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4250C - 自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24250C CN1324250C CNB031064639A CN03106463A CN1324250C CN 1324250 C CN1324250 C CN 1324250C CN B031064639 A CNB031064639 A CN B031064639A CN 03106463 A CN03106463 A CN 03106463A CN 1324250 C CN1324250 C CN 132425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utch
- break
- planetary gear
- gear unit
- speed 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44000144983 clutch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41000270722 Crocodyl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8
- LNNWVNGFPYWNQE-GMIGKAJZSA-N desomorphine Chemical compound C1C2=CC=C(O)C3=C2[C@]24CCN(C)[C@H]1[C@@H]2CCC[C@@H]4O3 LNNWVNGFPYWNQE-GMIGKAJZ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727 cylinder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FGRBYDKOBBBPOI-UHFFFAOYSA-N 10,10-dioxo-2-[4-(N-phenylanilino)phenyl]thioxanthen-9-one Chemical compound O=C1c2ccccc2S(=O)(=O)c2ccc(cc12)-c1ccc(cc1)N(c1ccccc1)c1ccccc1 FGRBYDKOBBBPO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519996 Teucrium chamaedry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16 joi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nobelium Chemical compound [No]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16H3/6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with compound planetary gear units, e.g. two intermeshing orbital gea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ix forward spee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hree sets of orbital gea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2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comprising elements moved by fluid pressure
- F16H63/30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comprising elements moved by fluid pressure comprisin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变速器,为紧凑的自动变速器,可以实现控制性能优异的前进6速挡。在径向的外径侧,从后面侧开始在轴向上依次基本整齐排列配置第1制动器(B1)、第3制动器(B3)、第3制动器用传动机构(66)。进一步,在这些的轴向内径侧上从后面侧开始依次配置第1行星齿轮单元(3)、第1单向离合器(F1)、第2单向离合器(F2)。即,这些构成部件,在径向以及轴向上可以有效利用空间配置。又,由于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行星齿轮架(CR1),通过第1单向离合器(F1)与第3制动器(B3)连接,通过释放该第3制动器(B3),可以让行星齿轮架(CR1)反转,可以实现前进6速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在汽车等车辆上的自动变速器,特别适用于在前半部集中配置大部分离合器、而在后半部配置齿轮部的自动变速器中,详细讲,涉及齿轮部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搭载在汽车等车辆上的自动变速器中,周知有在前半部集中配置大部分离合器而在后半部配置齿轮部的自动变速器。
图11、图12表示这样的自动变速器的现有例。这些构造图所示的自动变速器,依次是特開平4-285347号公报中的图1、图3所公开的变速器。这些自动变速器,在前半部上集中配置离合器C1、C2,而在后半部设置齿轮部(第1、第2、第3行星齿轮组G1、G2、G3),图中所示的齿轮传动可以形成前进6速的变速挡。
在此,对于理解现有技术被认为是不需要的符号说明进行了适当省略。
近来,从燃料费用上涨的观点出发,强烈要求自动变速器能多挡化。另一方面,从搭载的观点出发又强烈要求自动变速器本身要紧凑化。而在这些自动变速器中,多挡化和紧凑化是不相容的事情。而且,也要求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性能要良好。即,通过简单的控制,例如可以达到没有变速冲击而舒适的变速。作为达到这种要求的一种方案,一般积极采用单向离合器。
但是,在上述图11、图12所示的自动变速器中,没有使用单向离合器的记载,因此推测变速采用离合器到离合器的方式进行,存在着控制性能差的问题。
例如假定以上述现有例的构成为基础采用单向离合器变速要实现前进6挡变速时,在图11、图12的构成中,可以考虑对于给定转动要素(在图11中为恒星齿轮S1,在图12中为行星齿轮架PC1)与第3制动器B3并列设置单向离合器的构成。
但是,这时由于输入轴I和给定转动要素直接连接,如果在这些给定转动要素的上述位置上设置单向离合器,结果单向离合器会阻止给定转动要素的反转。为此,实际上不可能实现6变速挡。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紧凑的结构同时可以进行单向离合器变速并且控制性能优异的自动变速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1的自动变速器(1),包括输入轴(12)、第1行星齿轮单元(3)、具有至少4个转动要素(135、136、137、138)的行星齿轮组(后齿轮单元131)、输出轴(105),上述输入轴(12)的转动通过上述第1行星齿轮单元(3)以及上述行星齿轮组(4、5)以多个变速挡进行变速后传递给输出轴(105),其特征是:上述第1行星齿轮单元(3)包括输入上述输入轴(12)的转动的第1变速要素(恒星齿轮S1)、可以由第1锁止装置(第1制动器B1)或第3锁止装置(第3制动器、第1单向离合器F1)接合或分离的第2变速要素(行星齿轮架CR1)、将与上述输入轴(12)的转动不同转动数的转动传递给上述行星齿轮组(4、5)的第3变速要素(齿圈R1),上述第1锁止装置由第1制动器(B1)构成;上述第3锁止装置由与上述第2变速要素(CR1)接合或分离的第1单向离合器(F1)、和与上述第1单向离合器(F1)接合或分离的第3制动器(B3)所构成,其中,上述第1变速要素(S1)与第2单向离合器(F2)连接,并且上述输入轴(12)的转动通过第3离合器(C3)被传递。
本发明之2,是在本发明之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1)中,其特征是:上述第1行星齿轮单元(3)是具有双小齿轮(P1a、P1b)的行星齿轮,上述第1变速要素是恒星齿轮(S1),上述第2变速要素是行星齿轮架(CR1),上述第3变速要素是齿圈(R1),通过上述第1行星齿轮单元(3)以及上述行星齿轮组(4、5)可以实现至少前进6速的变速挡。
