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50386Y - 一种牵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牵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50386Y
CN2550386Y CN 02240303 CN02240303U CN2550386Y CN 2550386 Y CN2550386 Y CN 2550386Y CN 02240303 CN02240303 CN 02240303 CN 02240303 U CN02240303 U CN 02240303U CN 2550386 Y CN2550386 Y CN 255038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rn mouth
roller
control valve
front roller
compact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24030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恒正
李向杰
刘敦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ONGDA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ONGDA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ONGDA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ONGDA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0224030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5038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5038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5038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牵伸装置,包括固装在机架上的罗拉凳及前罗拉和后罗拉,其中:罗拉凳上设置安装有前罗拉和牵伸机构的前罗拉座及安装有后罗拉的后罗拉座,牵伸机构由托架、前喇叭口、予缩喇叭口、控制管及压缩盘组成:托架的中部安装控制管,控制管的开口与予缩喇叭口的开口和前喇叭口的开口构成平滑的锥形通道;压缩盘通过压缩盘轴装在前罗拉座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压缩盘与控制管的组合可对纤维束进行有序渐增压缩,特别是对极易游离的边缘纤维能起到集合、压缩的功效,提高了纤维间的粘合力,减少其粘、缠、挂,减少有效纤维的散失,还可减少飞花、毛羽,可提高条干均匀度,本实用新型用全刚性组件取代原皮圈牵伸的结构,坚实、耐用,可提高牵伸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牵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设备领域,涉及纺纱系统的牵伸装置。
背景技术
在粗纺、细纺工程中,国内外大都采用双短皮圈牵伸或长短皮圈牵伸,所述牵伸装置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存在如下未能克服的缺陷。
1.纺纱通道极易粘、缠、挂。
喂入粗、细纺工程的纤维条其纤维伸直度、平行度、分离度(下称三度)较高,纤维内部的摩擦因素较低,纤维间粘合力下降,牵伸时,当纤维和纺纱通道或某牵伸元件间的摩擦阻力大于此粘合力时,就会发生粘、缠、挂,此种现象以纤维条的边缘纤维为最。
2.边缘纤维不受控制。
后罗拉将喂入的纤维条压成扁平状,喂入皮圈钳口,上、下皮圈夹持此扁平纤维条运行,由于压扁纤维条的中部厚度始终高于两边,罗拉压力作用不到两侧边缘纤维上,不受控制的边缘纤维,在牵伸区中游离,一则会增加牵伸的附加不匀率,恶化条干;二则易粘、缠、挂,增加棉结、纱疵。
3.皮圈内凹运行。
上、下皮圈直接与纤维束接触的是松边,呈内凹运行,数十年来人们研制了多种皮圈结构,力图改善此缺陷且取得一定成绩,但对边缘纤维的失控至今未能得到改善。
4.较大的纤维三角区。
皮圈送向前钳口的牵伸纤维束呈扁平状,前罗拉加压牵伸后,其宽度还会横向扩展,纺出时,纺纱三角区因宽度扩展而加大,恰是此处,纤维束的强力最弱,易自由伸长,轻则条干恶化,重则断头,生活难做。
