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80762Y - 一种寄生昆虫的蓄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寄生昆虫的蓄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80762Y
CN2580762Y CN 02289986 CN02289986U CN2580762Y CN 2580762 Y CN2580762 Y CN 2580762Y CN 02289986 CN02289986 CN 02289986 CN 02289986 U CN02289986 U CN 02289986U CN 2580762 Y CN2580762 Y CN 258076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sitic
insect
storing device
parasitic insect
gau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28998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红印
王树英
陈长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228998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8076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8076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8076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寄生昆虫的蓄放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寄生昆虫蓄放装置,使用该寄生昆虫蓄放装置,增加农田寄生蜂基数,不需要精确的害虫发生期预测预报,并可以解决施放寄生蜂与施用化学农药难以协调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寄生昆虫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带顶盖的箱体及套设在所述箱体上的至少一层纱网;所述箱体上套设所述纱网的部位设有若干个孔径大于寄生昆虫可穿过的最小值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使用简便,不妨碍农事操作,不污染环境,可反复多次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寄生昆虫的蓄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蓄放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寄生昆虫蓄放装置。
背景技术
寄生蜂是多种农林害虫的天敌,大规模人工生产寄生蜂并将其释放到田间用以控制害虫的发生、为害,是人们进行生物防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寄生蜂通过将卵产在害虫体内或体外,其孵化的幼虫即取食害虫体液或组织,从而最终将害虫杀死。
以往的寄生蜂田间应用存在着诸多技术难题,使寄生蜂的应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限制,这些技术难题包括:
1、寄生蜂释放时间与害虫发生期难于吻合。释放寄生蜂的时间一般要掌握在害虫初发生且具有一定数量的时期,过早释放,寄生蜂找不到寄主,因此寄生蜂既不能及时取食寄主补充营养,又不能产卵繁育后代,会很快导致死亡;过晚释放又会因为害虫种群数量过大,光靠寄生蜂已控制不了害虫的数量增长,难免发生害虫的为害损失。因此,对害虫发生的预测预报要求有很高的精确度,应用推广难度很大。
2、寄生蜂从人工培养环境释放到农田后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通常是对温度、湿度、光照、作物种类等新环境的适应。适应期间其自身的多项生物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如发育减缓、繁殖率降低、寿命缩短和搜索能力差等。因此释放后的寄生蜂往往在短时间内起不到防治害虫的作用。
3、释放寄生蜂很难与施用化学农药相协调。在放蜂期内一般不允许施用化学农药,否则会在杀灭害虫的同时将寄生蜂杀死。但在一定的农田范围内寄生蜂并不针对所有害虫,其他非靶标害虫的防治问题很难解决。
4、在温室等相对密闭的种植环境中,寄生蜂有时会因为把害虫全部杀死后找不到存活的寄主而与害虫同归于尽,当新的害虫再度侵入时只能再次释放寄生蜂,造成防治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寄生昆虫蓄放装置,使用该寄生昆虫蓄放装置,不需要精确的害虫发生期预测预报,并可以解决施放寄生蜂与施用化学农药难以协调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寄生昆虫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带顶盖的箱体及套设在所述箱体上的至少一层纱网;所述箱体上套设所述纱网的部位设有若干个通孔,其孔径大小可允许寄生昆虫自由通过。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纱网可以设计为两层,其中内层纱网的孔径小于寄主昆虫可穿越的最小尺寸,却可允许寄生昆虫自由通过,以防寄主外逃;外层纱网的孔径小于寄生昆虫可穿过的最小尺寸,以便防止重寄生蜂干扰和随时控制释放时间。
所述纱网也可以设计为单层,即只设内层,既防止寄主昆虫外逃,又可以允许寄生昆虫自由进出,当外界寄主昆虫缺乏时寄生性昆虫可进入装置,利用人为提供的寄主昆虫取食繁殖,达到蓄养和总量增殖的目的。
为了方便纱网打开,所述纱网设有活动连接处。
为了使意外逃出的寄主不至于扩散,所述箱体底部外围设有防逃槽,槽内放有不干胶或粘稠液体。
为了方便悬挂,所述箱体的顶盖上设有挂钩。为了阻止昆虫或蜘蛛等由挂钩爬下,或蓄放装置内小形昆虫,如蚜虫的爬出,挂钩与箱体的连接处涂有粘稠涂层。
所述箱体内设有浮板,浮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以便接种种植饲喂寄主的植物。
为了使蓄放装置内种植的植物能够正常生长,给寄主提供充足的饲料,所述箱体内装有植物生长营养液。