本发明之3,是在本发明之1或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1)中,其特征是在上述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外径侧配置上述第1制动器(B1),在上述第1制动器(B1)的前面侧与上述第1制动器(B1)在轴向上基本整齐排列配置上述第3制动器(B3),在上述第3制动器(B3)的前面侧与上述第3制动器(B3)在轴向上基本整齐排列配置上述第3制动器用油压传动机构(66),在上述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前面侧配置上述第1单向离合器(F1),在上述第1单向离合器(F1)的前面侧配置上述第2单向离合器(F2),同时配置成让这些第1、第2单向离合器(F1、F2)位于上述第3制动器(B3)以及上述第3制动器用油压传动机构(66)的内径侧。
本发明之4,是在本发明之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1)中,其特征是:在超过前进挡中的直接连接挡(例如4速挡)的第5挡(例如5速挡)中,上述第1制动器(B1)处于接合状态而上述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上述行星齿轮架(CR1)停止转动,同时在从超过上述直接连接挡(4速挡)的第5挡(5速挡)变速到超过上述直接连接挡的第6挡(例如6速挡)时,释放上述第1、第3制动器(B1、B3),让上述第2单向离合器(F2)处于自由状态,允许上述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上述行星齿轮架(CR1)反转。
此外,在上述[发明内容]中括号内的符号和语句,只是为了方便容易并且迅速理解各项发明和实施例中的附图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做对权利要求的范围不应该产生任何影响。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依据本发明之1的发明,由于与第1行星齿轮单元的第2变速要素接合或分离的第1单向离合器进一步可以由第3制动器接合或分离,通过释放第1、第3制动器,可以让第2变速要素反转。这样,例如可以实现前进6速挡的变速。进一步,在变速时由于可以使用第1单向离合器进行单向离合变速,利用简单的构成就可以提高控制性能。
依据本发明之2的发明,第1变速要素,通过第2单向离合器以及第3离合器,可以反转。
依据本发明之3的发明,第1行星齿轮单元包括恒星齿轮、行星齿轮架、双小齿轮以及齿圈,通过该第1行星齿轮单元和行星齿轮组可以实现至少前进6速挡的变速。
依据本发明之4的发明,确定各构成要素的空间配置关系。依据本发明之1的发明,在径向的外径侧上,从后面侧开始在轴向上基本整齐排列依次配置第1制动器、第3制动器、第3制动器用油压传动机构,在这些的轴向内径侧上,从后面侧依次配置第1行星齿轮单元、第1单向离合器、第2单向离合器。即,第1行星齿轮单元、第1、第2单向离合器不仅在径向上而且在轴向上可以有效利用空间进行配置,使得自动变速器紧凑化。
依据本发明之5的发明,由于第1单向离合器不是直接连接在变速箱壳体上而是通过第3制动器将该第1单向离合器连接在变速箱壳体上,第1单向离合器,当与第3制动器接合时,发挥单向离合器本来的功能,即允许第1行星齿轮单元的行星齿轮架正转,阻止其反转。另一方面,当释放第3制动器时,第1单向离合器成自由状态(和没有是相同的状态),允许第1行星齿轮单元的行星齿轮架进行正转、反转中的任一方向上的转动。由于该第1行星齿轮单元可以反转,因此可以实现前进6速挡的变速。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有关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的整体截面图。
图2表示实施例1中的变矩器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3表示实施例1中的多挡变速机构前部的离合器部放大截面图。
图4表示实施例1中的多挡变速机构后部的齿轮部放大截面图。
图5表示实施例1中的多挡变速机构的构造图。
图6表示实施例1中的多挡变速机构的动作示意图。
图7表示实施例1中的多挡变速机构的速度线图。
图8表示实施例2中的多挡变速机构前部的离合器部放大截面图。
图9表示实施例2中的多挡变速机构的构造图。
图10表示实施例2中的多挡变速机构的动作示意图。
图11表示现有技术的自动变速器的构造图。
图12表示现有技术的另一自动变速器的构造图。
图中:1-自动变速器,2-变矩器,3-第1行星齿轮单元,4-第2行星齿轮单元,5-第3行星齿轮单元,6-多挡变速机构,9-变速箱外壳,12-输入部件(输入轴),23-离合器部,24-齿轮部,66-第3制动器用油压传动机构,105-输出部件(输出轴),131-行星齿轮组(后齿轮单元),135、136、137、138-转动要素,B1-第1接合装置(第1制动器),B2-第2制动器,B3-第3制动器,B4—第4制动器,C1-第1离合器,C2-第2离合器,C3-第3离合器,F0-单向离合器(第4单向离合器),F1-第1单向离合器,F2-第2单向离合器,F3-第3单向离合器,S1-第1变速要素,CR1-第2变速要素,R1-第3变速要素,P1a、P1b-双小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表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整体截面图,图2、图3、图4分别表示其部分放大截面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图1~图4中的左侧为前面侧(前方),右侧为后面侧(背面侧、后方)。
自动变速器1,如图1所示,包括变矩器2、具有3个行星齿轮(第1行星齿轮单元3、第2行星齿轮单元4、第3行星齿轮单元5)的多挡变速机构6,这些变矩器2以及多挡变速机构6在一个轴上串联配置,同时被收容在由变矩器箱体7和变速箱外壳9一体构成的壳体中。此外,上述第2、第3行星齿轮单元4、5构成行星齿轮组。
变矩器2,详细如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与发动机输出轴(图中未画出)的盖体10上的泵轮11、与多挡变速机构6的输入轴12连接的涡轮13、通过单向离合器15支撑的定子16,进一步包括通过弹簧减震器17与上述盖体10和输入轴12机械连接的锁紧离合器19。又,在变矩器箱体7和变速箱外壳9(参见图1)之间的部分上固定泵壳体20,在该泵壳体20中配置油泵21,同时可自由转动支撑上述盖体10。进一步,在泵壳体20的后侧面上固定泵盖体22,在该泵盖体22上固定上述单向离合器15的内座圈,同时形成各油路。
如图1所示,上述多挡变速机构6,成为前面侧的前半部(变矩器侧)为离合器部23,成为背面侧的后半部(输出轴侧)为齿轮部24。
在离合器部23中,集中配置3个离合器,即第1离合器C1、第2离合器C2、第3离合器C3、以及这些离合器的油压传动机构55、49、46(后面说明)。这3个离合器中的第2、第3离合器C2、C3,在外径侧,第2离合器C2配置在前面侧,第3离合器C3配置在背面侧。即,第2、第3离合器C2、C3,在外径侧,让第2离合器C2的前面侧和第3离合器C3的背面侧对向,在轴向上基本整齐排列配置。然后,在第2、第3离合器C2、C3的内径侧配置第1离合器C1。详细讲,第1离合器C1在轴向上不与第2离合器C2交叠,配置在第3离合器C3的内径侧中。
以下参照图3(图1中的离合器部23的放大图)详细说明离合器部23。
第1、第2、第3离合器C1、C2、C3,由上述泵壳体22的轮毂部22a的外周面支撑并可自由转动,同时从与上述输入轴(输入部件)12连接的套筒25传递转动。该套筒25在前方部分为法兰状,并且在该法兰部25a的外周部分上固定第3鼓轮部件(离合器鼓)26。在该第3鼓轮部件26的内周面上形成花键26a,在该花键26a上与第3离合器C3的多张主动板(外摩擦板)27接合,同时与第2鼓轮部件(离合器鼓)29接合,第2、第3鼓轮部件29、26可以整体转动。
该第2鼓轮部件29在其内径侧为法兰部29a,由上述套筒25成油密状支撑,并可以在轴向上自由移动,并且在其鼓轮部29b的外周面上形成花键29c,接合在第3鼓轮部件26的花键26a上,同时在其内周面上形成花键29d,在该花键29d上与第2离合器C2的多张主动板(外摩擦板)311接合。又,在第2、第3离合器C2、C3的内径侧,配置固定在上述输入轴12上的第1鼓轮部件(离合器鼓)32,在该第1鼓轮部件32的外径侧的鼓轮部32a的内周面上形成花键32b,在该花键32b上与第1离合器C1的多张主动板(外摩擦板)33接合。
