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66324A - 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生物防治绿盲蝽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生物防治绿盲蝽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66324A CN103766324A CN201410060421.3A CN201410060421A CN103766324A CN 103766324 A CN103766324 A CN 103766324A CN 201410060421 A CN201410060421 A CN 201410060421A CN 103766324 A CN103766324 A CN 1037663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een plant
- plant bug
- normal chamber
- red neck
-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昆虫生物防治领域,具体涉及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生物防治绿盲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早春4-5月,开始第1次释放,按照绿盲蝽:雌性红颈常室茧蜂为40-100:1的比例进行放蜂并连续3~4次释放红颈常室茧蜂成虫,每次释放间隔3-6天;在绿盲蝽发生的第2-5代时,按照绿盲蝽成虫与红颈常室茧蜂蛹10~50:1的比例释放蜂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仅可以在早春的时候,降低绿盲蝽的虫源基数,还可以优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且可以利用生物在自然界的生长繁殖,长期而高效地控制绿盲蝽的种群数量,降低绿盲蝽对枣树造成的品质和产量的损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昆虫生物防治领域,具体涉及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生物防治绿盲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绿盲蝽是冬枣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严重为害枣树的生长、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了枣农的经济收入。由于绿盲蝽个体小,前期为害症状不明显,常常使枣农错过最佳防治时期,而对枣树造成了实际的危害。一直以来,对绿盲蝽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在绿盲蝽发生后,常常直接使用的喷施杀虫剂的方法杀灭害虫。但化学防治常常会造成环境污染、增强害虫抗药性、降低生物多样性、危害人类健康等多种后续问题。
应用寄生蜂生物防治盲蝽类的害虫一直受到普遍的公认。上个世纪50年代,加拿大和美国就通过从欧洲引进盲蝽的若虫寄生蜂控制草莓和牧草上严重发生的盲蝽并且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红颈常室茧蜂是我国特有的盲蝽寄生蜂,在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有分布。并且该寄生蜂在适宜的条件下,单头雌蜂平均每天可寄生37.5头绿盲蝽若虫,一生的产卵量可高达671粒,对绿盲蝽表现出很高的寄生能力,具有可观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释放的天敌可通过自身的生长繁殖在自然界建立种群,扩大田间分布范围,进而与害虫保持一种生态平衡,从而控制害虫的发生发展。因此,田间释放天敌一旦成功,即可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在田间实际释放红颈常室茧蜂时,难以取得较好的生物防治绿盲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防治绿盲蝽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防治绿盲蝽的方法,包括步骤:
(1)早春4-5月,冬枣树上绿盲蝽第1代卵的孵化高峰期时,根据绿盲蝽卵粒密度,开始第1次释放,此时按照绿盲蝽:雌性红颈常室茧蜂为40-100:1的比例进行放蜂并连续3~4次释放红颈常室茧蜂成虫,每次释放的间隔为3-6天;
(2)在田间每隔5-10米为一个释放点,释放寄生蜂成虫;
(3)在绿盲蝽发生的第2-5代时,按照绿盲蝽成虫与红颈常室茧蜂蛹10~50:1的比例释放蜂蛹,此后每隔25~32天再释放一次蜂蛹,一共释放4次。
根据发明的方法,蜂蛹释放可与与蛭石一同装入释放器,通过棉线悬挂于树上,同时棉线上涂抹凡士林,防止蚂蚁爬入为害蜂蛹。
根据本发明的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防治绿盲蝽的方法,在以下方面做了技术改进:
