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9942B - 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9942B
CN102939942B CN201210391130.3A CN201210391130A CN102939942B CN 102939942 B CN102939942 B CN 102939942B CN 201210391130 A CN201210391130 A CN 201210391130A CN 102939942 B CN102939942 B CN 1029399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rope
aphidius gifuensis
cigarette seedling
pip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911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9942A (zh
Inventor
杨永平
李永智
李登雄
钟绍良
金子学
周莲萍
杨亚萍
赵洪龙
高福宏
李忠环
李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Company of Yunnan Tobacco Co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Company of Yunnan Tobacco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Company of Yunnan Tobacco Co filed Critical Kunming Company of Yunnan Tobacco Co
Priority to CN20121039113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99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39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9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9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9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便于培育好的僵蚜转移到烟苗上的专用装置及方法。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提高烟蚜茧蜂向烟苗转移成活率的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及转移方法。专用装置包括转轴及绳子;两转轴相离布置;所述的绳子两端分别固定在两转轴上,绳子之间并行布置;所述绳子的长度大于两转轴的间距;绳子上固定携带烟蚜茧蜂僵蚜的载体。使用时由卷有绳子的转轴处开始往绳子上安放带有僵蚜的载体,安放好一些载体就转动转轴移动载体,然后继续往绳子上安放载体,直到载体覆盖整片烟苗上方,待僵蚜羽化后自然转移到烟苗上;然后再将烟苗移到田间放蜂。本发明促进了利用烟蚜茧蜂防止烟蚜的技术在烟草生产中产业化应用。

Description

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技术;具体涉及便于培育好的烟蚜茧蜂转移到烟苗上的专用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烟草种植中,烟蚜是一种重要的危害生物。烟蚜以刺吸式口器取食烟株汁液,使受害烟株生长缓慢,品质下降;有翅蚜还能传播黄瓜花叶病等多种病毒病,对烟草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
 对烟蚜的防治,常用的有药剂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但实践中因为物理防治的才做难度大,效果不可靠,主要还是药剂防治。但药剂防治造成农药残留和污染,加重农业环境污染。也增加烟草加工的难度,引起烟草成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增加,加重对吸食者健康的危害。
现有技术中生物防治主要是采用烟蚜的天敌对烟蚜进行控制。烟蚜茧蜂是烟蚜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我国各烟区均有存在。烟蚜茧蜂对烟蚜的自然控制作用明显,在烟蚜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自然播散的烟蚜茧蜂数量有限,而目前人工播散烟蚜茧蜂在工艺和设备设施方面均较为初级,难以大量播散和产业化应用。
 后来相继出现了许多关于大量繁殖烟蚜茧蜂的技术报道,解决了烟蚜茧蜂繁殖的技术难题。烟蚜茧蜂繁殖的工艺技术主要有中国专利ZL200810187795.6 和ZL200910095036.1 所介绍的,其基本技术思路都是烟蚜茧蜂先在存有烟蚜作为寄主的烟苗上大量繁殖,由僵蚜羽化为成蜂,然后用收集装置将蜂收集在容器内拿到田间放蜂。烟蚜茧蜂扩散大田间起到防治大田烟蚜病虫害的作用。
