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00463Y - 塑料注射成型机 - Google Patents

塑料注射成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00463Y
CN2500463Y CN 01203827 CN01203827U CN2500463Y CN 2500463 Y CN2500463 Y CN 2500463Y CN 01203827 CN01203827 CN 01203827 CN 01203827 U CN01203827 U CN 01203827U CN 2500463 Y CN2500463 Y CN 250046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plastic
injection moulding
mold part
mould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20382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明梅
洪文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yuan Tao's Machinery Fact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yuan Tao's Machinery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yuan Tao's Machinery Fact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yuan Tao's Machinery Facto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0046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0046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两个注射器的多注射器塑料注塑成型机,能将注射材料注入到模塑腔中,该模塑腔在第一塑模部分和第二塑模部分之间形成或者在第一、第二塑模部分和第三塑模部分之间形成;该塑料注塑成型机被设置成可在两种模式下工作,其中在第一和第二种模式下,塑模部分在至少两个闭合状态下可相对彼此进行旋转,在第一闭合状态下形成了第一模塑腔,利用一个第一注射器将第一种材料填充到第一模塑腔中,在第二闭合状态下形成了第二模塑腔,利用一个第二注射器将第二种材料填充到第二模塑腔中,其中塑模部分是可以活动的,因此在第一闭合状态下注射到第一模塑腔中的第一种材料可以被携带到第二模塑腔中,这样在随后的第二闭合状态下可以将第二种材料填充到所述第二模塑腔的一部分或每一个所述第二模塑腔中。

Description

塑料注射成型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注射成型机。
能注射熔料(如热塑性塑料)的塑料注射成型机是公知的,在这种塑料注射成型机中的塑模部分被设置成并列或者可转位的方式,由此形成了整个模塑腔,使用注射器将熔料注入到模塑腔中,此后分离塑模部件从而能呈现出模塑腔的形状。
在美国专利3788794中披露了一种塑料注射成型机,该塑料注射成型机可以生产彩色产品或者至少具有由不同材料形成的单个零件的产品。在美国专利3788794所提及的设备中,由两个分离的塑模部分构成的注塑模的一个塑模部分可相对于另一个塑模部分以及至少两个注射器进行旋转,这样首先一个注射器向塑模部分之间形成的一个模塑腔注射,从而确定了待形成的零件的第一部分,此后将塑模部件分离,使其中一个相对另一个旋转到一个新的位置,在该位置上的第一部件注塑的部件形成了最新确立的模塑腔的表面或者内容的一部分。最新确立的模塑腔一旦由另一个注射器注射,将形成整个部件,该部件是在第一模塑腔中注塑的那部分与在第二模塑腔中由另一注射器填充的区域内注塑的那部分熔化或者熔融而成。
这样就能制造出彩色或者多种材料组成的零件。
在美国专利3788794和3807920中描述的设备披露了这种成型机的各种形式,其第二塑模部分能相对于由所述注射器首先注射的第一塑模部分进行旋转。
美国专利3832110批露了这种成型机进一步的各种形式,其第一塑模部分能相对于第二塑模部分进行旋转。通过夹紧盘将熔料第一次注射到第一塑模部分中,并且当完成时通过塑模的直线移动将具有两种材料的零件取出。
一种市售成型机的例子是FERROMATIKTM和MILACRONTM牌塑料注射成型机。这种成型机具有多个注射器,当塑模打开时(作相对直线移动时可以将塑模打开),预塑件由一个旋转的第二塑模部分带动旋转,通过从一个固定塑模部件(例如和美国专利3788794中的夹紧盘相同)直线移开,从而脱开注射器注塑的第一塑模部分。
这种型号的成型机要求在第二次注塑操作前对预塑件进行注塑操作,这样就能将不同颜色的树脂或者合成物注塑到预塑件周围或者其上。
在下文中将讨论在模塑腔中注塑进给方向的优点或者关于注塑的最终产品的预制零件的部分的相对复杂性等情况,从而确定是否优选具有第一塑模部分相对于第二塑模部分和注射器可进行旋转的成型机或者具有第三塑模部分相对于第一、第二塑模部分和注射器可进行旋转的成型机。
本实用新型直接涉及塑料注射成型机及其使用方法,其中塑模部件进行固定安装以便能围绕一个所有塑模部件的公共轴相对于注射器进行旋转。这样能大大增强塑模设备的通用性,从而能生产出更多形式的产品。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成型机,该成型机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以及使用该成型机可以利用更多的注塑材料和/或注塑模。
在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多注射器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具有:
至少两个注射器,
一个第一塑模部分,
一个第二塑模部分,
所述成型机被设置成在两种模式下工作,
其中在所述的第一模式下,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在至少两个闭合状态下可机械转位或者相对彼此进行旋转,
(I)第一种状态形成了一个第一模塑腔或者多个第一模塑腔,所述模塑腔中填充有用一个第一注射器或者多个第一注射器注射的第一种材料,
(II)第二种状态形成了一个第二模塑腔或者多个第二模塑腔,所述模塑腔中填充有用一个第二注射器或者多个第二注射器注射的第二种材料,
当塑模部分被分开时,所述第一塑模部分可相对于所述注射器进行移动,并相对于所述第二塑模部分进行旋转,
其中在使用时,在第一闭合状态下时,将第一种材料注射到第一模塑腔或者每一个第一模塑腔中,然后将已注射的第一种材料旋转到第二模塑腔位置,在随后的第二闭合状态下时,将第二种材料填充到第二模塑腔的一部分或者每个第二模塑腔中。
在所述第二种模式下,其中具有一个第三塑模部分,所述第三塑模部分在至少两个闭合状态下可机械转位到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或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进行旋转,
(I)第一种状态形成了一个第一模塑腔或者多个第一模塑腔,所述模塑腔中填充有用一个第一注射器或者多个第一注射器注射的第一种材料,
(II)第二种状态形成了一个第二模塑腔或者多个第二模塑腔,所述模塑腔中填充有用一个第二注射器或者多个第二注射器注射的第二种材料,
当塑模部分被分开时,所述第三塑模部分可相对于所述注射器进行移动,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进行旋转,
其中在使用时,在第一闭合状态下时,将第一种材料注射到第一模塑腔或者每一个第一模塑腔中,通过上述第三塑模部分将已注射的第一种材料旋转到第二模塑腔位置,在第二闭合状态下时,将第二种材料填充到第二模塑腔的一部分或者每个第二模塑腔中。
所述第一塑模部分最好安装在一个活动台板上,并可相对于安装在一个静止台板上的所述第二塑模部分进行移动,在塑模打开和塑模关闭状态之间所述活动台板可以相对于所述静止台板进行直线移动。
在所述第一模式下,使用中在第一闭合状态下最好将所述第一材料注射到第一模塑腔或者每一个第一模塑腔中,然后通过旋转移动第一塑模部分,所述第一种材料可被转向到或者第二模塑腔中。