另一方面,在不同半径上,从小径侧依次配置第1轮毂35、第2轮毂36、第3轮毂37,在这些第1轮毂35、第2轮毂36、第3轮毂37的外周面上分别形成花键35a、36a、37a。然后,在第1轮毂35的花键35a上与第1离合器C1的多张从动盘(内摩擦板)39接合,又在第2轮毂36的花键36a上与第2离合器C2的多张从动盘(内摩擦板)40接合,进一步在第3轮毂37的花键37a上与第3离合器C3的多张从动盘(内摩擦板)41接合,又,第1轮毂35连接固定在中心轴构成的中间轴42上,第2轮毂36连接固定在套嵌在该中心轴42上的第2套筒轴43上,第3轮毂37连接固定在套嵌在第2套筒轴43上的第3套筒轴45上。即,中间轴42、第2套筒轴43以及第3套筒轴45为同轴状,分别通过介入衬套等可自由转动被支撑。
又,在上述套筒25的法兰部25a上,在其轴向后侧,油密状嵌接第2鼓轮部件29的法兰部29a,构成第3离合器用的油压传动机构46,具有上述法兰部29a的第2鼓轮部件29,越过第2离合器C2的接合面,其前端部29e与第3离合器C3对向,构成第3离合器C3用活塞的一部分。在上述第2鼓轮部件29的法兰部29a上,在其轴向后侧,油密状嵌接第2活塞部件47,构成第2离合器用的油压传动机构49,该第2活塞部件47的外径侧的前端部47a与第2离合器C2对向。进一步,在第2活塞部件47的背面(轴向后侧)上,油密状嵌接由嵌接在套筒25上的锁紧环限制在轴向上移动的抵消板50,在该抵消板50和第2活塞部件47的背面之间收缩设置回位弹簧51,同时形成抵消第2、第3离合器用的油压传动机构46、49的离心油压的抵消室52。
又,上述第1鼓轮部件32,配置在抵消板50的轴向后侧,在该第1鼓轮部件32上,在其轴向后侧,油密状嵌接第1活塞部件53,构成第1离合器用的油压传动机构55,该第1活塞部件53的前端53a与第1离合器C1对向。进一步,在第1活塞部件53的背面(轴向后侧)上,油密状嵌接由嵌接在输入轴12上的锁紧环限制在轴向上移动的抵消板56,在该抵消板56和第1活塞部件53的背面之间收缩设置回位弹簧57,同时形成抵消油压传动机构55的离心油压的抵消室59。
即,第3鼓轮部件26以及第2鼓轮部件29,形成了花键26a、29d的内周部分直线延伸,并且第3鼓轮部件26被嵌在第2鼓轮部件29的外周面,在轴向上比第2鼓轮部件29延长给定的长度。因此,接合在这些第3鼓轮部件26以及第2鼓轮部件29上的第3离合器C3以及第2离合器C2在轴向上基本整齐排列,并且第3离合器C3,让其主动板27的外周面比第2离合器C2的要稍微靠外径侧多出第2鼓轮部件26板厚的距离,配置在轴向后侧。
又,第1离合器C1位于第2、第3离合器C2、C3的内径侧,并且在该第1离合器C1的内径侧上,配置上述第1离合器用油压传动机构55的抵消室59的大部分,该第1离合器C1配置在第2、第3离合器C2、C3的内周侧,与这些第2、第3离合器C2、C3独立动作。
以上结束对第1、第2、第3离合器C1、C2、C3以及让其动作的油压传动机构55、49、46集中配置的离合器部23的说明,以下开始说明齿轮部24。
如图1所示,齿轮部24设置在上述多挡变速机构6的后半部、即上述离合器部23的后方,集中配置3个行星齿轮(第1行星齿轮单元3、第2行星齿轮单元4、第3行星齿轮单元5)及其锁止装置(第1~第5锁止装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1锁止装置由第1制动器B1构成,第2锁止装置由第2制动器B2构成,第3锁止装置由第3制动器B3和第1单向离合器F1构成,第4锁止装置由第4制动器B4和第3单向离合器F3构成,第5锁止装置由第2单向离合器F2构成。
齿轮部24,详细如图4所示,从前方(输入部件12侧)开始依次配置:包括在第3套筒轴45上形成的恒星齿轮(第1变速要素)S1的第1行星齿轮单元3、包括与第2套筒轴43连接的行星齿轮架CR2的第2行星齿轮单元4,以及包括在中间轴31上形成恒星齿轮S3的第3行星齿轮单元5。进一步,在离合器部23和第1行星齿轮单元3之间轴向间的部分上配置第3制动器B3、第1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2单向离合器F2,又,在第2行星齿轮单元4和第3行星齿轮单元5之间的轴向间的部分上配置第3单向离合器F3。
第3制动器B3由多片制动器构成,多张外制动板61与在形成在变速箱壳体9上的花键9a接合,又在固定在第1单向离合器F1的外座圈62上的轮毂63上接合第3制动器B3的多片内制动盘64。第1单向离合器F1的内座圈65与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行星齿轮架(第2变速要素)CR1整体构成。这些第3制动器B3和第1单向离合器F1,在不同径向位置上,在轴向上配置在稍微交叠的位置上。即,这些第3制动器B3和第1单向离合器F1,让在轴向的位置上稍微交叠,并且在不同径向位置上,前者的第3制动器B3配置在外侧,后者的第1单向离合器F1配置在其内侧。
在第3制动器B3的轴向前方侧上,配置该第3制动器用油压传动机构66,该油压传动机构66由在轴向以及转动方向上不能移动地连接在变速箱壳体9上的气缸部件67、油密状嵌接在该气缸部件67上其后方端部69a与第3制动器B3对向的活塞部件69所构成。进一步,在气缸部件67的内周面上配置花键接合的第2单向离合器F2的外座圈70,该第2单向离合器F2的内座圈71由第3套筒轴45本身构成。然后,第3制动器用油压传动机构66和第2单向离合器F2,在不同径向位置上,在轴向上配置在稍微(至少一部分)交叠的位置上。在上述活塞部件69的内侧并且在第2单向离合器F2的外侧上,配置让活塞部件69复归的回位弹簧73。此外,与后述的活塞部件83具有向制动器延伸并且在梳形齿之间配置回位弹簧85的延伸部相比,该活塞部件69是没有这样的延伸部的短结构。回位弹簧73在活塞部件69的内侧由支撑部件74支撑,通过连接部件78连接在活塞部件69上。
在此,如果注意上述第3制动器B3、其油压传动机构66、第1、第2单向离合器F1、F2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径向外侧,在前侧配置油压传动机构66,在其后侧配置第3制动器B3,在由油压传动机构66和第3制动器B3的内侧、第3套筒轴45的外侧所包围的空间中几乎收容第1、第2单向离合器F1、F2的整体。这样,可以将第3制动器B3、其油压传动机构66、第1、第2单向离合器F1、F2紧凑配置,同时如后面所述,可以实现前进6挡变速。
第1行星齿轮单元3由包括啮合在恒星齿轮S1上的小齿轮P1a和啮合在齿圈(第3变速要素)R1上的小齿轮P1b的双行星齿轮构成(参见图5),支撑相互啮合的小齿轮P1a、P1b的行星齿轮架CR1通过其轮毂部72可以自由转动地支撑在第3套筒轴45上,又恒星齿轮S1与第3套筒轴45一体形成。进一步,齿圈R1在其后方端由花键连接的板75在限制其轴向位置的状态下支撑并可自由转动,同时与第2行星齿轮单元4的齿圈R2花键连接。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行星齿轮架CR1,如上所述,与第1单向离合器F1的内座圈65一体构成,因此,行星齿轮架CR1由第3套筒轴45支撑并可自由转动,同时对于变速箱壳体9通过上述第12单向离合器F1连接在第3制动器B3上。进一步,如后面所述,行星齿轮架CR1与第1制动器B1直接连接。
第1制动器B1由多片制动器构成,其多片的外制动板76与在变速箱壳体9上形成的花键9b(与上述花键9a连续形成)接合,同时限制其前方方向的移动而被支撑。第1制动器用的内制动盘79与在构成行星齿轮架CR1的杯状部件80的外径侧外周面上形成花键接合。该杯状部件80延伸使得其外径侧平坦面80a覆盖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外径侧,与在其外径侧平坦面80a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键接合的第1制动器B1与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外径侧在轴向上略微交叠(正确讲在第3行星齿轮单元3的宽度内收入第1制动器B1)配置。
在第1制动器B1的后方侧配置第1制动器用油压传动机构81。该油压传动机构81包括固定配置在变速箱壳体9的带台阶小径部9c上的气缸部件82、和与其油密状嵌接的活塞部件83,该油压传动机构81,在第1、第2行星齿轮单元3、4的外径侧以横跨其轴向的状态下配置。即,在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外径侧,锁紧在该第1行星齿轮单元的给定转动要素(CR1)上的第1制动器B1以及其油压传动机构81,与该第1行星齿轮单元3在轴向上至少一部分交叠配置。此外,上述活塞部件83以梳形齿状向第1制动器B1延伸,并且在该梳形齿之间配置回位弹簧85。