为保证装置内的植物正常生长获得充足的阳光,并方便观察箱体内的状况,所述箱体的侧壁及顶盖是透明材料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寄生蜂的饲养及释放,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1、不需要精确的害虫发生期预测预报,甚至在害虫尚未发生时即可将蓄放装置置于防治害虫的环境中,寄生蜂依靠蓄放装置内提供的寄主取食和增殖。一旦田间害虫发生,蓄放装置内的寄生蜂会自动扩散开来,寻找寄主。在田间,寄生蜂对目标害虫的防治效果具有明显滞后的特点,即只有当害虫种群数量达到其高峰后,寄生蜂的控制作用才逐渐显现,称之为“寄生蜂的跟随现象”。蓄放装置的使用打破了寄生蜂一寄主种群数量间的固有平衡关系,当害虫出发阶段就有足够的寄生蜂给以控制,从而达到将害虫种群数量压到为害水平以下。
2、本实用新型蓄放装置设置了防虫逃逸结构,害虫被限制在蓄放装置内,是寄生蜂的过渡寄主,可以保证释放环境内寄生蜂种群存在的连续性。当田间寄主数量过低时,可招引寄生蜂,避免了寄生蜂因找不到寄主取食寄生而死亡的情况,达到田间寄生蜂保种的目的。
3、由于本实用新型蓄放装置的可移动性,放蜂前,封闭蓄放装置的防蜂纱网,寄生蜂即可在新的环境中适应一定的时间,比如在新环境中羽化等,保证寄生蜂的繁殖力、寿命、活动力和对害虫的选择力等生物学指标不会由于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而下降,因此会使防治效果更加稳定。
4、本实用新型蓄放装置可以使寄生蜂释放与施用化学农药可较好地协调。当需要施用化学农药防治寄生蜂非靶标害虫时,只要将蓄放装置封严带出释放地妥善保存即可,待农药残效期过后,再将蓄放装置重新放回放蜂区,避免了农药对寄生蜂的杀伤。同时,在使用前可以将蓄放器挂到寄生蜂繁殖发育所需最佳条件的地方,如恒温室等,以确保蜂体强壮。
5、本实用新型蓄放装置适用于多种农田环境和多种害虫的防治。本实用新型具有防风吹、防雨淋、防阳光直射和防止除寄生蜂以外的其它节肢动物进入的双层网纱、凹槽和顶盖结构,因此可用于大田、林地和各种类型的温室环境。通过采用不同的接种植物、寄主昆虫和更换不同网目的滤网可以用于针对不同害虫的防治。
6、由于本实用新型蓄放装置内层网纱的网目大于外层纱网的网目,而绝大多数寄生蜂的个体小于它的寄生个体,且寄生蜂多数体形为细长的枣核形,可以穿过它的寄主不能通过的更小的孔隙。因此通过选择防虫网的密度就可以将寄主害虫限制在蓄放装置内而允许寄生蜂自由出入。高密度外层纱网可阻止寄生蜂通过,达到调节寄生蜂进出时间、数量和防止重寄生蜂干扰的目的。
7、使用简便,不妨碍农事操作,不污染环境,可反复多次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饲养寄生蜂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带圆锥形顶盖11的桶状箱体1及套设在箱体1上的两层尼龙纱网,内层纱网4的孔径小于寄主昆虫可穿过的最小值,大于寄生昆虫可穿过的最小值,使寄主不能够逃出,而寄生蜂则可以随意出入;外层纱网3的孔径小于寄生昆虫可以穿过的最小值;内、外层纱网4、3分别设有活动连接处4-1、3-1,连接部件为拉扣。箱体1的侧壁及顶盖由透明塑料制成。箱体1上套设纱网的部位设有若干个孔径大于寄生昆虫可穿过的最小值的通孔5,通孔5呈拱门形,均匀排列。
箱体1底部外围设有延伸出的防逃槽6,槽6内放有不干胶或粘稠液体(如机油等)。
箱体1的顶盖上设有挂钩10,挂钩10与箱体1的连接处涂有不干胶(粘稠涂层即可)。
箱体1内设有带若干个通孔的塑料泡沫浮板9。浮板9上栽种有饲喂宿主昆虫的植物8,植物8的根系可以穿过浮板9上的通孔吸取筒内的植物生长营养液12。
实施例2:
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只是纱网为单层,其孔径小于寄生昆虫可穿过的最小值,相当于实施例1中的纱网3;大于寄生昆虫可穿过的最小值,能够起到实施例1中的纱网4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纱网的网目大小可依寄主和寄生蜂的种类,按实际情况确定。通孔及网目的多少也可依寄生蜂种类、活跃程度来确定。
本实用新型蓄放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使用蓄放装置前首先要明确要防治的对象,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寄生蜂、寄主昆虫、繁殖植物及防虫纱网的目数。
2、在蓄放装置箱体内装入植物生长营养液,在浮板上种植植物。
3、当植株生长到筒内高度的1/2左右时,将蓄放装置移入恒温室,开始接入寄主昆虫(蚜虫、粉虱、斑潜蝇等),让其在植株上繁殖发育,直到建立了稳定的种群且具备一定的数量。接入期间加蒙内层纱网。
4、当寄主昆虫繁殖到足够数量时,就可以接入寄生蜂,并加蒙外层防蜂纱网。
5、寄主昆虫一寄生蜂在恒温室的蓄放装置中培养2-4周后,就可以移入需要防治害虫的环境中。
6、待寄生蜂在新环境中适应2天后,揭开外层纱网,蓄放装置中的寄生蜂开始在害虫危害的环境中发挥作用。当环境使用化学农药时,将外层防蜂纱网重新蒙起,将蓄放装置带到安全的地方暂时存放,待农药药效过后再将蓄放装置重新放置在放蜂环境中。

Claims (10)

1、一种寄生昆虫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带顶盖的箱体及套设在所述箱体上的至少一层纱网;所述箱体上套设所述纱网的部位设有若干个孔径大于寄生昆虫可穿过的最小值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寄生昆虫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为两层,其中内层纱网的孔径小于寄主昆虫可穿过的最小值,大于寄生昆虫可穿过的最小值;外层纱网的孔径小于寄生昆虫可穿过的最小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寄生昆虫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为单层,其孔径小于寄生昆虫可穿过的最小值;所述箱体上的通孔直径大于寄生昆虫可穿过的最小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寄生昆虫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设有活动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寄生昆虫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底部外围设有防逃槽,槽内放有不干胶或粘稠液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寄生昆虫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盖上设有挂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寄生昆虫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与所述箱体的连接处涂有粘稠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寄生昆虫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浮板,浮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寄生昆虫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装有植物生长营养液。