所述第一塑模部分最好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所述第二塑模部分最好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
当所述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处于所述至少两个闭合状态的第一个时,形成第一模塑腔,所述第一模塑腔与所述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相连接,
当所述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处于所述至少两个闭合状态的第二个闭合状态时,形成第二模塑腔,所述第二模塑腔与所述已转向的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相连接,
在使用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模塑部分区域可在至少两个第二塑模部分区域间转到适当的位置。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最好是一个腔,该腔位于第一塑模部分的一个面中,所述面与所述第二塑模部分的一个基本上互补的面相配合。
所述第一塑模部分区域最好是所述第一塑模部分的一个面中的直立部件。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最好是一个腔,该腔形成于所述第二塑模部分的一个面中。
可选择的是,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的至少一个是一个直立部件,该直立部件形成于所述第二塑模部分的一个面中。
所述第一塑模部分最好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
所述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最好是相同的。
所述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最好具有不同的形状。
最好有两个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和两个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其中通过旋转所述第一塑模部分,所述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进行旋转。
所述第一塑模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塑模部分的旋转最好以一定的步长进行,该步长等于360°除以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的数目。
所述第一塑模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塑模部分的所述旋转的步长最好为180°。
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的数目最好与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的数目相同。
所述至少两个注射器中每一个最好具有各自的注射口,该注射口设计成可穿过相应的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壁区。
在使用第二种模式时,所述第三塑模部分最好包括至少一个塑模芯。
在使用第二种模式时,所述第一塑模部分最好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所述第二塑模部分最好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每一个塑模部分都在啮合和分离状态间作相对进行直线移动,其中在啮合状态时,在至少两个闭合状态下,与所述塑模芯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模塑腔。
在第二种模式中,在所述第一种闭合状态下,所述塑模芯最好位于一个第一区域内,该第一区域由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中的第一个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中的第一个形成,这样就形成了所述的第一模塑腔;在第二闭合条件下,所述塑模芯位于一个第二区域内,该第二区域由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中的第二个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中的第二个形成,这样就形成了所述的第二模塑腔。
在所述的第二种模式下,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的数目最好和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的数目相同,其中所述第三塑模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旋转的步长等于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的数目。
在所述第二种模式下,所述第三塑模部分具有的塑模芯的数目最好和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的数目相等。
在所述的第二种模式下,所述第三塑模部分最好在一个第三塑模部分装配装置上。
在所述的第二种模式下,所述第三塑模部分最好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进行直线移动。
在所述的第二种模式下,所述第三塑模部分装配装置最好包括一个轴,该轴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绕平行于所述直线运动方向的轴线进行旋转。
在第一和第二模式下,所述第一塑模部分最好安装在一个活动台板上的一个可旋转的台面上,所述活动台板相对于静止台板可以作直线运动,而所述第二塑模部分安装固定在该静止台板。
所述可旋转的台面可绕与所述活动台板的直线运动方向相平行的轴线进行旋转,
(a)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可旋转的台面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塑模部分进行旋转,
(b)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可旋转的台面则相对于所述第二塑模部分固定不动。
所述轴最好与所述可旋转台面共轴线。
所述可旋转台面最好包括一个孔,所述轴可通过该孔插入到该可旋转的台面中。
在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多注射器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具有:
至少两个注射器,
一个用于第一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
一个用于第二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
一个用于第三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
其中所述成型机被设置成在两种模式下工作,
(I)在第一种模式下,只有第一塑模部分和第二塑模部分分别安装在各自的装配装置上,
(II)在第二种模式下,第一塑模部分、第二塑模部分和第三塑模部分被安装在各自的装配装置上。
其中在所述的第一种模式下,
当所述装配装置移动得足够远使得被携带的塑模部分分开时,所述的第一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可相对于所述注射器进行移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进行旋转;