第2行星齿轮单元4由单行星齿轮构成,支撑小齿轮P2的行星齿轮架CR2与第2套筒轴43花键连接。又,恒星齿轮S2通过花键与中间轴31连接成一体,又,齿圈R2通过花键与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齿圈R1连接成一体。该第2行星齿轮单元4比双行星齿轮构成的第1行星齿轮单元3直径要小,因此,在齿圈R2的前方端上形成向外径向延伸的鳄部86,该鳄部86的外周部通过花键与板75一起和齿圈R1的内周面连接成一体。第1制动器用的油压传动机构81,除了其活塞延伸部以外,与第2制动器B2一起配置在上述小直径构成的第2行星齿轮单元4的外径侧。因此,该油压传动机构81尽管比变速箱壳体9的带台阶小径部9c直径小,但能确保给定的受压面积,具有与该第1制动器B1所必要的力矩相应的力矩容量。
在第1制动器用的油压传动机构81的后方侧上配置第2制动器B2。该第2制动器B2由多片制动器构成,多片的外制动板87接合在成为上述小径部的变速箱壳体9的内花键9d上,内制动盘89与在齿圈R2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键接合。该第2制动器B2,在第2行星齿轮单元4的外径侧,与该第2行星齿轮单元4在轴向上略微交叠(正确讲在第2行星齿轮单元4的宽度内收入第2制动器B2)配置。
在第2制动器B2的后方侧配置第2制动器用油压传动机构90。该油压传动机构90包括固定配置在变速箱壳体9的内周面上的气缸部件91、和与其油密状嵌接的活塞部件92,该活塞部件92,与活塞部件83具有向制动器延伸并且在梳形齿之间配置回位弹簧85的延伸部相比,是没有这样的延伸部的结构。该油压传动机构90,在第2制动器B2的后方侧,与第2行星齿轮单元4的后端部一部分交叠,并且配置成让该活塞部件92前端部基本整齐排列。第2制动器B2的外制动板87以及内制动盘89,在其外径部分上按给定间隔设置切口,在该切口部93中配置在设置在活塞部件92的前端部上的支撑板95和变速箱壳体9等的固定部件之间收缩配置的回位弹簧96。
在所述第2制动器B2用油压传动机构90的后方侧,即第2行星齿轮单元4和第3行星齿轮单元5之间的部分上,配置第3单向离合器F3。通过连接部件99将第2行星齿轮单元4的后行星齿轮架板97、和第3行星齿轮单元5的齿圈R3连接。第3单向离合器F3包括成为固定侧的外座圈100和成为可动侧的内座圈101,外座圈100的外周面与变速箱壳体9花键连接,同时内座圈101的内周面与连接部件99的轮毂部99a花键连接。
上述外座圈100,在滚轴和卡块等连接部件102部分包括该连接部分的宽度为宽幅,而向外径向从其前后两方开始逐渐减小,成为窄幅,并且在外径端只向后方侧以鳄状延伸出来。这样,该外座圈100,具有在轴向比较长的与连接部件102相应的连接面,同时与变速箱壳体9连接的部分也通过上述鳄状延伸部确保轴向的给定长度,具有给定力矩容量,并且其前方侧凹陷成为凹部100a,在该凹部100a中收容第2制动器B2用油压传动机构90的后方部分,包含该油压传动机构90的第2制动装置可以配置在第2行星齿轮单元4的外径侧(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交叠),可以让自动变速器1在轴向上整体缩短。即,上述油压传动机构90配置在第2行星齿轮单元4以及第3单向离合器F3之间的部分,成为紧凑的结构。
上述内座圈101,在接合部件102包括该接合部件为宽幅,并且向内径侧逐渐减小,成为窄幅,和上述相同,可以确保接合面积形成的力矩容量,同时确保连接部件99和后行星齿轮架板97之间的花键连接空间。
在上述第3单向离合器F3的后方侧上配置第3行星齿轮单元5。该第3行星齿轮单元5由单行星齿轮构成,齿圈R3接合在连接部件99的法兰99b外周面上与行星齿轮架CR2连接。另一方面,恒星齿轮S3在中间轴31的后方端部与该中间轴31一体形成,又,支撑小齿轮P3的行星齿轮架CR23与输出轴105一体形成。中间轴31是在恒星齿轮S3部分为最大直径,向前方逐渐变为小径的台阶型结构。行星齿轮架CR3是将输出轴105按鳄状扩大后形成。输出轴105与中间轴31的后端凸出部31a和输出轴105的前端中空部105a嵌接,被支撑成可以自由转动但在轴向上不能移动。此外,中间轴31,其前端部嵌接在输入轴12(参见图3)上,被支撑成可自由转动,其两端部分别通过输入轴12以及输出轴105由变速箱壳体间接支撑。又,输出轴105,其前端部通过轴承被直接支撑在变速箱壳体9的后侧9e的鳄部9f上,同时其后方部分通过轴承被直接支撑在延伸壳体(固定在变速箱壳体9的后端部上,图中未画出)。
在上述第3单向离合器F3的后方侧上配置第4制动器B4。该第4制动器B4由多片制动器构成,多片的外制动板106与第3单向离合器F3的外座圈100和变速箱壳体9内周面的内花键9d接合,进一步,由扣环(图中未画出)支撑并限制在轴向上移动,又,内制动盘107与在齿圈R3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键接合。该第4制动器B4,在第3行星齿轮单元5的外径侧,在轴向上与该第3行星齿轮单元5略微交叠(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交叠)配置。
在上述第4制动器B4和第3行星齿轮单元5的后方侧上配置第4制动器用油压传动机构109。该油压传动机构109在变速箱壳体9的后端部内周面上,由以后侧9e以及鳄部9f作为气缸的双活塞型所构成,包括第1活塞部件110、中间支撑部件111以及第2活塞部件112。第1活塞部件110与上述气缸油密状嵌接,同时在其外径侧具有向前方凸出的延伸部110a以及在其内径侧具有向后方凸出的轮毂部110b,延伸部110a与内花键9d接合,同时与上述第4制动器B4对向。
中间支撑部件111,其内径侧嵌接在轮毂部110b中与气缸油密状嵌接,同时其外径侧延伸部挡接在变速箱壳体9的后侧9e上。第2活塞部件112,将其外径侧挡接在上述外径侧延伸部的内周面上,与气缸油密状嵌接,并且在其内径部分与第1活塞部件110b挡接。此外,在第1活塞部件110和设置在变速箱壳体9的鳄部9f上的支撑板114之间收缩设置回位弹簧113。
因此,第4制动器用油压传动机构109,由利用变速箱壳体9的后端面的大受压面积所构成,同时,根据由第1、第2活塞部件110、112构成的双活塞进一步获得更大的受压面积,获得与上述第4制动器B4的设定力矩容量对应的按压力。此外,在行星齿轮架CR3的外径侧上一体设置停车联锁齿轮115,该停车联锁齿轮115通过由穿通变速箱壳体9设置的停车联锁孔116接合,固定在输出轴105上。又,第4制动器用油压传动机构109的第1活塞部件110嵌入停车联锁齿轮115,并且只在停车联锁孔116部分切口,,并且在第3行星齿轮单元5的外径侧,稍微在轴向上交叠,被配置在后方侧。
以下,采用自动变速器1的多挡变速机构6的构造图的图5、动作表的图6、速度线的图7对上述构成的多挡变速机构6的作用进行说明。
多挡变速机构6,在功能上分为由第1行星齿轮单元3构成的前齿轮单元(第1齿轮单元)130、由第2行星齿轮单元4以及第3行星齿轮单元5构成后齿轮单元(第2齿轮单元)131,并且后齿轮单元131由通过中间轴31连接的两恒星齿轮S2和S3所构成的第1转动要素137、通过连接部件99连接的行星齿轮架CR2以及齿圈R3所构成的第2转动要素136、相互连接的齿圈R1和R2构成的第3转动要素135、连接在输出轴105上的行星齿轮架CR3构成的第4(输出)转动要素138的合计4个转动要素所构成。
然后,第1转动要素137通过中间轴31连接在位于离合器部23的内径侧的第1离合器C1上,第2转动要素136通过第2套筒轴43在离合器部23的外径侧位于前方侧的第2离合器C2上,作为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输入要素的恒星齿轮S1通过第3套筒轴45在离合器部23的外径侧位于后方侧的第3离合器C3上分别进行连接。
在前进档1速(1速挡:1ST)中,如图6所示,第1离合器C1接合,第3单向离合器F3动作,恒星齿轮S2、S3与输入轴12连接,同时由第3单向离合器F3阻止行星齿轮架CR2以及齿圈R3(第2转动要素136)的反转,输入轴12的转动(RIN),通过第1离合器C1直接输入到第3行星齿轮单元5的恒星齿轮S3。于是,根据第3单向离合器F3的动作,由处于停止状态的齿圈R3,在图7所示的速度线图中,成为线L1所示状态,输出轴105从所连接的行星齿轮架CR3(输出转动要素138)获取正转的1速。此外,第2行星齿轮单元4,虽然恒星齿轮S2也转动,但为空转状态。
这时,在1速状态以及启动时产生大力矩,该力矩要由第3单向离合器F3承受,该第3单向离合器F3,如图4所示,在第2、第3行星齿轮单元4、5之间的部分在轴向上配置在比较长的空间,特别是其接合部件(滚轴或者卡块)102以及与其连接的外座圈100和内座圈101部分的面积扩大,因此确实可以承受这样大的力矩。又,第1离合器C1,在离合器部23的内径侧由独立的第1离合器C1的油压传动机构55操作。
在前进档2速(2速挡:2ND)中,如图6所示,在1速时的第1离合器C1接合的基础上,第3离合器C3接合,同时解除第3单向离合器F3的动作,而让第1、第2单向离合器F1、F2动作。在该状态下,第1行星齿轮单元3,根据由于闭锁状态的第1单向离合器F1处于停止状态的行星齿轮架CR1、以及由于由第3制动器B3的锁止而处于闭锁状态的第2单向离合器F2而处于停止状态的恒星齿轮S1,成为停止状态,因此,连接在其齿圈R1上的第2行星齿轮单元4的齿圈R2也为停止状态。
