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37269Y - 置物袋的袋壁构造 - Google Patents

置物袋的袋壁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37269Y
CN2537269Y CN 02208154 CN02208154U CN2537269Y CN 2537269 Y CN2537269 Y CN 2537269Y CN 02208154 CN02208154 CN 02208154 CN 02208154 U CN02208154 U CN 02208154U CN 2537269 Y CN2537269 Y CN 253726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cushion
wall structure
lamina reticularis
ba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20815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美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LI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LI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LI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LI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0220815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3726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3726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37269Y/zh
Priority to JP2003001439U priority patent/JP3096559U/ja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置物袋的袋壁构造,用以形成置物袋部分表面,包括有一网状层与一缓冲层;该网状层是设于置物袋朝外的一表面上,该缓冲层是紧邻接于该网状层朝向袋内的一面;其特征在于该网状层具有许多肉眼可见的网眼,该缓冲层具有许多穿透孔。进一步还包括有一强化层设于该缓冲层朝向袋内的一侧。该缓冲层是由软质发泡材料所构成;该网状层与该缓冲层黏合在一起。采用此构造的袋壁具有缓冲吸震作用,并且可以达到表面平整或兼具舒适透气的效果。

Description

置物袋的袋壁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类物品,特别是关于一种置物袋。
技术背景
许多手提或肩背的置物袋都采用软质片状材料构成其全部或一部分袋壁。以软质片状材料作为袋壁具有成品轻便舒适、加工方便、模具费用低且造型容易变化等优点,因此今日大多数为了随身携带小型物品所用的手提袋及背包均采用此种设计。这些软质片状材料一般包括纺织布料、软质合成树脂片或此两者的组合以及皮料等。
若是置物袋中容纳了较脆弱易破裂变形或易因受震而损坏的脆弱物品,仅以上述的各种软质片状材料构成的袋壁可能便不足以发挥保护作用。为了因应这种需求,缓冲材料被用来置入袋内靠近袋壁之处或被包夹在袋壁的两层软质薄片材料之间。
而当缓冲材料被独立置于袋内置物空间中,在使用上及感觉上均显得累赘,造成袋内空间不够俐落宽松。另外在缓冲材料被包夹在两层软质薄片材料之间而形成袋壁一部分的情况下,当该部分袋壁受力而扭曲时,由于软质薄片材料与缓冲材料受力时的变形表现不同,表面的软质薄片容易产生皱褶,将破坏袋壁表面的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整合了缓冲材料的置物袋的袋壁构造,该袋壁构造在受力而扭曲时不容易产生不美观的形状,并且其最外层不容易产生皱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合了缓冲材料的置物袋的袋壁构造,该袋壁构造具有透气的效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合了缓冲材料的置物袋的袋壁构造,该袋壁构造具有部分透视的效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合了缓冲材料的置物袋的袋壁构造,该袋壁构造的制造成本低廉且工时较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置物袋的袋壁构造,用以形成置物袋部分表面,包括有一网状层与一缓冲层;该网状层是设于置物袋朝外的一表面上,该缓冲层是紧邻接于该网状层朝向袋内的一面;其特征在于:该网状层具有许多肉眼可见的网眼;该缓冲层具有许多穿透孔。