所述用于第一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和所述用于第二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这样布置,即,使得在至少两个闭合状态下,被支撑的塑模部分可以相对彼此进行旋转,
(I)第一闭合状态下形成了一个第一模塑腔或者多个第一模塑腔,所述模塑腔中填充有用一个第一注射器或者多个第一注射器注射的第一种材料,
(II)第二闭合状态下形成了一个第二模塑腔或者多个第二模塑腔,所述模塑腔中填充有用一个第二注射器或者多个第二注射器注射的第二种材料,
其中,在使用时每个所述装配装置支撑着相应的塑模部分,在第一闭合状态下时,将第一种材料注射到第一模塑腔或者每一个第一模塑腔中,已注射的第一种材料可通过所述第二塑模部分被旋转到第二模塑腔位置,在随后的第二闭合状态下时,将第二种材料填充到第二模塑腔的一部分或者每个第二模塑腔中。
其中在所述的第二模式下
当所述装配装置移动的足够远使得被携带的塑模部分分开时,所述的第三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可相对于所述注射器进行移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进行旋转;
所述用于第三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这样布置,即,使得在至少两个闭合状态下,被携带的塑模部分可以相对所述其它装配装置携带的塑模部分进行旋转,
(I)第一闭合状态形成了一个第一模塑腔或者多个第一模塑腔,所述模塑腔中填充有用一个第一注射器或者多个第一注射器注射的第一种材料,
(II)第二闭合状态形成了一个第二模塑腔或者多个第二模塑腔,所述模塑腔中填充有用一个第二注射器或者多个第二注射器注射的第二种材料,
其中,在使用时每个所述装配装置支撑着相应的塑模部分,在第一闭合状态下时,将第一种材料注射到第一模塑腔或者每一个第一模塑腔中,已注射的第一种材料可通过所述第三塑模部分被旋转到第二模塑腔位置,在随后的第二闭合状态下时,将第二种材料填充到第二模塑腔的一部分或者每个第二模塑腔中。
在第一种模式下,用于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最好在所述至少两个闭合状态下可彼此相对进行旋转。
在所述的第一模式下,所述第一模塑腔最好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之间形成。
在所述的第二模式下,在所述至少两个闭合状态下,用于第一和第三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最好仅可彼此相对进行转动。
使用时,在所述的第二种模式下,当处于闭合状态时最好通过所述相应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塑模部分形成所述的第一模塑腔,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塑模部分分别由各自的装配装置支撑。
在所述的第二模式下,所述第三塑模部分最好是一个塑模芯,在所述至少两个闭合状态下该塑模芯位于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界定的一个腔中。
所述至少两个注射器最好相对于第二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保持静止。
通过夹紧盘,第一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最好和第二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可以相对彼此间作直线移动。
第二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最好在一个静止台板上,第一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最好在一个活动台板上,活动台板相对于静止台板可以在塑模打开和闭合状态间进行直线移动。
在所述第二模式下,第三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最好可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进行旋转。
在所述第二模式下,第三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最好可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进行直线移动。
第三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最好包括一个轴。
通过液压驱动,所述轴最好可以作直线移动。
为了液压驱动,所述轴最好相对于活动台板安装在纵向方向。
所述轴最好是纵向移动的并且和在活动台板与静止台板之间移动的直线轴为同一个轴线。
所述轴最好通过活塞气缸设备进行液压驱动,该活塞气缸设备为活动台板的一部分。
所述活动台板最好形成了一个圆柱区域,在该圆柱区域内,活塞与所述第三塑模部分装配装置的所述轴进行啮合。
所述活动台板最好包括一个可旋转的台面,在所述第一模式下,该可旋转的台面可以绕一轴线旋转,该轴线与在活动台板和静止台板之间直线移动的轴线相平行。
所述可旋转的台面的旋转轴线与所述轴的轴线最好同轴。
所述可旋转的台面最好包括一个齿条区域,该齿条区域和一个马达的链轮齿进行啮合,以便控制所述可旋转台面的旋转运动。
所述轴最好包括一个齿条区域,该齿条区域和一个马达的链轮齿进行啮合,以便控制所述轴围绕其纵向轴线的旋转运动。
在所述的第二模式下,所述轴最好穿过所述可旋转台面和第一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这样,使安装在其装配装置上的第三塑模部分位于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的中间,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分别安装在其装配装置上。
在第三个方面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多注射器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具有:
至少两个注射器,
一个用于第一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
一个用于第二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
一个用于第三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
其中所述成型机被设置成在两种模式下工作,
(I)在第一种模式下,只有第一塑模部分和第二塑模部分分别安装在各自的装配装置上,
(II)在第二种模式下,第一塑模部分、第二塑模部分和第三塑模部分被安装在各自的装配装置上。
其中在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模式中的每一个模式下,所述装配装置这样布置,即,使得在至少两个闭合状态下,被携带的相应塑模部分可以相对彼此进行旋转,
(I)第一闭合状态下形成了一个第一模塑腔或者多个第一模塑腔,所述模塑腔中填充有用一个第一注射器或者多个第一注射器注射的第一种材料,
(II)第二闭合状态下形成了一个第二模塑腔或者多个第二模塑腔,所述模塑腔中填充有用一个第二注射器或者多个第二注射器注射的第二种材料,
其中在所述的第一模式下,
(A)所述的第一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可相对于所述注射器进行移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进行旋转,当所述装配装置移动的足够远时,被携带的塑模部分就可被分开,和
其中在所述的第二模式下
(B)当所述装配装置移动得足够远,使得被携带的塑模部分分开时,所述的第三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可相对于所述注射器进行移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进行旋转;