然后,输入轴12的转动,通过第1离合器C1从恒星齿轮S2输入给第2行星齿轮单元4,同时通过恒星齿轮S3输入给第3行星齿轮单元5。第2行星齿轮单元4,如上所述阻止齿圈R2的转动(速度=0),在图7的速度线图中,成为线L2所示状态,输出轴105从所连接的行星齿轮架CR3获取正转的2速转动。
这时,齿圈R2的转动力矩,通过第1、第2单向离合器F1、F2由第3制动器B3分担承受,由于第1单向离合器F1分担了一部分力矩,第2单向离合器F2和第3制动器B3可以相应减轻分担这一部分力矩,因此可以让第2单向离合器F2和第3制动器B3小容量化以及小型化。这样,可以将第3制动器B3及其油压传动机构66、第1、第2单向离合器F1、F2集中紧凑配置在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前方部分。
在前进档3速(2速挡:3RD)中,如图6所示,在1、2速时的第1离合器C1接合的基础上,第3离合器C3接合,维持第3制动器B3的接合,同时解除第2单向离合器F2的动作,而维持第1单向离合器F1的动作。在该状态下,输入轴12的转动,在这之前通过第1离合器C1输入给后齿轮单元131的基础上,通过第3离合器C3也输入给前齿轮单元130的恒星齿轮S1,并且行星齿轮架CR1由第1单向离合器F1锁止。
于是,第1行星齿轮单元3,将输入轴12的转动输入给恒星齿轮S1,并在行星齿轮架CR1锁止,在图7的速度线图中,成为线L3所示状态,从作为前齿轮单元130的输出要素的齿圈R1,正转动RV1被输出给作为后齿轮单元131的输入要素的第2行星齿轮单元4的齿圈R2。另一方面,由于输入轴2的转动RIN被输入给恒星齿轮S2、S3,输入给上述齿圈R2的转动RV1,如图7的线图L4所示,在后齿轮单元131上合成,在输出轴105上从所连接的行星齿轮架CR3,取出3速转动。
这时,第3制动器B3和第1单向离合器F1承受传递给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力矩的反作用力,在3速状态下,由于经过该前齿轮单元130的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力矩、和通过第1离合器C1直接传递给后齿轮单元131的力矩被合成,由上述第3制动器B3和第1单向离合器F1承受的反作用力矩只不过是所传递力矩整体的一部分。因此,第3制动器B3、第1单向离合器F1只要是力矩容量小的小型装置就足够了,在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前方比较狭窄的空间中,可以集中配置作为其它锁止装置的第1单向离合器F1、第3制动器B3的油压传动机构66。
又,第3离合器C3,由于油压传动机构46供给的油压,让第2鼓轮部件29在轴向的后方移动,通过前端部29e按压主动板27以及从动盘41进行连接。这时,花键连接在第2鼓轮部件29上的第2离合器C2处于释放状态,不会妨碍上述第2鼓轮部件29的移动,又,该第2鼓轮部件29的移动,也不会对第2离合器C2有影响。
在前进档4速(4速挡:4TH)中,如图6所示,在1、2、3速时的第1离合器C1接合以及3速时的第3离合器C3的接合的基础上,第2离合器C2接合,同时解除第1单向离合器F1的动作。在该状态下,输入轴12的转动,在这之前通过第1离合器C1输入给后齿轮单元131的恒星齿轮S2、S3的基础上,通过第2离合器C2也输入给行星齿轮架CR2以及齿圈R3,后齿轮单元131,即第2、第3行星齿轮单元4、5整体成直接转动,成图7的线L5所示的状态,在输出轴105上从所连接的行星齿轮架CR3,取出4速转动。
这时,第3离合器C3和第3制动器B3,如图6所示,处于接合状态,第1行星齿轮单元3,通过第2离合器C2将输入轴12的转动传递给恒星齿轮S1,另一方面,第2行星齿轮单元4与输入轴12成直接连接状态,进行正转动,输入轴12的转动也输入给连接在其齿圈R2上齿圈R1,成图7的线L6的状态,构成前齿轮单元130的第1行星齿轮单元3整体成直接连接状态,进行空转。又,在该4速状态,前齿轮单元130以及后齿轮单元131,双方均为直接连接状态,控制器以及单向离合器的锁止装置均不动作,所以不承受反作用力。
又,第2离合器C2,由于油压传动机构49供给的油压,让活塞部件47在轴向的后方移动,通过其后端部47a按压主动板31以及从动盘40进行连接。这时,如上所述,第3离合器C3保持接合状态,成为活塞部件47的反作用力支撑部件(气缸部件)的第2鼓轮部件29保持在该位置,不会对活塞部件47的移动产生任何影响,又,第2鼓轮部件29保持在第3离合器接合位置上,也不会对第2离合器C2的接合动作有任何影响。
在前进档5速(5速挡:5TH)中,如图6所示,解除第1离合器C1的接合,同时依然维持第2、第3离合器C2、C3原来的接合状态,并且,第1制动器B1接合。在该状态下,输入轴12的转动,通过第2离合器C2输入给后齿轮单元131的第2行星齿轮单元4的行星齿轮架CR2以及第3行星齿轮单元5的齿圈R3,同时通过第3离合器C3也输入给前齿轮单元130的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恒星齿轮S1。于是,行星齿轮架CR1由第1制动器B1锁止,前齿轮单元130成图7线L3所述状态,从齿圈R1,将减速后的正转动RV1输出给后齿轮单元131的齿圈R2。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于输入轴12的转动被输入给后齿轮单元131的行星齿轮架CR2以及齿圈R3,速度线图成图7的线L7,在输出轴3上从行星齿轮架CR3,取出5速转动。
这时,由于第3制动器B3,如图6所示,处于接合状态,第1单向离合器F1处于空转状态,该第3制动器B3不参与任何变速。
又,在5速状态下,第1制动器B1承受上述传递力矩的反作用力,在高速状态的5速下,只需要较小的力矩容量就足够,并且经过第2离合器C2的和经过第3离合器C3的力矩,在后齿轮单元131处被合成后传递给输入轴105,锁止行星齿轮架CR1以及齿圈R1的上述第1制动器B1的力矩容量,只不过是所传递力矩整体的一部分,并且只需要较小的力矩容量就足够。因此,第1制动器B1可以设置在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外径侧在轴向上具有比较短的长度,并且其油压传动机构81可以设置在横跨相邻第1、第2行星齿轮单元3、4的外径侧中在轴向上比较短小的空间中,上述第3制动器B3及其油压传动机构81可以设置在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外径侧上比较小的空间中。
又,第1离合器C1,由于油压传动机构55的油压释放,由于回位弹簧57让活塞部件53在轴向前方移动,解除离合器板33、离合器盘39的按压。这时,第1鼓轮部件32以比较高的速度转动,抵消室59内的油也进行相同的转动,而产生离心油压作用,为此油压传动机构55的油压迅速排出。
在前进档6速(6速挡:6TH)中,如图6所示,第2、第3离合器C2、C3依然维持原来的接合状态,并且释放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接合,同时第3制动器B3释放。在该状态下,输入轴12的转动,通过第2离合器C2输入给后齿轮单元131的第2行星齿轮单元4的行星齿轮架CR2以及第3行星齿轮单元5的齿圈R3。另一方面,由于齿圈R2被第2制动器B2锁止,由于上述行星齿轮架CR2的转动,恒星齿轮S2、S3也以比上述5速高的速度正转动。由于上述行星齿轮架CR2的转动和恒星齿轮S3的高速转动,从行星齿轮架CR3在输出轴105上取出比5速更高速的6速转动。该6速与图7的速度线L8对应。这时,第1、第3制动器B1、B3,如图6所示,成释放状态,不参与任何变速。又,第3离合器C3维持接合状态,第2单向离合器F2的动作被解除,又,第1行星齿轮单元3的行星齿轮架CR1成自由状态,不参与任何变速。
又,在该6速状态下,第2制动器B2承受上述传递力矩的反作用力,在比上述5速更高速状态的6速下,只需要较小的力矩容量就足够。因此,和第1制动器B1的情况相同,第2制动器B2可以设置成在第2行星齿轮单元4的外径侧在轴向上具有比较短的长度,并且其油压传动机构90可以设置在第3单向离合器F3的前面侧的比较短小的空间中。
在本实施例中,图6表明,1速~4速的变速由单向离合器进行,4-5速的变速以及5-6速的变速由离合器到制动器进行变速。
如上所述,对于第1、第2、第3离合器C1、C2、C3,可以让第1离合器C1与其它的第2、第3离合器C2、C3的动作完全独立进行动作。对此,第2、第3离合器C2、C3一部分联动进行动作。为此,在换挡减速时,在从第2、第3离合器C2、C3双方接合的状态下只解除其中一方的第2离合器C2的从4速到3速的换挡减速时,以及从第2离合器C2已经释放的状态下释放第3离合器C3的从3速到2速的换挡减速时,是否可以平滑进行换挡减速成为问题。
