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46650Y - 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46650Y
CN2546650Y CN 02235834 CN02235834U CN2546650Y CN 2546650 Y CN2546650 Y CN 2546650Y CN 02235834 CN02235834 CN 02235834 CN 02235834 U CN02235834 U CN 02235834U CN 2546650 Y CN2546650 Y CN 254665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motor
micropump
gas flow
flow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23583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坤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223583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4665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4665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4665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由一马达组件、一压缩部、一集气部所组成;其中,该马达组件的马达转动部一侧延伸有一遮光板,并于其底座上设置有一光遮断器;该压缩部的连动杆插入马达转动部的偏心孔中,并将集气部与压缩部相连结;当马达旋转时,其转动部会带动连动杆做圆周转动,导致压缩部压迫至少一个以上的气囊,使其产生气体,并将该气体送至集气部,并由集气部的气体输出孔喷出;而该转动部上的遮光板会经光遮断器,使光遮断器触发,而侦测出马达的转速,使得使用者可视需求调整马达的转速,致使气体压缩时泵浦结构更为稳定,气体导流及出风更加顺畅。

Description

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借由改变微泵浦气室数量、结构,而增加气体流量稳定度的微泵浦。
背景技术
以往见到的微泵浦仅能单纯输出压缩的空气,或经由同一位置执行进气及出气的任务,而且需另行加装一上回装置,才可以达到所要求的精度,而气体也因结构设计不良而有不顺畅的情形。
比如市面上广泛使用的电动血压计,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电动血压计使用现有的微泵浦,所以必须在泵浦外侧加装一止回装置,才能使压缩空气于高压时不致回流于泵浦内,造成量测误差。
由此可见,上述微泵浦仍有诸多缺点,实在不是一个良好的设计,而有待加以改良。
本实用新型设计人鉴于上述已有微泵浦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思考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实用新型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它利用改变微泵浦气室的数量,使气体输出能够更加平稳、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它能够侦测出马达的转速,致使使用者可调整出最佳马达转速,以产生最稳定、均匀的出风量。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配合实际使用的空间大小、形状,本实用新型可以成为各式造型,以符合外在环境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可以均匀的将气体由气体输出孔喷出,且防止气体由气室回漏、阻隔气体由流道反向流入。
具有上述优点的本实用新型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包括有一马达组件、一压缩部、一集气部。
其中,马达组件包括有:马达本体、底座以及转动部,由马达本体延伸一凸轴,并穿过底座与转动部套合,转动部设有一偏心孔及一遮光板,并于该底座上适当位置设置有一光遮断器,当转动部转动360度时,其上的遮光板即会经光遮断器一次,借此侦测出马达的转速。
压缩部包括有:压缩片、固持体以及压缩室;由压缩片中心部位延伸出一连动杆,而连动杆以一偏移角度插入转动部偏心孔中,压缩室由气囊以及止回档片以及防漏垫片所组成,以气囊后方固定卡榫穿过固持体与压缩片上卡槽互相卡合,位于固持体上与止回档片相对应处有第一止回阀设置。
集气部包括有:集气室、与上述气囊相对称处的流道设计,流道外侧覆有薄膜垫片,作第二止回阀用,以及连结上述第一止回阀与气囊的导流槽,外侧则有输出气体的气体输出孔。
当马达运转时,结合于其上的转动部将随之转动,使得遮光板光会经底座上的光遮断器,致使光遮断器受遮光板的遮光而触发,进而感测出马达的转速,而该连动杆会随转动部做圆周转动,连动杆受偏心转动压迫压缩片,且压缩片持续压迫气囊,进而产生气体并送至集气部,并于压缩片压迫气囊同时:第一止回阀受内部气压影响紧密关闭,第二止回阀则受流道推出的气体推力而开启;待气囊复归时,第一止回阀开启,并将空气经导流槽吸入气囊中,而第二止回阀则受内部气压影响紧密关闭,借如此持续动作,在集气室内部的气体因气囊持续挤压的缘故,通过流道将气体导入后,均匀地将气体由气体输出孔喷出。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由于所述的微泵浦气室的数量是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的,这样就使得气体输出能够更加平稳、顺畅。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马达组件上设置一遮光板及光遮断器,当马达转动360度时,该光遮断器会受遮光板影响而触发,导致光遮断器能够侦测出马达的转速,致使使用者可调整出最佳马达转速,以产生最稳定、均匀的出风量。