其中在使用时,利用合适的由其各自的装配装置支撑的塑模部分,在第一闭合状态下时(情况I),将第一种材料注射到第一模塑腔或者每一个第一模塑腔中,然后通过(A)或(B)运动情况之一的至少一部分直线运动,将已注射的第一种材料旋转到第二模塑腔位置,在第二闭合状态下时(情况II),将第二种材料填充到第二模塑腔的一部分或者每个第二模塑腔中。
进一步而言,本实用新型由一个多注射器塑料注射成型机组成,该成型机包括:
用于至少一个塑型模的一个第一装配装置,当被安装上以后,该塑型模会形成一个第一塑模部分,
用于至少一个塑型模的一个第二装配装置,当被安装上以后,该塑型模会形成一个第二塑模部分,
用于至少一个塑型模的一个第三装配装置,当被安装上以后,该塑型模会形成一个第三塑模部分,
所述装配装置的运动控制装置,通过液压驱动,可以在所述装配装置之间产生相对的直线移动,至少一个装配装置相对于其它装配装置绕一个轴线进行有选择的旋转,该轴线和上述直线移动的轴线或者共线或者平行。
一个第一材料注射器,
一个第二材料注射器,
控制操作流程的控制系统,
由此,
在所述塑料注射成型机的工作的第一种模式下,当所述第一和第二装配装置分别支撑至少一个相应的塑型模时,
当所述装配装置移动得足够远,使得被支撑的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分开时,所述的第一装配装置可相对于所述注射器进行移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装配装置进行旋转。
所述第一装配装置和所述第二装配装置这样布置,即,使得在至少两个闭合状态下,被支撑的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可以相对彼此进行旋转,
(I)第一闭合状态下形成了一个第一模塑腔或者多个第一模塑腔,所述模塑腔中填充有用一个第一注射器或者多个第一注射器注射的第一种材料,
(II)第二闭合状态下形成了一个第二模塑腔或者多个第二模塑腔,所述模塑腔中填充有用一个第二注射器或者多个第二注射器注射的第二种材料,
其中在使用中,利用被每一个所述装配装置支撑的相应塑模部分,在第一闭合状态下将第一材料注射到第一模塑腔或者每一个第一模塑腔中,所述第二塑模部分携带所述被注射的第一种材料到第二模塑腔中,从而能在随后的第二种条件下使该部分的第二模塑腔或每一个第二模塑腔充满第二种材料。
在所述塑料注射成型机的第二种工作模式下,当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装配装置分别支撑至少一个相应的塑型模时,
当所述装配装置移动得足够远,致使被支撑的塑模部分分开时,所述的第三装配装置可相对于所述注射器进行移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装配装置进行旋转。
所述第三装配装置这样布置,即,使得在至少两个闭合状态下,被支撑的相应塑模部分可以相对于其它装配装置支撑的塑模部分进行旋转,
(I)第一闭合状态下形成了一个第一模塑腔或者多个第一模塑腔,所述模塑腔中填充有用一个第一注射器或者多个第一注射器注射的第一种材料,
(II)第二闭合状态下形成了一个第二模塑腔或者多个第二模塑腔,所述模塑腔中填充有用一个第二注射器或者多个第二注射器注射的第二种材料,
其中在使用中,利用被每一个所述装配装置支撑的相应塑模部分,在第一闭合状态下将第一材料注射到第一模塑腔或者每一个第一模塑腔中,然后所述第三塑模部分携带所述被注射的第一种材料到第二模塑腔中,从而能在随后的第二种条件下使所述部分的第二模塑腔或者每一个第二模塑腔中充满第二种材料。
在此使用的术语“第一种材料”、“第二种材料”,除了其颜色不同外,不排除用于每一个注射阶段的同一种材料。在一些例子中,这些术语囊括了所有能形成有效地融合或者熔化粘接的热塑性材料。
也可以注射除热塑性材料以外的其它材料,如:PVC和聚丙烯。所述第一和第二种材料在它们的接触面上最好具有稳定的性能。
在此使用的术语“注射器”包括能将熔料压力流注入到模塑腔中的任何系统,例如前面提及的专利说明书中涉及的任何形式的注射器。
在此使用的术语“塑模部分”指的是用于装配合适的塑型模或多个塑型模的装置,它能形成一个或多个模塑腔或者直立部件或者至少一个表面,该表面并与其它塑模部分的模塑腔或直立部件共同作用。
关于成型机的“装配装置”指的是在某些模式下,可以使一个塑型模或者多个塑型模产生直线移动和在某些模式之间产生选择性的转动。相对于任何移动的术语“有选择的”意思是在工作过程中根据工序的旋转或者移动而产生的运动,而且并不排除在进行检修、解决问题等时对操作干扰进行某些补偿。在情况(A)或(B)下的术语“有选择的”的意思是为了特别的注塑要求而进行情况(A)或(B)。
在此使用的术语“打开和关闭所述塑模部分的装置”、“旋转所述第一塑模部分的装置”和“旋转所述第二塑模部分的装置”最好指的是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采用液压驱动或电驱动的装置,控制系统可以是任何期望的形式,如微处理器、计算机、数字程序器或者其它类似装置,如在前面提及的任何塑料注射成型机中采用的装置。在操作中比较理想的是,打开和关闭所述塑模部分的装置也可直接或者间接与旋转塑模部分的装置束缚在一起而不与其它装置束缚在一起,旋转塑模部分的装置在注塑循环之间旋转。
所述塑模部分最好和下面的第二模塑腔分离或者可分离,填充后转向到任何下一个模塑腔直到最后一次注射完成,然后移走具有两种材料或多种材料的零件。
最好有一个塑模清空系统(如一个撞击杆或者其它),该系统能从塑模部分中清空每一个具有两种或者多种材料的零件,否则这些零件将保留到后面第二模塑腔中,通过塑模部分的分离可填充和打开塑模。
在进一步的方面,本实用新型包括使用前面提及的任何设备连续注塑具有多种材料或者彩色的构件。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图1为描述FERROMATIKTM和MILACRONTM多注射器塑料注射成型机工作原理沿塑模轴的截面图。当塑模打开时,可旋转的回转台可围绕虚线X-X转动,通过一个夹紧盘并经在虚线上面的、形成了第一模腔的第一塑模部件,从右起最顶端的注射器将熔料输送相应地由第一种材料制成的预塑件上;通过回转台的轴向偏移旋转带动预塑件旋转,将来自低端注射单元的熔料注射到在虚线下面形成的第二模腔中,从而可以能生产出复合的产品。
图2与图1相似,其描述了利用图1中的工艺,但顺序相反地制造零件时不能得到像图1所示那么好的零件,图2中展示的设备与图1中相同,指出了相反的顺序是不可能的,即第一次注射的材料不能被可旋转的回转台或者第二塑模部分携带进入第二塑模部分或者作为第二模腔的一部分。
图3A-E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的塑模旋转装配顺序图。
图4A-E为塑模芯的旋转装配顺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塑料注射成型机(塑模部分没有画出)的侧视图,描述了从右起一对或者多个注射器、与注射器相固定的一个夹紧盘2以及一个活动台板,夹紧盘与活动台板相互连接从而可以限制两个部件使其相互之间仅作直线运动,虽然他们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可用于安装塑模部分并可根据选择的模式相对另一个作旋转运动。
图6为图5中所示设备的平面图。
图7为旋转系统的近侧视图,该旋转系统可用于驱动第三塑模部分或第一塑模部分相对第二塑模部分旋转,该装置包括一个外旋转台和一个内旋转芯。
图8中的设备与图7中的相同,在此描述了用黑实线表示的用于第一塑模部分(图中未画出)的冷却水循环管路。
图9为推动活塞的液压(油)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提供了能将第三塑模部分与第一塑模部分相分离的设备,这样就能使第一和第三塑模部分进行后续的相对旋转运动。
图10为第三塑模部分的冷却循环管路,冷却循环管路沿着轴2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用黑实线表示。
图11为固装有第一塑模部分的回转台的端部正视图和相应的剖视图,图中的回转台具有若干固装点(螺纹的或者其它)用于将第一塑模部分固定在其位置上,图11也用虚线展示了冷却水和液压管路。
图12描述了第二液压循环管路。
图13为旋转系统的剖面图,其显示了采用的各种不同的管道,这些管道可简化冷却流体和液压流体的运动。
图14为用于控制送到带有移动台板汽缸内的活塞处的液压油分配套环。