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寄生昆虫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侧壁及顶盖是透明材料制成的。
CN 02289986 2002-12-06 2002-12-06 一种寄生昆虫的蓄放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8076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89986 CN2580762Y (zh) 2002-12-06 2002-12-06 一种寄生昆虫的蓄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89986 CN2580762Y (zh) 2002-12-06 2002-12-06 一种寄生昆虫的蓄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80762Y true CN2580762Y (zh) 2003-10-22

Family

ID=33749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28998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80762Y (zh) 2002-12-06 2002-12-06 一种寄生昆虫的蓄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80762Y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5448B (zh) * 2008-10-30 2010-12-29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烟草仓库贮烟害虫虫害发生规律观察箱及其应用
CN102197797A (zh) * 2011-05-02 2011-09-28 孙治浦 用蚜茧蜂移动网箱防治蚜虫的方法
CN102715047A (zh) * 2012-05-15 2012-10-10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以授粉蜂为媒介的生物防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2939942A (zh) * 2012-10-16 2013-02-27 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 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及方法
CN103636562A (zh) * 2013-11-18 2014-03-19 靖江市明星水蛭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防水蛭逃逸装置
CN105052625A (zh) * 2015-07-20 2015-11-18 胡永军 一种桨角蚜小蜂防治设施蔬菜烟粉虱的方法
CN105831020A (zh) * 2016-06-07 2016-08-10 广西南宁益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动保湿的稻飞虱饲养箱
CN106538480A (zh) * 2016-11-09 2017-03-29 贵州大学 一种小花蝽释放装置及方法
CN107258704A (zh) * 2017-08-01 2017-10-20 北京中农纯静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天敌增殖扩繁自释放栖息装置
CN107711226A (zh) * 2017-11-17 2018-02-23 融安广兴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千里光虫害的防治方法
CN110476902A (zh) * 2019-09-18 2019-11-22 中施柯朗(天津)污泥治理处理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蚯蚓养殖设备及养殖方法
CN111066735A (zh) * 2019-12-24 2020-04-28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昆虫取食量测量的饲养装置
CN112471080A (zh) * 2020-12-16 2021-03-12 湖南省烟草公司长沙市公司 一种野外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装置及方法
CN115119805A (zh) * 2022-06-01 2022-09-3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一种花绒寄甲高效繁育方法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5448B (zh) * 2008-10-30 2010-12-29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烟草仓库贮烟害虫虫害发生规律观察箱及其应用
CN102197797A (zh) * 2011-05-02 2011-09-28 孙治浦 用蚜茧蜂移动网箱防治蚜虫的方法