 但这样将烟蚜茧蜂移到田间的过程,因为需要吸蜂器、玻璃瓶、网袋等类似收集、运输装置;所以对烟蚜茧蜂的肢体造成伤害,并且放到田间后很多蜂落到地上而不能及时转移到烟苗上,大量死亡,即使转移后也不均匀。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烟蚜茧蜂向大田转移的成活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提高烟蚜茧蜂向烟苗转移成活率的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及转移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可选择性地处于转动或固定状态的转轴及数根绳子;所述的两转轴相离布置,转轴离地的高度大于载体的高度与烟苗高度之和;所述的绳子两端分别固定在两转轴上;所述绳子的长度大于两转轴的间距;绳子上固定携带烟蚜茧蜂僵蚜的载体。
相应的,与专用装置技术构思相同的较为优选的烟蚜茧蜂的转移方法,步骤包括:
将烟苗均匀密布 ;
在烟苗两侧上方设置两个转轴,绳子两端分别固定在转轴上,绳子长度为转轴间距的两倍,绳子并行设置多根 ;
转动转轴将绳子卷到一个转轴上,将绳子绷紧 ;
由卷有绳子的转轴处开始往绳子上安放带有僵蚜的载体,安放好一些载体就转动转轴移动载体,然后继续往绳子上安放载体,直到载体覆盖整片烟苗上方 ;
等待僵蚜羽化成蜂后自然转移到烟苗上,再把烟苗拿到田间待烟蚜茧蜂转移到田间烟苗上。
所述的载体也就是携带僵蚜的烟叶或烟苗,烟叶则直接卡入绳子间即可,如果是盆栽烟苗则用绳或索将盆栽固定在绳子上。至于转轴的设置方式可以是固定在支架上,也可以用轴承或其它部件设置在苗圃两侧的墙上或者任意方式,只要想要转动转轴时可以转动,想要固定时转轴能固定即可。
具体来说,以带僵蚜的烟叶为载体,该转移方法也就是:转轴布置在烟苗两侧上方,布置好绳子;先将转动转轴,将绳子可自由活动部分卷到一根转轴上,此时两转轴间的绳子绷紧。然后操作者从卷有绳子的一端开始在每根绳子上布置带僵蚜的烟叶或烟苗,布置好一 些带僵蚜的烟叶后,转动两转轴使得已经安放好的烟叶平稳地向另一转轴移动;然后操作者可以在空绳子上继续安放带僵蚜的烟叶,直到烟苗上方全部覆盖了带僵蚜的烟叶。这样僵蚜过一段时间羽化成蜂后就会自然地飞到新鲜烟苗上并稳定的停留在烟苗上。然后将烟苗运到田间均匀放置,烟蚜茧蜂即可均匀扩散到周围的田间烟苗上。
本发明的装置工作过程中烟叶始终是平稳运行的,烟蚜茧蜂在烟叶固定到绳子上后自然扩散到烟苗上。避免了使用吸蜂器、玻璃瓶、网袋的收集运输装置。烟蚜茧蜂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在完全自然的条件下存在了,完全避免了肢体损害。向田间烟苗扩散转移的效率高、成活率高。使得利用烟蚜茧蜂防止烟蚜的技术在烟草生产中产业化应用成为现实。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图 1 的左视局剖结构示意图 ;
 图 3 是本发明装置的使用状态简化示意图 ;
 图 4 是本发明装置的使用状态的另一简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4所示,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包括两个可选择性地处于转动或固定状态的转轴10,也就是说该转轴10不仅具有转动的功能,还设置有相应控制结构使其能处于静止状态或称固定状态。专用装置还包括数根绳子11。前述的两转轴10相离布置,转轴10离地的高度大于载体20的高度与烟苗30高度之和,这样便于布置载体20,载体20下方布置烟苗30。载体20通常就是携带有烟蚜茧蜂僵蚜的烟叶,烟叶重量轻,减小了对绳子11的作用力。所述的绳子11两端分别固定在两转轴10上。所述绳子11的长度大于两转轴10的间距;绳子11上固定携带烟蚜茧蜂僵蚜的载体20。
更好的是 :所述的绳子11之间并行布置,绳子11的长度为两转轴10间距的两倍。并行布置不一定要严格平行,只要大致平行,保证绳子11的布置基本均匀即可。
原理上说只要绳子11的长度大于两转轴10的间距,就能安放一定量的载体20,即可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但当绳子11长度为转轴10间距的2倍时,两转轴10间的空间才都能布置尽量多的载体20给烟苗30转移僵蚜,提高设备和场地利用效率。
 所述的转轴10可选择性地处于转动或固定状态可以有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可以是设置为步进电机带动转轴10转动或停驻的方式,这样自动化程度高,使用省力。或者是:所述的转轴10端部设置便于转动转轴10的把手18以及限制转轴10转动的限位机构。这样的机构成本低廉,使用也同样很方便。至于把手18的具体结构没有严格要求,可以是如图1、2 所示的固接在转轴10端部的杆件构成;或者一个转盘形把手;或者仅是在转轴10端部设置一个缺口,使用者向缺口内插入杆件即可省力地转动转轴10。
至于限位机构也有很多等同的实施方式,例如:所述的转轴10两端固定在轴承内,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转轴10上的棘轮,与棘轮配合设置有棘爪。这样的结构中转轴10转动省力,利用棘轮棘爪机构可以方便地实现转轴10的停驻。而且利用棘轮棘爪机构对可转动部件限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识,便于推广和使用。至于棘爪的设置位置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场地或其它因素决定,无需创造性劳动;通常只要棘爪远离棘轮的一端铰接在某固定部件上即可。