5.皮圈消耗大,牵伸时,为减小中凹,迫使加大皮圈紧边张力,上、下销的曲面,在改善中凹的同时,又增加了回转皮圈的摩擦阻力,致皮圈快速伸长而回转失灵。加之皮圈是依赖牵伸罗拉摩擦传动,摩擦因素随时间而快速下降,故皮圈成为易损消耗件。
中国专利89104314.4公开了另一种牵伸装置,适用于纺纱机,记载了在KEPA牵伸装置中,在“粘附辊”和后对辊之间插装导纱元件,以改善纤维导向,但未能改善对边缘纤维的失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前述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特别能集合极易游离的边缘纤维、且可实行渐增压缩牵伸的牵伸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牵伸装置,包括固装在机架上的罗拉凳及前罗拉和后罗拉,其中:
所述的罗拉凳上设置安装有前罗拉和牵伸机构的前罗拉座及安装有后罗拉的后罗拉座,所述的前罗拉座和后罗拉座两个一组对称设置,前罗拉两端的轴承安装在前罗拉座的前罗拉凹槽中,后罗拉两端的轴承安装在后罗拉座的后罗拉凹槽中;在前罗拉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托架、前喇叭口及予缩喇叭口的各个插接凹槽;在前罗拉座上,位于前罗拉与后罗拉之间凸设两个平行的凸起部,形成凹槽,供安装压缩盘轴两端的轴承;
前述的牵伸机构由托架、前喇叭口、予缩喇叭口、控制管及压缩盘组成:
其中,托架安装在前罗拉座上,该托架的床身中部安装控制管;
所述控制管呈弧形锥管状具有上开口,顺纺纱方向其张口量由大及小,其大口径端与前述的予缩喇叭口接壤,该小口径端与前述的前喇叭口接壤,该控制管的开口与予缩喇叭口的开口和前喇叭口的开口构成平滑的锥形通道,与压缩盘的回转轴线吻合;
压缩盘,它通过锥管锁装在压缩盘轴上,该轴两端的轴承安装在凹槽里,在该凹槽内安装有弹簧,在凹槽上部安装一个盖板,压住弹簧,该盖板中间设置螺孔,装有调整压力的调节螺栓;
前喇叭口,它呈锥形,具有朝上的锥形开口,安装于支架上,该支架插装于前罗拉座上的支架凹槽里,并通过支架盖板由螺栓固定;
予缩喇叭口呈锥形,椭圆截面,开口朝上,且沿纺纱方向张口量渐缩,它通过其下部设置的螺栓、插板安装在前述托架的床身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牵伸装置,其中,托架呈“工”字型凳状,通过其四条插腿插装在前罗拉座上,该托架的床身中部设有与控制管相匹配的圆弧状槽,以安装控制管;托架的下部设置加强筋;
前述的牵伸装置,其中所述的控制管的横截面呈“U”字型,该大口径处设有两个用于安装的弧形压板,位于该控制管的小口径端,在托架上设置一调整螺栓;
前述的牵伸装置,其中所述的控制管内部控制纤维束运动的底弧半径略大于压缩盘,压缩盘的宽度略小于控制管的张口量。
前述的牵伸装置,其中所述的控制管与压缩盘偏心配置,径向间隙是进口大出口小,径向的间隙量逐渐缩紧,控制管横向的张口量也逐渐缩小。
前述的牵伸装置,其中所述的压缩盘为薄壁轮,其外缘呈圆弧形,且与控制管底部弧面相匹配,压缩盘圆弧面光滑且刻制多处棱形沟纹。
前述的牵伸装置,其中所述的前喇叭口安装于接近于前罗拉钳口的底弧处,与前罗拉钳口的切线方向一致。
前述的牵伸装置,其中所述的前喇叭口下部设一插件与支架的插接部插接,该插件的下部设有销轴,该插接部的下部设置孔,该孔内装有弹簧,该弹簧下设有挡簧盘,该挡簧盘承托前喇叭口下部的弹簧,其下部设置调节螺栓。
前述的牵伸装置,其中所述的前皮辊的宽度设置比现有技术的前皮辊宽度略窄。
前述的牵伸装置,其中所述的予缩喇叭口设置在接近后罗拉钳口处,通过其下部设置的螺栓、插板安装在前述托架的床身上,螺栓可在托架的螺孔内适度旋转。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优异的结构配置下,至少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压缩盘与控制管的组合可对纤维束进行有序渐增压缩,特别是对极易游离的边缘纤维能起到集合、压缩的功效,提高了纤维间的粘合力,可增加纺出纱条的密实程度和条干均匀度,提高纤维之间的摩擦因素,减少其粘、缠、挂,减少有效纤维的散失,还可减少飞花、毛羽;纺出纱条内部强度的提高,可承受较大的离心力,有利于提高粗纺机的锭速;本实用新型用全刚性组件取代原皮圈牵伸的结构,坚实、耐用,可提高牵伸装置的使用寿命。总之,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取得了跨越性的进步,堪称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好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压缩盘安装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压缩盘轴端部安装示意图;