CN102715047A (zh) * 2012-05-15 2012-10-10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以授粉蜂为媒介的生物防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2715047B (zh) * 2012-05-15 2013-09-18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以授粉蜂为媒介的生物防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2939942A (zh) * 2012-10-16 2013-02-27 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 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及方法
CN102939942B (zh) * 2012-10-16 2014-08-13 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 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及方法
CN103636562A (zh) * 2013-11-18 2014-03-19 靖江市明星水蛭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防水蛭逃逸装置
CN103636562B (zh) * 2013-11-18 2015-09-16 靖江市明星水蛭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防水蛭逃逸装置
CN105052625A (zh) * 2015-07-20 2015-11-18 胡永军 一种桨角蚜小蜂防治设施蔬菜烟粉虱的方法
CN105831020A (zh) * 2016-06-07 2016-08-10 广西南宁益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动保湿的稻飞虱饲养箱
CN106538480A (zh) * 2016-11-09 2017-03-29 贵州大学 一种小花蝽释放装置及方法
CN107258704A (zh) * 2017-08-01 2017-10-20 北京中农纯静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天敌增殖扩繁自释放栖息装置
CN107711226A (zh) * 2017-11-17 2018-02-23 融安广兴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千里光虫害的防治方法
CN110476902A (zh) * 2019-09-18 2019-11-22 中施柯朗(天津)污泥治理处理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蚯蚓养殖设备及养殖方法
CN111066735A (zh) * 2019-12-24 2020-04-28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昆虫取食量测量的饲养装置
CN112471080A (zh) * 2020-12-16 2021-03-12 湖南省烟草公司长沙市公司 一种野外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装置及方法
CN115119805A (zh) * 2022-06-01 2022-09-3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一种花绒寄甲高效繁育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anzen Herbivores and the number of tree species in tropical forests
CN2580762Y (zh) 一种寄生昆虫的蓄放装置
CN107568170B (zh) 一种规模化蠋蝽的人工饲养方法
CN103461038B (zh) 一种有机茶园茶树幼苗期病虫草无害化管理方法
JP2007325541A (ja) 天敵昆虫の増殖装置及び使用方法
CN111567484A (zh) 悬置米蛾幼虫容器提升野外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数量的方法
CN103766324A (zh) 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生物防治绿盲蝽的方法
JP2006271307A (ja) 天敵昆虫の放飼方法、運搬増殖方法及び運搬増殖装置
CN110114092A (zh) 用于递送水性诱饵以控制害虫蚂蚁的可生物降解水凝胶
KR101460099B1 (ko) 풀잠자리류 곤충 생장 관찰 장치
KR20210073938A (ko) 갈색날개매미충 포획용 트랩
Fisher et al. Snail against snail
Pinnamaneni et al.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in Oil Palm, Elaeis guineensis Jacq.
CN215074900U (zh) 一种斑翅果蝇诱捕器
CN111543396B (zh) 一种蝇蛹俑小蜂的室内规模化繁育方法
CN107018962A (zh) 一种草蛉幼虫释放器
CN112674035A (zh) 一种瓢虫幼虫释放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6791504U (zh) 一种防治枸杞蛀果类害虫的冠面地表双向捕获装置
McManus et al. The homeowner and the gypsy moth: Guidelines for control
Young The evolution of eyespots in tropical butterflies in response to feeding on rotting fruit: an hypothesis
Singh TERMITE TRAP: A NOVEL TECHNOLOGY FOR ECO-FRIENDLY MANAGEMENT OF TERMITES IN ORCHARDS
CN109105146A (zh) 一种防治平菇病虫害方法
CN211129183U (zh) 一种防病虫害的水果生长套袋
CN220966132U (zh)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KR101102113B1 (ko) 친환경적인 녹지공간 병·해충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