图15为塑模芯马达支架的平面图,虚线部分表示了输油管道的进口/出口。
图16为图15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17为芯分配轴套/回转台轴的端视图。
图18-20为通过分配套筒的各种剖面图,图中描述了位于部件之内的各种管道。
图21为控制冷却流体流动的环形部件。
其中图8、9、10和12不是成型机一部分的一个面的剖视图,而是多个面的,例如在回转台上的管路出口C、D最好如图11所示是相邻的。
参考附图3、4,本实用新型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可在两种模式下工作。参考附图3A-E,图中描述了塑料注射成型机在第一种模式下的工作状态,即,使得塑模旋转。在塑模旋转模式下,提供了第一塑模部分3和第二塑模部分4,它们分别安装在夹紧盘上,第二塑模部分安装在静止盘2上,第一塑模部分安装在活动盘22上并相对于静止盘2作直线移动。然而对于本领域熟练的技术人员而言,所需的仅仅是夹紧盘2、22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可以将静止盘22改为可运动的或者使静止盘22同样可运动的。
在图3A-E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每一个都包括两个塑型模或者模塑区域,塑型模或模塑区域是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相配合表面的表面腔或直立部件或既是表面腔又是直立部件。第一塑模部分3的模塑区域55能相对于第二塑模部件4合适的模塑区域(未示出)进行旋转。优选通过在第二塑模部分4内的管道进行的注射能将可注射的材料输送到腔中,该腔由模塑区域确定并在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之间形成。在塑模部分2和3之间的第一闭合状态下,第一种材料被注射到第一腔中,该第一腔形成于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的最右侧的模塑区域之间。在塑模关闭状态下(在图3A和3B所示的步骤之间发生),在第一种材料被注射到第一腔中后,将第一塑模部分和第二塑模部分移动到如图3B所示分离状态。然后在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之间进行相对旋转,将第一塑模部分的最右模塑区域的已注射的第一种材料旋转到第二位置,并与第二塑模部分4的上述模塑区域对齐。在图3D中示出是对齐方式而且是在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被移动到第二闭合状态之前进行对齐的,在第二闭合状态下将第二种模塑材料注射到第二腔中,第二腔是在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之间形成的。在图3D和3E所示的步骤之间,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被移动到关闭状态,由此将第二种材料注射到如图3E中的最左侧的模塑区域。同时先前最左侧的模塑区域将换位到右侧进行注射第一种模塑材料。因此在图3E中显示了两个模塑区域55:由两种成分组成的最左侧的成品以及最右侧的注射了第一种模塑材料的模塑区域,最右侧的模塑区域准备旋转变换到第二闭合状态下注射第二种材料。从最左侧模塑区域中将成品移去使得该模塑区域变空以便旋转到右侧位置注射第一种模塑材料。经过两个或者多个这样的步骤可以得到适当的模塑区域数目和旋转角度。
在图3A-E所示的例子中,模塑区域的旋转角度为180°,然而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旋转角度并且旋转的角度是依据模塑区域的数目来确定。在此实例中,每个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都具有两个模塑区域,能很方便地旋转180°。然而第一塑模部分3也可以仅有一个模塑区域,第二塑模部分有两个模塑区域。第二塑模部分的每一个模塑区域为不同的腔或者直立形状,这样当注入了第一种模塑材料的腔处于第二塑模部分的第二模塑区域时,在第二塑模部分的第二模塑区域和由第一塑模部分(也许可由第一塑模部分的模塑区域的一部分)携带的已注射的第一种材料之间形成了一个腔。
参照附图4A-E,其描述了塑料注射成型机在芯旋转条件下的配置图。在此设备中有第一塑模部分3、第二塑模部分4和第三塑模部分56。在图4A和4B所示的步骤之间,将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移动到第一闭合状态下从而将第一注射材料25注射到第一腔中,该第一腔在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的模塑区域和第三塑模部分的模塑区域57之间形成,而第三塑模部分的模塑区域57位于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的模塑区域之内。第一模塑材料被注射到第三塑模部分的模塑区域57中。
如图4C中所示通过旋转第三塑模部分56将第一模塑材料25移动到第二种状态下。通过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的第二模塑区域和已注射的第一种材料(也可为第三塑模部分的模塑区域的一部分)形成第二模型区域。在图4C和4D所示的步骤之间,第一种材料被旋转到第二种状态下,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移动到闭合状态从而将第二种模塑材料26注射到第一种模塑材料25周围。如图4E所示,在第三塑模部分和第一、第二塑模部分之间作直线移动,从而将成品27移走。当已注射第一种材料被移到第二种状态时,第三塑模部分58的第二模塑区域(最好与第一模塑区域相同)移动到第一种状态下,与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的第一模塑区域一起形成用于注射第一种模塑材料的第一腔。
按照图3A-E中的例子,在第三塑模部分和第一、第二塑模部分之间产生的旋转角度为180°。在图4A-E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相互之间不能旋转,但相对之间可作直线移动。参照附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芯旋转模式的一个例子,第一、第二和第三塑模部分的第一模塑区域59、60、57位于第三塑模部分旋转中心线的上部。
在第三塑模部分56的中心线的下面,分别为第三、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的第二模塑区域58、61和62。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塑料注射成型机的装配装置可以装配用户需要的模型或者为了所述任务的模型(例如通过螺栓或者其它可再生产的连接方式),这样就形成了以预期方式与互补的模型表面或者其他安装装置携带的模型表面相互作用的表面,在这些表面之间,形成多个上述的模腔即至少一个第一模腔和至少一个第二模腔。
图5和6展示了本实用新型整个成型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看到注射器系统1具有穿过固定夹紧部件或者台板2的注射出口。固定台板用于安装固定第二塑模部分4,活动台板22用于安装固定第一塑模部分3,这两个台板都被设置成相互之间可以作直线移动并且其轴线平行于注射轴。然而很显然,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果需要)也可以使用切向或者其它注射轴。
从图5和图6描述的设备中可以看到有一个连接装置5和导轨6,虽然装配装置可以围绕与注射轴平行的一个轴旋转(有限的),但它们还可以产生直线式的往复移动。
然而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征在于在第一种工作模式下,用于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3、4的每一个装配装置可以在它们中的另一个被保持呈非旋转状态时单独地围绕旋转轴旋转,(通常这样,即在塑模操作工程中仅有一个进行旋转)。
