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29221Y - 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29221Y
CN2629221Y CN 03206733 CN03206733U CN2629221Y CN 2629221 Y CN2629221 Y CN 2629221Y CN 03206733 CN03206733 CN 03206733 CN 03206733 U CN03206733 U CN 03206733U CN 2629221 Y CN2629221 Y CN 262922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ipe
type heat
heat
low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20673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勤文
王勤彰
王派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320673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2922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2922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2922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包括一上盖及一下盖。其中所述下盖可供上盖盖合在其上。在下盖与上盖所构成的容腔内部设有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由此形成一板式热管。该上盖具有一顶板,在所述顶板的中心处形成有一空旷区,环绕该空旷区周围设置有呈涡旋状排列的多个独立柱状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为锥形体,各散热鳍片高度为由内向外逐渐增高,在各散热鳍片间形成有涡旋状流道。由此,散热风扇向下吹送的气流直接撞击上盖的空旷区以形成直击风流,而将散热鳍片的热量带出,达到散热的作用。

Description

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或其它发热组件上,能将发热组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有高导热性能的板式热管迅速带走的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信息科技的蓬勃发展,个人计算机相关领域的设计也随之日新月异。以往的CPU运行速度缓慢,用鳍片型散热器加散热风扇所构成的散热装置作为CPU的散热的设备已经足够。但近年来CPU的时钟频率已突破1GHz,更有超过3GHz的,CPU的时钟频率与它的散热量成正比关系。因此,上述的散热装置受机壳的空间限制,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随着CPU运行速度的提高所必须的散热的需要,所以以往造价昂贵且制造困难的板式热管散热装置再度成为从事该行业的技术人员的注目焦点,也为散热提供了另一个解决方案。
公知的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如图1所示,该散热装置包括热管10a、散热器20a及散热风扇30a。热管10a为板式热管,在其内部具有毛细组织11a及工作流体12a。在热管10a上方设置铝挤型散热器20a,散热器20a具有等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鳍片21a,在各散热鳍片21a间形成有流道22a。在散热器20a顶部设置有散热风扇30a。通过上述组件的组合,能将散热风扇30a向下吹送的冷气流,引导进入散热器20a的流道22a中,用来将CPU等发热组件运行所产生的热量带至外面,达到散热的效果。
然而,公知的“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虽然具有将CPU所产生的热量带走的功能,但仍具有以下的缺陷:
一、由于散热风扇30a向下吹送的气流呈螺旋状,当该气流进入散热器20a的流道22a中后,将在流道22a内产生乱流的现象,无法使气流深入吹向散热鳍片21a的根部,所以散热效率受到相当大限制。
二、热管10a与散热器20a可用相同或相异的材料制成,并在各接触面间用散热膏等材料涂覆后再相互结合,该散热膏将使热传导效率受到影响。
上述公知的板式热管散热装置,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并且需要加以改善。
于是本设计人鉴于上述缺陷的存在,凭借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并针对可进行改善的不便与缺陷,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实际的运用,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通过散热风扇向下吹送冷气流,使该气流撞击上盖的空旷区以产生直击气流(Air Impingement),利用该直击气流向四周扩散并通过外围的散热鳍片,进而能有效地将内、外围散热鳍片上的热量带出,达到迅速散热的目的及散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其上盖通过锻造成型,因此该上盖的散热鳍片组织细密且与顶板形成为一体。该板式热管内部设有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所以具有最佳的导热效果与功能。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所述板式热管包括一上盖及一下盖,其中该下盖可供上盖盖合在其上,在下盖与上盖所构成的容腔内部设有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该上盖具有一顶板,在所述顶板的中心处形成有一空旷区,环绕该空旷区周围设置有呈涡旋状排列的多个独立柱状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均为锥形体,各散热鳍片高度为由内向外逐渐增高,并在各散热鳍片间形成有涡旋状流道,进而达成上述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具有很高的散热效果,能将热源产生的热量以最快速的方式传导出去,避免瞬间温度升高而使计算机出现死机的现象。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公知的板式热管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散热风扇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a-热管
11a-毛细组织           12a-工作流体
20a-散热器
21a-散热鳍片           22a-流道
30a-散热风扇
10-上盖
11-顶板                12-空旷区
13-散热鳍片            14-流道
20-下盖
21-第一组织            22-第二组织
23-工作流体            24-固定片
30-风扇基座
31-安装部              32-支脚
40-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上盖10为一导热性良好的矩形长方体,具有四边板围绕的顶板11。在顶板11顶面的中心形成有圆形空旷区12,环绕圆形空旷区12周围设置有呈涡旋状排列的多个散热鳍片13,散热鳍片13以锻造成型并呈底大顶小的圆锥体或角锥体(图中未示出)。各散热鳍片13的高度不等。在本例中为由内向外逐渐增高,并在各散热鳍片13间形成有涡旋状流道14,以便顺畅引导散热风扇的螺旋气流。
图3及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及剖面图。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包括上盖10及下盖20。其中:
下盖20具有由四边的板围绕的容腔,在下盖20上盖合有上盖10。在下盖20与上盖10所构成的容腔内设有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23形成的一板式热管。所述毛细组织除均匀分布贴附在容腔内壁的第一组织21外,在上盖10的空旷区12的正下方设有稠密的第二组织22,第二组织22设置在发热源(如CPU)正上方,通过利用毛细组织21、22及工作流体23迅速将热量传导至外面。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散热风扇的立体分解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风扇基座30及散热风扇40。其中本实施例的下盖20设置有多个固定片24,风扇基座30通过固定片24固定安装在下盖20上。风扇基座30具有一安装部31,安装部31上大部分为露空,使散热器10与散热风扇40间的气流可上下流动。散热风扇40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安装在风扇基座30的安装部31上。风扇基座30在各端角落设有支脚32,支脚32对应于下盖20的固定片24,可以用固定组件将风扇基座30的支脚32固定安装在下盖20的固定片24上。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6所示,通过上述组件的组合,由于下盖20底面的中心处贴附在主机板的CPU上方,并且在下盖20中心处具有第二组织22,因此CPU运行时所产生的高热量能迅速传导至上盖10的中心处。当散热风扇40开始转动时,将产生向下吹送的冷气流,该气流撞击上盖10的空旷区12以形成直击风流,该直击风流向四周扩散形成扩散气流,该扩散气流被压迫通过上盖10的散热鳍片13,因此能有效地将内、外围散热鳍片13上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具有以下的优点:
1.由于所述散热鳍片间形成有涡旋状流道,可将散热风扇吹送来的冷气流顺畅地引导至散热装置的外面,所以具有高散热效果。
2.通过上盖中心处正下方设置的第二组织,能将热源产生的热量以最迅速的传导方式传导从而带出大部分的热量,避免瞬间温度升高而使计算机出现死机的现象。
3.通过散热风扇吹送的冷气流撞击上盖的空旷区形成直击风流,所述直击风流能带走的热量是一般同面积强制散热的5~6倍,从而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已具有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而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也不曾见于同类产品及公开使用,申请前更未见于任何刊物上,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同理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所述板式热管包括一上盖及一下盖,其中所述下盖可供上盖盖合在其上,在下盖与上盖所构成的容腔内部设有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具有一顶板,所述顶板形成有一空旷区,所述空旷区周围设置有呈涡旋状排列的多个独立柱状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的高度是不等高的,在各散热鳍片间形成有涡旋状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顶板由其四边的板围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散热鳍片高度由内向外逐渐增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散热鳍片为圆锥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散热鳍片为角锥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空旷区为圆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由由其四边的板围绕。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热管的毛细组织包含有第一组织及第二组织,所述第二组织设在上盖的空旷区的正下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风扇基座及散热风扇,所述下盖设置有多个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供风扇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风扇固定安装在所述风扇基座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基座各端角设有支脚,所述支脚对应于下盖的固定片,用固定组件将风扇基座的支脚固定安装在下盖的固定片上。
CN 03206733 2003-07-31 2003-07-31 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2922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06733 CN2629221Y (zh) 2003-07-31 2003-07-31 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06733 CN2629221Y (zh) 2003-07-31 2003-07-31 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29221Y true CN2629221Y (zh) 2004-07-28

