼓140的凸缘部140a的背面侧之间形成油密封状的第4油压室150。第4离合器鼓145,除了作为第4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作用之外,也作为使第1离合器C1离合的第1油压机构的活塞作用。
在上述第4离合器鼓145的内侧,配置第4油压机构的第4活塞151。第4活塞151,具有凸缘部151a和鼓部151b,由第4离合器鼓145和输入轴12的外周面支撑并可在轴方向上移动。第4活塞151配置成使鼓部151b的前端151c与第4离合器C4的前面侧对面,并且在凸缘部151a的前面侧和上述第4离合器鼓145的凸缘部145a之间形成油密封状的第4油压室152。
在第4活塞151的背面侧,配置将其内径侧固定在输入轴12的外周面上的第4撤消板153。在该撤消板153的前面侧和第4活塞151的背面侧之间收缩设置回位弹簧154,并且形成第4撤消室155。
以下根据上述多档变速机构6的示意图的图9、动作表的图10说明多档变速机构6的作用。此外,对于第1、第4离合器C1、C4、第4单向离合器F0以外的动作,由于和上述实施例1相同,在此适当省略其重复说明。以下主要对第1、第4离合器C1、C4、第4单向离合器F0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输入轴12和中间轴13之间,介入安装第1离合器C1和第4离合器C4,进一步,在第1离合器C1和中间轴31之间介入安装第4单向离合器F0。
如果将本实施例的图10的动作表和实施例1的图6的动作表进行比较,在本实施例中,在1速~4速,第4离合器C4只有在发动机制动时接合,并且第4单向离合器F0接合。由于这种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中的离合器到制动器变速的4-5变速,可以由单向离合器进行变速,可以圆滑进行该变速。另外,在1速~4速中在发动机制动时的力矩传递,在实施例1中只是通过第1离合器C1进行,而在本实施例2中,可以通过第1、第4离合器C1、C4两方进行。为此,可以使第1离合器C1以及使其动作的第1油压机构紧凑化。
此外,上述实施例2,虽然是以上述多档变速机构6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变速机构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至少集中配置4个离合器的离合器部23,就可以适用本实用新型。

Claims (13)

1.一种自动变速器,通过由离合器以及止动装置变更齿轮部的动力传递路径、将输入部件的转动以多个变速档进行变速后传递给输出部件,其特征是:
通过将使所述输入部件的转动与所述齿轮部的不同转动部件连接的、在前进时接合的至少3个离合器(第1离合器、第2离合器、第3离合器)与相对应的第1油压机构、第2油压机构、第3油压机构一起集中配置,而构成离合器部,
在轴方向大略整齐排列配置所述第2、第3离合器,使其在外径侧上所述第2离合器的背面侧和所述第3离合器的前面侧相对面,在这些第2、第3离合器的内径侧配置所述第1离合器,
使所述第2、第3离合器的离合器鼓的鼓部在轴方向上延伸成为共用,同时通过由所述第2油压机构的第2活塞使所述第2离合器从轴方向前面侧进行离合,并且由所述第3油压机构的第3活塞使所述第3离合器从轴方向背面侧进行离合,分别由第1、第2、第3油压机构使第1、第2、第3离合器进行独立的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所述离合器鼓在所述鼓部的前端侧上具有凸缘部,
挟持所述凸缘部在其背面侧配置所述第2油压机构的第2活塞,并且在其前面侧配置第3油压机构的第3活塞,进一步使所述第3活塞的一部分经过所述鼓部的外径侧后在轴方向上向背面侧延伸,与所述第3离合器的背面侧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离合器鼓的所述凸缘部和所述第2活塞之间形成第2油压室,在所述凸缘部和所述第3活塞之间形成第3油压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通过从向所述第2、第3油压室供给油压的所述第2、第3离合器的接合状态将所述第3油压室的油压泄放而将所述第3离合器释放,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转动以所述多个变速档中的最高速档进行变速后传递给所述输出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第3离合器的内径侧与所述第3离合器在轴方向位置大略重叠地配置所述第1离合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第3离合器的内径侧配置所述第3离合器的第3轮毂,在所述第3轮毂的内径侧配置所述第2离合器的第2轮毂,在所述第2轮毂的内径侧配置所述第1离合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所述第1离合器在所述前进档中的直接档以下档位上接合,所述第2离合器在所述前进档中的直接档以上档位上接合,所述第3离合器在所述前进档中的至少一个变速档和后退档上接合,形成至少前进5档、后退1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所述第1离合器在所述前进档中的1速档~4速档上接合,所述第2离合器在所述前进档中的至少4速档以及5速档上接合,所述第3离合器在所述前进档中的3速档以及5速档和后退档上接合,形成至少前进5档、后退1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第1离合器的轴方向前面侧,并且在所述第2离合器的内径侧配置所述第1机构的第1活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第1活塞的背面侧配置与所述第1活塞之间构成第1撤消室的第1撤消板,在所述第1活塞的前面侧配置与所述第1活塞之间构成第1油压室的第1离合器鼓的凸缘部,在所述第1离合器鼓的凸缘部的前面侧配置第2机构的第2撤消板,在所述第2撤消板的前面侧配置与所述第2撤消板之间构成第2撤消室的第2活塞,在所述第2活塞的前面侧配置与所述第2活塞之间构成第2油压室的第2、第3离合器的离合器鼓的凸缘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包括所述第1、第2、第3离合器、在与所述输出部件之间介入安装的双行星齿轮组的第1行星齿轮组以及单行星齿轮组的第2、第3行星齿轮组、与所述第1、第2、第3行星齿轮组的转动部件离合的第1、第2、第3、第4止动装置,
所述第1离合器的输出侧部件与所述第2、第3行星齿轮组的恒星齿轮一体构成,所述第2离合器的输出侧部件与所述第2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以及所述第3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一体构成,并且由第4止动装置进行离合,所述第3离合器的输出侧部件与所述第1行星齿轮组的恒星齿轮一体形成,并且由所述第3止动装置进行离合,所述第1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由第1止动装置进行离合,所述第1、第2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一体构成并且由所述第2止动装置进行离合,所述第3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与所述输出部件一体构成,
所述前进档的1速档,通过使所述第1离合器、第4止动装置接合来实现,
所述前进档的2速档,通过使所述第1离合器、第1、第3止动装置接合来实现,
所述前进档的3速档,通过使所述第1、第3离合器、第1止动装置接合来实现,
所述前进档的4速档,通过使所述第1、第2离合器接合来实现,
所述前进档的5速档,通过使所述第2、第3离合器、第1止动装置接合来实现,
所述后退档,通过使所述第3离合器、第1、第4止动装置接合来实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所述前进档的6速档,通过使所述第2离合器、第2止动装置接合来实现,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第1离合器的前面侧配置第4离合器,使其与所述第1离合器在轴方向上大略整齐排列,一体地构成所述第1、第4离合器的输入侧部件,一体地构成所述第4离合器的输出侧部件和所述第2、第3行星齿轮组的恒星齿轮,在所述第1离合器的输出侧部件与所述第4离合器的输出侧部件之间介入安装单向离合器。
CNU032623747U 2003-06-18 2003-06-18 自动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3056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032623747U CN2630569Y (zh) 2003-06-18 2003-06-18 自动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032623747U CN2630569Y (zh) 2003-06-18 2003-06-18 自动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30569Y true CN2630569Y (zh) 2004-08-04