以及:
进一步包括有一强化层设于该缓冲层朝向袋内的一侧;
该缓冲层是由软质发泡材料所构成;
该网状层与该缓冲层是黏合在一起;
该袋壁构造是藉由该网状层的部分周边与置物袋的其他部分相结合;
在该强化层与该缓冲层之间另设有以利空气在该两者之间流动的分隔物。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袋壁构造包括一网状层与一缓冲层,该网状层系设于置物袋朝外的一表面上,该缓冲层系紧紧邻接于该网状层朝向袋内的一面;且该网状层具有许多肉眼可见的网眼;该缓冲层具有许多穿透孔。
在缓冲层上开设有许多穿透孔的主要有益效果是缓冲层变得较易弯曲。当紧邻于袋壁构造的袋内物品与袋壁构造的接触面较袋壁构造为小时,袋壁构造会被扭曲而形成起伏,这时由于缓冲层上的许多穿透孔可在水平方向拉伸与压缩,使得扭曲形成的凸起范围较小且平顺,且远离于该凸起处的缓冲层较容易保持原来(平坦)的形状。若是采用没有穿透孔的缓冲层,由凸起处形成的扭曲将向较远处延伸,并且整片缓冲层将形成不规则的扭曲,对外观的影响较大。
采用具有网眼的网状层的有益效果之一在于提供了一个由较软质发泡材料所形成的缓冲层更为美观的表面,其次是能帮助将缓冲层与袋身的其他部分接合固定。网状层由于具有高密度的网眼,根据与上述穿透孔可在水平方向拉伸与压缩相同的原理,网状层在受力而扭曲时,较不容易产生皱褶。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袋壁构造的立体剖视图。
图2  本实用新型袋壁构造的表面放大图。
图3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图4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图5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
图6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
图7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
图8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2与图3,本实用新型的袋壁构造80依序包括一网状层10、一缓冲层20及一强化层30。网状层10位于袋身90的外部表面,强化层30则位于袋身的内部表面。
网状层10具有许多肉眼可见的网眼11,参见图2,缓冲层20系由软质发泡材料所构成,厚度最好在6mm-12mm之间,并且在其与网状层10平行的一对相反的表面21与22之间开设有许多穿透孔23。穿透孔23最好为圆形,其直径最好在4mm-10mm之间。
网状层10可具有一种以上形状的网眼11。每个网眼11的大小最好比穿透孔23为小,使得缓冲层20上的穿透孔23及其他部分不致清晰可见。
袋壁构造80可构成袋身90的全部袋壁91,如图3所示;或构成袋身90的一侧的袋壁91a(如图4所示)或一侧以上的袋壁;或构成一侧袋壁的一部分。
参见图5,主体袋身90亦可不包括袋壁构造80,而在设于主体袋身90外侧的口袋92外侧采用袋壁构造80。
在缓冲层20上开设有许多穿透孔23大致上并不影响其缓冲效用,但却具有若干优点:其一是(设有许多穿透孔23的)缓冲层20变得较(没有穿透孔的缓冲层)易弯曲,在紧邻于袋壁构造80的袋内物品与袋壁构造80的接触面较袋壁构造80为小时,袋壁构造80会被扭曲而形成起伏,这时由于缓冲层20上的许多穿透孔23可在水平方向拉伸与压缩,使得扭曲形成的凸起范围较小且平顺,且远离于该凸起处的缓冲层20较容易保持原来(平坦)的形状。若是采用没有穿透孔的缓冲层,由凸起处形成的扭曲将向较远处延伸,并且整片缓冲层将形成不规则的扭曲,对外观的影响较大。
优点之二是当存在透气的需求时,穿透孔23可允许空气于此通过。另一项优点是当使用者希望袋内的物品能由袋外隐约可见时,穿透孔23可发挥透视的作用。