首先在从4速到3速的换挡减速时,油压传动机构49的油压,由于抵消室52的油产生的离心油压,而快速释放。又,由于第3离合器C3保持接合状态,第2鼓轮部件29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第2离合器C2不会受到第3离合器C3的影响,主动板31以及从动盘40被释放。
然后,在从3速到2速的换挡减速时,第3离合器C3被释放,这时,第2离合器C2已经处于释放状态,由回位弹簧51让第2活塞部件47处于与第2鼓轮部件29的背面挡接的状态,基于抵消室52的离心油压的力,直接作用在第2鼓轮部件29上,抵消离心油压,让油压传动机构46的油压快速释放。又,由于第2离合器C2已经被释放,构成活塞部件的一部分的第2鼓轮部件29,不会受到第2离合器C2的影响,而在轴向前方移动,第3离合器C3的主动板27以及从动盘41的按压被释放。
这样,在换挡减速时,第2、第3离合器C2、C3平滑动作。
在后退(后退挡:REV)中,如图6所示,第3离合器C3接合,同时第3、第4制动器B3、B4,以及第1单向离合器F1被锁止。在该状态下,输入轴12的转动,通过第3离合器C3输入给前齿轮单元130的恒星齿轮S1,行星齿轮架CR1由第1单向离合器F1被锁止,速度线图成为图7的线L3的状态,从齿圈R1将正转动的输出转动RV1输出给后齿轮单元131的齿圈R2。该后齿轮单元131,由于齿圈R3以及行星齿轮架CR2被第4制动器B4锁止,成为图7的线图L10所示状态,在输出轴3上从行星齿轮架CR3,取出后退转动。
这时,该后退状态,减速的大力矩作用在对齿圈R3以及行星齿轮架CR2锁止的第4制动器B4上,该第4制动器B4,在第3行星齿轮单元5的外径侧构成为与第3行星齿轮单元5略微交叠,在轴向上具有比较长的长度,并且其油压传动机构109,由配置在变速箱壳体9的后端9e上的比较宽的受压面积所构成,同时由双活塞结构构成,可以作用大的按压力,确实可以承受上述大反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
又,在发动机制动(惯性滑行)时,如图6所示,在通常的动作的基础上,在3速以及后退时,第1制动器B1接合,对于第1单向离合器F1的空转,可以确实将行星齿轮架CR1锁止,在2速时第2制动器B2接合,可以确实将齿圈R2锁止,并且在1速时,第4制动器B4接合,可以确实将齿圈R3锁止。
进一步,在2速的发动机制动时,在本来的发动机制动用第2制动器B2的基础上让第1制动器B1动作,齿圈R2的锁止,通过直接动作的第2制动器B2以及行星齿轮架CR1也由第1制动器B1执行,可以减少第2制动器B2的力矩容量,因此可以让该第2制动器B2小型化。第2制动器B2,在上述2速时的发动机制动时使用,只需要小力矩容量就足够,第2行星齿轮单元4的外径部分有比较小的设置空间就足够,进一步,如上所述,在该2速时的发动机制动时,如果第1制动器B1共同动作,可以进一步减少第2制动器B2的力矩容量,包括其油压传动机构90可以配置在比较小的设置空间,可以进行确切的可靠性高的制动动作。
进一步,如上所述,在第2行星齿轮单元4上输入来自输入轴12的力矩时,在2速时从恒星齿轮S2、S3,在3速时从恒星齿轮S1、S2、S3,在4速时从恒星齿轮S2、S3,在5速时从恒星齿轮S1、S2以及齿圈R3,在6速时从恒星齿轮S2、S3以及齿圈R3,分别将输入力矩输入给前齿轮单元130以及后齿轮单元131。因此,输入力矩并不只输入给第2行星齿轮单元4,该第2行星齿轮单元4由于获得最佳传动比而小型化,同时由于上述分散输入,而在强度上也可以小型化,在该小直径的第2行星齿轮单元4的外径侧上,配置油压传动机构81,在具有能承受第1制动器B1的必要力矩的力矩容量的同时,可以在轴向以及直径向上紧凑化。
又,将输入力矩传递给第1、第2、第3行星齿轮单元3、4、5的第1、第2、第3离合器C1、C2、C3,为了充分确保力矩容量,希望在直径向上的尺寸增大一些,由于离合器部23配置在多挡变速机构6的变矩器2侧,可以从径向上尺寸大开始,向输出轴逐渐减小进行配置,可以获得作为FR用自动变速器的车辆搭载用所希望的整体形状的变速器。
<实施例2>
图8表示实施例2。该图是有关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部的部分放大图,相当于上述实施例1中的图3。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说明和实施例1不同的部分,对于相同的部分适当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的特征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第1离合器C1的前面侧上相对于第1离合器C1在轴向上整齐排列配置第4离合器C4,第1、第4离合器C1、C4的输入侧部件一体构成,第4离合器C4的输出侧部件和第2、第3行星齿轮单元4、5的恒星齿轮S2、S3一体构成,并且在第1离合器C1的输出侧部件和第4离合器C4的输出侧部件之间介入设置第4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F0。
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第1离合器C1的第1离合器鼓轮140包括在内径侧固定在与上述输出轴12一体的套筒25的后端侧固定的法兰部140a、和从该法兰部140a的外径侧向背面侧(后方)延伸的鼓轮部140b。在鼓轮部140b的内周面上,形成花键140c,在该花键140c中的后半部分上,接合在轴向上可移动的第1离合器C1的多片主动板(外摩擦板)141。与这些主动板141可以接合或分离的多片从动盘(内摩擦板)142,与在第4单向离合器F0的外座圈143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键143a接合。该第4单向离合器F0的内座圈144花键连接在中间轴31的外周面上。
在第1离合器鼓轮140的内侧上,配置第4离合器C4的第4离合器鼓轮145。第4离合器鼓轮145包括内径侧固定在输出轴12的外周面上的法兰部145a和从该法兰部145a的外径侧向背面侧延伸的鼓轮部145b。在鼓轮部145b的内周面上,形成花键145c,在该花键145c上,接合在轴向上可移动的第4离合器C4的多片主动板146。与这些主动板146可以接合或分离的多片从动盘147,与在第4轮毂149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键149a接合,并可在轴向上移动。该第4轮毂149,其内径侧固定在上述输入轴12的外周面上。
在第4离合器鼓轮145的鼓轮部145b的外周面上形成花键(图中未画出),与上述第1离合器鼓轮140的鼓轮部140b的花键140c接合。鼓轮部145b的前端145d与第1离合器C1的前面侧对面配置。第4离合器鼓轮145整体由上述第1离合器鼓轮140和输出轴12支撑并可以在轴向上移动,在法兰部145a的前面侧和第1离合器鼓轮140的鼓轮部140a的背面侧之间形成油密的第4油压室150。第4离合器鼓轮145,在作为第4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轮作用的基础上,也作为让第1离合器C1接合或分离的第1油压传动机构的活塞作用。
在上述第4离合器鼓轮145的内侧,配置第4油压传动机构的第4活塞151。第4活塞151包括法兰部151a和鼓轮部151b,由第4离合器鼓轮145和输入轴12的外周面支撑并可在轴向上移动。第4活塞151配置成让鼓轮部151b的前端151c与第4离合器C4的前面侧对向,同时在法兰部151a的前面侧和第4离合器鼓轮145的法兰部145a的背面侧之间形成油密的第4油压室152。
在第4活塞151的背面侧上,配置其内径侧固定在输出轴外周面上的第4撤销板153。在该第4撤销板153的前面侧和第4活塞151的背面侧之间收缩设置回位弹簧154,同时形成第4撤销室155。
以下参照上述多挡变速机构6的构造图的图9、动作表的图10说明多挡变速机构6的作用。此外,第1、第4离合器C1、C4、第4单向离合器F0之外的动作,由于和上述实施例1相同,在此适当省略其重复说明,以下主要说明第1、第4离合器C1、C4、第4单向离合器F0的作用。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输入轴12和中间轴31之间安装设置第1离合器C1和第4离合器C4,并且在第1离合器C1和中间轴31之间安装设置第4单向离合器F0。
如果将本实施例的图10的动作表和实施例1的图6的动作表进行比较,在本实施例中,在1速~4速中,第4离合器C4只有在发动机制动时接合,并且接合第4单向离合器F0。这种差异表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以对在上述实施例1中用离合器到制动器变速的4-5速变速用单向离合器进行变速,可以让变速平滑进行。又,在1速~4速中发动机制动时的力矩传递,在实施例1中只是通过第1离合器C1进行,而在本实施例2中可以通过第1、第4离合器C1、C4两方进行。为此,可以将第1离合器C1以及让其动作的第1油压传动机构紧凑化。