图5、5a、5b、5c、5d是本实用新型托架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6、6a、6b是本实用新型中予缩喇叭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7、7a、7b是本实用新型中装置前喇叭口位置及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前喇叭口安装示意图;
图8a是图8中档簧盘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前、后罗拉及压缩盘的传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见图1-9,一种牵伸装置,包括固装在机架上的罗拉凳(1)及前罗拉(5)和后罗拉(6),其中,所述的罗拉凳上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安装有前罗拉和牵伸机构(2)的前罗拉座(3)及安装有后罗拉的后罗拉座(4);
参见图1、2所示,所述的前罗拉座和后罗拉座两个一组对称设置;
前罗拉两端的轴承安装在前罗拉座的前罗拉凹槽(31)中,后罗拉两端的轴承安装在后罗拉座的后罗拉凹槽(41)中;
在前罗拉座(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托架(22)、前喇叭口(24)及予缩喇叭口(25)的各个插接凹槽;在前罗拉座上,位于前罗拉与后罗拉之间凸设两个平行的凸起部,形成凹槽(32),供安装压缩盘轴两端的轴承(11);
前述的牵伸机构(2)由托架(22)、前喇叭口(24)、予缩喇叭口(25)、控制管(23)及压缩盘(21)组成:
托架(22)参见图5、5a、5b、5c、5d所示,其呈“工”字型凳状,通过其四条插腿(221)插装在前罗拉座上,该托架的床身(222)中部有与控制管相匹配的圆弧状槽,以安装控制管;托架的下部设置加强筋(223),以加强托架的刚性,确保压缩盘与控制管的精密配合;
所述控制管(23)呈弧形锥管状具有上开口,顺纺纱方向其张口量由大及小,该控制管的横截面呈“U”字型,其大口径端与前述的予缩喇叭口(25)接壤,且该大口径处设有两个弧形压板(231),使之能正确安装于托架床身上,该小口径端与前述的前喇叭口(24)接壤,该控制管的开口与予缩喇叭口的开口和前喇叭口(24)的开口构成平滑的锥形通道,与压缩盘(21)的回转轴线吻合,共同实现收拢纤维的功能;位于该控制管的小口径端,在托架上设置一调整螺栓(26),当拧紧该螺栓时,该螺丝可顶进,顶着控制管一端微微翘起,起到微调控制管与压缩盘的间隙之功效;
控制管内部控制纤维束运动的底弧半径,略大于压缩盘(21),控制管与压缩盘偏心配置径向间隙是进口大出口小,径向的间隙量逐渐缩紧,控制管横向的张口量也逐渐缩小,压缩盘圆弧面刻制多处棱形沟纹,且具有较高的光洁度,这样,纤维束中无论纤维长短、边缘纤维均能受到有效控制,且不挂花,控制管的底弧光洁度高,以减小控制管与纤维之间的摩擦因素。
压缩盘(21)参见图3-4所示,它通过锥管(20)锁装在压缩盘轴上,该轴两端的轴承安装在凹槽(32)里,在该凹槽内安装有弹簧(34),在凹槽上部用两个螺拴固定安装一个盖板(35),压住弹簧,该盖板中间设置螺孔,装有调节螺栓(36),调节弹簧(34)的压力;压缩盘的外缘呈圆弧形,该圆弧形与控制管(23),底部弧面(232)相匹配,压缩盘的宽度略小于控制管的张口量,压缩盘为薄壁轮,利于边缘纤维的收拢,它采用伺服电机传动,当任意改变后牵伸倍数时,不影响总牵伸倍数的变化,可省去许多牵伸变换齿轮,从而减少库存、方便维修管理,参见图9所示。
予缩喇叭口(25)参见图6、6a、6b所示,它是通过其下部设置的螺栓(251)、插板(252)固装在前述托架的床身上,且接近后罗拉钳口,螺栓(251)可在托架(22)的螺孔内适度旋转,用以适应中后钳口的位置变化。该予缩喇叭口呈锥形,椭圆截面,开口朝上,且沿纺纱方向张口量渐缩以收拢边缘纤维。
前喇叭口(24)参见图7、7a、7b所示,它安装于支架(29)上,该支架插装于前罗拉座上的支架凹槽里,并通过支架盖板由螺栓固定,所述的前喇叭口接近于前罗拉钳口处的底弧,与前罗拉钳口的切线方向一致,该前喇叭口呈锥形,具有朝上的锥形开口,其下部设一插件(241)与支架的插接部(291)插接,该插件(241)的下部设有销轴(242),参见图8、8a所示,该插接部的下部设置孔(291),该孔内装有弹簧,该弹簧下设有挡簧盘(292),该挡簧盘承托前喇叭口下部的弹簧,其下部设置调节螺栓(293),对粗细不均的纤维束起到在线调节的作用。前皮辊的宽度设置比现有技术的前皮辊宽度略窄,用以加大前钳口的压力,提高引导力。