采用具有网眼11的网状层10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个较由软质发泡材料所形成的缓冲层20更为美观的表面,其次是帮助将缓冲层20与袋身90的其他部分接合固定。若是以传统的纺织布料、软质合成树脂片或皮料等取代此网状层10,虽然美观及固定的要求可以达到,但当袋壁构造80产生扭曲时,表层的这类软质材料容易产生皱褶,将破坏袋壁表面的美观。网状层10由于具有高密度的网眼11,根据与上述穿透孔23可在水平方向拉伸与压缩相同的原理,网状层10在受力而扭曲时,较不容易产生皱褶。网眼11的其他作用亦与穿透孔23者相同,即透气与透视。
由于以软质发泡材料所形成的缓冲层20在加工时不容易与其周边的袋身90相结合,这个任务主要是由其上方的网状层10来担任。制造过程上最好先将网状层10与已形成许多穿透孔23的缓冲层20黏合在一起,此黏合的作业可交由机器做大面积的贴合,并可由具有现成设备的协作厂代加工,以此方式可将加工成本减到相当低。
在将此黏合后的双层构造与其他元件缝合或黏合之前,必须先将此双层构造裁切成面积比实际所需略大一些,然后切除缓冲层20周边多馀的部分以形成所要求的形状和面积,但保留了周边延伸出的部分网状层10。此周边延伸出的部分网状层10将提供此双层构造与其他元件缝合或黏合所需的材料。
上述的制程有两个主要的优点:第一是如果网状层10不与缓冲层20黏合,当成品上的袋壁构造80形成扭曲时,虽然网状层10较不易起皱褶,但在缓冲层20向内凹入的部位网状层10并不会随之凹入而是悬空并与缓冲层20分离。这种现象仍然会影响美观并且容易使悬空处的网状层10被异物拉扯进而可能永久变形或断裂。第二是单独的网状层10属于柔软易弯曲的薄片,在将它与袋身90的其他元件缝合或黏合的制程中其周边不易被定位加工;而黏合于缓冲层20的上的网状层10则除了周边的狭窄部分之外,已大体被缓冲层20撑持定型,能够大幅减低加工的困难度。
当成品袋对强度有较高的要求时,仅仅以网状层10的周边部分与袋身90与其邻接的其他部分缝合或黏合,很可能达不到要求。强化层30的作用主要即在加强袋壁构造80与袋身90的其他部分接合的强度,其次,由于强化层30位于袋身90的内侧,由袋外不易见到强化层30的皱褶,因此强化层30不一定需要像网状层10或缓冲层20一样具有网眼或穿透孔。
缓冲层20因为要担当防撞吸震的功用,相对具有较大的厚度,其弯曲强度也比较大,能够使袋身坚挺;但由于其材质属于软质发泡材料,其抗拉强度并不高。强化层30由于不需要担当使袋身坚挺的功用,其厚度可以很小,一般的合成纤维布料即具有相当不错的抗拉强度,可以作为此强化层30的材料。集合了缓冲层20的弯曲强度及强化层30的抗拉强度,袋壁构造80即具备了充足的综合强度,足以应付一般置物袋在强度上以及坚挺度上的要求。
当袋壁构造80需要有能够部分透视内部物品的效果时,强化层30可以采用透明的塑料为材料;或者,强化层30为不透明材料,但其对应缓冲层20上的各个穿透孔23的部位形成孔洞:又或者,强化层30可以是由较粗且较强韧的纤维织成的网,且其网眼较大,以求不妨碍透视的需求。当袋壁构造80的抗拉强度较低时,或者袋身90具有其他的补强措施时,强化层30可以被省略或以与网状层10相同的材料构成。
由于可自袋外透过网状层10稳约见到缓冲层20,缓冲层20可以藉由复数穿透孔23的排列方式而显示图样或文字。例如,一个图样或文字可由一群排列的穿透孔23所构成,而其周围则不开设穿透孔23;或者,一个图样或文字可形成在不开设穿透孔23的部分,而其周围则围绕了许多穿透孔23,请参见图6。
当袋壁构造80具有网状层10、缓冲层20及强化层30等三层构造时,制造上可以将网状层10的周边与强化层30先行缝合或黏合,而缓冲层20则被包夹在该两者之间,然后再将此三层的袋壁构造80与袋身90的其他元件缝合或黏合。或者,也可以直接将网状层10、缓冲层20及强化层30等三层依序叠合并对齐,再同时将网状层10的周边与强化层30的周边以及袋身90的其他元件一并缝合或黏合。当然,无论网状层10或强化层30其相互之间或与其他元件之间缝合或黏合的部分不必是其全部周边,亦可以为其周边的部分。此外,强化层30亦可向外延伸超出网状层10与缓冲层20,而形成袋壁构造80以外的袋身90的一部分。
具备本实用新型的袋壁构造80的置物袋可用来容纳并保护许多脆弱的物品,特别是如笔记型电脑、个人数位助理(PDA)或行动电话等必须时常随身携带而又不耐震的电子装置。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袋壁构造80有透气的作用,因而又适用于组设在背包接触人体背部的表面。请参见图7,当背包接触人体背部的一面上的袋壁构造80因强度上或其他需求而采用了不透气的强化层30时,可在缓冲层20及强化层30之间插入分隔物40,或者在缓冲层20邻接强化层30的一面22形成起伏(如图8所示)来取代分隔物40,以加强透气效果。当然,形成起伏的元件亦可以舍弃缓冲层20,而以强化层30取代。