在图7中展示的旋转系统10包括一个可旋转的回转台28,该旋转台设有用于安装和固定第一塑模部分3的装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塑模部分3具有一个机械紧固装置,从而能将紧固附件固定在可旋转的回转台上。如图11所示,回转台的最佳方式为具有多个螺孔11,该螺孔11用于固定各种不同的第一塑模部分。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台最好具有一个管道12,该管道12可使冷却流体通过回转台并进入到第一塑模部分中。在图8中示有用于第一塑模部分的冷却水循环管路并且用黑实线画出。
在图7展示的旋转系统10中,本实用新型的塑料注射成型机是处于第二种工作模式下。因此在此模式下,可旋转的回转台28被锁住而不能作相对于第二塑模部分4的旋转运动。然而在第一种工作模式下,按照模塑过程中第一模式的步骤此回转台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旋转。一个锁定销如锁定销19,可在回转台锁定状态和回转台可旋转状态之间动作。
用于将第二塑模部分4固定到第二装配装置(最好直接固定到静止盘上)上的方法最好与第一塑模部分3的相同,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机械紧固装置例如一个螺栓进行固定。第一塑模部分3可以相对于第二塑模部分围绕其公共轴进行旋转。另外第一塑模部分3以直线移动的方式使两个塑模部分关闭和打开。此相对运动最好是:相对于塑料注射成型机的主体,第二塑模部分保持静止而第一塑模部分相对与成型机本身作旋转和直线运动,这样就能相对于第二塑模部分进行运动。
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塑料注射成型机也提供了一个用于装配第三塑模部分7的操作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用于装配第三塑模部分7的装置所处的状态应不会干扰在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也不干扰形成模塑腔的模塑区域,上述模塑腔适合在成型机生产每一个零件的至少两个塑模步骤。在操作中,用于装配第三塑模部分7的装置安装第三塑模部分56从而使第三塑模部分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作直线运动,也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作旋转运动,所述旋转最好围绕上面提及的公共轴进行。用于装配第三塑模部分的装置的直线移动通过位于气缸14内的活塞13的运动来实现,活塞13则是利用如图9中描述的液压管路来的推动的,这将在后面做进一步的论述。象第一塑模部分3一样,第三塑模部分56最好包括多个管道114从而能使冷却流体穿过并到达第三塑模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用于旋转回转台并固定有第一塑模部分的装置是一个液压马达15,马达直接驱动链轮16,链轮16则与回转台的圆周部分啮合从而使回转台进行旋转。用于旋转第三塑模部分7的装配装置以便进而使用第三塑模部分56的装置最好为液压马达115。
除了第一塑模部分的锁定装置外,最好还有一个锁定第三塑模部分的装置。一种形式是此锁定装置与塑模锁定销19的形式一样,即采用液压驱动锁定销。根据至少两个步骤的要求,当注射操作完成时,退回锁定销从而使塑模部分能相分离并进行后续的塑模部分的旋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在两种模式下工作的成型机。在第一种模式下,塑模打开的过程中,解除塑模锁定销从而使马达15带动回转台28旋转,回转台进一步带动第一塑模部分3旋转。在旋转到预定位置之前塑模一直保持打开状态,当旋转到预定位置时停止旋转,锁定销返回到锁定位置。将熔料注射到被加工件的第二部分。在第二种模式下,旋转芯旋转,回转台最好保持静止。当注射完成时,活塞13推动塑模芯到达预定位置。液压马达115通过与塑模芯小齿轮轴啮合推动塑模芯旋转,通过管道A和B的液压油输送来拉动塑模芯返回,这样塑模芯的运动得以完成。
塑模锁定销29确保了在第一和第三塑模部分之间的锁定和对齐。同时塑模的特定位置可以是多种的,例如在塑模给定的初始位置为0°时,以步长为180°进行旋转。因此当一个新产品在第一模塑腔中被注塑时,可通过旋转180移向第二模塑腔进行第二次注塑步骤。同时形成了第一模塑腔并用于注塑后续的产品。因此当一个循环结束时另一个新循环就开始了。
关于活动台板的结构可参考图9,在相对于活动台板70主体的一个参考框架中,轴20(如剖面线所示)可在R-R方向作直线运动并围绕其纵向轴旋转。塑模芯马达台架71相对于活动台板70的主体保持静止。分配套环66也是这样。分配套环66与塑模芯马达台架固定地啮合,这样马达芯主体台架中管道A、B、C、D的管道口就能和分配套环66的相应开口对准。
同样的,水分配套环64相对于活动台板70保持固定。
分配套筒67可以相对于活动台板的主体、分配套环、水分配套环以及轴20进行旋转。分配套筒67通过一个合适的滚柱轴承72安装在活动台板的主体上,并且也作为用于回转台28的轴。分配套筒相对于回转台保持静止,这样分配套筒的管路开口就能与相应的管道开口C、D、E和H对齐。
参考附图15,油可以通过孔A并穿过如图9所示的阴影部分(管道A)。由此能推动塑模芯向前进并达到使塑模打开的位置。塑模芯然后被拉回,油沿着相反的方向进入孔B并离开孔A。参照附图14中的截面I-I,从图中可以看出管道A与图15中的塑模芯马达台架内的孔A是液体连通的。管道A将液体排入到气缸腔65中从而使塑模芯移动到塑模打开的位置。分配套环66的周边具有能预防油泄漏的表面,这样周边就能和分配套筒67一起进行密封,分配套筒67有用于将塑模芯推到塑模关闭状态的管道B的一部分。为了将液压油沿管道B输送,分配套环66和/或分配套筒67具有一个环孔73。这个缝隙能使保持的流体沿着管道B传递而与分配套环66和分配套筒67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无关。关于环孔73的适当密封可以采用油密封或者其它的形式。
最好采用与沿着管道A和B输送液压油相似的方式沿管道C和D输送液压油。然而在此情况下,要求将液压油输送到回转台中,参照图12,液压油穿过马达板安装装置的孔C和D,经过分配套环6并由此进入到环孔和分配套筒67的开口中,进入回转台中的管道中。
向回转台输送液压油和回油是为了将液压油提供给芯设备,该芯设备可安装在与第一塑模部分连在一起的旋转台上。该芯设备(图中没有画出)具有一个部分,该部分能相对于第一塑模部分形成的腔进行推和拉,这样就能形成模塑区域,其中制成的产品例如有一个开口或者孔。作为芯设备一部分的一个芯能够被推出并适当地定位于腔内,这样由于芯的存在,可以使预期要留出的孔中不填充熔料。当产品形成后,芯就会缩回,这样产品就能从塑模中弹出。对于某种产品,如果现有的且与产品配合的芯的形状不合要求,则塑模产品不可能从本实用新型的塑料注射成型机从弹出。因此是否有液压油管道C和D是可以选择的,但是优选设置管道C和D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具有通用性。
图9和图12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机的输油管道而图8和图10为水管道。油管道和水管道要相分离以避免引起交叉污染。水通过管道E、H、G和F。在水分配套环64和分配套环66之间具有相似的连接用于相对旋转的接口从而确保管道H和E中具有连续的流体。因为在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机中,水管道中的水压力要远远小于输油管道中油的压力,所以可以使用低标准的环形密封。

Claims (43)

1.一种多注射器塑料注射成型机,具有:
至少两个注射器,
一个第一塑模部分,
一个第二塑模部分,
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构成在第一种闭合状态下的第一模塑腔,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构成在第二种闭合状态下的第二模塑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第二塑模部分安装在一个静止台板上,所述第一塑模部分安装在一个相对于静止台板运动的活动台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塑模部分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所述第二塑模部分最好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