此外,上述实施例2,虽然按照上述多挡变速机构6进行了说明,但有关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至少有4个离合器集中配置的离合器部23,就可以适用本发明。
Claims (4)
1.一种自动变速器,包括输入轴、第1行星齿轮单元、具有至少4个转动要素的行星齿轮组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的转动通过所述第1行星齿轮单元以及所述行星齿轮组以多个变速挡进行变速后传递给输出轴,其特征是:
所述第1行星齿轮单元包括输入所述输入轴的转动的第1变速要素、可以由第1锁止装置或第3锁止装置接合或分离的第2变速要素、将与所述输入轴的转动不同转动数的转动传递给所述行星齿轮组的第3变速要素;
所述第1锁止装置由第1制动器构成,
所述第3锁止装置由与所述第2变速要素接合或分离的第1单向离合器、和与所述第1单向离合器接合或分离的第3制动器所构成,
所述第1变速要素与第2单向离合器连接,并且所述输入轴的转动通过第3离合器被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所述第1行星齿轮单元是具有双小齿轮的行星齿轮,所述第1变速要素是恒星齿轮,所述第2变速要素是行星齿轮架,所述第3变速要素是齿圈,通过所述第1行星齿轮单元以及所述行星齿轮组可以实现至少前进6速的变速挡。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第1行星齿轮单元的外径侧配置所述第1制动器;
在所述第1制动器的前面侧与所述第1制动器在轴向上基本整齐排列配置所述第3制动器,
在所述第3制动器的前面侧与所述第3制动器在轴向上基本整齐排列配置所述第3制动器用油压传动机构,
在所述第1行星齿轮单元的前面侧配置所述第1单向离合器,在所述第1单向离合器的前面侧配置所述第2单向离合器,同时配置成让这些第1、第2单向离合器位于所述第3制动器以及所述第3制动器用油压传动机构的内径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在超过前进挡中的直接连接挡的第5挡中,所述第1制动器处于接合状态而所述第1行星齿轮单元的所述行星齿轮架停止转动,同时在从超过所述直接连接挡的第5挡变速到超过所述直接连接挡的第6挡时,释放所述第1、第3制动器,让所述第2单向离合器处于自由状态,允许所述第1行星齿轮单元的所述行星齿轮架反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050331 | 2002-02-26 | ||
JP2002050331A JP3789831B2 (ja) | 2002-02-26 | 2002-02-26 | 自動変速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41178A CN1441178A (zh) | 2003-09-10 |
CN1324250C true CN1324250C (zh) | 2007-07-04 |
Family
ID=27678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0646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4250C (zh) | 2002-02-26 | 2003-02-26 | 自动变速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835158B2 (zh) |
JP (1) | JP3789831B2 (zh) |
CN (1) | CN1324250C (zh) |
DE (1) | DE1030778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15987A1 (de) * | 2001-03-30 | 2002-10-02 |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 Mehrstufengetriebe |
JP4776209B2 (ja) | 2003-12-25 | 2011-09-21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US20050167234A1 (en) * | 2003-12-25 | 2005-08-04 | Aisin Aw Co., Ltd | Clutch-purpose hydraulic servo |
KR100559335B1 (ko) * | 2004-03-09 | 2006-03-1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7속 자동 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
US20060048591A1 (en) * | 2004-09-07 | 2006-03-09 | Edward Veremkroit | Mechanism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vement into unidectional rotary movement |
KR100623775B1 (ko) * | 2004-11-09 | 2006-09-1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변속기의 6속 파워 트레인 |
JP4667078B2 (ja) * | 2005-03-07 | 2011-04-0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輌用駆動装置 |
US7311634B2 (en) * | 2005-09-28 | 2007-12-25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Seven-speed powertrain of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s |
US7311016B2 (en) * | 2005-10-25 | 2007-12-25 | Dana Corporation | Park lock system |
DE102006033983A1 (de) * | 2006-07-22 | 2008-02-14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Getriebe mit mindestens zwei Planetenradstufen |
DE102009016282B4 (de) * | 2008-04-04 | 2013-11-2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 Zweifach wirkende Kupplungsvorrichtung für kompaktes elektromechanisches Getriebe |
US8221279B2 (en) * | 2008-04-04 | 2012-07-1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Dual apply clutch apparatus for compact 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
DE102008038770A1 (de) | 2008-08-12 | 2010-02-25 |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Steuern eines Druckers oder Kopierers |
US8029404B2 (en) * | 2009-02-12 | 2011-10-04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Hybrid transmission |
CN101839312B (zh) * | 2009-03-19 | 2013-01-0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装备有行星齿轮机构的车用自动变速器 |