1、释放时期:第1代绿盲蝽发生时,选择在卵的孵化高峰期开始释放,特别是每一场春雨之后1~2天,这是绿盲蝽卵集中孵化时期;第2~5代绿盲蝽科在成虫发生期时,释放寄生蜂蛹。
2、释放的天敌数量:根据田间害虫密度决定释放量和适宜的释放次数,早春时按照雌性红颈常室茧蜂:绿盲蝽1:40~100,连续释放3~4次,根据绿盲蝽的发育进度,释放间隔天数为3~6天;绿盲蝽发生的2~5代时,释放天敌数量按照寄生蜂蛹:绿盲蝽1:10~50,释放4次,每次间隔25~32天;
3、释放的虫态:早春释放寄生蜂成虫,此后在绿盲蝽2-5代释放寄生蜂蛹;
4、释放方法:在田间每隔5-10米为一个释放点,其控制效果较好;成虫可直接释放,蛹可与蛭石一同装入释放器,通过棉线悬挂于树上,同时棉线上涂抹凡士林,防止蚂蚁爬入为害蜂蛹。
本发明提涉及人工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技术,虽然已知红颈常室茧蜂与绿盲蝽的天敌,然而在田间施用时难以取得较佳的治理效果,本发明的方法,掌握了最佳释放时期和适当的释放密度,通过掌握目标害虫的生长发育进度并适时进行释放适当比例和形态的红颈常室茧蜂,既可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也可节约天敌饲养成本,从而经济有效地控制枣园绿盲蝽的发生与为害。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仅可以在早春的时候,降低绿盲蝽的虫源基数,还可以优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且可以利用生物在自然界的生长繁殖,长期而高效地控制绿盲蝽的种群数量,降低绿盲蝽对枣树造成的品质和产量的损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天敌昆虫的准备
在红颈常室茧蜂新羽化2-3天,挑选健壮的红颈常室茧蜂,特别是雌蜂的数量,要占寄生蜂种群的50%或者以上,将其置于透明的有机玻璃养虫笼内(30cm×30cm×40cm)。
在红颈常室茧蜂准备化蛹时,在养虫盒(13cm×13cm×14cm)底部铺上1.5-4厘米厚的湿润蛭石(手紧握蛭石,没有水滴出),在蛭石上部饲养被红颈常室茧蜂寄生的绿盲蝽,让红颈常室茧蜂老熟幼虫能自由钻出寄主体壁,并到蛭石中化蛹。每个养虫盒可装蛹80-150粒。在寄生蜂化蛹结束后7天,可取出含有寄生蜂蛹的蛭石进行释放。
2、成虫性别鉴定
将新羽化2天红颈常室茧蜂成虫置于解剖镜下,根据“雌蜂腹部末端外生殖器为针状突出,雄蜂腹部末端外生殖器无针状突出”的形态特征来鉴定性别后,分别将雌雄成虫置于上述透明塑料养虫笼内,每盒放入100-150头,并放入含有10%蜂蜜水的棉球供寄生蜂取食。
3、红颈常室茧蜂的释放方法
早春在冬枣园绿盲蝽卵孵化高峰期,开始调查并估计绿盲蝽总卵量,根据绿盲蝽的数量,按照1对红颈常室茧蜂/50绿盲蝽的虫口密度释放寄生蜂。释放时,选取大雨过后的无大风晴天,随机多点释放。并且在此后每隔7-8天再次释放一次。一共释放3次。
在绿盲蝽发生的第2-5代时,按照红颈常室茧蜂蛹与绿盲蝽数量1:50的比例释放蜂的蛹。此后每隔25天再释放一次蜂蛹。一共释放4次。
4、红颈常室茧蜂对绿盲蝽的控制效果
早春在第二次释放时,就可显著提高对绿盲蝽的控制效果,对绿盲蝽的寄生率可达到65.2%,在第三次释放时,寄生率可到88.9%,可有效降低绿盲蝽虫源87.9%。
实施例2
1、天敌昆虫的准备
在红颈常室茧蜂新羽化2-3天,挑选健壮的红颈常室茧蜂,特别是雌蜂的数量,要占寄生蜂种群的50%或者以上,将其置于透明的有机玻璃养虫笼内(30cm×30cm×40cm)。
在红颈常室茧蜂准备化蛹时,在养虫盒(13cm×13cm×14cm)底部铺上1.5-4厘米厚的湿润蛭石(手紧握蛭石,没有水滴出),在蛭石上部饲养被红颈常室茧蜂寄生的绿盲蝽,让红颈常室茧蜂老熟幼虫能自由钻出寄主体壁,并到蛭石中化蛹。每个养虫盒可装蛹80-150粒。在寄生蜂化蛹结束后7天,可取出含有寄生蜂蛹的蛭石进行释放。
2、成虫性别鉴定
将新羽化2天红颈常室茧蜂成虫置于解剖镜下,根据“雌蜂腹部末端外生殖器为针状突出,雄蜂腹部末端外生殖器无针状突出”的形态特征来鉴定性别后,分别将雌雄成虫置于上述透明塑料养虫笼内,每盒放入100-150头,并放入含有10%蜂蜜水的棉球供寄生蜂取食。
3、红颈常室茧蜂的释放方法
早春在冬枣园绿盲蝽卵孵化高峰期,开始调查并估计绿盲蝽总卵量,根据绿盲蝽的数量,按照1对红颈常室茧蜂/100绿盲蝽的虫口密度释放寄生蜂。释放时,选取大雨过后的无大风晴天,随机多点释放。并且在此后每隔6天再次释放一次。一共释放4次。
在绿盲蝽发生的第2-5代时,按照红颈常室茧蜂蛹与绿盲蝽数量1:40的比例释放蜂的蛹。此后每隔28天再释放一次蜂蛹。一共释放4次。
红颈常室茧蜂对绿盲蝽的控制效果
早春在第三次释放时,就可显著提高对绿盲蝽的控制效果,对绿盲蝽的寄生率可达到57.5%,在第四次释放时,寄生率可到79.2%,可有效降低绿盲蝽虫源86.7%。
实施例3
1、天敌昆虫的准备
在红颈常室茧蜂新羽化2-3天,挑选健壮的红颈常室茧蜂,特别是雌蜂的数量,要占寄生蜂种群的50%或者以上,将其置于透明的有机玻璃养虫笼内(30cm×30cm×40cm)。
在红颈常室茧蜂准备化蛹时,在养虫盒(13cm×13cm×14cm)底部铺上1.5-4厘米厚的湿润蛭石(手紧握蛭石,没有水滴出),在蛭石上部饲养被红颈常室茧蜂寄生的绿盲蝽,让红颈常室茧蜂老熟幼虫能自由钻出寄主体壁,并到蛭石中化蛹。每个养虫盒可装蛹80-150粒。在寄生蜂化蛹结束后7天,可取出含有寄生蜂蛹的蛭石进行释放。
2、成虫性别鉴定
将新羽化2天红颈常室茧蜂成虫置于解剖镜下,根据“雌蜂腹部末端外生殖器为针状突出,雄蜂腹部末端外生殖器无针状突出”的形态特征来鉴定性别后,分别将雌雄成虫置于上述透明塑料养虫笼内,每盒放入100-150头,并放入含有10%蜂蜜水的棉球供寄生蜂取食。