或者是: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转轴10由钢管构成,转轴10两端套设于钢质圆管10`内,钢质圆管10`与转轴10之间摩擦配合。所述的摩擦配合也就是说:固定转轴10端部的不是轴承,而是两个内径与转轴10外径相当的钢质圆管10`,因为普通钢质圆管10`和钢管构成的转轴10之间没有润滑设置,必然摩擦力较大。所以在外力作用下转轴10转动 ;外力消失后,转轴10自然就停驻了,不会再继续转动。也就是靠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实现 转轴10的固定或称静止,所以称为摩擦配合。这样的结构设置更方便,成本更低,而且避免了润滑油等物质与烟蚜茧蜂接触的可能,避免烟蚜茧蜂等生物或烟苗受到化学污染。当然,这样的摩擦配合还可以由转轴10和钢质圆管10`或轴承或轴套的接触面上设置摩擦片构成;这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改进是 :所述的装置包括调节转轴10离地高度的调高机构。
这样的调高机构也有很多实施方式,例如设置油缸或者气缸带动转轴10的位置升降;或者换用不同高度的支架来固定转轴10及其配套部件。转轴10位置升降就能适应更多高度或长度尺寸的载体20,装置的使用方便,适应性更强。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调高机构包括门形支架,所述的轴承或钢质圆管10` 固接在竖向管套12上,竖向管套12套设在门形支架的立柱13上,转轴10中部套设横向管套14,横向管套14固接升降杆15,升降杆15杆身上套设第二竖向管套16,第二竖向管套16固定在门形支架的横梁17上 ;所述的升降杆15沿杆长方上布置多个销孔151,与销孔151配合的销子152位于第二竖向管套16上侧并与第二竖向管套16构成抵挡配合。这样的结构中,拔出销子152,将升降杆15升降到适当的位置,此时转轴10两端因竖向管套12的作用也会沿立柱13上下移动。然后再将销子152插入第二竖向管套16上侧边缘的销孔151中,即可实现升降杆15位置的锁定 ;同时将转轴10位置进行了升降。这样的实施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也很方便 ;也避免了与油、气接触 ;也不利用电能,节能环保。
进一步的,所述的门形支架的立柱13上、位于竖向管套12下方设置加固横梁19, 立柱13脚部设置与立柱13垂直的支腿13`,所述的支腿13` 沿绳子11长度方向和沿转轴10长度方向布置。支腿13` 结构简单,占地少,便于门形支架放置稳定,方便装置使用。加固横梁19确保门形支架结构稳定。
图3、4是本发明装置的使用状态简化示意图吗,下面结合图3详细介绍本发明烟蚜茧蜂转移方法。
 首先,将烟苗30均匀密布;通常烟苗30是在育苗的苗圃里进行前期培育的,可以是在田间自然培植,也可以是在如图3、4中所示的花盆内培植的。而此时烟苗本身就是均匀密布的了,可以直接利用。
然后将门形支架摆放到一片烟苗30的两头位置,然后利用转轴10上的通孔101固定好绳子11。也就是绳子11两端分别通过通孔101固定在转轴10上,绳子11长度为转轴10间距的两倍,绳子11并行设置多根。当然,在没有通孔101的结构中也可以采用其它同样功能的方式实现绳子11与转轴10连接,只要保证在转动转轴10时,绳子不打滑即可。
然后转动转轴10将绳子11卷到一个转轴10上,将绳子 11 绷紧。
再由卷有绳子11的转轴10处开始往绳子11上安放载体20,例如带有僵蚜的烟叶。安放好一些载体20就转动另一转轴10移动载体20。此时,在采用摩擦配合的实施方式时,两个转轴10通常一起转动,确保转动顺畅。安放好载体的绳子前移后,继续往空绳子11上安放载体20,此时如图3所示。继续安放载体10直到载体20覆盖整片烟苗30上方,此时的状态如图4所示。
等待僵蚜羽化成蜂后,因为作为载体20的烟叶已经快要凋萎,所以烟蚜茧蜂会自然转移到下面的新鲜烟苗30上。然后再将烟苗30搬到田间均匀、间隔放置,烟蚜茧蜂就会自然向周围的大田种植的烟苗上扩散转移。
 图中为了清楚地展示结构,仅示意了两根绳子11和对应的两排烟苗30,但实践中为了提供效率,绳子11通常更多、烟苗30通常更密。
 整个将烟蚜茧蜂转移到田间烟苗的过程中,不会损害到烟蚜茧蜂。因为刚 羽化的烟蚜茧蜂会自然地附着在烟苗30上,所以搬运烟苗的烟蚜茧蜂的损失极少,并且 这已经是唯一的损失。其余环节没有任何损失。转移的效率和成活率显著提高。当然,由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可见,载体20 的烟叶通常是在僵蚜培育到快要羽化时摘下进行操作的,通常在羽化前2-5小时进行。摘下太早则烟叶过早凋萎,不利于僵蚜成长。或者可以用携带僵蚜的烟苗作为载体,烟苗用网袋固定在绳子上,这样就无需操作时机的选择了。

Claims (5)

1.一种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可选择性地处于转动或固定状态的转轴(10)及数根绳子(11);所述的两转轴(10)相离布置,转轴(10)离地的高度大于载体(20)的高度与烟苗(30)高度之和;所述的绳子(11)两端分别固定在两转轴(10)上;所述绳子(11)的长度大于两转轴(10)的间距;绳子(11)上固定携带烟蚜茧蜂僵蚜的载体(20);所述的转轴(10)端部设置便于转动转轴(10)的把手(18)以及限制转轴(10)转动的限位机构;
所述的转轴(10)两端固定在轴承内,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转轴(10)上的棘轮,与棘轮配合设置有棘爪;