US8261899B2 (en) * | 2009-07-02 | 2012-09-11 | Dana Heavy Vehicle Systems Group, Llc | Shifting colla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force required for disengaging a fixed holding feature |
US8197377B2 (en) * | 2009-09-03 | 2012-06-1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Automatic transmission gear and clutch arrangement |
US20120228080A1 (en) * | 2009-09-21 | 2012-09-13 | Nt Consulting International Pty Limited | Transmission with hill hold feature |
DE102011109376A1 (de) * | 2011-08-04 | 2013-02-07 | Daimler Ag | Hydraulische Steuerung für ein Automatik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
JP6561335B2 (ja) * | 2015-05-18 | 2019-08-21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WO2019080960A1 (de) * | 2017-10-26 | 2019-05-02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synchronisieren |
DE102017128377A1 (de) * | 2017-11-30 | 2019-06-06 | Voith Patent Gmbh | Antriebsstrang |
JP7547396B2 (ja) | 2019-06-28 | 2024-09-09 | ホートン,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正転及び逆転モードで作動可能な遊星歯車装置を備える伝動システム |
CN113733894B (zh) * | 2021-10-13 | 2023-07-04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两挡变速电动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35732A (en) * | 1969-07-14 | 1974-09-17 | Nissan Motor | Gear train arrangements |
US4430908A (en) * | 1981-09-08 | 1984-02-14 | Ford Motor Company | Split path electric vehicle powertrain |
US5069656A (en) * | 1991-02-25 | 1991-12-03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Multispeed power transmission |
JPH04285347A (ja) * | 1991-03-14 | 1992-10-09 | Nissan Motor Co Ltd | 遊星歯車変速機構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35792A (en) * | 1994-03-28 | 1995-07-25 | Ford Motor Company | Multiple-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motor vehicles |
-
2002
- 2002-02-26 JP JP2002050331A patent/JP378983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2-24 DE DE10307789A patent/DE10307789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02-26 US US10/373,657 patent/US683515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2-26 CN CNB031064639A patent/CN132425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35732A (en) * | 1969-07-14 | 1974-09-17 | Nissan Motor | Gear train arrangements |
US4430908A (en) * | 1981-09-08 | 1984-02-14 | Ford Motor Company | Split path electric vehicle powertrain |
US5069656A (en) * | 1991-02-25 | 1991-12-03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Multispeed power transmission |
JPH04285347A (ja) * | 1991-03-14 | 1992-10-09 | Nissan Motor Co Ltd | 遊星歯車変速機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6835158B2 (en) | 2004-12-28 |
JP2003247612A (ja) | 2003-09-05 |
US20030224900A1 (en) | 2003-12-04 |
DE10307789A1 (de) | 2003-09-04 |
JP3789831B2 (ja) | 2006-06-28 |
CN1441178A (zh) | 2003-09-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24250C (zh) | 自动变速器 | |
CN1292931C (zh) | 混合驱动装置以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 | |
CN1476518A (zh) | 起步离合器装置 | |
CN103158801B (zh) | 用于混合动力电动变速器的装配方法 | |
CN101578464B (zh) | 自动变速器 | |
CN1700998A (zh) | 复合驱动装置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 | |
CN101048608A (zh) | 无级变速机的前进后退切换装置 | |
CN102124252A (zh) | 扭矩转换器 | |
CN1959148A (zh) | 自动变速器 | |
CN1502022A (zh) | 自动变速器 | |
US10041570B2 (en) |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 |
CN1991202A (zh) |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 |
JP2019078371A (ja) | 動力伝達装置、それを含む車両、及びその作動制御方法 | |
JP6526147B2 (ja) | 動力伝達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含む車両 | |
JP2019078366A (ja) | 動力伝達装置、及びそれを含む車両 | |
JP5445506B2 (ja) | 変速装置 | |
CN1522207A (zh) | 车轮传动系统 | |
KR101292943B1 (ko) | 자동 변속기 | |
CN105626795A (zh) | 两挡电动汽车动力总成 | |
CN203864443U (zh) | 电动车的自动变速驱动装置 | |
CN101568740A (zh) | 自动变速器 | |
CN2630568Y (zh) | 自动变速器 | |
JP5440543B2 (ja) | 変速装置 | |
CN2630569Y (zh) | 自动变速器 | |
CN1656327A (zh) | 用于机动车例如轻型机动车的传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