所述第一模塑腔与所述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相连接,
所述第二模塑腔与所述已转向的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是一个腔,该腔位于所述第一塑模部分的一个面中,所述腔与所述第二塑模部分的一个基本上互补的面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模部分区域是所述第一塑模部分的一个面中的直立部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是一个腔,该腔形成于所述第二塑模部分的一个面中。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的至少一个是一个直立部件,该直立部件形成于所述第二塑模部分的一个面中。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模部分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最好是相同的。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最好具有不同的形状。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有两个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和两个相对于所述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进行旋转的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注射器中每一个最好具有各自的注射口,该注射口穿过相应的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壁区。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第三塑模部分,所述第三塑模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塑模芯。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模部分具有至少两个第一模塑部分模塑区域,所述第二塑模部分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模芯位于一个第一区域内,该第一区域由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中的第一个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中的第一个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模芯位于一个第二区域内,该第二区域由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中的第二个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塑模部分模塑区域中的第二个形成。
17.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个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塑模部分具有的塑模芯的数目和第一塑模部分模塑区域的数目相等。
18.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个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塑模部分设在一个第三塑模部分装配装置上。
19.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个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塑模部分装配装置包括一个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旋转的轴。
20.如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个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塑模部分安装固定在静止台板上,所述第一塑模部分安装在一个对于该静止台板可以作直线运动的活动台板上,所述活动台板包括一个可旋转台面。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与所述可旋转台面的转轴共轴线。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台面包括一个孔,所述轴可通过该孔部分地插入到该可旋转的台面中。
23.一种多注射器塑料注射成型机,具有:
至少两个注射器,
第一塑模部分
第二塑模部分
第三塑模部分
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一个用于第一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
一个用于第二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
一个用于第三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
并且第一塑模部分、第二塑模部分和第三塑模部分被安装在各自的装配装置上,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构成在第一闭合状态下的第一模塑腔,由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塑模部分构成在第二闭合状态下的第二模塑腔。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多注射器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塑模部分分别由各自的装配装置支撑。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多注射器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塑模部分是一个塑模芯,该塑模芯位于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界定的一个腔中。
26.如权利要求23至25中任一个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第二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设在一个静止台板上,第一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设置在一个可以相对于该静止台板进行直线移动的活动台板上。
27.如权利要求23至25中任一个所述的器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第三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包括一个轴。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相对于活动台板安装在纵向方向。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中所述轴与为活动台板的一部分的活塞气缸设备连接。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台板形成了一个圆柱区域,在该圆柱区域内,活塞与第三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轴相啮合。