或者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转轴(10),转轴(10)由钢管构成,转轴(10)两端套设于钢质圆管(10`)内,钢质圆管(10`)与转轴(10)之间摩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调节转轴(10)离地高度的调高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高机构包括门形支架,所述的轴承或钢质圆管(10`)固接在竖向管套(12)上,竖向管套(12)套设在门形支架的立柱(13)上,转轴(10)中部套设横向管套(14),横向管套(14)固接升降杆(15),升降杆(15)杆身上套设第二竖向管套(16),第二竖向管套(16)固定在门形支架的横梁(17)上;所述的升降杆(15)沿杆长方上布置多个销孔(151),与销孔(151)配合的销子(152)位于第二竖向管套(16)上侧并与第二竖向管套(16)构成抵挡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形支架的立柱(13)上、位于竖向管套(12)下方设置加固横梁(19),立柱(13)脚部设置与立柱(13)垂直的支腿(13`),所述的支腿(13`)沿绳子(11)长度方向和沿转轴(10)长度方向布置。
5.一种烟蚜茧蜂转移方法,步骤包括:
将烟苗(30)均匀密布;
在烟苗(30)两侧上方设置两个转轴(10),绳子(11)两端分别固定在转轴(10)上,绳子(11)长度为转轴(10)间距的两倍,绳子(11)并行设置多根;
转动转轴(10)将绳子(11)卷到一个转轴(10)上,将绳子(11)绷紧;
由卷有绳子(11)的转轴(10)处开始往绳子(11)上安放带有僵蚜的载体(20),安放好一些载体(20)就转动转轴(10)移动载体(20),然后继续往绳子(11)上安放载体(20),直到载体(20)覆盖整片烟苗(30)上方;
等待僵蚜羽化成蜂后自然转移到烟苗(30)上,再把烟苗(30)拿到田间待烟蚜茧蜂转移到田间烟苗上。
CN201210391130.3A 2012-10-16 2012-10-16 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29399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91130.3A CN102939942B (zh) 2012-10-16 2012-10-16 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91130.3A CN102939942B (zh) 2012-10-16 2012-10-16 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9942A CN102939942A (zh) 2013-02-27
CN102939942B true CN102939942B (zh) 2014-08-13

Family

ID=47723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91130.3A Active CN102939942B (zh) 2012-10-16 2012-10-16 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399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8818A (zh) * 2016-11-14 2017-03-22 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州公司 一种蚜茧蜂成蜂的收集和管理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6683A (en) * 1985-10-11 1987-03-03 Biofac,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parasitic mites
CN2580762Y (zh) * 2002-12-06 2003-10-22 陈红印 一种寄生昆虫的蓄放装置
CN101664017A (zh) * 2009-09-30 2010-03-10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 烟蚜茧蜂繁蜂方法
CN101663974A (zh) * 2009-09-30 2010-03-10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 烟蚜茧蜂僵蚜的散放方法
CN201602067U (zh) * 2010-02-26 2010-10-13 段东红 天敌释放器
CN202374896U (zh) * 2011-12-12 2012-08-15 昆明日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烟蚜茧蜂转移装置
CN203058119U (zh) * 2012-10-16 2013-07-17 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 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6683A (en) * 1985-10-11 1987-03-03 Biofac,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parasitic mites
CN2580762Y (zh) * 2002-12-06 2003-10-22 陈红印 一种寄生昆虫的蓄放装置
CN101664017A (zh) * 2009-09-30 2010-03-10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 烟蚜茧蜂繁蜂方法
CN101663974A (zh) * 2009-09-30 2010-03-10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 烟蚜茧蜂僵蚜的散放方法