为增加托架的整体刚性,其下部设置了加强筋,以保证压缩盘与控制管的精密配合;托架可安装4或6组中区牵伸装置(即罗拉凳间为4或6锭),支架上也可配合安装相应个数的前喇叭口和予缩喇叭口。
纤维束在压缩盘和控制管的整合下,无论横向、径向都受到较温和的渐增压缩,其密实度也随之增大,纤维间的粘合力也会加大,进入前喇叭口的纤维束虽不受压,但其后部的控制力仍较大,前喇叭口能尽量的伸近前钳口,使纤维变速点分布趋前,有利于减少牵伸的附加不均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牵伸装置,包括固装在机架上的罗拉凳(1)及前罗拉(5)和后罗拉(6),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罗拉凳(1)上设置安装有前罗拉和牵伸机构(2)的前罗拉座(3)及安装有后罗拉的后罗拉座(4),所述的前罗拉座和后罗拉座两个一组对称设置,前罗拉两端的轴承安装在前罗拉座的前罗拉凹槽(31)中,后罗拉两端的轴承安装在后罗拉座的后罗拉凹槽(41)中;在前罗拉座(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托架(22)、前喇叭口(24)及予缩喇叭口(25)的各个插接凹槽;在前罗拉座上,位于前罗拉与后罗拉之间凸设两个平行的凸起部,形成凹槽(32),供安装压缩盘轴两端的轴承(11);
前述的牵伸机构(2)由托架(22)、前喇叭口(24)、予缩喇叭口(25)、控制管(23)及压缩盘(21)组成:
其中,托架(22)安装在前罗拉座上,该托架的床身(222)中部安装控制管;
所述控制管(23)呈弧形锥管状具有上开口,顺纺纱方向其张口量由大及小,其大口径端与前述的予缩喇叭口(25)接壤,该小口径端与前述的前喇叭口(24)接壤,该控制管的开口与予缩喇叭口的开口和前喇叭口(24)的开口构成平滑的锥形通道,与压缩盘(21)的回转轴线吻合;
压缩盘(21),它通过锥管(20)锁装在压缩盘轴上,并将该轴两端的轴承(11)安装在凹槽(32)里,在该凹槽内安装有弹簧(34),在凹槽上部安装一个盖板(35),压住弹簧,该盖板中间设置螺孔,装有调整压力的调节螺栓(36);
前喇叭口(24),它呈锥形,具有朝上的锥形开口,安装于支架(29)上,该支架插装于前罗拉座上的支架凹槽里,并通过支架盖板由螺栓固定;
予缩喇叭口(25)呈锥形,椭圆截面,开口朝上,且沿纺纱方向张口量渐缩,它通过其下部设置的螺栓(251)、插板(252)安装在前述托架的床身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22)其呈“工”字型凳状,通过其四条插腿(221)插装在前罗拉座上,该托架的床身(222)中部设有与控制管相匹配的圆弧状槽(232),以安装控制管;托架的下部设置加强筋(22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管(23)的横截面呈“U”字型,该大口径处设有两个用于安装的弧形压板(231),位于该控制管的小口径端,在托架上设置一调整螺栓(26);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管内部控制纤维束运动的底弧半径略大于压缩盘(21),压缩盘的宽度略小于控制管的张口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管与压缩盘偏心配置,径向间隙是进口大出口小,径向的间隙量逐渐缩紧,控制管横向的张口量也逐渐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盘为薄壁轮,其外缘呈圆弧形,且与控制管(23)底部弧面(232)相匹配,压缩盘圆弧面光滑且刻制多处棱形沟纹。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喇叭口(24)安装于接近于前罗拉钳口的底弧处,与前罗拉钳口的切线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喇叭口下部设一插件(241)与支架的插接部(291)插接,该插件(241)的下部设有销轴(242),该插接部的下部设置孔(291),该孔内装有弹簧,该弹簧下设有挡簧盘(292),该挡簧盘承托前喇叭口下部的弹簧,其下部设置调节螺栓(293)。
9.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皮辊的宽度设置比现有技术的前皮辊宽度略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予缩喇叭口(25)设置在接近后罗拉钳口处,通过其下部设置的螺栓(251)、插板(252)安装在前述托架的床身上,螺栓(251)可在托架(22)的螺孔内适度旋转。