Family

ID=34241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20673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29221Y (zh) 2003-07-31 2003-07-31 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29221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6493C (zh) * 2004-12-04 2008-10-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沸腾腔式散热装置
CN101820738A (zh) * 2010-04-23 2010-09-01 滑志红 快速散热装置
CN107706166A (zh) * 2017-09-13 2018-02-16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新型功率放大器散热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6493C (zh) * 2004-12-04 2008-10-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沸腾腔式散热装置
CN101820738A (zh) * 2010-04-23 2010-09-01 滑志红 快速散热装置
CN107706166A (zh) * 2017-09-13 2018-02-16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新型功率放大器散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39111A1 (en) [high-performance two-phase flow evaporator for heat dissipation]
CN1573651A (zh) 移动装置的散热结构
CN1314112C (zh) 发热电子元件的热管散热器
CN1305131C (zh) 用于高密度封装应用的高性能的散热器结构
CN2629221Y (zh) 具有板式热管的散热装置
CN2671129Y (zh) 发热电子元件的热管散热器
CN2702097Y (zh) 双离心式风扇
CN210781851U (zh) 一种网状片式散热器
CN2842730Y (zh) 下吹式散热装置
CN212157720U (zh) 一种制冰机
CN2699363Y (zh) 散热器
CN100377339C (zh) 散热装置
CN2473667Y (zh) 不平衡散热鳍片
CN2762507Y (zh) 均温板散热模块
CN2447839Y (zh) 散热装置
CN102074533B (zh) 用于电子芯片散热的传热装置
CN1670950A (zh) 外侧导流集成热管散热器
CN2867590Y (zh) 散热装置
CN2514397Y (zh) 散热装置
CN2727966Y (zh) 外侧导流集成热管散热器
CN220674261U (zh) 一种多囱道式整体散热片
CN2710162Y (zh) 外侧辅助导流散热的集成热管散热器
CN218006853U (zh) 一种轻量化高性能铝型材散热器
CN2627561Y (zh) 散热装置
CN220858797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