31.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一种多注射器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台板包括一个可旋转的台面,该可旋转的台面的旋转轴线与活动台板和静止台板之间的直线移动的轴线相平行。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的台面的旋转轴线与所述轴的轴线是同轴的。
33.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的台面包括一个齿条区域,该齿条区域和一个控制所述可旋转台面旋转运动的马达的链轮齿进行啮合。
34.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包括一个齿条区域,该齿条区域和一个控制所述轴围绕其纵向轴线旋转的马达的链轮齿进行啮合。
35.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穿过所述可旋转台面和第一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安装在其装配装置上的第三塑模部分位于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的中间,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分别安装在其各自的装配装置上。
36.如权利要求28至32中任一个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穿过所述可旋转台面和第一塑模部分的所述装配装置,安装在其装配装置上的第三塑模部分位于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的中间,第一和第二塑模部分分别安装在其各自的装配装置上。
37.一种多注射器塑料注射成型机,包括:
用于至少一个形成第一塑模部分塑型模的一个第一装配装置,
用于至少一个形成第二塑模部分塑型模的一个第二装配装置,
用于至少一个形成第三塑模部分塑型模的一个第三装配装置,
所述装配装置的运动控制装置,
一个第一材料注射器,
一个第二材料注射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操作流程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可以是为处理器、计算机、数字程序器或其他类装置。
38.一种多注射器塑料注射成型机,具有:
至少两个注射器,
一个用于第一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
一个用于第二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
一个用于第三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塑模装配装置包括一个轴部分,该轴部分安装在夹紧盘上,所述轴部分地装配在一个驱动气缸内。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中所述轴结合一个活塞在所述气缸内运动的轴。
40.如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夹紧盘具有一个用于所述第一塑模部分的装配装置。
41.如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气缸是可以是双向动作的活塞气缸。
42.如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至少有两个开口,位于所述气缸内的所述活塞的每个侧面上至少设置一个开口。
43.如权利要求38或39中任一个所述的一种塑料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具有允许轴能相对其进行旋转圆形截面。
CN 01203827 2000-12-14 2001-02-23 塑料注射成型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00463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HK00108073.3 2000-12-14
HK00108073A HK1037470A2 (en) 2000-12-14 2000-12-14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00463Y true CN2500463Y (zh) 2002-07-17

Family

ID=10945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20382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00463Y (zh) 2000-12-14 2001-02-23 塑料注射成型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2500463Y (zh)
HK (1) HK1037470A2 (zh)
TW (1) TW48762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9019A (zh) * 2009-05-13 2012-05-16 水上黄金密西西比股份有限公司 多色注射的容器盖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9019A (zh) * 2009-05-13 2012-05-16 水上黄金密西西比股份有限公司 多色注射的容器盖
CN102459019B (zh) * 2009-05-13 2015-05-13 水上黄金密西西比股份有限公司 多色注射的容器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87626B (en) 2002-05-21
HK1037470A2 (en) 200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25547A (zh) 用模制装置模制树脂模制产品的方法、模制装置、树脂模制产品、以及具有该模制装置的模制机
CN1509227A (zh) 塑料物件的制造
CN1057248C (zh) 树脂模铸装置及树脂模铸方法
CN1826214A (zh) 成形方法、成形用模具、成形品以及成形机
CN1872518A (zh) 夹具和成型机
CN1113465A (zh) 无浇口盘模及其模制盘的方法
CN1651207A (zh) 用于制造解开的聚合物的设备
CN1592663A (zh) 机筒组件
CN1458876A (zh) 用于注射成型的方法与装置
CN1572477A (zh) 高强度和密封性中空模制件的成型方法及中空模制件
CN1058440C (zh) 聚酯树脂塑坯的注模法、注模螺旋及其拉吹模塑法
CN1941308A (zh) 电子元件的树脂密封成形方法及装置
CN1750895A (zh) 注入装置
CN1491142A (zh) 注射装置
CN2500463Y (zh) 塑料注射成型机
CN101073909A (zh) 模具组件
CN1675043A (zh) 挤压机构、夹具机构和使用该夹具机构的模制机器
CN1863658A (zh) 注塑模制的阀门系统和致动机构
CN1550311A (zh) 合模装置
CN1111550A (zh) 使用合成树脂芯的铸造方法、合成树脂芯以及铸件
CN1108595A (zh) 使合成树脂成型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8437349B (zh) 一种点胶针头及其生产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CN211194828U (zh) 一种可快速冷却的注塑机
CN101056749A (zh) 设有多个致动装置的操作机,设备和控制系统
CN1649716A (zh) 用于机器零件往复运动的液压装置以及配备这种液压装置的注塑机合模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