由于本实用新型是组合成的,它可以配合实际使用的空间大小、形状,成为各式造型,以符合外在环境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在集气部形成的气室,通过流道将气体导入后,可以均匀的将气体由气体输出孔喷出,且防止气体由气室回漏的薄膜垫片能有效发挥其功效,阻隔气体由流道反向流入。
附图说明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
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说明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2为该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的马达组件组合示意图;
图3为该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的压缩部组合示意图;
图4为该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的集气部组合示意图;
图5为该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的全部元件组合图;以及
图6A-D为该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的各类型的实施方式略图;
图7A、B为该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的动作图;
固8A、B为该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的挟持座示意图;以及
图9为该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的压缩室、防漏垫片以及止回档片的平面视图。主要部分代表符号
10马达组件
101马达本体
102凸轴
103底座
104转动部
105偏心孔
106进气口
107遮光板
108光遮断器
20压缩部
201压缩片
202连动杆
203卡槽
204固持体
205第一止回阀
206固定卡榫
207气囊
208压缩室
209止回档片
210防漏垫片
30集气部
301流道
302薄膜垫片
303气体输出孔
304导流槽
40栓锁元件
50挟持勾
51扣勾
52勾脚
60沟槽
70挟持勾
71扣勾
72勾脚
73杆体
80沟槽
具体实现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为一种外型呈圆柱状的实施例,主要包括有一马达组件10、一压缩部20、一集气部30所组成,结合后的微泵浦利用栓锁元件40由外部予以结合固定。
其中,马达组件10包括有:马达本体101、底座103以及转动部104,由马达本体101延伸一凸轴102,并穿过底座103与转动部104套合,转动部104并设有一偏心孔105及延伸出一遮光板107,在侧边设有数进气口106,而该底座103设置有一光遮断器108,使得该转动部104旋转360度时,该遮光板即会经光遮断器一次,使光遮断器触发,借以侦测出马达转动的速度。
压缩部20包括有:压缩片201、固持体204以及压缩室208,由压缩片201延伸出一连动杆202,而连动杆202以一偏移角度插入转动部偏心孔105中,压缩室208由气囊207以及止回档片以及防漏垫片210所组成,以气囊207后方固定卡榫206穿过固持体与压缩片上卡槽203互相卡合,位于固持体上与止回档片209相对应处有第一止回阀205设置,其中该压缩片201为三叶状,每一叶片均向上斜升一角度。
在此,压缩部为使压缩气体更加快速及配合微泵浦设置的外在环境的需要,在气囊部分设计成为三气囊的实施方式,三气囊问的角度及配置位置均相等。
请参阅图2所示,马达本体101与底座103结合,凸轴并穿过底座103与转动部104套合,转动部104并设有一偏心孔105,在侧边设有数进气口106。马达在通电后借以转动部104快速转动,使插入偏心孔105的连动杆能随之运转,且左偏心孔105内设置有一钢珠,可避免连动杆在运转时产生的磨损、消耗等。
请参阅图3所示,此为压缩部20结合后示意图,借由连动杆202插入图2马达转动部的偏心孔105中,连动杆202受偏心转动压迫压缩片201,且压缩片201以圆周旋转运动方式持续压迫气囊207,进而产生气体并送至集气部。本实用新型先将连动杆202与压缩片201连结后再插入偏心孔105中,可以在转动时节省较多马达消耗动力,再利用偏心孔105中的钢珠互相搭配应用,可以利用最省动力得到最大的作用。
请同时参阅图3、4及7A~B。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运作的方式,利用一动作来说明。请参阅图7所示,压缩片201以圆周运转方式依次推动气囊207,所以各气囊207的动作及气流运行的动作及路径均依序固定动作周而复始地进行;且该转动部105一侧的遮光板107会经光遮断器108,使光遮断器108触发,使光遮断器108侦测出马达101的转速,使得使用者可根据需求调整马达101的转速,使得转动部105可稳定带动连动杆202,相对导致压缩片201稳定推动气囊,导致气体均匀且适量地送出。