Claims (6)

1、一种置物袋的袋壁构造,用以形成置物袋部分表面,包括有一网状层与一缓冲层;该网状层是设于置物袋朝外的一表面上,该缓冲层是紧邻接于该网状层朝向袋内的一面;其特征在于:该网状层具有许多肉眼可见的网眼;该缓冲层具有许多穿透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置物袋的袋壁构造,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一强化层设于该缓冲层朝向袋内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置物袋的袋壁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层是由软质发泡材料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置物袋的袋壁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网状层与该缓冲层是黏合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置物袋的袋壁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袋壁构造是藉由该网状层的部分周边与置物袋的其他部分相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置物袋的袋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该强化层与该缓冲层之间另设有以利空气在该两者之间流动的分隔物。
CN 02208154 2002-03-28 2002-03-28 置物袋的袋壁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3726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08154 CN2537269Y (zh) 2002-03-28 2002-03-28 置物袋的袋壁构造
JP2003001439U JP3096559U (ja) 2002-03-28 2003-03-19 鞄の緩衝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08154 CN2537269Y (zh) 2002-03-28 2002-03-28 置物袋的袋壁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37269Y true CN2537269Y (zh) 2003-02-26

Family

ID=33688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20815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37269Y (zh) 2002-03-28 2002-03-28 置物袋的袋壁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096559U (zh)
CN (1) CN253726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4047A (zh) * 2012-06-01 2015-02-04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通风的运动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4047A (zh) * 2012-06-01 2015-02-04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通风的运动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096559U (ja) 200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6883U (ja) ソール構造
CN106028862B (zh) 一种具有织物壳体的鞋底总成及其制造方法
JP6979116B2 (ja) スペーサ布を含むマットレス及び関係する方法
CN103858528B (zh) 保护壳
CA2853101C (en) Protective edge inserts, cases including such inser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E469590B (sv) Trycksaettbart, elastiskt hoelje, utgoerande en inlaeggssula till en sko, samt foerfarande foer framstaellning av hoeljet
JP3393551B2 (ja) 三次元織物構造に基づく複合材料と複合構造
JPH02173044A (ja) 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およびその補強材
KR20140085479A (ko) 적층 구조체
CA2453255A1 (en) Flexible wall material for use in an inflatable structure
CN2537269Y (zh) 置物袋的袋壁构造
JP5766737B2 (ja) ボール
US20110191961A1 (en) Ecological airbed
WO2012078596A2 (en) Backrest pillow
US3012256A (en) Ventilating and shock absorbing cushion
CN214027616U (zh) 一种具有反光效果的棉麻弹力布
CN210047166U (zh) 一种高负荷编织带
KR100826948B1 (ko) 매트리스용 견면
CN203187878U (zh) 一种包覆多层乳胶条的立体机织物
CN112617350A (zh) 充气式组装弹力鞋
CN214987400U (zh) 一种抗挤压防变形的包装盒
CN219927158U (zh) 一种耐磨型牛津布
CN212400531U (zh) 镂空褶皱型四面弹涤纶布
CN211195203U (zh) 一种高弹性pp网丝垫布
CN209937921U (zh) 一种耐磨透气沙发内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226

Termination date: 201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