3、红颈常室茧蜂的释放方法
早春在冬枣园绿盲蝽卵孵化高峰期,开始调查并估计绿盲蝽总卵量,根据绿盲蝽的数量,按照1对红颈常室茧蜂/200绿盲蝽的虫口密度释放寄生蜂。释放时,选取大雨过后的无大风晴天,随机多点释放。并且在此后每隔4-5天再次释放一次。一共释放5次。
在绿盲蝽发生的第2-5代时,按照红颈常室茧蜂蛹与绿盲蝽数量1:30的比例释放蜂的蛹。此后每隔32天再释放一次蜂蛹。一共释放4次。
红颈常室茧蜂对绿盲蝽的控制效果
早春在第四次释放时,就可显著提高对绿盲蝽的控制效果,对绿盲蝽的寄生率可达到57.8%,在第五次释放时,寄生率可到67.4%,可有效降低绿盲蝽虫源88.2%。
表1早春释放红颈常室茧蜂对绿盲蝽的寄生效果(绿盲蝽数量单位:头/20枝条)
表1中,对照就是不放蜂处理,每次调查放蜂处理时也同时调查了对照,因此对照在多个时间都有数据记录,但由于对照是不放蜂,因此寄生率都是0。
如果日均温度较高绿盲蝽发育快释放间隔时间为3~4天,日均温度低绿盲蝽发育满释放寄生蜂间隔时间为5~6天。同时,释放间隔时间短时,可相应每次增加释放密度。因此,间隔时间应该与绿盲蝽的发育进度以及天气(晴天并在雨后释放)有关。
由表1可以看出:
释放密度(1对蜂:50头绿盲蝽):早春在第二次释放时,就可显著提高对绿盲蝽的控制效果,对绿盲蝽的寄生率可达到65.2%,在第三次释放时,寄生率可到88.9%,可有效降低绿盲蝽虫源87.9%。
释放密度(1对蜂:100头绿盲蝽):早春在第三次释放时,可显著提高对绿盲蝽的控制效果,对绿盲蝽的寄生率可达到57.5%,在第四次释放时,寄生率可到79.2%,可有效降低绿盲蝽虫源86.7%。
释放密度(1对蜂:200头绿盲蝽):早春在第四次释放时,就可显著提高对绿盲蝽的控制效果,对绿盲蝽的寄生率可达到57.8%,在第五次释放时,寄生率可到67.4%,可有效降低绿盲蝽虫源88.2%。
在绿盲蝽发生的第2-5代时,按照红颈常室茧蜂蛹与绿盲蝽数量1:50的比例释放蜂的蛹,此后每隔25天再释放一次蜂蛹,一共释放4次,结果如以下表2所示
表2释放红颈常室茧蜂蛹对绿盲蝽的控制效果
Claims (2)
1.一种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防治绿盲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1)早春4-5月,冬枣树上绿盲蝽第1代卵的孵化高峰期时,根据绿盲蝽卵粒密度,开始第1次释放,此时按照绿盲蝽:雌性红颈常室茧蜂为40-100:1的比例进行放蜂并连续3~4次释放红颈常室茧蜂成虫,每次释放的间隔为3-6天;
(2)在田间每隔5-10米为一个释放点,释放寄生蜂成虫;
(3)在绿盲蝽发生的第2-5代时,按照绿盲蝽成虫与红颈常室茧蜂蛹10~50:1的比例释放蜂蛹,此后每隔25~32天再释放一次蜂蛹,一共释放4次。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防治绿盲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红颈常室茧蜂蛹释放可与蛭石一同装入释放器,通过棉线悬挂于树上,同时棉线上涂抹凡士林,防止蚂蚁爬入为害蜂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60421.3A CN103766324B (zh) | 2014-02-21 | 2014-02-21 | 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生物防治绿盲蝽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60421.3A CN103766324B (zh) | 2014-02-21 | 2014-02-21 | 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生物防治绿盲蝽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66324A true CN103766324A (zh) | 2014-05-07 |
CN103766324B CN103766324B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0559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60421.3A Active CN103766324B (zh) | 2014-02-21 | 2014-02-21 | 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生物防治绿盲蝽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66324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48199A (zh) * | 2015-11-04 | 2016-01-20 | 李庆军 | 一种防治枣园盲蝽蟓的新技术 |
CN106035245A (zh) * | 2016-06-29 | 2016-10-26 | 安徽师范大学 | 利用玉米饲养茶翅蝽的方法 |
CN106688601A (zh) * | 2017-02-23 | 2017-05-24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提高棉田中绿盲蝽被寄生率的方法 |