以气体由一气囊推出的动作为例,参阅图7A,当气体送至集气部30,并于压缩片201压迫气囊207同时:以第一止回阀205受内部气压影响紧密关闭,第二上回阀的薄膜垫片302则受流道301推出的气体推力而形成周边开启;请参阅图7B,待气囊207复归时,第一止回阀开启205并将空气经导流槽304曲底座的进气孔106吸入气囊207中,而第二止回阀的薄膜垫片302则受内部气压影响紧密关闭。而因为压缩片以圆周运转方式依次推动气囊,所以各气囊的动作及气流运行的动作及路径均依序前述动作周而复始地进行。
在集气室内部的气体因气囊207持续挤压的缘故,通过流道301将气体导入后,均匀地将气体由气体输出孔303喷出,且防止气体回漏的薄膜垫片302能有效发挥其功效,阻隔气体由流道301反向流入。
请参阅图5所示,结合后的微泵浦利用栓锁元件40由外部予以结合固定,并在压缩部20与集气部30间设有防漏垫片210,使内部空间保持一定压力值,并且使气体的出风量相对稳定。
所以,依据前述的原理,只要压缩部的压缩室符合平衡均等的分配,其气囊的配置数量及位置均能够任意搭配及设计。在图9中我们揭示了压缩室208、防漏垫片210以及上回档片209的平面视图,每一压缩室208由中心点区分时各相隔120度,所以均符合上述的原理。又如同图6A-D所示,其形状可为方形、椭圆形、圆形、长方形等形状,而气囊更可以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予以配合,而其他部位的设计亦需搭配呼应。
为加强泵浦各结构间的紧密结合,并且能够将固锁螺丝省略的结构,我们利用一固定挟持勾50予以挟持(请参阅图8A-B)。此挟持勾50特征在于:由杆体53延伸的两扣勾52为不同的相反方向,利用挟持力即可固定各类形状、大小的泵浦。在图8A中,所展示的是一圆形结构泵浦,将挟持勾50嵌入预设的沟槽60中,在各结构之间利用上述的挟持勾50予以固定,向外延伸的扣勾51分别扣在最上端所设置的勾脚52,且设置两组挟持勾在前后(左右),即将泵浦每一结构皆固定。而图8B所揭示的为一种矩形结构泵浦,同样在泵浦侧边设有沟槽80、上端设有勾脚72,利用相同的方式将挟持勾70嵌入沟槽80中,由杆体73延伸的扣勾71扣在最上端所设置的勾脚72。所以不论是何种造型的泵浦均适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挟持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使用上更具有下列的优点:
1.在外部形状上可以依据不同的环境要求,做出适合的调整。
2.气囊数量可以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使气体流量控制更为顺畅。
3.透过光遮断器及遮光板的设置,使得马达转速可受到控制,致使压缩片可稳定推动气囊,导致气体均匀自集气部的气体输出孔排出。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所作的等效实施或变化,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中。

Claims (6)

1、一种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其至少包含:一马达组件、一压缩部、一集气部;其特征在于:
马达组件包括有马达本体、底座以及转动部,该马达本体延伸出一凸轴,该凸轴穿过底座与转动部套合,该转动部设有一偏心孔及一遮光板,而底座上设置有光遮断器,并在侧边设有数进气口;
压缩部包括有压缩片、固持体以及压缩室,由压缩片中心部位延伸出一连动杆,连动杆以一偏移角度插入转动部偏心孔中,压缩室由至少一个以上的气囊及止回档片以及防漏垫片所组成,在气囊后方固定卡榫穿过固持体与压缩片上卡槽互相卡合,位于固持体上与止回档片相对应处有第一上回阀设置;
集气部包括有集气室、与上述气囊相对称处的流道,流道外侧覆有薄膜垫片,成为第二止回阀,以及连结上述第一止回阀与气囊的导流槽,外侧有输出气体的气体输出孔。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气囊的数量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而其间的角度及配置位置是平衡均等的。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微泵浦的形状可为方形、楠圆形、圆形或长方形。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微泵浦外部设有一固定挟持勾,其中,由杆体延伸的两个扣勾是不同的相反方向,向外延伸的扣勾与最上端的勾脚相扣。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进气口可设在马达组件的任一位置。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压缩片为三叶状,每一叶片均向上斜升一适当角度。
CN 02235834 2002-05-16 2002-05-16 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4665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35834 CN2546650Y (zh) 2002-05-16 2002-05-16 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35834 CN2546650Y (zh) 2002-05-16 2002-05-16 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46650Y true CN2546650Y (zh) 2003-04-23

Family