CN201602067U (zh) * 2010-02-26 2010-10-13 段东红 天敌释放器
CN202374896U (zh) * 2011-12-12 2012-08-15 昆明日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烟蚜茧蜂转移装置
CN203058119U (zh) * 2012-10-16 2013-07-17 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 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技术研究;龙宪军等;《湖南农业科学》;20120115(第01期);第80-82页 *
周子方等.规模化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主要技术障碍及应对方法.《安徽农业科学》.2011,第39卷(第16期),第9659-9661页.
烟蚜天敌的利用与研究进展;陈相等;《贵州农业科学》;20100215;第38卷(第2期);第117-121页 *
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和释放技术;魏佳宁等;《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1001;第456-463页 *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散放次数及其田间防治效果研究;黄继梅等;《中国农学通报 植物保护科学》;20081005;第24卷(第10期);第437-441页 *
王树会等.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和释放技术研究.《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第28卷(第S1期),第377-382页. *
规模化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主要技术障碍及应对方法;周子方等;《安徽农业科学》;20110601;第39卷(第16期);第9659-9661页 *
陈相等.烟蚜天敌的利用与研究进展.《贵州农业科学》.2010,第38卷(第2期),第117-121页.
魏佳宁等.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和释放技术.《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第456-463页.
黄继梅等.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散放次数及其田间防治效果研究.《中国农学通报 植物保护科学》.2008,第24卷(第10期),第437-441页.
龙宪军等.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技术研究.《湖南农业科学》.2012,(第01期),第80-82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9942A (zh) 2013-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8878A (zh) 一种园艺栽培学用便于使用的栽培架
CN203058119U (zh) 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
Agbogidi et al. Effects of spent engine oil on the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Moringa oleifera (Lam.)
AU2018265366A1 (en) Device for conveying mushrooms
CN107494247A (zh) 一种可调节的蔬菜种植架
CN205946812U (zh) 一种植物培养皿
CN102939942B (zh) 烟蚜茧蜂转移专用装置及方法
CN107457254B (zh) 植物动物联合高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和系统
CN109121602B (zh) 一种护根式小植株取出器
CN101990830A (zh) 植物栽种装置、植物栽种活动架、植物栽种装置清洁机具以及栽种植物处理设备
CN107329475B (zh) 栽培盘收集装置及栽培盘收集方法
CN206005332U (zh) 一种可折叠的铁皮石斛种植装置
JP2007252315A (ja) 栽培ベンチ循環型栽培システムおよび栽培装置
CN205389488U (zh) 一种棉花拔秆机
CN205389487U (zh) 一种棉花拔秆设备
CN212414115U (zh) 一种用于水稻育秧的辅助设备
CN208273779U (zh) 一种便于荔枝幼苗移栽的装置
CN110036799A (zh) 一种林业工程育苗装置
CN202738523U (zh) 一种可以放置鸟笼的花盆
CN206895441U (zh) 多功能蔬菜栽培架
CN207305347U (zh) 一种高效的农产品播种装置
CN220701708U (zh) 一种鲜食蚕豆田间采摘运输设备
CN210112596U (zh) 一种便于管理的食用菌种植架
CN219330196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育苗床
CN219555846U (zh) 一种乌饭树小苗移栽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