CN109705205A (zh) * | 2019-03-14 | 2019-05-03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红颈常室茧蜂热激蛋白hsp83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
CN110876365A (zh) * | 2019-12-11 | 2020-03-13 | 宁夏大学 | 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田间诱集装置及诱集方法 |
CN112335654A (zh) * | 2019-08-08 | 2021-02-09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引诱红颈常室茧蜂的组合物、引诱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38404A1 (de) * | 2001-08-04 | 2003-02-20 | Matthias Koch | Verfahren zur Schaffung eines gegen Vogelschlag gesicherten Flugfeldes und ein gegen Vogelschlag gesichertes Flugfeld |
CN1631091A (zh) * | 2005-01-26 | 2005-06-29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果园生态生防控制方法 |
JP2006025673A (ja) * | 2004-07-14 | 2006-02-02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天敵昆虫類誘引システム及び同システムの設置方法 |
KR100597613B1 (ko) * | 2006-05-09 | 2006-07-06 | 주식회사 세실 | 포식성 응애류의 장기 지속 방사형 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해충 방제 방법 |
CN201274722Y (zh) * | 2008-05-23 | 2009-07-22 | 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捕食螨大面积释放器 |
CN102125002A (zh) * | 2011-04-13 | 2011-07-20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盲椿象寄生蜂的人工饲养方法 |
CN102907414A (zh) * | 2012-11-02 | 2013-02-06 |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防治茶园绿盲蝽的方法 |
-
2014
- 2014-02-21 CN CN201410060421.3A patent/CN10376632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38404A1 (de) * | 2001-08-04 | 2003-02-20 | Matthias Koch | Verfahren zur Schaffung eines gegen Vogelschlag gesicherten Flugfeldes und ein gegen Vogelschlag gesichertes Flugfeld |
JP2006025673A (ja) * | 2004-07-14 | 2006-02-02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天敵昆虫類誘引システム及び同システムの設置方法 |
CN1631091A (zh) * | 2005-01-26 | 2005-06-29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果园生态生防控制方法 |
KR100597613B1 (ko) * | 2006-05-09 | 2006-07-06 | 주식회사 세실 | 포식성 응애류의 장기 지속 방사형 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해충 방제 방법 |
CN201274722Y (zh) * | 2008-05-23 | 2009-07-22 | 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捕食螨大面积释放器 |
CN102125002A (zh) * | 2011-04-13 | 2011-07-20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盲椿象寄生蜂的人工饲养方法 |
CN102907414A (zh) * | 2012-11-02 | 2013-02-06 |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防治茶园绿盲蝽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王江柱等: "《枣高效栽培与病虫害看图防治》", 30 September 2011,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罗淑萍等: "红颈常室茧蜂对绿盲蝽的控制潜能",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48199A (zh) * | 2015-11-04 | 2016-01-20 | 李庆军 | 一种防治枣园盲蝽蟓的新技术 |