CN 02240303 2002-07-12 2002-07-12 一种牵伸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55038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40303 CN2550386Y (zh) 2002-07-12 2002-07-12 一种牵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40303 CN2550386Y (zh) 2002-07-12 2002-07-12 一种牵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50386Y true CN2550386Y (zh) 2003-05-14

Family

ID=33713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240303 Expired - Lifetime CN2550386Y (zh) 2002-07-12 2002-07-12 一种牵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50386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10217C (zh) * 2004-02-12 2009-07-0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支承纱厂纺机牵伸机构下罗拉的装置
CN101323991B (zh) * 2003-09-15 2012-02-15 里特机械公司 机械地压缩纤维带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3991B (zh) * 2003-09-15 2012-02-15 里特机械公司 机械地压缩纤维带的装置
CN100510217C (zh) * 2004-02-12 2009-07-0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支承纱厂纺机牵伸机构下罗拉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2533B (zh) 高强力低张力纺纱装置
CN86107922A (zh) 一种用于纤维纺的方法和装置
CN1280466C (zh) 特别是在环锭细纱机中牵伸和搓条粗纱的改进方法和装置
CN2550386Y (zh) 一种牵伸装置
CN100414009C (zh) 附加曲线牵伸的细纱机后区牵伸方法和设备
CN1285781C (zh) 牵伸装置
CN201031280Y (zh) 纱线气动聚集装置的网格圈张力机构
CN201512620U (zh) 一种棉纺并条机的旋转轴与轮连接结构
CN101418483B (zh) 细纱机用后区牵伸退捻器
CN103409863A (zh) 一种新型粗纱赛络的加工装置
CN1948574A (zh) 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
CN207672188U (zh) 一种捻线机用底层纱锭驱动结构
CN200949132Y (zh) 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
CN2837317Y (zh) 一种紧密纺负压吸管网格圈张紧装置
CN201567403U (zh) 环锭细纱机依纳v型牵伸后区压力辊装置
CN209260287U (zh) 一种加弹机的第一罗拉组件
CN201305683Y (zh) 环锭细纱机后区整理装置
CN218231337U (zh) 一种弹性纤维布生产用纤维线整经装置
CN2748483Y (zh) 细纱机紧密纺牵伸装置
CN201162083Y (zh) 细纱机的紧密纺纱装置
CN201313955Y (zh) 纺丝防粘出丝辊
CN217203091U (zh) 一种高强度阻燃涡流纺纱丝生产用丝线稳定输送夹
CN212769087U (zh) 一种棉纱线收线装置
CN214140987U (zh) 一种牵伸卷绕机的横动装置
CN217733380U (zh) 一种多功能牵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2071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