Family

ID=34296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0326237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30569Y (zh) 2003-06-18 2003-06-18 自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30569Y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3810B (zh) * 2007-02-23 2012-09-05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1490446B (zh) * 2006-05-11 2013-07-24 哲若希福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换档的传动系统和方法
CN104903617A (zh) * 2013-02-06 2015-09-09 Mbi株式会社 轮毂嵌入式多段变速器
CN106015385A (zh) * 2015-03-27 2016-10-1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双离合器组件
CN106015379A (zh) * 2015-03-27 2016-10-1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双离合器
CN112654803A (zh) * 2018-10-22 2021-04-13 加特可株式会社 齿轮的支承结构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0446B (zh) * 2006-05-11 2013-07-24 哲若希福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换档的传动系统和方法
CN101583810B (zh) * 2007-02-23 2012-09-05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4903617A (zh) * 2013-02-06 2015-09-09 Mbi株式会社 轮毂嵌入式多段变速器
CN104903617B (zh) * 2013-02-06 2017-05-24 Mbi株式会社 轮毂嵌入式多段变速器
CN106015385A (zh) * 2015-03-27 2016-10-1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双离合器组件
CN106015379A (zh) * 2015-03-27 2016-10-1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双离合器
CN106015385B (zh) * 2015-03-27 2019-10-2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双离合器组件
CN112654803A (zh) * 2018-10-22 2021-04-13 加特可株式会社 齿轮的支承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4250C (zh) 自动变速器
CN1502022A (zh) 自动变速器
CN1476518A (zh) 起步离合器装置
CN100351554C (zh) 双连接和断开装置
CN1700998A (zh) 复合驱动装置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
CN101048608A (zh) 无级变速机的前进后退切换装置
WO2011062265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01029663A (zh)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双离合器装置
JP2011106629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02124252A (zh) 扭矩转换器
CN1959148A (zh) 自动变速器
JP2007177961A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CN2630569Y (zh) 自动变速器
JP5497281B2 (ja) 減衰プレートを備えるタービンホイールの回転連結部材によって保持された摩擦ディスクを有する流体力学的結合装置
JP5445506B2 (ja) 変速装置
JP2008025753A (ja) 自動変速機
JP2009208702A (ja)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US20180202500A1 (en) Clutch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818428A (zh) 单向离合器的内圈支承结构
JP5440543B2 (ja) 変速装置
CN1822985A (zh) 跨乘式车辆发动机和具有该发动机的跨乘式车辆
CN202188082U (zh) 液力变矩器
JP2005207579A (ja) クラッチ用油圧サーボ
CN2630568Y (zh) 自动变速器
CN1692240A (zh) 自动变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