ID=33710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23583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46650Y (zh) 2002-05-16 2002-05-16 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46650Y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3242C (zh) * 2003-04-24 2007-06-27 章年平 微型气压泵
WO2010003272A1 (zh) * 2008-07-08 2010-01-14 Chen Hsin-Yu 抽气装置
CN103174629A (zh) * 2013-04-07 2013-06-26 佛山市威灵洗涤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增压泵
CN104632589A (zh) * 2014-12-25 2015-05-20 朗奥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微型抽吸泵
JP3206831U (ja) * 2016-07-26 2016-10-06 廈門坤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流量を高精度で制御可能な超小型ポンプ
CN108626095A (zh) * 2017-03-17 2018-10-09 百略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降低气流杂讯与噪音的气泵
US10458402B2 (en) 2016-07-25 2019-10-29 Xiamen Conjoi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icro water pump capable of controlling flow precisely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3242C (zh) * 2003-04-24 2007-06-27 章年平 微型气压泵
WO2010003272A1 (zh) * 2008-07-08 2010-01-14 Chen Hsin-Yu 抽气装置
CN103174629A (zh) * 2013-04-07 2013-06-26 佛山市威灵洗涤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增压泵
CN103174629B (zh) * 2013-04-07 2015-11-18 佛山市威灵洗涤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增压泵
CN104632589A (zh) * 2014-12-25 2015-05-20 朗奥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微型抽吸泵
CN104632589B (zh) * 2014-12-25 2017-08-15 苏州市侨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抽吸泵
US10458402B2 (en) 2016-07-25 2019-10-29 Xiamen Conjoi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icro water pump capable of controlling flow precisely
JP3206831U (ja) * 2016-07-26 2016-10-06 廈門坤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流量を高精度で制御可能な超小型ポンプ
CN108626095A (zh) * 2017-03-17 2018-10-09 百略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降低气流杂讯与噪音的气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546650Y (zh) 微泵浦气体导流改良结构
CN1676283A (zh) 手持式工具机
EP0411559A3 (en) Aquarium pump with reversible and adjustable flows
CN1403711A (zh) 变量泵
CN1058773C (zh) 复合轮齿式气体压缩机
CN1037991C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201121571Y (zh) 医学用小型气泵
CN1540167A (zh) 微型气压泵
CN107366627A (zh) 一种低噪音高效率压气机
CN204226231U (zh) 便携式风机
CN1492150A (zh) 螺杆压缩机
CN2455945Y (zh) 微型泵气体导流机构
CN1607332A (zh) 变容旋转压缩机
CN204610208U (zh) 一种流量可控式旋转隔膜泵
CN204610211U (zh) 一种旋转隔膜泵
CN2395063Y (zh) 复合式螺旋泵
CN1181263C (zh) 风扇的增压结构
CN108898731A (zh) 具有非固定气流通道的真空吸附分拣轮
CN210195945U (zh) 一种多轴柱塞泵
WO2020191964A1 (zh) 一种具有吸气功能的双向压踏打气筒
CN104071754B (zh) 一种一体式轻量化的制氧系统及其压缩机
CN203906271U (zh) 一种单片转滑泵
CN208912553U (zh) 一种便于多级筛选的牡丹籽油加工用原料筛选装置
CN207018157U (zh) 便携式充气装置
CN220516474U (zh) 一种用于轴承钢球表面强化的研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