CN106035245A (zh) * | 2016-06-29 | 2016-10-26 | 安徽师范大学 | 利用玉米饲养茶翅蝽的方法 |
CN106688601A (zh) * | 2017-02-23 | 2017-05-24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提高棉田中绿盲蝽被寄生率的方法 |
CN109705205A (zh) * | 2019-03-14 | 2019-05-03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红颈常室茧蜂热激蛋白hsp83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
CN112335654A (zh) * | 2019-08-08 | 2021-02-09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引诱红颈常室茧蜂的组合物、引诱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CN112335654B (zh) * | 2019-08-08 | 2022-03-18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引诱红颈常室茧蜂的组合物、引诱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CN110876365A (zh) * | 2019-12-11 | 2020-03-13 | 宁夏大学 | 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田间诱集装置及诱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66324B (zh) | 2016-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91659B (zh) | 池塘鱼稻共生饲养塘鳢鱼的方法 | |
CN103385220B (zh) | 丽蚜小蜂的规模繁殖方法 | |
CN1321562C (zh) | 果园生态生防控制方法 | |
CN103168751B (zh) | 一种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 | |
CN103766324A (zh) | 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生物防治绿盲蝽的方法 | |
CN106954592B (zh) | 一种阿里食虱跳小蜂的规模化繁殖方法 | |
CN103155906A (zh) | 食蚜瘿蚊批量繁殖工艺及应用技术 | |
CN105918200B (zh) | 一种蟹稻共生种养池及其综合调温方法 | |
CN104604511A (zh) | 一种大棚甜瓜的栽培方法 | |
CN106508794A (zh) | 一种蟾蜍早繁育高产立体化工厂养殖方法及应用 | |
CN103262827A (zh) | 室内饲养假茶眼小绿叶蝉的方法 | |
CN102550492B (zh) | 一种莲草直胸跳甲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 |
CN111903618A (zh) | 一种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的人工培育方法 | |
Lim | Sericulture training manual | |
CN112753658B (zh) | 利用樟蚕卵室内繁殖松毛虫赤眼蜂的方法 | |
CN108935341A (zh) | 一种菜粉蝶绒茧蜂的饲养方法 | |
CN108934885B (zh) | 一种综合防治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的方法 | |
CN103444698B (zh) | 用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试验方法及其实施方案 | |
CN113558014B (zh) | 一种阿里食虱跳小蜂的规模化生产方法 | |
CN102696384B (zh) | 甘蔗玉米多样性种植控制亚洲玉米螟的方法 | |
CN111543396B (zh) | 一种蝇蛹俑小蜂的室内规模化繁育方法 | |
CN113875704A (zh) | 一种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方法 | |
CN109197786B (zh) |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半闭弯尾姬蜂的方法 | |
CN109380053A (zh) | 一种有机生态葡萄的培育方法 | |
CN108925384B (zh) | 一种利用水稻间作梭鱼草控制水稻纹枯病和稻丛卷叶螟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